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武之殇-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君臣们讨论了半天,殿内大臣们,个个都踊跃谏言,独不见卫青,刘彻有点纳闷,问道:“仲卿,你是怎么想的?”

    卫青的性格极其稳重,沉思了半响,斟酌许久,才道:“陛下,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眼下,诸侯大不过十余城,小不过十余里。但是,万一有诸侯有不臣之心,趁陛下大军北上时,反对朝廷,那大汉则危矣!”

    刘彻听了,那黝黑的眼眸放出几道精光,又沉思片刻,才赞道:“仲卿之言,朕夙夜常思,不知诸侯之中,可有济北王?”

    刘彻话完,卫青面颊神情十分凛然,沉声道:“陛下,臣观诸侯,有一人,不可不防!他若登高一呼,诸侯无不响应,那大汉又一场兵灾!”

    ps:先到这吧,眼睛很疲倦,睡觉了。
………………………………

第70章 069 软柿子

    ps:第1更奉上!

    刘彻转过身,背负着双手,踱步于地图前。良久,忽然睁大了眼睛看着卫青,小声说道:“仲卿怀疑是他?“

    卫青平淡点点头,道:“如今诸侯中,辈分最高的就是他。”

    “不错,论辈分,他还是朕的叔叔。”刘彻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

    晕,刘彻卫青君臣二人在打什么哑谜。忽然,霍去病脑海闪现一缕信息,淮南王刘安与衡山王刘赐于元朔五年谋反。由此,霍去病这才明白过来,刘彻,卫青二人担心的是淮南王。

    这时,站在一旁许久张骞嚷声说道:“陛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臣困于匈奴时,素闻左谷蠡王伊稚斜有大志。其人能谋善断,不可常人而度。再则,乌孙,康居,羌人又臣服于匈奴,此时出兵胜算不大。”说完,这个黝黑的壮汉瞟了眼霍去病。

    “陛下,太中太夫此言甚是!”公孙弘老夫子不甘寂寞附和道。

    其实,霍去病心中很清楚刘彻这两年对匈奴采取的政策是严防死守,但是他十分不甘心,想要努力争取一番,改变历史的轨迹。毕竟这两年,匈奴犯关的次数远远超过往年的总和,光匈奴掳掠的汉人竟达上万。由此,也可从中窥见伊稚斜是何等嚣张!

    刘彻点了点头,说道:“子文,所言非虚!”

    话完,刘彻又迈开步子来回走了几下,最终立定地图前,环视众臣,问道:“眼下只能如此,以后朝廷该如何应对呢?众卿家,可有良策?”

    张骞见刘彻的脸色十分阴沉,沉思一番,上前说道:“陛下,臣于匈奴数十载,有些事,还是先说下,首先,匈奴铁骑的主力由三部分组成。”

    说完,这老小子故意停顿下,好卖关子。

    果然,刘彻眉宇间闪出喜色,大声问道:“哪三部分?”

    张骞立马回道:“军臣在位时,盘踞在辽西走廊一带左贤王摩勒哥,陇西往北的右贤王铁苏木康,漠北的王庭,漠南的伊稚斜。眼下,大单于军臣,乌托尔泰已死,所以目前匈奴的军力就成了三部分。”

    “哦!”刘彻面无表情应了声。

    刘彻似乎想到什么,向张骞问道道:“子文(张骞表字),将来朝廷对匈奴用兵,该拿谁做第一个开刀呢?”

    “这。。,陛下,臣不好说。”张骞似乎跟不上刘彻地思路,没想到刘彻突然问这个问题,他没想过,一下子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子文,不要紧张,朕恕你无罪,放开胆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如果为了打击匈奴嚣张的气焰,那当然拿最难啃的骨头啃,伊稚斜的亲军折镝军。不过,这不现实。微臣觉的还是稳扎稳打,徐徐图之方为上策。因此,微臣的想法是先挑软柿子捏,这个软柿子就是右贤王铁苏木康。”

    张骞不愧在匈奴呆了数十年,对匈奴全国,地理,风俗军情都十分清楚。

    “你们说呢?张汤,我的廷尉大人,来这么久,怎么不说话,你也给朕说说?”刘彻听完张骞的解说,眯起眼睛,神情冷漠看了下身旁群臣反应,点了下不远处地张汤。

    张汤刀笔吏起家,酷吏出身。他擅长的是刑讯问案,军事他一窍不通。

    霍去病心里还真不明白,刘彻竟然问张汤这个酷吏。刘彻这一问,又有何用意呢?

