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一轮利箭过后,活着的敌人便只剩下十几人。

    宣威军正待将他们全部消灭,打扫战场之后,继续西进,敌群里忽然传出一个声音:“将军饶命,我投降,我投降。”

    随即便看到一个穿着明显与其他人敌人不同的人,分开众人保卫走上前来。

    杨丛义听闻此话,立即道:“等等。”

    宣威军再次放下手里的弓箭,听从监军的命令。

    “愿意投降的,放下全部武器,双手抱头走过来,不投降的,一律处死!”杨丛义看出要投降那人似乎是军官,但现在不是审问的时候,等解决了他们,打扫战场之后再审问不迟。

    那人当先丢掉手里的武器,随后道:“都把刀扔了,投降!”

    此话一出,仅剩的十几个敌人便纷纷丢掉手里的兵刃,学着那人的样子双手抱头,慢慢走向宣威军。

    “绑了!”苏仲不等他们走近三丈之内,立即带人上前,将他们全部反绑双手。

    此战,这十几人便是仅有的俘虏。

    战事一结束,杨丛义立即下令打扫战场,回收全部可用军资,至于敌人尸首,他们现在没时间掩埋处理,只能先丢弃在路边,等赶走钦州境内全部敌军再说。

    一个时辰之后,战场清扫完毕,此战共灭敌一千八百三十七人,俘虏十七人,回收利箭四万两千余支,兵刃武器两千余柄,搜集口粮约两百担左右,金银钱财少许。

    经审问俘虏,得知这支敌军自从与南路敌军分头行动后,极少联系,也不知道他们现在何处,当初约定在安远县城会合,一同拿下安远县,而后直攻钦州。

    从俘虏后中得知南部敌军人数具体数目在四千人左右,武器装备也比被消灭的这支敌军要精良不少,并且他们有后续支援,粮草补给都从李越边境运来。

    至于他们为何要入侵大宋钦州,俘虏给的答案是为王子复仇,他们王子在大宋受到虐待和侮辱。

    这等理由,杨丛义是不信的。

    李越军大举入侵,已经完全攻占郁林州,占据横州大半领土,威胁广南重镇邕州,至于钦州,只要李越人拿下邕州,钦州探手可取,继而便可挥师东进拿下雷州,如此一来,广南大部领土就会被李越占据,此一战怕是蓄谋已久,准备多时,刚好王子逃回去,便拿这个借口骤然发动战争,所谋的应该是大宋广南地区的土地。大宋既然能放弃以前的广源州,紧挨广源州的郁林州、横州、钦州都应该能放弃才对,反正都是偏远蛮荒之地,也许这便是李越人打的好注意。

    但临安应当不会轻易放弃这些地方,毕竟广南地区也经营了数百年,虽然偏远,可在大宋已经失去北边上百州府之后,任何一州一府都会更加看重,即使经营不好,也绝不会让它丢失。

    俘虏口中再没有得到对宣威军有用的东西,于是这批俘虏便被一队人马直接送回安远,而后送回钦州城,交给知州处理。

    三营宣威军渡河,在华石镇稍作休整后,杨丛义和四将开始商讨下一步行动。

    “这一仗打的憋屈,我就用弓箭杀了两个敌人。”苏仲看着姚昶和潘诚,十分羡慕。

    “苏老二,你看我干啥,我也就射杀了一个敌人。”潘诚心里很不爽快,此战灭敌一千八百多人,而他才杀了一个,这说出去都嫌丢人。

    “你们还杀到了敌人,我呢,在这儿藏了大半天,连敌人的毛都没摸到,你们说我冤不冤?”罗聪也开始抱怨。

    “姚昶,就你闷声发大财了啊,你杀敌多少?”苏仲盯着姚昶问道。

    “也没多少,七八个吧。”姚昶不好意思的笑道。

    “这还没多少?”苏仲、罗聪一听都要跳起来了。

    “好了,都别闹,这次伏击打的轻松,那是敌人一路没遇到过抵抗,麻痹大意,这里又地势平坦,无处躲避,真要跟他们短兵相接,你们就会知道敌人有多凶悍。死都不怕,就要冲过来给你拼命。李越人擅长打丛林战,在丛林里他们行动很快,很会利用有利地形地势,但在钦州东部沿海地带,他们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战力,即使是这样,宣威军也绝不能大意,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赶走他们,而是要全歼入侵的敌人。”杨丛义迅速将闲聊的四人注意力拉过来。

