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登基吧,少年-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寨主自己都没有追问此事,就是想着“保密”这一条。

    能够得到霍五父子与马寨主全心信任的人不多,虎豹兄弟正在其中。

    只是霍虎木讷不言,长处在战场上,不是庶务,如此最合适的人选就只剩下霍豹。

    马寨主点点头道:“最合适的人选,就是他了……只是他抽调出来,你身边就没了臂膀……”

    霍宝摇头道:“不碍什么,童兵年前负责的是征兵,又不是别的……”

    童兵除了仇威所带的唐光旧部,都是他一手打造的嫡系,就没有必要非留下霍豹,分出个嫡系里的嫡系。

    马寨主想了想道:“不用选别的地方,就是水师衙门里择一块地方……火药的配方,只说给霍豹一人,也弄个流水线,最要紧处让霍豹一人操作!”

    霍宝应了。

    所谓黑火药的配方,就是“一硝二硫三木炭”那个。

    若是只准备这三样材料,很容易被人破译。

    在水师衙门也好,那边军寨是在江面上。

    可以另选三、四样“材料”混淆视线,最后处理的时候直接洒江中,也能掩人耳目。

    ……

    霍宝没有耽搁,从马寨主这里出来后,就直接就叫人去叫霍豹,交代了此事。

    霍豹经历定远之战,见过火炮威力,闻言很是兴奋。

    “你得想好,你要去过去,一时半会儿就回不来了!”

    火器营房,除了炮制黑火药,还会按照《第五军略》上记载的,开始制造火蒺藜、霹雳炮、震天雷几样火器。

    霍豹看着霍宝,面上有些不舍,不过又坚定道:“就算不在宝叔麾下,我也是宝叔侄儿……这事除了侄儿,还能交给谁呢……”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道:“就是清大叔、牛二叔那里,许是能抽出功夫来,可侄儿也不放心……这般杀器,只能掌握在咱们霍家人手中……”最后一句,却是压低了音量。

    霍宝道:“那你如今差事,打算交给谁接手?”

    童兵战兵三分,侯晓明领左翼,霍豹中军,仇威右翼。

    关于霍五留着的征兵任务,霍宝打算让侯晓明负责金陵府境内,仇威负责太平府境内,霍豹这里负责还没有打下来的镇江府。

    不过按照计划,滁州军十日之内差不多攻下扬州,去打镇江。

    中军这里比其他两部晚,也晚不了多久。

    霍豹想了想道:“邬远、石三都不错,倒是梁壮,到底差了些……还不能独当一面,可资历还在这里,就让他随我去火器营吧!”

    如此,才能给中军腾地方,否则梁壮资历在这里,邬远、石三过来也是在他后头。

    霍宝赞同霍豹的说法,却也在邬远、石三之中难以定夺。

    “到时候都领副指挥吧!分头带人去镇江征兵,成绩好的那人领代指挥!”霍豹建议道。

    霍宝略作思索道:“打镇江陆路只有冯爷一路人马,人手正不宽裕,即是他们要去镇江征兵,那明日就出发,说不得还能助冯爷一臂之力!”

    这部人马毕竟是战兵,指挥能力,还要在战场上验证。

    ……

    次日一早,霍宝召集童兵众头目,在太尉府偏厅议事。

    霍宝高坐堂上太师椅,看着两侧雁翅落座的童兵众头目,道:“太尉府要抽调人手成立‘神机营’,霍豹、梁壮出列!”

    霍豹、梁壮连忙起身。

    霍宝道:“你二人遴选三千人马,组建‘神机营’,霍豹为代营长,梁壮为代营副!”

    “尊令!”

    霍豹、梁壮齐声应道。

    其他人则是面面相觑,震惊不已。

    “神机营”是什么大家一直不明白,只是能安排霍豹这个霍氏族亲去负责,肯定是重地。

    只是童兵营之前才明确战兵三分,各有番号,为“黑狼”、“白隼”、“青蛇”。

    如今“白隼”部指挥、副指挥同时出缺,那谁补上?

    除了侯晓明、仇威,其他人眼神铮亮。

    李远随即望向朱强,两人都带了无奈。

    旁人有机会,他们两个却是没有的。

    他们两个一个是参谋营、一个后勤营,去了战兵营也没有发挥余地。

    朱强望向石三。

    石三身上这个新兵营代营长,明显是过度的差事。

    他的战力,一直不俗。

    霍宝也望向石三,又看了邬远一眼,道:“新兵营代营长石三,左翼副指挥邬远出列!”

