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知这个消息,节度使衙门、左府、右府会同议事,就如何处理这支援军发生了不小的争执。

    右府都统制罗聪提议主动出击,在城外歼灭这支援军,一是能大展山东义军声威,威名传开之后对各路义军前来投奔有极大好处,到时候自有人为山东义军宣扬,而不用他们派人出去自吹自擂,二是城内义军中接收的俘虏已经有两千余人,若再将这支援军放回城内,到时候不管是杀,还是劝降,最终会埋下隐患,不如在野外直接歼灭来的干净!

    左府都统制姚昶不同意在城外与敌军交战,目前义军中真正打过仗的只占少数,绝大部分都是之前在淮西招募的护卫军,他们从未打过仗,一旦在城外失利,大军溃散,将是灭顶之灾,为安全起见,建议将援军引进城里来,聚而围之,而后劝降,若愿意投降一切好说,若拒绝投降,坚持做北方蛮夷的走狗,直接杀了就是,杀鸡儆猴,也能以此告诫城内这些俘虏。

    二人各持己见,谁也不能说服谁。

    最终沈缙发言,他选择站在姚昶这边,义军将士中打过仗的只占少数,贸然出城一旦失利,确实对义军大大不利。还有,山东义军拿下益都府的消息还没有向往扩散,因为身在城内的义军还没有做好出城作战的准备,若消息走漏,传到临沂或是济南,都对眼下的山东义军不利。

    又一番争执之后,罗聪放弃原本的坚持,转而同意姚昶的御敌之策,争执方才结束。

    随后就如何部署迎敌,姚昶、罗聪细商许久。

    那支援军此时应当还不知道益都城已经易主,若他们回到城下,发现四门紧闭,必然起疑,故而必须找一个理由,让他们相信关闭城门绝对合理,除此之外,还要将他们引到一个特定的城门,才能提前布置兵力,聚而围之。

    商议许久都不得其法,没有绝对完美,能让援军完全相信,乖乖走进陷阱办法。

    最后,久坐不语的沈缙忽道,为何不能说益都城曾遭遇义军偷袭,故而不得不封闭四门,以防他们再次来袭?利用敌袭这个借口,还能轻松将援军引至想让走的那个城门,相信他们即使心里不高兴,也不会不从指定的城门入城。

    罗聪、姚昶二人一听此议,恍然而悟,兵法有云,虚而实之,实而虚之,他们怎么就没想到!

    三人稍一商议,认为此议可行,只要守城义军全部换上原先益都城守军的衣甲兵器,再有一两名官员出面,敌袭之事,援军将不得不信,必然会按照义军要求,乖乖进入埋伏之中。

    商议完毕,三人马上分头行动,沈缙找信得过的归附官吏,罗聪、姚昶则赶紧失地观察四门附近的地形,研究兵力部署和陷阱埋伏的设计。

    第二天开始,两千守城义军全都换上了原先禁军的衣甲和武器,另有六千义军将士则在西门附近排兵部署,将百丈之内的居民全都迁走,而后以西城门为参照,布置三层环形防御阵地,欲将援军全部圈在城西。

    两天后,探子来报,三千援军赶回益都城附近。

    当天傍晚,太阳落山之后,援军赶至东门外,见城门紧闭,当即开始叫门。

    “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开门?”

    “你们去登州平乱回来了?平的如何?杀了多少乱民?”

    “你管老子杀了多少!赶紧开门,让我们城下过夜不成?”

    “不好意思,留守府有令,太阳落山之后,东西南北四门全都不得开启!想进城,怎么不早点回来?我看你们大气都不喘,这一路走的很逍遥啊,既然不着急回城,明早西城门开了,再进城吧!”

    “放你娘的屁!赶紧给老子们开门,让老子们在城下坐一夜不成?”

    “留守府有令,这东城门你们就被别想进了,要进就去西门,你们再骂也没用,该在城下挨冻就得挨冻!”

    “无缘无故的,为什么关闭城门?”

    “这就要问你们了,你们不是很牛吗,争着要去登州平乱吗?你们乱没平到,倒让乱军乱民倒跑到益都城下来了,关闭城门,也都是拜你们所赐!老老实实在城下等天亮!”
………………………………

第653章 夺城

    前有守军阻挠,后有官吏现身作证,还带来了留守大人的口令:为防有乱军潜入城内,任何人不得例外,天亮之后,西门入城,!

