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武之殇-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天才有了反应,只见军司马高进惨然一笑问道:“将军,你说现在还守得住吗?”

    韩遂蹙起眉头,满肚疑惑,高进这小子今天是怎么了,难道……他想弃城而逃。

    心念至此,韩遂冷笑一声,大声说道:“你是什么意思?”

    高进咽下唾沫,低首垂眉,发出蚊子般声音道:“将军,不如我们降了吧!”

    “放肆!你找死!来人了,给我。”韩遂一听高进请降,神情立刻大变,额头青筋一道道暴起。

    刚想喊人绑了这个叛贼,突然,韩遂觉得自己后背传来一阵锥心地疼痛,浑身抽搐不已。

    韩遂知道自己遭了暗算,暗算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多年最信任的亲兵队长。

    韩遂粗粗呼吸夜晚新鲜的空气,左手按住下腹汩汩流动的鲜血,吃力转过身,用力狠狠瞪着那名亲兵,十分吃力吼道:“为。。什。么?你………好……………………!”

    最后一个字,韩遂还未吐出,眼前黑了一片。韩遂的虎躯轰然倒地,抽搐几下,就一动不动。

    一代边军骁将韩遂死于鼠辈之手。苍天啊!你睁下眼看看,何其不公!

    其实,边军司马高进心里十分不愿看到自己恩人韩遂落了这个下场。韩遂对他高进恩同再造,再生父母,高进也不是忘本之人,因此高进心里不由劝说韩遂一番。即使韩遂不降,高进也会给恩人一条生路,岂料,有很多的事,计划赶不上变化。

    高进整个人都怔住了,面庞扭曲,眸子的闪现一丝悲愤,冷冷看着恩人躺在冰凉的地上。

    也在那时,韩遂的亲兵趋前几步,一副献上邀宠的模样,媚笑道:“高将军,这个障碍卑下已经替你出去了,还请将军在大帅面前多多美言!”

    高进闻声,抬首看了看眼前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一脸微笑道:“放心,我会的。”

    说完,高进快步上前一步,左手紧紧搂住那名亲兵脖子,右手掏出短刃狠狠地扎进亲兵的胸腹。

    那名亲兵一声未哼,立时毙命,软软倒在高进的怀里。

    放下那亲兵的身体,高进瞪大了通红的眼睛,如发了疯一般,用脚下的靴子不停狠狠踹,一遍又一遍,一直到踹不动为止。

    高进才吐出一摊唾沫,整个人如中了魔咒般,喃喃自语道:“为什么你要杀他?为什么你要杀他?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自语一番,又狠狠瞪了眼地上的尸体,冷声说道:“卖友求荣者死!”

    说完,才用手肘支起身子爬了起来,踉踉跄跄向远方走去。令人感到可笑,高进竟然忘记自己也是一名卖友求荣者。

    这一夜,注定是一个疯狂杀戳的夜晚,是一个让人刻骨铭心的夜晚,是一个人让人不寒而栗的夜晚。

    这一夜,喊杀声响彻上天的云霄,汉人地鲜血浸红了雁门关大地。

    这一夜,又有数不清的汉家男儿折戟沉役,又有多少铮铮铁骨汉家儿郎宁死不降,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为大汉王朝流尽最后的一滴血。

    黎明时分,金黄色的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一夜激烈的鏖战后,大地回归平静。

    ……

    “唏律律~~”

    最后一骑战马哀嚎着倒在城门口,喧嚣的战场终于沉寂下来。

    尘归尘、土归土。

    当生命划上了句号,一切都归于虚无时,战场上阵亡地两军将士再不分彼此,终于不需要继续厮杀了。

    ……

    ps:更新完毕。求收藏!
………………………………

第111章 110 慷慨赴死

    ps:每天都是这个时候,流浪准时坐在电脑面前,敲着键盘码下一段段精彩地文字。呵呵,啰嗦几句,诸位童鞋们,小生写本小说不容易啊,牺牲了业余时间,投入所有的心血,每天都在继续那段早已锈迹斑斑的传说。

    ~~~~~~~~~~~~~~~~~~~~~~~~~~~~~~~~~~~~~~~~~~~~~~~~~~~

    雄伟的雁门关上,一杆大旗迎风飘扬,上书斗大一个“汉”字。

    大旗竖立没多久,就被披甲匈奴大汉一刀砍断,断杆的大旗飞快坠落城墙下。

    昔日高大雄浑的雁门城墙已经千疮百孔,垛口被砸的七零八落,处处篝火焚烧。

    匈奴士卒们提着血淋淋的弯刀在堆满死尸的城墙上缓缓行走,用力睁开布满血丝的双眼,来回检查汉军士卒有没有断气,如果没断气的话,匈奴人立马再补上一刀。

    从关下到城墙,一路所及、伏尸无数,许多将士地尸体已经支离破碎,鲜血汩汩流淌。空气里充满了令人窒息地腥味,还有嗡嗡飞舞的绿头苍蝇,直令人心烦意乱。目睹如此惨烈的景像,阿咀木脸上不由得掠过了一丝浓浓的阴霾。

