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从献仙药开始-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去疾现在很后悔,悔的那是肠子都青了。
要知道,当初李阳可是不掌兵权的啊。而且,原本出使匈奴,负责北征的人是蒙恬。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自己等人联名提议,举荐李阳出使匈奴,这一切根本就不会发生。
换句话说,李阳今日取得的丰功伟绩,以及加封的镇国君,可以说是自己等人费尽心机,送给他的一场大造化!
想到这事,冯去疾就血压上升,脑袋发昏,两眼那是金星直冒,险些就不站稳,差点栽到地上去。
“父亲!”
冯劫吓了一跳,赶紧扶住冯去疾。
而白正等人,则也纷纷上前,关心道:“冯相,您可得保重啊。”
冯去疾仰天长叹,深吸了口气,仿佛是强行将心中的悲伤压制住,然后回头看了众人一眼,摇头苦叹道:“失策,太失策了,我们送了他一场大造化啊!唉!”
众人也一脸的郁闷。
费尽心机,结果倒是给别人办了一桩好事,这能不叫人郁闷吗?
可以说,他们长这么大,就从没有听过这么大的亏!
冯劫安慰道:“父亲谋人事,并无不足之处,此次之所以会落得这样的结果,乃是造化弄人罢了。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天时地利,万事存在太多的变化和未知,没有人能把控一切,父亲您又何必自哀自责。”
众人连连点头,白正道:“是啊,谁也想不到,他李阳竟然可以缔造奇迹呀,一个月灭四国,就算是孙殡活过来,他都不会相信有人能这么屌!”
众人皆看了一眼白正,这家伙,怎么说话也用上李阳的新词了。
不过,这个屌字,倒是真的很形象的形容了李阳此次北征的能力,实在是太屌了!
众人相视苦笑,叹了口气,这次吃了个大瘪,心里一时心塞到无话可说了。
良久,冯去疾嘴唇哆嗦,看了众人一眼,突然道:“一开始,我们是不是……就上当了?”
“…………”众人一愣。
大家相视一眼,一时全都凌乱了……
…………
而在另一边,李信和蒙恬走出麒麟殿,二人相视一眼,也是讪讪地苦笑了一下。
说实话,经此一役,他们二人都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一开始,李阳灭匈奴,皇帝加封李阳为镇国君时,说实话,蒙恬心中多少还有些愤愤不平的感觉。
因为单若论功绩的话,他蒙恬的功绩可并不一定比李阳小。
当年,他率兵破齐国,为大秦统一六国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而后,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同时还监修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这诸多功绩加起来,又怎会比不上李阳统一东胡和匈奴乎?
可是,接下来得知李阳竟然还把夫余和肃慎一并给统一了,蒙恬是彻底的服气了。
一人之力,统一四国,这份不朽之功,已经不再是自己可以比拟的了。甚至王翦当年的功劳,都比不过他。
因为匈奴、东胡、夫余、肃慎,整个东北全境之疆域,已经比统一六国后的大秦还要大一些了。而且,还是只用一个月时间完成的一统。
可以这么说,自秦争霸天下以来,不仅论用兵之道,还是论开疆之功绩,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得过李阳。
蒙恬自嘲的轻叹一声:“李老将军,今日我等当真是自惭形秽啊。”
“镇国君之才,非我等能比之。”
李信深有同感的点点头,然后笑了笑,道:“老夫老矣,也是该学内史腾回乡宜养天年了。”
“李老将军要告老回乡?”蒙恬一愣。
李信笑道:“老夫的这个兵部尚书,只不过是暂代之职,如今韩信立下大功,难道老夫还当个绑脚石吗?何况,如今之大秦,确实须靠年轻一辈了。”
蒙恬听到这话,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这时,李信拍了拍蒙恬的肩膀,道:“蒙将军,如今大秦朝堂,不同往日矣。不再是左右丞相分权而治,陛下有争霸天下之雄心,有意倚重镇国君打造一个盛世强秦,你懂老夫之意吗?”
