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武之殇-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道灰影闪现,窥得如此良机,巴拉顿时猛如狮虎,发动了自己最为凌厉的攻势。

    两道身影缠绕在一起,一阵剧烈的打斗声从中传了出来,隐隐还夹杂着喘息声和闷哼。

    片刻后,人影咋分,巴拉闪电般后退,面色苍白,脸上汗珠滚滚,显然吃了大亏。

    “痛快,痛快,痛快!”霍去病脸上一片潮红,大声兴奋叫道。

    “但我却输了!”胡人巴拉一脸颓废的坐到在地,耷拉着脑袋如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摇头说道:“将军的神勇,恐怕我们头人也敌不过。”

    以他灵活多变、迅猛异常的实力竟然在霍去病手下完全讨不得好,可知胡人巴拉有多么受打击了。

    “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不必气馁。”霍去病笑了笑,淡淡说了句,转身往外走去,又扔下一句话:“上朝。”

    辛不追大步走了过来,在巴拉身上重重一拍,差点把他拍的趴在地下,哈哈笑道:“不要灰心,你那种打法,换作我早就被打垮了。将军是个异数,不能以常理度之,你输在将军手下并不冤。”

    巴拉伸手龇牙咧嘴的揉着痛处,猛然伸脚在辛不追身上踢了一脚,以作报复,身子疾退,闪过了辛不追的报复。

    辛不追恨恨的瞪了这小子一眼,心中有事不敢耽搁,于是辛不追只能狠狠瞪了那小子,快步向已经消失在视野外的霍去病追去。

    出了府门,霍去病领着十多名护卫往未央宫方向驶去。

    ps:这一更有点短,头脑有点混乱。
………………………………

第169章 167 声名狼藉

    ps:下午有点时间,提前更新了。

    进入了未央宫,霍去病遇到了许多他自己根本不认识地朝中大臣,这些大臣一见霍去病就粘了过来,向霍去病近乎谄媚的讨好着。

    霍去病心里硬是忍住对这些嘴脸的厌恶,一脸微笑游刃有余地还礼。其实,霍去病心里不想留给朝中大臣们一副傲慢无礼的态度。

    霍去病一一还礼,刚抬步离开这些阿谀的大臣后,就感觉到身后有一丝异常。

    见状,霍去病心里感到十分莫名其妙。这些阿谀之徒,人前是个谦谦君子,杉杉有礼,人后,霍去病刚抬步走,就感觉这些大臣在自己身后嘀嘀咕咕,指指点点,议论个不停。

    霍去病脸上的肌肉在微微地颤抖着,慢慢地转过身子,眼睛里迸出火般凌厉的目光,射向自己身后的阿谀之徒。

    霍去病那刀子般的目光一一掠过这些阿谀的大臣,众大臣只见霍去病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止的怒火。

    很显然,刚才那些细言轻语被霍去病听到了,众大臣在霍去病刀子般的目光注视下,都不由感到惶恐不安,一个个心惊胆战,两眼无神地看着霍去病。

    霍去病鼻孔哼了一声,蹙着眉头,双手用力握紧拳头,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又狠狠地瞪了眼其中一个和他套近乎的大臣,才转身离去。

    只见那大臣骇然张大了嘴巴,呆呆地立在那儿,心里忐忑不安,两只脚像钉住了似的,一动也不能动了。

    ~~~~~~~~~~~~~~~~~~~~~~~~~~~~~~~~~~~~~~~~~~~

    霍去病这一走,顿时所有的大臣如潮水般退开。

    难道关于自己那些流言蜚语遍布了整个长安城,自己现在已经一名凶名昭著嗜血之徒了。

    见到此景,霍去病心中难免有些郁郁,稀里糊涂成了一个残忍凶暴,嗜血之徒,朝中大臣都畏之如虎。

    “霍将军,久别重逢,老夫在此先贺喜将军雁门大捷了!”清朗的笑声从身边传来,霍去病警觉的往那处看去,满脸笑容的李息顿时跃入眼中。

    “李大人!”霍去病见来人是大行李息,不由大喜喊道。

    两年前,霍去病八百铁骑奔袭高阙,汉军由此收复河南平原。那段时间,霍去病和李息共事了一段时间。霍去病在朝中认识的朝臣朋友不算很多,李息也算是一个朋友吧。因此,霍去病见了李息不由有股亲切感。

    李息哈哈笑道:“去病,李某虽然身在长安,不过也时时听得去病在雁门大破酋首阿咀木几万大军,叫胡人不敢南下,如此功绩,让李某不仅心中惭愧,更恨不得投身去病帐下,驰骋北疆,方不负男儿之志。”

    “李大人,谬赞了!”霍去病一脸惭愧地笑道。

    两人再说一阵,李息突然压低声音,很神秘说道:“去病,最近可听到了传闻呢?”

