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在高丽大官家庭里成长,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但仍旧比原本就出身最底层的奴婢见多识广。

    比如金匀,他就很清楚周人与倭人之间的区别很大——前者比后者多少要仁慈一些,至少不会见人就杀,也不会把杀戮玩成行为艺术。

    甚至,金匀猜测,周人的大官比高丽自己的两班要好伺候一些。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至少徐世杨和齐省的官员们,的确比高丽自己的两班和谐一些。

    嗯,他们也杀人,而且是按比例杀俘虏,但杀完了之后,齐兵通常就很少动刀子了。

    更重要的是,剩下的俘虏,都从看守那里得到了确切的通报——为齐省奋斗者,积攒二十个功劳后,就可以从奴隶提升到庶民,再积攒十个功劳,就能从庶民提升到平民。

    齐省秉承着徐世杨的“有阶级,但绝不堵塞上升通道”的政策,在齐省,即使是奴隶,也是有机会成为自由人的。

    仅这一点,金匀就认为齐比高丽强得多,况且齐省并不像高丽那样唯贱是从。

    一个奴隶如果积功升为平民,那么他的子嗣和亲生父母都将同时获得平民资格——因为汉人的传统文化不允许父母称呼子女为主人,那是绝对的大逆不道。

    有上升渠道,对高丽官私奴婢来说就已经具备足够吸引力了。

    为了树立榜样,徐世杨还特意宣布,主动投降的高丽人不用为奴,可以直接从庶民做起。

    在齐省,庶民阶层由主动投降的外族、积功提升的奴隶和犯了罪但罪不至死的汉人组成,是一个介于普通平民与奴隶之间的阶级。

    这个阶级被允许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和个人财产,但要承担远比平民繁重的劳役和税率。

    在购买官方发售的粮食时,价格要比平民购买贵很多,因此他们很难享受到江南廉价粮食的优惠。

    在贷款和存款利率方面也比平民吃亏很多。

    但,庶民总归比奴隶好了很多,若是勤劳工作或奋力勇战,积攒十个功劳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平民老百姓了。

    在金匀看来,汉人的平民老百姓生活水平已经比高丽的中人阶级好了很多了,一想到自己已经脱离奴隶身份,而且只要努力作战,就有机会成为大周的中人(他并不清楚齐省跟大周的具体关系),金匀愈发觉得自己主动投降是最正确的选择。

    因此他就愈发希望能够帮助汉人征服高丽。

    文殊山脚下,齐军前敌指挥部营地里,金匀带着10几个主动投降的高丽人一起,给徐世杨、李飞凤以及齐省军官们展示高丽军的主要武器和用法。

    最能引起徐世杨好奇心的,自然是那种射程超远,但威力不足的短箭。

    实际上,这种玩意并不稀奇,冷兵器时代,不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有不少军队列装过这种东西。

    它叫做片箭,属于轻箭的一种,长度只有普通羽箭的一半,十分轻盈,因此在高处顺风的状态下,甚至有可能射到400步之外!

    而且,由于片箭长度非常短,发射时必须使用靠管,即使敌人缴获或拾取这些羽箭,也没法用普通的弓把片箭射回来。

    高丽人就是因为这些优点,特别喜欢片箭这种武器,高丽军队中,片箭手比例很高,而且较为精锐的常备军(在册部队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射术很不错。

    当然,片箭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作为一种轻箭,片箭的破甲能力低的可悲,用来对付根本不穿甲的倭寇,这是一种十分好用的武器。

    但用来对付喜欢重甲冲锋的鞑子甲兵,片箭就像是一个笑话。

    更要命的是,高丽军过于强调弓箭的射程,总是奢望能够用远程射击击溃敌人,因而连自卫武器都追求拔剑迅速,以至于一尺七寸或一尺六寸的短剑成了最普遍的装备(倭刀或腰刀,长度在3、4尺上下)。

    远射射不穿鞑子铠甲,近战小短刀更加不是鞑子甲兵的对手,这也难怪女真人每次入侵,都把高丽王国打得极其狼狈。

    更加要命的是,高丽人的筑城技术同样差的惊人。

    文殊山城这种一个城垛都没有,士兵站在光秃秃的城墙顶上挨对方远射的要塞,在高丽是普遍状况。

    金匀本人曾经作为奴婢被高丽国王征发参与修筑王京附近的南汉山城,这个山城是作为有危难士气,国王的首选避险之地修筑的。

    然而,金匀供述,南汉山城的城垛依旧少的惊人,金匀本人曾经数过,南汉山城可供士兵躲避的城垛一共不到一百个。

    而且,高丽的城墙全都是一面直上直下的矮墙,后面堆土形成一个斜坡以供士兵上下城。

    所有城墙外面都没有护城河、壕沟、鹿岩之类的附属防御工事,也就是说,哪怕高丽国王给自己修建的避难所,也是只要击穿一道矮墙,就能长驱直入城内!

