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武之殇-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代郡信使憋着最后一口气,颇为吃力才讲完,就立马晕过去。刘彻知道皱了眉头,挥了挥手,黑着脸,大声道:“此乃汉军壮士,尔等好生侍候!”

    “诺!”内侍应了声道。

    两名内侍立马小跑过来,伸手抬起这个满脸憔悴,脸上还有点污泥,样子极其疲倦的代郡信使出了殿门。

    没多久,定襄,上郡的二郡信使也退出宫门。东宫内,刘彻的脸色铁青,眉头紧锁,一副忧心忡忡的神情。刘彻背负着双手,不停地正中来回踱步。好长一段时间,刘彻吐出长长一口於气,朝贴身内侍杨得意道:“立即召集公孙弘,卫青,张汤,张骞,李沮,霍去病等人来东宫议事,”

    “诺!”一旁中宫杨得意立马应道。

    杨得意得令,欲转身迈出宫门,却被刘彻唤住。杨得意立马驻足,转过身,低着头,弯着腰,一副标准奴才的样板。

    刘彻沉吟片刻,便道:“还有郎中令,李蔡。”

    “诺。”

    ……………………………………………………………………………………………

    申时初至,霍去病低声询问带路的中官:“边关发生什么大事?”

    中官脚下不停,口中应道:“边关烽火四起,匈奴铁骑大举南侵!”

    霍去病闻声,心中大定,果然没有出乎自己意料。伊稚科还真不让人省心,才过多久,老毛病又犯了。他还真当大汉朝廷是绵羊了。

    “去病来了。”眼前陡然一亮,到了东宫,耳边立即想起了刘彻的声音。

    “微臣霍去病叩见陛下。”

    “且起来吧!”刘彻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含意在内。

    宫内已然坐了数人,霍去病随着一个中官到了一处案桌之旁,坐了下来。放眼望去。公孙弘,卫青,张汤,张骞,李沮,和李蔡都已然入座。

    霍去病心中暗惊,李蔡竟然赫然在座。刘彻此举是何意呢?

    李蔡:李广的从弟,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从军对匈奴作战,景帝的时积功至两千石。

    他也是卫青麾下赫赫有名九大裨将(校尉封侯者)之一。元狩二年,他接任公孙弘的宰相之位,其人非等闲之辈,乃谋国之流。不过,让人郁闷的是李蔡因侵占景帝陵园旁的过道落个自杀的结局。可悲乎!

    李蔡,其人四十旬左右,面孔方正,双目有神,下颔三缕长鬓,儒雅中透出几分威严,看上去堂堂正正,入眼处,一片正义凌然。

    满脸肃色的刘彻环视众臣一眼,便紧锁眉头,黯然无语,起身离座。背负双手,踱步到案后的壁墙。壁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地舆图,刘彻立定,仰起头,仔细看着地舆图。席上的公孙弘,卫青,张汤,张骞,李蔡,李沮,霍去病等人立马起身,屏息站于刘彻身后。

    良久,刘彻转过身来对众人道:“边关烽火又起,告急文书已来了几道,此次,伊稚科十多万铁骑分三路南下,代郡,上郡,定襄,三郡岌岌可危,朕心忧矣,众卿可有良策?”

    众臣在来东宫的路上,就已知匈奴铁骑大举南侵,只是没想到伊稚科发了疯似的,十多万铁骑,三路南下。可谓气焰嚣张,来者不善。

    刘彻语落,李蔡立马就道:“陛下,请速派援军!”

    刘彻微微地皱了下眉头,神情有几分不悦,横了李蔡一眼,却一言未语。可是,公孙弘似乎明白刘彻的心意,王太后国殇期未满。此时大动刀戈,非刘彻所愿。

    大汉王朝数百年以孝道治天下,就连一介平民也得守孝三年,何况他是一代帝王。但是,匈奴此举非同小可,来势汹汹,万一。。,

    公孙弘不敢想,他也怕,怕自己死后在后世青史上留下一滩污点。

    其实,刘彻自己也很矛盾,战,不战,道义和尊严,孰轻孰重?

    公孙弘整理好思绪,便道:“代郡无险可守,必破,我军可在平邑设防死守,上郡在京师上游,又有河南,朔方兼顾,陛下可让苏建,张次公出兵协守,这路倒是无碍。定襄郡就危矣,五原,上党,雁门,云中,汉军在这一带防线过长,兵力分散。因此,臣建议这一路须遣一上将坐守。”

    刘彻默然点点头,赞道:“爱卿此言老谋成国,朕深感心慰!”说完,刘彻又很有神看了公孙弘一眼。

    这老夫子涵养极深,脸颊上并未露出一丁点喜色,反而是一片淡然。

    刘彻微微颔首,道:“公孙爱卿,朕看你这个“代”可以去了!”

