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元1836-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二,萌朝纺织业主要还是以家庭为单位,虽然松江等地已经有大批的纺织工坊,但是毕竟距离太远。这些家庭纺织使用还是黄道婆发明的三纺车,自己可是学的工科,别的不说,改造一下珍妮纺纱机还是没问题的,当然现在才十七世纪,以后就得叫刘氏纺纱机了,嘿嘿,这改良后的纺纱机能同时纺十六根线,比原来的效率高了五倍不止。
其三,纺织业在前期本就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需要太多的熟练工人就可以玩得转,萌朝末年别的不说,想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的难民那是多了去了,工人来源也可以保障。
其四,“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特别是衣食两项,更是重中之重,棉布价廉而物美,即便是平民也买得起,这就表示它的需求旺盛,作为纺织业的上游产业,刘兆麟倒是不用担心市场饱和。
最后嘛,棉布毕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只要不到处声张,不太容易引起地方大鳄们的注意。
只要让自己度过了种田期,嘿嘿,谁要是再想打主意,先问问俺老刘的铁棒答不答应。
况且刘锡命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空间里面的土地,早在招收于永凯等人的时候,刘锡命就考虑到了种植棉花这个问题,专门留了一亩地出来培育棉花等物种,经过了数次的选种改良和空间灵水的浇灌,现在的棉种与萌朝的棉种相比,棉绒纤维更长不说,也更加坚韧。
当然,由于只选育了几次,肯定还比不上美洲棉的棉绒长度,但是已经较现在市面上的好了许多,而且空间出产必属精品,刘锡命自己都有些期待纺织出来的棉布会是什么样子。
上次空间变异以后,里面的土地面积已经增加到了35亩地,这次流民扩招,刘锡命依然故技重施,靠着装神弄鬼把空间面积扩大到100亩,增加了65亩。
但是刘锡命又发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这个空间的增长条件似乎在不断提高,原来只需要大概20个人的信仰就能增加1亩,这次却是25个人才增加一亩,吓得他一阵胆战心惊。
刘锡命留下10亩继续种植和培育水稻,剩下的全部用来种植棉花。本来按照他的估计,每亩棉花产量应该也能达到10石左右,谁知道不知是因为灵水浓郁程度下降的缘故,还是刘锡命向空间外提取灵水过多,目前每亩只能生产9石半左右,这又把老刘给郁闷坏了。
棉花从棉株上摘下来只能算是籽棉,还要经过轧花脱离棉籽,这种棉纤维才能叫做“皮棉”,现在市面上的棉花衣分率大概在3:1,也就是3斤籽棉才能产出1斤皮棉,但是刘锡命空间中生产的棉花衣分率竟然能达到1。5:1,这可真的是好东西了。
如今各处烽烟四起,棉花价格蹭蹭往上窜,已经从每石一两五钱涨到了每石二两了,加上人工和原料损耗等,刘锡命估算市面上纺一石纱成本大概在六两五钱。
萌朝一匹布长三丈二尺,大约十米,阔一尺八寸,也就是半米左右,算下来总共五个平方。一匹布用纱一斤六两,折合现代计量就是两斤,每匹布售价一钱六分,那么一石纱就可以织布七十五匹,总价值十二两左右。
要知道自己空间产的棉花可是不要成本的,加上技术改进后人力成本降低,自己还可以把价格压到一匹布一钱三分,到时候不愁占领不了市场。
这么算下来90亩地一个月就可以赚6840两银子,扣除掉人工估计也有6000多两,要是以后规模扩大,还可以从其他地方采购棉花。
