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登基吧,少年-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师与步卒不同。

    步卒不更换军备没有什么,拿着旧兵器也能打仗。

    水卒不修缮战船,可是连出兵都没发出。

    如此一来,又是一大笔银子,少不得于、安几家各掏腰包。

    霍宝吃了口蟹黄豆腐,惦记着巢湖来。

    这可是一个聚宝盆,只做屯田的水源也太浪费。

    等到接风宴吃完,霍宝就找到了于三将军。

    “养藕?”

    于三将军闻言,不由笑了:“早有下头人养了,小山岛那,好几十亩藕田,宝爷要是喜欢吃,秋天让他们送两船去金陵……”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巢湖水寨之前两万多人,吃穿用度总不能全凭采买,为了省钱也尽量自给自足。

    霍宝摇头道:“不是我想吃,可以与巢湖边的屯田一样,专供军需,也算给水师家属找给活计……”

    于三将军眼睛不由一亮。

    滁州军的军需采买,与其他地方不同。

    其他地方恨不得打了军需的旗号,低价或者白拿了东西。

    滁州军就是按照市价,最多是因为量大拿个市价的八九成,算是个批发价。

    藕这东西不是贵物,但架不住它产量多。

    还有藕田,沿着巢湖边的浅水区,还有湖中岛屿周边,都可以开垦藕田,那样一来,总产量就低不了……


………………………………

第二百二十九章 京城变故

    巢湖开藕田,就算军需采买,实际上能够获得的银钱也是有数。

    于三将军欢喜,是为了军属多一条谋生之路。

    巢湖水师上下一心,不是没有理由的。

    于老元帅言传身教,不管是于家几个儿子,还是安勇这个女婿,都可谓是“爱兵如子”。

    这对滁州军来说,是好事,也是隐患。

    好的是水师中没有内耗,水师齐心,战力也强。

    隐患是,权利太集中,要是于、安两家有变,滁州军就要出现短板。

    之前滁州军收了太湖水师,也是为日后水师分兵做准备。

    霍宝嘴里说的是藕田,其实想到的是人工养珠,后世人工养珠不只是太湖,巢湖这边也听说过。

    人工养珠,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利润却分外丰厚。

    只是养珠有个周期,从开始准备到最后采珠,少说也要四、五年。

    如此一来,倒是正好避开最混乱的这几年。

    眼下各地天灾连着兵祸,就算珍珠养出来,市场也有限。

    可是等天下初定,这人工养珠就是一个财源。

    从淡水珠想到海水珠,霍宝很是心动。

    陵水金矿已经干涸,滁州军正需要开源。

    这样的珠场张罗起来,无异于一个金矿银矿。

    只是……

    霍宝看了于三将军一眼,这样大的事情还是能做主的人说好,回头跟老爹说,让老爹去安排。

    巢湖珠场太尉府可以与于、安两家合作,海边珠场太尉府可以分润给滁州军其他高层。

    大家手头宽裕了,再有人敢伸手捞银子,就不用怪军法无情。

    离了巢湖水寨,众人就去了庐州府城。

    之前在和州时也看了屯田,那边却比不得庐州这边的屯田数。

    一行人逗留庐州府城,就是要根据庐州这边的屯田数,估算夏粮、秋粮的总数。

    如今看来,滁州大旱、和州小旱,就是庐州这里,离湖边距离远的屯田也不乐观。

    虽说滁州军如今产粮的地方不仅是庐州一地,可从庐州运粮食到滁州,总比苏州、松江运粮食北上要方便的多。

    一日功夫,等到算出夏粮、秋粮大致数目,情况并不乐观。

    因为庐州这边的屯田有军粮任务,要往金陵运粮的,剩下的粮食有限。

    既是黄淮大旱,那旱情就不会落下庐州,只是庐州水田比例多,又是水路纵横,能缓解旱情,可是也不算丰年。

    “想要靠庐州一地供应,想要补淮南道诸州府粮食缺额,怕是不够……”

    宋林皱眉道。

    舒州与寿州都是半山半水,情形与和州应该差不多,都有一、两个县需要赈济。

    黄淮大旱,泰州白衫那边自然不用理会,亳州军这里能完全不理?