    霍去病心中一动:知道李息将要说什么,但霍去病还是装作不知情,十分谦虚说道:“还请李大人请教。”

    “去病,你有所不知,你还未到长安之际,长安突然谣言四起,所指都不利于大人,说你凶残嗜杀,强抢民女,鞭笞士卒为乐,手段令人发指,常以虐俘……”

    “够了!”霍去病大喝一声,打断了滔滔不绝的李息,小脸气得微微扭曲起来,自己虽然嗜杀了,比较残忍,那也是对犯境的匈奴人,平日里对士卒十分体恤。至于强抢民女,那简直是造谣。到底是谁要跟自己过不去,用心这么狠毒,抹黑自己,让自己声名狼藉。

    周围不少大臣被霍去病一声厉喝,惊的一震,不少清流大臣投来不满的目光。毕竟朝中这些腐儒的清流派,一个个自恃清高,洁身自好,哪会和声名狼藉的霍去病黏糊在一起。

    论官职,霍去病只是个三品武官,在这大汉权力中心也算不了什么。

    李息笑了起来:“去病,不必放在心里,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无须理会这些谣言,时间久了,大家都清楚你霍去病去病的为人了。李某自然不屑此等谣言。你因功晋身,日后李某还需你多多照顾。”

    “李大人严重了!”霍去病苦笑道,一般的谣言这些官员恐怕也不会轻信,但以现在的情况看来,散发谣言之人恐怕并不简单。

    两人还待再说事时,钟鼎声起,百官入朝。

    诸多朝臣立即按照品级鱼贯进入金华大殿,诺大的广场立即一下子冷清了下来,在百官之中,霍去病还看到了左内史李沮,不过此时不是叙旧的好时候。

    “可是霍侯爷?”一名中官来到霍去病身旁,轻声问道。

    见霍去病点头后道:“霍大人请随奴婢来。”

    于是,霍去病随着那中官来到一处偏殿,殿中已经有数人等候。

    霍去病刚进殿,殿中数人的眼光一下子集中到了他的身上,但是很快的,众人的目光又移到别处。

    这几人有老有少,年纪大者足有四五十岁,年纪小者不过二十有余。过不了多久,殿外由中官又引进来不少人,看来都是些被抽调入京的外地官员。

    大多数人心情忐忑,在席上坐立不安,只有少数人安之若泰。

    霍去病一进殿,就独居一席。

    这时,霍去病瞧见正对面案席上的高个子官员对同席官员说道:“子远兄,你听说过长安近期的谣言吗?”

    “是关于征虏将军霍侯爷的吗?”。唤做子远兄的官员小声应道。同时,他的目光小心翼翼地瞥了瞥对面的霍去病。

    “你也知道了?”高个子面露诧异,微微一怔后又道:“那你认为这谣言是何人所传?冠军侯会如何处置呢?”

    “这个就不知了,毕竟你我都不了解冠军侯。”

    “子远兄,说的也是!”

    ……

    ……

    没等多久,中宫内侍进殿通传,刘彻召见。

    ps:晚上有时间的话,再奉上一更。求推荐哈,收藏哈。
………………………………

第170章 168 殿前听封

    ps:来晚了,静下心来码字了。

    天子赐见,霍去病等官员在中官带领下鱼贯进入金华大殿,空旷的大殿一下子多出来十余人,顿时多了不少生气。

    这批从外地调任上来的官员大都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入了这金光大殿立即跪附于地,口呼万岁不停。

    “诸卿平身!”玉阶上的汉家天子刘彻威严的声音遥遥传来,众官员起身立于一旁,不敢和天子刘彻对视。

    十分满意的扫了一下阶下新进官员,刘彻微笑对侍立一旁的公孙弘道:“丞相且看,这些就是我大汉才俊吗?”