    “监军,那我们接下来怎么打?”苏仲问道。

    杨丛义拿出钦州地图铺在桌上,手指一点道:“那梭镇,我们在这儿再来一次伏击。华石镇距离那梭不远,半日路程就到,我们今天就急行军至那梭镇,明天在那梭镇西侧河流边布阵,南路敌军较多,我们这次不能奢望一次歼灭,等他们半渡之时发动攻击,先将渡河敌军歼灭,与他们在河岸形成对峙之势,而后伺机过河,从背后包抄,一口一口将他们全部吃掉。具体如何布阵,要到那梭之后我们再做商讨。你们觉得呢?”

    “听着是不错,不过我有一个要求。”

    “说。”

    “这次我要打头阵。”潘诚道。

    “先不说这个,布阵之后再说。不管是打头阵还是压后阵,都要服从整个战局安排,该让你打头阵的时候,就绝不会让你在后边看,要记住,打仗时每个人都有用处,但要用在合适的地方,不然对战斗无益。既然说到这儿,那我就多说几句,这次伏击为什么没有让战斗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苏仲、潘诚担当伏击发起人,而是让姚昶来?因为姚昶比你们更心细、遇事更冷静,能执行既定的作战计划,又能随形势做出调整,在战场上他是会动脑筋的。伏击战,主要是靠智谋,而不是勇猛。而遭遇战,两军短兵相接时,就更看重勇猛和勇气。这次伏击战,从头到尾,敌人都没有还手的能力,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任何预警,三百人、六百人、九百人、一千二百人、一千五百人,每一批敌军都悄无声息死的一个不剩。如果前面的伏击出了差错,敌军得到预警,停止渡河,这次伏击就会失败,甚至可能把渡河埋伏的罗聪这一营人马葬送。”杨丛义说完这些话,神情严肃。军中战将争相出战,本是好事,但若是演变成争抢功劳,打乱部署,很可能就有大乱子发生,这种事历史上可不少见。

    四人听了这话,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好了,具体作战计划和安排,我们到那梭镇实地探查之后再详细商讨。组织行军吧,今天无比赶到那梭。”杨丛义收起地图。

    四将起身,抱拳称是。

    两刻钟后,宣威军携带粮草和军资继续向西行军。

    华石镇距离那梭镇四十里左右,一路地势平坦,路虽不宽,但没有马车,并不影响快速行军。且四十多里路程,要穿越的河流不多,仅仅数条,宽不过丈许,都有木桥相连,通行无阻。

    宣威军携带的物资较多,除了长枪、佩刀、弓弩和一壶箭之外,还要携带二十斤粮食,这粮食是他们自己的口粮,在口粮吃完之前除非有补充,否则他们就得返回安远县城或去钦州城。

    每人携带的军资在四十斤左右,所以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半个时辰行军十里,不算累,但也不算轻松。

    在傍晚日落,天色将暗时,宣威军终于抵达那梭镇。

    在此等候的探子立即找到杨丛义,将附近的情况禀报清楚。

    从探子口中得知,那梭镇也跟华石镇一样,百姓全都闻风而逃了,在李越人来之前就成了一座空镇,但很多人并没有离开很远,而是躲在北边十里外的荒山里。

    还探知南路敌军这两天也在慢慢推进,再有两天左右就能到达那梭镇,由于有河流阻隔,附近也找不到船只,敌人很有可能被阻在那梭镇之外。
………………………………

第293章  水攻之计

    敌人还有两天才来,足够宣威军布置埋伏。

    宣威军当夜宿营那梭镇,好好休整,但有严令,不得破坏之前敌人留下来的痕迹。

    第二天一早,杨丛义便带着四将出那梭镇,直往镇西而去。

    向西穿过一条丈许宽的河流,又走一里之后,便看到一条大河横在眼前,足有二三十丈宽,水流不快,但水色深蓝,看来河水不浅,要想过此河并不简单。

    如探子所言,附近渡口确实没有发现一条船,也不知此地百姓平日里是如何渡河的。

    随后五人沿着河流,将南北东西方圆数里都实地查探了一遍。

    回到镇里,杨丛义将观察到的地形和河流具体情形在纸上画出之后,心里便有了定数。

    于是当即将他的想法告诉四将,让他们一起讨论讨论。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众人觉得计划可行,但要想杀伤更多的敌人,只凭宣威军还不行,一是人力不够,二是没有工具。

