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参谋部对此欢心鼓舞,春季攻势顺利结束后,年轻的军官们就开始连夜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

    秋季攻势开始之后,冀省方面至少前进到广宁一线;辽南方向争取占领海州;辽东方向威慑抚顺、沈州,如果能占领更好。

    然后隆道六年春季,辽西、辽南两个战略方向会师;明年秋季攻势的时候争取前进到鞍山。

    最后,隆道七年上百年,收复辽阳,再争取用一年时间,到隆道八年年中之前彻底解决女真鞑子。

    这就是齐军参谋部所谓的三年平辽计划。

    然而,徐世杨看到今年春季攻势各部队的战报汇总之后,他突然觉得,与另一个位面明末某鞑子之友的三年平辽相比,齐军参谋部的计划似乎过于保守了。

    整个计划实际上是建立在防守反击战术之上的——凭借经济优势,一路建造堡垒推过去,直到鞑子退无可退为止,逼着鞑子主动攻击驻军要塞。

    徐世杨不能说这个计划不好,因为这实际上是必胜的战略,但他觉得这是在是太拖延时间了,而且女真鞑子也肯定能考虑到这一点。

    他们若是继续向后退,同时狠下心来制造焦土区,实际上鞑子能够拖延更多时间。

    设个世界上,时间久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比如江南朝廷终于无法忍受齐国的独立态势,主动北上帮助鞑子牵制齐军。

    不要说这不可能,徐世杨对朝廷的节操那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

    根据参与春季攻势部队的战报,齐军此时已经在包括骑兵在内的各个方面全面压制金军。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骑兵的数量依旧不太够。

    前线部队的建议是,如果有更多的战马补充,那么请参谋部尽可能增加轻骑兵,特别是龙骑兵部队的数量。

    因为实战经验表明,龙骑兵的作用最大——不是战斗力最强,而是勤务使用范围最广。

    比如龙骑兵都有卡宾枪装备,实际上可以下马步射,在这时候,金军骑兵没有步兵支援,完全无法撼动龙骑兵的阵型。

    但金军步兵机动性不足,无法追上骑马的龙骑兵。

    因此,金军对龙骑兵具备一种“打得过的跑不过,跑得过的打不过”的战略劣势。

    而且龙骑兵具备侦查功能,实际上也可以客串猎骑兵使用。

    其勤务的广泛性上,龙骑兵是最好的,因此也成为齐军将领们最喜欢的骑兵兵种。

    猎骑兵在机动性方面跟龙骑兵差不多,但在战斗力方面就要差了不少,这不是给猎骑兵增加卡宾枪装备就能行的,因为猎骑兵没有进行过步兵列阵排枪射击训练。

    想要让习惯只执行侦查和追杀任务的猎骑兵具备能够下马用燧发枪近距离击溃敌军骑兵的能力,他们必须进行更多步兵战术训练。

    当然,即使这样,猎骑兵的作用也比只能进行骑兵列阵冲锋的胸甲骑兵强的多。

    实际上,按照前线汇报的情况,现有的胸甲骑兵就已经被很多将领视为某种负担了——作为骑兵,他们的补给消耗远超步兵,但实际上又发挥不出骑兵战术机动力强的作用,战略机动力也远远低于步兵。

    似乎只能作为某种威慑性兵种——女真人基本不敢与铁人一样的胸甲骑兵对冲,只要胸甲骑兵出现,鞑子基本就会主动撤退。


………………………………

第482章 筹备大战1

    前线所有将领,都暗示参谋部,目前来说,胸甲骑兵的数量已经足够用了,有多余的马匹,应该尽可能补充给龙骑兵或猎骑兵。

    如果有更多战马,那么请组建新的轻骑兵单位。

    齐国确实是有马的。

    这一点,不接触户部的将领们不太清楚,但以往就喜欢以王世子身份干涉其他部门工作,现在更是名正言顺的首相的徐世杨有明确的数据清单:

