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登基吧,少年-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到外头有动静。
“甄大哥,大哥!”
急匆匆而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贾源,黑着脸道:“老头子病了……应该是真的,几位太爷都接连打发人来了!”
贾演站起身来,露出几分无措。
虽说兄弟两个被除族,可到底父子多年,涉及生老病死,还不能做到心如止水。
甄大舅不由担心起来。
贾老爷也是年过五十的人,要是有个万一……这守孝是大问题。
滁州军如今势头正热,贾家兄弟刚投进来,立足还不稳,要是耽搁三年,黄花菜都凉了。
“得回去,好好宽慰老人家,也得请个好大夫!”
见这兄弟两个大眼瞪小眼的,甄大舅连忙道。
谁晓得贾老爷是身病还是心病,不管怎么样,这老头眼下还是死不得。
贾源愤愤道:“真是越发没个样子,不就是之前让咱们给他那宝贝儿请托没搭理,这竟折腾起自己来,难道还指望谁心疼他不成?”
贾演吐了一口气道:“走吧,回去看看再说!”
就算甄大舅不是外人,这种子怨父的话,也是容易为人诟病。
兄弟两个匆匆离去。
甄大舅惯会做人,立时喊来管家:“往鲍家医馆走一趟,看能不能请鲍大爷往贾家走一趟。”说完,又唤住人:“算了,还是我自己亲自走一遭!”
这个鲍家,就是滁州鲍老大夫家。
随着滁州军南下,滁州随迁过来不少人家,就包括鲍家。
因为鲍老大夫成为太尉府专用大夫,已经不出诊了。
至于鲍大爷身上挂着军职,一般人家也请不动。
甄家与鲍家有旧,甄大舅才想请鲍白英出手。
不过吩咐完,他也想到今非昔比,管家过去未免显得轻慢,才打算自己走一趟。
……
贾宅。
贾太太被关了家庙,贾老爷卧床不起。
贾小姐因生母被关躲羞不出,就剩下贾四一个半大孩子,忙前跑后。
偏生几个族老得了消息,还过来指手划脚。
他们不喜败家的贾三,对贾四也没有什么好脸。
要不是为了这两个小的,贾老爷能亏待前头两个儿子?
他们可是都打听清楚了,贾演兄弟跟着太尉去打扬州,立了军功的,如今就在太尉麾下,是太尉的嫡系。
这个时候还不拉着兄弟两个归宗,等到他们功成名就,再往前凑,就凑不上了。
贾老爷病的正好。
更好是个台阶。
“还没回吗?再派人过去!”
为首的贾六太爷颤悠悠道。
“已经派了三拨人了,就算不念着父子情分……也该回来的!”贾九太爷摸着胡子道。
贾十一太爷瞪着贾四道:“前几日还好好的,怎么说起不来就起不来了?是不是你们姊弟无状,气到你爹?”
贾四这几日侍疾,熬的眼圈乌黑、小脸蜡黄,听到此话,却是眼神犹疑,露出几分心虚。
贾十一太爷越发高声:“不孝的小畜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贾六太爷与贾九太爷也怒视贾四。
贾四到底才十几岁,吓得一哆嗦,带了哭腔道:“不关孙儿的事,是我三哥,欠了赌坊的账,对方来追债,可家里的银子前些日子都用光了……”
“千金赌坊的账不是还了,怎么还有?”
关于贾三嗜赌之事,众人也有所耳闻。
对于千金赌坊的事,也影影绰绰听过,问过贾老爷一嘴。
当初说是上门两次,都还清了的,总共五千两银子。
“是另外一家,欠了一万,已经翻到一万八……我爹打发人卖了三十顷地……”贾四带了绝望道。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难道还指望贾演兄弟出面扛了赌债,多大脸?
想来贾老爷也知晓此事,才瞒着此事,悄悄卖地。
几位族老却是变了脸色。
卖地?
金陵周边的地,可是有价无市。
贾家几辈子攒下的地,都是好地。
贾老爷可是族长一房,承了不少族田与祖地。
“荒唐!为了一逆子抛费祖业!”贾六太爷怒气冲冲道。
贾九太爷也皱眉不喜道:“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就算要卖地,也当首问宗亲,次问四邻,再寻旁人!”
