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盛唐-第5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诏大营,中军账。

    “什么?崔耕死而复活,还杀了害他的李娑固和可突于、杨思勖,把契丹彻底吞下了?”于诚节双目圆整睁,嘴巴张的比鸡蛋还大。

    “呃……差不多,您可以这么理解。”大将塔吉连咽了口吐沫。

    于诚节豁然而起,气急败坏地道:“那还等什么,退!退兵啊!传本王的命令,全军后退,速速退往太和城!”

    塔吉连赶紧劝道:“王上,不可啊!咱们距离桂州已然不远,谁知道*有没有准备?所以,这退兵也是有讲究的。谁来开路,谁在中军,谁来殿后,走哪条路线,都得事先计划好,传下命令,要不然就全乱了。”

    “啊?撤兵还这么多讲究?你快去安排啊!”

    “是,是。”

    塔吉连领命而去,一个时辰后,才把任务分配好。然而,这命令还没传下去呢,又出幺蛾子了。

    有一小校飞奔入了中军帐,高呼道:“报!启禀国主,大事不好!”

    于诚节微微皱眉道:“什么事?吵吵把火的。不是越王崔耕死而复活吗?本王都知道了啊!”

    “不……不是那事儿。”那小校连喘了几口粗气,才继续道:“太……太和城出事儿了!宦官嘉实腊勾结阁罗凤,趁您领大军在外的时候,献了太和城。换言之,现在太和城已经是阁罗凤的了,咱……咱们回不去了!”

    “啊?怎么会这样?”

    噗通!

    于诚节面色惨淡,坐了回去,喃喃道:“悔不听先父之言啊,我要是听了我爹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与越王崔耕交好,何至于被阁罗凤那孙子趁机占了这个便宜?现在可好,太和城也丢了,遗南也没了,就是我的王位也……这何止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塔吉连催促道:“现在咱们该怎么办?我军的家眷都在太和城附近,还请国主早做决断。等阁罗凤占太和城的消息一传开,那就全完了啊!”

    于诚节反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不如尽起大军,趁着阁罗凤立足未稳之际,夺回太和城?”

    “你有战胜阁罗凤的把握?”

    “呃……”塔吉连吞吞吐吐地道:“我军兵多,国主又占着大义,应……应该,胜负在五五之数吧?”

    于诚节再傻,看塔吉连那样子,也知道所谓的五五之数不靠谱。真实情况,恐怕连两三成都不到。

    “不妥!”于诚节想了一下,义正言辞地道:“先王留下来四条遗策,我正是因为不遵守第一条,才有今日之祸的。又怎么能不吸取教训,再犯第三条遗策,招惹阁罗凤呢?”

    你就说自己胆子小,不敢跟阁罗凤打仗不就完了吗?

    塔吉连暗暗翻了个白眼,嘴里却道:“可是不回军的话,咱们该往哪里走?”

    于城节也没什么好办法,挠了挠脑袋,道:“且容本王三思,办法总会……”

    “报!”

    正在这时,又有一小校进了大帐,道:“启禀国主,阁罗凤派使者来见。”

    “什么?阁罗凤的使者?他还有脸派使者来见我?”于诚节先是勃然大怒,随后迅速地冷静了下来,道:“让那使者来见我。”

    “是。”

    功夫不大,阁罗凤的使者羊玄士走进了大帐。

    于诚节还真认识他,咬着牙道:“好你个羊玄士啊,无论先王和本王都待你不薄,而你却投了阁罗凤!真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难不成你那肚子里,不是人的五脏六腑,而是一摊狼心狗肺?”

    于诚节骂的可真够恶毒的,然而,羊玄士却面色丝毫不变。

    他微微一躬身,道:“国主,随便您怎么骂,我羊玄士都不回嘴。不过……您即便把我骂死了,也改变不了您的处境啊!相反地,听养某人一句良言相劝,您以后倒是能安享富贵。”

    “你……哼,说来听听。”

    “今日羊某人是受阁罗凤王子所托,给您传句话。只要您下一道旨意,把王位禅让给阁罗凤王子。他就不但保证您的人身安全,还保您安享富贵!”