    傍晚回到益都城下的三千援军坡口大骂,甚至言语威胁守军,但最终还是未能入城。

    是夜,城内四门戒严,城上城下巡视不断,胆敢有身份不明的人靠近城墙城门,直接拿下,但有反抗,格杀勿论。

    黎明,义军五千将士埋伏于城内西门附近,部署完毕。

    城外,三千援军没有扎营,就在西城门外,荒地之中,或坐或卧,九月初秋,正是蚊虫乱窜之时,但旷野露天,根本睡不好觉。

    天明,一缕霞光从从东方升起,照亮整个天空,在一声喊叫声中,众人陆续睁开疲惫而朦胧的眼睛。

    只见城门已经打开,吊桥也慢慢放下。

    “回城了!”

    统兵官一声令下,众人拖着疲惫的身体,半睁着眼睛,纷纷朝城门走去。

    与此同时,北门南门外各有千名义军,从南北急往城西包抄而去。

    西门外,几百援军刚刚入城,绝大部分还在慢慢悠悠往城门聚集。

    就在这时,两支义军忽然出现在援军身后,杀声四起,朝援军冲去。

    疲惫不堪,精神涣散的援军士兵,一听喊杀声,又见义军潮水般从两个方向直冲过来,顿时惊醒,慌忙迈开步子朝城下急奔,城门就在眼前,没有丝毫回身抵抗的意思。

    不知身后有多少义军,慌乱中的援军士兵喊叫着,推搡着,争先恐后,夺门而入!

    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进城就安全了!

    城门大开,两千多恐慌的援军士兵蜂拥而入,顷刻之间就从城外,通过吊桥进入城内。

    当最后一名士兵入城之后,义军逼近护城河之前,吊桥拉起,城门关闭。

    回到城内大口喘气、大呼庆幸的援军将士刚刚放松下来,忽然又听杀声又起。

    杀声出自城内!

    三千余援军将士大惊失色,眼看不远处冲来无数义军,截住他们的去路,将他们团团围住,顿时不知所措。

    回头一看,城门守军也对他们刀兵相向,手里的刀枪、弓弩全都对准了他们。

    不知道发生了何事的援军将士,惊呆在当地!

    城外有义军紧逼,城内有义军埋伏,连守城军队都把兵刃对准了他们,慌乱不成任何阵型的援军哪里还有反抗的余地?

    不等统兵官下令,疲惫、紧张受了惊吓的士兵纷纷丢掉手里的兵器。

    他们都是识时务,又惜命的人,一人丢下武器,马上就有人效仿,十人、百人、千人。。。。。。

    哐哐当当,转瞬之间,近三千人把手里的兵器丢了一地。

    而那统兵官在他发现全军陷入包围之后,马上判断出益都城出事了,还是里应外合那种,于是他没有丝毫反抗,更没有下令反击,只是拿着兵器站在原地。

    不费一兵一卒,三千援军被拿下了,大出罗聪、姚昶预料之外。

    原本他们还想打一仗,让义军见见血,经历一下真正的战场,不想却是这种结局,罗聪忍不住叹息。

    “二哥,这么下去,一仗不打,兄弟们可成不了战士,以后打不了硬仗,可是要吃亏的。”

    “那有什么办法,他们都放下武器甘愿做俘虏了,还能怎么样?以后再找机会吧。”姚昶也有些无奈。

    “现在怎么办?”

    “挑选挑选,左府右府各一半,剩下你都拉去修城。”

    姚昶、罗聪三言两语便决定了三千人的命运。

    两个时辰之后,两千五百余人加入义军,剩下几百人选择脱下军人衣甲,成为普通百姓。

    吸收两批益都军队之后,八千山东义军的规模达到一万两千余人,大军在城内整顿后,即刻展开训练,为下一步军事行动做准备。

    山东义军拿下益都城数十天后,派往济南方向的探子送回消息,济南对益都之事至今还不知情,另外从各地汇聚于济南府的近十万军队,稍作整顿后,已经陆续拔营,向北方开进。

    得知这一情况,节度使衙门当即召集左右府商议下一步行动。

    “济南、益都分属山东西路和山东东路,如今山东西路各路义军闹的也很厉害,纵使他们知道益都丢失,也不会有精力主动帮忙平定山东东路的各路义军。依我的判断,只要我们现在不去招惹济南府,他们也不会多管闲事,费钱费粮,派兵来攻打益都。济南府大军北上,我认为现在正是夺取临沂的最好时机!”沈缙道。

