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赤手空拳,是挡不住几万人围攻的。

    招募的青壮开始训练之后不久,苏仲便带着宣威军撤回了凉山城。

    一营兵力调去城西关隘支援袁华、柳时,另有五队兵力出城东,往二十里外,在通往李越腹地的小道设置障碍,遇小股敌兵则劫杀,遇大股敌军则袭扰,并随时向凉山报信。

    苏仲被留在城内,如今城里只有宣威军一千六七百人,而组织起来的青壮就有两千五百多人,这还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第二批、第三批,这些人都需要训练,同时更需要统领。

    虽然这些人没有家国概念,没有民族和种族意识,但宣威军毕竟是外人,一旦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私下串联挑事,组织起来的几千青壮,便成祸患。所以征募来的人,在没有弄明白他们是否忠心之前,必须要加以控制。

    与此同时,杨丛义又让米店掌柜帮忙留意城中豪门大户的动态,有消息及时汇报,承诺等战争结束,必能让他平安返回大宋。

    城西关隘外,李越敌军陈兵五千,数次进攻,都被宣威军以弓箭射回,留下几百具尸体,白天难以靠近收尸,只能趁夜间,伸手不见五指,悄悄把人偷偷搬回去。

    随着凉山五百援军到来,关隘守军已经有三营,满编一千五百人,守关压力顿时一轻。

    援军到来,袁华、柳时方才知道宣威军已经弃守大南关,全力镇守凉山城和城西关隘,截断李越升龙和前线敌军的补给线路。二人顿时欣喜,暗自庆幸不已,镇守此关,等战争结束,当是一大功勋,可比苏仲攻取大南关风光多了。

    敌军在关隘外驻扎,连续进攻三天,留下一地尸体,却连关墙三十丈内都难以接近,宣威军的强弓从两丈多高的关墙射下去,全力张弓射击,能达百丈距离,但守关是持久战,等到敌人到达关前五十丈,几轮箭雨覆盖过去,利箭穿透没有护甲保护的身体,敌人便只有乖乖后退。

    几天后,敌军突然停止进攻,全线后撤一里。

    由于距离遥远,关外也没有留下探子,袁华、柳时不知道敌军有什么阴谋,心里忐忑不安,一边向凉山汇报军情,一边加强戒备,并悄悄向关外重新派出探子,打探敌情。

    凉山城里,杨丛义气愤之极,姚昶、苏仲也愤恨不已。

    “亏他游奕军还是殿前司禁军,尽然能做出这等不要脸的事来,等这仗打完,一定要讨个说法!”姚昶气道。

    苏仲怒道:“游奕军就是一帮每种的东西,当初在东兴老子就看出来了,让他们行军北上,就推三阻四,等我们抄了李越人后路,他们马上就像长了翅膀的鸟人,飞扑郁林去抢功。这帮孙子,全他娘的不是好东西!”

    杨丛义呼一口浊气,迅速平静下来,问道:“游奕军已经放郁林敌军退出郁林,他们兵不血刃占据郁林,而三千多敌军不会在大南关等死,他们稍作休整,马上就会全军直扑凉山,我们怎么办?”
………………………………

第318章  空城伏兵

    “能怎么办,跟他们干!”苏仲开始赌气。

    姚昶道:“敌军是三千多李越精锐,宣威军如今兵分两路,每路都只有一千多人,怎么干,除非城西关隘不要了,关隘一丢,李越人马上就直逼凉山城,我们可就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游奕军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把郁林敌军逼至绝境,慢慢的也就能熬死他们,或是直接把他们消灭在郁林也好,他们偏偏一个不杀,全放出来,这对他们到底有什么好?消灭三千敌军不也是功勋一件?”他实在想不通,游奕军为什么要这么做,完全没有道理。

    杨丛义冷静下来之后,多少想明白了游奕军的意图。当初跟游奕军统制李耕交涉,言谈间便知他行军打仗重在取城,而不在杀伤敌军,论功行赏也是攻城的功勋重于杀敌,杀了敌军,拿不下城池,在李耕看来便是白费力气,便是不善战者。

    可游奕军轻取郁林,不伤敌军一根毫毛,将人全部放走,杨丛义不敢认同。敌军不灭,夺了郁林又有何用,等游奕军一走,他们休整好了,转头又能北上,战争便永无停止之日,李越人只有因为战争付出了代价,他们才会考虑怎么样跟大宋和平相处,边境才会安稳。