    ~~~~~~~~~~~~~~~~~~~~~~~~~~~~~~~~~~~~~~~~~~~~~~~~~~~~~~~~

    雁门郡守府,匈奴大帅阿咀木在勃枯儿等将的簇拥下走进议事殿。阿咀木四平八稳的落坐在正中由白虎皮铺成的大帅椅上。他神色凝重看了眼下首的诸将们,十分严肃说道:“诸位,汉军的强悍,本帅相信诸位都见识到了。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我匈奴大军还死伤三千儿郎。三千儿郎,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说到这,阿咀木歇了口气,犀利地鹰眸环视大殿诸将的脸上的神情。

    没多久,阿咀木又接着说道:“我们攻打雁门关已经攻打过许多次,但是,又有哪一次有今天这么惨烈!这是为什么呢?谁能告诉我?”

    大殿中一片寂然,只剩下阿咀木那雷鸣般的咆哮声,其麾下的将官们各各屏息凝气,小心翼翼,生怕阿咀木的怒火烧到自己身上。

    阿咀木见状,心中怒火更是腾腾上升,一脸铁青,牙齿咬得“格格”作响,眼里闪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躁动不已。同时,那粗暴地嗓门也一声比一声高。

    “难道是昔日的病猫长出锋利的牙齿,会狠狠咬人了吗,还是诸位领军的本领退化了,一个小小的边关竟然要三千儿郎的代价,那是亏本买卖。所以这次,我们彻底的失败了。”

    也在这时,忽有亲卫疾步入殿,跪地禀道,“大帅,定襄急报!”

    “定襄?”阿咀木听了,赶忙大声喝道,“讲。”

    那亲卫立刻禀报道:“启禀大帅,定襄援军忽到,以致我部损兵折将,载图所部元气大伤,所剩无几,乌日倜死伤三成。此役,大军伤亡三千五百左右。另外载图将军已经殉国。哲尔泰谨上。”

    “啊!”阿咀木听后,健硕的身躯猛然一震,险些摔倒于地。一旁的亲卫们急忙扶住阿咀木的身躯,惊声道:“大帅,…………………大帅。”

    阿咀木在亲兵的搀扶下,重新在白虎椅上落座。右手摸了摸那发凉地额头,一脸悲痛。

    没多久,就见阿咀木老泪纵横,痛哭道:“载图将军……”

    大殿的匈奴诸将都是一脸悲愤,默默地站立一旁。

    大殿所有人静静听着阿咀木的失声恸哭,象旷野上狼的哀嗥:“载图侄儿,……昆仑神呀,何其不公……出师未捷,痛失爱将呼……”

    阿咀木一番捶胸顿足后,一脸颓废坐在白虎椅上。

    其麾下将校们都知道大帅陷入沉思。于是,没人人敢发出异动声音惊扰大帅,就连那亲卫都无声的退下。

    大殿里一片死寂,只有绿头苍蝇漫天飞舞的嗡嗡声。良久,阿咀木一脸悲愤抬起首,看了看诸将,大声怒道:“给我把那名汉狗太守带进来!”

    殿外的中军士卒立马跑进应道;“诺!”

    雁门郡衙内甲士云集,雄赳赳的匈奴壮汉排出去老远,盔明甲亮,枪缨子鲜红似血,雁门郡太守共陵被匈奴士卒五花大绑推了进来。

    雁门关太守共陵看到这阵势只是蹙了下眉头,随即仰天长笑:“哈哈哈哈……壮哉!壮哉!”

    两排士卒拔刀出鞘,一百把雪亮的弯刀在空中架起一座长长的拱门来。

    太守共陵后脖颈子一下就冒出汗来,他一个本本分分的文官啥时候见过这阵仗,心里不怕那是忽悠人。

    共陵硬着头皮,咬紧牙关昂首走进大殿。

    大殿诸将见共陵如此这般悠闲神态,顿时,大怒,诸将纷纷拔出手中的弯刀,只等上首大帅一声令下,立马把这汉狗太守五马分尸。

    阿咀木见状,捻了捻长须,微微地颔首,心里暗道:“到了这步田地,还能如此镇定,这个狗官,也算个人物。”

    心念至此,阿咀木大手一挥,诸将们心里都十分不甘退刀回梢,侍立一旁。

    阿咀木压住心里地悲痛,挤出一丝和蔼笑容,嗓子有几分嘶哑说道:“共陵,本帅看你是个人物,怜你几分才华。本帅再给你一个机会,降我大匈奴吗?”