    公孙弘一听,大惊而泣,泪花闪闪,立马谢恩道:“老臣惶恐,谢主隆恩!”

    刘彻摸了摸颔下稀疏几根胡须,一脸微笑道:“次卿(公孙弘表字),朕看好你!”

    “老臣愿为大汉鞠躬尽瘁,誓死孝忠!”公孙弘老夫子一脸凌然,满身正气,忠心耿耿般道。

    刘彻微微点头不语。

    公孙弘这个“代”丞相起始于元朔三年四月,才过一年,老夫子就扶正了!

    从中可见,公孙弘老夫子揣摩圣意的修为早已出神入化,深不可测。

    另外,公孙弘的手腕也极其高明董仲舒就是典型的例子。立春时分,胶西王刘端矫纵无赖,数害官吏,肆行不法。公孙弘便向刘彻谏言:“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公孙弘的一句谏言,刘彻便把董仲舒徙到穷山恶水的胶西。

    想到公孙弘老匹夫手腕狠辣,霍去病心里暗道:此老贼,自己不可不防!

    ps:求推荐,求收藏,求评论!
………………………………

第99章 098 征虏将军

    ps:求收藏!

    经过君臣一番商议,出兵援边已经板上钉钉,勿容置疑。那剩下的问题,出兵多少呢?谁可为将?

    刘彻脸上的神情十分平淡。此时,他背负双手,在悬挂地舆图壁墙前,来回踱步。突然,他身躯猛然一震,似乎想到什么,立马站定地舆图前,仰起头,神情十分专注,伸出左手不停在地舆图上比划。良久,刘彻才谓然一叹,神色阴沉说道:“诸位都疏忽了一点,知道吗?”

    在场的大臣们一听,都微微一愣,旋即,蹙着眉头,冥思苦想,半天,还是不知刘彻此语是何意呢?

    刘彻环视群臣,只有卫青和霍去病两人脸色十分平淡,其余大臣都一副苦思状。见此,刘彻不由暗暗点头,心里有一番计较。

    这时,霍去病察觉到刘彻那道深邃的目光向自己袭来,没多久,刘彻笑吟吟问道:“去病,你说说!”

    霍去病闻声,润润了嗓子,挺起胸膛,上前趋一步,大声道:“我们都忘了一人,右贤王!”

    刘彻微微颔首,给霍去病投来鼓励的眼神,示意他继续往下说。其余大臣纷纷恍然大悟,脸上的神色各异。卫青一脸漠然,厉眼微眯成一条小缝。

    霍去病也不知道卫青在想什么,自从去年和舅舅卫青因曹襄小儿决裂。这一年多来,他和卫青在朝堂碰见也是形同路人。

    霍去病深吸口气,接着道:“陇西右贤王在河南上游,我大汉在河南修建朔方城,就等于断了他的财路。朔方就如把巨手深深地卡住右贤王的咽喉,他焉能不恨。如今,匈奴十万大军大军进犯大汉北部边境,那西北呢?我有种预感,伊稚斜此举大有文章,实实虚虚。真真假假,化实为虚,以虚为实。”

    刘彻听后,眉头紧锁,面沉似水。半响,才问道:“仲卿(卫青的表字)你怎么看呢?”

    卫青心里虽然恼怒霍去病的狂妄,自负。但是他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汉军统帅,然后才是一名小心翼翼的舅舅。卫青想了想,答道:“冠军侯所言不无道理,微臣也有这种忧虑。但陛下放心,有苏建,张次公二位将军镇守,河南平原可保无忧。”

    刘彻神色依然十分阴暗,沉思片刻,又问道:“河南平原关键在于是二城,高阙,朔方。苏建,朕倒是有几分放心,但是张次公呢?朕还有几分疑虑,仲卿,你认为呢?”

    “陛下,张次公从军多年,熟悉军事。为人也十分稳重。末将对他十分放心,苏建,臣倒是有几分忧虑?”卫青神色十分凝重,摸了摸下巴稀疏的胡须,说出自己的疑虑。

    刘彻“恩!”的一声应道,又背负双手,来回踱步。盏茶后,刘彻很随意说了句;“那不如换下苏建,另择一名将军?”

