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完颜宗干气势汹汹的纵马踏阵瞬间就被遏制。
或许女真甲兵们还有继续攻击的勇气,但是他们的坐骑明显被吓住了,刺鼻的硝烟和浓重的血腥味刺激着这些生灵的嗅觉,许多战马不安的开始在原地徘徊,任它们的主人怎么抽打都无济于事。
有些性子暴烈的到还是能继续冲锋,但割裂的阵线根本无法对齐军形成威胁,何况胸墙上还伸出一排明晃晃的刺刀。
这一耽误,齐军第二轮齐射迎面而来,横飞的铅弹疯狂收割人命,冲在队伍最前面的勇士最先死去,躲在后面的甲兵倒是有可能幸存下来。
两轮收割过后,金军气势全无。
………………………………
第432章 从容
在两**风雨般的火力打击中,冲在队伍前面完颜宗干非常幸运的只挨了一枚铅弹,这发15毫米弹头打飞了他的右手手腕,完颜宗干跌落马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亲卫不要命的直接跳下马爬在他身上,用身体帮他缓冲来自后面骑兵的踩踏。
六个亲卫因此死亡,完颜宗干本人倒是捡回一条命,他受到重创昏迷过去,剩下的亲卫把他放在马上,直接掉头撤离战场。
齐军枪炮轰鸣,白色的销烟在胸墙前弥漫,仿佛以胸墙为界下了一场大雾,把眼前的一切都遮挡的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战马在这大雾中到处乱窜,血腥味和火药燃烧后刺鼻的味道刺激着这些敏感的生灵,它们在弹雨中嘶鸣着,蹦跳着,连骑手都已无力安抚它们的情绪,但始终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
坐骑胆怯,失去速度的金军骑兵已经丧失了直接纵马踏阵的机会,慌乱的女真人在胸墙前弥漫的硝烟中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此时齐军士兵同样无法看清对手的身影,但他们知道胸墙前全是敌人,只要在军官的指挥下按部就班的对墙外射击,他们总能听到敌人的惨叫声。
有些金军甲兵跳下马,步行对胸墙发起攻击,他们的选择不可谓不正确,然而致命的混乱中,没有人能够组织起成规模的攻势,偶尔钻出销烟出现在齐军士兵眼前的甲兵,都会迅速被数把刺刀扎中。
金军本阵,完颜宗望和完颜宗弼也看不清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两人都是身经百战,他们能从密集不间断的枪炮声中分析出完颜宗干的强冲根本没起到作用——否则的话,两军现在应该在拼刀子。
至少大炮不应该响的如此欢畅。
但两人又担心完颜宗干下一刻就能形成突破,现在收兵会影响他的指挥,于是只能这样焦急的等待着。
完颜宗望倒是派出些哨骑试图与宗干取得联系,不过钻进销烟后,哨骑也很少传回消息,就算回来的,也只是说前面还在打,打成什么样子也说不清——因为根本什么都看不到。
直到两刻钟后,完颜宗干的亲卫拖着昏迷的勃极烈狼狈逃回,宗望和宗弼才确信,他们如今连突破齐军把守的一道矮墙都成了奢望。
两位太子勃极烈只好下令鸣金收兵,正在承受枪炮折磨的金军纷纷向金声传来的方向逃走,但也有人无法辨清方向,无头苍蝇一般出现在齐军阵前,被轻易射杀。
齐军仍在按部就班的射击,金军骑兵如同被开水灌了窝的蚂蚁在大地上四散奔逃,完颜宗弼敏锐的发现许多撤下来的甲兵甚至在流眼泪,也不知道是被烟熏得还是被敌人打哭了。
不管怎样,这些人都是金国存在的支柱,就算他们被吓破了胆,完颜宗弼自问也没办法杀了这些胆小鬼出气——毕竟如今真女真甲兵连四万人都没有了。
完颜宗望、完颜宗弼派出小队骑兵四散收容溃兵,尽一切努力尝试保留实力,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过回收了三千余人。
一个时辰而已,冲锋的六千甲兵居然损失一半!
