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登基吧,少年-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届时,里外包抄,正可灭横在北关的船队。

    安勇并不耽搁,与邓健、水进等人寒暄后,就打算直接带船南下肥水。

    这是要送众水卒在北关附近登岸,好从那边南下到江边。

    邓健吩咐水进、霍宝、马驹子等人留守庐州,自己带了三千兵马,押送炮车、弩车,还有上千石粮食,直接登船,前往北关与霍五等人汇合……


………………………………

第一百六十八章 庐阳三策

    直到巢湖水师的五百战船离开,庐州同知与庐州通判还如在梦中。

    这前后停了一个时辰,巢湖水师就撤了?

    那个邓将军还带了几千兵卒上船?

    火炮带走了?

    弩车带走了?

    庐阳剩多少滁州军?

    他们就不怕知府那边得了消息,带了府兵回转庐阳?

    两人面面相觑,留心看剩下的几个滁州军头目。

    除了水进看着像回事,剩下两个,一个单薄少年,一个不男不女模样,这能顶用吗?

    叫人不放心。

    咦?

    这几人脸色发黑,这是也心里没底?

    水进、霍宝、马驹子等人脸色都不好看。

    “邓爷不厚道!”

    水进小声跟霍宝抱怨道:“留守庐阳是大事,本该邓爷亲自留守的!”

    那样送弩车、送炮车前往北关的就应该是水进部。

    霍宝也鼓着腮帮子,在那里运气。

    留下水进、马驹子守城没什么,为什么将自己也留下了?

    他也想要看巢湖大战。

    不管是水面的战役,还是陆地战役,都是规模宏大,想想都叫人振奋。

    可邓健瞧着庐阳这边,滁州兵少,抽调不开,就拿童兵在这里充数。

    外加上对巢湖水师心有防备,不想霍宝登船。

    可他担心霍宝,就不担心自身安危?

    堂堂滁州头号战将,就不能稳重些。

    就算陆路行军,也只不过比乘船慢一日,有什么耽搁不了的?

    端的胆大,不过这般胆量气度,也能令水师将士刮目相看。

    马驹子更是欲哭无泪。

    水进、霍宝还有昨日剿刘家的功劳与斩获,她与霍虎干守了两日粮仓。

    原想着能赶上北关合战,没想到邓健又吩咐他们继续守粮仓。

    这……军令如山……

    没地方说理去……

    庐州同知斟酌着,上前道:“水将军,邓将军带了几千人马离开,这庐阳城里是不是人手不足?”

    水进道:“已经去信给慎县,那边还有五千兵马,会抽调三千上庐阳!”

    两千滁州军,两千五新丁,还有那五百编入辅军的单丁之类,正好五千。

    庐州同知听了,心里才踏实了。

    这还差不多,走了三千兵卒,补上三千。

    要不然剩下这些人马怎么守庐阳?

    庐州通判,却是心中叹息。

    果不其然,位于和州与庐阳之间的慎县已经落入了滁州军之手。

    这样看来,位于和州与庐州交界的巢县也难守住。

    庐州六县,已经沉陷一半。

    庐州,无力回天

    ……

    虽说之前滁州军就表明是来援巢湖水师,可也没有战船临城来的震撼。

    巢湖水师的彪悍,庐州人感受最深。

    士绅人家之前心中那点儿不确定,都落定了。

    有滁州军这军备齐整的过江龙,与巢湖水师这战力彪悍的地头蛇联合一起,知府那临时征调的几万新丁当什么用?

    庐阳城里,恢复了平静。

    只是为了防止万一,水进依旧叫人封闭了城门。

    在巢湖大战落定之前,庐阳城会一直戒备下去。

    日暮之前,慎县的三千人马到达庐阳。

    其中一千邓健麾下老卒,两千新丁。

    老卒直接分了两曲,增守两个城门。

    剩下新丁,入了府兵大营操练。

    ……

    霍宝拿着庐阳的田亩册子,心中窃喜。

    不管什么原因,拿下刘家、乔家为首的士绅大族,对滁州军来说,是个好的开局。

    这十来户名下的良田、林地、山地,就占了庐阳土地的三成。

    以这些为主,建军屯,阻力也会小许多。

    更不要说抄家得到的财产等物,更是不可胜数。

    “抄家会上瘾啊!”