    三千敌军如今直扑凉山,大南关也会落入游奕军手里,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好事是,游奕军占领郁林、大南关,宣威军便只需要防御城西关隘,凉山城的压力就小很多。坏事是,宣威军眼下很难吃下这三千敌军,要么出城血战,要么放弃城西关隘,这都不在杨丛义预想之内。

    “先不管游奕军会怎么样,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处理这三千多敌军。他们可能会尝试进攻凉山城,攻不下来,他们最好的选择便是退回李越,但放他们直闯城西关隘肯定不行,关隘守军只有一千五百人,内外夹击,守军一定会败,关隘也会丢失,宣威军据守凉山退敌之计就不能再施行。所以这三千敌军一定要消灭在凉山周围,绝不能让他们到达关隘。都想想,我们该怎么消灭他们?”杨丛义一番分析,直接将问题抛出来,把他们的注意力从游奕军吸引到敌军身上来。

    “监军,大南关到凉山一路上都是低谷,我们可以在路上埋伏,半路伏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苏仲立即提议。

    杨丛义摇头道:“不妥,敌军三千人,宣威军在凉山不足两千人,必须要留一千人在城里,保证城池不失,能出动的不到一千人,在半路伏击没有任何优势,我们只能在凉山城下击败敌人。”

    “监军,我有一计。”姚昶忽然眉头一跳,脸色一喜。

    “说说看。”杨丛义眼有赞许之意。

    姚昶道:“既然敌军要来攻打凉山,我们就可以使一个空城计,在城中将敌人就地消灭。首先,等敌人来到凉山附近,我们调集两千青壮换上宣威军的衣甲,在他们眼皮底下由东门出城,做出宣威军撤离凉山的假象。其后将北门和东门打开,而宣威军则在在北门附近埋伏,敌人想必不会舍近求远,从东门入城,等他们从北门入城过半之后,宣威军立即开始攻击,重新抢占北门,城外敌军发现上当之后,必然不敢继续进城,很可能会直接渡河南下。这个时候,宣威军就可以关门打狗,将入城的敌军全部消灭,而渡河南逃的敌军,会发现他们渡河之后不停的遭遇埋伏袭击,一路奔逃至关隘,活着的人已经所剩无几,疲惫不堪,精疲力竭,而等待他们的是一千五百宣威军的箭阵。这一战如果顺利,三千敌军就会全部消灭在凉山与城西关隘之间。”

    杨丛义听完,仔细一想,如果把几天前招募的两千五百青壮全部用上,此战确实大有胜算。

    于是问道:“招募的这些人训练的如何了?”

    姚昶道:“每队都有经验丰富的宣威军老兵做押官,指挥调遣也没有太大问题。他们这几天已经学会射箭,虽然准头不够,用来迷惑骚扰敌军够了。”

    “好,他们可用,此计便可行,我们再细细筹划筹划。”杨丛义说着拿出一张纸来,那是他这些天做出来的凉山周边地图。

    半个时辰之后,一信使出城,出奔城西关隘,将大南关和凉山军情相告,让他们做好灭敌准备。

    当天,府衙发布戒严令,城中百姓不得上街,更不能出城,而城内兵马却调动频繁,一批批军械物资和粮食搬出仓库,更有两队宣威军直出东门。

    第二天夜晚,二更之后,凉山城东门忽然打开,一队队宣威军手持火把,带着粮草军械静悄悄的出城,往东而去,火龙绵延数里不绝,照亮一方夜空。

    宣威军东行数十里后,迅速跨过临时搭建的桥梁,灭掉火把,转而向西,返回凉山城外,埋伏在通往城西关隘的大道两旁。

    与此同时,城内通往北门一里多长的大街两旁房顶屋后,埋伏了一千余宣威军,个个短刀配弓箭,在黑夜中隐匿形迹。而东门附近也埋伏了一队宣威军,紧盯着城门,他们随时准备冲出来抢回城门。

    不久,东门附近埋伏的宣威军借着城门下微弱的火光,看到两个人影,鬼鬼祟祟从城外闪进城内,一人在城下盯梢,一人迅速爬上城头。

    片刻之后,两人分头朝城内潜去。

    紧盯着他们的宣威军,立即便有两人分别跟上,一个跟去城西,一个跟去城北。

    那两个人影,初时十分谨慎,每每移动都潜藏在黑暗里,当他们发现城内没有一个巡逻守卫的人之后,胆子这才大起来,迅速奔向城西和城北。

    城西城北,城门紧闭,附近空无一人,就连火光都十分黯淡,用不了多久就会熄灭。他想打开城门,却发现城门门栓巨大,一个人根本取不下来,没有三五人之力,城门难以开启,便只能看着空门叹息。