    两人出列。

    邬远双目烁烁,石三则是少见的带了忐忑。

    “你二人为‘白隼’部左右指挥,各带一半人马,急行军前往长宁县追赶冯将军部,入冯将军麾下听令!待攻下镇江府,你二人可分地征兵!”霍宝道。

    “尊令!”

    二人亦是齐声领命。

    众人看了,都觉得眼热。

    谁都看出来,这两人要凭借接下来的战功与征兵成绩,就要决出“白隼”军的指挥使。

    霍宝又望向其他人,目光落在后勤营营长朱强身上:“亲兵营营长兼执法队队长朱刚暂时出镇陵水,亲兵营事务由副营长暂代,执法队队长暂时有后勤营营长朱强兼任!”

    亲兵营副营长起身应命。

    朱强也连忙起身,躬身道:“尊令!”

    他心中很是感激了。

    要是这个执法队队长交到旁人手中,过后就不好收回来。

    朱刚的亲兵营队长看似心腹,可在权柄上却差了其他人一大截。

    兼这个执法队队长,也使得无人敢轻慢。

    霍宝又望向监察队代队长宋谦之,道:“总监察在金陵,你跟在老大人身边,多学多看……童兵各部,也该开始整顿军纪!”

    宋谦之起身应命,却是面带迟疑。

    “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处?”霍宝见状道。

    宋谦之望了霍宝一眼,道:“亲兵营那边,是否也适用滁州军纪?”

    不是他告黑状,而是和州、庐州两地以“少主亲兵”名义征召的士绅子弟,陆续到了金陵,颇有些狐假虎威的意思。

    霍宝没有回答,望向李远。

    那些人名义上是“亲兵”,实际上是第二批参谋生。

    李远心中叫苦,起身回道:“宝爷,人员才陆续到达,还没有开始上课。”

    霍宝看着宋谦之道:“童兵营下,自我开始,全部适用滁州军纪,有不法之人,皆可监察!”

    。m。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母债子偿

    甄家门口。

    贾老爷拄着拐杖,翘首以望,脸上满是急切。

    一大早金陵知府衙役就拘了贾三过去,贾老爷无法,就去寻了亲近些的王家、史家。

    这两家怎么敢参合这些,当家老爷都是托病不出,没有见客。

    贾老爷无法,只能厚着面皮来到姻亲甄家。

    只是两家所谓的姻亲关系,随着三月里贾老爷将长子、次子除名,甄家强硬为女儿做主讨要嫁妆,弄得彻底撕破脸,也早就断亲。

    要知道那次除名,不仅是贾演、贾源兄弟成了无根浮萍,贾演之妻甄氏护着丈夫,还小产了一个男婴。

    那可是甄家的亲外甥,甄家人如何能不恨?

    就是门房这里,也知晓两家恩怨,当成是生客,让贾老爷在外头等着,而不是让到院子里。

    甄大舅慢悠悠地出来,看着贾老爷带了诧异:“这不是贾老爷吗?这是日头打西边出来了?”说着,还望了望西边。

    他原以为这死老头会倚老卖老,借着父亲身份重新让贾演、贾源兄弟归族,没想到老头子猪油蒙了心,一条胡同走到黑,不肯放下架子与儿子和解。

    甄家却是巴不得如此。

    贾家兄弟不回贾家,那依靠扶持的就是甄家。

    甄家一时没有攀上太尉府,可贾家兄弟却是直接成了太尉麾下将军。

    如今衙门动了后娘养的贾三,这贾老爷才晓得心疼,还真是印证了那句话,有了后娘就有后爹。

    “亲家侄儿……那两个小畜生……”

    贾老爷只当没听到甄大舅的讥讽,道。

    甄大舅的脸立时就拉下来:“贾老爷莫不是认错认了?甄某人可不知何时与贾家结亲?至于你们贾家是丢了骡子、还是丢了马,也没有往甄家来寻畜生的道理!”

    说罢,他也不理睬贾老爷,转身进门,还不往吩咐门房:“用清水泼地,省的门口晦气!”

