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伏地的一众属官原本心如死灰,一听另外两位头领的话,顿时觉得又有了一线生机。

    罗聪撇了撇嘴,挥了挥手,将走进大厅准备押人出去处斩的义军制止住,而后便闭嘴不言了。

    片刻沉默之后,只听沈缙道:“你们也是汉人,能在金朝当官,也算是汉人中的佼佼者,但你们却助纣为虐,帮北方蛮夷压榨残害汉人百姓,现在请你们扪心自问,对得起先贤圣人吗?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我们被北方蛮夷压迫残害,我还能理所当然的奋起反抗,哪怕丢掉性命。但你们也是汉人,怎么忍心向自己人下手?山东落入蛮夷手里,也不过三十多年而已,难道你们都变成蛮夷金人了吗?他们让你们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

    “请你们扪心自问,这么多年来,有没有做过一件对本地百姓有利的事情。如果有,就抬起头来!”沈缙的语气愈发严厉。

    众属官摄于大首领威严,瑟瑟发抖,谁也不敢轻易抬头,只把头深深的低在地上。

    “没有吗?这么多年你们竟然连一件好事都没做过,做的全是恶事吗?如若你们做不了好事,那留下你们确实无用!”沈缙厉声喝问。

    “不,小人早年也做过好事。”生死关头,忽有一人抬头急忙辩解。

    “哦,你做过什么好事?”

    “回大首领,小人早年曾主持过益都府附近几条河流清淤工程、水患治理和农田水利,惠及良田万亩,这应该算是好事吧?”那属官小心翼翼的问道。

    “嗯,算得好事。再让你主持翻新农田水利,你还能做的好吗?”沈缙点头之后问道。

    “能!一定能!小人纵使粉身碎骨,也会把水利之事办好!”那属官一听这话,欣喜不已,马上磕头致谢,他知道他这条命保住了!

    “好,起来说话。”

    “多谢大首领,多谢诸位好汉,既然给小人这个机会,小人一定不会让各位好汉失望,好好治理水患,修好水利,惠及普通百姓!”说完向沈缙叩头,而后用双臂撑起早已酸软无力的双腿,方才慢慢起身。

    “还有谁做过好事?”沈缙再问。

    “首领,小人做过!”

    “小人做过!”

    “小人也做好!”

    。。。。。。。。。。。

    一见有同僚过关,不但保得一命,甚至有可能跟对方一起共事,一众官员纷纷争取机会。

    “你们都做过什么好事,一个一个说!”沈缙一言将厅内的纷乱止住。

    “首领,小人之前做刑狱官,多次为百姓主持公道,也曾惩恶扬善,抓过不少坏人,杀过不少恶人,维持了公理和法纪!”有官员如是道。

    “刑狱官,既然做过好事,就给你一个机会。若以后发现你继续为非作歹,不为百姓主持正义,不为百姓做主,饶你不得!起来吧!”沈缙发话。

    “多谢大首领!多谢诸位好汉!小人以后一定绝不再徇私,一心只为百姓做主,否则绝不劳诸位好汉动手!”那官吏叩谢之后,颤颤巍巍起身,心下别提有多庆幸。

    “首领,小人以前在文登做过五年县令,五年内几千户百姓安居乐业,风评极好,小人调走的时候,当地乡绅百姓夹道送行。”那官吏话音刚落,便另有官吏马上自夸功绩。

    “夹道送行?没有强迫乡绅百姓?”沈缙似乎不信。

    “没有!绝对没有!百姓全都是自发自愿的,当时小人十分感动,原本不想走的,无奈任期到了,不得不离开。”那官吏马上解释。

    “好,暂且信了你。不过山东义军里,也不是没有文登人,若调查之后,结果跟你所说出入较大,我看你还怎么说。起来吧!”沈缙虽然不信,但也没有时间在此时深究他的真伪。

    “多谢大首领!多谢诸位好汉!小人以后定然好好做人,与人为善!”叩谢之后,缓缓起身,跟其他人站在一旁,心下暗自庆幸不已。

    “首领,小人曾在莱州做过教谕,培养过不少学子,还有人中过进士。。。。。。。”