    二人又摸黑在城内查探一番,确定凉山是一座没有防守的空城后,一人迅速从东门出城,而另外一人则不知疲倦,在几个城门之间来回巡视。

    凉山城北边,十几里外,灯火通明,正是从大南关撤出,再次扎营的郁林敌军。

    营帐里,奉命驻守郁林的敌军将军十分兴奋,连声问道:“城里果真没人了?全都从东门跑了?城门呢,是开着还是关着?”

    探子再次禀报道:“回将军,属下亲眼所见,敌人天黑不久之后,就打着火把,带了许多东西出东门,那队伍足有四五里长,不下三四千人。敌人走完之后,东门大开,属下亲自进城察看过,城内查遍了,也没有发现一个敌人,走的干干净净。而城门,除东门外,其他三门紧闭,城门坚固,属下一人之力很难打开。”

    “好好好,得来全不费功夫。丢了郁林,夺回凉山也是大功一件。”将军心下大蔚,随即传令:“传令全军,立刻拔营,直奔凉山,日出前,攻下凉山城!”

    传令兵迅速出营帐向全军传达军令。

    “凉山一失,郁林城就是死地,如今以郁林换回凉山,补给畅通之后,南北夹击,再夺回郁林也是囊中取物!”将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帐内自语。

    半个时辰之后,三千大军拔营,以最快的速度奇袭凉山城。

    五更天左右,埋伏在凉山城东门附近的宣威军,忽然听到城外有嘈杂之声,顿时心中一紧,敌人来了!立即持刀在手,紧张戒备,一旦敌军大部队想从东门入城,他们马上就要冲出去夺回城门。

    不过多时,便见二三十人跑步入城,只留下数十人看守城门,其余人直奔城内而去。

    东门宣威军眼见如此,又听不到城外再有其他动静,暗嘘一口气,只待北门战斗打响,马上灭杀眼前这十多个敌兵,夺回城门,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

    杨丛义带领宣威军埋伏在北门附近,将士正在昏昏欲睡之际,忽听城外传来嘈杂喧嚣之声,瞬间全部清醒。

    借着城门下微弱的火光,宣威军发现北门很快被十几个李越兵卒打开,只听轰隆一声响,护城河上的吊桥也被放下。

    瞬息之后,就见一队手举火把的敌军跑步从打开的北门进入城内,沿着大街朝城中跑去,口中欢呼不止。

    随后又有大部队迅速开进城来,一见城中确实无人,同样高声欢呼,队形一散,立马往城中奔去。

    杨丛义隐藏在一栋建筑高处,见进城敌军已过千人,立即一声令下:“进攻!”

    身旁的号兵得令,尖锐刺耳的鸣叫声顿时在夜空中响起,在嘈杂声中,宣威军依然听得清晰。

    随着鸣叫声传出,北门大街两旁的房顶屋后,瞬间飞出蓬蓬箭雨,直落进街上忘形奔走的敌军头顶。

    欢呼转瞬变成惨叫,奔走变成奔逃。

    然而空旷的大街上,左右交叉飞出的利箭,哪里有他们躲闪的余地。

    黑暗中无声无息飞出的无数利箭,很快夺走火光中慌乱无处躲避的敌军性命,他们一批批倒下,一批批挣扎,一批批断了生息,这是一场毫无反击之力的杀戮。
………………………………

第319章   沿途杀戮

    城内的惨叫,让城外敌军慌了手脚。

    毫无疑问,凉山城是一个陷阱!

    进去的一千多人估计一个都出不来,城里情况不明,作为统帅,尚在城外的敌军将军马上做出决定,全军后撤三里。

    城里的杀戮在继续,街道两旁利箭飞舞,城中心路口,苏仲带着三百宣威军将街口挡住,有幸冲出利箭射程的敌军,还没来得及庆幸,就被一轮箭雨阻住,继而被乱刀砍翻在地。

    一千余敌军,一到半刻钟,几乎全部倒地,只有少数人趁着夜色钻进了宣威军难以布防的小巷,暂时逃得性命。

    北门很快又回到宣威军手中,吊桥拉起,城门关闭。

    城内灯火亮起,迅速打扫战场,还在地上挣扎的被一一结束了他们的痛苦,接着满城搜捕逃跑的敌军,在暗夜里,他们犹如过街老鼠一般瑟瑟发抖,但不管怎么逃,最终还是难逃性命,不到半个时辰,漏网敌军被捕杀干净。

