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燕王-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验收考核结束之后,又准备三天,全军四千五百多人开始轮流上船,进行海战训练。

    训练科目有迅速上下船、海上颠簸适应训练、风帆升降转动演练、浆撸操练、尾舵掌握、旗语训练。其中前两项全员参与,风帆升降转动每队选五人学习,浆撸操练每队十人学习,尾舵每队选两人学习,旗语每队选两人学习,每队五十人中,一小半要学习操船技能,其他人员在船上待命。

    开始训练学习阶段,上船人员不宜过多,每艘船每次出海只带两队一百人,而杨丛义带回来的战船和海船一共只有十五艘,一次轮训也能训练一千五百人,三轮就能训完,一批宣威军出海,其他不出海的宣威军,则继续练弓射和军阵。

    船队早出晚归,每日一轮训。宣威军在船上的各种技能,除旗语外,都由杨丛义带来的舵手和水手教授,各种技能容易学会,但要熟练掌握,各岗位配合起来熟练运用,却不是十天八天就行的。

    比如让航行中的船左转向,就得尾舵和浆撸手配合行动,左桨轻划右桨重划,尾舵向左,让船右转,就得左桨重划右桨轻划,尾舵向右,如遇大风,转向还得配合风帆升降和转动。可三拨人几乎谁也看不见谁,这就需要有人居中协调,统一发号施令,这也是海上训练的一部分。

    经过全军经过半个月海上训练,已经基本学会操船,左转、右转、掉头、升降帆、转帆等,在无风时或风力较小的天气,都已经配合的还算熟练。海上通讯联络不便,于是马上开始加入旗语训练。

    旗语是杨丛义召集沈缙、赵安、教导团和出海经验丰富的水手、舵手共同制定,先有赵安和教导团列出行军、巡逻和战斗指令、命令,水手、舵手列出船在海上航行规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之后双方坐在一起研讨出战船在海上的指令和命令应该怎么下才对,最终确定指令、命令和规律等一百三十八条。

    经过研究之后,将所有一百三十八指令、命令和规律分成三大类,即巡逻航行、战斗和求援三类。一百三十八条已出,至于如何实现一里、两里,甚至五里之外的有效联络,则由沈缙全权负责研究。

    虽然古代行军打仗时已经使用各种不同颜色的令旗,但命令相对简单,无非就是进攻、撤退和停止前进这三种,也有用青、赤、白、黑、黄等旗来指示不同状况,但现在有指令等三大类一百三十多条,却难以通过悬挂不同颜色的令旗来加以区分。

    后来沈缙从杨丛义那里得来启示,首先三类命令用三种不同颜色的令旗来指示,即黄旗指示巡航指令,赤旗指示战斗指令,青旗指示求援指令,然后再把三大类指令分别用数字进行编号,从一开始往上数。每一个指令都有了明确的编号,那么要想实现指令传达,只要在视线范围内让对方看清相应的指令编号就行。

    如何用令旗指示编号呢?这是要创造的,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则,依从一些的规律。

    沈缙跟杨丛义讨论之后,觉得左右手各拿一杆令旗,两旗齐出,根据令旗在身侧不同的位置,指示一个单一的数字比较稳妥,编号一到九的指令出旗一次,就可完成指示,比九大的编号要出旗两次,若是以后指令更多,超过九九个编号,可以出旗三次。为确保指令无误,每一个指令要传达三次,每传达一次都要连续出旗完成,完成之后间隔五息,再继续出旗传达指令。

    确定令旗在身侧的固定位置指示一到九,九个数字的规则之后,杨丛义、沈缙二人随即开始拿着指令手册进行验证。规则是他二人制定,他们依着手册自己验证自然觉得简单,验证结果也无误。但也有些问题,如果离的太远,手中令旗不大,就容易模糊,看不清指示的种类和指示的指令编号,没有望远镜,这个问题现在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也就不再强求。

    现在已经可以不用口头喊话,就能在一里、两里之外传达上百个指令,众人听说之后已经非常震惊,非常满足,这对相互之间无法靠近的海上航船来说简直太有用了。赵安和教导团已经都出过海,船在海上随风浪颠簸不定,两船靠近就肯定会发生碰撞,风浪稍大,必定船毁人亡,离的稍远安全一些,但相互喊话很难听见,命令根本无法传达,有了旗语指令,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完全可以在安全距离之外实现指令传达与联络。