    “不可!”霍去病和卫青听了,赶忙异口同声劝道。说完后,霍去病和卫青两人彼此对望一眼。

    卫青的眼神十分冷淡,让霍去病感到十分陌生。刘彻微微蹙了下眉,看了霍去病一眼,满脸疑虑问道:“去病,你为何反对?”

    霍去病神情十分慎重,答道;“陛下,自古以来,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再说,苏建将军光民夫就有十来万,只要不捅什么大篓子,臣料定右贤王也讨不到什么便宜。”

    刘彻听后,没说什么,问道:“那上郡呢?”

    霍去病闻声,露出一丝笑容说道:“上郡,陛下无需担忧。上郡乃京城上游,乃大汉内腹。况且,上郡易守难攻,匈奴即使要来,只要张次公,苏建二位将军做出回师的虚动,匈奴人必退。臣担心的还是定襄。”

    刘彻想了想,又点点头,十分赞同说道:“去病,你所言甚是。”

    刘彻语落,又很奇怪地看霍去病一眼,笑嘻嘻说道;“朕看定襄那位大将非去病莫属。”

    说完,刘彻又扫了其他大臣一眼,问道:“诸位爱卿,你们说呢?”

    公孙弘摸了摸下颔的发白山羊须,满脸疑虑说道:“霍侯爷,老臣十分佩服。且霍侯爷的领军能力,放眼朝堂,也是数一数二。但是,老臣还有几分疑虑,那就是霍去病年纪摆在那,资历尚浅。边郡的太守,都尉们可都是沙场老将,老臣担心去病难以驾驭,滋生事端,那就不妙。。”

    刘彻当然知道公孙弘想要说什么,无非霍去病年幼震不住那些倚老卖老的丘八。

    刘彻想了想,毅然摇了摇头道:“次卿,此举多虑了,去病领军也不是第一次。他也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少年将军。对于这点,朕倒是十分放心,另外,朕打算赐去病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朕倒要看看谁敢不服?”

    群臣闻声,个个都微微的惊愣,心里暗道:这未免对霍去病太恩宠了吧。

    公孙弘微微笑了笑,再也没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刘彻主意已定,如果自己再不识时务,继续纠缠,那刘彻只会越来越反感。公孙弘这个揣摩圣意的高手,会做如此不智的事吗?

    刘彻笑吟吟地看着霍去病,和蔼可亲说道:“去病,自古以来,慈不掌兵。你是领军大将,这个道理,朕相信你更明白。你尽管放手而为,天塌下来,有朕帮你撑着!”

    霍去病听了,深吸口凉气,立马行礼谢恩道:“陛下,臣定不辱使命,以谢陛下知遇之恩。”

    刘彻点点头,笑着问道:“去病,你需要多少兵马?”

    刘彻的心思,霍去病当然知道,现在还不是大举反攻的时候,刘彻心里想法是自保。等到来年,殇期已过,那时,刘彻出兵就顺应天道和民心。

    想到此,霍去病脸色坚毅,沉声道:“八千铁骑足矣!”

    刘彻听了很欣慰,霍去病天资聪颖,心领神会,能体谅他作为大汉天子的难处。有些话,刘彻不想听,更不希望他的臣子说出来。如果臣子说出来,那事情就摆在桌面上,需要解决了。有很多事情,能装糊涂就糊涂,又何必挑明呢?

    刘彻想到此,脸色一寒,下令道:“卫青,霍去病听令。”

    霍去病和卫青抱拳应道:“末将在!”

    “去病,除了你部外,不够之数,从北军补齐!另外,去病,你这个羽林营骑郎中恐怕镇不住那些丘八们,朕特封你为征虏将军,择日出兵,驰援定襄!”

    “诺!”

    刘彻接着下令道“卫青!”

    “末将在!”

    “你亲自领军坐镇代郡!”

    “诺!”

    刘彻想了想,补充说道“你二人,切不可大意,用兵须谨慎!另外,公孙爱卿,速速拟旨:令上郡太守灌贤严防死守,切莫出战!”

    “诺!”公孙弘,霍去病和卫青得令,赶忙齐声应道,才退下。

    一直到酉时,廷议才散,霍去病和其他大臣未有太多沟通,一人独自出了殿门。

    ps:霍去病铁马金戈的生涯即将隆重上演了!求推荐!求收藏!
………………………………

第100章 099 下马威!

    ps:天好热啊!呵呵,更新送到!