蒙恬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李老将军是说,只要镇国君忠秦之心不变,他的意志,便是陛下之意志,任何人反其道而行,便是坏陛下打造盛世强秦之志?”
李信点点头:“正是如此啊!臣子的权力,乃是皇帝所赐,靠争……呵呵,是争不来的。”
“那冯相他们……”蒙恬若有所指的道。
“破坏大局,无异于自掘坟墓,终将沦为弃子!”李信轻叹一声。
蒙恬心中微微一惊,显然李信的话是说,冯相他们不可能落得好下场。
这时,李信拍了拍蒙恬的肩膀,最后又叮嘱了一句:“送你一句话,忠事即忠君,不管主导新法的人是谁,只要是为了打造一个盛世强秦,你只管用心办事,便是忠于陛下。唯有如此,方可得重用,否则,只能沦为弃子。”
蒙恬眉头一挑,看了李信一眼,然后深深一揖:“蒙恬……记住了。”
这时,蒙恬似乎又起起一事,问道:“李老将军,你认为冯相他们会输?”
李信冷笑一声:“镇国君之智慧,非常人能惴测啊。新政,看似各地郡县反对,但你可见到李斯、萧何、张苍他们着急了?朝野上下,皆知各地阳奉阴违,故意延误时间,难道李斯他们会看不出来?”
一连两句反问,把蒙恬问住了。
是啊,李斯他们不可能看不出各地在欺骗国政院,但是他们确实并没有着急,反倒更像是胸有成竹。
想到这里,蒙恬不由摇头叹了一声:“怪哉!”
李信道:“你看吧,如若老夫没猜错的话,镇国君定是早有对策!”
“哦?”
蒙恬一愣,道:“离开春只剩不足三个月了,李老将军认为镇国君还有办法逆转乾坤?”
李信自嘲的轻笑一声:“虽然我等是想不出还会有什么办法可以逆转局势,但是我总感觉镇国君一定早有计策。”
“那我等便拭目以待吧!”
蒙恬惋然一笑,点了点头。
没办法,李阳总是一次次将不可能,变为了可能。此时,他们已经是不敢再用常理来推断这个人了。
……………………
PS:北征的情节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新政土改了。
顶点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吓死个人
两日后,皇帝的诏书也六百里加急,送到了长城大营。
长城大营的幕府议事厅,众将齐聚。
一名使者入厅,径直走到正上方位置,宣道:“国政院院长李阳,文能安邦,武能开疆……朕晓喻天下,正式加封李阳为镇国君,封地后议。自今日起,镇国君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示其卓绝非凡!”
话音一落,众将齐呼:“贺,镇国君!贺,镇国君!”
李阳也是急忙施礼,对咸阳方向遥拜一揖:“臣李阳,谢陛下隆恩!”
说实话,虽然皇帝说过,只要自己统一了匈奴,便会给自己封君。但是,李阳却也没想到,自己还未回朝,皇帝封君的诏书就派使者送过来了。
这也足可见,嬴政这货对自己还是真心不错的。
使者立即笑嘻嘻的道:“恭喜镇国君,贺喜镇国君,镇国君可是我大秦朝第一位封侯封君之人啊。”
李阳笑了笑,谦虚道:“陛下恩宠太过,本院心中愧不敢当啊,此次北征之功劳,乃是这万千将士缔造出来的。”
使者摇头笑道:“镇国君太谦虚了!”
厅中一众大将,听到这话,亦是心中感动,于是纷纷齐道:“统一东北全境,镇国君居功至伟!封侯封君,实至名归!”