    沈缙跟赵安、教导团讲解、说明这套旗语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之后,众人当即决定在全军推行。当然不能强求人人都会打旗语,但各级军官必须要能看懂,必须要学会。另外在全军挑选两百名头脑灵活之人,学会打旗语,背熟三类指令。

    决定推行之后,杨丛义第二天就派人去明州制作了赤、黄、青各两百杆令旗。需要练习打旗语的人员,则利用晚上回营之后的时候练习打旗语,不耽误白天训练时间。

    旗语指示数字的规则很明确和清晰,只要头脑不是一团糨糊,很容易就能学会,打出想要的指令编号,难的却是旗手要将旗语转换成指令。比如加速前进、减速前进、右侧通行、左侧通行、右侧同行、左侧同行、后方跟随、前边开路等,旗手从别船接收指令,他不可能直接报个编号给主官,主官与其他船联络,也不可能报指令编号,说出来的肯定是指令。

    要把所有编号代表的指令牢牢的记在脑子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三类一百三十八条,不排除之后还要增加指令。能记下来的就能当旗手,旗手的饷钱每月增加五百文。

    那些早先沈参军教他们识字,还不用心的人,到此时后悔莫及,不识字看不懂旗语手册,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挥几下旗子,每月就多拿五百文,再想学习,沈参军却没有时间再来教授他们。

    又半个时辰后,散出去的黑点渐渐返航,进入视线内,已经能看清战船、海船的轮廓。

    等十几艘船再靠近一些,就能发现那些船前前后后,快慢不一,无排列、无队形。

    当第一艘船进入三里之内,杨丛义当即向旗手下令:“左侧通行,前方开路!”

    这是巡航指令,不需要提醒,旗手随即拿起两杆黄色令旗,打出“左侧通行”指令编号后,间隔两息,又打出“前方开路”的指令编号,间隔五息之后,又将两个指令编号又打一遍,再间隔五息时间再打一遍。

    三遍旗语打完,旗手回复:“车船三回复,接到命令,按令而行。”

    不多时,就见那艘车船转向,从左边通过,相距一里之外,直直向前而去。

    又一艘船进入三里范围内,杨丛义再向旗手下令:“右侧通行,前方开路。”

    这还是巡航指令,旗手随即拿起两杆黄色令旗,打出“右侧通行”指令编号后,间隔两息,又打出“前方开路”的指令编号,间隔五息之后,又将两个指令编号又打一遍,再间隔五息时间再打一遍。

    三遍旗语打完,旗手回复:“车船一回复,接到命令,按令而行。”

    不多时,那艘车船转向,从右边通过,相距一里之外,向前而去。

    第三艘船进入三里范围后,杨丛义又向旗手下令:“右侧驱敌护航。”

    驱敌,这战斗命令,旗手随即拿起两杆赤色令旗,打出“警戒敌袭”指令编号后,间隔两息,又打出“右侧同行”的指令编号,间隔五息之后,又将两个指令编号又打一遍,再间隔五息时间再打一遍。

    三遍旗语打完,旗手回复:“车船二回复,接到命令,按令而行。”

    不多时,那艘车船右转向,远行相距五里,再转向与主船并排同行。

    “左侧驱敌护航。”

    “前方发现暗礁,右侧慢行。”

    “前方发现敌船,左侧绕行接敌。”

    “人员受伤,需要救援。”

    。。。。。。。。。
………………………………

第183章  大制鱼面

    每艘过来的船,不管是战船还是海船,都接到了主舰旗手发出的指令,或快或慢,或向前后,或向左右,依令而行。

    旗手发出清晰指令,目标船旗手只要看得清楚,接收指令自然不成问题,但两个旗手之间要实现相互沟通,却还是难以办到,他们双方都必须要把所有指令及对应编号完全记熟,熟练应运方才可以,这需要他们继续下功夫。

    最后一艘船过来了,是一艘海船,回来的速度比其他船慢了不少,看来舵手和水手对海船并不熟练。

    船进三里之内,看得清船头人影之后,杨丛义立即下令:“护航断后。”