    “打临沂我没意见,只是现在的情况跟之前预想不同,并没有其他义军来益都跟我们汇合,那么能出动的兵力就不足万人,一万人去打城高墙厚、三万兵力驻守的临沂,实话实说,我并没有任何信心。”姚昶有几分忧虑。

    “二哥说的对,如今我们的兵力确实薄弱,以万人新军攻打临沂,我看也够呛。既然济南府不会派兵攻打益都,我们就还有时间准备,以我看,还是尽快开城招兵买马,至少等兵力达到三万,才好去攻临沂。”罗聪也不同意此时出击。

    “兵力确实是问题,但时机难得,如果拖下去,一旦金人在北方结束争斗,军队南下,我们再想拿下临沂、济南就难了。若是因为错失了时机,破坏整个恢复大计,我们来山东就没有任何意义。一个月内必须拿下临沂,年前必须拿下济南府,而后协助宿州、亳州、徐州夺取济州,配合恢复战略,此事之前就已经说过,没有商量的余地,难道你们都忘了吗?”沈缙有些焦虑。

    “战略我们自然知道,可现在手里没兵,我们能怎么办?拿一万人去跟三万人硬拼?人拼完了,别说战略,我们在山东也完了!”罗聪反驳。

    “兵力不足,我给你们钱粮,你们自己去招募就是,想招多少就招多少,三万、五万、十万,只要你们能统管的过来,钱粮我负责供给。还有,攻打临沂,我可以把益都府原留守完颜呼贺给你,他的生杀大权由你做主,临沂守军统领是他的亲侄子,带着他攻打临沂,定会事半功倍。”沈缙最终还是将不想说的话说了出来,顺便把一部分权力交出。

    罗聪、姚昶听了此话,心下顿时一松。

    “行,既然大哥给了钱粮承诺,那我们就放开手脚,招兵买马,大干一场!不论如何,一定在一个月内,拿下临沂!”姚昶当即转了态度。

    “我负责守城,不能去攻城略地,但以益都城为根基,招兵买马还是能做到的,既钱粮承诺,济南府又无威胁,招个几万兵马应该也不成问题,等拿下临沂,整合山东各州义军,我们再合力取济南!”罗聪的态度也很快转变。

    “好,既然都没有异议,就这么定了,一个月内取临沂,钱粮我供给,兵马自募。”沈缙神色平静。

    “三弟,益都城暂无威胁,我去取临沂,你应该要支援几千兵力吧?不然那就凭我五千兵力,招募太多义军,怕是会被旁人吃了。”

    “哪有那么容易,义军有多少钱粮,一盘散沙,还能吃了你?”

    “话可不能这么说,没有足够的兵力,怎么镇得住他们。不说三千,你至少得借我两千兵力,不然临沂之行,恐怕会无功而返,影响了整个恢复大局,怕是谁也担待不起。”

    “行,既然二哥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再不借也说不过去,就借两千五百兵力给你,益都城基本防御还是要的,被敌军偷袭就不好了。”

    “多谢,等拿下临沂就还你。”

    “二弟,你打算何时出发?”

    “三天,准备三天就能离城南下。”

    “好,需要多少钱粮节度使衙门给你提供,我会派人随军,解决部分粮草问题。”

    议事结束后,三人各自离去,马上投入南下夺取临沂的准备之中。

    绍兴三十二年十月初二,姚昶率山东义军八千人从益都城出发,向东经昌乐到潍州,而后转道南下,进入密州境内安丘,继而折向西南,进入莒县境内。

    由于山东义军八千人,声势浩大,加上他们沿路对外宣称临沂积粮甚多,一路上陆陆续续有几十路义军小队加入山东义军,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

    在义军到达密州境内是,山东义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万人,等到安丘,又有四五千人加入。在南下莒县途中,姚昶有意放慢了行军速度,密州境内各路义军闻讯而来,短短数十天,便有十多路义军,数万人赶来,表示愿意加入山东义军,共谋大事。

    十月十八日,山东义军到达莒县,规模达到三万余人,大军开至莒县城下,县令托印献城!

