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元1836-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嘉鸿立时转怒为喜,这倒是个好办法,重庆府是自家地盘,收拾起外人来还不是易如反掌,至于那个刘锡命,以后总会有其他机会的。
“老爷,少爷,那他们几人怎么办?”,卢三小声请示道。
卢正豪看了看垂头不语的孙栋等人,冲着他们一通怒骂:“一群废物,往日里不是吹嘘自己能耐的很吗,办点小事都办不好,赶快滚吧,上次说的收拾其他帮派的事不要再说了。”
孙栋如蒙大赦,马上跪地磕头道:“谢大人开恩,小的一定回去整饬人手,尽心为大人效力。”
卢嘉鸿看着孙栋等人远去,支使其他人离开后低声问卢正豪道:“父亲,这些人实在不堪用,咱们何必花大力气来收买呢?”
卢正豪看了看卢嘉鸿欲言又止,叹了口气道:“这些事再过几年你自然知晓,现在不要多问。”
卢嘉鸿满是郁闷地嘀咕,“又是这般说法,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做些什么。”
谢家和刘锡命分别派人在卢府门口盯梢了一早上,最后只见孙栋等人灰溜溜跑出来,卢府却没有什么动静,两边分别回来禀报复命。
听了谢松的回报,谢文乐嚣张一笑,拿着他那把扇子一边扇风一边冲刘锡命笑道:“老弟,你可看清了,这就是一帮欺软怕硬的怂蛋,看卢家下回还敢不敢如此。”
“会咬人的狗不叫”,刘锡命心中有些担忧,“卢家说不定有什么后手,文乐兄不可大意,咱们还是得小心为上。”
经此一事,刘锡命倒是对谢家的势力有了进一步了解,果然是经年的官宦人家,哪怕卢正豪身为顺庆府同知,是谢成周的上司,谢家该报复照样报复,这他娘的才叫底气。
有了这么一遭,刘锡命发展自家势力的想法更加迫切了,果然还是谁拳头大谁的话管用。
眼下事情收了尾,又不知道卢家有什么后手,刘锡命找了借口要回乡安顿工匠流民,当天便告辞回家。
倒是谢文乐这家伙,一路上依依不舍的苦脸相送,整的跟个望夫石一样,看得刘锡命心头好笑。
说来也真是惨,他这一走,恐怕谢文乐又得天天蹲屋里背书了,真是苦命。
………………………………
第一卷 风起之时 第一百零四章 重整家务
于永凯等人做了屯长、队长以后也算慢慢锻炼出来了,由于永凯牵头,龙骧曲众人将运送流民工匠回村的事情办的妥妥当当。
刘锡命忙完了谢家的事情,打算跟着剩余的人一起回去,这会儿正坐在船头听于永凯汇报道:“二哥,咱们共招了工匠五十户,共计314人,加上城外的流民,总共是1694人,今天已经是最后一批了。这次运人总共租用了四艘大船,花了二十两银子,请大夫给流民检查花了二十两,再加上采买其他物资,又花了五百两,这是账目,请二哥过目。”
我热,又花了这么多钱,刘锡命心头滴血,跟县衙里买完工匠后刘锡命身上只有一千七百两银子,眼下又花了五百四十两,加上村里现在有两千多号人指望自己吃饭,赚钱的事再也不能耽搁了。
刘锡命拿过账册仔细翻了翻,发现都是自己之前要求的粮食、布匹等物,他满意地点点头,于永凯他们替自己省下了大功夫。
哎呀,革命队伍总算长出小秧苗了。
这记账方法全都是按照阿拉伯数字记录的,看起来颇为方便,刘锡命几下看完,点点头将账册放下,称赞于永凯等人道:“辛苦了,这事办的不错,我看大家最近都颇有长进,回头多向其他人传经送宝,回去以后大家还要再忙活一阵,先尽快将这些人安顿下来才是。”
龙骧曲几个管事的队长得了刘锡命的夸赞相视一笑,只有于永凯面带忧色地问道:“二哥,家中突然多了这么些人,眼下家中只有三百来亩地,要想养活他们也是不易。”
“这话说的是正理,你们几个也多跟于屯长学着点儿,眼光不要只放在自己这队人马上面。不过永凯你也不用担心,眼下咱们已经建成了石浆工坊、铁匠工坊和木匠工坊,等满足了家中建房需求后,这些很快就能变现赚钱,此外这次招揽了这么多人手,咱们还要多建几个其他的工坊,光靠种田哪能养活这么多人。”
刘锡命本来就没打算只靠种田,在他的规划里,种田只是为了保障基本的粮食供应,大头还是应该要靠工业来支撑。