    “哈哈哈哈哈哈……”让匈奴诸将和大帅阿咀木没想到的是,这名汉狗听后仰头大笑。

    下首侍立一旁勃枯儿大怒,那双鹰眼狠狠瞪了共陵一眼,闪烁着一股无法遏止的怒火。狞声道:“死到临头,还敢放肆!”

    一阵大笑过后,共陵看了眼上首匈奴大帅阿咀木,板起脸孔,正色道:“本官祖祖辈辈都是汉人,个个都是站着撒尿的主,共陵岂是贪生怕死之鼠辈,更不会和你们这些毁我家园,杀我亲人地禽兽共事。化外禽兽们,无须多言,人生自古谁无死,本官活了这么一大把年龄,早已知足。如今只求速死。”说完,把头一昂,闭目等死。

    “你……。”阿咀木闻声,勃然大怒,脸上青筋一道道暴起,一脸愤怒站了起来,用手指着共陵,瞠目结舌。

    稍稍平息胸中怒火,阿咀木接着道:“给你脸,你不要脸,既然你想死,那本帅成全你的忠义!”

    说完,阿咀木眉毛抖动得像是发出了声音,两眼喷射出逼人的光芒,抿紧嘴唇迸出几缕寒音:“来人,给我一刀一刀活剐了!”

    一声令下,两名彪悍士卒一左一右扭着共陵的胳膊退出大殿。

    阿咀木似乎还不解恨,又大声暴怒道:“勃枯儿,你下去吩咐,汉狗的首级留下,用上好红漆木匣装好,遣人送往汉军大营。至于其他部分,给我喂狗。”

    “诺。”勃枯儿起身出列,一脸兴奋,高声应了句,然后立刻转身出了殿门。

    ps:睡觉了,求收藏!求推荐!
………………………………

第112章 111 活剐

    ps:又周末了,时间过地好快哦。求收藏!求推荐。

    郡守府门前的校场中央,勃枯儿令中军士卒们搭起了一个灵台,上面密密麻麻的摆上了雁门关战役战死的士卒灵牌。

    校场的四周也很快有人布置下了白幡等祭灵之物,包括雁门关战死士卒的遗体,也都清洗干净,换上了干净的衣服,裹上了白布,摆在了灵台后面。

    也在这时,雁门关太守共陵被匈奴人拖了出来,绑在了灵台前面立起了一个木桩上面。

    灵台前的共陵仰望着上方碧蓝的天空,长长吐出一口气,对一旁的赤膊红衣刽子手说道:“动刀的时候,给我利索点!”说完,把头一昂,闭上眼睛。

    阿咀木一脸狞笑,冷冷的看着眼前这血腥的一幕,在灵台前面,放了一个瓦盆,刽子手每在共陵的身上割下一块肉之后,便拿着这块肉丢入到瓦盆之中,瓦盘旁几条野狗立刻扑进,狠狠咬嚼盘中大餐。

    每割一刀下去,共陵的身体都会剧烈的抽搐颤抖,鲜血从伤口里面喷涌而出,随即又是一刀,拎着他的一块肉丢到瓦盆里面。

    每一刀下去,共陵都要疼得撕心裂肺发出一阵阵惊叫声。抽搐一阵,共陵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仿佛飘出了那笨重的躯壳,

    三十多刀割下来之后,共陵身上也已经没多少好肉可以下刀了,而立柱下面这会儿早已是血流成了一大滩,再看太守共陵,这会儿也基本上要气绝身亡了。

    如此凶残的场面,让场中许多匈奴士卒汗毛倒竖了起来,都屏住呼吸,噤若寒蝉。

    如此血腥的杀人,给阿咀木麾下将官无比的震撼,从而看到了阿咀木的另一面,平日大帅挺和气,但是犯了他的忌讳的话,那就不得好死了!