    征虏将军!想到这个军衔三品朝廷大员。霍去病心里不由摇头苦笑:汉家天子刘彻还真瞧的起自己,直接由五品羽林郎中提拔为三品征虏将军,遍观汉家历代帝王,也唯有刘彻才有如此魄力,不拘一格,简拔于奴仆,并委于重任!

    一阵苦笑过后,霍去病回首望了望铠甲鲜明,气势雄壮的八千铁骑。此时此刻,正浩浩荡荡的穿过脚下的校场大地。

    那场面真是宏伟壮观,八千铁蹄下激荡起的烟尘真是遮天蔽日,连绵出去几十里地。

    由此,霍去病心里暗付:匈奴铁骑也许骁勇善战,但是,以这么统一的步调,严格的纪律约束的汉军,匈奴士卒还是汉军对手吗?想当初,李广的四千骑兵与匈奴的四万骑兵遭遇,汉军之所以能使用圆阵和依靠弓弩抵抗了两天,看来并不完全由于飞将军李广过人的勇气,更多的怕是因为汉军的战斗力已远远超过了匈奴。

    羽林的骑卒大多身着薄轻铁甲,即是仅在胸背部分缀以甲片,胸甲和背甲在肩部用带系连,另在腋下也有带子相连。采用的甲片均呈长方型,前后各三排,最高一排用六片,下面两排各八片。也就是军中所称的“玄甲”。

    骑卒队中一色的弓兵,弓兵均背负擘张,也就是手张弩,因为与此相对的还有蹶张,即是脚踏弩,只是骑卒并不装备。骑卒装备以轻便为主,不象长戈车骑那样重装上阵。但是军容整肃,所有的军士都在马背上把腰板挺得笔直,其旺盛的斗志深深的感染着霍去病。

    每个人似乎都在用自己的肢体向天地宣称:我们的马蹄,将直抵胜利!

    张燕从后面策马上来,到霍去病身侧停下,欠了欠身道:“将军,该动身了!”

    霍去病面沉似水,点点头说道:“走吧!”

    说完,甩手一鞭,抽打在马背上,健马撒开花,沿着官道,飞驰而去。

    张燕诸将紧跟在霍去病身后。

    一路昼夜急驰,数日后,霍去病大军抵达边关定襄郡。

    ………………………………………………………………………………………………………

    定襄郡边军大营,一把太师椅就摆在辕门口,霍去病阴沉着脸坐着,一言不发,身边的亲卫都横眉冷眼,左手按住刀柄。

    “将军大人,你老先擦把脸。”一个四十多岁督邮,谄笑递过湿湿的毛巾,后面跟着一个瘦小的士卒端着黄铜脸盘。

    霍去病看都不看他,巴拉一把将脸盘掀翻,溅的督邮一身的水。

    “你们可以啊,都吃了豹子胆了,离大营五十里专门派人来通传,你们如此怠慢将军,眼睛里还有没有朝廷!”张燕话音里结着冰凌。

    霍去病气得连大帐都没进,搬把椅子直接坐在辕门口,你们不来接钦差,老子倒过来接你们!

    大营里留守的校曲军官们,躲在一边偷看京师将军的派头,连跟前都不敢去。现在面对霍去病一群人,这些丘八们既不知道如何伺候,又不敢上前答话,一时间变的没人理,冷了场了。

    远处,烟尘滚滚,三十多匹战马飞一般的向辕门冲来。一个全身铠甲的老将,一马当先,一路上话都没说一句,只是一鞭紧似一鞭的抽在马屁股上,就嫌跑的慢了。

    离辕门还有三十多丈远,老将首先拉缰绳带住战马,那匹马都是被拉的前蹄悬空,直立起来。后面的亲兵也都急忙勒住缰绳,跳下马,跌跌撞撞的跑到辕门前。

    那个督邮苦着脸迎了上去,用手一指,轻声道:“都尉大人,坐在椅子上的就是京城来的霍将军大人,您怎么才回来啊,将军都恼了!”

    老将也不答话,急忙跑到霍去病面前,跪倒行礼道:“卑下迎接将军大人。”

    霍去病半晌无语,老将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上差大人不发话,他也不能起来,就这么一直跪着,气氛压抑得让人难受。

    过了许久,霍去病才冷冷说道:“都尉大人说错了吧?是本将军在迎接大人您吧?”