    义军在城内城外休整三天,姚昶将县印归还县令,莒县归附山东义军。

    十月二十一日,大军出发向西,赶往沂南,此时义军规模达到四万人,听闻后续还有多路义军从密州各地慕名汇聚而来。
………………………………

第654章 劝降临沂

    十月二十三日,山东义军四万五千余人渡沂河到达沂南城下,县令携家眷弃城难逃,各路义军首领八十六人,随山东义军左府都统制姚昶进入县城。

    在县衙内,众首领商议决定,沂南城内粮仓里的三千多担粮食,不论先来还是后到,按义军人数多寡均分。同时议定一条禁令,既然是义军就不能行打家劫舍之举,也不得私闯民宅,若有违背,逐出山东义军!

    分到粮食之后,义军终于饱餐一顿。

    沂南距离临沂已不足百里,顺沂河南下,两天时间就能到临沂城下。

    但姚昶仍觉得义军规模不够大,恐怕难以拿下临沂,于是决定在沂南停留两天,等待沂南西部和北部山区盘踞的几路义军出山加入山东义军。

    沂南被山东义军攻占的消息,很快四下传开。

    两天内,不光西部山区里的义军,就连北边沂水县的几路义军也闻讯而来,提请参加山东义军,共取临沂。

    山东义军开拔前,规模达到六万,大小首领二百多人。

    姚昶以山东义军左府都统制之名,召集各路首领,排定行军秩序之后,六万多义军浩浩荡荡从沂南出发,顺着沂河南下临沂。

    由于义军除了基本的武器之外,没有任何辎重,加上迫不及待想要攻下临沂,故而行军速度奇快,十月二十五日早晨从沂南出发,二十六日中午便到达临沂城下。

    提前获知消息的临沂城门紧闭,吊桥升起,整个临沂城封闭。

    临沂城高,义军不得入城,便以六万兵力,将东南西北四门围困。

    城内守军闭门不出,义军无攻城器具,更无攻城之能,望城叫骂兴叹,拿城池毫无办法。

    眼见攻城不成,于是姚昶再次以山东义军左府都统制之名聚各路首领议事,商议如何夺取临沂。

    一众首领并无攻城经验,更无攻城能力,虽有武艺高强的能人异士声言能翻越城墙进入城内,但人数太少,不足以协助义军拿下临沂城。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万般无奈之下,姚昶告诉众人,他手里有一个大人物,是临沂统兵官的亲叔叔,并且还是金国益都府留守,如果各路义军实在没有办法,他便以此人为质,逼迫对方退出临沂城,不过,如果事成,临沂城内的一半粮食和财富归山东义军左府处置。

    身处这等困境,若拿不下临沂,他们什么都得不到,众首领一听此话,马上就城内粮食财富问题,达成一致,对姚昶要取城内一半粮食和财富,表示同意。

    财富分配问题确定,姚昶马上着手安排,以人质完颜呼贺换取临沂守军撤兵。

    当晚,姚昶将完颜呼贺带至营中,将此事直言不讳的告诉他:“如今我们山东义军六万余人来到临沂城下,要做什么,你应该清楚。留你一命至今,能不能活命,就全看你自己了。给你侄子写封信,如果他愿意献城,你就能活命。只要他率军出城投降,我可以保证让你跟他离开临沂,但如果他不顾你的性命,那我们山东义军留你也就没用了。具体怎么办,给你办个时辰想清楚,然后给我答复。”

    “不用半个时辰,好汉,请给我纸笔,我这就给他写信!”完颜呼贺迫不及待,跟义军离开益都这么久,早就想到会有这一出,早已考虑的清清楚楚。

    姚昶稍稍有些意外,警告道:“如果你敢使诈,给你侄子暗通消息,破坏义军夺取临沂,你身在益都府的家眷谁也不敢保证能保全。”

    “好汉放心,当初留我一条命,我就已经想好怎么报答。临沂城不过是一座迟早都会丢的城而已,我和侄儿不至于为它丢命。若我侄儿献城,好汉可要遵守诺言,放我们回去,还有的亲眷!”完颜呼贺看的很淡。