    到底还是盟友,而且就算有嫌隙,也比其他盟友可靠。

    宋林想到这里,看了霍宝一眼。

    以霍五的性子,就算看在儿子面上,也不会拒绝亳州军的借粮。

    滁州军走到今日,看似立足江南,已经势成,可到底是造反的买卖,谁晓得日后会如何。

    卖好亳州军,就是霍五给儿子留的后路。

    霍宝也想着这持续三年的旱情,不知道河北如何?

    记得上辈子听过一句话,说是“河北之地,十年九旱”。

    只是河北挨着京城,就算真的大旱,地方官也不敢视若无睹。

    要是河北流民进京,京城跟着乱了,那大宁的败亡就要加速了。

    他是从旱情想起京城,金陵太尉府这边却是真的得了京城消息。

    *

    太尉府,茶室。

    邓健、马寨主、林师爷、杜老八都在座,霍五拿着一个信函、眼睛发亮:“山东兵五月二十进京了!”

    “金家这是反了?”

    马寨主带了趣味道。

    邓健轻哼道:“早当如此!”

    金国公作为大宁第一勋贵,手中握着大宁的四成兵马。

    去年今年曾经剿匪的山东兵、江西兵、山西兵,都是握在金家人手中。

    不管是之前“收复”徐州,还是“收复”杭州,金家军都是轻松获胜,结果皇帝使着小手段,或是贬官或是调离,使得两地都事倍功半。

    到了二月里打淮安,皇帝更是出了昏招,直接叫人毒杀平叛军主帅。

    虽说过后皇帝推了“替死鬼”出来,可金家人也不是傻子。

    这再一再二再三的削减金家兵力,要是金家不想法子,就是死于丧身之地。

    之前大家就想过金家人应该会有动作,没想到动作这么快。

    “如今可是皇后临朝?”

    林师爷猜测道。

    要是金家真要改朝换代,那早有消息传出来。

    大宁兵力十分,金家手中握着四成兵力,其他勋贵手中握着三成兵力,宗室王爷手中握着三成兵力。

    金家军进京“支持”皇后是一回事,勋贵与宗室未必会动,要是“造反”难免被群起攻之。

    霍五点头道:“皇上‘病’了,太子‘侍疾’,皇后临朝!”

    林师爷摸着胡子,面上反而带了沉重。

    霍五心中纳罕:“先生是不看好金家?”

    林师爷摇头道:“金家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退路,若是所料不差,不久就会有太子‘侍疾染病’的消息……”

    霍五皱眉:“金家要扶四皇子上位?”

    当今皇帝四子,长子嫡出夭折,次子(太子)与三子同母,是贵妃所出;四子是宫人子,养在皇后名下。

    这几年皇帝与皇后为立太子之事多有争执,相持不下。

    最后皇帝独断专行,立了二皇子为太子。

    金家要私下里废掉太子,自然不可能再立太子的同母弟三皇子,上位的只会是还在稚龄的四皇子。

    幼主临朝,对大宁来说不算好事,可对各地滁州军也不是好消息。

    那样一来,金家专权,下一步就该是“剿匪”了。

    林师爷神色复杂:“多半会如此了……”

    当今大宁皇帝,就是幼主登基,早年做了几年的傀儡,亲政后行事偏执的厉害。

    他迎娶金国公之女为后,得到金家的支持,清理了之前的顾命大臣,将朝臣换了大半。

    林师爷是状元出身,林清文不及其父,也是三鼎甲。

    父子二人都是翰林院当值,林师爷甚至还被点为帝师,亲自教导过皇帝三年。

    林清文这个嫡亲师兄,也被点为侍读学士。

    林家父子是儒家子弟,打小学的都是“忠君爱国”,对这小皇帝也实心实意。

    可是皇帝亲政,处置的第一批人中,就包括林家父子,只因林师爷是顾命大臣的同年,林清文这个三鼎甲是顾命大臣亲点。

    马寨主眯了眯眼,道:“那咱们可不能干等着……我记得前些年皇帝换的勤,好像几家宗室王爷没少掺和……”

    说起来最近三十来年,朝廷上始终不太平,接连夭折了几个小皇帝。

    其中只有一人活到大婚,剩下几人都是殇亡。

    既是幼殇,自是没有儿女,嗣皇帝就由几个宗室实权王爷选定。

    想要挑起金家与宗室王爷的矛盾,最简单的手段就是直接杀了几个皇子。

    皇帝断嗣,要选嗣子,那矛盾不就来了?

