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登基吧,少年-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营房里一日三餐,早晚是豆粥,中午一顿干的。
在外行军的时候,就不方便了。
霍宝想要将方便面苏出来,可想也知道,如今这年头食用油珍贵,油炸方便面压根不能大规模准备;非油炸方便面工艺更复杂,已经不算方便食品。
那就苏一苏挂面,结果与郭老爷一聊,才晓得挂面唐朝时就有了。
唐宋话本上的“龙须面”说的就是挂面。
不过还真没有人将挂面普及到军粮上。
挂面制做工艺不简单,龙须面做不成,粗面、面片却不难。
只是原材料不足。
为了预备挂面,霍宝还专门与马寨主提了,安排人去楚州买麦子。
楚州挨着河南道,那边百姓生活习惯与河南一样,小麦是主食。
除了挂面,霍宝还将炒米、炒面苏出来。
霍宝还在主食上想法子,郭鬲已经默默就将方便菜包琢磨出来了。
与后世的方便面调味包相似,里面是肉干碎末、蔬菜干碎末,还有研磨过的细盐。
一斤分量的汤包,足够百人队用的。
可以直接下挂面做汤面,也可以在吃干粮的时候当配汤。
要不是霍宝与郭鬲相熟了,都要怀疑他是不是穿的。
霍宝就跟马寨主说了此事,给郭鬲记上一功。
马寨主也觉得方便菜包好,除了记功,还奖励了五十两银子。
郭鬲得了鼓励,还是不爱多话,却是一门心思往里头研究。
有个知晓后世方便食品的霍宝在,如今郭鬲已经开始研究米线与米馍干。
麦子采购了几回,数量有限,就只能继续在谷子、稻子这两样上想法子。
“宝爷,我下午想请假,米线晾晒两日,早上就剩下五分水了!”
郭鬲道:“以后一日凉过一日,三、四分分差不多就能存住了。”
霍宝看了他的黑眼圈,点头道:“想回就回吧,只是白日里怎么研究都好,不许再熬夜了!身体是本钱,就算不去兵营,在家里也要跑上几圈,伸展伸展筋骨!”
“嗯!我在家里跑圈去!”
郭鬲忙不迭的应着,连冰碗也顾不得等,脚步匆匆回家去了。
郭釜看着堂兄的背影,眼中都是羡慕。
霍宝看在眼中,有些不忍心。
郭釜只有九岁,在家才开完蒙。
林师爷还在讲《史记》,对于年纪大了一截的宋谦之、邬远来说,不算吃力,对于郭釜来说就太复杂。
下午童兵营那边也是。
宋谦之练过体,拉弓射箭也不在话下;邬远用的是大刀,习得是前朝军中传下来的正宗刀法。
这两人进了通兵营,就跟耗子掉进油缸。
宋谦之与石三臭味相投,两人到一起就是比试再比试。
宋谦之屡战屡败,恨不得拜师了。
他是霍宝的伴读,石三怎么敢托大?
最后两人朋友论交,倒是有些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架势。
邬远这里,看着童兵营里的刀队也眼红。
反而是郭釜,年岁在这里,样样不显,连小伙伴也没找到,有些可怜。
冰碗上来,霍宝吃着,就琢磨起这个来。
邬远是武将的苗子,只在自己身边可惜了。
郭釜年岁还小,也该放归家,要不然说不得功课真耽搁了。
如今郭三爷在水进麾下,郭鬲在后勤挂名,郭釜在不在不重要。
看大家吃的差不多,霍宝便道:“郭釜这两个月辛苦,一会儿不用去大营了,明日开始回家读书!等满十三岁,就去童兵营报道!”
郭釜瞪着圆滚滚的眼睛,惊喜道:“宝爷说的是真的?”
霍宝笑了:“还盼着是假的?”
“不盼,不盼!”
郭釜生怕他反悔,小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这般稚嫩天真,这是个有人宠的孩子。
宋谦之与邬远望向霍宝,隐隐带了期待。
霍宝道:“邬远的刀法正,可否愿意去刀兵队做个教头?”