    “哦?敢情是这么个安享富贵啊!”于诚节一阵冷笑,道:“阁罗凤把先王气死了,我却把王位传给他,阁罗凤是准备再把先王气活过来吗?他可是真够孝顺的啊!”

    顿了顿,又继续道:“本王若答应了他的条件,先不说南诏人如何议论我,若没了这南诏的至尊之位,我就是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还安享富贵呢,就是能不能活命,都得在阁罗凤的一念之间。你说这个条件,我能答应吗?”

    羊玄士有些惊讶地看了于诚节几眼,道:“想不到国主竟有如此见识,微臣之前真是小瞧您了。”

    “废话。”于诚节没好气儿地道:“吃一堑长一智,本王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还能不长点记性。”

    “长记性好啊,不过,可惜,已经晚了。”

    “啥?晚……晚了?”

    羊玄士阴恻恻地一笑,利诱改为威逼,道:“阁罗凤王子在南诏威望甚高,又占了太和城,控制了士卒家眷,若要开战的话,您绝无胜理。到了那时候,阁罗凤王子,可就没现在这么好说话了。所以,对于阁罗凤王子,现在您相信也得相信,不相信,也得相信!”

    “你……你莫欺人太甚!”于诚节气的胸前急剧起伏,猛地一几案,道:“真把本王逼急了,大不了,大不了我……我去投崔耕!”
………………………………

第1419章:狡兔有三窟

    羊玄士轻笑一声,道:“那怎么可能?你才趁机带兵打越王的桂州,这一听说太和城没了,马上就投奔人家越王。崔耕能收你吗?”

    “怎么不能?”

    于诚节原来也觉得自己的说法不靠谱,但话一出口,却越来越觉得这个办法简直是神来之笔。

    他高兴地道“谁说我原来是要打桂州了?本王发檄文了吗?实不相瞒,我这是想我干爹、干娘了,想去看看他们。我这做干儿子的,去看看干爹、干娘,有何不可?”

    羊玄士揶揄道:“哦,敢情国主带这么多兵去桂州,是串亲戚啊?真是听着都新鲜。您觉得……越王相会信吗?”

    于诚节满脸无辜之色,道:“谁说我带这么多兵了?有多少啊?你看见了?能有一万就不错了!”

    “你……这分明是十万大军,怎么会只有一万人?你完全是强词夺理!”

    于诚节得意道:“嘿嘿,是不是强词夺理,你说了不算,越王说了才算。他能饶了我第一次,就能饶了我第二次。我就不信了,我这么一南诏流亡诏主,奇货可居之至,他能舍得一刀斩了?”

    “啊?国主,万万不可投崔耕,万万不可啊!有话好商量,有话好商量嘛。”羊玄士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改口。

    然而,此时已经晚了。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想出这条妙计之后,于诚节马上下令,将羊玄士推出辕门斩首,以示和阁罗凤势不两立之意。

    然后,他也不隐瞒,将阁罗凤已经占了太和城,并且自己准备投奔崔耕的事儿,对全军交代清楚。并且着重声明,南诏诸将士来去自由,愿意回太和城拥阁罗凤为王的随便,愿意跟着自己去桂州投降的欢迎。

    若是没有“投奔崔耕”,只说“阁罗凤占了太和城”,那就全完了。

    于诚节必败无疑,没有一线生机,将士们谁不为自己着想?别说为于诚节卖命了。就是将他砍了脑袋,献给阁罗凤都有可能。

    然而现在,于诚节说是投崔耕,那就不是没有一线生机了,简直是一片金光大道。

    首先,不用和阁罗凤打仗,将士们就不会战死沙场。其次,大唐在这个时代是天朝上国,其文明程度远超南诏。

    再者,于诚节是正儿八经的蒙舍诏之主,大家跟者他投唐,毫无心理障碍。

    就这样,尽管大部分士卒担忧家人,选择了回太和城。但是,和于诚节一起去桂州的人数,达到了两万之众。

    这已经相当不错了,到了桂州之后,地方官员赶紧飞报崔耕。

    大唐朝廷遇到类似的情况很多,崔耕处理起来轻车熟路。首先是这些军士,不必打破建制,分割遣散,直接让他们独~立成军,供给军饷即可。

    以后和南诏起了冲突,这些人就是急先锋。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这年头人们的本土观念特别重。若是汉军到了六诏境内,军纪很难约束。与此同时,六诏百姓,对外来的军队也持敌视态度。