    这是战斗指令,旗手拿起两杆赤色令旗,打出“警戒敌袭”指令编号后,间隔两息,又打出“随后护航”的指令编号,间隔五息之后,又将两个指令编号又打一遍,再间隔五息时间再打一遍。

    三遍旗语打完,旗手惊声回复:“海船四,青旗回复二十七、二十九。”

    杨丛义听后心里一惊,赶紧查看旗语手册,只见青旗编号二十七:船体严重受损进水,请求救援。青旗编号二十九:有人员伤亡,请求转移治疗。

    “勿需惊慌,马上就到。”杨丛义心里有些慌张,难道船触礁了?随即传令:“前船受损,升帆救援!”

    主舰甲板上众人一阵惊慌,水手、舵手接令后立即升帆动桨,迅速向前接近那艘海船。

    杨丛义眉头皱起,紧盯着那艘海船。主舰甲板上的将士们心也悬起来,紧张之下,无人言语,他们这艘主舰也不知道能不能装得下六百人,此地距离昌国县两个多时辰,一路上有没有危险,很难说。

    主舰正在快速接近,准备减速救援时,却见海船上旗手一展赤旗,又打出旗语。

    “海船四,请求护航出击!”旗手忽然喊道。

    杨丛义听得的一愣,他也看到对面旗手的赤旗。

    “海船四,再次请求护航出击!”旗手喊道。

    “这帮混蛋,还真会有玩!”杨丛义大骂一声。随即传令道:“右转向掉头。”

    之后又向旗手道:“不允,舰后随行。”

    这是巡航指令,旗手拿起两杆黄色令旗,接连打出三个大×,然后接着打出“减速慢行”指令编号,间隔两息,又打出“随后护航”的指令编号,间隔五息之后,又将两个指令编号又打一遍,再间隔五息时间再打一遍。

    主舰甲板上众将士虚惊一场,要不是监军在,他们立刻就要开骂。

    随后旗手高声道:“海船四回复,接到命令,按令而行。”

    “返航!”

    杨丛义一声令下,传令兵立即向水手、舵手传令,战船随即掉头,迅速向昌国方向驶去。

    两个时辰后,十五艘战船、海船安全返回昌国,停靠在宣威军军营外,这天的海上旗语训练顺利结束。

    但今天海船四闹的这一出,却让赵安和江恺大为恼火。海船之间相互演练旗语,进行沟通交流是可以的,但不按要求来,肆意更改指令,给其他战船带来麻烦和危险,那就是严重的错误。

    结果海船四的营指挥薛望因胡乱传讯,被罚饷钱一贯,全军通报批评。

    不过,在杨丛义看来这是好事,真实的海上环境复杂无比,谁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如果训练时连一个小小的恶作剧都不能应付,等船队南下,遇到真正的危机,那要怎么应对?

    杨丛义召集众将官,将他心里的想法讲清楚,看是否要开始预演将来出海有危机发生时,各船如何应对。

    有人认为现在为时尚早,宣威军刚刚接触战船和大海不久,各种技能还不能熟练掌握,旗语也马马虎虎,没几个旗手能完全熟记,熟练运用,还是等各岗位都熟练后再开始预演不迟,现在还是应该以基础训练为主。

    也有人认为危机预演也是训练,现在时间不多了,也许再有半个月就要离开昌国,南下泉州,训练强度必须要加大,危机预演复杂度刚好,能同时训练很多科目,对提高宣威军海上各种技能很有益处。

    也有人说宣威军全员都已经出海满五天,基础技能已经学习的差不多了,开始危机预演训练完全可行,就是发生危险,也比等出海以后遇到危险要好的多,真发生危险,也算是吸取了教训,对以后出海也大有益处。

    经几番争论之后,还是决定即刻开始危机预演,具体就由赵安、沈缙和教导团来负责设计预演方案。

    那天之后,宣威军海上训练,杨丛义就不再参与,由赵安全权负责,教导团跟随协助。

    杨丛义也没有闲着,他还有新军的事情要处理。

    在他五月下旬离开昌国以后,雨季爆发,明州遭了水灾,良田受损严重,官府赈济力量不足,灾民无数,流民也不少见。

    江恺早就得到杨丛义的指示,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在水灾爆发以后,他立即先在昌国招募了一批年轻力壮、无家可归之人,充入宣威军,吃喝管够,训练十天,而后就带着这批人渡海去明州。