    果然,没有出乎霍去病的预料,张汤诚惶诚恐回道:“陛下,恕臣愚昧,臣熟读刑律,兵书未有涉及,故臣不敢谏言!”

    刘彻听了,心情稍微好转的他立刻火冒三丈,大声怒道:“好你个廷尉大人,你可是位列三公!谋划全局,总领朝政,你知道吗?”

    张骞赶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颤声说道:“陛下,老臣有罪,辜负圣恩,老臣恳请陛下息怒。。”

    刘彻脸色越发阴暗,十分不耐烦的打断张汤的话,喝道:“够了!”

    侍立一旁的其他众臣被刘彻的喝声吓倒,各个都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天子的怒火烧到自己的身上。

    大殿就这样沉静下来,霍去病似乎听见自己的心跳,朝臣们好像的定住了,甚至没有听见他们的呼吸,整个大殿只剩下刘彻粗粗的喘气声。

    良久,刘彻心情平静下来,看了一眼跪在那张汤,磕头如捣蒜。

    刘彻见状,心里不由一软,轻声叹道:“张爱卿,是朕难为你,起来吧!”

    说完,扫了一眼其他重臣,最终目光停在霍去病身上,轻声问道:“去病,你也说说?”

    看到刘彻叫自己,霍去病不敢懈怠,沉思一番。小声说道:“陛下,太中太夫之言甚妥,臣的想法也是如此。”

    “哦,为什么?”刘彻神情漠然,问道。

    霍去病整理下自己思绪,润了润嗓子,答道:“陛下,陇西右贤王营地离河南不过六七百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臣一个昼夜就可突破右贤王的营地,去伊稚斜一大臂助。当然,烂柿子当然是捡软的捏。”

    说完,霍去病满脸微笑地横了张骞一眼,张骞也点了点,报之以笑。

    刘彻听了,脸颊上的神情有点动容,不敢相信问道:“去病,你所言当真吗!”

    霍去病当然明白刘彻的意思,高阙之战才过多久,刘彻就忘了。

    霍去病感到无语,不得不答道:“陛下,要想打败匈奴铁骑,那我们汉军要比匈奴更快,更狠,更准。至于一昼夜的速度,卫青将军可以作证。”

    “哦,你瞧我记性,还差点忘了去病最擅长的是千里奔袭!”刘彻忽然想起什么,恍然大悟般笑嘻嘻说道。

    到了此刻,刘彻心里有了底稿,整个人轻松了不少,那股一阵阵疲倦感顿时涌上心头。

    刘彻打了个哈欠,满脸笑容说道:“诸位爱卿,夜已深了,朕估摸都子时。好了,就到此吧,都散了吧。”

    话完,刘彻挺直了胸膛大踏步走出殿门,众臣才慢慢散去。

    ……………………………………………………………………………………

    当霍去病和舅舅卫青走到未央宫门时,宫门外,一个着四品朝服的大臣在宫门外踱步。这时,见到霍去病,卫青二人,连忙迎上。

    一番虚礼后,那大臣对霍去病说道:“小侯爷,明日是否有空,张某有些事想和小侯爷共同探讨一番。”

    霍去病老远处见拦路之人是张骞,心里有点纳闷,这老小子不是比自己先出殿门,还没回府了,专程在宫门等自己,是何用意呢?

    霍去病腹诽一番,心里也想结识眼前这位意志力超强的牛人,毕竟这个老哥在史书上留下厚厚地浓重一墨。

    想到此,霍去病点点头道:“张大夫,去病愿往!”

    张骞大喜,笑道:“明日午时,某在“一品坊”恭贺侯爷!那某先告辞了!”说完,立刻掉头离去。

    “一品坊”,这是什么地方?

    ps:写这章写得很累,犯困了,先休息下,等下在码字吧。
………………………………

第71章 070 寻花问柳

    ps:第1更奉上!求票票啊。

    经过一番打听,霍去病才知道“一品坊”竟然是长安城中一个颇有些名气的歌舞坊,而且属于乐府司管辖。

    那夜,张骞刚刚离去,霍去病问舅舅卫青:“舅舅,一品坊是什么地方?”

    霍去病以为舅舅知道,熟料,卫青摇摇头说道:“去病,舅舅没听过呀!”