    原本对百官的升迁调动任命都是丞相的职责,不过随着相权被刘彻逐渐蚕食,郡所太守一级以上官员的调动任命非刘彻玺印通过才能生效,不过对一般的升迁公孙弘还是有一定的权力,他学识渊博,刘彻倒是经常征求他的意见。

    公孙弘微微一笑,眼睛扫过案上这些官员的档案,微微眯起了眼睛。

    阶下官吏中有些人顿时隐隐现出不安之色,只有霍去病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李绩。”公孙弘张目喝道。

    “下官在。”位于左侧一中年官员应声出列。

    “陛下。”公孙弘对刘彻说道:“李绩,上党郡太守,在任五年,政绩卓越,自他到任上党一郡赋税所得增加三成,且涨势不减,为人恪守孝道,三年不修其府邸,上党百姓人人交口称赞不绝……”

    新进官员在任期间的政绩都历历在目,做为评选的依据。

    “依老臣之见,李太守宜入大司农、少府属下,或者调拨诸侯国为官也可。”

    刘彻笑道:“丞相不用谦虚,此人也可入你丞相属下,为丞相长史。”

    刘彻的话刚落下,朝臣里的朱买臣顿时脸如死灰,心里仿佛被个无形的大石压住,嘴巴不停的颤抖。脑子一片空白,以后该怎么办呢,怎么办呢?

    ~~~~~~~~~~~~~~~~~~~~~~~~~~~~~~~~~~~~~~~~~~~~~~~

    “微臣遵旨。”李绩面色大喜,转身又朝公孙弘拜倒。这长史之职是丞相属下数一数二的官员,虽然俸禄尚不如太守,不过却协助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要是放在以往丞相权倾朝野之时,这可是不下于九卿的官位。

    虽然现在丞相慢慢失势,这长史也大大不如从前,但至少比起他的太守之职要好上不少。

    “老臣谢过陛下。”

    “下一个吧。”刘彻漫不经心道,视线在诸多官员上稍一停留,待看到霍去病时,不由微微颔首,莞尔一笑。

    “朱由。”公孙弘又道。

    ……

    ……

    接下来几人都政绩一般,也没有怎么提升,更有人得到的官位尚不如原先,霍去病也无心去听,心思早就神游物外。

    “杜周。”

    “下官在。”清朗的声音再次响起,霍去病望去,一个气宇轩昂的青年站了出来应道。

    “杜周,越国国相,在任三年,咦!”公孙弘突然惊疑一声,睁大了眼睛,把手中的竹简再凑近了些,脸上的惊诧之色也转变为鄙夷。

    “这个杜周如何?”刘彻见状,眉头一蹙,赶忙问道。

    公孙弘这一停顿,立即勾起了其他大臣的好奇心,心中都奇怪这个气宇轩昂的青年到底有怎样的履历,竟然让这阅历极丰的当朝丞相都如此惊奇。

    霍去病看了眼这个唤着杜周的青年,在场的朝臣都为他好奇,他却丝毫没有变色,脸上的神情依然如故,好像说的人不是他一般。

    “杜周,南阳杜衍人士,少年之时在南阳郡曾任一县令,不过声名狼藉,不修己身,和上官屡屡冲突,最后更是辞官而去。数年后经人举荐,在琅邪郡、齐郡等地任职,之后倒是做到了太守之职,在元朔四年到越国任相,起先还相安无事,后来竟然陋习旧犯,更是****属下官员妻室,人品不堪啊!”公孙弘看到此,一脸恨意说道:“枉他生了一副好面孔,真是人面兽心啊。”

    光看杜周的模样,任谁都无法想到他人品竟然如此卑劣,身边同僚们顿时稍稍离他远一点。

    更有新进官员轻啐一口,一脸不屑。

    杜周似乎对这场面习以为常了,只是淡淡一笑,也没有辩驳。

    “算了吧,看在他在任之时总算做出了点贡献,不削官爵,回家等候调令。”刘彻话中带上了恼怒,沉声说道。

    “谢陛下隆恩。”杜周赶忙行礼谢道,退了回去,周围顿时空出一圈,就连先前在偏殿和他相谈甚欢的几人也远远离开了他。

    霍去病见状,心中冷笑不已,谣言?又是一个谣言受害者,自己和他还不是同样的结果,还被污蔑强抢民女,和杜周又有什么区别呢?