这一众将领,说的倒并不是拍马屁的话,而是真心话。
如果说,一开始觉得李阳乃一介文官,皇帝派他来担任北征主帅,大家还可能觉得心有不服。那么如今,大家可真是打心眼里敬仰李阳了。
仅用三万人的伤亡,就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战果,放眼古今数百年,也没有一位主帅能够做得到如此的优秀。
虽说,这次北征,无论是东胡还是匈奴,都离不开运气的成分。战斗力,也因为马镫马鞍,瞬间达到成倍的提升。
可是,归根结底,这一切的胜利,确实都离不开李阳这位主帅的当机立断,以及战略方针的高明。一招坚壁清野大扫荡,便是把匈奴置之于死地了。
何况,那马镫马鞍,说到底也是李阳发明出来的。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否认,今日的胜利,离不开李阳这位主帅的出色指挥。
更重要的是,全军将士都因此次战事,而斩获无数战功,这对将士们来说,已经心中无比高兴了,毕竟这都是李阳带给他们的,所以大家又岂会眼红李阳封君?
其实,在长城大营的将士们心中,李阳已经是他们最为敬佩的一位主帅。
能够封君,李阳自然也很高兴,转头问使者:“对了,陛下可答应准我回朝?”
“答应了,陛下口诏!”
使者点点头,然后宣道:“口诏!镇国君北征劳苦,朝中新政主导不可一日无君,朕盼君早归。北方诸事,君全权处之。”
什么叫尊?什么叫贵?
这就叫尊,这就叫贵!皇DìDū叫李阳,都不再唤其名字了,也不称“尔”,而改称其为“君”,这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待遇。
当然,这份口诏,同时还带着另一层重重要的意思。
那就是,李阳要返回咸阳了,那么接下来北方的诸事,包括人事任命,全都由他来决定、安排,这可是非常大的权力。
果然,众将一听,立刻就微微一怔,显然非常在意这个事情。
宣传口诏,使者就退下去休息了。
这时,就在李阳准备安排战后事务时,一校尉突然进来,奏道:“启禀主帅,韩将军、苏将军在幕府外……跪……跪着。”
说到这里,校尉的声音变得细轻了起来,似乎有些不自然。
此话一出,议事厅内众将纷纷诧异。
当然,李阳听到这话,也是微微感到诧异,不过转念一想,他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肯定是自己不久前写的那封斥责书信的原因,他们这是来领罪来了。
只不过,让李阳诧异的是,自己当时写的那封书信,是私下写给韩信的,唯独只斥责韩信一人,这个苏角怎么也跑来了。
想到这里,李阳道:“唤他们进来。”
“诺!”校尉立即转身,前去传唤。
很快,韩信和苏角这两个人就走了进来,只见二人竟然把自己给五花大绑了起来,一入议事厅,便啪嗒往李阳面前一跪,道:“末将前来领罪!”
韩信自两天前,看到李阳的斥责三问时,便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天大错误了。
因为李阳的那斥责三问,说白了就是在骂他韩信,眼中不仅没有他这个主帅,而且还目光短浅,将一己私利,凌驾于整个大局之上。
一个眼中没有主帅,而且还目光短浅,眼中看不到大局,只能看到眼前功利的人,能适合担任军中统帅吗?能堪任大用乎?
显然,这样的人,是不可用的人。
所以,当韩信看到这样一个斥责,当时就脸色大变,整个人都慌了。
知道自己这回是真的犯了大错,悔恨之余,立即跑来向李阳请罪。
当然,苏角得知此事,也是心里咯噔了一下。
虽说李阳没有斥责他,但是斥责三问里意思很明白,目光短浅,无视大局的人,是不堪重用之人。
也就是说,如果自己不赶紧去领罪,虽然李阳明面上不会责怪自己,但是以后想有一番作为,就几乎不可能了。
所以,二人干脆命人将自己给绑了,以示知错、悔改之意。
…………
厅中。
一个是上将军,蓝田大营的主帅,一个是后将军,长城大营的副将,这两员大将可以说是位高权重,且还新立大功,此时竟自己五花大绑跑来请罪,说实话,这样的情景还是十分少见的。
只不过,此时在场的众人,心里也猜到了这两个家伙为什么会前来请罪,显然就是私自用兵一事了。
大家都看向了李阳,想看看他会如何处置此事。
毕竟,这两个人可是大将,而且还立了大功的人。
李阳倒是没有想过这二人会跑来领罪,而且还把自己给绑着。不过,看到他们二人有此觉悟,他心里不是很高兴的。
只不过,这高兴的表情,不能显露出来。
于是,他冷哼一声,极为生气的样子道:“一个小小的夫余、肃慎,就能让尔等将东胡与萧尚书的性格于不顾,亏了你们平时还是统率三军之将领,如此不知轻重,如此不懂取舍,简直愚蠢至极!”