    金家没有退路,肯定要将未来的小皇帝完全握在手中。

    宗室王爷也不傻,自家子孙有机会得嗣皇帝位,怎么会不争?

    等到双方势力对峙,顾不得地方,就是滁州军的机会……


………………………………

 第三百三十章 永远的少年

    只能说京城与金陵距离太远,消息再快也要十来天才能到金陵。

    金陵这边就算想要做手脚,也不是朝夕之功。

    反倒是冯和尚那边回了消息,已经得了蕲春军回复。

    双方休战,都不进洪州。

    双方以洪州为界,蕲春军打西边,滁州军打东边。

    不管蕲春军是真心还是假意,暂时不想要与滁州军碰上的想法与滁州军一样。

    冯和尚已经开始回军往睦洲。

    六月初五,邓健率八万兵马,南下攻打湖州。

    原本大家以为,凭借数万大军压境,拿下湖州定是轻而易举。

    大家的主战场,本来就不是湖州,而是杭州。

    不想,湖州都尉带人路上涉伏,炸了随军的火器营,使得滁州军伤亡惨重。

    等到滁州军围了湖州,湖州知州与湖州都尉带了数万军民死战,滁州军再次死伤数千。

    即便最后湖州城破,湖州知州、湖州都尉殉城,也不能平息邓健怒火。

    邓健下令屠了湖州城……

    ……

    消息传到霍宝这边时,霍宝一行已经从舒州、寿州折返,来到扬州府。

    舒州、寿州的旱情比想象中的厉害。

    有半数县城土地大旱,剩下没有大旱的地方,百姓因战乱跑了不少,恢复春耕的地方有限。

    这两地是三、四月拿下的,等到金陵方向安排的新官员上任,想要抓春耕,已经是耽误了。

    如今两地民生凋零,百姓流失了好几成,并不比去年的滁州好多少。

    想要稳定民生,恢复生产,可以走去年滁州那一条路。

    分地安置流民,借种子、借农具之类。

    “正可以安置河南流民……”

    霍宝道。

    为了江南稳定,黄淮流民自然是以长江为界,安置在淮南诸州府。

    可是滁州意义不同,不宜大动。

    和州与金陵相对,也是稳定为主。

    庐州大面积军屯,也不好进人。

    能安置流民的就是扬州、舒州、寿州三地。

    扬州商业发达,土地也高度集中,不是在大地主手中就是在豪商手中。

    倒是舒州、寿州,人口流失,可以重新规划土地,安置流民落户。

    如今安置流民的地方有了,剩下的就是钱粮。

    粮食勉强可以从庐州府挤一挤,那钱呢?

    自然是扬州城里的财主们。

    不管是霍宝,还是宋林,都想到淮南商会。

    只是商税也不是随便加的,去年刚因曲阳“加税案”整顿了曲阳官场,如今在扬州加税就是笑话了。

    不加税,怎么压榨出钱来?

