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休整一天后,府衙再次发布公告:敌方大军不日将围攻凉山城,现招募有志之士两千五百名,共守城池,共退敌军,每月粮饷十五斤,报名从速。
………………………………

第320章   共守凉山

    招募告示满城张贴,报名应征者络绎不绝,不为抵抗敌军侵扰,为那每月的粮饷,他们也愿意响应宣威军。

    历来征募劳役从来不会有粮饷一说,挨家挨户直接摊派,不去便要挨板子或是坐牢,如今自愿报名,还有粮饷可挣,哪有不应征的道理。

    又是一天时间,再次招募满员两千五百人,只是这次招募质量,比第一批略有下降。

    招募结束之后,这批青壮每队仍以宣威军老兵为押官,立即投入训练。

    凉山城不大,容不下五六千人同时训练,于是一半在城内,一半调往城外,紧急操练十天。

    在这十天里,大南关游奕军派来了信使,邀请宣威军去郁林商讨协防郁林,顺便给他们一些粮草支援。杨丛义没去郁林,也没靠近大南关,只给游奕军带去一句话:宣威军会守住凉山,游奕军最好也能守

    好郁林。

    他已经不奢望得到游奕军帮助,但也不希望游奕军协助敌军。若扶绥前线李越大军回撤至郁林,没遇任何抵抗,平白得到郁林城,他们便有了喘息之机,南下围困凉山,夺回关隘,打通粮道,就能稳稳的占据大南关和郁林,宣威军没有援兵,最终必败无疑。

    但是,如果游奕军以一万人坚守郁林城,李越大军轻易攻不下来,短时间内又拿凉山城没有办法,他们即使打通粮道,在凉山城下久耗也没有多大意义。

    因此,是否能退敌,还是要看游奕军能不能坚守郁林城。

    第二天,宣威军带着青壮,给大南关游奕军送去了两千担粮食和无数弓箭。

    这么做没有其他目的,只为游奕军提供一些补给,能让他们有底气在郁林坚守半个月。

    扶绥前线的敌军在断绝粮草后不会第一时间退兵,毕竟他们筹备了许久,才到邕州附近,如此退兵,绝对不会甘心,他们会寄希望于郁林和升龙方向合力打通粮道,但当他们得知郁林也丢掉之后,再对峙下去,不会有任何意义,拿不下邕州,就只能退兵。

    从游奕军占据郁林那一刻起,留给前线李越大军的路便只有一条,退兵。

    扶绥到郁林路程不近,但撤退总是要比前进快,半个月内足以撤回郁林。

    只要游奕军不在李越大军到达郁林前撤走,游奕军便是李越大军难以下咽的硬骨头,啃一口,硌牙还没肉,到那时,对李越大军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不管郁林城,直下大南关和凉山,吃下凉山才有重回郁林的资本,但凉山会那么好吃吗?

    杨丛义不担心凉山,他只担心郁林,游奕军坚守郁林,则大事可成,放弃郁林,则功败垂成。

    拿下凉山之后,宣威军的战报已经急递邕州,杨丛义在战报里自然也说了游奕军的问题,并希望何监军能调动游奕军拿下郁林,但路途实在遥远,一来一去没有半个月消息无法送到,但愿来得及。