    如果换成南诏人组成的军队,效果就好的多。事实上,杨思勖多次平定南蛮作乱,最主要的经验,就是以少量*精锐为骨干,招募本地子弟为羽翼,组成大军。

    军队安排完毕,于诚节本人则被带到了泉州城,好吃好喝好招待地养了起来

    至于于诚节苦着喊着,要求崔耕派兵帮他复位?崔耕也只得好言敷衍。

    没办法,有阁罗凤统领的南诏,就是个无底洞,崔耕并不想与之硬碰硬。

    崔耕准备,只待阁罗凤日后露了什么破绽,有什么恰当的机会,再尽起大军,攻入南诏。

    另外,阁罗凤本人最近也挺恭谨嘛,派出使者,向崔耕请求册封,并且着重声明,自己满足蒙舍诏现在的疆域,没有越王同意,绝不扩张。伸手不打笑脸人,崔耕也只得把大蒙国王之位给了阁罗凤。

    崔耕不愿意跟阁罗凤跟开仗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现在实在腾不出手来。

    因为……新罗出事儿了。

    原本崔耕死而复生,金宪英赶紧把袭扰岭南道的水军调了回去,并且遣使谢罪,这事儿就算暂时解决了。

    然而,那使者还没走呢,林之祥就怒气冲冲地找到了崔耕。、

    越王府内。

    林知祥跪倒在地,道:“越王千岁,咱们俩相交多年,小老儿一直没求过您什么事儿,但是这次,您可一定得给小老儿做主啊!这新罗……这新罗是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崔耕感觉以手相搀,道:“老人家快快请起,呃……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儿了?”

    “全儿他……他死在新罗了。不光是他,我们林家三十余口,尽皆遭难啊!”

    所谓“全儿”,当然是林知祥的二子林全。林知祥有三个儿子,长子林佑,负责打理林家的海航之事。次子林全,为人老实木讷,负责打理林家岸上的生意。三子林闯,走了武将之路,一帆风顺。

    崔耕与林全有过数面之缘,对此人的印象相当不错。万没想到,竟在新罗遭了毒手。

    不过――

    崔耕疑惑道:“二哥他不是一直打理林家陆上的生意吗?怎么又到新罗去了?”

    林知祥面色有些尴尬,道:“这个……全儿他是打理林家陆上的生意,但是在新罗,同样是主持陆上的生意啊!”

    “嗯?”

    “唉,事到如今,我也就不瞒二郎你了。俗话说得好,狡兔三窟。我们林家在泉州发展的是不错,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出了什么闪失……所以,老夫就派全儿,带着一部分族人,在新罗买下了一片基业。规规矩矩做生意,宁可赔钱,犯法的事儿不做……谁成想,那新罗官府贪图我们林家的产业,竟然把这些人全杀了啊!”

    “这样啊……”

    虽然林知祥说得含糊,但是,崔耕猜测,恐怕是林老头对岭南道信心不足,给林家偷偷留了一条后路。

    这也是人之常情,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有不测之祸,说不定崔耕的家眷还能跟着沾光呢。所以,崔耕也不怪他。

    只是――林全确实是新罗官府动的手?这不是跟新罗遣使谢罪的政策不符吗?

    崔耕疑惑道:“林老爷子,您确定,这是新罗官方下的手?”

    “绝对错不了。”林知祥道;“虽然新罗人说,是盗匪所为。但林氏族人是在金州城内做生意,不是新罗官方,谁能出动那么多兵马?绝对是他们安干的!”

    崔耕点头,道:“原来如此。来人!”

    “在!”

    “把新罗使者金大玉找来。哼,林氏族人不能白死,无论是不是新罗人官府干的,这事儿他得给本王一个……交代!”
………………………………

第1420章:使者与死士

    半个时辰后,新罗使者金大玉,被带到了崔耕的面前。

    见礼已毕,崔耕一指林知祥,道:“金大玉,你可认识这位老人家?”

    “认识,怎么能不认识呢?”金大玉道:“这不是泉州刺史林知祥,林老爷子吗?”