“教头?”邬远有些意外。
少年人没有耐心,更想直接带兵杀敌。
可是他这一个多月也瞧出来,童兵里不缺大小头目,反而教头却是不富裕,都是外借来的。
“我愿意!”邬远立时点头。
石三如今就是教头,身上兼着弓兵百户,可见做教头,与自己带兵这两件事并不冲突。
霍宝点点头道:“你做教头,就不用从小兵做起,屯长待遇,百户出缺可以补百户。”
“嗯!”邬远连忙点头。
霍宝又望向宋谦之。
宋谦之身体素质不错,可到底是书香门第子弟,并没有什么擅长的。
宋谦之带了几分紧张。
他之前很是傲气,自诩不凡。
可这两月接连被打击的,都开始自卑了。
“谦之先跟在高月身边,做个文教官,也是屯长待遇……”
“宝爷,我能不能入弓兵队?”
宋谦之带了几分恳求。
霍宝道:“入弓兵队,只能从小兵做起,伍长、什长一级级升上来……”
童兵升迁规矩日益完善,宋谦之也没有石三、邬远的本领。
“小兵就行,我会努力的,不会给宝爷丢脸!”宋谦之挺着胸脯保证道。
霍宝点头道:“不怕苦就去吧!”
邬远在旁怔住。
他以为宝爷会留宋谦之在身边,连宋谦之都打发了,难道留下的伴读是郭鬲?
就连宋谦之也后知后觉想到此处,有些失神。
就听霍宝道:“林先生节后要忙,这边的课要停一停,就是郭鬲我也不留,直接让他去六爷那边听差……”
实际上,是有了伴读,林师爷与霍宝两人都不方便。
有些话反而不能课堂上说了。
左右伴读之名,是为了拉拢安抚滁州士绅,一个多月的资历也够了。
等到用了午饭,几人就从州衙里出来。
郭釜回家,霍宝三人骑马往大营去。
刚离了州衙没多远,就见前头“嗒嗒嗒嗒”来了几十骑,护着十来辆马车,缓缓而来。
瞧着这方向,是奔州府去的。
霍宝还在迟疑,那骑士里已经出来一骑。
“宝爷!”
霍宝不由一怔。
这干巴巴的、黑不溜秋的是谁啊?
公鸭嗓,听着有些耳生。
来人已经翻身下马,看到霍宝表情,哭笑不得道:“宝爷,是我,小二!”
霍宝也下了马,很是吃了一惊。
朱强?朱小二?
这吃了多少苦头?
两个半月的功夫,白白胖胖的小胖子,成了这个模样了?
这是开始嗓子变音了,怪不得听着耳生!
车队已经停下。
“是小宝么?”
挑着帘子招呼的,不是别人,正是杜老八。
霍宝顾不得与朱强叙话,连忙过去问好。
又是吃了一惊!
之前“瘦”成二百多斤的杜老八,眼下又圆了两圈,眼睛剩下一条缝,下巴颏都没了。
“八叔!可算回来了,我爹与六叔他们一直念叨您呢!”
若不是杜老八之前打发人送信回来,霍五、马寨主早就派人就找了。
杜老八笑道:“这不是碰上你九叔了,跟着上船了……你九叔听说你想要打听盐场,直接送了你一个,说是给你的见面礼,回头你记得打发人过去接手就是!”
送盐场,这可是大手笔!
霍宝好奇道:“九叔在岛上建盐场了?”
从松江出海,被当成老巢的岛屿,是显眼的崇明岛吧?
还是虚晃一枪,实际上是舟山列岛那边?
杜老八摆手道:“建盐场多费事!你九叔可没有那个耐心,他直接带人抢了个盐场,可不小,盐工就两千多号……每月能出一百二十石盐……你九叔说了,不够用跟他说,他再抢一个,松江盐场不少呢!”
霍宝听了很无语,看了看后头一排马车:“这都是盐?”
“怪沉的,马车能装多少?五哥不是之前要船么?海船太大不适合江运,你九叔之前就打发人去泉州买了几艘新船,这回从松江走的,顺道将盐拉回来,都在滨江入仓了。现在带回的这些,是你九叔给驹子你们姐俩预备的,一半是驹子的嫁妆,一半是给你补的百日礼、周岁礼啥的!”