贾四耷拉着脑袋,没有回嘴。
首问宗亲?
那还能卖了田才怪。
这几位太爷定会倚老卖老,占了田去,还不如卖给外人,能换了银子。
要不然赌债越滚越多,到时候窟窿越来越大,还是落到自家身上。
贾十一太爷则是带了心疼道:“三十顷地!那一亩才合六两银子,这也太败家了!”
金陵周边的地,水田十几两银子一亩,就是旱田也要七、八两银子一亩。
“六哥、九哥,这是有人趁火打劫,占咱们贾家的便宜,得寻演哥儿、源哥儿两个出面,将田讨回来!”贾十一太爷带了不甘心道。
两位老太爷还没应答,就听有人道:“讨什么?”
是贾演、贾源兄弟回来了。
问话的是贾源。
贾十一太爷道:“还不是你爹,为了贾三的赌债,卖了三十顷地!这样无法为天的小畜生,还理会他作甚?合该除族!”
贾家就算有钱,这几个月也折腾的不轻。
织厂去了三家,罚银也缴了不少。
为了保全苦役营里的贾三,贾老爷又找门路送银子。
要不然如此,也不会被赌账逼得卖地的下场。
贾九太爷点头道:“是该除族,我们老贾家,怎么能有刑余之人?没得连累清白名声!”
贾六太爷一锤定音:“开祠堂,将小畜生除族!”
贾演没有反应,贾源已经冷笑出声。
此情此景,与三月里的时候何其相似。
当时在贾太太利诱下,几位族老也是如此理直气壮,将他们兄弟骂做“小畜生”除族。
他们兄弟是小畜生,那贾家这些血亲算什么?
一屋子老畜生!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
………………………………
第二百五十五章 肉骨头
贾源笑声突兀,几位太爷都住了话音。
贾演没有心情搭理他们,直接问贾四:“老爷如何?”
“一直没醒!”贾四带了颤音道。
贾演皱眉,往里屋去。
贾四迟疑了一下,也跟着进去。
贾源却是没动,大喇喇在主位上坐了。
几位太爷脸色都不好看。
大家是爷爷辈,贾源一个孙子辈,竟然这般托大。
“源哥儿……”
十一太爷皱眉道:“即便从武,也不当乱了尊卑!”
贾源挑眉道:“尊卑?谁尊谁卑?我乃三品副将,几位要是没有记错,不过是生员、监生之流,连个举人也不是!”
十一太爷着恼道:“就算你是一品将军,也是贾家儿郎,还能不认祖宗?”
“祖宗?被家族除名之辈还提什么祖宗?岂不可笑?”贾源冷笑道。
六太爷止住十一太爷,轻咳两声,道:“都是王氏不慈,挑拨你们父子骨肉之情……如今事情败露,她也被关了家庙,你们兄弟也消消气,你爹到底上了年岁……”
“王氏不慈?莫不是我耳朵出了毛病,当年六太爷可不是这样说的,说的是王氏贤惠,我们兄弟顽劣不堪,不孝不悌!”贾源挖了下耳朵,慢悠悠道。
六太爷已故发妻,就是王家人。
当年贾老爷这门亲事,还是六太爷大媒。
王氏继室身份,压着两个继子出不了头,少不得六太爷这个堂姑父的张目。
六太爷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九太爷不高兴道:“贾源你是何意?难道真要不认贾家?”
贾源冷哼道:“怎么不认?老爷子这一病,我们不就赶回来做孝子了?”
九太爷神色稍缓,道:“王氏之前蒙蔽世人,我们才亏待了你们兄弟,幸好如今拨乱反正,你们兄弟也该归宗,莫要让人看笑话!”
贾源撇了九太爷一眼,似笑非笑:“笑话?贾家的笑话还少了?如今不是该清除败枝,免得好人也受了连累吗?”