主帅完颜宗干重伤昏迷,跟着他参与冲阵的三个儿子,完颜充和完颜兖都确认已经没于阵中,只有完颜亮侥幸生还。
真真的把老本都折进去了。
又过了两刻钟,齐军枪炮声也渐渐平息,估计那边也察觉出金军已经退了。
不过完颜宗望他们并未听到欢呼声,也不知道是齐军认为战斗还没打完,还是因为对面并不觉得这个胜利多么值得欢呼。
完颜宗望、完颜宗弼帅军在盖州城北2里外列阵,既不进攻也不离去,他们还不死心,指望着回收更多溃兵。
时间渐渐流逝,2里外的战场上已经彻底平静下来,一阵大风吹过,连浓郁的销烟也散去不少,完颜宗望、完颜宗弼极目眺望,却只看到无数人马尸体铺满大地。
此时已近黄昏,夕阳把近乎红色的光芒撒在甲兵的尸体上,呈现出一种致命的凄美感。
穿着铁甲的齐军近战兵若无旁人的在尸体堆中穿行,不时挥刀砍下女真人的首级,然后抓住那小辫子随意扔进身边的竹筐里。
还有一些穿着布衣的辅兵,正在仔细收集金军的兵刃甲胄、随身财物甚至是破布衣裳——这些玩意不值什么,不过至少可以用来制作土袋或是卖给高丽人。
所有齐兵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视区区两里外的数万金军为无物,只是专心的砍下一个个首级,或把金军士兵扒的精光。
这场景看的完颜宗望须发怒张,他几次挥刀指向敌人,大张着嘴却无法喊出冲锋的命令,完颜宗弼在身边死死抓住他的缰绳,几个亲兵也用惊恐的眼神看着他,生怕这位统帅想不通再派人去填那无底洞般的炮阵。
“够了,走吧。”完颜宗弼小声劝道:“千万不要冲动,咱们死不起那么多人了!回辽阳吧!汉狗若是敢出来,打野战咱们不需怕他!”
完颜宗弼也只是找个理由劝他而已,如今的大金如此虚弱,就算野地浪战都未必能压的住气势汹汹的齐军了。
不过完颜宗望也知道,现在确实不能再打了,这次攻击本来就是挽回面子的冲锋,他们三兄弟本就是打着破了胸墙立刻撤退的主意,如今连胸墙都破不了,再填些人命进去也得不到好结果。
算了吧,算了吧……。
“撤退!”
完颜宗望咬着牙低声吼道:
“撤吧!都撤!”
“回到辽阳,咱们再找机会!”
……
徐世杨在盖州城北门城楼上支了一张太师椅,还有一个小桌,在上面摆了几个小菜和齐省新生产的苹果汁,悠哉悠哉的小酌自娱。
刚才整场战斗,他都没有发布任何一个命令,纯粹任由定远旅旅长李井槐自行指挥战斗。
他把六千金军骑兵气势汹汹的攻击当成一场无害的古代战争电影看待。
徐世杨是装模作样也好,是真的没把金军放在眼里也好,他从容不迫的表现确实也让定远旅的士兵们对胜利更加充满信心。
这场战斗果不其然也是齐军轻松获胜,连损失都很小。
………………………………
第433章 仙酿
所有齐兵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视区区两里外的数万金军为无物,只是专心的砍下一个个首级,或把金军士兵扒的精光。
前几天攻城的时候,齐军损失了大约三百人,受伤五百以上。
之前的骑兵前哨站齐军吃了点亏,大概折损五十骑以上,但眼前这一战全都打回来了。
最终的结果还没统计出来,但金军损失不下两千,也许能到三千,而齐军自己不超过一百人。
“呵呵,骑兵直接冲击防御阵地,也亏鞑子敢干。”徐世杨冷笑。
实际上,鞑子怎么想的,他大概也能猜到一点——无非就是想凭借气势压倒齐军罢了。
若是齐军士气被压垮,他们就能用较小的代价达成目的。
若是情况正相反……,就像现在这样,同样是一面倒的屠杀,只不过角色正好相反。
简直就是赌博。
而且赌输了。
输的一塌糊涂。
‘看你们以后还怎么面对我的军旗!’
徐世杨志得意满的看着远方渐行渐远的敌人。
他毫不怀疑,鞑子在士气上已经被自己彻底压倒了,今后再交锋,不用打,鞑子先矮三分!