霍宝先是吃惊。
新船从松江能一路到滨江?
这中间可是有水军设卡的?
这九叔手眼通天呢!
至于这十来马车的礼物?
霍宝则是囧囧囧。
马驹子婚期定在十月底,做叔叔的提前给准备嫁妆说得过去。
自己都十三,还收百日礼、周岁礼,不觉得很奇怪么?
不过这九叔,还真是豪气。
只是也说明,老爹回乡这十几年与这几个把兄弟没有往来。
否则,这份礼也不会十几年后补。
街上不是说话的地方。
霍宝对宋谦之、邬林道:“你们两个自己去大营,跟我爹与唐爷说一声,八爷回来了;再传话给霍豹,辅兵队长朱强回来了,让他带朱刚、梁壮过来一趟!”
唐光这些日子在大营操练兵卒。
霍五也在那边,带着薛孝、林瑾两个,操练杜老八名下那三千人马,还有这次征上来的四千新兵。
………………………………
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团圆
宋谦之、邬远两人这些日子老跟童兵营,对于五位头目的名字早是耳熟能详。
五人中,曲长兼斥候队长与辅兵队长一直在外没有回来。
曲长侯晓明是宝爷的心腹,流民出身,没有根基,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辅兵队长是刀兵队长朱刚的亲兄弟,老子是马寨主的心腹。
眼前这个黑小子,就是辅兵队长?
真的不是关系户吗?
这年岁,这干瘪的身板,还真是瞧不出长处?
两人心中好奇,应声去了。
霍宝折返,与车队一行去州衙。
“八叔都没瘦,你怎么将自己糟蹋成这样子?幸好你爹娘在滨江,这要是看了多心疼?”
霍宝看着朱强,十分不解。
朱强讪笑着,透着几分心虚道:“八爷我们回来时,在滨江打了个站儿!”
朱强老爹朱千户,如今是滨江县尉,朱母也跟着丈夫在那边。
朱家两子都在童军,幸好还有个幼女在身边,老两口不至于太冷清。
霍宝扶额道:“吓到了吧?”
朱强“嘿嘿”笑道:“我爹说瘦的好,刀枪什么的也叫我练起来,不许我再偷懒!”
至于娘亲怎么说的,就不用提了。
哭了一缸子眼泪,抱着自己不撒手,自己又不是小娃娃。
霍宝正色道。
“这次松江之行很凶险么?又是通缉,又是民间花红,到底怎么回事儿?”
之前杜老八打发人送信,说是大仇得报,官府发了通缉令,民间也有花红悬赏,先避一避再回来。
算算时间,他们这一行五月下旬去松江,六月初到达。
杜老八的杀官报仇是六月底,他的信七月初到滁州。
今天是八月初八,在外躲了一个来月。
朱强咧着嘴,露出一口小白牙:“有九爷在呢!就避了两天,衙门的通缉与下头的花红悬赏就撤了!我这都是跟着八爷、九爷去泉州,在船上晒的!”
霍宝瞥了他身上一眼。
海边日头厉害,晒黑他信,可这一身的小肥肉哪儿去了?
朱强笑道:“我也没想到自己会晕船,越待着越晕的厉害,什么都吃不下,吐得死去活来的。九爷就赶我去甲板上,给别人打下手……这一忙起来,顾不得恶心,就一天天的不晕船了!”
“衙门撤了通缉、撤了花红是怎么回事儿?”
朱强顿了顿,小声道:“八爷心软,在松江时只杀了那狗知县与那个小舅子……那知县家妇人就拿了家里的银子去知州衙门走关系,还想要报到刑部,全国通缉八爷……就是松江一地,那妇人也自己贴了花红悬赏八爷人头……动静闹得太大,九爷才晓得八爷回去了……九爷就找到咱们,让大家上船了,要不然说不得真被抓了……”
杀官案虽大,可没有苦主的话,谁会不开眼的咬着不放?
就是上一级官府,为了不受牵连,也会早日“结案”。
“九爷帮八爷收尾了?”
“嗯,知州衙门也不想拖着,定了个仇杀,找了个死囚顶了……”
“那知县家里呢?”