    明州灾民很多,官府能赈济一部分,但也只能是一天一顿稀粥,不使灾民饿死而已,没有一点盼头。

    江恺在杨丛义离开昌国后,就联系到负责宣威军后勤物资采购的郭青,让他提前为宣威军采购了两个月的粮食,直接运到昌国。有这批粮食做支撑,江恺不惧新增的宣威军无粮下锅,可以大肆招募。

    朝廷虽不让各军随意招募流民入伍,但宣威军新建,兵员不足,缺额不少,招募流民充军,也合情合理。明州受灾严重,府库赈灾粮不足,有宣威军出头招募灾民、流民入伍,把灾民、流民带走,给州府减轻赈灾压力,州府自然乐见其成,也不会从中作梗,更不会使花招拖后腿。

    宣威军在明州打出招募旗号,四处宣扬:入宣威军,每天有肉,一天两顿饭管饱。

    对灾民、流民来说,别说吃肉,只要能吃口饱饭,让他做什么行。招募消息一出,明州各县的灾民、流民蜂涌而来,五天时间招募了整整三千人。江恺一看人数已经差不多,第五天晚上就停止招募。

    由于明州缺吃少喝,每天招募到的人,第二天一早就直接送往昌国,带去正在修建中的靶场驻守。

    等江恺随最后一批招募到的灾民、流民返回昌国以后,首先解决他们吃饭问题,跟宣威军一样,一天两顿,有米有肉。招募到的这三千人几乎都是农民,只要给他们锅碗、粮食和鱼肉,他们就能吃饱饭,能吃饱饭就很满足。

    解决了吃喝问题,接下来就是整军,把他们三千灾民、流民整成军队,并不容易,但好在这批新军听话,在他们看来,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应该听谁的,这天经地义。于是江恺请教导团来整顿三天后,新军也能听得懂命令,列的好队。

    之后又从宣威军里调进几个老兵加入新军,从早到晚,天天带着他们进行队形队列训练,让他们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明白什么叫军纪。训练半个月后,他们看起来已经算是军人,而不再是农民,从此开始训练减少,用大半时间来劳作,为高强度训练的宣威军做后勤辅助。

    宣威军吃了一个月的清蒸鱼、水煮鱼、水煮鱼丸,满身鱼味,一到吃饭时间,看到鱼就恶心的想吐。新军负责后勤,就有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研制鱼肉新做法,制作鱼面,改善宣威军饭食。江恺把制作鱼面的方法拿出来,让新军中厨艺精湛的人试做,经过几次尝试之后,那些人就熟练掌握了制作鱼面的方法和技巧,开始在全军中教授。

    同时,在江恺与县令谈判,将鱼肉价格降到五文一斤之后,昌国县衙送来的鱼肉逐渐增多,每天从一万斤,增加到两万斤,不久之后增加到三万斤。新军来鱼不拒,小鱼当天水煮吃掉,大鱼剔骨剁肉之后和面,全部制作成鱼面。

    当全军第一次吃到鱼面的时候,许多人激动的留下泪来,终于不用天天吃鱼,终于不是满满的鱼腥味,鱼面一时之间代替了米饭。不过几天之后,宣威军做出了强制性的饭食要求,一天两顿饭,只能吃一顿鱼面,鱼面由新军每天按量供应,各营队伙食长不得多要,不得随意更改。

    当送到新军的鱼肉每天达到两万斤以后,全军七千多人就已经吃不完这么多,每天多做的鱼面自然就要晒干保存,留作军粮备用。

    随着新军制作鱼面越来越熟练,每人每天制作十斤不成问题,但江恺随即给每个小队分工,有的专职清理鱼,有的专职剔骨剁肉,有的专职和面擀面,有的专职架锅上笼蒸面,有的专职切面,有的专职晒面储藏。