“哈哈哈,王霸之业自今日始。”
“今儿个咋老百姓啊,真呀么真高兴。”仔细算了一遍,发现钱途光明,刘锡命更是信心大增,这边手脚不停,赶紧要将珍妮纺纱机的设计图画出来。
不过毕竟是现代人,他也说不上对这些有多熟悉,老刘同志还专门找了架三锭纺车过来,又把钱泽等几个木匠活儿和织布技术好的人找过来一起商量,一群人琢磨了几天,加上有刘锡命在一旁提点,总算把珍妮纺纱机做出来了。
珍妮纺纱机虽是十八世纪的产物,其实不过是纺纱机的一个升级版,所以它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是将原本横向放置的纱锭改为竖向排列,这样就可以同时多个纱锭一起工作。
刘家这群人吃透了三纺机的技术,设计这珍妮纺纱机却也不难,而且因为技术跨度不大,珍妮纺纱机全身所有部件包括纺锭、滚筒、张力杆、传动皮带等都没有超出当前时代的技术水平。
“东家,此物真乃神物啊,用它纺纱比一般的机子岂不是要快上五、六倍。”钱泽等人看着最终做出来的成品瞪大了眼睛,一群人怎么也没想到只是换一个思路,竟然能将纺纱机改成这般模样。
“咳咳,这个纺纱机以后就叫刘氏纺纱机,大家注意保密,回头丁房会同你们每个人都签订一份保密契约,谁泄露了消息,我轻饶不了他。”
刘锡命再三叮嘱参与人员,没办法,这纺纱机技术含量不高,别人很快就能学习过去,到时候自己还怎么去抢占市场,不过眼下倒还不用太过担心泄密的事情,刘家村现在与外界不通,所有人都是每天工作、吃饭、睡觉三点一线,想泄密也没地方去说。
加上刘家搞了这么多次的封建迷信,刘锡命在全村人心目中多少还是有些神秘色彩的,保密性也进一步提高。
………………………………
第一卷 风起之时 第一百零七章 纺织工坊(二)
不过要想建成全套的纺织工坊,光有纺纱机还不行,还必须得配套制造织布机,刘锡命忙完这边又得吭哧吭哧地去搞飞梭织布机。
织布机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经线和纬线的相互交错,将棉线纺织成布,中国古代织布技术已经发展很快,但是老式织布机由于编织纬线不方便的原因,费时又费力,而且织出来的布匹宽幅也不够。
普通农家妇女自己在家织布,基本上要花7天时间才能织出一匹布来,只能算是贴补一下家用而已。
飞梭织布机的关键在于飞梭本身,刘锡命带着钱泽等人制作了一个带有小轮的木梭子,同时将织机中间的木梁制作成滑槽轨道,将梭子安装在里面。
另外在织机两边各自安装一个飞梭箱,通过织机中间的木制滑槽轨道相连,每一个梭盒内部有一个水平的锭子,锭子上绑着一个皮结,这个皮结可以随着锭子一起转动。
同时在两边的皮结上面各自系上一根比较松的绳子,将这些绳子连接到织机中央的一根棍子上,这样一来,纺织工就可以通过这根棍子掌控着飞梭。
当织机需要编织纬线的时候,织工只需要用一只手轻轻一拨织机中间的木棍,就能使皮结滑动带动飞梭,飞梭在轨道上快速穿梭,使得纬纱穿过经纱,这样一来,即使再宽阔的布匹也只需要一个织工就可以完成整个穿纬工作。
历史上是先发明了飞梭织布机,后来因为纺纱速度跟不上织布的速度,才又发明的珍妮纺纱机,刘锡命沾了穿越者的光才能把这两样东西一起制作出来。
为了保密,刘锡命又命工匠将织机中间的滑槽轨道能封死的地方尽量封死,想要套取里面的秘密就必须将其拆开,这么一来动静可就比较大了。
“先找几个人来试验一下”
刘锡命这会儿是再也忍不住了,赚钱如救命,他赶紧安排工房派了几个熟练的女工过来进行现场制作。
刘陈氏等人闻讯也跑过来看稀奇,只见几个女工在刘锡命的指点下不停地捣鼓面前的几台新机器,等了半天,几人总算大致学会了操作方法,开始飞速地摆弄起来。
一群人立时看得眼睛都呆了,刘陈氏和吴婶等几个做惯了织布工作的人忍不住上前东摸摸西摸摸,刘陈氏不断咂嘴道:“这玩意儿看起来跟咱们常用的法子也没差多少啊,怎么就能织的这般快?”