“你们的日子倒计时了。”
徐世杨得意洋洋的端起酒杯,遥遥指向远方。
“司令。”李井槐登上城楼,来到徐世杨身边:“统计结果出来了,我们阵斩两千两百级,俘虏六百有余。”
“俘虏供述,这次带队冲锋的是完颜宗干,他被咱们打下马,只是不知生死,我们只在尸体堆里辨认出他的两个儿子。”
“就当他没死好了。”徐世杨毫不在意的把手中酒杯递给李井槐。
定远旅旅长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司令小气,这玩意一点酒味都没有。”
“我没说这是酒啊。”徐世杨笑道:“想喝酒也好办,过两天我送你两瓶葡萄酒。”
前几年,徐世杨在平度附近的大泽山引种帕尔斯葡萄,最近一段时间有了收获,产品质量也不错,无论拿来做果干、水果还是用来酿酒都不错。
只是现在产品数量不足,两年来每年酿酒只能得到五百瓶,当做贡品给大都督、江南文相公和隆道皇帝各一百瓶,剩下的才会流入市场。
对前线拼杀的将士们来说,葡萄酒并不合胃口,他们更喜欢被称为烧刀子的蒸馏酒。
不过葡萄酒很受江南文士的欢迎,一年只得五百瓶的贡酒,配上晶莹剔透的琉璃瓶,瓶口再挂一小木牌,牌子上有徐世杨佚名抄袭自唐王翰的《凉州曲》(这个时代被徐世杨改名成《辽东曲》了),瞬间拔高了齐省葡萄酒的文化档次。
如今,齐省的辽东曲(葡萄酒就被命名为辽东曲)在江南有人出价百贯以上尚不可得,基本只有文府、徐世柳、徐世松以及在齐省监军的章明义能流出少数几瓶。
“呵呵,司令那玩意卖给章大人,一瓶他能出五十贯,您真舍得?”
“两瓶酒而已,相对这个,算得了什么?”
徐世杨指向城下,大笑道:
“这里有胜利!”
“胜利才是最醇美的仙酿!”
“定远旅每位将士,今日可得烧酒两瓶!其余各部每人一瓶!”
“司令,喝醉了就没法执勤了。”李井槐赶紧劝道。
“今日中军卫队负责巡逻执勤,他们的酒回去之后再给。”徐世杨丝毫没有改变心意。
喝醉就喝醉吧,他不信鞑子还敢来找死。
“李井槐,我告诉你,咱们与鞑子的战争胜负已定!我们必将获得胜利!”
徐世杨兴奋的说道:
“三年!最多三年,我们就能解决女真鞑子!”
“李井槐,从现在开始,你负责驻守盖州,我把大部分骑兵都给你,每年春耕秋收,你都要派出骑兵破袭辽中平原,务必让鞑子不得安宁!”
这是削弱鞑子的最好办法,也是锻炼骑兵的好机会。
“谨受命!”
“井槐,你记住,我们的前景不只是这方寸之间!齐省不是我们的极限,辽东不是,甚至大周也不是!”
徐世杨一仰脖,把瓶中果汁全都灌进嘴里,这玩意不含酒精,根本不醉人,但酒不醉人人自醉,徐世杨甚至都感到有些微醺了。
“你们都好好干!本帅必不吝公侯之赏!”
这是徐世杨第一次以君主的口吻对部下说话,也是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唯一一次。
……
隆道三年十一月初,徐世杨率领中军卫队回到登州。
此时,新军虽有十个旅外加数十个连共四万人的野战军,但他们已经事实上占据了齐、冀、辽三省大部分领土并威压高丽,因此部队相当分散。
原来的大都督府不过占有齐省五府,后来增加了辽南和东昌府,本质上还是一省的地盘。
但是盖州战役结束后,齐省事实上增加了冀省十府加整个辽南的土地,控制区面积扩张两倍!
而这些新增加的领土需要重新编户齐民,需要清剿盗匪,需要重修水利,也需要防止各路鞑子入侵骚扰——冀省与草原接壤,现在徐世杨不能只防止一个女真鞑子了。
因此,十个野战旅的兵力,定远、镇远、致远在辽南,靖远驻扎凤凰城,平远、济远、经远、来远在冀省,威远、驭远在齐省,撒胡椒面一样平均在新旧领土上,几乎完全无法动弹。
除了各骑兵、独立炮兵、蓝军、陷阵、海军陆战队和中军卫队等独立作战单位外,齐军居然一个野战旅的机动部队都调不出来了!