九太爷神色僵硬:“哪里还有什么败枝?贾三不是已经入狱?难道是贾四还有什么不妥当之处?是了,他是王氏所出……定是类其胞兄,品行有瑕……”
贾四正从内室出来,听了这一句,眼巴巴地看着贾源,很是怕他“恨屋及乌”。
贾源嗤笑一声,望向九太爷带了戏谑:“太爷不厚道啊,拿一个半大孩子顶缸!难道是怕揪出来,你儿孙都投奔在王侍郎处之事?”
九太爷神色大变。
六太爷与十一太爷也望向九太爷,神色莫名。
这个王郎中,不是别人,正是贾太太胞兄,如今是京官,三品工部侍郎。
九太爷的次子与长孙都是举人,一个在国子监坐监,一个托了王侍郎的关系,买了个典吏之缺在工部当差。
如今金陵已经脱离朝廷自立,九太爷儿孙在京城,说是有“贰心”,倒是也说得过去。
九太爷涨红了脸道:“什么投奔不投奔,不过是念在同乡的份上,有些走动罢了。”
贾源面上带了不信之色,只看着六太爷、十一太爷道:“啧啧,这好好的姻亲都成了‘同乡’了?难道孙媳妇没娶进门,曾孙子没生?三月里,新知府上任,薛家抄家,几位太爷担心我大哥与薛家的亲事连累到贾家身上,将我们兄弟两个除族,何其有魄力?怎么如今到了九太爷身上,两位太爷倒束手束脚起来?滁州军上月自查,自己人抓了百十来号,眼看就要肃清地方,难道两位就不怕九太爷那一房将贾家拖进泥潭?”
“贾源!”
九太爷暴怒:“你想要作甚?有你们兄弟两个在,谁会盯着贾家?莫要挑拨离间!”
贾源好笑道:“谁不晓得我们是没有跟脚的飘零之人,贾家如何,干我们兄弟何事?我们孝顺老头子,是骨肉生恩,难道还要孝敬贾家一族?”
六太爷与十一太爷神色莫名。
三家论起来都与王家有些关系,可如今九太爷家关系最亲近。
九太爷的长孙,娶得也是王家女,是王郎中的长女,还生了两个曾孙。
那个监生的名额,还是王家的关系弄到手的,是王侍郎扶持女婿。
这会儿功夫,贾演也从里间出来,心烦气躁,眼见兄弟还与他们拌嘴,对几人皱眉道:“老爷病重,就不留几位太爷了!”
竟是直接开口撵人。
九太爷心中惊疑不定,也怕贾源紧咬着自己不放,冷哼一声,甩袖离去。
十一太爷见状,也扶了六太爷离开。
自从九月里滁州军进金陵,贾家族人没少找贾演、贾源兄弟,都是被拒之门外。
眼下贾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真的防人对付贾家?
还是他们兄弟归宗的条件?
三月里时,将兄弟除族时九太爷闹得最欢。
如今这样,算不算自作孽?
人老成精,也有人老成贼的。
他们贪婪惯了,想要攀折贾演兄弟得富贵,也想要趁火打劫拆了九太爷那一房。
王侍郎不仅是京官,还是京堂,滁州军肃清他的家人,也说得过去。
九太爷也是财狼心性,将心比心,对两人生了防备。
原本齐心合力来促成贾演兄弟归宗的三个族老,就此分道扬镳。
几个老头子一走,屋子里只剩下同父异母的兄弟三人。
贾演看着眼圈乌黑的贾四,心中叹了口气:“老四这几日辛苦了,下去歇歇!”
贾四却是不敢动:“大哥,爹这里,还有家里……”
之前贾源的话他都听见了,有人要借着王家对付贾家。
要是大哥、二哥束手旁观的话,贾家怕是难逃一劫。
“我与你二哥先守着,你睡过了再来,有什么事到时候再说。”贾演和气道。
“嗯!”
贾四有了主心骨,痛快应了,下去休息。
贾源不忿道:“龙生龙、凤生凤,王氏所出,还能生出好的来?”
贾演面上带了不赞成道:“小四老实,素来也敬你,你也莫要太刻薄!”
贾源翻了个白眼道:“那是还轮不到他使坏!小兔崽子,娘们兮兮的,越活越回去了!”