    定计之后,全体宣威军立即转移到那梭镇西北部五里之外驻扎,那是之前敌军北路部队行军之地。

    同时派遣罗聪前往北部山区,寻找本地百姓,如果能将他们全部带出来共御敌军最好,假如不能,就本地威望最高的人请出来,与他共商退敌之策,守护那梭镇。

    宣威军转移到北部地势稍高处扎营之后,全体宣威军立即开始在附近砍伐树木,运到东边一条河流低谷处。

    当天中午,罗聪便带回来一群人,其中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

    那老人一进宣威军营地,便赞不绝口,热泪盈眶,口中自语道:“官府没有忘记我们啊,朝廷还知道我们啊。”

    请老人家坐下之后,不等杨丛义开口,老家人便问道:“大人,你们真是朝廷从北方调遣来的吗?”

    杨丛义回道:“正是,我们本在临安附近的明州驻防,听说李越人入侵钦州之后,我们宣威军便被派遣来钦州驻防,奉命击退李越入侵。昨天我们在华石镇消灭敌军一千八百余人,但这次入侵的敌人不少,现在还有将近四千人正从东兴镇北上,几天之后就会达到那梭镇外。听说你们不愿背井离乡,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便想把老族长请来,共商退敌大事。”

    老族长点头道:“你们在华石镇的战事,这位罗将军在路上已经给老朽将过了,真是解气,要是老朽再年轻二十年,一定跟你们一起提刀杀敌,现在老了,不顶用了。大人要怎么退敌,跟老朽怎么商议,我们那梭人能帮上什么忙呢?”

    杨丛义笑道:“老族长老当益壮,年轻时一定是一个勇士。”

    老族长谦道:“大人过奖了。还请大人说说,我们能帮上什么忙?”

    杨丛义道:“不瞒老族长,敌人来势汹汹,足足有四千人,而我们在那梭的兵力只有两千人,若跟敌人硬拼,恐怕很难取胜,所以我们打算以那梭镇为诱饵,用水攻之计消灭敌军。此计一需要那梭百姓担待,二需要那梭百姓帮忙出力。”

    老族长神色一紧,随后问道:“请大人细说。”

    “北边有一条河流从山里出来,由北向南,刚好流经那梭镇西边,而在离镇子北边两里外,有一个方圆两里的低洼处,低洼处向南不远的地方,两侧地势又有所升高,所以我们便想在这里修一个拦水坝,把河里的水蓄在低洼处,等敌军抵达那梭,开始渡河之后,便开坝放水,将敌军一举淹没。但此计很可能会损毁镇子,我们不得不与老族长商讨。”杨丛义如实将计划说与老族长听。

    老族长一听要摧毁镇子,顿时一惊。

    这个镇子已经几百年了,无数祖祖辈辈的心血都在里面,他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最后又死在这里,若镇子被毁,他们要怎么跟祖先交代,如何后辈交代?没了这镇子,那梭老老少少数千人,以后怎么生活?

    一瞬间,许多双眼睛,许多张脸,似乎都出现在老族长眼前,他沉默了。

    这镇子若是他一个人的,他会毫不犹豫的答应,可这镇子不是他的,他只是族长而已,并不能决定那梭所有人的生死。

    “大人,老朽需要回去跟族众议一议。”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老族长思虑许久。

    朝廷从北方派军队来抵抗李越人入侵,保护他们的家园,于情于理,他们都该出手相助,但这个水攻之计他们实在难以接受。

    “老族长,我也知道此事不妥,可宣威军军力有限,不得不为此计。镇子西边两河相夹处,宽不过一里,虽然可以在此埋伏,但难以大量杀伤敌军,若将敌人放进镇子,以宣威军的军力难以将他们包围歼灭。因此若不用水攻之计,很难将敌人歼灭在那梭,敌人不退,不光那梭百姓不能正常生活,整个钦州西部都要继续活在李越人的威胁下,终日惶恐。”杨丛义不得不解释此事,为消灭敌人,而摧毁镇子,也不是他的本心,他只想消灭敌军,以绝后患,平定钦州。

    老族长沉默不语,内心还在继续争斗,镇子重要,还是消灭所有敌人重要?这是一个族长,最艰难的抉择。

    “大人,老朽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沉默片刻之后,老族长忽然开口。

    杨丛义原以为老族长要拒绝,一听这话,立即问道:“老族长有什么妙计?”