    剩下的官吏见有三人言明往日功绩,不但被免除一死,还让他们站了起来,似乎不光如此,恐怕还会给他们机会证明自己,于是纷纷挖空心思,回想往日还能说得过去的为官事迹,说给义军大首领听。

    沈缙听着他们各自讲述,偶尔会质疑两句,但没有将他们一棒子打死,最终全都默认了他们的功绩。

    眼见一众汉人官吏全部从跪着磕头求饶,变成站立听训状态,留守府大厅里的气氛也渐渐轻松了一些。

    众人虽然都站起来了,但心里依然很忐忑,如今逃过一命,可他们并不知道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几十年前,北方金人南下肆虐,抢占了中原,抢占了山东,此地从那时起就落入蛮夷手中,蛮夷之人,只知道烧杀劫掠、横征暴敛。北方金人统治的几十年来,山东百姓的日子愈发艰难,饿饭成了正常的事情,有哪家哪户忽然能吃饱饭,倒成了稀奇古怪之事,百姓受尽磨难,吃尽苦头!今天,我们山东义军、山东百姓聚到一起,攻取益都府,就是要将北方蛮夷彻底赶出山东,让我们山东老百姓过上我们想过的日子,吃得饱饭,不受欺负!”

    沈缙说到此处,忽然停了下来,目光一一扫过眼前站立的数十名汉人官吏,而后接道:“诸位,实话跟你们说,留下你们的性命,是希望你们用有用之身,为山东百姓造福谋利!我们山东义军多数是老百姓,读过书的人寥寥无几,我们知道我们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但我们在整个山东也只占少数而已,还有很多兄弟姐妹浑浑噩噩,不知道怎么生活,也不知道要什么,既然我们拿下了益都府,他们以后的生活我们就要管,要给他们好日子,可我们也只有大体上的想法,怎么去实现,还得靠你们这些山东父母官,你们做的好了,百姓就有好日子,你们做不好,即便我们不杀你们,其他老百姓也饶不了你们!”

    “不知首领想让我们做什么?”众官吏一听这话,顿时惊讶不已,当即有人忍不住发问。

    “很简单,各司其职,还做你们熟悉的,擅长的事情,而最重要的是要尽快恢复整个山东的秩序,让百姓有田可耕,有地可种,有粮可吃。你们有什么想法?”沈缙问众人。

    此话一出,众官吏有人喜上眉梢,有人面现忧虑,有人神色如常。

    “首领,山东已经全乱了,想要恢复安宁,没有一年半载,恐怕很难,就这还得动用武力。”有官吏很忧虑。

    “动用武力不妥,我们是山东义军,也是百姓,他们愿意听我们的,我们就管他们,不愿意听,就随他们去,但他们不能来骚扰我们。至于凭什么要让他们听我们的,只有两条,一我们借粮给他们渡饥荒,二少收税或者不收税。只要做到这两点,我想没有多少百姓还会继续闹下去,毕竟我们折腾这么久,拼死拼活的不就是为了吃口饱饭。你们以为如何?”沈缙问道。

    “借粮给他们?哪有多余的粮食借给他们?他们要是不还怎么办?”马上有人提出异议。

    “之前不是说了吗,临沂有粮,乡绅大户也有粮。临沂的粮,可以去抢,但乡绅大户的粮只能去征,或者是借,不能抢,从这两个地方,弄个几万担粮,不难吧?”
………………………………

第651章 一衙两府

    “如果粮草不够,我们招兵买马,再去济南看看!”沈缙此话说的十分霸气。

    众官吏听在耳中惊讶不已,心下暗自嘀咕,他们还想建立政权,争霸天下不成?

    “我们先恢复益都城内的秩序,周边区地,待城防巩固之后,再逐步平定,你们要发挥你们的作用。丑话说在前面,把你们留下,如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捣乱的话,我们山东义军绝对不会客气!”沈缙正声道。

    “不敢,请首领和各位好汉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做事,尽快恢复平静,让百姓们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是是是,我们一定好好干,绝不偷奸耍滑,相互推诿,首领就放一百个心吧!”

    其中一官吏代表其他人发言,众人附和。

    “好,我可以相信你们一次,如果结果证明,你们不值得义军相信,百姓自会处置你们!”沈缙二次警告。

    “不敢不敢,我们一定会谨慎处事,不辜负首领和各位好汉的信任!”

