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武之殇-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写一个章节很辛苦,查阅大量史书资料,累趴下了!
………………………………
第48章 047 迁徙
ps:第5更奉上!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已一家,四夷且孤军。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节选《后出塞五首》杜甫
其实汉武帝刘彻给朔方郡命名,也有个由头,它来源于诗经:“城彼朔方”。故暂命名为朔方郡。
元朔二年,夏至。
天渐渐热起来了,炎热的盛夏来临了。太阳老是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各种昆虫在树上,大概也嫌天气热,拼命地鸣叫着。
长安城的夜晚,没有一丝微风,闷热的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霍去病走在长安城大街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无精打采地低着头。青石板铺成的长街被火辣辣的太阳烤的有气无力的,落日的余晖还迟迟不散,继续炙热着大地。
未央宫宣室殿中灯火通明,刘彻还未安寝,霍去病低声询问带路的内侍:“陛下,召见了哪些大臣?”
前头领路内侍脚下不停,口中应道:“小侯爷,主要是丞相大人、主爵都尉大人、廷尉大人,御史大夫,对了,你舅舅卫侯爷也在里面。呵呵,小侯爷,您再去的话可是大汉的重臣都到齐了。”
霍去病闻言微微一笑,任由内侍巴结奉承,不过心中却打了个突,会有什么事发生了吗?竟然集中了这么多的重臣。
自己这个郎中虽然无法和三公相比,但身份的特殊,一般大事自己都有份参与。
现在的情况却极为反常,哦?霍去病脑海里突然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难道是要。。?
……………………………………………………………………………
“去病来了!”眼前陡然一亮,到了灯火通明处,耳边立即想起了刘彻的声音。
“微臣霍去病叩见陛下!”
“且起来吧。”刘彻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含意在内。
殿内已然坐了数人,霍去病随着一中官到了一处案桌之旁,坐了下来。放眼望去。薛泽、汲黯、赵禹,张汤、郑当时,公孙弘以及卫青都已然入座。
卫青,赵禹,薛泽、郑当时,公孙弘都对刚到张从雨报以微笑,就连张汤僵硬的脸上都挤出一丝笑容,至于汲黯这老夫子对张从雨完全视而不见。
汲黯就是一副臭脾气,虽然也敬重人才,但对于朝中新贵卫青和霍去病,却讥舅甥两人是靠了卫子夫才有今日的地位,态度自然大打折扣,卫青,霍去病自然也不会在乎。
“刚才谈到何处了?”刘彻开口道,打断了霍去病的思绪。
“陛下,方才老臣说了主父偃的折子,刚说了一半霍将军就进来了。”公孙弘对了霍去病微笑颔首,笑吟吟道。
刘彻笑道:“这样,公孙爱卿,你从头讲起吧,免得去病云里雾里的。”
公孙弘恭声道:“诺!”
霍去病赶忙站起来说道:“微臣谢陛下体恤,有劳御史大夫了。”
日前,主父偃又琢磨出新点子,上书于刘彻,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乱众民,皆可徙茂陵。内灾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
原文意思: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是大害,不可不除也。
朝堂为此争吵激烈,刘彻也一时没拿定主意,这事就延后了。
这一夜,刘彻召集朝中重臣廷议此事,公孙弘主张迁徙豪强,而丞相老夫子道:“此事还需缓缓!”
这时,刘彻问道:“去病,依你所见,此事该如何?”
霍去病当然明白刘彻的意思,其实刘彻心里早已经认同公孙弘的看法,迁徙豪强进一步迎合了刘彻强化**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霍去病不是傻子,好说自己也是穿越者。
于是霍去病道:“陛下,御史大夫,中大夫之言,是为国长久之计,臣去病深有同感。日来,豪强不法之事渐多,迁徙豪强有两大利:一大利,也能更好造福百姓。二大利,充实京师。”
刘彻听霍去病这一说,大声道:“善!”
廷议完后,次日,刘彻果真下令,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ps:夜晚了,睡觉了,更新完毕!