“……”
霍宝望向朱强。
朱强打了个寒颤,小声道:“九爷出手,都没了……一把大火,烧了松江县后衙,一个也没跑出来……”
显然,他不认同杜老八的心软,也畏惧“九爷”这出手就“鸡犬不留”的狠辣。
霍宝沉默。
好像并不觉得意外。
这位九叔没见过,可瞧着薛彪、杜老八提起此人时噤若寒蝉,就晓得是个厉害的。
让他们这做把兄的,也都打心里害怕。
……
州衙,门口。
“哈哈!老八回来了!好!”
马寨主、林师爷得了消息,都出来了。
看着杜老八胖了好几圈,林师爷捻着胡子的手都顿了顿。
马寨主却是拉着杜老八胳膊,上下瞅了好几眼,很满意模样:“总算回点儿膘了,没吃苦!”
杜老八咧嘴笑道:“有小九呢,我啥心都不操,整日里就吃……”
“能吃好,能吃是福!”马寨主点头道。
霍宝跟在后头,很是无力。
都胖成这样了,怎么带兵?
杜老八名下还有三千兵卒呢!
等马车的东西卸完,霍五、唐光也匆匆赶回。
霍五的反应,与马寨主一般无二。
他脸上很欣慰,拍了拍杜老八肥硕的后背:“没瘦,挺好,老九照顾的好!再好好养养,以后千万别再瘦了!”
霍宝心中叹气,望向林师爷。
林师爷果然神色带了疑惑。
就连唐光,看着杜老八那颤呼呼的肥肉,都给镇住。
老爹,六叔,你们这把兄弟这反应,很像“捧杀”啊!
霍宝不愿让人误会,直接道:“八叔可不算瘦了……书中说了,太富态这肉压迫五脏六腑,容易生病……”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杜老八肚子上。
那比旁人多了一口锅似的肥肉,这“压迫五脏六腑”好像也有道理。
霍五皱眉道:“可你八叔打小就胖啊,他一瘦身上就没劲,还没精神……”
马寨主也道:“瘦厉害了,还容易昏厥……多少大夫看过,说不让饿着……”
“……”
这像是低血糖!
霍宝还是不放心,道:“回头请鲍老大夫给八叔好好看看……看看有没有别的法子……”
杜老八混不在意道:“小宝不用担心我……八叔带着这身肉好几十年,要是真没了反而不自在呢!”
霍宝还能说什么?
只是看着杜老八胖的眉眼都变形的五官,莫名生出个念头。
将杜老八投喂成这样的,是谁?
是无心的,还是有意?
杜老八饭量不小,比不得邓健、霍宝这两个大肚汉,可也顶三、四个青壮的分量。而且他口重,饮食上爱大荤,是无肉不欢的主儿。
杜老八出身松江农家,父母双亡,叔叔、婶子带大,没有条件养成这饮食习惯。
这习惯,应该是上岛后养成的。
他年纪比霍五、马寨主等人小十来岁,当时霍、马等人还是少年。
……
还有几日就是中秋,杜老八的归来像是一个引子。
次日,薛彪从曲阳回来。
他这些日子整顿三县教会。
曲阳这里,杜老爷去了金陵,会首出缺。
薛彪过去,就是去选拔新会首。
霍五不往曲阳安插人手,薛彪便也乖觉,只从邓健的几个嫡系张、李、王三家的人中选。
最后选了王千户一个小舅子为曲阳教会新任会首。
……
八月十一,去黑蟒山剿匪的邓健、马驹子、霍虎等人回来。
人屠子、黑老豺那两个寨子拿下来不说,黑蟒山其他大大小小的寨子也没落下,杀贼三千五,收编九百人。
从黑蟒山出来,他们就分了几支队伍,开始荡平滁州。
没错,连陵水县都在内。
所有的山匪、路霸,统统扫荡一遍。
队伍一直到了陵水县城外。
之前回亳州参加婚宴的韩将军已经回陵水,还因此事专门派人送帖子到州府质问。
霍五直接叫林师爷回的信。
整顿地方乱像,维护百姓生产生活,是滁州军分内之事。
陵水县也在滁州境内,是维稳安民之所在。韩将军的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可以出粮草酬军。
韩将军又没吃饱了撑着,当然没有什么“酬军”,不过也没有再吱声就是。
估摸他心里没底,担心是滁州军故意挑衅借此收陵水,就只有萎了。
整个滁州境内,整肃得太太平平。
之前逃荒的百姓,也陆陆续续归家。
大旱过去的滁州,开始慢慢恢复生机。
……
八月十三,带着三千人马,北上都梁山剿匪的水进归来。
水进这次带的人马是之前的州府军,还有不少刚投军的地方子弟。
吴墨、鲍元、鲍亚、郭三爷、邬远胞兄邬达等人都相继崭露头角。
因这个缘故,水进部这次回军,比邓健部回来时更轰动。
阖城百姓,夹道欢迎子弟兵,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三千人马进都梁山,一路剿一路招抚,出山时人数翻了一倍,扩到六千多。
异地作战,后勤供给困难,中间还抄了几个黑心士绅的老巢。
楚州上下官员吓的不行,以为楚州也要跟亳州、滁州似的不保。
楚州在滁州东北,与亳州、滁州、扬州接壤。
亳州被占了!