    宋林是士绅出身,自然不将商贾放在眼中。

    只是他明白,商贾地位再低贱,私财也不宜轻动。

    否则滁州军白拿习惯了,日后难保不对士绅人家动手。

    一行人到了扬州,扬州商会李会长跟在扬州代知府身后,张罗着进地主之谊。

    从幼子李裕口中,李会长知晓这次“巡视”的内容,考核地方文武官员。

    李会长没有为官为吏,却也是扬州数得上的人物。

    就凭借着他在“冯百万”后接任商会会长,还送了儿子在霍宝这个“少主”身边做伴当,扬州城内外就没有人敢小瞧。

    只是他也懂事,处处将扬州代知府抬在头里,并不肯抢知府的风头。

    扬州代知府不是别人,就是宋林的次子宋二。

    扬州到底位置不同,北上是楚州,东北是淮安与泰州。

    之前刚得扬州时,霍五就派了宋林过来稳定地方。

    等到扬州内外安定,宋林调回金陵,就调了宋二过来。

    楚州军在各地都举行了吏员试,不缺小吏,可主官还是很紧张。

    文官与武官又不同。

    武官镇守地方简单的多,冒然居于高位的,只要守着军规军纪,也出不了大错。

    可是文官的话,要是选派不当,说不得就要危害地方。

    宋二之前在知州位上历练过来,被拉过来做扬州代知府。

    在楚州军一应文官中,宋二也算出头,这其中有他自身的缘故,也有宋林这边的缘故。

    如今一行“巡查使”是因公到扬州,可宋林与宋二、李裕与李会长,也算是骨肉团圆。

    这一顿接风宴,也吃的格外亲近自在些。

    结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有人匆匆来寻霍宝。

    ”清大哥!?”

    见了来人,霍宝连忙起身,神色郑重起来。

    来的是太尉府的侍卫长牛清。

    牛清风尘仆仆,顾不得歇口气,道:“小宝,五叔传你与水帅回金陵……”

    “可是蕲春军异动?”

    水进闻言,“腾”的起身追问。

    之前他们出来前,正赶上冯和尚率部下与蕲春军在洪州城外对峙。

    说好要与蕲春军休战,莫非是蕲春军不自量力,非要这个时候与滁州军对上?

    牛清连忙摆摆手:“不是蕲春军,是湖州……邓帅,屠了湖州城……”

    席上一肃。

    宋林皱眉,智然和尚已是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屠城?他怎么敢?他还真以为自己是屠夫?”

    霍宝亦是神色大变,却道:“表叔不是无的放矢之人,可是湖州有什么变故?”

    牛清闻言,红了眼圈,看着霍宝半响说不出话。

    霍宝见状,心下一沉:“可是……折了哪位将军?”

    哪一位将军?

    邓健麾下,资历最老最强的是张都尉,新出头的是金错,还有谁?

    牛清哽咽道:“是豹子……湖州都尉半路设伏,炸了随军的火器营,豹子就在其中……”

    “谁?”

    霍宝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豹子?霍豹……”

    牛清闭着眼睛,点点头哽咽道:“炸个正着,豹子他……”

    剩下的话,他没有说出口。

    可是众人见识过火器威力,如何想不到未尽之意。

    霍豹不仅死了,怕还是粉身碎骨。

    智然和尚神色呆滞,显然也没想到会有这样前因。

    宋家父子对视一眼,面上也带了惊骇。

    李家父子面上也满是惶恐。

    死的是霍家人!

    霍家一共才几个人!

    这其中,与霍五父子关系最近亲的就是霍虎、霍豹兄弟。

    两人从滁州军起事就跟在霍五父子身边,这一年多也多有功劳,如今都得到重用。

    死的这样惨烈!

    只是,这也不是邓健要屠城的理由。

    霍宝只觉得脑袋“嗡嗡”直响,只是越是如此,心底越是清明,咬牙道:“湖州都尉是谁的人?霍豹怎么会想着随军?泄露火器营行踪的内间可找到了?”

    金陵城里各方势力的眼线不少。

    从去年打扬州开始,滁州军就用上了火器。

    只是之前的火器多是一路上收缴的火炮,等到今年二月“东征”时,滁州军的火器才富裕了,用了火器营研究出来的几样新火器。

    这次邓健南下,最终是为了打杭州,自然也配备了大量火器。

    要是湖州都尉只是寻常地方武官,消息不会这样灵通。

    他最多知晓滁州军如今有火器,却未必能晓得邓健部什么时候南下,随行火器营在大军的什么位置。

    没有内奸送出详细消息,不会伏击的这么准确。

    “不知,不知,不曾。”

    牛清声音闷闷道:“五叔传你回去调查此事,另调水元帅回去接替邓帅打杭州……”


………………………………

第三百三十一章 老爹的用意

    “霍虎那边呢?是不是也派人了?”