    老将脸上发烧,身体抖的筛糠一般,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外面又是一阵战马嘶鸣,又有几十匹马到了辕门口,一个七十多岁,清瘦的老头直接从马上掉了下来,几个亲兵急忙把老头扶起,老头挣开了他们的手臂,小跑着过来,离霍去病还有三丈多远,脚一软瘫在地上。

    亲兵又是赶紧把他搀扶起来,老头膝行着到了霍去病身边,声音都颤抖道:“定襄郡太守方勇恭候钦差大人!”说罢,身子一软,直接就昏迷了。

    都尉大人一见,也顾不得礼仪了,急忙叫道:“快传医官!”

    霍去病见到如此场景,也是无奈,只得道:“算了,都起来吧!”

    老将双手撑着地,半天才爬出来。都是六十多的人了,今天守城已经累了个臭死,听说将军已经到了,又是一个吃惊,连滚带爬下了城墙,一路飞马奔来,接着就看到将军大人脸色不善,心里再加了一个吃惊,又跪了这么许久,早就脱了力。可是再支持不住,还要强自支撑,对着督邮叫道:“快去安排香案!”

    那名老将是定襄都尉,姓刘,单字靖,他拉住了刚才送手巾把子的督邮,低低的嘱咐了几句。不多时,医官带着药箱赶到,又是掐人中,又是往鼻子里滴了些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的洋药。半天,太守大人方勇才悠悠的醒转。

    “将军大人请到大帐,卑下,卑下。。,”刘靖结巴的说不出话来了。

    太守方勇才从阴间还阳,就被两个亲卫搀着,又到了霍去病面前,暗哑的声音道:“卑下迎接将军大人来迟,请大人恕罪!”

    霍去病冷着脸道:“迎接本将军又算什么事情?”

    方勇似乎听不出霍去病语气里的讥诮,正色道:“回大人的话,匈奴几万铁骑就在城外,如果因为这个怠慢了将军,卑下情愿领罪!将军大人如果怪罪,罪在方某一人,与三军将士无干!”

    都尉刘靖微微一愣,心里都是唏嘘不已,觉得这老东西,二十多年前就混到边关太守,那是一点不侥幸,瞧瞧人家奏对的急智,比自己不知道强了多少,自己刚才就只剩下哆嗦了,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他自己也忘了,自己好象也算老姜的范畴了!

    霍去病站起身来,鼻子哼了一声道:“走,进大帐!”

    ps:求收藏!好书就要收藏!
………………………………

第101章 100 代天戍边

    ps:哈哈,第100章了,值得庆贺下!好了,更新开始了!

    说罢,霍去病独自一人在前面,挺着腰板,仰着下巴,旁若无人的走向中军大帐。

    中军大帐里,很简单的陈设,几把案席,一个硕大的沙盘,公案上摆着金陴令箭。

    对这金牌令箭,霍去病很感兴趣,脑子里闪现出后清八府巡按开刀问斩的画面。本将军看哪个不顺眼,直接从里面抽出一枝,扔到堂下,高叫一声:“斩!”

    下面一群虎狼衙役齐声喝道:“威武!”

    然后一个倒霉鬼哭着喊着:“将军饶命啊!”,衙役不为所动,直接还是把人给拖出去了!

    ~~~~~~~~~~~~~~~~~~~~~~~~~~~~~~~~~~~~~~~~~~~~~~~~~~~~~~~~~~~~~~~~~~~~~~

    公案上的青铜色香炉里的弥香已经点燃,一抹青烟,袅袅娜娜,烟雾缭绕,安静燃烧。公案前,红漆色支架子挂着黄色绸缎包裹的天子宝剑:尚方宝剑。此剑一出,如朕亲临!定边郡的文武大员们赶忙行礼参拜。

    “定襄郡太守方勇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定襄边郡都尉刘靖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定襄郡郡丞樊一贵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定襄郡边军军司马萧随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省略)

    ~~~~~~~~~~~~~~~~~~~~~~~~~~~~~~~~~~~~~~~~

    大帐内,定襄郡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员一见霍去病坐定,立马齐声参拜道。

    霍去病脸颊上的神情绷得紧紧的,顿时大帐里鸦雀无声,连呼吸的声音都听的清楚。

    “陛下心何以安!”许久,霍去病鼻子哼了一声,冷笑道。

    话完,账内大大小小的官员两腿不由的发软,战战兢兢低着脑瓜子跪在那,额头上的冷汗也不敢擦拭,任它流淌。

    片刻后,才响起霍去病那阴沉的声音:“都起来吧!”

    大大小小的官吏们半天才爬起来,一个个拉长了脸,看着京城上差大人,心里都是打鼓,还不知道今天怎么过关了。

    眼下把上差大人得罪的不浅,大汉立国快百余年,从来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