    水进盯着财物入库,回头与霍宝唏嘘道。

    霍宝闻言,不由警醒。

    不劳而获的钱财,谁会嫌多呢?

    可这先河一开,以后的风气就坏了。

    在外的大将首先想的是找个由头抄家。

    如此一来,滁州军的名声就坏了。

    以后之事先不提,眼前一件事却需要找补。

    师出有名,何其重要。

    “刘家等人的豢养私兵行逆之举,乔家、王家、张家杀亲恶行,当公之于众,让世人谨记!”

    霍宝合上田亩册子,发布了在庐阳的第一条命令。

    ……

    为了霍宝安危,邓健与水进等人都没有将他的身份公之于众。

    还是水进顶在前头。

    这一条命令,就是以水进的名义颁发。

    庐州同知原本劝阻,不是为了别的,是怕城中百姓惶恐。

    毕竟如今官员士绅人家晓得庐阳异主,小民百姓还不知此事。

    水进却晓得,这两日动静大,城门又关着,消息压根就瞒不住。

    与其让谣言乱飞,引得民生不安,还不如坦坦荡荡。

    在向庐阳士绅亮了身份后,滁州军也正式向庐阳百姓亮出身份。

    ……

    府衙的告示上,列了几条。

    老都统被毒杀。

    知府欲逼反巢湖水师。

    刘姓为首的几家豢养私兵谋逆。

    乔家、王家、张家不孝子杀亲。

    最后一条,滁州白衫军受巢湖水师所请,进庐州维护地方安定,即日接手庐阳内外治安,城里一切如常,遇不法事可往府衙递状子。

    庐阳百姓,终于晓得这几日城门紧闭的缘故。

    庐州上下官员士绅,也终于明白滁州军“好名声”的由来。

    “杀人不过头点地,这是死人也要当个垫脚!”

    庐州同知心中嘀咕。

    并不反感。

    百姓哪里会去追究真假,只看上头给大家看的。

    黄淮本就是弥勒教传播最广之地,不少百姓是弥勒教徒,大家对白衫军有天然好感。

    眼见告示上说的明明白白,百姓也就少了惶惶不安。

    庐州通判,却是站在人群中,看了告示好一会儿。

    每一条都是真的。

    每一条都省略了因果

    恁是谁看了这告示,都会当滁州军洁白无垢。

    臭不要脸!

    ……

    有一条命令,霍宝没有叫写进告示里,却是派人下去,将城中经营粮食的几家挨个传话,“不许哄抬粮价,违令者斩”。

    不出所料,告示一出,小民百姓关心的不是老都统冤不冤,巢湖水师到底反不反,刘家、乔家冤枉不冤枉,而是粮价涨没涨。

    要打仗了!

    庐阳也不太平了,城门还不知什么时候开,家里得屯粮。

    不管是躲在城里,还是逃出去避难,粮食都是最要紧之事。

    白衫军大家不反感,可这天下还是朝廷的天下,谁晓得白衫军在庐阳待多久?

    百姓第一时间涌进粮铺。

    粮铺得了传话不敢哄抬粮价,可也不敢敞开了卖粮。

    庐阳城两万多户,十万民众,敞开了卖粮,一日就能售空。

    如今城门又关着,内外不通,这卖光了粮食,铺子怎么办?

    届时就算关门,也要旁人相信你没有存粮才行。

    否则没有买到粮食的百姓,说不得就要闹起来。

    这其中风险,粮铺不愿自己扛着,就找到府衙。

    庐州同知找到水进,水进找到霍宝。

    有曲阳的例子在前,这事情很好解决。

    最后各大粮铺都贴了盖了同知大印的告示,按户籍册子按旬日售粮,青壮十斤、老人、妇人、孩子减半。

    买粮百姓虽有不满,却也心里踏实下来。

    大家都买这么多,就不担心买晚了,粮食被前头的人买光。

    之前哄抢的情形,一下子缓解起来。

    加上秋收刚过,各大粮铺储备充足,买粮风波,迎刃而解。

    庐州同知不知有曲阳县前例在,倒是对水进多出几分佩服来。

    这人看着年轻鲁莽,行事却是稳妥,怪不得那个邓将军敢留他守庐阳。

    他还不晓得,这后头是十几岁的少年接手了庐阳内政,否则怕是要昏厥过去。

    ……

    “接下来如何行事?”