    到隆道五年八月初为止,齐国马匹存栏量为六万两千匹,其中军方使用的战马和驮马合计一万两千匹,政府部门役马五千匹,民间马存量两万两千匹,合计三万九千匹。

    剩余马中,有一万五千小马和老马不适合服役,可役使的马匹还有八千匹左右,把现在齐军所有轻骑兵扩充一倍以上并无问题。

    然而徐世杨并不想这么无脑的扩充骑兵部队。

    在他眼里,目前齐军最重要的主体依旧是步兵和炮兵,未来统一天下后的扩充重点应该是海军和民兵系统,常备军中的骑兵并不需要太大的规模。

    何况,徐世杨已经酝酿好了一个新的战争计划,这个计划需要给步兵装备大量马匹以增强机动性。

    原本这个计划还只是徐世杨的突发奇想,不过等到山陕世侯的代表逐渐到来后,这个计划在徐世杨脑海中彻底挥之不去了。

    隆道五年八月底,徐世杨把自己计划的大体框架提交给参谋部评议。

    按照流程,总司令或总参谋长提出的战略计划需要参谋部审核,首先是审核可行性,如果参谋部认为可行,那么由参谋部向下属各部门下达指令,制定具体执行方案,最后由高级参谋们负责查找、修补计划中的漏洞。

    这个流程并不复杂,特别是如今的参谋部仍然未学会如何合理的推翻徐世杨提出的战略框架。

    因此徐世杨的计划很快通过:今年例行秋季攻势不再进行,改为实施一场大规模冬季总攻!

    而且,攻击的主要目标也不再是海州这一类次要城市,而是金国的统治核心,辽沈!

    按照徐世杨的要求,此次作战的主要目的是:

    第一:通过一次或数次战略决战,彻底,不可逆的摧毁女真军队主力。

    第二:占领辽阳、沈州,把残余女真人赶出辽中平原。

    第三:使女真人不再作为一个主要战略威胁存在,让齐国获得平定辽东的荣誉,具备再造中原的美名。

    非战略性目的:让所有野战军得到实战锻炼。

    徐世杨的计划实际上推翻了三年平辽计划,直接在今年冬季与女真人决战,然后隆道六年辽东战争就要进入扫尾阶段。

    这个计划看起来野心勃勃,实在有点过于激进。

    但实际上,参谋们经过仔细计算和思考,发现计划的目标其实有很大达成的可能性。

    参谋部认为,齐军在以下几个方面具备优势:

    首先,齐军常备军已经超过十万,如果进入战略总攻,那么齐、冀、辽三省可以动员八十万预备役和男女民兵!

    要面对这九十万大军的女真鞑子,能战之兵不超过四万,其中还有一万是新组建的,不可靠的阿哈火器部队。

    其他只能充当辅兵,一点战斗力都没有的阿哈不超过六万。

    而这十万丁已经是女真鞑子的极限了。

    然后,齐国纺织业的发展,已经能够让齐军在辽东令人生畏的冬天发动进攻性战役。

    与大部分鞑子到了冬天只能用一件破布衣裳裹着乌拉草在屋子里熬过冬天不同,齐国工部可以给前线部队每人提供一套毛呢料的大衣,一套毛衣裤和一套棉衣裤。

    加上护耳之类的小东西和大量鲸鱼油脂涂抹暴露的皮肤,天气越寒冷,齐军就越具备优势。

    其次,齐军常备军战斗力已经全方位超过女真鞑子,那么同等兵力条件下的战略决战齐军照样具备获胜的能力,更别兵力优势如此巨大的情况之下。

    最后,两年来三次春秋攻势,有可能给女真鞑子一个错觉:齐军还会采取保守但保险的方式,花费大量时间一步步向辽沈推进,这有可能造成金军战略上的麻痹大意。

    有备打无备,战略优势显得更大了。

    于是,参谋部花了五天时间完善徐世杨冬季总攻的计划细节问题,然后由徐世杨把整个报告通报给齐王徐睦河。

    徐世杨在递交计划报告的时候,对自家老爹说了这样一句话:

    “越早摧毁女真鞑子,我们就越早获得天下民心,也就越早有机会统一天下,成为真正的社稷主。”

    于是计划顺利得到齐王的背书,正式进入筹备阶段。

    此时已经进入隆道五年九月,按原本的计划,应该是发动例行秋季攻势的时候。

    不过齐军参谋总部只是下达了一系列动员计划,却并未命令已经做好准备的骑兵部队出击。

    按照参谋总部的命令,所有齐军常备兵力,除部分要塞驻军和齐王府卫队外,全部开始向辽南集结,计划中实际到位兵力为海陆军九万人。

    此外,冀省动员预备役人员三万二千人,民兵十一万人。

    齐省动员预备役人员五万五千人,民兵十五万人。

    辽省动员预备役人员两万人,民兵七万人。

    高丽王国动员新军一万人,旧式部队三万人。

    再加上王启年的上马贼骑兵一千人,合计动员总兵力高达五十六万八千!