………………………………
第49章 048 侠以武犯禁
ps:第1更奉上!
太原郡,“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孰,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刘彻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创立“州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刺史部,古“九州”之一的并州又成为十三刺史部之一,当时并州所辖区域为今天的山西省大部和内蒙古、河北一部分,治所就在太原。
太原始终是西汉王朝抗击匈奴的军事重镇,也正因为此,当地百姓民风强悍,精于骑射,任侠尚武之风极盛。
侠,何谓侠,侠客又是什么?侠,产生于礼崩乐坏、人性光辉极度张扬迸放的春秋乱世。前朝,刘邦等人也算是游侠。汉初,几代君王都采取黄老无为而治,侠到刘彻时期,已经是势力的代言词。
因此,侠,终究不再被朝廷认可。为什么呢?原因:“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到了刘彻执政时代,侠义所追求的自由与当朝朝廷所倡导的秩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才有郭解必死之由。
郭解,在劫难逃!
刘彻不会放过他!哪怕他逃到天涯海角,刘彻也得让他死。
他以为逃到关外太原,就完了。错,大错,特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籍少公满门抄斩后的半个月,郭解被公孙敖擒获,押往京师。
长安,这个繁华和危机并存的城市,寸寸杀机,步步诡异,也许,你今日权倾朝野,隔日就满门抄斩。
籍少公问斩那日,霍去病在长安双凤阙大营。霍去病内心很刺痛,因为他看汉家天子刘彻冷酷无情一面。
霍去病不想看到,然而真实发生在张从雨眼前,他只能睁大眼睛看着他,刘彻凶狠和暴戾!
一百一十三口,刘彻一声令下,弃市!
上百颗人头落地,这就是帝王,至高无上的帝王,瞬间,决定天下苍生。
白发苍苍的老者,妇女襁褓里的孩子,刹间,倒在滚滚血流成河的泥土中,这一切皆因为籍少公的侠。
有时候,霍去病问自己,怎么了,你还是冠军侯吗?还是那个少年将军吗?还是汉家天子眼中的千里马吗?还是那匈奴谈虎色变的霍去病吗?你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了?妇人之仁,多愁善感。
霍去病扪心自问,也许自己真的不是霍去病,历史书上的霍去病。
有些事,霍去病做不到,心坚似铁,真的,他做不到,那一条条人命在他面前消失,而且全是一些手无寸铁的平民。真的,株连九族,满门抄斩,自己能无动于衷吗?万一,哪一天,自己失宠,落到自己身上,又该如何?
霍去病病了,他感觉自己的头很痛,开始胡言乱语,他知道自己得了“伤寒”,
在那一刻,霍去病想回到过去那个时空,想到儿时的母亲,想了许多,许多。也在那时,他又不竟想到这一世的母亲,卫少儿!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霍去病只有不停地做梦来忘记身体的疼痛。
胡思乱想一阵子,霍去病进入了他的梦乡。
在梦里他来到了一片夜空之中,璀璨的星辰在遥遥远方闪烁着,如梦如幻。正当张从雨沉溺其中时,其中一颗星辰突然摇摇欲坠,化为一道巨大的流星挾着毁天灭地的气势向他撞来。
霍去病也突然从梦中惊醒,满脸的冷汗。
难道自己命不久了,快死了吗?
伤寒这病在21世纪是个小儿科,但是在医学欠发达的汉朝,那可是会要人命的大病。
古代的伤寒和现代医学的伤寒完全不同。(1)狭义的指感受风寒、风热等外邪所产生的以外感发热症状为主的一类病症。相当于现在的呼吸道感染等。(2)广义的伤寒包括狭义的伤寒和温病,即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霍去病不知道自己是得了哪种伤寒,整个人感觉头脑发通,浑身无力,脸色发白,昏昏欲睡。
…………………………………………………………………………………
郭解被押到京师长安,关在延尉府。舅舅卫青还在为郭解奔走,朝中一些大臣也在上书为郭解求情。
好像是苍天要亡他郭解,颖川郡邓县一个儒生评郭解而不合时宜地被郭解的门客杀掉,并割去了舌头。
这是什么?口实,刘彻需要的口实。于是朝廷下决心,杀!