    老族长笑道:“老朽哪有什么妙计,大人的水攻计谋不变,只是这借用的河流要变一变。”

    “怎么变?”杨丛义心中一动。

    “镇子西边不是有条大河吗?大人何不借用这条河水,这条河大,一旦截流之后再放开,那势头,别说四千敌军,就是四万人也能全部冲走!”说起那条河,老族长有些兴奋。

    “那条大河是很大,看它有几十丈宽,附近地势又很平坦,难以拦坝截流。”杨丛义一听便摇头,他之前也想过,但实地查探之后就放弃了,此河两岸与河水高不出半丈,一眼望去,数里之地,一马平川。

    “大人有所不知,从镇子沿河往上走五里,有一个地方不足五丈宽,一旦堵起来,用不了几天就能有一片湖水,等敌人到了镇子对面,趁他们没过河,就毁坝放水,大水一来,河对岸大树都剩不下来,别说是人了。”老族长说完,满面笑意看着杨丛义。

    “老族长怎么知道,大水一来就能把对面全冲走?”杨丛义顿是一喜,原来此河上游不远处还有这等好地方,但该问的还是先问清楚,免得白高兴一场。

    “这河之前发过几次大水,每次都会把对面冲的一干二净。”

    “多谢老族长提醒,等我去实地察看之后,再与族长商议。”说完,便起身道:“来人,照顾好族长,请他好好休息。”

    “大人且慢,老朽叫个儿孙陪你去,会节省不少时间。”老族长随即起身出去叫人。

    不多久,杨丛义带着姚昶、罗聪,跟着老族长推荐的那梭镇猎人一路往大河上游走去。

    沿河走了大半个时辰之后,到了一处狭窄的河湾,河湾两侧是比河面高出十多丈的山丘,山丘上长满合抱粗的大树。

    继续往上游再走一会儿,就见沿河地势逐渐开阔起来,一眼望去河两岸数里范围地势平坦,比先前的山丘低了不少,此处当真是一个蓄水的好地方。

    杨丛义细问猎人身后的山丘走向,猎人描述一番后,他就明白了,两个山丘一个往西,一个往东北,如果把谷口拦截起来,刚好能卡住河流。

    他们没再继续往上游走,而是回头爬上了一侧的山丘。

    到了山丘高处,四下一望,只见河对岸西面山丘连绵,一直跟远处的百丈大山相连。再向南一望,就见河流出谷后虽然往东流了一段而后再向南,但地面并不高出河面多少,且南边一眼望去地势都比较平坦,只有视线尽头有微微隆起的山峦。

    杨丛义心中大喜,立即回到宣威军营地,命令停止砍树,召集四将重新商议退敌之计。

    “老族长,真是多谢你了,那真是一个蓄水的好地方。”杨丛义喜不自禁。

    老族长笑道:“大人不用这么客气,朝廷派兵来击退李越人,我们感激不尽。我们那梭人也想亲自参与这场战斗,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帮的上忙?”

    杨丛义笑道:“正要跟族长说,那处河谷不小,宣威军人虽不少,但没有趁手的工具,建坝拦水会很慢,但我们现在却的就是时间,所以想请族长召集那梭青壮年出山,与我们一起共修拦水坝。”

    老族长立即回道:“老朽正有此意,这就回山召集人手。”说着就起身要走。

    杨丛义赶紧拦住,笑道道:“时间紧迫,怕是敌人明天、或后天就会到,族长还是让年轻人回去,他们跑的也快点。”

    老族长哈哈一笑,重新坐下:“是老朽孟浪了,竟忘了我是如何上下山的了。请把我那儿孙叫来,让他回去就是。”
………………………………

第294章   修坝蓄水

    片刻后,那年轻的猎人被护卫带进营房。

    老族长吩咐道:“你回山告诉族人,让他们带好工具出山,到双峰口帮朝廷大军修坝。”