没等他们打发人去请大夫,甄大舅带了鲍白英到了。
贾老爷的情形不大好。
“贾老爷伤了肝肺,又郁气不散,脾肾渐弱,有了死志……除了败火,还需好好开解宽慰,要不然的话年关难过……”
鲍白英下了方子,对贾演、贾源兄弟交代道。
兄弟两个并不轻松,也无快意。
如今是十月底,年关难过,就是最多还能拖两个月。
可是怎么开解宽慰?
放出他的好儿子,好太太?
那兄弟两个怕是要先呕死了。
可眼睁睁的看着贾老爷生机耗尽,兄弟两人也做不到。
等送走鲍白英,兄弟两个相对无言。
甄大舅见状,道:“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如今最重要的是保住老爷子一条命,至于王氏,一个内宅妇人,还能弄出花样来……贾三那头,已经是个废人,出来了在你们兄弟手下讨生活,比关在里头还难受,有什么不好的!”
就算是哄着,也得将贾老爷哄活了。
贾演、贾源兄弟对视一眼,都带了不忿。
要说之前多少对贾老爷还有些父子情分,也被这孝道所累,烟消云散。
贾源眯了眯眼,道:“哪里有那么便宜的好事?都出来不行,至于放后老婆,还是放宝贝儿,还是让咱们这位老爷自己选为好!”
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贾老爷身体败坏的这么快,除了被三儿子的恶行与赌博气的,剩下的就是担心两个儿子报复,自己想多了。
结果三儿子入了苦役营,生死未卜,长子、次子决绝,没有回转的意思。
老爷子才没了指望,存了死志。
贾演、贾源兄弟都明白这心病的解药是什么,却也没有给老爷子解药的意思。
爱咋伤咋伤,只要别寻死觅活就行。
二选一了,不也是多了牵挂与指望?
甄大舅在旁端着茶,垂下眼帘,掩住眼中惊诧。
这个贾二,倒是又狠又损。
这样待生身之父,全无半点孝心。
就算有前因,也有些过了。
还有妹夫那边,也没有想象中的宽厚。
看来以后待贾家兄弟还得小心,这两人可是真记仇的。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
………………………………
第二百五十六章 想要自立就自立
贾家的事情,霍宝听了一耳朵。
知晓贾老爷病重,贾演兄弟回去侍疾。
这也是没有办法之事。
人言可畏。
如今可是孝道大过天的时代。
不过并没有听说兄弟两个“归宗”的消息,想来还有的扯皮。
倒是贾、史、薛,都亮了相。
让霍宝感觉到红楼世界的的意思。
至于王家,就不知道那位开国县伯出自哪个王家。
江宁王县尉(现在的王千户)家?
还是霍豹的岳家王伍家(现在的滁州都尉)家?
八卦是八卦,正事是正事。
进金陵府学读书之前,霍宝还得安置好童兵。
这一日,他就应李远所请,去了金陵大营巡视。
他巡视的,正是甄大舅与贾演之前提过的“亲卫”。
两百六十人,是滁州、和州、庐州士绅子弟。
和州一百人,庐州一百人,滁州曲阳县、滨江县两地六十人。
九月底十月初征召,名义上是他这位滁州少主的亲卫,实际上是第二批参谋生。
第一批参谋生征召的三百人,只留了一百四十人。
剩下一百二十五人转了后勤文书,三十五人被除名。
这第二批士绅子弟入了新兵营一月,除了身体上的操练,就是各种训导。
今日是他们出新兵营的日子。
有文考还有武考,要综合评分。
“体能不占优,不过是勉强罢了,倒是文考成绩都不错!”
李远拿着一沓考卷,对霍宝道。
霍宝抽了一张考卷看了,上头考的都是滁州军的军训军规之类。
参谋生的新兵训练,与其他战兵的不一样。
战兵是体能训练加上识字,参谋生都是识字的,就每天半日功夫学习各种军训军规,还有监察处的各种案例分析。
因为第一批参谋生的失败,霍宝对于士绅子弟这里就期待降低。
他们与战兵里出来的佼佼者不同,是学过四书五经,有自己的思想认知,脑子里是忠君爱国那一套,有着少年人的天真,缺乏成年人的眼界与豁达。
在他们心中,并不容易认可与接受滁州军。
他们缺乏忠心,霍宝怎么能放他们下去做思想工作?