    为了维持这样一支大军正常行动,徐睦河下达齐王令,从户部调拨存粮五十五万石,牧草八十五万束。

    此外还有大量罐头等战略储备食品,肉类(猪肉、羊肉、鲸鱼肉)、咸鱼、糖等物资,并且从民间采购炒面、大饼等即食食品。

    参谋部还专门要求民间饲料厂在十二月之前提供十万份饲料。

    齐国各纺织工厂要求在10月底之前提供十五万套冬装:每套冬装包括一件毛呢大衣、一套毛衣裤和一套棉衣裤。

    之后每个月提供2万套,预计一直持续到明年3月为止。

    工部还要组织人手生产雪橇车,这样可以利用较少的驼畜拉动更多物资和兵力。


………………………………

第483章 筹备大战2

    齐国的雪橇车底盘很低,比较接近另一个位面东北常用的雪爬犁,使用一匹马拖曳,在厚雪或冰层上可以承载二百斤到三百斤的人员或物资。

    如果使用牛拖曳,承载物资可以更多,但机动性下降很多。

    参谋部的计划是马拉雪橇装备给一线部队,牛拉雪橇用于后勤运输。

    为此,尚未投入使用的八千匹役龄期马匹都要投入使用,此外还有五千多头牛。

    为了加强机动性,徐世杨希望能够从蒙兀人那里临时购买一批马牛,然后动员民间役畜,特别是后者,预计能让齐军额外获得一万五千匹马、八千头牛、八千匹骡子和驴,共三万一千匹驼畜。

    实话实说,齐国也就是在冬天才能动员如此多的役龄期牲畜参战——因为不耽误耕种。

    为了宝贵的牲畜不至于在寒冷的冬天大规模减员,参谋部甚至还要求工业部门生产畜用厚麻衣以保暖。

    如此大规模的动员,本质上也是一次总体战实验。

    实际上,真正负责一线作战的只有那九万多常备军加一万高丽新军,预备兵和民兵出动十二万人,外加十万奴隶负责后勤运输工作,其他动员武装人员都以连为单位分散在各地代替野战军负责防守工作。

    为了保证前线部队的战斗力,所有常备军火枪手都要准备一百二十发子弹,预备兵和民兵中有火枪者,准备六十发备弹。

    所有参战的火炮准备最少三十发炮弹,战时,如果备弹需要补充,完全有后勤部队负责。

    为了达成这一标准,齐国紧急派遣船队向扶桑采购了两万斤硫磺,从江南和海外客商那里又采购一万斤硫磺和五万斤硝石。

    所有兵工厂日夜不停的生产军火,这才勉强能够在开战前达到战役所需的弹药储备。

    ……

    从九月开始,齐国大部分海军和民用舰船都投入到向辽南运送人员和物资的工作,这样做也耽误了商业运输、捕鱼、捕鲸工作。

    徐世杨发现,这样总动员式的战争,最大的压力其实是在经济方面。

    为了节省民力,齐国的动员,无论是动员人力还是畜力,从来不是无偿的。

    实际上,野战部队还好说,出击只需要准备少量战后奖励即可。

    但是临时动员的前线后勤部队,需要享受半饷,而其他以连为单位在家乡附近分区防守的动员兵,也要享受三分之一的军饷待遇。

    这已经是很恐怖的数字了,紧紧军饷一项,战斗期间齐军就相当于供养接近三十万野战军!