刘锡命得意一笑,指着这几台机器说道:“这些机括看似简单,实际上颇有玄机,如今家中有这种器物,两千百姓都可以养活了。”
“我儿这话说的不错,这也是因你一直心存百姓,上天才赐给你这样的才能呢。”
刘陈氏当着众人的面当然不吝夸赞自己的儿子,她一张脸笑的褶子都出来,心中也生起浓浓的自豪感,旁人听她这么说,全都开始奉承起来。
刘锡命晃眼瞧见于永凯等军官全都站在一边,立刻把他们也拉过来训话道:“这段日子疏于对你们的管教,听说你们当中有人书读多了,也开始学起腐儒们只知空谈,鄙视百工的路数来,今日正好借此机会给你们说道说道。”
于永凯顿时有些汗颜,他马上躬身认错道:“最近是有些人有这些想法,不想竟然惊动了二哥,下去我便收拾他们。”
刘锡命冷哼一声,说实话他也没想到,这些人学来学去,竟然又把这套东西学会了,哪里还用等于永凯下去收拾,他当即高声说道:
“叫你们读书识字是为了让你们学会做事的本领,不是光让你们去学那些天天夸夸其谈的腐儒的,那些人成天只知道空谈些什么仁义道德,于天下百姓生计却无一丝一毫益处。”
“今日我便教一教你们天下正理,圣人云: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少有人能解其真意,在我看来,圣人早就说的明白,一切学问全都起于格物,所谓格物,就是要深入研究万事万物的道理,再根据这些道理修炼自身或是制作器物以便利百姓,如今天你们看到的这些器械,百姓之家持有一台,便可养活一家数口,这岂不比空谈性理之人强的多?但是这些东西,若是没有精通百工之人帮忙,那是断然做不出来的,你们还敢小瞧了工匠吗?”
正在试机的一帮工匠呼啦一下全都跪了下来,唐鸿、钱泽带着众人满是感动地拜道:“这么多年来,只有公子爷把我们当人来看,我们就是拼了老命也要把公子爷交代的事情做好。”
刘锡命赶紧将这些人扶起来,诚心实意地对他们说道:“在其他地方我管不了,但是在刘家村,咱们工人的地位不比任何人差,传我令,唐鸿、钱泽等人协助研制刘氏纺纱机、织布机有功,每人赏银三两。”
这下子这帮工匠更是激动,于永凯几个老人倒还好,如游高这些才加入几个月的,听见赏银三两,一个个眼睛都直了。
刘锡命看了看大家的反应心中满意,他也是突发奇想搞出这么一出,经历了炼钢造枪、制作机器这些事情,他才发现熟练的技术工人有多重要,但是按照现在世人的观念,大家全都想当读书人,却没人想去学习技术,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慢慢在刘家村村民的心目中树立起工人地位高、收入高的印象。
陈翊定见状在一旁嘟囔了几句,也许是见在场众人兴致很高,或者是被眼前的事实震撼到了,总之他也没将反驳的话语当场说出来。
刘锡命看了心中暗笑,针对的就是你老人家,要说家中这种思想从哪里传出来,他用屁股想也知道是自己舅舅这个老童生,虽说舅舅经过自己这几个月的磋磨后,思想已经和以往大不一样了,但是思维惯性仍然还在,要想彻底改造还任重而道远。
一群人围着这几台样机试验了好一会儿,总算大致估算出七个女工一条生产线的人力配置标准,这七个女工分成三波,三个人负责处理籽棉,一个人操作一台纺纱机,安排一人辅助装线,另外两个人各自操作一台织机,这样的配置刚刚好能保证整条生产线不间断地工作。
“舅舅,如今工房里共有多少女工?”刘锡命马上转头问陈翊定道。
陈翊定心头默想了一下,回话道:“现在工房下面共有女工384人,都安排在修房子那儿做些轻活儿。”
“怎么才这么点人,其他妇人呢?”
“呃,眼下农房要忙活收割、开荒的事,那里还有110人左右。”
刘锡命心头汗颜,这可真是把女人当男人来使啊,不过人数倒是够了,他接话吩咐道:“由丁房牵头,从这些妇人里面选出400人来,等工坊建起来了,直接让她们都来织布。”
根据试验结果来看,一条生产线差不多一天能处理60斤棉花,400个人可以分出57组,一个月处理855石棉花,正好跟刘锡命空间里的棉花产量持平。
“要这么多?”陈翊定一下子有些吃惊,犹豫了一下子问道:“要是这些人问起工钱怎么说。”
刘锡命早就想好了,大手一挥道:“试用期三个月,每月六钱银子,试用期结束后每月一两,还是先按工分来计算,等把欠的钱都还上了,再给现钱。”
“哇,这么高。”
眼下刘家才刚刚整顿完,工资体系还没有梳理清楚,现在龙骧曲的人和专业工匠也才拿一两银子一个月,因此听到女工们也能拿这么多,由不得他们不惊讶。
………………………………
第一卷 风起之时 第一百零八章 突发警情
“二少爷要招女工了,听说每个月给一两银子!”