    如此一来,制作鱼面的效率又增加不少,每人每天平均制作二十斤都不成问题,生鱼的需求量又进一步增加,要求县衙多多供应,这可把昌国县令高兴坏了。

    昌国海里的鱼多的是,要多少有多少,以前不值钱,现在遇到这发财的好机会,县令怎么可能放过,当即下令采珠的全部开始捕鱼,又放出话去,税收可以用鱼来抵。

    这个话一放出去,捕鱼的数量大幅增加,每天送到新军的鱼肉一下从三万斤增加到四万斤,不久之后增加到五万斤,最多的时候达到六万多斤。
………………………………

第184章  亲训新军

    新军越来越忙碌,到后来,除了早晨出操一个时辰,其他时间几乎都用来制作鱼面。

    晒干的鱼面封装起来,堆满一个仓库又一个仓库,两个月时间储藏鱼面不下两百万斤,够整个宣威军吃四五个月。

    杨丛义回到昌国后得知这个消息,自然十分高兴,宣威军四五个月的口粮要花不少钱,回易督造处花钱的地方还多,能节省四五万贯当然最好。

    但新军的作用不是用来制作鱼面,首先他们是后备军,是宣威军的一部分,该有的军事训练必须要训练,军阵、行军、弓射一样都不能少。

    宣威军当初领了五千多套装备,四千五百套下发,还剩七百套,全部领出来发放给新军。

    军械装备不够,只能一批一批进行训练。新军有将近三千五百人,分成五个新军营,每天有一个营进行军事训练,训练一天,做工四天。

    这些新军种贯了地,拿贯了农具,让他们拿长枪兵器,他们不知所措,有的像拿擀面杖、有的像拿锅铲,有的像提着烧火棍,形态各异。

    杨丛义看着他们,想起自己第一拿起长枪时的情景,都是一样。

    这种毫无基础军事能力的新军,让教导团来教军阵,那就是白费力气,得先教兵器使用。杨丛义学枪有几年了,枪法练的还算可以,他自己来教也正好合适。

    偌大的新军训练场,杨丛义站在前边九尺高的石台上,七百新军两两相距九尺距离列队场中。

    “兄弟们,我们虽是宣威军后备军,但我们也要练习兵器、弓射、行军,所有战斗部队会的东西,我们都要会,因为我们是后备军。什么是后备军?后备军就是时刻准备顶替战斗部队的部队。大家想想,当战斗部队顶不住的时候,我们后备军就要上,后备军的能力能比战斗部队差吗?当然不能!后备军必须是一支部队里最强大的力量。

    如何做到最强大,首先要做到战斗精神强大。我们都是一无所有的新军,没什么好怕的,我们要敢于战斗,敢于打倒一切敌人。其次要善于战斗,会战斗。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使用兵器,熟练战斗技能,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和训练,常用的锅铲、擀面杖、烧火棍、菜刀、尖刀也都是兵器,也可以训练,但战斗最好的兵器还是长枪和弓箭。

    因此,从今天起,我们全体后备军也要像战斗部队一样,练习长枪和弓箭,时刻准备战斗,我们也要打仗,也要立战功,也要出人头地!”

    训话完毕,便开始教授最基本的枪术,从握枪开始。

    杨丛义提枪站立,高喊道:“立枪,枪尖朝上,脚旁半尺立地。全体都有,立枪!”

    七百人站在高台下,自然将前方高台上杨丛义的动作看得清楚。听到命令,台下众人这才纷纷调整握枪动作,将枪尾立在地上。

    杨丛义又将枪提起,握于身侧,高声道:“握枪,左脚上前一步,枪提起来,左手握枪身,右手握枪尾,枪尾留一掌距离,右手靠上腰,枪尖向前,平端于身前,握枪!”

    七百人看着高台上杨丛义的动作,有样学样,把枪提起来握好也不难。

    不多时,众人已把枪握好。

    “立枪!”杨丛义一声令下,自己也同时把枪立在身侧。

    台下众人随即将枪立好。

    “握枪!”杨丛义一声令下,又将枪握起。

    七百新军又依令将枪握好。

    “立枪!”

    “握枪!”

    “立枪!”

    “握枪!”

    。。。。。。。。。。。。。

    新军整整练了两个时辰的“立枪”与“握枪”,直到这两个动作人人都熟练,杨丛义令出,随着声音落下,七百人动作几乎同时将相应的动作完成,这两个动作的训练才算结束。

    “握枪!”一声令下,七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