    高丽王国真是一个过于容易到手的目标,徐世杨现在甚至都有些怀疑,鞑子到底是因为啥才没把整个高丽生剥活吞的。

    似乎,主要原因是,高丽本身土地十分贫瘠,占据这些土地,占领耗费远比所能获得的收入要少。

    因此不如把高丽当成提款机,需要的时候就来抢一把,带走所有能带走的粮食、财物和人口即可。

    而一旦女真鞑子因为占领得不偿失而撤回辽东,不是躲进山里就是躲到海岛上的高丽国王就会洋洋得意的返回王京,继续当自己的高丽国王。

    反正,鞑子来袭,被抢走的和被杀死的,大多还是不算人的奴婢,国王和两班都不会为此心疼哪怕一分的。

    鞑子在高丽遇到的问题,徐世杨同样一定会遇到。

    那就是,除非是倭寇那种比高丽生活还要苦逼的家伙,否则对别人来说,占领高丽实际上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那么,徐世杨这次远征的战略目标,就必须更加清楚明了一点:掠夺物资和人口,迫使高丽屈服,成为对女真包围网的一环,但不能以彻底吞并高丽为目标。


………………………………

第394章 伐高丽6

    战略目标确定,战术上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徐世杨的参谋部认为,要迫使高丽国王屈服,必须抓住这个从不吝惜民力的家伙,最好连带他的继承人和那些两班主要成员一起。

    若是能做到这一点,不怕高丽不屈服。

    至于劫掠高丽的人口和财富,这需要尽可能歼灭高丽军队主力,然后分兵攻击尽量广泛的土地,这样才更容易收集人口和物资。

    这一切的目标,最重要的战术动作,就是快!

    必须以最快的速度,不给高丽国王逃走的时间!

    因此,齐军再不犹豫,二十八日,陆军以平远、济远、威远3个野战旅,外加陷阵营部队和部分龙骑兵,共计7000人为南路军,公孙胜为统帅,沿汉江南岸行动。

    以靖远、经远、致远三个野战旅,中军卫队、以及蓝军旅共7500人为核心,徐世杨亲任统帅,沿汉江北岸行动。

    中间的汉江,有海军下属的,适合在内河航行的三十三艘小型平底船为主力,三路大军水陆并进,迅速向高丽王京进发。

    此时的高丽王京内一片混乱,高丽国王刚刚才得知这次从海上攻过来的居然不是倭寇,而是先前来信斥责最对金称臣的齐军!

    不过,虽然不是倭寇,只要也不是要人命的鞑子,高丽国王认为自己还是有一战之力的——毕竟大家都被女真揍得很苦不是吗?

