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说能很好地补充战马的体力,必要的时候人也可以吃这玩意应急。

    这是新产品。

    作为骑兵连长,又是徐家子,这次出击前,有食品厂的推销员专门找他,免费给了他一些,名义上是请求他带到战场上来进行一些实地测试,实际上就是找个由头给他些好处罢了——那推销员暗示,若是战后总结汇报的时候徐世桢能说些好话,将来齐军采购他们厂的胜利二号精饲料,徐世桢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顾问费。

    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权,齐国律法自然是严禁贪污的。

    但真当了官,你就能发现,只要有权,想要捞钱,贪污是最愚蠢的手段。

    特别是齐国这样正在逐渐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国家,虽然利益输送的手段依旧显得稚嫩,但确实已经有人开始尝试了。

    徐世桢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种事。

    一方面,人家提供给他测评的东西确实不错,他收取测评费也不违反齐国的律法——虽说收的高了点,但可以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解释。

    但另一方面,徐世桢觉得这确实是在钻空子,是某种权钱交易的变种。

    作为徐家嫡系子弟,齐国越强,他的地位就越高。若是真的跟某些人想的那样齐国统一天下建立新的王朝,徐世桢未来的地位是郡王保底亲王可期。

    因此徐世桢对影响齐国发展的任何事都十分反感,但不违反律法的时候为自己捞点利益,是无论在哪都能说得过去的做法。

    徐世桢不做,他就没法从中拿出一部分分给自己的部下(别人给他的利益也是让他分一部分给手下骑兵的,只是由他分配而已),这就影响了属下们的收入。

    在军队中,属下不支持你,你还怎么混?

    所以徐世桢也只能接受那个推销员的委托,只是打算在汇报战马饲料问题的时候,尽量不去昧着良心说话。

    “连长。”

    过了一会,一个龙骑兵跑过来汇报战况:

    “小五没了,还有五个人受伤,不过伤的都不重。”

    “小五没了?怎么没的?”徐世桢问。

    “俺看了一下,应该是马被弓箭射中,跌倒后被后面的人踩断了骨头。”

    徐世桢点点头,作为单独行动的连长,战后他要向上级汇报此次作战的总结,这其中战损原因是必须提及的数据。

    “一会打点柴禾把小五化了吧,把骨殖带回去给他家人。”

    徐世桢吩咐一声,然后又问:

    “战果如何?”

    “砍了32个鞑子,缴获28匹马,还有些盔甲兵刃什么的。”

    只计算阵亡,双方是1比32!

    徐世桢打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潦草的记载着此次出击他的连队所遇到的问题和他个人认为应该关注的重点。

    里面双方阵亡全都加起来,实际是1比25,齐军大优。

    如果仔细观察鞑子阵亡原因,有1成是双方骑兵对冲前就挨了火枪,2成是骑兵对冲中被冷兵器打下马,2成是被龙骑兵步射击杀,剩下的大约五成都是致命伤在背后——逃走的时候被龙骑兵追上杀死。

    从结果倒推原因的话,龙骑兵对比女真骑兵的优势主要是装备和战术两个方面。

    装备不用多说,燧发手枪在骑战之前射一轮,不论打马还是打人,只要命中一发就绝对能让一个敌人失去战斗力,骑弓的杀伤力则做不到这一点。

    这样,每次战斗之前先削弱一成,鞑子气势上就处在劣势了。

    然后龙骑兵仗着甲坚兵利列阵墙式冲锋,一波碾压过去,剩下的基本就只是追杀而已。

    这样的战斗进行的次数多了,再次遭遇,还没开打鞑子就会心虚,直接输一半,以至于后面几次骑兵遭遇鞑子能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差,齐军骑兵赢得越来越轻松。

    “鞑子死25个才能换我们一个。”

    徐世桢挠挠头:

    “不是说骑射无双吗?怎么骑战也这么不经打?”