    宣威军各归其位,凉山城重新在宣威军控制之中。

    城外敌军后撤数里之后,探子来报,凉山城城门重新关闭。

    得知这一消息,将军立即命令军队停止后撤,转而向西,渡河向南,暂时撤回李越腹地。

    大南关已被大宋军队占领,凉山又在大宋人手中,若不抓住敌军不敢出城追击的机会赶紧南撤,这两千长久暴露在凉山与大南关之间,难逃全军覆灭之局。

    全军紧急西行数里,再向南行,在确定凉山城无兵出城追击后,将军立即下令趁天还未大亮,渡河南归。

    敌军渡河还算顺利,但他们一路从郁林败逃到大南关,又从大南关败逃凉山,方才在凉山又损兵折将,此番渡河,粮草辎重几乎全丢,全军上下无人不知他们败相已显,能逃回李越就是万幸。所以敌军渡河之后立即向南狂奔,哪里还能顾得上队形,谁跑的快,谁就能逃脱阎王的追捕。

    先过河的先跑了,留在北岸的只能祈祷凉山城里不要出来追兵,当敌军先头部队跑出五里之外,北岸还有近千敌军,黎明黑暗中,全军逃散,将军已经无法整顿队伍,只能任由他们自由南归。

    凉山城里,苏仲带一营宣威军悄悄从西门出城,朝敌军渡河之地摸去,虽不能把敌军消灭在河岸,但给他们渡河制造点麻烦还是可以的,混乱之间,灭敌几百,也算是给袁华等人减轻些压力。

    等他们摸到河岸附近之后,发现尚未渡河的敌人已经不多,苏仲身先士卒,冲进百步之内,张弓便射。

    河岸举着火把等待渡河的敌军瞬间成了利箭的靶子,利箭呼啸而至,瞬间惨叫声起,河岸倾刻大乱,匆忙架起的窄桥顿时争抢不断,只听“噗通噗通”落水声不绝于耳,黑暗中不知多少人没被射死,而被身边的人推进河中。

    几轮箭雨过后,离窄桥尚远,仍然无法过河的人,纷纷转身朝西边奔逃,逃跑中丢了火把,宣威军马上就失去了攻击目标。

    但留在河岸争抢过河的还有不少,他们看着眼前马上就到的窄桥,反而错过了逃跑的时机,命丧利箭之下,倒在踏上窄桥之前。

    苏仲很快带人靠近窄桥,将犹自挣扎,还没断气的敌军迅速干掉。河流对岸一片朦胧,早已看不到敌军的身影,盲目追击并不明智,剩下的就交给姚昶、袁华和柳时了。

    宣威军在河岸停留片刻,既没有渡河追击,也没有向西追击逃窜的小股敌军,待确定周围没有漏网之鱼后,他们马上转身返回凉山城。

    姚昶带着两千简单训练过的青壮,持弓搭箭,埋伏在南下城西关隘的道路两旁,左右相聚一百五十步以上。

    青壮所用弓箭都是一担两斗,射击距离也就一百步左右,不需要太大的力气,黑夜中也说不上准头,一切随缘,能射中敌军最好,就算射不中,对敌军也是巨大的惊扰。

    看着星星点点的火把出现在视野中,并且在迅速靠近,姚昶心里多少有些忐忑,若是凉山的空城计没有成功,他们就要面对三千训练有素的李越精锐,这些临时拉起来的青壮根本不是对手,两千人溃散,袁华、柳时只有一千五百人,他们可没办法抵挡三千敌军。

    还没等他多想,举着火把的敌人已然冲到眼前,从他们的速度判断,姚昶知道敌人这是在溃逃,昏暗的灯火中,看到敌军全部队形,更加印证了他的判断,凉山他们必然是去过了,不然不可能撤退的如此模样。

    姚昶放敌军从眼前逃跑一刻钟之后,立即下令:“进攻!”