韩信、苏角,一副深感后悔之色,点头道:“末将知错了,请主帅责罚。”
李阳叹了口气,道:“本帅赏罚分明,尔等的战功本帅已呈报朝廷,但违反军法,不得不罚。”
说到这里,李阳大喝一声:“来人,将此二人拉出去,杖责一百!”
嘎!
全场寂静,一片哗然。
韩信和苏角都吓傻了,脑袋嗡的一下。
二人做梦都没有想到,李阳会这么生气,竟然要杀了自己。
王离等人,也是吓到连话都说不出来了,韩信可是李阳的亲信啊,怎么下起手来,也这么狠?难道就不给一条生路吗?
李阳见到众人吃惊的表情,不喜道:“怎么,难道杖责一百,还能把你们打死不成。”
王离赶紧出列,道:“回主帅,这……真会死人。”
其实,这哪里是会打死呀,分明后面几十下,几乎就已经是在鞭尸了。
王离察觉到李阳对杖罚没有概念,于是补充了一句:“常人,杖责五十,几乎便无活了。”
“哦?”听到这话,李阳不由在心里暗骂电视剧里的情节都是骗人的。
于是改口道:“那便杖责二十,以儆效尤!”
众人一听,赶紧抹了一把冷汗,大松了口气。
而韩信和苏角,则是感动的差点都要哭了。
这可真他妈好像是从鬼门关里逛了一圈啊!吓死个人了……
二人赶紧道:“末将,领罪!”
说完,二人就在几名羽林军的护送下,去厅外领罚去了。
当然,经此一事,厅中诸将也更加明白,李阳这个人不仅用兵如神,而且在军中更是六亲不认,赏罚分明。
总之,大家看向他的目光,都带着浓浓的敬佩之意!
………………………………
第二百五十三章 行省制
话说,韩信和苏角,领完杖责,已也是打得屁股开花,两个人都是被抬进大厅中来的。
当然,这还得亏李由让执法的羽林军故意放了水,只是开头打了几下,然后聊了一会儿天,接着结束时再打了几下。要不然,二十军杖真的全打下来,还不得把他们俩打的半身不遂啊。
李阳看到二人受了皮肉苦,也就不为难他们俩了。
接下来,他就开始安排北方诸事。
首先,就是将虎符,交还给了王离,让其继续执掌长城大营,同时卫戍匈奴。
苏角、章邯,领兵十万,卫戍东胡、夫余、肃慎。
而整个北方及东北全境的政务,则全部交给了萧何全权处理。
当然,这也又突显了另外两个问题。
一是,人才急缺的问题。
如今,匈奴、东胡、夫余、肃慎,要置设郡县,分配草场、土地资源,急需一大批官员。
当然,吏部那边,有上千郞官,倒是可以由吏部选派过来。
但是,另一个问题就十分的严重,那就是行政制度的问题。
要知道,现在统一了匈奴、东胡、夫余、肃慎,这四国的疆域实在是太过辽阔了,土地面积已经可比之前的整个秦国。如此一来,以郡县行政制来治理国家,就显得分散、杂乱,将来上百个郡,数百近千个县,各不统属,朝廷对地方显然就无法有效的监管,朝廷的政令更是无法保障得到有效的执行,同时也不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换句话说,就是郡县太多了,而疆域又太广阔了,朝廷根本不可能每天都派人到各郡县去巡察。而且,就算派人去巡察,也只是一时的,根本不可能长期有效的监督、统筹各地事务。
就比如萧何,如今让他留守北方及东北全境,行使的是国政院的权力,但是却要一个人去监督疆域如同整个秦国一样大的地区,面对无数个郡县,这困难可想而知。
所以,这个时候,李阳就意识到行省制的必要性了。
如果设省的话,匈奴、东胡、夫余、肃慎,无非最多就是四个行省。如此一来,作为行使中央国政院权力的萧何,就只要对接四位省级官员便可以了。
如此,便能将中央的政策,有效的推行下去。用政治上的话来说,就是有利于中央集权。
想到这里,李阳心里暗下决定,回朝之后,行省制便要尽快推行出来。
作为穿越者,李阳可是太清楚行省制的作用了。