    贾老爷气的浑身直哆嗦,却是没有法子可想,只能佝偻着身子上了马车。

    “老爷,还往哪家去?”车夫小心翼翼问道。

    一大早出来,走了三家,却是一家门也没进去,这车夫也察觉出不对劲来。

    贾老爷茫然四顾,竟是无处可去,无人可求。

    “去金陵知府衙门!”

    贾老爷咬牙切齿道。

    新知府宋林,少年曾在金陵读书,与贾演、贾源的舅舅是远亲,还是同窗,也是同年举人,交情甚笃。

    只是后来一个进京为官,一个壮年早逝。

    两家既走动,宋林与贾家也不是全无往来。

    只是随着贾老爷发妻病故,后妻进门,远了前头的岳家,对着岳家的表亲也就没有什么走动。

    前些日子知府衙门清理之前的吏员,贾家上下一直提心吊胆。

    谁让贾三就是吏员,还是要紧的吏科小吏。

    后见没有动静,贾老爷就当成是两个儿子出面,抹平此事。

    他心中不是不触动,只是在妻子的嘀咕下,从领情变得不领情,只当两个逆子是怕担干系,才出面料理。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当儿子的不低头,还要他这个老子低头不成?

    贾老爷就憋了一口气,走了王家门路,想要凭借着花容月貌的女儿,越过两个儿子,与太尉府攀上。

    可王家自己也有适龄的女孩儿,如何肯尽心尽力,不过是敷衍了事。

    贾老爷上蹿下跳,倒是将自己弄成了金陵城士绅之间的笑话。

    谁会想到,知府衙门如今又旧事重提。

    ……

    等到了知府衙门门口,贾老爷不敢托大,下车亲自递了拜帖。

    他也是捐了监生,身上带了功名的。

    门子收了“门敬”,胡乱指了门房里的长条凳,就不紧不慢往里报去。

    一个老监生,还入不得门子的眼。

    宋林接了拜帖,看了一眼,就丢在一边,道:“不见,透几句话,再告诉他三日后衙门开堂,审理贾渝为吏员期间之不法事!”

    门子应声下去。

    宋林嗤笑一声,开始看起别的公务。

    织厂要征用,却不能是官府求着士绅。

    作为士绅的一员,宋林最是知晓他们的劣根,惯会“蹬鼻子上脸”。

    借着贾源之案,正好可以拿下贾家两个大织厂。

    至于甄、史、王三家,就要看当家人聪明不聪明。

    这几家即是大族,真要清算起旧吏来,又哪里能完完全全脱得干系?

    不过是因甄、史两家背后有贾家兄弟与史今,王家还有献城的王县尉,这边给面子罢了。

    眼下,杀鸡骇猴。

    不外如是。

    等到贾老爷回家,就带了绝望。

    贾太太眼睛肿成了核桃,正在那里掐小儿子:“快去,去找你大哥、二哥救命……真要看着你三哥送命么?”

    贾四一边揉着胳膊,一边皱眉道:“娘好没道理,是三哥自己犯事,大哥、二哥还能插手衙门之事不成?”

    “你不去,我去……我去给他们跪下,给他们磕头,有什么怨恨冲着我来,作甚冲着你三哥来?你们虽不是一个娘生的,却是一个爹生的亲兄弟,残害手足兄弟,名声好听么?”

    贾太太看到丈夫的影子,提高了音量,带了哭腔道。

    贾四嘀咕道:“娘真是的,又往大哥、二哥身上推……大哥、二哥如今都是副将,谁有功夫搭理三哥?要是真的落井下石,月初清理旧吏时三哥就跑不了,还能等到眼下?肯定是三哥做了什么坏事,才被人揪出来……”

    贾太太被小儿子顶得心口疼,指着儿子说不出话,“呼呼”直喘气。

    贾老爷耷拉着脸走进来,道:“别闹小四了,小四快读书去!”

    贾四却不肯走:“爹,到底咋回事?”

    如今家里乱糟糟,他又不是没心没肺,哪里能读进去?

    他只是不赞成亲娘凡事都往贾演兄弟身上推的做法。

    如今弄清楚罪名才是关键,而不是胡乱拖贾演兄弟下水。

    真要激怒两人,对贾家有害无益。

    贾老爷看着妻子,道:“凑银子吧,准备为那逆子缴罚银……”

    贾太太闻言,心却是松了下来,道:“原来是知府衙门趁机勒索,那咱们三儿是不是无大碍?”说到这里,带了不忿道:“我就说与那两个脱不得干系,要不是他们捣鬼,好好的,知府衙门作甚盯上咱们家?”