    这次出战前,包括徐世桢在内,所有齐军最担心的就是己方的骑战能力,毕竟鞑子一直以骑兵强而自豪,齐军之前缺马,也很少跟女真人正面骑兵战,以至于这种虚名一直影响到现在。

    这也是战前,已经担任教官快两年的徐世桢等人被从军校中调出,负责带领骑兵进行今年的春季攻势,同时总结骑战经验教训,以便之后军校改进骑兵教材。

    然而,实战证明,齐军已经在最后一块短板——骑兵方面彻底压倒了女真人。

    嗯,其实骑术方面还是明显不行,但马上用燧发手枪射击不需要双手离缰,齐军对骑术的要求其实没必要像鞑子那么高。

    直接凭借装备和战术优势就能保证胜利了。

    “这样看起来,我们已经全面压制鞑子了。”

    徐世桢合上笔记本,喃喃自语:

    “我们的步兵本来就比鞑子强,水师和炮兵更是不用说,现在骑兵都比鞑子强了……”

    “那是不是说,我们很快就可以解决女真鞑子了?”


………………………………

第479章 绝望

    隆道五年的春季攻势,从四月底一直持续到七月初才结束。

    大量骑兵以连为单位在辽中平原上纵横驰聘,女真人出动大队围剿,骑兵连就纷纷撤退。

    女真人承受不住大规模动员的后勤压力撤退,骑兵连就逐步跟进。

    女真人派出后勤能够承受的小规模骑兵队,结果屡次被齐军用差不多的兵力痛打。

    第一次拥有战术战略双重机动优势的齐军骑兵把“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十六字战术真言发挥的淋漓尽致。

    完颜家的三位太子勃极烈悲伤的发现,他们拿齐军骑兵真是毫无办法,以至于齐军骑兵一度出现在辽阳城下,让整个金国政权深感震动。

    直到七月初,齐军骑兵才杀的心满意足,撤离辽中平原。

    而此时,他们给女真人留下了上千甲兵阵亡,数百村庄被焚毁,五千多妇孺老弱被杀,五千多阿哈奴隶被驱散,牛羊牲畜财产损失无数。

    这些直接损失倒还好说,更让女真人感到心惊的是,今年海州以南完全没有春耕,辽阳以南也有接近半数的耕地没能完成春耕工作,其他土地也只是草草耕作一下,能有多少收获,根本让人心中没底。

    更何况,齐军尝到甜头,毫无疑问秋收的时候还会来一趟,到时候,今年就直接相当于绝收了!

    女真人是渔猎民族,这说法没有错,但渔猎是支撑不起一个国家的财政的,所以金国建立后,女真人就已经开始向农耕游牧混合型政权转变了,渔猎只是一种补充手段而已。

    一年不耕,金国的经济毫无疑问要崩溃。

    现在辽中八十贯一石粮,到明年说不定一百五十贯都打不住,那么不用汉人来打,大金国自己就要把自己饿死了!

    “必须想个办法!”

    完颜宗弼在辽阳皇宫的大殿里急的直跳:

    “我们需要粮食!粮食!!粮食!!!”

    完颜宗干无奈的说:“我们都知道问题在哪,可粮食从哪来?我们没有粮食!”

    “现在周边唯一有粮食的只有辽南的汉人。”完颜宗望也说道:“可咱们没那本事从辽南抢到粮食。”

    “东面的高丽婢子好抢,可现在中间隔着岫岩,凤凰城的齐军,咱们过不去了。”

    “西面的蒙兀奴也好对付,可他们根本没粮食,抢到些牛羊也喂不饱那么多人。”

    “北面的索伦更是穷的跟狗一样,远征一趟吃食所得还不如消耗的多。”

    “那现在怎么办?眼睁睁饿死?”完颜宗弼愤怒的叫着:“还是说把辽中让给汉狗,咱们回深山老林里当野人?就算当野人,徐世杨那汉狗会放过咱们吗?”

    绝对不会,这一点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那就换个角度想想问题。”

    完颜宗望说道:

    “徐世杨视我大金为蛮夷野人,一定要灭之而后快,那么他会放过蒙兀人和党项人吗?”

    “……”完颜宗弼沉默不语。

    “你的意思是,跟蒙兀人联合?”完颜宗干问道。

    “对!如果有可能,还要加上党项人。”完颜宗望确认自己的想法:“札木合面对徐世杨,压力也不会轻松,他那边有山陕的粮食,支援给咱们一点,撑过今年应该没问题。”

    “明年怎么办?”宗弼追问。

    “明年再想别的办法。”完颜宗望回答:“或许,给我们点时间,我们能联系上江南的周人。”

    “联系上他们又能怎样?他们现在是主战派掌权,不会给我们粮食了。”

    “那可不一定。”完颜宗望笑道:“现在齐国还是尊周皇为主的,可他们对江南有一点服从的迹象?在周皇眼里,徐睦河、徐世杨父子恐怕也是乱臣贼子吧?”