    “只要明天一天之内,山东义军顺利接收临沂城,我保证放你回去。至于益都府的亲眷,我可无法做主,那是山东节度使衙门在官,不过如果此次顺利,我可以帮你说说好话,尽快让大哥放你的亲眷回去团聚。”姚昶稍稍感觉有些意外,这益都府留守倒是看得很开。

    “好汉若能帮忙,使我亲眷团聚,必有厚报!”完颜呼贺随即许诺。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先把临沂之事办好,才有命想后事。”

    片刻之后,笔墨纸砚拿到。

    “你想怎么给你侄子写信?”还没有动笔之前,姚昶问道。

    “先叙亲情,再叙养育之恩,而后论取舍之道,最后告诉他如何撤兵献城。”完颜呼贺显然想的很清楚,也许已经提前设想过义军要让他劝降临沂,不然他不会如此干脆,如此淡定。

    “哦,你想让他如何撤兵献城?”姚昶微微一愣,他还没告诉他具体怎么做,难道他已经想清楚?

    完颜呼贺闻言回道:“临沂城内有三万余守军,如果全部出城投降,一旦山东义军控制不住,出现变故,可能会累及我亲眷性命,故而我打算让我侄儿将军队带走,往西行,把临沂城完整的献给山东义军。”

    “你考虑的倒很周全,不过这等事不需要你担心,城内三万人他最多只能带走一万,剩下两万人必须出城投降!”姚昶说的斩钉截铁,没有商量的余地。

    将来他们还要打济南、济州,怎么可能让他们将三万兵力全都带走,当然将三万兵力全部留下隐患确实很大,如果只是两万,六万义军还是有把握能把他们控制住。

    “如果将来临沂降军出了问题,好汉可不要为难我的亲眷。”完颜呼贺没有讨价还价,但他想要一个承诺。

    “好,以后降军出事,不会怪到你头上。赶紧写信吧。”姚昶没有犹豫。

    对于降军,他并不是太担心,两万人而已,大不了吸收一部分,解散一部分,并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只要不被金人带走,成为日后阻挡他妈攻取济南、济州的敌人就行。

    当晚,完颜呼贺将劝降书写好,交给姚昶验看。

    姚昶仔仔细细看过几遍,又找随军官吏验看,确认没有夹带暗语之后,这才将书信收起。

    第二天一早,完颜呼贺的劝降书被强弓送上临沂城头。

    临沂城上,发现书信的士兵急忙将书信之事上报。

    两刻钟后,信封上写着“完颜希正亲启”六字的劝降书送至临沂统兵官完颜希正手中。

    看完手中书信,完颜希正脸色铁青。

    片刻之后,劝降书信被撕毁,随即下令召集众将议事。

    不多时,数十名统兵官聚于一处。

    “一个多月前益都府丢失,被山东各州聚集的乱民占据,听闻登州、莱州、潍州、密州正有大批乱民围攻,益都府一丢,过不了多久,各州各县都将沦陷,到时候整个山东将只剩下临沂。如今临沂粮草不多了,前有宋军,后有乱民,没有益都府供给粮草,没有其他各州互为支援,临沂守不到年底。现在城外六万乱民围城,用不了几天,海州、郯城的宋军也会闻讯而动,到时他们双方一旦合力攻城,临沂马上就会丢失,而我们则会被困死在城里。”完颜希正面色沉重。

    “那我们该怎么办?趁宋军未到,突围?”有统兵官问道。

    “如果不想一起葬送在临沂,我只能突围。我们可以向西突围,先到平邑,而后投奔济州,保全了我们自己,日后才有本钱夺回临沂。”完颜希正答道。

    “四门被乱民围的水泄不通,我们怎么突围?出城不是正好合了他们的意?”有统兵官提出异议。

    “突围也要讲方法,如果要从西门突围,首先应该集中兵力攻击北门和南门外的敌军,东门也要佯装出击,独留西门按兵不动,以此吸引西门外的敌军分兵支援北门和南门,等西门外敌军分散之后,我们再集中精锐兵力,一举冲破西门外敌军防御阵地,这叫声东击西。城外都是乱民,他们一旦分兵离开阵地,必然无法回援,我们以精锐兵力突围并不困难。”完颜希正解释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