    行刑至最后,阿咀木这才点点头,红衣刽子手一刀剖开了共陵的胸膛,尖刀一拧,便摘下了一个血淋淋的心脏,这颗心脏还在他的手中微微的抽动着,接着勃枯儿上前,一刀挥下,把他的人头剁下,提起来走到灵台前面,放在了灵台上的红色匣子中。

    阿咀木带着将官们上前,敬香施礼,算是完成了这场血腥的祭奠,最后让人将那些灵牌收起,又命令士卒们,抬了那些阵亡者的尸体,去城外掩埋起来。

    是日,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仲夏,雁门关太守共陵那缕忠魂无声飘向浩瀚的历史长河。

    ~~~~~~~~~~~~~~~~~~~~~~~~~~~~~~~~~~~~~~~~~~~~~~~~~~~~~

    定襄西城,羽林营骑中军大账。霍去病一脸阴沉听完牙将司马康的叙述。

    霍去病用双手揉了揉太阳穴,微微地闭上眼睛。心里暗暗沉思: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走呢?进,驰援雁门。但是雁门关边军守得住吗?万一雁门失手,那自己又将如何处之。退,在广阳,西河二郡设防,驰援二郡的时间也来不及了,只能希望广阳,西河二郡太守警醒点。

    思付一番,霍去病只感觉头脑发胀,疼痛不已。

    想到此,霍去病心里一阵烦闷,这是个两难局面,眼下最好的打算是吸引阿咀木大军的主力,让他无暇关顾西河,广阳二郡。

    许久,霍去病心中才有点盘算。于是,他睁开眼睛,看见那牙将仍然挺直身躯跪在帅账正中。

    见状,霍去病微微地颔首,心中暗叹:这个牙将到是挺乖觉,没有惊扰自己,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点拨他。

    霍去病微笑说道:“你也累了,下去休息吧。”

    说完,霍去病一挥手让雁门牙将退下。

    ps:求收藏!
………………………………

第113章 112 壮志难酬

    ps:求收藏啊!

    都尉刘靖见上首霍去病一脸肃穆的神情,摸了摸颔下发白长髯,轻笑问道:“雁门关岌岌可危,将军作何打算?其实,援与不援,都是一样的结局。”

    “哦,老将军,此言何意?”霍去病听后,眉头微微惊愣,难道这夫子也看破此困局了?霍去病一脸谦虚问道。

    刘靖看了霍去病一眼,便道:“想必将军心中早已定论,雁门近日必失守,不知老朽说的对不对?”

    霍去病心中一紧,自己心中早已做最坏打算,难道这老夫子会读心术?眼光极其狠毒,一针见血,真乃谋臣之流。

    想到此,霍去病满脸微笑望向下首的刘靖,微笑道:“老将军真乃神人,去病万分佩服。雁门关凶多吉少!即日陷落极有可能,我们要做最坏打算。”

    “神人!不,将军此言抬举老朽了,老朽不过是就事论事。而将军对雁门关局势洞若观火,老朽景仰万分。将军,你初来乍到,心里却料事如神,算无遗策。而老朽已在定襄,雁门一带几十年,才有如此判断。将军,你的军事才华,乃老朽平生之罕见,大汉王朝几百年来未出。”刘靖摆摆手,满脸挂着对霍去病佩服得无比投地的神情,不停大放厥词来表达自己对霍去病敬佩。

    这个老小子能言善道,马屁功夫更是一等一。霍去病都听到心坎了,极其受用。

    这时,霍去病发现刘老小子还真是个人才,更是一个难得将才。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可惜了,这种人才却屈尊于边军都尉,真有点大才小用。

    心里想到此,霍去病眯着眼睛认真打量一番眼前定襄都尉刘老小子。

    这老小子十分有卖相,给人的第一感觉十分清瘦儒雅,身上散发出淡淡的书生倦气。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个瘦弱的老书生让匈奴左大都尉阿咀木在定襄城栽了个大跟头,攻城受挫,徒耗钱粮,损兵折将,军威受损。

    在心里,霍去病很难想象出这老小子的另一面,威风凌凌,满脸煞气,铁血手腕,乾坤独断。

    霍去病不由莞尔笑了笑,小声笑了句说道:“老将军,雁门为何守不住了?去病想聆听你的高见,望老将军不要吝啬。”

    “岂敢,岂敢,卑下几点愚见,恐怕难以入将军之耳。既然将军要听,那卑下就在此放肆了!”等了半天,终于等到霍去病这句话。有了这句话,刘靖才有展现才能的机会。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在定襄边军都尉这位置,刘靖一蹲就是几十年。当年那个英气逼人的青年,如今两鬓已经斑白。岁月蹉跎,英雄迟暮。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已经到天命之年的刘靖,余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因战功封侯,再不济,也要泽荫后世子孙。

    少年上差霍去病的到来,让刘靖那颗沉睡多年的内心渐渐苏醒。尽管刘靖和霍去病接触时间不长,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霍去病才十六岁,就贵为征虏将军,朝廷地当红三品大员,更是汉家天子亲封上差,代天戍边。其恩宠,大汉王朝上百年,何人能及。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达到霍去病的高度呢?