    “咱们只要跟周皇重修和约,不再要求他们称臣,保证周皇的地位,周皇肯定不会跟咱们计较以前的事。”

    “那样江南的粮食也运不过来。”

    “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周军从南方威胁齐军。”

    完颜宗望满含希望的说道:

    “周军再差,好歹也是号称八十万禁军,牵制三万齐军总能做到吧?然后是蒙兀人,控弦二十万,牵制冀省三万齐军能行吧?到时候咱们集中兵力攻打辽南,只需要对付剩下的齐军,只要收复辽南,咱们就能安心种地煮盐了,慢慢恢复国力,慢慢来,不着急。”

    这样说起来,确实有希望。

    齐国一直在构建反金包围网,但他们太强势了,给周边所有人的压力太大,那么金国也有机会反过来构建反齐包围网。

    到时候,局势还是有可能重新扭转的。

    遗憾的是,此时完颜家的三个太子勃极烈并不清楚,齐军已经跟蒙军狠狠打了一仗,而且此时徐世杨已经跟札木合达成了某些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至于大周,隆道皇帝确实对正在蓬勃发展的齐国十分警惕,然而他现在没有任何办法。

    因为大周是真正的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皇帝对齐国的厌恶和警惕没法引起士大夫阶层的共鸣——因为大家都开始投资与齐国的企业,并且期待着从中分红。

    利益相关,比什么大义、道德文章都能容易说服别人。

    当然,江南也不是没有十分厌恶齐国和徐家的人,比如那些主战派上台后被打压的主和派豪绅,那些视徐世杨流放圣人家族为最大暴行的儒棍,那些死硬的保皇派,还有翁书平。

    算起来,有可能主张压制齐国的江南势力还不小,只是他们都有自己的政治对手,各方压力都不轻松罢了。

    ……

    隆道五年七月之后,挟横扫草原和破袭辽中两场大胜之余威,齐国开始对山陕汉军世候施加压力。

    徐世杨要求他们明确向齐国效忠,并且明白无误的告诉他们,齐国朝廷不承认世候们对山陕人民的管辖权,所有山陕人民都要编户齐民。

    徐世杨散发着寒气的通告中,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山陕世候们不愿意效忠并接受改编,那么他们必将受到严苛的惩罚。

    但如果他们选择正确的道路,齐国方面也愿意给他们一定程度上的政策优惠和经济补偿。

    是否同意,限定于隆道五年之前做出决定。

    11月20之前,所有世候家族都要派出有身份的代表前往泉城参加年度会议。

    所有不到会者,一律视同拒绝。


………………………………

第480章 左鹤林

    徐世杨这份最后通牒一样的通知十分失礼,让人感到厌恶。

    但是杨、丁、贺、郭、左、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共十三家山陕汉军世候,没有一家一人敢于明确对前来通告的王启年表示自己绝对不会遵从齐国的命令。

    原因倒是很简单:齐国势力太大了!

    真要说起来,十三家汉军世候全加起来,也是两省之地,手下一百二十万户近六百万口,其中壮丁和半丁就有两百万以上。

    仅从这几个数字来看,山陕世候的实力似乎不在齐国之下。

    然而实际表现上来看,这差的可就太远了。

    毕竟当初大周还在江北的时候,山陕的西军子弟就是朝廷最强的军队,既然山陕的世候们处于自己的利益,帮助女真人牛皮哄哄的吹嘘什么满万不可敌,那么大家也就不得不信了。

    但是自从7、8年前齐军突然崛起开始,世候们发现,鞑子强于汉人的牛皮被人戳破了。

    从来都是压着蒙兀人打的女真鞑子在齐省连战连败不说,最后甚至被人打到辽东老家,最近几年更是被压的连门都出不了了。

    这就引发了一个不太好的趋势,十三世候家中一些对鞑子威势没啥印象的年轻人,赞叹与齐军取得的辉煌胜利,逐渐形成一个观点:

    齐军也是汉人,大家都一样,既然他们能打败鞑子,那么自己这些曾经的汉人最强军队西军的后代为什么不行?