    “别胡咧咧了!”

    贾老爷只觉得聒噪的不行,不由心烦意乱,口气也不好起来:“还不是你的好儿子,小小吏科小吏,连个文书也不是,就什么都敢沾手……”

    一宗是干涉人家“继绝”案的,一宗是干涉一宗水田买卖争议案。

    两个案子,都出了人命。

    前一个案子,寡妇人家收养族侄为继子。

    结果族老贿赂到户科,在寡妇家的户籍册子上添了那族老的孙儿之名,使得那孙子成了“继子”,名正言顺继承了寡妇家的水田与宅院。

    又污寡妇与其继子清名,逼得那寡妇悬了梁。

    那继子也被家族除名,不知所踪。

    等到滁州军进了金陵,那继子趁着金陵没安定杀了族老爷孙两人,为养母报仇。却是个敢作敢当的,报完仇后,主动到知府衙门投案。

    另一宗水田买卖,则是一人家父母重病,儿孙孝顺,欲卖祖田。

    也是族人贪婪,听闻消息,就买通户科小吏,改了田契,将这水田记成是族产,归宗房打理,不许买卖。

    消息传到那人家,那重病的老两口生生被气死了。

    这家的儿孙也是有血性的,一纸诉状告到衙门。

    无奈有户科文书为证,那水田就是“祖产”,最后以“诬告”定罪,挨了板子,交了罚银。

    那族长为了绝后患,买通打板子的衙役,直接打折了这父子二人的腿,断了科举晋身之路。

    墙倒众人推,随后这几个月,这家产业就被族人侵吞干净。

    幸好这当家孝子有一二知交看顾,才算没有损了性命。

    之前金陵知府放了告示,要清理“旧吏”,这两口人家都递了告状。

    论起来,这两家提的都是户科的阴司,本不干吏科之事。

    可谁让贾三爱张罗,人面广,是他给从中牵线。

    之前宋林看在他不是主谋,也不是帮凶,只是中间人,轻轻放过。

    如今旧案重提,这个从犯就能弄成主谋。

    “五条人命啊!就为了一百八十两银子!”

    贾老爷痛心疾首道。

    父母眼中,自家孩子都是好的,但凡有不好的,不是别人冤枉的,就是别人拐带的。

    可眼下贾老爷却是真失望了。

    这两个官司,没有什么含糊之处,都是族人夺产案。

    插手这样的官司,缺德带冒烟。

    要是贾家缺钱还罢,顾不得别的,银子最亲,可贾家并不缺银子……

    贾三作为已经成亲还有差事的儿子,每月可以在账房支五十两银子花销。

    想到这里,贾老爷察觉出不对来,疑惑道:“那混账要银子作甚?”

    贾太太眼神有些闪烁,道:“还能有什么?在外应酬多,花销大……”

    贾老爷定定的看着妻子,寒着脸道:“你还要替他瞒着?说,是嫖了?还是……赌了?”

    贾四看看爹,又看看娘,小声道:“还能有什么?千金赌坊的账房这个月都上门两次了……”

    贾老爷只觉得眼前直发黑。

    贾太太哽咽道:“三儿最是老实,要不是中了有心人的圈套,怎么会沾上赌……归根结底还是我的罪过,我就不该嫁进来,也不该生了他们兄妹几个……”

    又是这番话,又是这番话。

    两人相差十多岁,也算老夫少妻。

    之前贾太太说这些,贾老爷会心疼退让。

    眼下,他却是满心不耐烦:“你是不该嫁进来!既是进门之前,就晓得的是做人填房,为人后母,就不该容不下他们两个……”

    这回不用贾太太攀咬,贾老爷都晓得此事与次子脱不得干系。

    次子十几岁时,身边人曾鼓动他去赌。

    后被贾演这个长兄发现,将兄弟带到亡母牌位前跪了三天,才算将他拉回来。

    贾源却是不打不相交,与千金赌坊的少爷成了好友。

    报应啊,这都是报应!