刘家一行四艘大船朔江而上,此时正值八月,嘉陵江两旁芦苇茂密、树木成荫,一股股江风扑面而来,将刘锡命等人的燥热一吹而散。
刘锡命望着江水也有些出神,想到穿越过来也有大半年了,自己东捣腾西捣腾,总算攒下了二千多人的班底,也算是小有收获了。
“把这些人先安顿下来,明日我再来训话,你们稍后到宅子里来。”
一下船,刘锡命吩咐于永凯等人按照惯例先带这些人去江边洗浴整理,自会有刘锡禾等人过来接手安排住宿等事宜,他自己则直接回家去了。
“哎呀,二郎你可算回来了,家中招揽这么多人手,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搞得家中手忙脚乱的。”陈翊定这两天忙的昏天黑地,好不容易逮住刘锡命了,立刻就是一通抱怨。
刘锡命嘿嘿一笑,行礼赔了个不是:“舅舅见谅,野有饿殍,我辈读书人岂有见死不救之理,如今也不过是救了城外一小撮人,只能说是尽力而为,却让舅舅在家辛苦了。不过这些都是天大的功德,舅舅把它当做做善事,心里就不觉得累了。”
陈翊定听外甥这么说,他也一下子不好反驳,总不能说不要做善事吧,只好换了个话题,将这两日家中的安排一一给刘锡命说了一遍。
刘锡命认真听完,发现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吩咐在办,不由点头称赞道:“家中事务井井有条,这都是舅舅和堂兄的功劳,往后我出门在外也放心了,咱们先等等其他人,到时一起说说流民的事。”
过了一会儿,刘家管事的刘锡禾等人和龙骧曲屯长、队长全数到了宅子里,刘锡命看着大家纷纷找位置坐下,咳了两声示意大家安静后说道:
“现在家里人越来越多,总数竟然达到了2212人,这人一多便不像以往那样好管理,今天正好叫大家来说说家中重新分工的事。”
刘锡命说完停顿了一下,看看了大家表情,陈翊定和龙骧曲众人倒是脸色如常,刘锡禾和一帮保长、副保长脸上都露出期待的神色。
他心中笑了笑,清了下嗓子继续说道:“为了便于管理,往后咱们家中主要分成账房、丁房、值房、警房、工房、农房这么几部分。”
陈翊定这么一听有些犹豫地问道:“这个莫非是参照朝廷的六部来设置的?会不会犯了忌讳?”
“舅舅放心,这些名字和朝廷的都对不上号,说来说去也不过是我家自己内部用的,不至于犯忌。”
刘锡命心中一笑,舅舅这个读书人还是有见识,不过他可没有完全参照六部来设置,而是按照后世公司的架构来进行分类管理,其中账房就是财务部门,丁房就是人事部门,值房就相当于办公室,警房相当于独立的保安系统,工房主要负责下属的几个工坊管理,农房负责管理佃户。
将这些部门的分工细细给众人说了一遍以后,刘锡命继续说道:“接下来就说每个部门的负责人,账房主管由我娘来担任,负责管理家中钱粮以及审核各房支出收益。丁房主管由舅舅担任,锡禾堂兄担任副主管,负责管理各部门人员任用及档案诸事,另外任命许卫为副主管,主要负责人员教育。值房主管由锡禾堂兄担任,负责家中迎来送往、传递消息以及伙食后勤,下设伙房由吴婶负责。”
“警房主管由于永凯担任,李彪、穆敬难担任副主管,负责保卫村庄以及整顿治安。工房主管由舅舅兼任,副主管空缺,负责家中工房经营管理。农房主管由锡禾堂兄兼任,副主管空缺,负责家中农田种植以及佃户管理。”
呼,麻个鸡,还是可用的人手太少了啊,其中陈翊定和刘锡禾两人还是最忙的,都兼任了几个部门,至于工房、农房的副主管,之前那帮人显然能力不够,只能看后面能不能培养一些人起来了。
屋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来家里面只有笼统的管事和副管事这样的职务,有些事情很容易出现找不着人来负责,或是管事的人太多的局面,如今刘锡命将各个部门划分得清清楚楚,以后做事便要方便许多了。
刘锡禾笑的最为开心,以前他是副管事,走哪儿都矮陈翊定一头,现在虽然丁房这边还是陈翊定为大,但是值房这边可就是自己说了算了。
许卫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担任了一个职务,他赶忙问道:“二哥,敢问这些部门都是如何运作呢?”