    一众官吏,激动不已,赶紧纷纷表明心迹。

    如今他们不光从鬼门关回来了,还能重新执掌原有的权力,心情自然很难平复。

    “从今天起,我们山东义军接管山东权力,我自任山东节度使,二弟任左府都统制,三弟任右府都统制,可自行招兵买马,壮大我们的势力!但有一条要切记,所有百姓和义军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不得强迫他们加入义军,更不能抢百姓乡绅的粮食,左府、右府的粮饷供给,由节度使衙门解决。”

    说完,沈缙转头看着一众官吏,又道:“你们依旧各司其职,归属节度使衙门和左府、右府管辖,但直接对节度使衙门负责,左右府给你们下达的命令,必须第一时间转报节度使衙门,不得擅自做主!”

    “是,谨遵节度使大人吩咐!”

    一众官吏领命称是。

    “忘了介绍,我姓沈,单名一个复字,左府都统制姓姚名仲,右府都统制姓罗名原。”沈缙随后介绍三人名姓。

    “沈大人!姚大人!罗大人!”

    众官吏一一向沈缙三人见礼。

    “二弟、三弟,左府、右府你们自行组建,益都城防暂时由右府负责,左府驻守其他需要驻守的城池,在没有更多需要驻守的城池之前,两府兵力全都暂驻益都城。节度使衙门一般情况下,不会插手军务,义军招募、训练、统管,左右府自行负责,如需对外用兵,也可自行决定,但需要向节度使衙门提前报备,若对外用兵动用兵力超过两千人,则由节度使衙门会同左府、右府共同商议决定。你们可有异议?”沈缙很快划分职权,界定权限。

    罗聪、姚昶略感意外,节度使衙门、左府、右府这等安排,沈大人可没有提前跟他们透露过哪怕一丁点信息,之前一直以为是共同入住留守府,山东义军之事也是三人要共同商议决定,不想结果却是要三人分立,各自统管一个衙门。

    当着一众官吏的面,二人不好当面质疑,只能抬手称是,接受任命。

    “好,既然二弟、三弟没有异议,那你们就赶紧组建两府,接管益都城防和军营,处理俘虏问题。”

    “嗯,那么我们先去忙了。”

    罗聪、姚昶二人起身,抬手告辞。

    等走出留守府大门,太阳已经升的很高了。

    罗聪、姚昶似有默契一般,一出大门不远,就不约而同的停下脚步。

    “三弟有话要说?”姚昶转头问道。

    “二哥是不是也有话要说?”罗聪同问。

    “那行,我来说吧。你对大哥忽然做出这个安排,是怎么想的?”姚昶并没有说,而是忍不住发问。

    “我不太清楚这是他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人授意。按说这种事情应该跟我们提前商议,刚刚突然抛出来,可让我有点措手不及,不得不有一些想法。”罗聪心下是有一些不满的。

    “那你怎么想?”姚昶很认真。

    “终究是文官,在临安太久了,沾染了一些什么习气吧,不把武将压住,他们心里就不舒服。或许他是得了临安某些人的指点,不然也不会无缘无故来这么一手。”罗聪直言不讳。

    “确实有些奇怪。我们是一同北上的,按理说任节度使,还是两府都统制,都该提前跟我们商议,至少该通个气,如此贸然,不合情理。才刚刚拿下益都府不到一个时辰,就来这么一出,不像是他的性子。”姚昶表示认同。

    “你也觉得他是听了其他人的指点或是命令?那会是谁呢?”

    “会不会是杨大人?”细想片刻后,姚昶忽道。

    “不会吧,杨大人如今统兵在北方,打了那么多胜仗,他肯定知道文官插手军务对打仗有多大的影响。我不觉得杨大人会给他下这样的命令或指示,况且杨大人也是武人出生,我们跟他十几年了,还不了解我们吗?要让他来牵制我们?”罗聪表示怀疑,不太相信沈缙来的这一出是杨丛义授意。

    “如果不是杨大人,那就只能是临安某些人的意思了,或许他已经得到授意,不然也不会直接自任节度使,他是命官,未得授命,他应该不敢胡来。”姚昶也有些疑惑,但马上就有了新的怀疑目标。