至于罪名,君臣商量一番,最后,御史大夫公孙弘道:“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因为小事而杀人,郭解自己虽然不知道,这个罪过比他自己杀人还严重。判处郭解大逆无道的罪。”
刘彻点头道:“善!”
十二时丁亥,地动,郭解弃于市东门。其族,灭门,诛九族。
霍去病躺在病床塌上,舅舅卫青叹口气跟他说郭解的事。
霍去病额头敷着热毛巾,脸色惨白,他听卫青说完,良久,一个字都没说。
霍去病很明白,比谁都明白,郭解,郭解,郭解啊,你真正死因知道吗?否则你还真是个冤死鬼。
哼!谁让你的名气大,交友广,人人都服你,那就是你所谓侠,侠的势力,自然得死!
你要知道,汉家天子是什么样的人?百年难遇的君王,雄才大略,心狠手辣。凡是对他皇权有一丁点威胁事和人,都会被他毫不犹豫除去。
这就是帝王,最是无情帝王家,何况刘彻还是一个铁血帝王,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
ps:求红票,收藏啊!
………………………………
第50章 049 冤魂
ps:第2更奉上!
如果要问元朔二年谁冤?那非大侠郭解莫属,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在刘彻的铡刀下。
郭解,字翁伯,河内轵县(今济源东南)人,汉善相人许负的外孙。其父亲因为行侠,孝文帝时被诛。
郭解长得短小精悍,貌不惊人,性格沉静,勇悍,不喝酒。
年青时心狠手辣,恣意杀人。他肯舍命助人报仇,还干些藏命作奸剽攻、铸钱掘冢的事情。
后来,郭解一改前行,对人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救人之命不恃其功。因此,他在当地声望很高。
郭解也无愧于当世大侠的称号,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两件事可以说明。第一件事,郭解曾有一个外甥,在与人喝酒时,仗势欺人,强行灌酒,被对方一怒之下杀死。
郭解的姐姐把他的外甥陈尸街头,想借此羞辱郭解。
后来,凶手自归,将实情告诉了郭解。
郭解不仅没有加罪于他,还说,是我的孩儿作得不对,把他放走了。随后,他又埋葬了外甥。
第二件事,郭解有一次出门,见有个人姿势不端地坐在路旁,很不礼貌地看着他。门人看见了很生气,想杀了那个人。郭解说:在家乡得不到尊重,是我的修行不够呀。暗地里,他叮嘱尉吏说:这个人我很看重,到践更时放过他。(践更是当时一种徭役,受钱代人服役者称践更)。
每月一次,践更数次,都没有人找他。那人很觉奇怪,一问,才知是郭解替他解脱,于是他袒胸露腹地前去谢罪。
元朔二年,夏,汉武帝的一纸诏令,令关中地区资财超过三百万的富户迁往茂陵居住。
很不幸的是郭解在名单之上,其实郭解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是,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的迁移对象,不仅包括富户商贾,而且还有那些需要加强控制的豪杰巨侠。
另外,负责此事的杨县掾也想趁此机会将郭解这个令县吏们头疼的不安定因素送出轵县,郭解于是也被列入了迁移名单。
郭解当然不乐意,霍去病也不知道郭解怎么和自己的舅舅卫青认识,卫青也很赏识郭解,私下进宫,拜见刘彻,为郭解求情。
刘彻居然驳舅舅的面子,还道:“一个平头老百姓的权势竟能使将军替他说话,可见他并不贫穷!”