陈翊定才奉命出去转了一圈,刘锡命要招收女工的消息飞一般地传遍了整个刘家村,人人都在打探小道消息,当然也有些人愤愤不平,凭啥连这些娘们儿都比咱们拿的多。
刘锡命一听刘锡禾的汇报,知道这么弄下去不是办法,人心沸腾之下,谁知道会出什么事情,赶忙对刘锡禾吩咐道:“堂兄,让值房的人通知下去,全体再开大会,仔细说一说这工钱的事情。”
“得嘞,我马上就去办。”刘锡禾倒是麻利,就过这么一会儿,他也被前来打听消息的人烦的不行,现在刘锡命愿意公开讨论,他正好少受些罪。
村子里的人一听这话,大家也都无心干活儿了,无论是工地上的还是在外开荒的,全都一股脑儿跑了回来。
“咳咳,安静,听二少爷训话。”
照例等办公室主任清场后,刘锡命才开始讲话,他看了看满屋子汗流浃背、踮脚探头的人群,心中浮现出人心尽被我玩弄的感觉来,不由有些得意。
这件事情未尝不是自己整顿内务,建立体系的绝佳机会,刘锡命趁着之前召集人的功夫就仔细想过了,要想取得日月大反转的最后胜利,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建立具备极强凝聚力和动员力的组织体系,但是还有什么体系能够比我dang的体系更强大的吗?
为什么我dang动员能力这么强,一方面是因为主义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众多机关、单位、国营企业、国营农场的存在,天然地充当起基层组织连接起每一个群众,而不像古代政权缺乏对普通民众的约束能力和发动能力。
所以初期要先按照国营体制进行种田,以后再慢慢加入其它经济形式,这么一来就可以尽最大可能地把全部人员都纳入自己的体系中,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动员能力。
因此他稳了稳心神,大声说道:“叫大家来就是为了招工的事,之前分配人员的时候,由于时间比较紧,各自的工钱没有规定清楚,现在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一并说了,也好让大家安心工作。”
底下众人立刻都收了声音,全都凝神贯注地听刘锡命讲话,生怕漏了一个字。
刘锡命继续说道:“先说务农、做工的,每人保底工资每月6钱银子,另外根据技术等级和每个人活儿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发给奖金,举个例子吧,周江,假设他是三级技工,一个月应该生产钢材500斤,但是他超额完成了任务,生产了钢材1500斤,那么除了每个月六钱银子外,他作为三级技工,比一级技工多拿一两二钱银子,另外还有多生产1000斤钢材增加的一两二钱奖金,加起来就是三两一个月。”
“哇,有这么多!”
刘家村村民感觉都快疯了,虽然二少爷说的东西有些没听懂,但是最后那个三两银子大家可是听得清清楚楚,围在周江身边的人马上给周江道起喜来,把周江也搞得一脸激动,仿佛他已经拿到三两银子工资一样。
卧槽,你们这特么都是什么理解能力,刘锡命下巴都快惊掉了,赶忙澄清道:“安静,大家可别听岔了,不是每个人都能拿这么高的工资,只有工作最出色的人才能拿到。”
人群立刻冷静了一些,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十分亢奋,立刻有人问道:“二少爷,做工的领工钱我们都知道,这种田的也能领工钱吗?以前不都是佃租吗?”
“是谁问的,来来来,到台上来,我给大家解释解释。”
刘锡命一听这话心中一喜,你他娘的真是及时雨啊,人群中一阵推推搡搡总算把这个人给挤了出来,刘锡命一看他这模样,知道他应该是个长期种田的,一把拉住他对台下解释。
“看他这个样子就知道是种田的,我问你,种田苦不苦,能不能养的活家人?”