    水进带了几分好奇道。

    他从来不曾小瞧过霍宝,可是随着往来交好,霍宝一次比一次令他侧目。

    “名声勉强维持住了,剩下就是钱、人了!”

    霍宝想了想道。

    滁州军在庐阳是过江龙,可按照以后攻略,这地盘占了就没有吐出去的道理。

    如此一来,经营庐阳,也成为首要之事。

    有滁州之例在前,倒是少走许多弯路。

    “杀鸡骇猴”过了,剩下就是安抚。

    刚抄了十来家,剩下的羊毛先养养再撸,否则要逼得人狗急跳墙。

    “得让大家看到指望,别闲下来……效仿滁州,吏员考试吧……”

    有个美好前景在前头,就算有人不看好滁州军,也会有人看好。

    如此一来,庐阳士绅内部就分了两个阵营,团结不起来。

    “考试那个,报名随意……抽子弟入亲兵营这事,一家必须有一个嫡系子弟,或两个旁系子弟入营……”

    水进听到这里,露出不赞成:“五爷的亲兵营,都是精挑细选的曲阳子弟兵,查过三代……”

    霍宝点头道:“这个规矩我晓得,不是我爹的亲兵营,是我的……总不能再打着选伴读的名义,到时候我麻烦,林先生也麻烦,还是直接亲兵营,回头再从和州士绅子弟里选些,挂个名头,人数不定……”

    霍宝是滁州军少主。

    遴选士绅子弟在他身边为亲兵,算是抬举各家。

    这是变相以子为质,将各家都捆在滁州军这架马车上。

    水进皱眉道:“五爷安危要紧,你的安危就不要紧?能不能再想个别的名头?”

    霍宝无奈道:“难道我是傻子,会让这些人近身?只是个名头罢了,我身边不是豹子、就是大圣盯着,有什么不放心的……若是咱们不将事情摆在前头,过几日就有人惦记联姻了……水大哥是想我多几个小娘,还是想秀秀多几个姐妹?”

    水进自然记得,霍五在滨江县时各家蠢蠢欲动。

    滁州是因为徒三等人先进城,士绅商贾送了一茬,后头才收敛些。

    和州是仓促不及。

    庐阳这里,肯定也少不得送女联姻之事。

    霍五只有独生子,对于乱世雄主来说并不稳妥,不少人担忧,却无人相劝,就是因有霍宝在前头,大家不想得罪他。

    霍五续娶也好,纳妾也好,影响的都是霍宝的利益。

    至于霍宝这里,有邓健那个老丈人,要是真的被拉着联姻……

    水进打了个寒颤:“好,就按宝兄弟说的,士绅子弟征亲兵……”
………………………………

第一百六十九章 贵公子

    庐阳富庶,读书人比滁州、和州要多很多。

    童生以上的士子,有官绅子弟,也不乏寒门学子。

    还有善数术资格放宽那一条,又囊括了大多数商贾子弟。

    “真能当官么?”

    “一朝天子一朝臣啊,滁州军占的地盘,肯定要让自己人管。”

    “我家也是弥勒弟子……”

    曾经口口声声说“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生们,此刻也有不少人主动以弥勒教徒自居。

    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们不是小民百姓,对朝廷还有指望。

    以史为鉴,谁都晓得如今是王朝末世之相。

    时势造英雄。

    不能上场杀敌,还不能借着东风、扶摇而上么?

    如今滁州军才征战天下,这个时候入伙,还能混个好资历。

    “滁州佛军已经是三州之地,肯定缺人啊。”

    “霍元帅为防贪污腐败,执行官吏异地为官之策,滁州、和州两地的考试也是这两天……”

    这消息是霍宝叫人放出去的。

    人都有从众之心,还有争抢之心。

    “和州还罢,离庐州近,也富裕……滁州,可是旱了两年,精穷呢……”

    “啧啧!那是滁州啊,霍元帅老家,你不爱去,有人抢着去呢。”

    “霍元帅是曲阳人,如今麾下好几位将军,都是曲阳人氏!”