……………………………………………………………………………
郭解迁徙是铁板钉钉的事,雒阳的豪杰得知此消息,纷纷来拜会郭解,并赠送礼金,礼金都不下百万。
但是,很不巧的是杨县掾和他的父亲杨季主先后被人刺杀,第一个被怀疑当然是大侠郭解。
雒阳这小地方,只有郭解和杨县掾有隙,这只是怀疑,不幸的是后面,杨家人竟然跑去京城告御状,且杨家人竟然死于宫前,刘彻大怒,亲自下令拘捕郭解。
郭解无奈之下,只能孤身亡命天涯,他的老母亲被他安置雒阳的隔县厦阳孟官人家。
郭解逃往目的地是关外的太原郡。一路上,郭解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到关中,出了关卡就是太原。
一个多月过去,郭解还未归案,刘彻大怒,绣衣卫中大夫赵周被免职查办,刘彻又任命公孙敖为绣衣郎中令,另外派出中郎将石建和他的期门军。
公孙敖得此重用,自然打起十二分精神追查钦犯郭解,没几日,就追到关中,公孙敖立马下令封锁城关,全城搜捕。
关中,一时,乌云密布,风声鹤唳。郭解藏身在他把子兄弟剑客十三的棺材铺,眼看城关封锁,全城戒严。这样下去,不出三日,郭解非得被捕下狱。
也算郭解在关中命不该绝,他遇到贵人,一个素昧平生的临晋大侠籍少公。
关中,说起籍少公,谁不挑大拇指称赞一番,游侠绿林中人称“赛孟尝”。
为人仗义,又酷爱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其先祖也跟从汉文帝平乱,立点微薄的功劳,有点爵位,籍少公的父亲又善于经营,家境也算殷实。
就是在籍少公,城关都尉刘琮帮助下,郭解逃离关中,潜往太原。
公孙敖,石建得此消息,大怒!
细查下,是籍少公,城关都尉刘琮作梗。
公孙敖哪肯罢休,于是,籍少公全府一百多余口下大狱,刘琮也被革职查办。
几日后,刘彻下旨,弃市!
那天,天空是灰蒙蒙的,冷风掠过,有几分阴冷。
关中郡,东门菜市口,籍少公全府一百余口都被上了枷锁,分成几队跪在泥土上。
每个囚犯身后都立了一名坦胸露腹,红裤子刀斧手。
监斩台,案后面公孙敖,石建,太守张群,都尉赵狄一个个都面无表情。
午时三刻,礼炮响过,公孙敖宣读圣旨,众犯人哭声喊地!
苍天似乎有点不忍心看见如此惨绝人寰的场面,淋希希的雨水飘落而下,想阻止下界惨案的发生。
公孙敖霍然站起,看了看天空,凛然道:“时辰到了,他们该上路了!”
说完,从签筒抽出“生死签”,向远处抛下,高声喊道:“行刑!”
一声令下,雪亮的大刀举起,又飞快地落下。
一颗颗血淋淋人头如足球般滚落在泥土中,雨越下越大,上天三尺神灵似乎感应到什么。
冤枉!冤枉!冤枉!一道道飘渺的冤魂在空中乱舞,眨眼间,“轰”一声,几道闪电划过黑暗的天空,雷声隆隆席卷而过。
此日,元朔二年七月初九。
ps:努力码字中。。
………………………………
第51章 050 无情不过帝王家
ps:第3更!
中山王刘胜谋反,刘彻还是念及兄弟之情,并未依法处中山王刘胜极刑,而是将他废爵流放蜀郡。
写到刘胜,恐怕有些读者不是很了解,但是说起三国大耳贼刘备,就无人不知了。
卖草鞋出身的刘备为了让自己有个正统血统的身份,这厮遇到名门贵族,开口第一句话:“备乃中山靖王刘胜第十七代曾孙!”