滁州被占了!
滁州上下这一年都没敢安生。
白衫军在亳州起事时杀官!
占了滁州时杀官!
这楚州上下官员怎么能不怕?
有胆小的县官专门派了心腹幕僚寻到水进部,想要打听下一步动作。
那话里话外表示,白衫军要攻县城,县令愿为内应,只求别杀人!
水进哭笑不得,却也晓得如今不是打楚州的好时机。
楚州离扬州近,扬州驻扎不少兵马。
楚州上头是河南道,那边已经有不少朝廷军在剿匪。
只是送上门来的,有便宜不占王八蛋,水进就吓唬了那幕僚一顿,将县仓的粮食讹了出来。
水进率兵回来时,除了带了十几辆马车财物,还有几百独轮车,上面都是粮食。
水进留了胡子,如出鞘之刀,难掩锋利。
霍五如前面邓健部的例,粮食归仓,财物收三成。
这是之前霍五等人商量好确定的分配方案。
确保参战的将士能分到七成缴获。
七成中,两成归水进这个率兵大将。
水进麾下各级小头目可以分两成。
剩下三成由最底层的兵卒分配。
至于伤亡兵卒抚恤银子,则在分配之前就预留出来,按照指定的标准,统一抚恤。
……
八月十五,中秋节当日。
童兵曲长兼斥候队长侯晓明、童军百户李远率众归队。
常州出了意外,之前薛彪联系上的私铁矿换了主人。
那铁矿这几年储藏的铁矿也都运往杭州去了。
常州这边,只有薛家别院贮藏的一些生铁。
侯晓明与李远两个不甘心白跑一趟,两人就带着人顺着消息摸到杭州。
杭州这边有大的官营冶铁厂,常州那些铁矿都进了冶铁厂。
两人胆大心细,打听到走私军械的门路,带回来二十车军械。
“用七爷在杭州的三间铺子作保,赊的账……这是第一批,回头还有八十车得分批交货……”
霍宝闻言,不由莞尔。
看来这七叔又要肉疼了!
大战将起,这两人这军械运回来的及时,真是立下大功了!
。m。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又点一把火
因是中秋过节的缘故,州衙有宴。
滁州头头脑脑都在州衙这边。
这二十车兵军械,立时引起轰动。
主要是长刀、枪头、箭头这三样,另有两车锁子甲。
一色的官造,簇新簇新的。
邓健、水进、唐光等领兵将都看着红了眼。
大家都看向霍宝。
“曲阳兵剿匪两月,军械损耗甚大,正该补充!”邓健开口道。
“州府兵一直军械不全,没有法子,八成枪兵,不利近战,新收编的三千人,连枪头都不齐全,很多用的是竹枪……”水进道。
唐光也跟着叫苦:“小子们操练了两月,也是不少拿着竹刀、竹枪呢!这眼看就要打仗了,又不是过家家,没有趁手的兵器怎么行?”
三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