    家族的很多老人为此操碎了心,生怕这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跟蒙兀人爆发什么冲突让二十年的和平局面变得不可收拾。

    然而随着齐军胜利的消息一次次传来,年轻人渐渐变得更加冲动,以左家、贺家几个小字辈为首的年轻人整天穿甲佩剑,带着一帮佃户家的孩子在大街上闲逛,甚至好几次与来贸易和接受贡赋的蒙兀人爆发斗殴事件。

    老人们为平复这些斗殴引发的后果,不得不给蒙兀人更多财帛,然而年轻人乐此不疲,让各家都十分头疼。

    今年齐军突然出关扫北,更是让那些躁动的小年轻兴奋不已。

    左家的左鹤林就曾经直接跑到家长面前,大言不惭的要求主动与齐国联系,驱逐蒙兀人,结果气的左家家长狠狠给了左鹤林一顿鞭子。

    可是,打自家小子,跟打外人是不同的。

    靠皮鞭无法让人心服口服。

    而且,无论心里怎么怕鞑子,无论怎么压制家族里要求驱逐鞑虏的声音,齐国派王启年来的时候,世候们终于不能继续缩头了。

    王启年带来的消息非常明确:

    或者站在齐国一边,或者站在鞑子一边,没有中间地带。

    对于齐国的通告,老人们唉声叹气,年轻人欢呼雀跃。

    左鹤林立刻要求自己带队去齐国,各家也都有一些小子要求去泉城看看。

    然而老人们担忧这些年轻人被人大话一骗,就把自己家的基业双手奉献给别人,因此坚决不允许他们代表家族前往齐国。

    最终各家都选了一些“老成持重”的人,组成一个代表团准备前往齐国。

    世候们的目的非常简单:

    一定要试探出齐国的底线,他们到底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让齐王殿下承认山陕世候们的独立地位。

    世候们给代表团透露的心理底线是:每家每年给齐国10万贯,共130万贯的税赋。

    齐王家的婚丧嫁娶,各类节日等日子,世候们另外准备厚礼上贡。

    这基本上也是大周南迁这二十多年,世候们给蒙兀人开的价格,蒙兀人对此十分满意,双方也就大体保持着和平。

    世候们希望拿出这么一份厚礼,就能收买齐王。

    ……

    “大哥,额爷不听额的!”

    大同府某处左家的别院里,一个劲装打扮,腰间别着弯刀的年轻人正焦急的对着坐在上首处的另一个年轻人叫道:

    “额爷让九叔带队去泉城,不让额去!这咋办?”

    “额也是,额家里不让额去泉城!”

    “额也是!额大让额大哥去了!”

    “饿也是……”

    屋里的一种青年都在嚷嚷,明显对自家长辈十分不满。

    那个被人称呼为大哥的年轻人端起茶碗,轻轻抿了一口,砸吧砸吧嘴,之后才放下茶碗说道:

    “不让嫩们去,嫩们就不去啦?”

    “可是……”

    “没有可是。”

    说话的人名为左鹤林,十三世候中左家鹤字辈老大,因为功夫高超,年纪轻轻就创下过很多名声,因此被世候家族年轻一辈视为领头人。

    “嫩们不去随便,额要去泉城,谁都拦不住额。”

    “嫩爷让嫩去?”

    “哼,额手下六百好汉,就是此时用的。”

    左鹤林略带些得意的说道:

    “额告诉嫩们,嫩们不去拉倒,折可大、折可求他们说好要跟额一起去泉城。”

    他说的这两个人出身折家,这个家族类似汉军世候,也是世居秦省,跟十三家汉军世候也是世代联姻,但他们本身不是汉人,而是独立于大夏之外的党项人。

    也是因为如此,折家不算是汉军世候,王启年来传达齐王的命令时,也没有通知折家——党项人也是鞑子,对徐世杨来说,他们爱降不降。

    可是听左鹤林的说法,折家年轻一辈似乎也有人想要换条路走了。

    “额爷额大不让额去,无所谓,额带着六百好汉,加上折可大、折可求他们,凑上一千人,谁敢拦着额就揍谁。”

    “额告诉嫩们,两天后额们就出发,想要好好活出个人样的,到时候跟过来,想继续给鞑子当狗的,倒时在家困觉就成了!”