    孤陋寡闻的高丽国王居然一直不清楚齐军之前几年的战绩,这也可算相当奇怪的一件事了。

    然而两班贵族中总是有明白人的。

    一些去过辽东的高丽贵族心中十分清楚,最近几年,女真鞑子面对崛起的齐军从来未取得过什么优势。

    然而更多的贵族认为,这只是因为女真人麻痹大意了。

    在这大敌当前的时刻,高丽王国内部又一次展开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党争。

    比如两班中的北人党认为应该尽快与齐军达成一个协议,哪怕让国王对大周皇帝称臣都可以——几十年前,高丽本来就当过大周的附属国。

    但西人党处于党争的需要,不断强调国王的尊严和权威,认为国王不应该对同样向女真称臣的周人妥协,何况这次来袭的还是大周的附属。

    争吵不断的进行,却没有任何人提及如何抵挡齐军攻势,只是由国王发了一道软绵绵的旨意,要求京畿道集结兵力,阻止齐军向王京推进。

    于是,属于高丽王国的时间迅速流逝。

    大周隆道二年十二月初一,南路齐军攻克重镇通津,第二天就攻克了另一个汉江重镇金浦。

    同一天,徐世杨主力部队在汉江北岸击溃第一支高丽勤王军,这是一支由京畿道高丽正兵和附近佛寺僧兵拼凑的武装力量,总攻有约2000人。

    7500齐军只用了一个时辰就歼灭了这支部队,击毙对手500余人,俘虏1200多人,只有少数幸存者溃散。

    十二月初三,齐军舰队承载海军陆战队300余人,趁夜色偷袭,一举攻占汉江南岸的杨花津,这个地方距离高丽王京只有三十多里!

    至此,高丽国王李倧才第一次感觉到情况似乎有点不妙。

    高丽王国内部主张与齐军死战的大司宪(相当于大周的御史大夫)金尚宪与其兄长右议政(相当于大周的宰执)金尚荣在京畿道大肆征召义军、僧兵,准备配合正兵部队作战。

    但齐军的行动过于迅速,高丽军主力尚未集结完毕之时,徐世杨亲自率领北路军对王京西门外集结的高丽军发动猛攻。

    齐军在炮兵的支援下,集结所有侦察骑兵和龙骑兵,对高丽军侧翼发动突击。

    高丽军软绵绵的片箭自然无法对抗凶猛的炮火,他们的远程火力被压制后,短矛短刀自然无法阻挡骑兵的铁蹄,齐军骑兵干脆放弃了下马步射的传统战术,直接纵马踏阵,并且一举破阵。

    高丽军彻底崩溃,三十多位主要军官被杀,二十多名将领被俘,出城督战的金尚荣为避免被俘受辱,在部队崩溃之时吞药自杀,高丽军损失五千多人,京畿道主力已经彻底消散了。

    这次战役就发生在高丽王京西门外,高丽国王李倧和大部分两班贵族亲眼到了高丽军主力在两刻钟内被击溃的场景。

    这对他们无疑是一种十分现实的震撼教育,当天夜间,拥有数次逃命经验的高丽国王毫不犹豫,带领几位大君(王子)、王妃以及少数两班贵族高层,由南门出城,试图逃往南汉山城。

    然而,齐军动作比他们快的多,南路齐军在公孙胜的指挥下,于初四清晨一举攻陷南汉山城。

    这座理论上应该有一万六千守军的要塞,实际上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人驻守,而且如金匀所述一致,在汉人眼里,这根本只是一道未完工的矮墙,墙头不仅缺乏城垛的掩护,甚至连供应守军休息的避风点都很少。

    公孙胜攻入南汉山城后,愕然发现,虽然防御工事未能完成,不过这里的高丽国王行宫倒是修建的颇为豪华,而且已经完工了……。

    高丽国王抵达南汉山城附近后,才发现他们赖以躲避追杀的“要塞”已经沦陷了,于是逃难队伍只好在齐军骑兵的逼迫下返回王京。

    为了尽可能歼灭高丽军队主力,徐世杨下令骑兵不准逼迫过甚,或者直接消灭这个易于得手的目标,只是把高丽国王赶回王京就可以了。

    初五,齐军主力齐至,一万五千海陆军士兵完成了对高丽王京的合围。

    同一天,齐军在王京四周立下营寨,分别堵住所有城门,但在城墙部分留下了不少缺口。

    高丽军自以为找到机会,立刻派遣数十位勇士,用吊篮缒下城墙,趁着夜色潜越齐军封锁线,带着高丽国王“八道勤王”的旨意,分别前往高丽各道,召集援军去了。

    徐世杨故意放跑了高丽人的信使,就是等待一个围点打援的机会。

    既然已经把高丽国王兜在城中,那么他就不必过于着急攻打这座脆弱的城市了。

    初八,徐世杨下令分出一万野战军,以百人为一队,配属两个高丽向导,分散开,对整个高丽王国京畿道展开大规模劫掠。


………………………………

第395章 降服1

    对于如何劫掠,齐军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比如如何快速分门别类,把男女老少全都绑起来,让他们失去抵抗能力但又不至于阻碍他们自己跟上大部队。