    晕,回到府邸,临睡前,霍去病问一下跟班的小厮,小厮告诉霍去病那是乐坊,相当明清时代教坊司。

    霍去病听了,有点犯糊涂。据他了解,乐坊(教坊司)之类机构,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始建于唐代,称为教坊,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教习狠出事宜,一度改名“云韶府”。

    宋元两代亦设教坊,明代改教坊为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至清代雍正时改教坊司为和声教坊司名义上是管办的礼乐机构。

    实际上,教坊司还有另一层意思:也就是官办妓院。主要是惩罚获罪大臣的家属,女为娼妓,男为乐工。而且是世世代代为奴,永不脱籍。

    眼下是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深秋,竟然也有了类似教坊司机构。这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真让人难以相信。

    霍去病摇摇头,很无奈地苦笑一番。其实往深处想下,霍去病就感觉很恬然,在森严封建等级制度下,有人的地方,就有等级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官。

    官员犯罪,轻则充军,重则弃市。男丁为奴,女丁为娼。因此,乐坊是这背景下成立。

    呵呵,想到此,霍去病感觉自己真是个天才,无师自通,细说了乐坊的出现。

    …………………………………………………………………………………………………

    翌日,霍去病经过一番梳洗打扮后,成了一个翩翩美少年,只见霍去病面庞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俊美异常。从外表看起来,少年好象放荡不拘,但眼里不经意流露出的精光让人不敢小觑,全身焕发出淡雅清爽的气质。

    玉冠束发,锦衣华服,霍去病一脸恬然来到“一品坊”。除了霍去病之外,还有他的跟班小厮。到今天,霍去病才知道这小厮大名,狗娃!

    “一品坊”座落在长安城北市,从外入里,装饰可谓金碧辉煌,里里外外都充满王孙贵族的欢声笑语。

    当霍去病带着跟班狗娃走上二楼的走廊时,遇见一个身材高挑的白衣美人。她一袭白纱,晶莹剔透,容颜绝丽。一江春水的眼眸,盈盈一水间的温柔,仿佛融化了山川河流。

    可惜,霍去病对此女很反感。她不是别人,乃淮南王之女刘陵。

    刘陵见到霍去病时,立即顿住了脚步。眉头微微蹙起,惊愣了一下,刹那间,她立刻盈盈上前行了礼,轻声说道:“冠军侯屈尊一品坊,真让小店蓬荜生辉。”

    对于这个艳丽的女人,霍去病承认自己有偏见。这个女人不简单,长袖善舞,结交权贵,为他的父亲罗织了厚实的关系网。

    让霍去病没想到的是,刘陵是一品坊的主人。有时候,霍去病感觉这世界真小,有些人不想认识,偏偏在那一瞬间认识,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和她交往周旋。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许多无奈和变数,事事岂能那么顺心如意,就如后世人常常感慨道:人生有三碗面难吃,一,情面,二,场面,三,人面。

    霍去病心里感慨一番后,硬着头皮跨步上前,打量了刘陵一会,忽地剑眉微扬,笑起来说道:“真巧,你也在!”

    刘陵面颊稍带点韵红,眉宇间闪出一股得意,噗嗤一声娇笑道:“侯爷,瞧,这话说的我好像不应该在这呀,我是这的主人,不在这又能在哪呢?”

    霍去病眯起眼睛,淡淡地笑了声说道:“这么大的店靠一个姑娘支撑着,郡主真乃女中豪杰!”

    刘陵听了,心里如吃了蜜糖般高兴,嘴里却谦虚说道:“公子贵为侯爷,还这般取笑奴家!”说完,“咯咯咯咯”笑个不停,那笑容中充满一种让人难以自拔的诱惑。

    “妲己转世,媚态丰盈!”霍去病见状,心中暗生警惕,

    这时,一个小丫头提着裙子快步如飞地向刘陵跑来。

    刘陵见状,凤眼圆睁,柳叶眉蹙起,大声娇喝道:“成什么样子?就是急也要注意仪容!”

    小丫头忙停了脚步,有些委屈地看向刘陵。

    刘陵白了她眼,才问道:“怎么了?”