    要是别人说谁拦着就揍谁,那八成是说大话。

    但在座的年轻人都知道,左鹤林不同。

    因为他确实是个桀骜不驯的家伙,他在左家也是庶子,但从小就颇有勇力,几次顶着家法暴揍过几个嫡亲哥哥,以至于左家的嫡子一直到现在都怕他。

    左鹤林十六岁的时候就曾经带人去草原上跟蒙兀人,去银夏跟党项人,以及去川省跟大周做过生意。

    他为左家赚了不少钱,花钱也是大手大脚,特别爱好结交各路豪杰。

    左鹤林手下的所谓六百好汉,有汉人、蒙兀人、党项人、吐蕃人、回鹘人、高昌人、羌人等等民族,都是他亲手招募的勇士,而且只认左鹤林,不认左家。

    相当于军阀之中的小军阀,他说不在乎家族的阻拦,那就是真不在乎,除非左家的家长想打一场内战。


………………………………

第481章 推进战略

    当然,左鹤林从小就特立独行,他去参加蒙兀人的那尔幕大会,跟蒙兀人摔跤,赢回一个蒙兀台吉的女儿外加一匹宝马。

    他也曾经带着他那些好汉组成的小部队(实际上就是他个人养的亲兵队),跑到西域去支持高昌、回鹘人抵抗帕尔斯,并且取得过令人惊叹的胜利——当时他从西域带回来三百多匹马、一百多封骆驼,五百套铠甲和近千件兵器。

    这件事情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最近几年,蒙兀古尔汗札木合每次出击,不管是统一草原还是东征女真,都曾经点名要求左鹤林带兵参战。

    如今年仅26岁的左鹤林已经走南闯北十年之久,在徐世杨之下,他似乎就是江北汉人的武力巅峰(尽管完全被大他两岁的徐世杨的光芒盖住了)。

    左鹤林一定要去泉城,就像他去西域当雇佣军一样,家里再反对也没用。

    其他世候家族的年轻人互相看看,在家族中也有完全属于自己势力的左鹤林确实敢违抗家长们的命运,他们这些人却不能如此跋扈。

    两天后是否能放下家中的一切跟着左鹤林去齐国,还真是个难以下定决心的问题。

    ……

    隆道五年八月,徐世杨视察了冀省新开拓地的情况。

    在今年的扩张中,冀省这边顺着渤海湾一路推进到宁远一代,并且开始在宁远修筑驻军要塞。

    新的要塞依旧是新式棱堡,虽然预定驻军只有不到一千人,但是徐世杨认为宁远要塞足以在数万女真人或蒙兀人的围攻下坚持到援军到来或粮水彻底耗尽为止。

    实际上,就以女真、蒙兀两路鞑子的补给能力,来上几万大军,谁先把粮食耗尽简直是不用多想的问题。

    何况,除了宁远要塞,齐国还在附近渤海上的觉华岛上建立一个海军基地,在此地驻防海军陆战队和一支快速舰队,只要渤海不上冻,这支部队就是任何围攻宁远要塞的鞑子侧翼最现实的威胁。

    在宁远要塞的后方,山海关附近有齐军冀省驻军的主力,以及通往宁远的一连串小型驻军烽燧堡,这些小堡子外围是一些有围墙和至少一百民兵的屯堡。

    这意味着齐国实际上已经把冀省北方边境线推进到宁远一线。

    另一方面,辽南齐军已经趁着春季攻势女真鞑子手忙脚乱期间,一路向前推进到耀州,与冀省方向一样,耀州也是坚固的新型棱堡要塞,外加一连串烽燧堡和民兵屯堡据点。

    稍有不同的是,因为不靠海,补给相对较为困难,耀州要塞的驻军有超过两千人,而且有重型炮兵驻扎,随时可以支援耀州的辽南驻军也相对多了不少。

    耀州距离海州有大约100多里路程,距离女真的统治核心辽阳也只有250里。

    齐军已经事实上已经深入辽中平原,开始威胁完颜金国政权的心脏!

    参谋部对此欢心鼓舞,春季攻势顺利结束后,年轻的军官们就开始连夜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