    再比如分配俘虏的体力,男人应该背负多少战利品,女人应该背负多少战利品等等。

    这都是经验,齐军已经习惯了先把所有战利品全都上缴,回家之后再分配的模式(士兵只能保留很小、不值钱的物件),缴获多少涉及绩效,因此他们也不会为了给自己兜里多装一文钱而砸坏价值数十贯的东西。

    自然也不会无缘无故随便杀人。

    当然,不杀人也是不现实的,为了震慑抵抗者,凡是有抵抗的村子,所有男丁选十杀一。

    若是抵抗给齐军带来了伤亡,那就选五杀一。

    若是整个村镇都没人抵抗,齐军就不会杀人,而是直接要求所有人配合,在少数士兵看押下,自己带着全村的财产扶老携幼,向齐军在汉江口的集结地走去。

    现在毕竟已经是腊月,相对于其他征服者,齐军杀戮少,但这不代表死人少。

    一路上吃不饱穿不暖,再加上被人抓为奴隶,内心惶恐,体弱者,特别是那些老弱病残,基本没有机会走到齐军营地,半路上就会冻饿而死。

    一时间,从高丽王京到汉江口这一路上尸横遍野,沟渠中塞满了惨白的尸体,野狗野狼等生物红着眼睛撕扯人尸,若不是齐军看守会射杀靠的过近的野物,估计这些畜生甚至敢于白天攻击俘虏队伍。

    这也是一个裁汰的过程,齐军只对育龄期的妇女和年龄较小的孩子有一些优待,凡是12岁以上的男人则统统一个待遇。

    这样的话,能活着运抵齐省的高丽人,不是妇女儿童,就是身强力壮的男人。

    这对弥补齐省劳动力缺口将会起到很大作用。

    齐军劫掠的效率远比以往任何入侵过高丽的势力高很多,何况他们还有大量带路党帮助。

    到腊月二十五,齐军在高丽京畿道附近已经抓走近10万人口,顺便还有大量牛羊牲口,金银珠宝,各色布匹等等其他物资。

    最令徐世杨感到满意的是,齐军还缴获了大量粮食,算起来足足有十几万石之多,几乎全部都是从两班贵族的家中和王国政府所属的仓库中获取的。

    这些粮食对齐军军事行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至少海军的运输任务轻松了许多。

    ……

    王京方面,齐军仍然对高丽人围而不攻,但他们长时间保持着对王京的压力。

    围城战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守住城墙这道最后的防线,高丽国王和两班贵族强迫王京内所有男女老少全部上城墙参与防守(当然,贵族和他们的家眷免征),一时间居然也凑齐了将近十万大军。

    然而高丽贵族甚至未给守军准备好足够的御寒衣物和遮风设施,结果就是,腊月夜里一个突然降温,王京守军居然被冻死冻伤数千人!

    以至于第二天,就有数千高丽守军打开大门向齐军投降。

    然而齐军并未抓住这个看起来千载难逢的机会,除了收编降军,然后派出数百主动投降的高丽人对着王京射了一阵片箭之外,这一天齐军并未对王京发动任何进攻。

    直到傍晚时分,一位名叫金珍的高丽将领,率领几百私兵重新关闭城门,齐军也同时施施然打道回府,结束了这一天的战斗。

    现在,即使是最傻的人也能看出来,齐军故意对王京围而不打,就是为了等待高丽各道勤王部队主动送上门来。

    然而不论是国王还是两班,都不愿命令勤王军小心行事,他们都在期待着勤王军能发挥战斗力,打破齐军对王京的包围圈。

    这自然知识一个幻想。

    腊月二十九,黄海道勤王军六千余人在临津江南岸被齐军击溃,高丽军伤亡1500余人,被俘3500余人,主将战死,给齐军送上一份过年的大礼。

    隆道二年大年三十晚上,齐军举办新春宴会,随军宣传队点起篝火,为围城军和躲在城墙上高丽守军献上一台以炫耀齐军武力为主要目的的晚会。

    晚会进行到精彩之处,主动投降齐省的高丽人还齐声高唱高丽的传统民歌。

    除此之外,围城部队在城门口支起一排排大锅,一边做猪肉炖粉条,一边整猪肉大葱馅的包子。

    齐军士兵吃的欢声笑语,守军则饥寒交迫,闻着城下精致美食那诱人的香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一天之后,主动投降的高丽人愈发多了起来,到隆道三年大年初三,王京内已经有一万多人投降。