    小丫头喘了口气,才说道:“坊主,孙爷来了,还有一个长得很斯文好看,年纪只有二十出头的青年。”

    刘陵“啊”了一声惊叫,提了裙子就跑,又猛然醒起来,回身匆匆对霍去病行了个礼,解释说道:“侯爷,对不住了,我突然有些急事,还望侯爷见谅。”

    说完,刘陵又对身边的小丫头说道:“你带这位公子去贵宾厅,好生侍候!”说完就急速向外跑去。

    小丫头在后面大声嚷道:“他们在侧门。”

    霍去病看了一眼小丫头,给他的感觉,很有骨感,身材十分苗条。

    于是,霍去病先开口问道:“这位姑娘,请问张大人在哪间厢房?”

    “哪个张大人?”小丫头听了,没明白说道。

    “刚从西域回来的使节,张骞张大人。”霍去病很有耐心解释道。

    “哦,张大人在“紫云轩”,公子,你跟我来,”小丫头终于知道霍去病说的哪个张大人,转身,立马带霍去病向前直走,再拐个弯,就到了“紫云轩”。

    ……………………………………………………………………………………………………

    厢房前,一个巨大的红木横匾挂在厢房门上方,三个斗大的烫金大字:“紫云轩”。

    霍去病在厢房门口站立几秒,身后传来小丫头的声音:“公子,到了,我先去给准备茶水!”

    “恩!”霍去病应了声,挥手让她离开。

    哼,张骞,这个老小子,还真会挑地方,竟然在这烟花之地约自己会晤,难道来此寻花问柳吗,呵呵,还真是个人才!

    ps:累了,休息了,求支持,觉的本书可以童鞋们,请支持作者啊!
………………………………

第72章 071 迟来的音讯

    ps:第1更奉上!路过的童鞋们,多多支持新人啊!

    “紫云轩”厢房正堂,霍去病本以为张骞在内,哪知道推门而入,里面空无一人。

    霍去病闷着无聊,背负双手,浏目四顾。

    这间大堂布置十分典雅,墙上挂有七彩帛画,画的是山水画,色彩鲜艳,线条优美,确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堂心铺了张粉红色大地毡,云纹图案。左侧靠墙的古架上放满各类珍玩,无一不是价值连城的珍品。与之相对的右侧墙面上挂满各式各样的兵器,做工精巧,显然都是出自大师之手。

    也在这时,一阵敲门声传来。霍去病蹙了下眉头,威严说道:“进来!”

    门开了,是刚才那小丫头,她双手端着圆形红漆茶盘进来,径自走到霍去病身旁的几案前,放下茶盘。沏好茶,轻声说道:“公子请慢用!”

    转头,问道:“张大人呢?”

    “他刚才出去,马上就回来把!”小丫头怯怯小声应道。

    “恩,你去忙吧!”

    “那奴婢告退!”小丫头转身,出了房门。

    霍去病走到案后,盘腿而坐,端起茶盅。还未喝,就有一股清清淡淡的茶香袭来。

    只见墨黑色茶盎里,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上面的茶叶慢慢地沉下去时,杯子里就发出淡淡的清香,那些香味一个劲儿地往霍去病的鼻子里钻。

    见此,霍去病不由叹道:“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闻了一阵茶香,霍去病才慢慢端起茶盎,浅饮了

    一小口,甘甜而稍带苦涩,让人神情气爽回味无穷。那味道简直美不胜收,霎时间使人神清气爽,一丝微微的甘苦过后,舌尖丝丝香甜久久回味。

    ………………………………………………………………………………………………………

    霍去病品了一阵子茶,又坐了许久,身子都有点酸痛,还是没看见那老小子。

    顿时,霍去病有点无聊,放下茶盎。起身,抬起头看了看正堂中顶上是一块方正红漆匾额,上书四个蓝字,因为是秦朝小篆,霍去病一个也不识得。因为汉代盛行隶书,但根据字型估计也是“清心寡欲”。

    霍去病见匾额尚新,显然不是古物,心中暗忖,汉隶已经流行了百多年了,不知是哪个人还要故意卖弄古体。

    正在霍去病等不耐烦时,张骞推门而入,他的后边还跟着一个矮墩墩,肥头大耳的胖子。

    于是,霍去病目光离开匾额,向那个矮胖子投去,只见他一身胡服,三十开外,满脸写满了沧桑,右颊上一道横疤,看样子很象箭矢擦伤所致。

    没多久,两人走到霍去病身旁,矮胖子躬身施礼,颇为恭敬说道:“罗戎氏族巴拉参见冠军侯!”