刘锡命想了想说道:“以后各部门用钱,必须先向账房提出申请,列出用钱项目及明细预算,由账房审核后交我签字,有需要采购的再转交值房办理。各部门要用人,必须先向丁房提出用人需求,由丁房按照用人需求筛选人员,会同各部门商议确定后交由我来签字,之后由许卫这边进行岗前培训。各部门用车马、伙食等事,直接向值房申请,涉及财务或用人的同上办理。”
这六个部门按照刘锡命的设想,就是三个管理部门和三个业务部门,今天先将大的流程制度设计完,至于各部门内部的制度就只有以后再来完善了。
“眼下第一要务,就是立刻将家中人手全数按照六个部门的划分进行分类,也便于以后管理,各房主管今天回去先好好想一想,明日全村一起开会。”
“是”
“喏”
屋中众人纷纷应喏,刘锡命这才歇了口气准备回去休息,没到刘陈氏一把拉住他责怪道:“你这小子,悄不吭声地就给为娘派了个差事,我又没做过大账,哪里懂得这些?”
刘锡命一脸讨好的表情凑过去给母亲捏着肩膀说道:“娘,这不是咱们家基业初创,到处都缺人手嘛,钱粮这么重要的事情除了你还有谁能担的起来。你放心,巧曼她们这帮孩子跟着我学了大半年的算数,她们可以帮你,我再另外安排几个识字的过来,到时候你当甩手掌柜就成。”
当然了,老刘心里的阴险想法可不止这么一点儿,把家中所有人都扔到各个部门当中去任职,以后家里有什么事情还不都得自己说了算,一旦在人的心里埋下了流程制度的种子,往后碰到什么事情他们也大概率地会照着这套办法来办,如此可以大幅降低舅舅陈翊定揽权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
刘陈氏听他这么说才作罢,只好叹了口气道:“哎,以前没钱难过,现在有了钱也难过,真是奇了怪了。”
哈哈哈,这话引得刘锡命一阵爆笑:“娘,难道你还嫌钱多了不成。”
刘陈氏忽地一下子揪起刘锡命耳朵,“你个混小子,还敢拿你娘来开涮了。”
于巧曼等一波小的站在一边看到刘锡命左挡右逃,一个个都有些忍俊不止,似乎刘锡命一回来以后,家里面又要欢乐许多。
………………………………
第一卷 风起之时 第一百零五章 整顿流民
从地狱到天堂的距离有多远,苏言现在就有了清晰的体会,只是从府城到刘家村短短的三十里地,生活已经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一家是昨天跟随大队人马来到刘家村的,起初刘锡命让一干少年来安排事情时,他还有些不以为意,哪晓得人家才是真正做事的,领头那个叫于永凯的屯长三言两语便将事情交代清楚,留了一句话“按老规矩办”,剩下的人便各干各的去了。
几十个少年有的负责登记信息,有的负责维持现场秩序,还有的找了几个郎中过来给大家检查,整个场面井然有序。
负责登记的几个少年竟然还都识字,把每个人的姓名籍贯等情况问的清清楚楚,苏言瞧的仔细,他们字体虽然不怎么工整,但是却少有错字,登记完信息后还发给每人一块木牌子,苏言的这块上面就写着“户籍编号125,苏言”。
中间这串符号苏言不认识,但是给他登记的少年说他是一百二十五号,他猜测应该就是这个数字。
本来他还奇怪写这个数字干什么用,结果到了坐船时,船头那少年直接喊到:“125号到160号的人在这里坐船”,他这才恍然大悟,赶紧拉着自家媳妇和一对儿女上了船。
等到了刘家村时,立刻又有人上来接应众人,将他们带到一栋似乎是洗澡的地方,给了他们一瓶说是用来杀灭跳蚤的药水便让他们自己洗浴。
说来也是奇怪,那用来洗澡的管子竟然还能自己出水,后来苏言才知道,村子里用石浆钢筋修了几座几丈高的大水罐,每时每刻都有水车往里面送水,只要这个水管的位置比水罐低就能一直出水,真是让他赞叹不已,不想这里竟然有这样的能工巧匠。
这还没完,一群人洗完澡便有人送来一身干净的旧衣服供大家换洗,原本自己穿的和带的衣服都要用沸水煮过才能继续用,苏言和妻子苏何氏对视一眼,都没想到刘家规矩这么多。