    粮食军械送到大南关之后,游奕军再没有派人来沟通过任何事情,凉山与郁林虽都属大宋,却断了联系,双方谁也不想主动联系谁,惟愿各自守好各自的阵地。

    城西关隘又先后遭遇几次疯狂攻击,但都被宣威军挡下,敌军损失较为惨重,随后便开始按兵不动,派出去的探子也暂时打探不到更多有用的消息。

    十天时间,两批青壮训练之后,初具成效,其他的不说,五十步内,五箭能有两箭射中目标,弓射技能基本掌握,协助守城应该是够了。

    随后凉山青壮全部调集回城,开始配合宣威军演练守城。

    大南关、郁林在游奕军手里,双方不沟通,杨丛义也不是得不到外界的消息,只是由于从凉山到桐棉高山险阻,道路难行,四五天才能互通一次消息,相对闭塞。

    杨丛义最近一次得到桐棉传来的消息还是前天,探子来报,扶绥敌军已经开始逐步撤退,根据他们的撤退速度估计,此时应该已经过了左州,再有五六天就能到达郁林。

    凉山与郁林之间隔着大南关,两军难以实现消息互通,游奕军是殿前司精锐禁军,即使他们能更方便快捷打探到敌情,也不一定会告诉宣威军。

    因此,杨丛义要求桐棉最好能两天通报一次敌情,若有特殊和紧急敌情,一天一报,甚至随时通报。

    宣威军与凉山青壮开始共同守城,大量军械物资从军械库里搬到城门附近,四门戒严,许进不许出,只等最后的时刻来临。

    桐棉的消息一天一送,大队敌军正在快速返回,越过左州,接近宁明。几乎与此同时,城西关隘外敌军的进攻也愈加凶猛,多次拼死靠近关墙,撞击关门,若不是袁华、柳时一早就用泥土和山石将关门彻底封死,尺许厚的关门也禁不住敌军疯狂撞击。

    随着后撤的敌军快速接近宁明,杨丛义与姚昶等人商议之后,决定让袁华、柳时提前撤回凉山,共同组织凉山防御,以防消息不畅通,敌军突然加快行军,越过大南关出现在凉山城外,若是那样,镇守关隘的宣威军便会被拦在城外,袁华、柳时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不若早回凉山,敌军已经从前线撤退,镇守关隘彻底切断敌军补给的战略目的完成,继续守关隘就没有多大意义,更关键的是,敌军一旦撤退到凉山附近,关隘必然会回到他们手中,是以,现在最有利的做法便是主动弃守,退回凉山。

    传令兵将军令送达关隘之后,袁华、柳时虽不太情愿,但关外敌军的进攻一次比一次凶狠,先前没有攻城器具,最近一次他们居然用上了云梯,若不是敌军后继乏力,宣威军损伤将难以估量,如今监军命令放弃关隘,他们也没有太多犹豫。

    当天晚上趁夜悄悄撤走,留下一座灯火明亮、空空如也的关隘,横亘在敌军面前。

    这天夜里,西门开启,灯火照耀,凉山城热闹非凡,许久不见的将士们打着招呼,相互问候。

    西出钦州的宣威军,除了还在凉山东南方向阻击敌军的两百多人,其余将士齐聚凉山,全军士气顿时大振,坚守凉山信心大增。

    府衙内,杨丛义与袁华、柳时、姚昶、苏仲、章岱欢聚一堂,镇守关隘的袁、柳二人,成了主角。

    苏仲听说了他二人这段时间在城西关隘的斩获之后,双掌将腿拍拍的啪啪响,悔恨不已:“早知道我就不争着去大南关了,去了一趟,什么都没捞到。去城西关隘多好,有敌人可杀,还有粮食军资可抢,真是后悔啊!”

    章岱道:“苏老二,你好歹还去了一趟大南关,斩杀敌军五百,我一直待在凉山城里,我说什么了吗?”

    袁华苦着脸道:“你们都别羡慕我们了,你们是不知道镇守关隘有多苦,没闭关前,劫杀运粮队,担惊受怕,生怕跑掉一个敌人,闭关之后,关外围了六七千人,时不时就来打一次,根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进攻,我们守在关上一点都不敢放松,半个月睡不了一个好觉。你们看,我本来是圆脸,现在都瘦成长脸了。”说完痛惜的伸手摸摸自己的脸,但语气里却是深深的满足感。

    柳时笑道:“袁兄说的对,守关还真是不简单,别看我们杀敌几千人,缴获粮食近万担,现在再要我选,倒宁愿呆在城里哪也不去。”

    苏仲嗤笑道:“功劳都到手了,还说这些没用的。守凉山,有硬仗都别跟我抢!”

    杨丛义静静的看着这几个跟他年纪相仿的年轻人表演吹嘘,经过接下来这一仗,凉山要是守住了,李越大军退走,他们这几个应该都会论功行赏,封官授职吧。

    “好了,我们还是说正事。撤回来的李越大军有精锐五万,辅助部队有多少还不清楚,但想来也不会少于五万,虽是断绝粮草,仓惶撤离,但这么庞大的军队,一旦来到凉山,势必要给我们一记重击,如果我们能挡住他们第一波攻击,凉山城就有坚守下去的希望,要是挡不住,被他们一举拿下,我们的性命也就不保了。但为了结束这场边境战争,凉山我们一定要守,还要守住,不然我们从昌国来广南拼死拼活这么久,就是白忙一场。所以,大家从今天起,要记住一句话,誓与凉山共存亡!”杨丛义先前已经透露过要守凉山的消息,此时把所有营指挥召集在一起,才算是正式公布后续作战计划。

    见大家脸上神色平静,没有反对的意思,杨丛义又道:“誓死守住凉山,这个作战目标要让宣威军每一个人都知道,所有经过训练的凉山青壮也要知道,最好也告诉凉山城里的百姓,必要的时候他们也能帮上忙,敌军十万,若轮番攻城,我们连饭都吃不上,宣威军要借助凉山数万百姓的力量,打赢这场仗!”