真正能用的参谋生,还得从基层兵卒里遴选。
如此一来,这些人倒成了鸡肋。
如今读书人少,不用着可惜,用了又不踏实。
李远见霍宝神色,忙道:“宝爷,这批参谋生与前一批不同,新兵一个月除了操练身体,学习这些军规,属下还带他们往苦役营与赈济所去了……”
金陵苦役营,一半是那些帮助知府盘剥地方的爪牙,一半则是滁州军中违反军规、被监察出来的败类。
赈济所,里面是流民中的老弱病残。
每个苦役,都有一身罪孽。
每个流民,都有一肚子苦水。
如今天下糜烂,有天灾的缘故,更多的是人祸。
十五、六岁的少年,是经历这两年的变故,各有所感。
李远这一个月十分用心。
五月里他与侯晓明为滁州军开通杭州军械之路,立了大功,后来居上,成为霍宝麾下第三人。
后来成立参谋营,就是他主事。
可是前有高月逆书之事,后有不成材的第一批参谋生,真是弄得他焦头烂额。
眼看着大家都起来了,他这边再不出成色,这个参谋营坐不稳不说,想要退回后勤营,也未必能如愿。
这些少爷参谋生,之所以不能想兵卒那样对滁州军死心塌地,就是因日子太舒坦的缘故,无法对这个世道感同身受。
既知道短处,补上就是。
眼见着李远满脸期待模样,霍宝点点头,见了这期参谋生。
二百六十少年,列队校场。
对着霍宝,他们有好奇,有畏惧,更多的是忌惮与不服。
霍宝觉得意兴阑珊。
就算李远让他们吃点儿苦头,可不到绝境,也不能让他们感同身受。
李远还是太稚嫩了。
不是,是自己给他之前的方向与导向不对劲。
这样的少爷兵,对于滁州军没有归属感,更不要说对霍宝这个半大少年。
或许在他们眼中,霍家父子出身粗鄙,只是运气好罢了。
“若是考核合格,就充入亲卫营吧!”
霍宝对李远道。
左右这批人就是以“亲卫”名义召进来的,只是滁州军给地方士绅的恩典。
李远愕然:“宝爷……”
霍宝没有说话,示意李远跟上。
李远神色惴惴,这么说这一批参谋生也失败了?
他有些手足无措,面上也带了不安。
走到僻静处,霍宝才道:“不是你的错,是我之前想错了……参谋到曲,使得全军上下齐心协力,想的是好,可是这些少爷生下去,与兵卒真的能融合一起吗?到时候外行指手划脚,只会让人厌恶!以后这些士绅子弟选上的‘亲卫’,就只是亲卫,参谋生从基层兵卒里遴选……若是职官,转了参谋生,平级任命。曲长以下转参谋生,从曲参谋做起,剩下各单位小头目转参谋生,则是平级任命……参谋生,是我的耳目喉舌,最重要的就是忠心!”
李远外圆内方,极有韧性,听霍宝说的直白,也收起之前沮丧,立时带了斗志道:“属下明白了,会从老兵中遴选参谋生!”说到这里,心中默算了一下童兵人数,道:“暂定人数五百,先在侯指挥、仇指挥两部人马中遴选!”
至于霍豹的旧部,则是去了火器营一部分,剩下分兵两处,石三、邬远更领一半去了镇江,除了协助冯和尚攻打镇江,还负责镇江府征兵事宜,如今还在外头。
这会儿功夫,侯晓明、仇威、朱强、宋谦之等人得了消息,也都过来了。
侯晓明与仇威完成了征兵事宜,如今都打着这批新兵的主意。
“宝爷,十几万兵卒,咱们不能白忙一场啊?能不能效曲阳事?”
仇威双眼冒光道。
曲阳什么事?
就是当初邓健在两万三千曲阳兵中,按照年纪,截留了一千人,充入霍宝的童兵营。
多是十五、六的半大少年,那一千曲阳兵与九十多黑蟒兵,成了童兵最初的根基。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