    而每个士兵每天需要消耗至少三斤粮食和一斤副食,还要用糖块和蔬菜干或罐头补充维生素。

    每匹马每天需要至少十五斤饲料,牛和骡子少一些,但全加起来也是个令人心惊的数字。

    再加上大量采购纺织品,增加弹药储备,为战争准备粮草补给和军饷消耗等等费用。

    户部预计,如果这场战役每个月至少需要消耗一千万新石的费用(新石指的是一百斤合一石的新度量衡,也就是说,每月战争费用消耗折算至少十亿斤粮食)。

    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对齐国来说,只要这样的攻势持续三个月,以往三年的库存积累就打水漂了。

    如果攻势持续四个月,那么五年的储备就会全部耗空!

    户部对此十分心疼,甚至连齐王都有这种感觉,战役筹备期间,齐王殿下不止一次产生停止动员,采用更温和的方式解决女真问题的想法。

    不过这些想法都被徐世杨打消了,已经下达的命令再收回,等于损害齐国政府的公信力,这是极其得不偿失的愚行。

    何况,隆道五年的秋收工作已经完成,到时候秋粮收齐,齐国政府还能维持最起码的储备。

    当然,徐世杨也不像把自家经济逼到如此窘境,为了扩大储备,徐世杨祭出最简单的经济手段:发国债。

    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两种,期限同样为五年,年息百分之六点五,唯一不同的是内债计划首期发行一千万新石,外债首期发行两千万新石。

    国债抵押物为辽中平原的矿山和土地。

    抵押物实际上还未真正到手,但如果战争进行顺利,这些都是早晚的事。

    就看到时候国债买家们对齐军的信心如何了。

    实际上,一期国债的三千万石就差不多足够支撑这次进攻了,不过徐世杨打算,如果战争真的顺利,那就继续发行国债,把重新开发辽中平原和接下来对付蒙兀鞑子所需的经费都一起攒出来。

    ……

    隆道五年十月。

    就在齐国大规模动员,准备给予女真鞑子致命一击的时候,左鹤林带着他的亲信部队抵达齐王行在泉城。

    他这次出行不太顺利,先是折家原本要来的两兄弟都被他们家里扣下了,但折家又派出一个折可适跟着左鹤林一起来齐国。

    左鹤林有些不太明白折家这操作是啥意思,因为折可适被视为折家小字辈最出色的人才,用他来替换折可大和折可求,实际上显得折家特别重视这次齐国之行。

    可是,折家这么重视,为什么不跟着世候团队去泉城,而是跟着他左鹤林一起来?还带了五百家兵。

    左鹤林对同伴换了个人并没有太多异议,加上杨、丁、贺、郭另外四家世候愿意跟上的几个小字辈,一共九个世候家的公子(折可适也算的话),带着一千两百小弟出发。

    整个队伍有半数是骑兵,浩浩荡荡显得极为威武,然而一进入齐国境内,他们立刻就被大量齐国民兵包围了。

    左鹤林的手下装束过于杂乱,以至于被齐国留守部队当成前来骚扰的鞑子,双方差点火并。

    好在有认识左鹤林的上马贼及时出现,化解了双方的误会。

    得知左鹤林和折可适另外带人来齐国参加年会后,正在准备参战的王启年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前来迎接。

    齐军解除左鹤林和折可适手下的武装,然后有王启年做向导,直到这时才抵达泉城。

    路上王启年并未向这些世候家的公子哥多说什么,不过抵达泉城后,左鹤林立刻就发现齐国这边似乎有什么大动作。


………………………………

第484章 国家

    实际上,想不发现都有点难。

    从冀省边界一直到泉城,到处都能看到戒备森严的村堡,在路口来回巡逻的民兵、哨卡,以及不断向东方开进的,穿着红色军装的武装部队和运输物资的车队。

    王启年不让左鹤林询问这些队伍是去干什么的,不过大家都不傻,齐军向东还能去哪呢?当然是去港口坐船出航。

    而且,八成以上是要去辽东。

    ……

    由于无法代表家族(左家已经有代表来泉城了),只能代表个人,抵达泉城后,齐国礼部并未把他安排在官方的招待所居住,而是让他们自己花钱去找商馆的客房居住。

    左鹤林对此无可无不可,不过住下后,他立刻写了一封亲笔信,请王启年转呈给齐王。

    在信中,左鹤林向徐睦河阐述了之前自己在西域和草原上取得的成绩,同时附上一柄西域风格、镶嵌着红宝石的弯刀作为证明。

    左鹤林说这柄刀是乌兹钢刀,价值千贯,来自一个被他阵斩的帕尔斯贵族,曾经有蒙兀万户出马一千匹交换,他都没舍得卖掉。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那么这还真算得上一个有分量的礼物。

    左鹤林奉上宝刀的目的只有一个:不管齐军接下来想要做什么,他请求带领他的部下参战。

    ……

    在商会会馆里,折可适好奇的问道:

    “你知道齐军要去干什么?”