    随后开始分派守城任务,东西南北四门,由袁华、柳时、姚昶、章岱各领一营宣威军和一营凉山青壮镇守,杨丛义、苏仲带领剩余宣威军和青壮维持城内秩序,并作为机动力量,随时支援四门,坚守城防薄弱的地方。
………………………………

第321章  围堵四门

    就在全军满城宣扬与凉山共存亡时,探子来报,城西关隘被李越援军打通。

    两个时辰之后,五六千敌军进逼凉山城下,围住四门,见凉山守军不多,当天就组织一波猛烈进攻,却被突然现身城头的数千宣威军和凉山青壮,几轮箭雨射的抱头鼠窜,留下数千具尸体。

    李越人撤退之后,重振阵势,兵分四路,在距离城门一里之外,将凉山城围住。关隘已经打通,他们有源源不断的援兵,用不了多久,就能将凉山围的水泄不通,到时候就将凉山敌寇一网打尽!

    他们盘算的很好,但四五千人如何包围两三万人的城池,并且城里还有数万战力?

    经过不久前突然一击之后,李越人冷静下来,按兵不动,但宣威军却有了别样的心思。

    “监军,让我出城,保证能消灭西门外所有敌军!”苏仲在城上看了李越人的兵力分布后开始请命。

    杨丛义在看着地图,思虑片刻后道:“是该给他们找点麻烦,再激励一下城中百姓的士气。苏仲,你带领五百宣威军和一千青壮三更天出西门,务必最大限度杀伤敌军。”

    苏仲顿时高声回道:“是,保证消灭他们!”

    “传令北门、南门,二更天开始佯装出城突围,但所有人离城门不得超过一箭距离,能吸引到前方敌军注意,不让他们分兵向西即可。”杨丛义随后下令,要求三门配合行动。

    苏仲要想成功,需得有些铺垫,向北向南都可以突围,唯独向西不行,因为西门外这条道通向李越老巢,没有突围的价值,突围也不会选这个门,所以西门外守军力量较弱,但敌人在北门南门布置了不少军力,距离西门都不远,如果他们支援,一刻钟就到,要动西门外敌军,先得把北门南门牵制住才行。

    这一仗要说有多大的意义,其实也说不上,只不过是想告诉城中百姓,外面的敌军并不可怕,增强他们坚守凉山的信心。

    军令传达之后,南北门开始筹备突围,西门将城头的防守力量撤下来一部分,迷惑敌军,苏仲拉好队伍,检查武器,做战前动员。

    二更之后,南门、北门忽然城门大开,放下吊桥,数百人手持火把,高声喊叫着冲出城门。

    由于天黑,情况不明,城外驻留敌军立即在原地组织防御,可让他们意外的是对手突围到一半就停止突围,既不前进,也不后退,站在原地跟他们形成对峙。

    夜间主动出击风险极大,李越人不敢擅动,宣威军也不能轻动,双方相隔数百步距离对峙小半个时辰后,宣威军突然又退过护城河,回到城内,将吊桥拉起,城门关闭。

    李越人不知道他们的对手具体是什么来历,更不知道他们突围到一半又回城是什么意思,难道只是试探他们防守的是不是严密?