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真高官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可以这么说,作为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能够对空前广袤的疆域统治近及百年,行省制度在其中所起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所以,地方政治制度必须划省而治,这一点,李阳是十分清楚的。
对于李阳的人事安排,大家都没有任何的异议。
王离重掌军中大权,而苏角从王离的副将,变成了卫戍东胡、夫余、肃慎的十万大军的统领。章邯则更是高兴,有了用武之地,不用再回到兵部接管闲职。
可谓说,李阳的安排,显然是皆大欢皆。更重要的是,此次大家立功甚大,显然不久之后,大家还能再升一波军功爵。
两日后,李阳便开始返朝。
长城大营,王离率众将士相送。
李阳、李由、韩信,以及五千羽林,浩浩荡荡,凯旋而归……
…………
四日后,当皇帝接到李阳即将凯旋归至城外的消息,立即率文武百官,于咸阳城外迎接。
这一日,整个咸阳城,满城披红。
这一日,鼓乐大作,百姓夹道恭迎。
这一日,是秦国有史以来,最高规格迎接臣子的凯旋!
说实话,当李阳带着队伍,行至咸阳城门前时,见到嬴政率百官在烈日下相迎,也是无比的感动。
急忙下马,匆匆上前,深深一揖:“臣李阳,幸不辱使命!”
嬴政激动的连忙上前,一把握住李阳的手,一脸关心的从上至下打量了一眼,关怀的道:“镇国君辛苦了,你这次为我大秦,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
说完,嬴政牵着李阳的手,转身并肩而行,朝龙辇而去。
当行至百官面前时,文武百官,纷纷一揖,齐呼:“恭迎镇国君凯旋!”
要说此时,不热血,不自豪,那是假的。
此时的李阳,内心是真的非常自豪,非常的有成就感。
只不过他知道,功劳越大,越不可居功自傲,否则就离死不远了。
所以,李阳还是非常谦虚的回礼,以示礼貌和谦逊。
嬴政拉着李阳,一齐登上龙辇,进城回宫。
咸阳街道,全城百姓,齐声高呼:
“大秦万年!始皇帝万年!镇国君万年!”
“大秦万年!始皇帝万年!镇国君万年!”
“…………”
八方齐呼,欢声如雷,响彻云霄,经久不息……
李阳乘龙辇,直接随嬴政回了章台宫。
接下来就是论功行赏了。
其实,皇帝早已根据李阳呈送的请功捷报,列好了封赏名单。如今,只不过是给李阳看一下,看他有没有异议,然后便颁布下去。
李信老将军于日前告老辞官,李由封上将军,大上造爵,升任护军总都尉,统领禁军、羽林。
大上造,就是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第十六级,往上就是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列侯)。
可以说,大上造,已经属于极高的爵位了。
比如李信老将军,一位战功卓著非常受秦始皇信任的将军,其爵位也只到大庶长。所以,李由能进爵到大上造,对于吝啬爵位的嬴政来说,给你一个大上造,他已经很大方了。
当然,韩信也由之前的左将军,直接封为上将军,进大上造爵,任兵部尚书。
而周勃,则如萧何、曹参当初预测的那样,虽无立半寸之功,却接替了韩信,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