    直觉告诉他,杜周真实为人必定不是如公孙弘所讲,其中不是有人陷害就是内中还有隐情。

    “去病。”

    正想间,刘彻已经叫到了他的名字,当下立即出列。

    刘彻笑嘻嘻看着霍去病,十分和蔼说道:“去病,你的功劳,朕历历在心。两年前,八百汉家铁骑长袭高阙,一战成名,得封冠军。而今又以不足万骑击溃匈奴左谷蠡王阿咀木数万雄兵,斩首三万余级。雁门一役,以少胜多,用兵不拘于形式,灵活至极,可载史册。去病,你果然不负众望,朕心甚慰,就算朕在长安也感到热血沸腾,大汉雄风,在去病手中淋漓尽致,好啊,好……”

    一连说了好几个好字,刘彻突然站力气来,大声说道:“霍去病听封。”

    霍去病听了,赶忙跪了下来,心中也微微有点紧张。

    刘彻摘下腰畔七星宝剑,掷到霍去病身前,喝道:“朕特亲封霍去病为中尉之职,位同九卿,赐银印青绶,统领五万北军和新编练三万士卒,为朕戊守京辅。朕知你治军极严,且你年纪轻轻,必定有人不服,这把七星宝剑,朕还给你,以后不必还朕了,敢有不服者,无须上奏,定斩不赦。”

    一时间,殿中所有的朝臣都呆了起来,张大了嘴巴,如被人使了定身术,一动不动。

    ps:眼睛有点酸痛,到此吧,睡觉了。
………………………………

第171章 169 力排众议

    ps:更新了,求收藏哈。

    中尉,战国时赵国设置的官职,掌荐才之职。秦汉两朝,又为武官,京城禁卫军统领。

    十余年后,也就是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刘彻把它改称为执金吾,统领北军,是京师三辅地区的主要防卫军事力量。

    大汉军事力量分为中央军和地方军,地方军自然是各地郡守、诸侯国等组成的军事力量。中央军则主要由南军和北军组成,人数总共有八余万,其中北军就占了五万余人。南军由九卿之一的卫尉统领,负责长安未央、长乐等宫的防卫,又被称为宫廷禁卫。北军由中尉统领,主要负责长安附近,京师三辅地区的防卫。除此之外,还有郎中令属下的军士负责长安城的防卫,这三者组成了大汉中央军。

    北军装备精良,人数众多,是护卫长安的主要力量。北军主要有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人马组成,每校尉属官有丞和司马各一人。八校尉各统营兵,分屯长安城中和附近各地,由中尉统一节制。平时守卫京师,战时也根据需要随军出征。

    这支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来老成持重、极受刘彻宠信的大臣统领。

    从一个小小的郎中到征虏将军,再到手握重权的中尉,何止升了一级,坐火箭都没这么快……。

    更不用说刘彻赐予的对属下生杀予夺的权力了。

    丞相公孙弘嘴唇颤了一下,赶忙出列说道:“陛下,霍去病骁勇善战,勇冠三军,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理应重赏。但北军中尉一职实属重要,关乎长安城数十万百姓的生家性命。老臣心里颇为担心,还请陛下再做考虑,此事还需慎重为妙!”

    刘彻听了,面色一黑,阴沉得快滴水,厉眼扫视了下群臣,冷声说道:“其他大臣都怎么看呢?给朕说说!”

    “陛下,老臣反对,孟子曾曰: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霍去病纵然有盖世之功,但年方未满十六,就坐拥汉军中尉之职,实属欠妥。世间万物,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违反事物发展规律就适得其反。”只见右侧一个长髯发白的老叟出列,大声朗朗说道。

    公孙弘这个伪君子乍眼一看,这个老叟居然是自己的老冤家汲黯。公孙弘不由感到脸颊发热,心里生出一丝惭愧之情。

    公孙弘代丞相的代字去掉被封为平津侯的那段日子里,汲黯老夫子怨气颇深,满腹牢骚,悲叹命运不济。

    昔日公孙弘,张汤之流不过是微末小吏,如今,他们的地位甚至还超过了汲黯。再则,汲黯为人小气,胸襟狭窄,心里早就生出一番怨言,朝见天子刘彻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禾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