    “什么曲阳不曲阳?霍元帅祖籍滨江县,是第五家的姻亲……霍元帅手中有第五帅的兵书,才能数月之内,席卷三州之地,坐拥十万兵马……”

    “忠良之后啊!”

    “忠良之后……”

    这还是霍宝放出去的消息。

    读书人,有的能放下身段,有的则扭扭捏捏。

    这个时候,就要给个台阶下。

    从了弥勒教徒出身的草莽好听,还是忠良之后好听?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脸面问题,有的时候就是主要问题。

    ……

    吏员考试还罢,报名自愿。

    另一条按户抽调官绅子弟为少帅亲卫,则是捏住了各家要害。

    这是摆明车马拉各家入伙。

    可有刘、乔等例子在前,谁家敢拒绝此事。

    至于嫡系一人,还是旁支两人,这还用说么?

    乔家、王家、张家三家耍了小聪明,想要借白事拖延时间观望,落得个阖家皆没的下场。

    这个时候表忠心还来不及,谁敢再行糊弄之事。

    人都有欺软怕硬之心。

    庐阳官绅,对滁州军已生畏惧。

    十三岁至二十岁的子弟,各家大户,都有差不多的。

    只有一家,没有适龄子弟,问过衙门这边,报了个十二岁的长孙,也勉强过关。

    ……

    知府衙门里。

    庐州同知、庐州通判在座。

    庐州同知盯着水进,头发丝儿也没落下。

    又是这位出的主意?

    这难不成还是位儒将?

    售粮令一出,稳定了小民百姓。

    三日后的吏员试告示,则是引得读书人全部心思。

    这抽调亲卫,又将庐阳官绅都拧成了一股绳。

    庐州同知与庐州通判两人,作为庐州官员之首,两家也在抽调名册上。

    “不知小元帅是喜文还是喜武?”

    庐州同知也是为人父者,不放心儿子的“亲卫”生涯,专门过来见水进,打探起来。

    他是科举出身,长子、次子在原籍侍奉老人,只有幼子在身边,十四、五岁。

    可是他这个儿子,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要说做个伴读什么的,他还不犯怵;这充为“亲卫”,他很是心虚。

    水进瞄了坐在下首的霍宝一眼,道:“文武双修……平素里随林参议学习文史,随邓将军习武事,随马将军料理后勤事……”

    众人都称“将军”,下头人不好称呼林先生,霍五就按了个“参议”的名号给林先生,让他统领文治。

    庐州同知仔细听了,已经明白这霍小元帅的地位不可动摇。

    邓将军、马将军、林参议,都是滁州军名列在前的人物。

    霍元帅让儿子跟这三人学习,也是给儿子加份量。

    就算霍元帅续娶生子,有几位将军力挺,也不好动摇这位长子的身份地位。

    若只是一地之主,哪里用这般谋划?

    这霍元帅非常人啊。

    庐州同知心如撞鹿,生出几分野望来。

    庐州通判没有探问霍小元帅性情,却是看向霍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少年也是滁州军子弟,看着老实乖巧,要是那霍小元帅也是这样性情,对于这些“亲卫”是好事。

    可是作为滁州军少主来说,又文弱些。

    一时之间,他倒是说不好自己盼着那少主厉害些,还是不厉害些。

    ……

    巢湖北关,裕溪河西侧。

    庐州知府站在河边,眺望对面,看着乌泱泱的人马,带了几分绝望。

    “巢县也要失了!”

    庐州知府再也等不得,立时转身折返大营,与一青年迎面遇到。

    “明公子,不能再拖了,滁州白衫已经得了庐阳、慎县、巢县三地……还是让兵卒上船,走吧!”庐州知府苦口婆心道。

    这四万府兵,只有一万多的庐州老卒,剩下两万多都是临时抽的青壮,还没有经过操练,只是凑数罢了。

    那明公子却是摆摆手:“大人稍安勿躁,再等等盛将军消息!滁州那些人……既是来了,我得见见……天下白衫是一家,轻易还是勿要兵戈相向为好……”

    庐州知府忙道:“明公子不可……虽说同为白衫军,可滁州白衫是亳州柳盛麾下……”

    这个柳盛与弥勒教童教主有旧,是淮南道会首,与右护法寿天万率领的大庆军立场不同。

    这就是消息不通的坏处了。

    不管是庐州知府,还是明公子,都将滁州军当成是亳州柳元帅附庸。

    明公子不以为然:“童教主已经身亡……柳盛在淮南孤立无援,难道河南道那些元帅是好相处的?就算不归顺我叔父,与我叔叔结盟,也是滁州军大好机会!”