    “你说会不会是陆游的意思?他在临安待的时间比谁都长,但这次他并没有北上,而是让他继续组织回易,北上得功勋的机会可比回易更大,一旦恢复中原,必将青史留名。他出生名门,如今家世衰落,要想重新恢复往日荣光,参与北方恢复大业是一个最快的途径,并且恢复中原本身远比回易更有吸引力。”

    “完全有可能。陆游在临安的时间很久,肯定结交了不少朝中重臣,跟他们学到不少东西,朝中文官对付武将那一套,他肯定也学会了,或许分置节度使衙门和左右两府,就是为了方便他在合适的时机通过节度使衙门,插手北方军务。”罗聪表示认同。

    “不过,事已至此,我们怎么想都没用了,还能反对不成?如果不能同心协力拿下山东、济南,协助大人取济州,这恢复之功,怕是谁都拿不到。以我看,只要他们不是太过分,都可以协调忍让一二。”姚昶想了想,颇有些无奈。

    “也只能如此了。”罗聪叹息。

    “我们只要没有大分歧,整支军队就还在我们手里,纵使他们想拖后腿,也不一定能拖得住。一旦有事,我们两兄弟可要同心协力,别被人分而化之!”姚昶语重心长的说道。

    “懂,放心吧!”罗聪微微一笑。

    “好了,你是右府都统制,益都城防就交给你了,我去接管兵营,看看有多少可用之人,到时候一人一半,如何?”

    “行,那就劳烦二哥了。”

    姚昶、罗聪二人很快分别,一个去接管兵营,一个去接管城防。

    益都城兵营,所有被俘虏士兵都被缴了械,集中看管,其中绝大多数人甚至连外衣都没来得及穿,就在梦中做了俘虏。

    几十个军官先被挑出来,聚于一室,姚昶亲自训话。

    “我们是什么人,我想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了。留你们到现在,没有其他原因,就是想给你们一个机会。此城已经被山东义军拿下,不久之后,整个山东都会是重新回到义军和百姓手中,你们曾经是北方蛮夷的军队,他们供你们吃穿,给你们发粮饷,如果现在你们有谁还想继续吃北方蛮夷的粮饷,那就是我们山东义军的敌人,对待敌人我们不会客气。现在,我给你们一个选择的机会,是加入义军,跟我们一起抗击北方蛮夷,还是彻底放下武器,回家种地。”

    沈缙看着一众衣衫不整的军官,神情十分严肃。

    被俘虏的军官们还在发懵中,他们根本不曾想到乱军会突然出现在城里,将他们从睡梦中俘虏。能

    跟着金人吃军饷自然最好,但如今益都城被占据,他们成了俘虏,留守府肯定也没了,即使想继续吃金人粮饷,也没了门路,除非到北方去打仗,可一旦去北方,注定有去无回,小命肯定会丢在那里。

    如今给了两条路,回家种地是不可能的,当初就是因为没地可种,才投了军,混口饭吃,那么能选的就只剩下加入义军了。

    加入义军有饭吃,有钱拿吗?

    这个问题在他们心里翻滚,但无人敢问出口。

    “怎么选?给你们一刻钟考虑。”

    姚昶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从军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二是混个温饱,有口饭吃。这些人从军不会是为了建功立业,若真有此心,也不至于做了俘虏。

    “如果你们愿意加入山东义军,吃饱饭还是没问题的,但要想升官发财就得拼本事,就得拼命!有一点你们要清楚,你们是俘虏,不是降将,以前北方蛮夷给你们的官职就不要再想了,真有本事,在义军里同样有机会!”
………………………………

第652章 联合豪绅

    两个时辰之后,被俘虏的汉人军官和士兵绝大多数选择加入义军,成为山东义军的一份子,剩下的则脱下战衣战甲,成为平民百姓,暂且留在城里修筑城防,一旦城门开启,他们将回到家乡,自谋生路。

    午时,城内结束军管戒严,街上巡逻的义军将士大半撤回军营,只在重要街道部署一队士兵,以防城内地痞流氓趁机捣乱,打砸抢烧,扰乱城内秩序,东西南北四门,各部署一个指挥兵力,城上城下不停的巡视,一旦发现不轨之徒想要出城,直接抓获审问。