    与此同时,草丛中响起了阵阵鸟鸣。

    鸣叫声一起,手持弓箭的青壮,在各队押官指挥下张弓搭箭,将利箭射向道路中奔逃的人影。

    利箭飞越百步距离,射中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不知飞向何处,不是射的过远,就是射的太近。但少数利箭射进敌人身体,惨叫声顿时打破寂静的夜晚。

    惨叫声中,逃跑的敌军更慌了,激发出身体所有潜能,再一次提高逃跑速度,如一阵风般沿大路狂奔向前。

    黑夜中,没有战斗经验可言的青壮,无法判断自己是射远了,还是射近了,还是已经射中了,但他们手里的弓箭没有停止,没经过专门训练,不能组织统一射击,于是全部青壮在宣威军押官带领下随意射击,射的快,射的慢,射的远,射的近,一切全都不做要求,尽可随缘。

    即便如此,两千青壮射出去的箭矢也不是小数目,命中率再低,也有总有人敌军中箭倒地,半个时辰之后,命丧凉山青壮利箭手中的敌军也有几百人。

    直到北边大路上再无火光出现,姚昶知道,属于他们的战斗结束了,但他们此时还不能离开,需得等到天亮,帮袁华、柳时打扫完战场,他们才能返回凉山。

    一路逃脱劫杀的敌军,幸运冲到关隘下,已经累的肺都要炸裂,刚想经关隘南下,迎接他们的却是更加凌厉的箭雨。

    从南、东、西三面射来的利箭,完全将敌军所在覆盖,只一轮箭雨,当先靠近关隘的数百敌军,来不及喘口气,瞬息之间纷纷毙命。

    后续一批批狂奔至此的敌军,尚未清楚眼前的情形,便步了前者的后尘,来不及发出惨叫,便没了生息。

    关城之下不到一里的距离,成了猎场,精疲力尽的敌人,没有半点反抗的能力,他们上气不接下气,活着比死了更难受不知多少倍,以头顶和胸膛迎接箭矢,也许是他们最好的归宿。

    宣威军张弓不下二十次,渐渐也有些疲乏无力,好在不等天完全放亮,关下再无一个敌军。

    疲乏的宣威军已经无力打扫战场,他们还要防守关外五千敌军。

    袁华、柳时正在头痛之际,姚昶带着两千凉山青壮赶来,打扫战场的差事,自然落在他们头上。

    回收箭矢,挖坑抬尸,青壮们第一次见到如此多的死尸,许多人不忍观看,干呕不止。时间一长,才逐渐适应了其中的血腥气。

    姚昶给他们下达命令,埋完尸体,才能返回凉山,什么时候埋完,什么时候回去。

    没人想在这个地方多呆,为了逃离,埋尸的速度一步步加快,快到中午,他们终于把战场清扫完毕。

    郁林、大南关已在游奕军手里,凉山暂时没有压力,而镇守城西关隘的压力与日俱增,关外现在有五千人,不知道后续还有多少敌军前来逼关,宣威军不管白天黑夜,不敢稍有松懈,将士们也是疲惫不堪。

    姚昶跟袁华、柳时一番细聊,知道他们守关艰难,于是给他们留下五百青壮协助守关,随后带着一千五百青壮北返凉山,顺路将沿途射杀的敌军集中填埋。

    等他们回到凉山城,城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好似什么也没有发生。

    府衙内,气氛轻松不少,杨丛义与姚昶、苏仲商讨接下来的战局。

    “郁林南下的三千敌军基本被消灭,凉山暂时安全,但扶绥敌军断绝粮草补给已将近半月,不久之后他们必然回撤,五万大军没了粮草,为尽快撤回李越,肯定要走大道,经郁林过大南关,直下凉山。凉山是李越边境重镇,囤积有大量粮食,他们不会不知道,不说别的,就算为了吃饭,他们也要攻下凉山。从游奕军先前的行为来看,当李越大军后撤至郁林,他们要么闭城不出,放敌军南下,要么退出郁林,南撤至桐棉一带。据我估计,游奕军很可能闭城不出,与后撤的李越大军两不相侵。那我们要面对的就是完整的五万李越精锐,坚守凉山将十分困难。你们认为我们是该撤,还是该守?”杨丛义神情严肃,这事关生与死。

    “守!”苏仲、姚昶几乎是异口同声。如果撤退,这些天的仗不是白打了?

    杨丛义点头,三人意见统一,接下来开始商讨守城部署。

    休整一天后,府衙再次发布公告:敌方大军不日将围攻凉山城,现招募有志之士两千五百名,共守城池,共退敌军,每月粮饷十五斤,报名从速。
………………………………

第320章   共守凉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