没过一会儿,苏言又得了一个天大的惊喜,他见那押送人员的少年对那个叫刘锡禾的副管事指着自己耳语几句,刘管事便看着他笑了笑,待分房时,刘管事直接说道:“户籍编号一百二十五号苏言一家,因帮助刘氏家主有功,特赏单间一套入住。”
一开始苏言还不知道这个的好处,等到刘管事安排后面的人时,他才发现其他人都是两家住一间屋,甚至有些人只能去住通铺,他这才晓得自己又得到了优待,不由得庆幸昨天果断出手。
到了房间以后,一家人看着干净整洁的宿舍抱头痛哭,在外流浪了这么久,一直都是天为被地为席,好不容易搭了个窝棚也是经常漏雨,如今总算有个算家的地方了。
苏何氏擦了擦眼睛,整理了一下丈夫的衣衫咽声说道:“这都是刘家老爷的恩德,相公往后可得知恩图报才是。”
“那是自然”
等到了晚上吃饭时,刘锡命看见苏言一家,还专门将他请过来给刘陈氏等人介绍了一圈,末了嘘寒问暖道:“家业初创,还有很多不完备之处,苏兄有什么需求就直接找我这堂兄便可。”
苏言这会儿哪还敢提其他什么要求,赶忙推辞道:“多谢东家美意,刘管事已经多方照顾了,实在不敢奢求其他,大恩大德苏某结草衔环亦难报答。”
“哈哈哈,我不要你结草衔环,往后好好做事就行。”
刘锡命哈哈一笑,这个苏言算是对了他的脾气,只是不知道做起事来怎么样,如果真是能干肯干的,自己说不得要提拔他一把。
由于刘锡命有吩咐,刘锡禾早早地就将村子里的人全都通知到位,第二天一早大家便在食堂里面集合,等待刘锡命训话。
刘锡命蹭蹭蹭地走上搭好的台子,朝着众人说道:“大家都知道这两天家中又来了不少人,我来告诉你们一个准信,咱们这一下子就多了1694人。”
之前的这批村民立刻低声讨论起来,昨天就觉得人多,没想到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刘家二郎真是财大气粗啊。
刘锡禾在一旁拼命控制场面,刘锡命看大家安静了些继续说道:“如今天下灾祸不断,像大家这般朝不保夕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按说这本不该由我刘某人来管,但是如今贪官污吏横行,数万生民竟无一人理会,我看在眼里实在是于心不忍。大家放心,既然来到了我家里,只要你用心做事,哪怕我刘某人砸锅卖铁,也绝不会饿着你们。”
“还不赶快叩谢我家少爷大恩大德”,刘锡禾一听这话,立刻在一旁带起了节奏。
如苏言这些人立刻心悦诚服地跪地叩谢道:“谢公子爷活命之恩”。
“二少爷仁义啊”
……
其他人一看这架势,也纷纷跟着跪了下来,屋子里一片称颂之声。
刘锡命满意地看了一眼刘锡禾,这办公室主任不错,他马上作出虚扶的手势道:“大家免礼,快快快免礼,往后大家记在心里便可,不用这般行礼。”
老刘同志现在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安定完人心,接下来就该威慑了,他继续说道:“当然了,丑话要说在前头,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若是有好逸恶劳、不服管教之人,一旦发现,立刻驱逐出村子去。之前你们已经互相指证过,往后要是还有这样的人,大家尽管说给我听,我自有重赏。”
效果不错,刘锡命看着下面的人大气也不敢喘,心中有些得意,等大家把自己的话消化的差不多了才接着说道:“现在家里人多了,做事必须有管束才行,如今我家分为账房、丁房、值房、警房、工房、农房六房,今天就由他们六房挨个挑人,都没人挑的那就种地吧。”
说完刘锡命就让六房主管上前挑人,这活儿其实也简单,因为1694人里面认识字的也就13个人,还达不到大萌1%的平均识字率,这些人当然要被招进各房做事的。
剩下的人嘛,大部分少年要加入龙骧曲,还有些悟性好的青壮,刘锡命打算把他们作为后备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来培养,妇女都可以加入纺织工坊,其他男丁要么做工,要么务农,也没什么别的选择了。