    由于益都府节度使衙门吸收了原益都留守衙门的汉人官吏,他们对城内各种情况都较为熟悉,节度使衙门一连发布数道命令之后,城内秩序很快恢复。

    当天中午,由本地官吏出面邀请,沈缙数年来通过北方回易发展的内线配合,将益都城内有头有脸的豪绅大户几乎全都请进了节度使衙门,几十人聚于一堂,共商大事。

    一番寒暄之后,沈缙开门见山,金人南侵不成,从长江仓惶败退回黄河一带,如今更是为北方新皇之事所累,直言从目前的形势看,完颜亮将要集中精力在真定府、河间府一带跟辽阳新朝廷大战一场,山东之事,根本无暇顾及,而此时正是脱离金人统治之良机,但要想真正成事,一要安抚山东其他各州县,二要拿下临沂和山东西路的济南府,整个山东东路安全稳固之后,率整个山东归附宋朝,必能立下千古奇功,青史留名!

    众人惶惶,不知沈缙何意之时,沈缙告诉他们,山东义军看中了他们在山东的声望和财力,希望能拉他们进入义军之中,共襄大事。

    当然,沈缙也许诺了他们好处,愿意加入义军,能为义军提供钱粮的,等平定整个山东之后,根据资助义军钱粮多少授予州县除主官以外的任意一个官职,任期五年,若所任得当,两年内不出纰漏,还可以升官。

    官之一字,是无数人、无数家族毕生追求,在权与钱之间,若只能二选一,毫无例外,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权力,而放弃金钱,毕竟有权就有机会得钱,有钱却不一定能得权,反而会招致杀身之祸。

    聚集节度使衙门的豪绅大户,并不都是因为他们想来,而是益都城的天变了,既然新的掌权者主动邀他们上门,若不给面子,等待他们的就只有屠刀了,活了这么多年,经历了一轮轮战乱,谁都清楚不合作的代价到底有多大,所以当看到留守府官吏都亲自出动,来邀请他们之时,他们根本就没有拒绝的余地,此时也是一样。

    沈缙承诺的官职,若是和平时期,或许有用,但此时各路义军蜂起,得个官职还敢去上任不成?恐怕还没到目的地,就被匪徒乱民杀死在半途。

    即便官职对他们无用,此时他们一个个也不得不选择加入,能在几十年的战乱与乱世中活到现在,都懂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况且山东义军还是讲理的,并没有野蛮的杀人抢夺,若他们真要杀人,抢夺他们所有粮食财富,他们也没有多少还手的余地,几十个看家护院的家丁,如何能跟数万义军斗?真要斗,恐怕最后连骨头碴都不剩。

    一说希望数万义军能得到大家相助,豪绅大户纷纷慷慨解囊,有人献钱,有人献粮,有人献布,种类不同,多少不等。

    沈缙见众豪绅大户如此配合,当即大赞他们深明大义,表示接到捐献之后,马上授予官职。

    留众人一同吃了一餐粗茶淡饭,才放他们离去。

    当天,一众豪绅大户便按捐献约定,将钱粮物资送至节度使衙门。

    钱粮交割之后,衙门随即将空着姓名的官凭一一送至众人府中,告诉他们,确定官职人选之后,将姓名报至节度使衙门备案即可,至于何时上任,全凭自愿。

    第二天上午,节度使衙门便收到众多报备,与此同时又有豪绅大户找上沈缙,表示愿意捐献更多钱粮,为山东义军尽快平息山东民乱、维护益都府安全多尽一份力。

    对于此事,沈缙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待他们再次送来钱粮之后,一张新的官凭送至他们手中。

    沈缙用钱粮捐献和官职馈赠,将益都城内的众多豪绅大户绑在山东义军身上,只要益都城不丢,吃穿问题,他们应当能解决一部分。

    豪绅大户归附之后,城内秩序很快恢复,除了东南西北四门依然关闭,与往日并没有太大不同。

    拿下益都府数天后,城外的探子送来消息:救援登州的益都府援军未进登州,便原路返回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此时距离益都已不足百里,两天之内,应当就能返回益都。

    得知这个消息,节度使衙门、左府、右府会同议事,就如何处理这支援军发生了不小的争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