    左鹤林无所谓的回答:

    “不知道,不过八成是要去辽东吧。”

    “不知道你还敢去?如果不是去辽东呢?”折可适讶然道:“若是他们要去海外,你也要跟着去?”

    “为什么不?去海外也不错,扶桑、高丽,甚至大周,只要是打仗,让我跟着就成了。”左鹤林笑着说:“我还没见过大海,正好去看看。”

    “你疯了?这样对你有什么好处?”

    “向世人证明我的能力。”左鹤林回答:“同时我也要看看齐国的能力,看看他们能否成为天下之主。”

    折可适皱眉道:“这就是你自己非要来齐国的目的?”

    “你说呢?”

    左鹤林冷笑道:

    “我从十六岁开始走南闯北,至今已经十年了,打过汉人盗匪、打过党项人、打过蒙兀人、打过女真人,也打过回鹘、羌、高昌、吐蕃,同时还帮他们打过帕尔斯人。”

    “十年了,你知道我这样跟个疯子一样到处打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折可适好奇的问:“是什么?”

    “我的感受就是,无论我取得什么成绩,那些鞑子权贵怎么重视我的能力,他们都看不起我!”

    “嗯?看不起?你?”折可适惊讶的问:“这不可能,你知道,大夏皇帝曾经想把他的公主嫁给你!”

    “一个女人能代表什么?何况他最后也没把公主给我。”左鹤林不屑的说道:“折兄,我不是傻子,能看得出来,他们就是看不起我。”

    “我曾经帮蒙兀人打党项人,之后又去帮党项人打西边来的帕尔斯人,党项人为什么不在乎我曾经杀过那么多党项人?他们为什么还敢用我?”

    “因为我背后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说到这里,左鹤林突然变得有些激动:

    “我打的再好也只是一个人而已!那些鞑子不过是把我看成一把刀!蒙兀人觉得我好用,党项人也觉得能用我!所以他们才敢雇佣我去打帕尔斯人——反正我是汉人,不是蒙兀人!”

    “折兄,我可以告诉你,我这些年一直在找一个可以建立一个伟大国家的势力!一个能够重现天朝上国辉煌的伟大帝国!汉人的帝国!”

    “原来,你是这样想的。”折可适小声说道:“既然你这么想要一个国家,为什么不试试自己建立一个?”

    “我试过,不成功。”说道这个,左鹤林语气有些伤心:“我很能打,这个我知道。但我不怎么会经营领地,也不太会练兵——我打了十年才拉起六百人的队伍,指望我自己练出横扫台天下的大军,得到什么时候?我家里又不支持我,他们一点雄心壮志都没有。”

    “所以你要来看看最近声名鹊起的齐国有没有统一天下的壮志?”

    “是啊,如果他们有这个心思,又有这个实力,我就不走了,在这里帮他们,齐王会明白我的价值。”

    左鹤林说道:

    “如果他们没有,那么我就再当一次雇佣军,打完这一仗赚点财帛,招募些好汉,再安心等下一家,我才二十六岁,有的是时间等。”

    “好了,不要总是说我,说说你吧,折兄,你家里派你来齐过做什么?”

    左鹤林问道:

    “你是党项人,你们家连夏国都不去效忠,跑汉人的国家来做什么?”

    折可适看着他不说话。

    过了很久,他才叹了口气说道:

    “我不像你,我才不在乎什么汉人的国家党项人的国家,我们折家只在乎一点——有没有前途!”

    “夏国没前途,他们缩在银夏出不来,这样早晚有一天会被别人灭掉,不是蒙兀人就是帕尔斯人,或者别的什么突然窜出来的势力,反正他们一定会完蛋,我们折家不可能跟他们一起等死。”

    “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