当然,地盘到手,人口到手,这些不过是些暂时的小麻烦,总是能解决的。
只要扩军即可。
毕竟新军本来就有扩充的余力,现在工、骑、炮、选锋、锐士、神机等等所有兵种每个连都配备正副两套班子,基层军士官人数充足,分出一半来构建新单位,再把经过短暂训练的民兵填充进去就能成军。
这其实才是近代军队超越封建军队的地方——合格的士兵补充起来太过于容易了。
因此,暂时缺乏机动部队不是什么问题,最多半年就能解决,现在对齐省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来自江南朝廷的一道圣旨:
以收复燕云为名,封徐睦江为燕王。
以收复辽南为名,封徐世杨为辽王。
连封两王,却唯独忘了大都督徐睦河。
………………………………
第434章 齐王
大都督本人对朝廷的命令异常愤怒。
倒是徐睦江接到消息后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妙,这位曾经的徐家家主立刻放弃了手头上所有工作,亲自前往齐省,住进了都督府。
实际上等于变相把自己软禁起来,以此来证明他并未有任何非分之想,并且希望二弟的怒火不要倾泻在自己头上。
兄长的恭顺确实让大都督略微安心一点,不过也仅仅是一点而已。
毕竟他的嫡长子徐世杨现在实际控制着全省军权,实际地位尤在自己之上,如果他一定要接受朝廷封王,那儿子就跑到老子头上了,这让大都督的脸往哪搁?
何况,儿子封王而老爹只是个大都督,将来即使造反成功,新朝廷也是以儿子为开国皇帝吧?
对现在的徐睦河来说,什么都可以让,唯独这个不行!
他一定要当皇帝!哪怕只有一年!因为真正当了皇帝,他才有机会以九五之尊的名分登上史书。
他不希望历史记载自己的皇位是被儿子追封的!
好在,徐世杨回到泉城后,很快打消了大都督的疑虑。
“我才懒得当什么辽王。”
在大都督府,徐世杨满不在乎的对老爹说道:
“朝廷要是封我燕王我说不定会考虑一下,辽王?咱们汉人没有这个王爵吧?”
另一个位面,汉人王朝中只有明朝有过辽王的封爵。如今这个位面,汉人王朝从来没有过辽王这么一说,何况还有个被女真鞑子灭了的大辽国。
对徐世杨来说,辽王不是封爵,而是一种刻意的侮辱。
“你们都不接受朝廷封王?”徐睦河认真的问。
“绝不接受!”徐睦江赶紧回答。
“朝廷耍这种小心眼只会让人笑话。”徐世杨也说道:“这样吧,我和大伯专门上书,请为父亲封齐王,我们两个就算了。”
“朝廷不同意怎么办?”
“管那么多做什么?”徐世杨冷笑一声:“复燕云辽东者皆可为王,父亲是大都督,我不过是属下,收复燕云应该算作大都督府的功劳,要封王就封大都督,哪有越过首领只封下属的?”
徐世杨想了想,又说道:“还有,一个王也就够了,齐王、燕王都行,辽东这不是还没完全收复吗?”
齐省目前的经济已经逐渐能够自给了,收复冀省和辽南之后,只要安心发展几年,经济情况只会越来越好。
目前的大都督府其实已经不需要朝廷每年的援助和军饷(当然有更好),徐世杨认为,齐省目前只需要朝廷对大都督府的权利进行背书,不要让他在对付鞑子的时候还要担心来自后方朝廷的威胁,这就够了。
封王就是这样的背书,但齐省本身必须严词拒绝朝廷的挑拨离间——目前江北只需要一个王,而且这位王是且只能是徐睦河。
“如果父亲还不放心,您现在就开始改大都督府为齐王府吧。”徐世杨笑着说:“就算最后朝廷不同意,咱们也改,正好警告天子和江南的诸位大人,以后少玩这种小伎俩,徒惹人笑话。”
“那是挑衅朝廷权威。”徐睦江不安的问:“咱家现在有这种实力?”