    那年轻猎人回一声好,便迅速出营,北上山区。

    随后杨丛义便将双峰口附近的情况跟其他人细细讲了一遍,告诉众人,修坝拦河的位置要调整,攻击的目标也要改变。在双峰口修坝,拦住大河流水,可以在谷内蓄积一个大湖泊,等敌军全部聚集在那梭镇对面之后,立即毁坝放水,大水将从谷口直冲向南,可以一举将敌军全部淹没,如果敌军运气差,一个敌军都逃不了。

    其他人一听还有这等好事,无人不兴奋,若真拦河成功,四千来到那梭镇的敌人便能一举歼灭,宣威军便能取得完胜。

    “监军,有个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到?”沉默多时的姚昶忽然问道。

    “说,什么问题?”杨丛义微微一惊,难道漏了什么重要细节?

    姚昶道:“敌人马上就到,就算我们两天之内把水坝修好,蓄水也需要时间,一旦开始截流蓄水,大河便水流断绝,下游水位降低,敌人到达那梭镇对面之后,就算没船也能很快渡河东进。为今之计,只有派遣一支部队开始与他们接近周旋,拖延他们行军,或在那梭镇部署一支部队,与他们面对面形成对峙,为蓄水拖延时间。不管是接近周旋,还是对峙,我们都是兵力悬殊,十分危险。”

    杨丛义点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即使大河水大,蓄水也需要时间,如果在蓄水期间,敌人刚好就到了,面对干枯的河流,敌人会很快过河东进,离开那梭镇,因此必须派人周旋,或在那梭镇隔河与敌人对峙。

    隔河对峙看似最好,能将敌人刚好堵在河对岸,处在南下大水的正面,但敌人一旦发现河流水位降低干枯,必然绕路过河,最终很可能奉命对峙的宣威军被灭,敌人也会逃走。

    “姚昶说的对,如果我们在双峰口拦截大河,就必须在水坝蓄到足够的水之前,将敌人留在那梭镇。我们要派一营人马立即渡河,在敌人行军路上骚扰阻击,延缓他们到达那梭镇的时间,至少延缓两天,等蓄水完成之后,听从号令,放敌人到达那梭镇。这个差事谁领?”杨丛义思虑片刻之后问道。

    “我来。”苏仲、潘诚几乎同时抢道。

    “你二人不管谁去,其实都能完成任务,但苏仲曾经跟李越人交过手,比较熟悉他们,这次还是苏仲去为好。”杨丛义对他们表现主来的勇气很满意。

    “谢监军,我现在就走。”苏仲起身。

    “苏老二,这此就便宜那你了,下次再有这样的好机会,可不要跟我抢,不然别怪我翻脸啊。”潘诚起身拍了他一下。

    “好,你带一人去,此战以骚扰拖延为主,不可力敌,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保证宣威军安全,不要无故葬送将士的性命。四天之后,返回那梭镇附近,注意北方烟火信号,一旦看到烟火便立即隐匿形迹,撤往西边的山林。”杨丛义嘱咐道。

    “我知道了,保证完成任务。”说完苏仲快步离开营房,信心十足。

    “我们立即行动吧,全军北上双峰口,修坝蓄水。”

    杨丛义一声令下,各将带着宣威军马上行动起来,沿河北上,准备修建拦水坝。

    宣威军一到双峰口,便在山丘上扎营,随即开始砍伐合抱粗的大树,不论怎样修坝,都少不了大树。

    杨丛义带着姚昶等人在双峰口山丘上仔细观察河湾地形和谷口宽窄,他们要修建一个既能安全快速蓄水,又能随时摧毁的坝体。

    商讨许久后,终于有了具体的坝体方案,杨丛义画了简略的修建图纸。

    按他们的设想,以数十丈高的巨木从山丘上,斜插至河对岸山谷底部,两边同时开始,只在河谷中间留下数丈宽的出水口,等双向斜插出一个四丈宽的基础坝体,便将稍小的树木横丢入河中,将出水口堵住,山谷外水流一小,就可以将沙石从坝体巨木缝隙中间倾倒下去,用沙石把流速降低的河流填堵,最终修成一个高五丈长十丈宽四丈的木混坝体,等到蓄积到足够的水,便挖开坝体两头的山丘,让大水将木混坝体冲毁。

    修建坝方案确定,宣威军便马上开始加紧采伐树木,山丘两侧靠近河口地方的树木全被砍伐掉,以便开挖泥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