    南门和北门距离较远,军情难以及时沟通,即使见对方退回去,他们也一样严阵以待,不敢再放松戒备之心,生怕对手再次突围。

    而东门紧闭,自始至终没有开启半分,城门内外相对安静。

    又过半个时辰之后,西门悄然开启,放下吊桥,苏仲带着一营宣威军和一千青壮无声无息迅速出城,结成弧形阵线将敌军包围。

    敌军也有岗哨,早在宣威军放下吊桥时,他们便已经鸣哨示警,奈何宣威军迅速太快,还没等刚刚睡下的敌军组织好防御,他们已经冲进百步之内。

    夜晚短兵相接并不明智,宣威军打过多次埋伏,都是以箭阵取胜,这次也不例外。

    苏仲一声令下,进攻的号角声响起。

    “唰唰唰”每人射出三箭之后,全军上前二十步再射两箭,不管伤敌多少人,一声号响,宣威军带着青壮迅速撤退回城。

    四门紧闭,夜袭任务顺利完成。

    寂静的夜里,西门外时不时传来几声惨叫,那是被箭伤了,暂时没有死透的人。

    夜袭战果如何,苏仲不清楚,原本是想合围全歼,晚间临时做了调整,要求安全为上,全歼改成夜袭。

    杨丛义有他的考虑,夜间全歼敌人风险太大,损伤一名宣威军都是重大损失,毕竟凉山城里多一个士兵,坚守城池的把握就能大一分,而杀伤多少敌人倒在其次,反正不管杀多少,最终来的都是十万人,不可能杀尽他们,归根到底还是要消耗敌军。

    夜袭之后,这支敌军应当会调整部署,当兵力不足时,便需要支援,从李越腹地到凉山数百里,路途遥远,补给困难,他们来的人越多,粮食消耗越大,等撤退的李越大军来到凉山,留给他们进攻凉山的时间就会更少。

    说白了,宣威军要打的其实就是一场消耗战,据守城池,李越大军撑不下去,他们退回大凉山以南,战争基本就算结束。

    所以夜袭的目的是为了引发敌军的紧张情绪,紧张之下,升龙方向才会派出更多兵力巩固战果,多派一万人,便多一万人消耗粮食,进一步打乱他们原有部署。

    第二天,城外敌军果然开始调整部署,他们把东门外一千余军队全部调去西门,将东门完全放开。既然拦不住,那就放对手离开,反正他们最终目的也是夺回凉山城,能不能消灭对方并不重要。

    宣威军要驻守凉山城,自然不为所动,敌军想对峙拼消耗,求之不得。城里粮仓里的粮食还有一万六七千担,宣威军吃半年不成问题,城中百姓多多少少也有余粮,纵使需要宣威军接济,全城坚持三个月不成问题。

    城外吃亏之后不再进攻,城里也不可能再主动出击,接下来几天,双方城上城下对峙,相安无事。

    杨丛义不知道夜袭之后,敌军是不是求援了,若是求援了更好,不求援也没关系,反正要来十万敌人,多一万少一万又有什么关系。

    凉山城百姓的生活没有因为敌军围城变得更糟,当然也不可能更好,自从宣威军到来之后,基本都是闭城状态。寒冬腊月,凉山虽然不是很冷,但他们也乐意躲在家里,因此闭城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不大,若说有影响,那便是吃不到城外的蔬菜了。

    宣威军和凉山青壮日日夜夜轮流在城头、城门值守,各营指挥也坚守各自岗位,等待最终李越大军到来。

    围城之后,大南关和郁林再也没有消息传来,连桐棉的消息也难以递送进来,敌军虽然没在东门驻留大军,但也多多少少留下了不少岗哨,送信的探子难以靠近城池。不过现在再有什么消息,对宣威军来说也无关紧要了,城门紧闭,就等李越大军来攻。

    又过数天之后,城西忽然赶来一支李越大军,人数不下万人,这支生力军一到,凉山东门便被重新围住,其他三门也增加不少兵力,敌军势头猛增。

    府衙内,杨丛义召集众将议事。

    “城外敌军兵力大增,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会赶在扶绥大军撤回凉山之前,攻下凉山城,这是一场硬仗,要是我们挡住了,纵使十万大军赶来,他们一样啃不下凉山城。知道为什么吗?”

    杨丛义看看众人,见无人回答,接着说道:“凉山城小,南边又有一条大河,城东又是山丘,能直接参与攻城的敌军最多只有一万人,并且施展不开,一旦打起来,剩余的敌军就只能在后面看着,等到城下的敌军撤走或死绝,他们才能有接近城墙的机会。但我们凉山城里箭矢堆积如山,他们有多少脑袋,多少胸膛,能承受我们的利箭?此战,宣威军必胜!”

    先给众人正向暗示,让他们相信这一战宣威军能胜,不要被十万敌军吓破了胆子,存着弃城逃跑的心思。

    见众人神色轻松,杨丛义心下暗定,问道:“城防都准备的如何了?”