……………………………………………………………………………
此时的长安城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早已风起云涌。
刘彻连续罢黜几位高官大员,就连守卫京城北军中尉周宠也遭到天子训斥。
大臣们惶惶不可终日,纷纷拜倒当朝红人中大夫主父偃门下。
主父偃是谁?炙手可热,无人能及。
他几道奏章,诸侯受损,王子罢黜,豪强灭族。
此时此刻的主父偃算是春风得意,鲜衣怒马,指点江山。
主父偃,临淄人氏,早年不得志。元光元年,西入长安,结识卫青,才得以平步青云。
主父偃为人过于张扬,贪财,凡拜倒在他门下臣子,来者不拒,收受贿赂礼金多达上千金。
说实话,人很多的时候,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过于贪婪,否则,大限将至。而主父偃呢?小人得志,张狂,贪婪。都快忘记了历史的定律,福之祸所伏祸之福所依。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深秋,迁徙令颁布后,主父偃让人去游说齐王,希望把自己的女儿送入齐王宫中为妃,但遭到拒绝。
主父偃为泄私愤,扳倒齐王,上书汉武帝,言:“齐国临淄有10万户人家,仅租税一项,就有黄金24万两之多,人民富饶,超过长安。除非是皇帝的亲弟弟或最心爱的儿子,不应在那里当王。而今齐王的血缘关系越发疏远(备注:齐国第一任齐王刘肥是刘邦的儿子,二任王刘将闾,三任王刘寿。现在的四任王刘次昌是现任皇帝刘彻的远房堂侄),又听说刘次昌跟他姐姐乱,请乘机整顿。”
刘彻于是下令,主父偃为齐国国相。
齐王刘次昌是刘邦第四代重孙,论辈分算是刘彻的皇叔。可是刘彻派什么人不好?非要派主父偃任国相,主父偃是什么人?是踩着燕王刘定国,赵王刘补坤的骨架爬上高位的奸人。
诸侯国国王哪个不恨,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然而恨意中带点惧怕,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燕王。
诸侯国中又有几位王爷的屁股是干净,如果朝廷要办你,那你就得死!
这不,主父偃来齐国还没过几天,就揭发齐王奸事,后将此事故意泄露给齐王,齐王刘次昌听后恐惧,畏罪自杀。
而继任赵王的刘彭祖紧张,因为他和齐王有很多不法勾当。齐王自杀了,那下一个呢?会不会是他赵王,如今朝廷打什么算盘,刘彭祖心里很清楚。
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使人告发其接受诸侯贿金。
刘彻得知,大怒,召回主父偃,投入大狱。
主父偃承认接受封国的贿赂,但并没有胁迫齐王刘次昌自杀。
刘彻本要赦免他,可是公孙弘说:“齐王(刘次昌)自杀,没有儿子,封国撤除,由中央政府收回,改设郡县。主父偃本是罪魁,如果不杀他,无法向天下解释。”遂屠杀主父偃全族然。
当霍去病知道这件事后,他的内心更沉痛。
尽管主父偃恶贯满盈,罪大滔天,但,主父偃不能死,至少不能死在你刘彻的手里。
主父偃对不起诸侯,对不起天下黎民百姓,然他一定对得起汉家天子刘彻。
霍去病感觉自己心在滴血,挑起嘴角,冷笑一声,说道:“这算什么!舅舅,弃子吗?”
病床榻旁边坐着卫青,卫青只是长叹一口气,什么也没说,也许他心里明白,不敢说。
说了,那是大不敬!
霍去病用手拿下额头上热毛巾,“咳,咳。。”几声,咳嗽的厉害。
霍去病欲爬起来,却发现自己全身没力气,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这场病,病的一点力气都没,卫青连忙起身,按住霍去病,小声道:“别起身,好好养病!”
霍去病朝他嘟嘟嘴,卫青明白外甥的意思,帮助霍去病起身,用枕头靠在床榻上,霍去病再躺下,立着上半身。
这时,霍去病发现自己额头的汗水直下,全身湿透,嘴巴也很干涩。
霍去病摇摇头,满脸愤色,冷笑道:“舅舅,这算什么,用你的时候,你就是把宝刀,不用的时候,就是弃子。陛下此举真让人心寒,这难道就是帝王的权术。这也未免太冷酷,怪不得人们常说,无情不过帝王家!”
舅舅卫青瞪霍去病一眼,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说道:“去病,你这孩子,人小鬼大,但是,这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