    庐州知府闻言,不好再劝,只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知滁州白衫来意,明公子还请小心谨慎为要!”

    明公子想了想道:“无需这样小心,柳盛以‘仁义’立身,不敢坏了自家名声……只是也不好直接登门,我这就写个帖子叫人送过去,看看那边是哪位将军主事……”

    要是那边是柳盛心腹,他还值得走一遭,是下头爪牙,就没必要亲往。

    论起身份,柳盛只是一道会首,他叔叔却是右护法,教中第三人。

    论起地盘,柳盛经营将一年,才得亳州、滁州两州之地,他叔父举事数月,已经建国,南征、东征拿下十来个州府。

    可以示好,却没有必要失了身份。

    ……

    巢县,县衙。

    霍五、林师爷、唐光、杜老八、冯和尚等人都在。

    对面坐着两人,四十来岁的是巢县知县,三十来岁的是巢湖水师于副都统长子——水师中军指挥于大海。

    巢县就在巢湖边上。

    巢县知县早已经是巢湖水师自家人。

    两万多滁州军从含山县过来,压根就没有攻城,就被迎进了巢县。

    “安将军昨日带五百战船,一万人马,出巢湖,入肥水,前往庐阳……”

    于大海道:“此刻应该在庐阳了!”

    霍五这里,已经先得了消息,笑道:“前日凌晨,邓将军他们得慎县,昨日凌晨入了庐阳……”

    于大海闻言忙道:“恭喜五爷得了庐阳!”

    连带着那巢县知县面上都带了喜色。

    取庐阳,就断了庐州兵粮草。

    裕溪河对岸的庐州兵大营熬不了几日,不攻自破。

    霍五道:“这三日,我这边已经从滁州、和州两地四县征用民船五百……如今就在裕溪河口待命……”

    于大海真心敬佩道:“五爷不仅用兵如神,行事也迅速,倒是我们那边耽搁了……”

    霍五道:“我们这些人,都是急性子……倒是于副都统那边,应知晓盛双刀蹊跷,没有叫小人得逞就好!”

    于大海面上带了郁色:“再没有想到会是他弄鬼!幸好五爷旁观者清,林先生来的快,提点我们父子,要不然说不得这回还真是阴沟里翻船!”

    巢湖水师,主力是于、盛、安三家水匪。

    于家父子四人,势力最大,盛、安两家次之。

    这三家都是背靠巢湖起家,联络有亲。

    安勇是于大海的妹婿,盛双刀是他的连襟与结拜兄弟。

    寿天光使用手段,想要逼反巢湖水师,得于、安等人归顺大庆。

    盛双刀的目的,却是想要灭掉于、安两家,独霸水师,涨自己的身价。

    双方目的不同,盛双刀就拦截了寿天万邀请于、安两家入伙的使者。

    借着商议巢湖水师战事的名义,盛双刀设下“鸿门宴”,要宴请于、安两家上下。

    幸好安勇与林师爷赶到,阻拦了前去赴宴的两家人,说了对盛双刀的怀疑。

    于副都统一边叫人包围了盛宅,一边带了众人赴宴,当面揭开酒水异样。

    意外的是,酒水中下的不是毒药,而是蒙汗药。

    因这个缘故,盛双刀不承认毒杀老都统之事,只说担心巢湖水师前路,想要冲出去与庐州兵决战,怕于、安两家不许,才出此下策。

    不过是睁眼说瞎话。

    等到搜查盛宅,倒是查出寿天万的使者与手书来。

    盛双刀手下有数千人马,数百条船。

    这些人都是盛家嫡系,只听盛双刀号令。

    于副都统不想此时内乱,就将盛双刀软禁起来。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