    霍去病听到矮胖子自报名号,心中顿时明白张骞想引荐此人。可是自己并不认识这个胡人。

    “不必多礼!”霍去病满脸微笑,抬手示意。张骞在一旁说道:“侯爷是不是很奇怪,我为什么引荐这位兄台呢?”

    霍去病正纳闷张骞这老小子唱的是哪出戏。于是,霍去病点点头道:“张大夫,这是何意呢?”

    张骞笑了笑,道:“罗戎部落的头人是我恩公,我这次能从羌人部族逃出,还多亏了这位恩公。其实,我还得感谢侯爷你!”

    尼玛,还感谢自己,张骞能回到长安,那是他的命厚。这又关自己什么事,霍去病越听越糊涂?这老小子到底想说什么呢?

    见霍去病一脸迷惑,张骞微微地笑了下,续道:“侯爷,这位恩公的匈奴名是扎尔图,但是他的汉名,我想侯爷应该知道。”

    气死我了,这老小子真会卖关子。

    “谁?”霍去病不紧不慢问道。

    “赵破虏”

    霍去病听了,大惊,有点不相信,再次颤抖问道:“谁?”

    “赵破虏!”张骞一字一顿地道。说完,又补充一句,道:“你的结拜大哥!”

    四年了,整整四年了,自己终于听到结拜大哥的消息了。

    苍天啊,待我不薄啊,霍去病发现自己的声音有点失色,是多么激动,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激动的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此时此刻心情,只是“噢噢”的喊着,眼里含着的泪花不由的掉了下来,也许,这就是表达吧!

    这时,一股暖流传遍了霍去病的全身,热泪禁不住滚了下来,他看着张骞,抑制不住激动,脱口而出:“子文兄,你说的都是真的?”

    看着一脸激动霍去病,张骞满脸笑意,点点头,再次肯定说道:“侯爷,这一切都是真的。”

    话完,霍去病的内心如汹涌的浪涛不停地翻滚。眼前恍然出现那二十岁的壮汉,满络腮胡子,一身胡装,手里还握着黄皮梢的弯刀。

    霍去病的思绪轻轻飘飘地飞向了那一天,四年前的那一天,长安街,自己和赵破虏相识的情景。

    ――――――――――――――――――――

    镜头切换:霍去病站起来,看了看窗外来往的人流,大声叹道:“大丈夫当如冒顿,方不负我等此生。”

    赵破虏更是大惊而起,看了看霍去病那淡淡的背影,虽幼小却很雄壮,浑身充满一股藐视天下的霸气,赵破虏为之心折,赞道:“弟有如此抱负,非常人,假以时日,必一飞冲天,兄必来投,大丈夫当如此,即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也!”

    “好,”霍去病转身大喝一声,眼睛紧紧盯住赵破虏的脸颊,赵破虏脸庞神情也是十分慎重。

    见此,霍去病满脸肃色道:“日后,兄来投,必以军司马之位待之,勿相忘!”

    “善,一言为定,某告辞!”

    皇天厚土,歃血为盟。

    兄弟结义,生死不弃。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是兄弟,匈奴人眼中的安达,我是大哥,你是二弟。

    ps:到这吧,休息了,明天继续更新!
………………………………

第73章 072 形势逆转

    ps:更新继续!

    张骞发现眼前的少年眼神十分迷离,整个人仿佛被阎王殿勾魂使者黑白无常勾走三魂六魄,只剩下个俊俏的躯壳。

    霍去病一动不动,像寺庙里如来佛祖蹲下的大力金钢矗立在那,瞪大眼睛,眺望着窗外。

    过了许久,张骞才轻轻的咳嗽几声,打断霍去病的思绪,轻轻地喊道:“侯爷,侯爷,侯爷!”

    连续几声的呼唤,霍去病才从梦幻中惊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刚才失态,十分尴尬说道:“还是叫我去病吧,侯爷听了有点见外了!刚才我想起初次见大哥场景,走神了,让子文兄见笑了!”

    张骞点了点头说道:“那我高攀了,去病,看的出,你也是性情中人,和你大哥一样重情重义。”

    “过奖了!”霍去病听了,脸颊稍微燃烧着红晕,很不好意思说道。

    突然,张骞拍了下自己的脑袋,微笑道:“去病,你瞧,糊涂了,都站了大半天,现在也午时了,该用膳!你坐下,我出去吩咐一声。”

    说完,张骞出了房门。

    张骞走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