    顿了顿,又面色一肃,道:“金州城内盗匪横行,关于林家人的遭遇,下官深表同情。等过几天,林家祭奠二公子的时候,下官定当登门吊唁。不过,话说回来,下官也得说您老一句:林公子身份贵重,既到新罗经商,怎么也得跟官府说一声,让官府严加保护不是?他悄没声地来了,官府也不知道啊。出了这么档子事儿,真是殊为遗憾……”

    “你!好你个金大玉啊!”林知祥怒道:“我儿惨死,倒是我林家的不是了?你们新罗,这不是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么?”

    “哪里,您误会了,下官说得是这事儿殊为遗憾,可没怪您林家的意思。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以后你们林家可得吸取这个教训哈!”

    “你……”

    金大玉一推二六五,林知祥被气得银须乱颤,道:“都到这份儿上了,新罗人还如此抵赖,越王千岁,您可得给小老儿做主啊!”

    “嗯?”

    事到如今,崔耕怎能听不出,金大玉言谈话语中,浓重的挑衅之意?

    更关键的是,这明着挑衅的是林知祥,实际上却是他崔耕崔二郎!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难道新罗真不怕和岭南道开兵见仗吗?

    有古怪!

    崔耕暗暗琢磨,原本我我以为,金州乃是新罗的通都大邑,林家人数十口遭难,没有官府的参与是不可能的。但是,金宪英既然遣使请和,就是不想和我开兵见仗,这事儿恐怕另有隐情。使者金大玉纵然不对林知祥说实话,总会对我说实话吧?

    然而,万没想到,到了现在,金大玉还是这么有恃无恐!

    这就耐人寻味了。

    难道,金大玉实际上并不怕岭南道和新罗交战?甚至说,他盼着岭南道和新罗交战?或者说……金大玉这个使者,其实并不完全代表金宪英的意志?

    待我试他一试!

    崔耕为官这么多年,虽然不忘初心,保持着良善的本性。但从其本人的历练来讲,早已是一只白毛老狐狸了

    他心思电转,咬着细密的银牙道:“俗话说得好,两国交兵,不斩来使。金大玉,本王看你是有恃无恐啊!”

    金大玉当然听出了崔耕话音中浓重的威胁之意,微微一躬身,不卑不亢地道:“不敢!下官只是据实相告而已,万没有半分对林家,乃至越王千岁的不恭之意。”

    “哦?是吗?”崔耕道:“本王再给你最后一次说实话的机会,金州之事,到底有何隐情,速速道来!否则……我可不保证你的安全。”

    金大玉索性站起来了,脖子一梗,道:“这话怎么说的?越王若不爱惜羽毛,非要斩使泄愤,下官也只能接着了!”

    “哼,污了本官的羽毛?你也配?”

    崔耕一甩袖子,离了大殿,就剩下林知祥和金大玉大眼瞪小眼了。

    功夫不大,脚步声声,崔耕已然回转。

    不过这次,再回来就不是他一个人了,还多了个新罗王金重庆。

    在李隆基的封禅大典时,金重庆得知金宪英乃倭人之后的消息后,马上就向李隆基请求,派唐兵护送自己的二弟金承庆回去继承王位。

    李隆基不想跳新罗的烂泥坑,就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崔耕了。后来崔耕去幽州平定契丹之乱,金重庆就跟着李隆基回到了洛阳。

    现在一切风平浪静了,金重庆又赶紧来泉州,抱崔耕的大腿。

    事实上,现在不但金重庆,就是金承庆、金乔觉乃至尹紫依等人,都在泉州。

    “啊?王……王上?”

    金大玉一见金重庆,一股不祥地预感就涌上了心头,赶紧躬身拜倒,道:“参见王上!”

    金重庆自顾自地拉了把椅子坐下,冷哼一声,道:“免了。金州林家,二十八口的命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说说吧!”

    “呃……启禀王上,此次别无隐情,确实是盗匪所为啊?”

    “哦?是吗?你再说一句?”

    唰!

    金重庆一伸手,将腰间的宝剑抽出来了,横在了金大玉的脖颈上。

    “我……”

    金大玉一咬牙一狠心,眼中闪出坚定的光芒,道:“此事确实别无隐情,请国主明查!”

    “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喽!你信不信,孤王真的一剑砍了你的脑袋!”