    霍宝问道。

    霍虎、霍豹同胞兄弟,相依为命多年,霍豹出事自然不能落下霍虎。

    霍虎二月随水进在庐州府备战,后打下舒州与寿州。

    后水进调回金陵,就留霍虎留守舒州。

    一旬前众人才在舒州见过霍虎。

    按照计划,霍虎会在七月底回金陵。

    马驹子的产期在八月,总要在孩子落地前让霍虎回去。

    “五叔调了邬副将去舒州。”

    邬副将,滁州人氏,邬远的叔父,水进麾下大将,之前随水进打舒州、寿州,后回金陵休整。

    接风宴就此作罢,霍宝与水进没有耽搁,立时随着牛清折返金陵。

    虽说霍五没有下令传召宋林、智然和尚,可是这一行“巡视地方事”是以霍宝为主,霍宝既是终止“巡视”,两人自是随着回金陵。

    一路人,众人都默默。

    智然和尚阴沉着脸,要是寻常他定要马上赶到太尉府,当着霍五的面好好掰扯掰扯,邓健犯下这样令人发指恶行,是不是该杀?

    可是他也知晓,这次又不同。

    有湖州军伏击在前,炸死的是霍豹让人惊诧,要是炸死的是邓健这个主帅呢?

    要是这次……霍宝还跟“东征”时随邓健出征?

    霍五可就这一个独生子?

    智然和尚没有亲眼所见,却也能想到霍五会如何怒火滔天。

    只是邓健嗜杀早有征兆,难道就这样一次一次纵容?

    宋林则是想的更多些。

    滁州军这一路走来看似温和,可是滁州这些老人却是见识过霍五父子的手段,并不是慈悲的。

    不管是霍五,还是霍宝,都并不忌惮杀人。

    这些人真是好日子过腻了。

    *

    扬州到金陵水路是一百八十里,直接行了夜船,次日中午就到了金陵。

    霍宝一行匆匆回到太尉府时,马寨主、林师爷都在。

    霍五眼下青黑,心中多了几分狠厉之色。

    “爹……”

    霍宝一时不知该如何劝慰,不管是他,还是老爹,都比较看好霍豹。

    霍豹处事灵活,待他们父子也赤诚。

    不管是从情感上,还是人才上,霍豹之殇都让父子心痛。

    霍五拍了拍儿子肩膀,也是一阵后怕。

    要是对方伏击的不是霍豹,而是霍宝一行……

    “好好查,我要看看到底是谁长了反骨!”

    霍五声音发寒道。

    霍宝闻言,很是诧异。

    事情过去五日,竟然还没有查到线索?

    这奸细掩藏的可够深的。

    霍宝望向马寨主、林师爷:“六叔,先生,不是台州那边?”

    滁州军南下,威胁最大的就是台州军。

    台州军提前下手,御敌于外,倒也说得过去。

    反倒是泰州白衫、亳州白衫,没有必要这个时候对滁州军下黑手。

    马寨主摇头:“不能确定,袁国真派袁二来了,想要投滁州军……”

    年前台州方向来人,提的还是想要结盟,这次是要归附。

    想必他们心中也有数,只占了四州之地的台州军,对滁州军没有抵抗之力。

    霍宝闻言,不由皱眉。

    袁二是袁国真的胞弟,往来金陵,想来也有几分归附的诚意。

    这个时候,确实没有必要节外生枝。

    那剩下的嫌疑人……

    蕲春?

    霍宝心中想着,并没有说什么。

    马寨主揉了揉眉头:“从年前到现下制出的火器,二月里打苏州用了些,冯帅那边带了些,剩下的都在这回了……”

    如今火器都炸了,打杭州就要吃力了。

    霍五看着水进道:“你带三万人去杭州,助邓帅、冯帅攻城!”

    “尊令!”

    水进立时应了,面上带了迟疑。

    之前牛清传话,是让他去杭州换邓健。

    “五爷……”

    林师爷面上带了不赞成。

    霍五冷笑道:“哼!打仗打的是什么?杀人怎么了?想打就打,想降就降,哪有那么便宜的好事?难道咱们滁州男儿的命就是白给的!如今话撂在这里,敢伤滁州军一人,就要用十人偿命!”

    “五哥,这……不利于五哥仁义之名……”

    马寨主亦是跟着劝道。

    霍五面上冰寒,道:“滁州军所至之处,不分地、不抄家,这是仁义的过了,才让人失了畏惧之心,敢如此吃里扒外!老六,先生,邓健不动手,我也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