    刘彻听了,沉默不语。一会儿汲黯退了下去,刘彻说道:“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

    也从这可以看出汲黯这个老夫子是愚直,不擅溜须拍马,揣摩圣意。

    而公孙弘这个伪君子听到汲黯在刘彻那大发牢骚,打自己小报告时,火冒三丈,胸中怒火燃烧起来,也由此忌恨上了汲黯。

    于是,霍去病领军出征的那段时间,公孙弘向天子刘彻建议:“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就这样,汲黯的主爵都尉被撸了,改为右内史。

    还好,汲黯在主爵都尉的任上,把他的多年的老对头郑当时赶回家养老了。

    何故呢?原来郑当时在大农令这个位置时,保举的人及其宾客,替大农令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正好有人向汲黯检举此事。于是,汲黯抓住这个借口,顺理成章地赶跑了郑当时。

    汲黯刚说完,御史大夫庄青翟也高举芴板出列说道:“陛下,霍去病过于年幼,历练不够,而北军内部龙蛇混杂,错综纷乱,老臣担心霍去病难以理清头绪,控制不了局面啊。毕竟治军守土和征战沙场是两回事。”

    刘彻神情阴冷,蹙着眉头,厉声道:“还有哪位大臣要说?”

    “陛下,微臣认为此事过于重大,还需慎重!”左内史石庆出列说道。

    “陛下,以微臣之意,霍去病……”又有大臣高举芴板出列奏道。

    “好了,都退下吧,朕意已决。”刘彻一脸凛然,断然道,语气坚决,毫无转圜的余地。

    诸臣见天子刘彻神情果决,都叹了口气,心里十分不甘退回了原位。

    ~~~~~~~~~~~~~~~~~~~~~~~~~~~~~~~~~~~~~~~~~~~~~~~~~

    “去病难道不敢接旨吗?”见霍去病犹豫了下,刘彻双眉一挑,佯怒道。

    “有何不敢,臣谢过陛下隆恩。”霍去病见朝中群臣一个个站出来,都反对自己出任中尉,心里不由地叹了口气,自己怎么这么不招人待见呢。

    这官升的让他都觉得不适应,心中更是疑窦重重。他对刘彻深为了解,当然明白刘彻对权力看重的程度。

    就算再怎么受他宠信,再怎么让他放心,也不可能在已封了卫青这个大将军的前提下,再将这么重要的职务交到他的手中。

    伸手将面前的天子之剑捧到手中,霍去病慢慢退了下去,冰冷的剑鞘却让霍去病生出炙手可热的感觉,知道自己是捧上了烫手山芋,霍去病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自己吃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身边新进官员尽皆投来炙热的目光,当然也有人面带鄙夷,将他能晋升的如此之快尽归于他背后显赫靠山。

    “恭喜霍侯爷了。”霍去病身旁有个朝臣轻轻地说道。

    接下来是朝中其他的大事,不过霍去病已经没有心思去听了。

    “退下吧。去病留下!”随着刘彻一声令下,众人鱼贯而出。

    整个空旷的大殿就剩下了那个英气勃勃的少年,挺直了脊梁骨傲立在刘彻的眼前。

    ps:休息了,明天见。
………………………………

第172章 170 伴君如伴虎

    ps:生意不好哦,郁闷啊!

    “去病,陪朕出去走走!”刘彻厉眼很有神看了眼霍去病,然后起身走下玉阶,缓缓走到霍去病身前,一脸微笑说道。

    “诺!霍去病赶忙躬身应道。

    于是,君臣二人出了金华大殿,行走在蜿蜒曲折的长廊上。

    长长地走廊上戒备森严,每隔十几步两旁各矗立着一名执戟宫中郎卫。

    没走多久,刘彻在一颗龙纹盘绕的柱子前顿住了脚步,双手负于身后,眺望着远方。

    远方似有袅袅雾气笼罩着整个的宫殿,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凤凰展翅欲飞,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墙板……。

    良久,刘彻的视线收回,长吁出口气,叹道:“去病,雁门关此役,虽然你安然无恙,不过也太过惊险,稍有不慎,就是全军覆没之局。”

    “陛下,你说极是,去病也是侥幸取胜。不过左谷蠡王阿咀木也有所保留,未尽全力,我军才有机可趁。”

    “去病,你能这样想,不骄不躁,善于总结,朕心欣慰。”刘彻酣然点了点头,大声赞道。

    “从前秦到现在,草原的部族都是靠实力说话,各部落都是利益驱动,就如飞蛾扑火。遇到青黄不接的季节,草原上必大举南下来掠夺汉人的生活物资。阿咀木岂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