    此时,高丽王京内部还有5、6万人口,其中一半都被编制为士兵,但大多数人没有武器,也不被国王和贵族们信任。

    李倧亲自任命的几个守城官只能各自带着3、4百士兵,分别把守各个城门。

    初八,江南三道(忠清道、全罗道、尚庆道)水师集结起板屋船28艘,挟船17艘,鲍作船46艘,在忠清右道巡察使李意祺的指挥下发动对江华岛的反击。

    说是反击江华岛,实际上,战前李意祺的意图是拦截部分从高丽返航的齐军舰船,因为他得到情报,齐军正在把大量从京畿道劫掠来的人口运回齐省。

    这些返航的船只武装人员会比平时少不少,若是能够进入近战,李意祺认为自己有可能取得一定胜利。

    高利水军的运气十分不错,第一个与他们遭遇的,其实不是齐军,而是双屿港李家的船队。

    双方发现对方后,都没有避战的意思,各自主动向对方接近。

    在远距离上,李家军对高丽军使用了从齐省买来的新式武器——火枪和火炮(全是齐军从鞑子那里缴获的战利品),好在李家军枪炮手经验不足,隔着很远就对高丽军射击,命中率低的吓人。

    真正发挥威力的,只有十多支大口径抬枪。

    当然,凭借十几条枪,虽然能给高丽军带来一些伤亡,却无法阻止对方冲到近前。

    进入弓箭射程后,高丽军照例射来如雨的片箭,缺少盔甲防护的李家军在敌人的远程攻击中同样付出一定的伤亡。


………………………………

第396章 降服2

    双方远程火力都无法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因此海战很快进入这个时代海战最传统最重要的环节——接舷战。

    海战中的接舷战,胜负基本来自双方船只的大小和载员多少。

    船只性能方面,李家军有优势,他们的中号福船都比板屋船船舷高一米以上,更不用说更加高大的大号福船。

    一旦接舷,李家军对高丽军就是居高临下,优势很大。

    但在人员方面,李家军人数略少。

    因为他的船上承载大量俘虏和掠夺来的财物,每艘船都只保留最基本的水手和战斗人员,有备而来的高丽军自然有些优势。

    双方的主力——中大号福船与板屋船侧舷对侧舷靠在一起,水手们按部就班的扔出带着绳索的抓钩,勾住对方船舷,然后一起用力,最后船只接舷。

    接舷的一瞬间,双方弓箭手同时从护板后面伸出头来,对敌人的甲板倾泻箭雨。

    李家军居高临下,可以用重箭攻击敌军,而高丽人属于仰攻,重箭无法发挥威力,好在他们最喜欢的片箭也能轻松抛射上去,双方都没有铠甲,轻型箭头也能造成有效杀伤。

    李家军占据高度优势的好处是,他们手中的标枪、飞斧之类的武器同样也能发挥战斗力。

    还有那些数量稀少的火枪和火炮。

    接舷战中,居高临下射击的火枪和火炮几乎不可能射偏,特别是那些霰弹炮,对准敌人甲板发射一轮碎石子,每一轮都能取得令人炫目的战果。

    首先与李家战船接舷的高丽人都被如雨的霰弹扫的站不住脚,板屋船上血肉横飞,高丽人居然没能在第一时间搭上跳板。

    这让李家海盗又拖延了片刻,直到高丽水兵趁着枪炮射击一轮后不得不重新装弹的间歇重新搭上跳板,海盗们的地理优势才算被中和。

    跳板搭好的瞬间,福船上一声呼哨,几个身强力壮的海盗挥舞倭刀首先跳上跳板,修长的倭刀划出优美但致命的弧线,径直切向高丽水兵的脖颈。

    几颗人头带着难以置信的错愕表情飞上半空。

    高丽环刀在这种近身战中劣势尽显,人数较少的李家海盗不退反进,更多海盗挥舞倭刀和腰刀,跟随在少数勇士后面对板屋船发动反击。

    此时,高丽小船也靠了上来,从板屋船的另一边登船加入战场,高丽人的兵力优势渐渐显现出来,他们有91艘满载兵员的舰船,而此时李家军只有35艘。

    而且海盗毕竟不是鞑子甲兵或新军选锋,近身战完全凭借一时悍勇,既然无法瞬间压倒敌人,他们自己的士气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