那汉子刷的一下子眼圈红了,浑身微颤地回道:“回二少爷,庄稼人苦啊,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官府和地主就要拿走七层,剩下的粮哪儿能养得活全家。”
刘锡命看到台下众人一下子都陷入了悲痛中,仿佛都回忆起悲惨的过往,他紧跟着说道:“没错,种田人苦,按理说我也可以像那些地主老财一样,把地租给你们,到了年底再收走你们一半的粮食,要是碰上天灾,你们连一粒米也剩不下,到时候只能卖儿卖女给我。”
“但是,我不愿意这么做。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我家有紫微大帝庇佑,他老人家就是要让我来救大家于水火的,按照我刚才说的法子,不管碰到什么灾年,大家都能活得下去,要是肯努力做事的话,日子还会越过越红火,这样的日子你们想不想要?”
“想!”
“公子爷是活菩萨啊”
……
两千多号人被锡命勾起了惨痛回忆,顿时惊觉原来现在的日子是这般美好,一个个全都跪下来磕头谢恩。
刘锡命看着这一幕,眼眶也有些湿润,老百姓还是好忽悠的,不知道以后的史书会不会说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哈哈哈。
不过眼下事情还没说完,他待大家平复了一下子说道:“继续说……”
“报,村前路上有大股烟尘,像是有大队人马冲咱们而来!”
刘锡命才开口说到一半,突然被一阵急迫的呼喊声打断,一个身着龙骧曲竹甲的士兵急匆匆地边跑边喊闯进了食堂。
什么情况?
刘锡命哗然变色,冲于永凯等人大喊道:“龙骧曲随我去正门看看,其他人待在食堂不要随意走动。”
说完这话他冲下台子就往外跑去,于永凯、李彪等人连忙跟在后面。
与此同时,刘家村三里地外,一辆马车正在朝着刘家村疾驰而来,在马车身后,竟然有几个骑士紧追不舍,更后面的位置尘土飞扬,露出大队的人马出来。
马车上一个家丁模样的人拼了命的鞭挞拉车马匹,一边带着哭腔回头说道:“老爷,贼人越来越近了,咱们今天可能跑不脱了,真是造了八辈子的孽啊,都说了不要今天过来查看。”
一个中年男子撕拉一下把马车上的帘子撕开,冲这家丁怒吼:“柳齐,你他娘的少废话,驾好你的车。”
说完他抄起手里的硬弓,两脚顶住车厢门,弯腰站了起来,瞄准一个后面的骑士嗖地一声将箭射了出去。
后面这些骑士没料到他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反击,加上中年男子这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被他瞄准的那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啊”的一声被射下马去。
其他骑士看见同伴这个下场,全都吓得脖子一缩,下意识地放慢了一点马速。
马车上那中年男子见状松了口气,却听道车厢内一个男子惊恐的声音问他:“柳宣,咱们这是往哪里去,可有能挡住追兵的?”
柳宣赶忙安慰道:“老爷放心,前面就是咱们要去的七都五甲,想必可以抵挡一下。”
见自家老爷面色稍缓,他自己却在心中长叹,今天只怕是真要折在这里了,料想一个小村庄哪里能抵得住身后这几千贼寇,早知道真应该劝老爷改日出发的。
“快到了,快到了”
突然传来柳齐欣喜若狂的声音,柳宣心中更是哀叹,罢了,死前也要拉几个垫背的,他立刻又直起身子向后一箭,但是那群骑士有了防备,竟然将其躲了过去。
柳宣还待再射几箭,却突然被柳齐抓住死命晃荡起来,他心中恼怒,正待一脚将其揣翻,竟然听到柳齐大喊道:“有城墙,这个村子有城墙,咱们有救了!”
………………………………
第一卷 风起之时 第一百零九章 整备御敌
柳宣正在全神贯注地防备身后追兵,被柳齐这么一闹有些气馁,头都不回地骂到:“你他娘的瞎叫什么,几尺高的土墙你没见过吗?”
“谁乱叫了,你自己看,这怕不是有两丈高!”
还没等柳宣回头,车中那个穿着锦袍的中年男子一下子把头从柳宣身边探了出来,等看清了眼前的村子,双唇微颤地吼道:“有救了,有救了,这村子肯定能挡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