    “您就是杀了我,我也这么说!只是……我若在岭南道死得不明不白,恐怕越王难逃杀使之嫌!”

    “放心,怎么能不明不白呢?谁是凶手,这事儿再明白不过了!”

    噗!

    长剑一扫,血光崩现!

    只是,这剑却不是斩的金大玉,而是金重庆自己。

    然后,金重庆扯着脖子喊道;“大胆!金大玉竟敢行刺本王!来人啊,快给我把他抓起来。”

    “是。”顿时就有四五名甲士上来,将金大玉五花大绑捆起来了。

    崔耕笑吟吟地道:“金大玉,你现在说实话,还来得及。要不然,你刺杀新罗王的事儿……可没人替你遮掩。”

    金大玉尽管被缚,脸上却丝毫没有惊慌之色,轻叹一声,道:“想不到越王还有这一招,好,我金大玉认栽。只是……”

    “什么?”

    “久闻越王千岁的刑讯之术天下无对。可惜,我无缘见识了……”

    “哎呀,不好!”

    等崔耕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金大玉脖子一歪,嘴角流出了漆黑的血迹。

    “奶奶的,有毒!看来这厮还是个死士!”崔耕气急败坏地爆了句粗口。

    原本他打算的挺好,自己无论对金大玉或杀或关,都对自己的名声不利。

    但是,把这事儿说成是金大玉意图行刺金重庆,一切就都简单多了。

    到时候,自己遣使向金宪英问罪,问是不是他指使金大玉行刺金重庆。金宪英自保不不暇,肯定会放弃金大玉。金大玉必死无疑,说不定不用动刑,就自己招了。

    然而,万没想到,这厮竟然自尽了!

    金重庆也着急,道:“死……死了?这厮怎么能死了呢?越王千岁,您可一定要相信我,这金大玉不是本王指使的啊!”

    崔耕没好气儿地道:“你?本王怀疑你干什么?呃……”

    崔耕陡然想到,金重庆还真有指使金大玉的理由。自己要是跟新罗开战,那得意的,可不就是留在大唐的新罗王族吗?

    不过,以金重庆的德行,崔耕可不相信,现在还会有什么死士为他效力。

    诶,死士?

    崔耕陡然心里一惊,喃喃道:“本王知道,这金大玉幕后的主子是谁了……”

    金重庆迫不及待地问道:“谁?”
………………………………

第1421章:新罗与扶桑

    崔耕斩钉截铁地道:“扶桑人!也可能,金大玉本身就是扶桑人。”

    “啊?那怎么可能?”金重庆道:“金宪英就是扶桑人,他派金大玉来泉州,那不是相当于,派死士勾~引您去打他吗?”

    “哪里,话不能这么说。金大玉为新罗使者,表面上是传达金宪英的意思,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同样地,金宪英为扶桑人,他本身的利益,却未必和扶桑一致。”

    金重庆挠了挠脑袋,道:“您说慢点儿,怎么您越说,我越糊涂了呢。”

    “呃,这事儿其实也简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崔耕越说越快,脑海里的思路也越发清晰。

    不错,金宪英是扶桑人。但他现在的名号,却是新罗的兵部令,其势力在朝中盘根错节,只差一步,就为新罗王了。

    而扶桑人对金宪英的要求是什么呢?将新罗并入扶桑。

    金宪英虽然是扶桑人的种,但母亲乃是新罗人,本身又是在新罗长大,对扶桑能有什么感情?

    当扶桑人帮着他夺权的时候,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涉及到王位……别说是祖国了,就是父母兄弟都可以杀个干干净净。

    换言之,但凡有一点可能,金宪英都不会放着大好的新罗国王不当,去当扶桑的大臣。

    而扶桑,既掌握着他身世的秘密,又在新罗有部分军队,当然不肯妥协。

    就这样,双方矛盾渐生,却又都不想撕破脸,都在等一个契机。

    崔耕揭穿金宪英的身份,金重庆请求大唐护送金承庆继位的时候,这个契机就来了。

    扶桑人对金宪英的压迫开始增大,金宪英也犹豫不决,这才有了水军攻伐岭南道之事。

    但当崔耕平定了契丹之乱后,金宪英却又选择了观望――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崔耕连李娑固的后代都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