    贾老爷苦笑。

    知子莫若父。

    他心中早就晓得长子性格宽厚,次子却是睚眦必报。

    派了一次管家被两个儿子无视后,他就没了动静,不再想着低下头去求两个儿子回来。

    因为他晓得,求也没用。

    不报复完继母,出了恶气,贾源不会回头。

    眼下,是报复到了!

    。m。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性格决定命运

    金陵知府衙门的动静,多少双眼睛看着。

    待贾老爷递了拜帖,连大门都没进去,大家就心中有数,晓得贾家这回要凉了。

    ……

    甄家,书房。

    甄大舅只觉得十分快意,不是他小肚鸡肠,两家都是金陵老姓,几辈子的姻亲,要不然贾家也不会为嫡长子求取甄家嫡长女。

    甄家当初肯许嫁嫡长女,也是奔着贾家未来宗妇身边去的。

    贾老爷耳朵软,受了后妇怂恿,将嫡长子、嫡次子除名,却也连累甄家女跟着成为飘零之人,还断送了甄家外甥贾代化的名声与前程。

    甄家如何能不恨?

    他与弟弟甄山长幸灾乐祸道:“真是老糊涂了,这个时候还端着架子……宋大人与妹夫他们舅家有亲,又不是与贾家有亲,他还有脸递帖子,倒真当自己这个监生有分量了,委实可笑!”

    甄山长却是沉吟道:“疏不间亲……无论如何,贾老爷到底是妹婿与贾二爷生身之父,如何应对,是不是还是问问那边?”

    “哼!真是便宜他了!”

    甄大舅不忿,却也晓得弟弟说的是道理。

    君臣父子,是世上不可逆的纲常。

    世上无不是的父母。

    父母可以不慈,为人子女者,却不能不孝,否则就乱了规矩。

    就算贾演、贾源兄弟两人心中对贾老爷已无父子之情,可为了名声前途,最后还是得认下这个亲爹,否则德行容易为人诟病。

    自古忠臣出孝子,真要是无视纲常的“逆子”,又有什么忠心,上头人怎么敢放心使唤?

    甄大舅不想再提这些不快,看着兄弟道:“你那学生霍柏如何?”

    甄山长想了想,道:“真孝悌之人!”

    读书人看人,容易多思多想,不只看言行。

    毕竟这世上,除了求利的真小人,还有求名的伪君子。

    霍柏此人,却是言行如一,性子敦厚,不是虚伪作态。

    甄大舅皱眉道:“品格好又如何,若是能力不足,也只是庸才……”

    甄山长明白兄长的意思。

    滁州军诸将军,甄家攀附不上,也不好攀附。

    他们与贾氏兄弟同一立场,只能依附霍家这棵大树。

    若是反复,倒有墙头草之嫌,别说抱不抱得住其他大腿还两说,说不得先一步被霍家厌恶。

    “作为族人,这就足够了!况且,霍太尉身边族亲晚辈,都在军中……”

    甄山长提点道。

    甄大舅倒是听了进去。

    霍太尉如今的势头,日后能走到哪一步,还不好说。

    霍柏这一支与霍太尉是后续的亲,即便是在五服之内,也越不过霍太尉身边堂亲。

    要是从武,就算现下过去,更是比那些堂亲少了资历。

    反倒是从文,却是不晚,说不得会成为文官中的族亲第一人。

    甄大舅目光烁烁,望向弟弟。

    甄山长道:“大哥稍安勿躁,事缓则圆……过几日见了泽生,弟会探问此事。”

    泽生,霍柏父霍洪之字。

    甄山长与霍洪少年同窗,多年好友。

    之前霍家迁居金陵,也是受甄山长所邀请来金陵书院任教。

    甄大舅感叹道:“再没想到,霍泽生会有这样的运势!”

    霍太尉族叔!

    也就是霍洪行事低调,不为人所知,否则门槛早就叫人踏破。

    饶是如此,知晓他籍贯,猜测到他与太尉府有渊源的也不是一家两家。

    等到霍柏应吏员试,上了榜单,露了籍贯,更是有了实锤。

    甄家这个时候惦记与霍洪家联姻不算什么,有这样念头的只怕是不是一家两家。

    ……

    史家。

    史老爷年岁比甄大舅兄弟年岁大,看得也长远,与侄子念叨着:“贾三之案,不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