“正好,父亲和大伯都在,我先把今后的布置和计划给两位通个气。”
徐睦河身为大都督,还兼管齐省户部、吏部,徐世杨掌管兵部、工部,徐睦江管礼部,除了管刑部的章明义不在外,三个徐家人掌管六部之五,已经足以决定齐省的大部分大事了。
先说说目前齐省的国力状况:
领土上已经相当于三省之地,另有一个高丽作为附属。
人口上,齐省在开始扩张之前有150万在册平民以上人口,庶民十万,奴隶三十万。
沿大运河抵达燕京后,大运河两岸的运河坞堡人口大多被收入囊中,加上冀省其他地方获得的人口,目前的统计大约有三十万人。
按照户部的估计,冀省虽然残破的厉害,但真要仔细搜罗,大概还能找出五十万以上的人口,只是获得这些人口还需要很长时间,至少把冀省的生产恢复一些,再把土匪剿灭大半之后,这些躲起来的隐户才能变成齐省的在册人口。
一年时间,徐世杨打算花费一年时间,把冀省可能存在的八十万人口全部吞下,再从其他敌方移民一些人口,让冀省恢复到一百万人。
除了冀省新领土之外,都督府还有三个重要的人口进项:
其一是江北流民。
屡次战胜鞑子后,江北的安全局势实际上已经改善不少,特别是都督府的势力范围,在前往江南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都督府自然也成为流民求活的迁徙方向。
如今,户部统计,每个月大概还有五千左右的流民投效。
其二来自江南朝廷新开拓的江淮——荆湖地区。
特别是荆湖的徐世柳,齐省开拓的同时,徐世柳领荆湖军剿灭荆湖洞蛮,斩首三万,获人口二十万,在数千里土地上改土归流。
这军事动作会得到朝廷什么评价暂且不谈,徐世柳手中多了许多洞蛮人口却是事实,而且他也用不了这么多人口。
于是徐世柳悄悄联系大都督徐睦河和徐世杨,用其中十万洞蛮人口交换齐省的武器。
徐睦河已经许给自己这个儿子五千件胸甲、五千条火枪、五十门神机炮。
徐世杨对此也没有过于反对,只是把徐睦河计划中的火绳枪换成更容易生产的鸟枪。
最后一项人口来源是齐省自己的生育。
都督府控制最早的青州一代,如今已经和平了五年多了。
黄河以北的齐省其他地区,也已经获得了3到5年的休养生息时间。
再加上大都督府对人口的重视,一直鼓励生育(徐睦河甚至还颁发过“英雄母亲”奖),结合从高丽、辽东等地获得的大量廉价女性资源,齐省生育率一直相对较高。
户部统计,最近五年,不计算从外地直接获得的人口,齐省原本人口的生育率维持在6。11左右(参考TG1950…1955的生育率)。
这些孩子暂时还没法参加生产生活,不过这些出生在都督府羽翼庇护之下的孩子们,将来一定会成为都督府所能依仗的核心!
………………………………
第435章 兵役制度
结合以上各种人口来源,根据户部统计,至隆道三年年底,大都督府辖下实际在册人口是:
平民以上,二百万人略不到;
庶民,包含刚刚由奴隶提升而来的部分和高丽那边专门跑来投效的人,合计约二十万人。
奴隶,包括从辽东新抓来的各种鞑子和徐世柳送来的荆湖洞蛮,共四十万人。
各阶级总人口二百六十万。
齐、冀两省历来都是华夏的人口大省,现在人口一共才有二百六十万,即使加上冀省那些还没编户齐民的人口,也不会超过三百万,由此可见之前江北疲敝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对于都督府来说,这个人口养活十万常备军并无任何问题——不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对一个逐渐近代化的政权来说,对国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大。
也就是说,齐军常备兵力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两倍半。
具体的扩军计划是:
新军现有十个旅扩编为师级单位,每个师下设两个旅,每个旅仍是原有编制三千人。
除两个旅之外,每个师编入一个包含师属参谋机构、警卫单位、信号单位(含旗鼓手和传令兵)、炊事单位、医疗单位的师部,一个师属十斤野战炮营;一个宪兵连以及一个工兵连。
每个步兵师编制七千人,48门四斤到十斤的野战炮。
骑兵方面,人马具甲的胸甲骑兵维持十个连编制,但猎骑兵和龙骑兵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