    另外,霍去病的恩宠不是靠阿谀奉承,而是凭着赫赫战功。千里奔袭,一战下河南,以一己之力改写大汉岌岌可危地颓势。也从中窥见,霍去病乃百年难遇的军事天才,别的不说,光看霍去病训练的亲军,斩杀匈奴骑卒数千,自身伤亡不足一千!

    这是何等概念,匈奴以骑射称雄天下,铁骑之犀利,举世罕见匹敌。也许是苍天可鉴,霍去病横空出世,将星夺目,匈奴人也不得不败北。

    刘靖心里甚至怀疑眼前这少年是不是前朝名将白起重生。否则,这个少年郎才多大,竟然如此冠绝天下。

    想了半天,刘靖心里只能用天纵奇才来解释。霍去病一定天上武曲星转世。

    也正因此,刘靖认定霍去病,也意识到自己飞黄腾达地机会来了。也只有英雄惜英雄。也只有霍去病这样的帅才,才敢破格重用天命之年老将刘靖。

    刘靖心里也十分坚信,只要自己跟紧霍去病的脚步,封侯拜相不再是那遥不可及的梦,即将成为现实。

    想来想去,斟酌半天,刘靖一脸慎重说道:“雁门关虽然险要,但太守共陵为人志大才疏。阿咀木瞒天过海,轻骑奔袭,必打共陵措手不及。另外,匈奴这次有备而来,攻城器械也颇为尖利,若不是老朽事先挖了壕沟拒敌,定襄难保矣!还有一点,雁门边军羸弱,武备废弛。其关屡屡攻破,奸细早已深入骨髓。共陵能坚守到现在,也颇为不易。”

    霍去病听后,神情疲惫,暗暗点了点头,说道:“老将军,一言道破雁门关之要害。”

    一个边军都尉能有这番见解,也非常人可度。从而可知,这老小子也浸淫兵法多年,谙习兵事。由此可见,汉家天子刘彻还真是大大地失策,把这老小子闲置边关定襄这么多年,始终未有大用。

    话又说回来,像刘靖这种命运多舛,终生难封的将领,大汉朝廷并不算少。飞将军李广就是典型中悲剧,穷其一生也未能封侯。

    由此,霍去病也在瞬间理解朝中大臣为何如此嫉妒自己?

    封侯拜相,那是位极人臣的荣耀,是多少臣子毕生追求的夙愿。这一道坎有多少大臣穷尽一生也未能实现,而霍去病呢?只用短短十四年。一一对比之下,这叫朝中老臣情何以堪!其心中又怎能舒服通达!不给这个少年郎鼓捣出些麻烦,这些老臣心里又怎能舒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说得也是这个道理。

    心里感慨一番后,霍去病又一脸谦虚请教道:“老将军,你看我军下一步该怎么走呢?”

    刘靖闻声,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反问道:“将军,你心中早已定计,又何须问计他人,那只会徒增烦恼,扰乱你的心神。”

    虽然刘靖什么也没说,寥寥只言片语。但是霍去病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

    霍去病一脸深思朝都尉刘靖笑了笑,刘靖也露出笑容。那对浑浊双眸向霍去病射出屡屡精光,和霍去病深邃的眼神对撞后,霍去病心神领会,默默笑了几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ps:路过地童鞋们,请放心品读。本书更新不断,完本保证。流浪大吼一声,求收藏了!
………………………………

第114章 113 杀使

    ps:好热啊!呵呵,真想找个凉快的地方码字。求收藏!

    霍去病做梦也没想到,匈奴大帅阿咀木竟然给自己送了份大礼。这份礼大的让霍去病浑身窒息,咬牙切齿,怒发冲冠,拔剑而立。

    翌日,定襄郡。羽林中军大账,霍去病正与太守方勇,都尉刘靖,军司马张燕,北军中郎路博德议事时,忽有中军护卫疾步入帐,跪地禀道,“将军,匈奴使者求见。”

    “使者?”霍去病眉头皱了下,疾声问道,“怎么回事?”

    中军护卫答道:“匈奴使者说奉阿咀木大帅之令,给将军送份大礼。”

    “哦!”霍去病一脸阴霾。随即,冷笑了一声说道,“他有这么好心!”

    侍立一旁张燕见状说道:“将军,只怕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