    姚昶道:“城里的木板能收集到的,都已经用水浸泡过搬上城头,只等敌军箭阵来时验证效果。”

    “那就好,该收集的继续收集,若是不够,各家各户的院门也可以拆掉。此计虽说不上多精妙,打起来也不好看,但只要能保证将士们不死伤在敌人的弓箭下就好。我们没有盾牌,那些木板,你们一定要善加利用,按我告诉你们的,布置在城头上,为城防加上一层抵挡箭雨的外客。一旦城上城下箭阵对射时,我们便可不闪不避,大胆还击。”杨丛义点头,心里又轻松不少。

    他这些天一直在想如何解决攻城流矢的问题,宣威军能用弓箭,敌军一样可以用,城上城下对射,宣威军居高临下,虽有一定优势,但要是敌军跟他们比着消耗人命,宣威军区区三千余人,哪里能跟十几万人比,一天下来,宣威军就得死绝。

    在苦思冥想各种攻城战例时,忽然灵光一现,想起当初在占城国边境指导李越军队调戏城上的守军,顿时想到了木板在守城中同样有巨大的功用,甚至比攻城时作用更大,并且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顿时信心大增,立即让姚昶去收集木板。
………………………………

第322章  围攻凉山

    “如果所料不差,扶绥撤回来的大军应该也已经到郁林附近,可能正在猛攻郁林城,不管能不能攻下来,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南下。撤退回来的军队也就一股气而已,只要我们守住他们一轮攻击,士气一散,就会退走。至于眼前这支敌军,如果进攻,不必全力反击,只要不让他们靠近城墙五十步之内就行。再强调一遍,任何人不准出城,直至此战结束。”

    众将齐声称是。

    此战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自己很清楚,当初应征宣威军一是为了高额饷钱,二是便是为了有朝一日获得功勋,封官授职,出人头地。宋金议和,双方停兵止戈,在其他军中他们作为普通的小兵或是押官,几乎不可能有升官的机会,而新组建的宣威军则不同,有大把立功的机会,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到现在他们还没得到朝廷敕封,但这一场战争结束,该有的,他们都会有。

    “接下来我们说说如何守城。东西南北四门,南门临河,难以排兵布阵,不是进攻的好方位,东门外有山丘,树木丛生,也不利于大军布阵,敌军最有利的进攻方向就只剩城北和城西,所以我们的防御重点也在这两个方向。苏仲,一旦打起来,你的机动兵力重点支援城北和城西。。。。。。”

    小议半个时辰,众将各回各位,袁华、柳时担当西门和北门重任,章岱、姚昶镇守东门、南门,苏仲带领一营宣威军和三千青壮将距离城墙十丈之内易燃事物清空,时刻准备支援城北和城西,杨丛义则带领剩余宣威军和凉山青壮维持城内治安,保护粮仓和军械库,随时替补各门伤亡士兵。

    城外敌军准备一天之后,于第二天清晨,从四门同时发起进攻。

    黑压压的大军分为四部在距离城门一百五十步之外布下箭阵,随着一声号令,万箭齐发。

    铺天盖地的利箭呼啸而下,或钉在城墙上,或落进城内。

    三声号令,三轮箭雨,从城下向城上望去,已然见不到一个人影。

    又一声号响,敌军将弓箭一收,快步前冲百十步,抵近护城河。

    就在这时,只听城上响起一声号令,立即有一片箭雨飞出,落向敌军头顶。

    遭遇利箭袭击,敌军前军丢下器械,转身就撤,抱头逃窜,阵型瞬间一乱,中军眼见遭遇城上反击,立即停止前进,在号令之下,开始组织还击,然而冲锋之时距离太近,匆忙之间,拉扯补开,根本没有空间张弓射箭。

    在混乱中,敌军以身体承受了第二轮箭雨,前军无法后退,有幸在箭雨中逃得一命的士兵,迅速开始横向逃跑,脱离利箭攻击范围,前军顿时分崩离析。

    第三轮箭雨落下去之后,前军溃逃,所剩无几,中军瞬间就成了前军,却进退不得。

    一场声势浩大的进攻,互射三轮利箭之后,双方陷入尴尬对峙。

    敌军施展不开,又不敢上前,后路又被后军所阻,而城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