就这么鼓捣了一上午,刘锡命总算把人员全都分配完了,最终分配结果是账房8人,丁房8人,值房76人,警房487人,工房802人,农房395人,剩下的还有311个童子以及125位干不动活的老人。
这一下可是把男男女女能用的全部派上用场了,至于女人能不能出来干活儿,穷人家哪里有这么多讲究的,况且刘锡命也承诺下来,女工和男工分开工作,村子里的人更没什么意见了。
不过还是人才太少了,刘锡命一咬牙宣布道:“往后所有童子全天都要上课,其他人晚上全部参加识字班,所有部门的升迁必须将是否识字作为重要考量。”
陈翊定立刻被吓得瞠目结舌,马上低声问道:“所有人都要读书,这是什么道理,况且识字的不过咱们十几个人,哪里教的过来?”
“错,是38个人,他们也跟我学了大半年了,也可以来教人。”刘锡命一脸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指着同样目瞪口呆的李彪、刘锡贤等人说道。
“这,这,这怎么能行,他们自己也不过识得几百个字吧。”
刘锡命长叹一口气道:“我的亲舅舅诶,咱们又不是要叫他们去考科举,能认识几百个字就算不错了,还能指望什么呢?”
就这样,刘家的内部大整顿在一片喧闹中落幕了,每个人都有了归属,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一片懵懵懂懂,只能等以后再慢慢教育了。
刘锡命也是第一次这么深刻地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现在他只能指望空间灵水能多少派上一些用场,让这帮榆木脑袋赶快开窍。
………………………………
第一卷 风起之时 第一百零六章 纺织工坊(一)
六房既然已经确定下来,那么马上就要挂牌上岗,好在于永凯等人搬到宿舍里去住以后,刘家主宅腾出了几间空房子,这会儿正好作为六房各自的办公用房,刘锡命吩咐刘锡禾找木匠坊做了六块牌子挂在各自房间门口,看上去总算有模有样了。
不过各个部门都才新开张,各自的体系都没有建立完善,但是刘锡命这会儿也顾不得其他了,赶紧忙活赚钱的事才是正理。
加上之前从正源乡招揽的工匠,眼下刘锡命已经有专业工匠106人,而且新来的匠人质量明显比之前那帮乡村匠人技艺娴熟的多,刘锡命很快就发现了铁匠唐鸿、木匠钱泽等好几个出了拔萃的匠人,不过为了避免提拔过快,影响前一批人的积极性,他也只能先给这些人开张空头支票,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行提拔。
现在刘锡命主要是在忙活发展工业的事情,经过他这半年来的观察,要想在大萌朝的四川赚足银子,只有几种办法。
要么买卖粮食,眼下到处都是饥荒,粮价噌噌往上涨,这玩意儿是刚需,出手快,量也大,但是刘锡命眼下只有几百亩地,去外地收购他又没这个资本,只能先放在一边。
要么就是倒卖私盐,这玩意儿也是刚需,但是风险更大,容易和地方官府发生冲突,也不太符合刘锡命目前的定位。
剩下的嘛,通过对各种数据的研究,刘锡命也不得不服气,历史发展果然有它自己的规律,总结下来自己有最大可能发家致富且比较安全的产业竟然还是纺织业。
但是细一思量刘锡命却发现还真是这么回事。
其一,纺织业对原材料需求单一,只需要棉花即可,而自萌朝以来,山东、陕西等地广种棉花,四川也有不小的产量,从这些天了解的数据来看,陕西的棉花产量还非常大,亩产可达两、三石,虽说现在战乱,但是商路还是通的,棉花采购还算靠谱。
其二,萌朝纺织业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虽然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