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他们中有人使用火枪,那么只有一个可能——他们也跟齐国勾连起来了。

    完颜宗干和完颜宗望不敢掉以轻心,两人各自派出属下精锐部队反击,把不怀好意的生女真一顿胖揍。

    金军抓获不少俘虏,经过刑讯,完颜宗干得知前年的时候齐国船队就已经越过鲸海抵达墨龙江附近了。

    那些齐国商人在墨龙江入海口附近建立定居点和商栈,用生女真急需的毛布和铁器交换生女真部落手中的人参、貂皮、鹿茸等物资,双方都在这种贸易中赚到不少。

    那边的汉人商人还就地招募人口在墨龙江附近屯田。

    几个月前,商栈那边来了几百武装的汉人,用大量粮食和毛布招揽各族丁壮南下袭击金军,于是他们就找上完颜宗干和完颜宗望了。

    具那些生女真俘虏供述,这次从墨龙江南下的部队,大概有500以上的汉人,全都有枪。另有4000以上的生女真壮丁跟着一起来打秋风,这些人全部都有铁箭,以及至少一柄铁质武器——以斧子钢叉之类等作为生产工具的武器为主。

    一生与森林野兽为伴的生女真即使在金军眼里也是令人头疼的野蛮人,之前金军能压制生女真,一个是兵力上金军有很大优势;一个是战技上生女真只会猛冲猛打,缺乏实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生女真不会炼铁,装备方面差的惊人,大部分壮丁还在用石斧骨箭。

    现在,生女真与汉人勾结起来,最大的短板被补齐,那就成了大问题了。

    无论是完颜宗干还是完颜宗望,都不敢放心大胆的把背后漏出来强行军回援辽沈,留下狙击部队,又害怕生女真背后的齐军把他们吃掉,于是两位太子勃极烈只能先尝试解决生女真的窥探,之后再去想办法救援辽沈。

    可这稍微一拖,时间又过去好几天,金军还没来得及找到汉人与生女真联军主力决战,完颜宗干就得到了辽沈全部陷落的消息。

    消息一传开,整个金军大营的士气立刻肉眼可见的颓了下来。

    大家这次出来是冬捕来的,所有人的婆娘崽子全都留在辽沈和两座城市周围的屯堡里,辽沈陷落,那么他们的家人也肯定落入汉人手中。

    没有人敢想象自家家眷落入汉人手中会是个什么下场——汉人妇孺落在他们手里是什么样子他们自己非常清楚,不可能指望汉人有机会的时候不报复回来对吧?

    况且,失去了辽沈,金国等于已经灭亡,被隔离在辽北的这两万多金军甲兵,实际上已经成为无根浮萍——连家都没有了,跟他们鄙视为野蛮人的生女真有何不同?

    今后何去何从?已经成为金军从上到下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仅就完颜宗干自己的了解,他的属下中就有人嚷嚷要不管不顾往回打,就算死也要死在辽阳城下。

    还有人建议就在原地驻扎,哪里也不去,能混一天是一天。

    有人暗戳戳想着向汉人投降——不是说主动投降的可以算庶民而不是奴隶吗?

    也有人想干脆向北打,去墨龙江,在那里重建大金国。

    昨天的时候,完颜宗望来找完颜宗干,跟他商议部队去留问题,这位二弟又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向西打,趁着现在还有兵马,打穿草原去西域,或者干脆向更西面,看看能不能从那里找块落脚的地方。

    对此完颜宗干十分犹豫:

    向南是肯定不行的,从沈州逃出来的人告诉他,辽中现在有二十多万齐军,而且后续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到来,用他和完颜宗望手上这两万孤军去硬攻二十万齐军的预设阵地,那真是死字写脸上了。

    原地驻扎也不行,没有农业,仅靠渔猎,查干湖附近的猎物不足以支撑两万大军的人吃马嚼,这杨作不过是从找死变成等死罢了。

    投降齐国?

    底层甲兵或许可以,他这个太子勃极烈肯定不行——有传言说徐世杨处决了所有谋克以上贵族家的男性,连皇帝和完颜宗弼都被凌迟了,完颜宗干可不想自己送上门去给徐世杨活剐。

    那么,现在其实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向北去墨龙江,这样做的好处是齐军在那边力量极小,从铁岭一直到墨龙江都可以算是“焦土区”,仅靠海船运过去几百人,上万大金兵也不必怕他们,这样只要打垮生女真,他们就能站稳脚跟。

    或者向西去西域以西的地方,那边的好处是可能有跟丰饶的土地,坏处是不知道当地的势力怎么样——也许跟齐国一样难以对付呢?那岂不成了千辛万苦跑去给人当奴才抓了?

    “大哥,该做决定了。”

    这天,完颜宗望又来找他,语气焦躁的说道:

    “昨天我的帐下逃了快三百丁!这样犹豫下去,用不了别人打,咱们自己就全散了!”

    金国实际上是一个以完颜部为核心,用武力强迫其他部族附庸的大型渔猎民族强盗团伙。

    现在老窝没了,强盗被人撵的跟野狗一样,完颜部的威慑力已经降到最低,那些自以为还有出路的小部族自然会想办法离开大金这条破船,寻找新的出路。

    两个女真勃极烈(大金没有了,自然也就没了太子一说)的部队,现在每天都要逃走上百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逃人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

    “唉……,我们不能再冒险了。”

    完颜宗干最后下定决心道:

    “我打算去墨龙江,也许我们可以在哪里重建大金。”

    “糊涂!墨龙江才多远?齐军很快就会追过去!而且那里有什么?”

    完颜宗望大叫道:

    “那边连铁都没有,就算齐军不追,过两年咱们手下的勇士就得变得跟生女真一样用石头打仗!”

    “那也比去西域碰运气强。”

    一旦下定决心,完颜宗干还是很坚定的:

    “咱们一共只有不到两万人,能不能穿越蒙兀人的草原都是问题,到了西域还得跟当地的势力打交道,再往西还得对方那个不知道强弱的帕尔斯,咱们到那恐怕站都站不稳!”


………………………………

第509章 各方3

    如今摆在金军残兵面前的路只剩下两条。

    然而实际上这两条路也不过是九死一生或者就此沉沦,半斤八两而已。

    完颜宗望坚持要去西域,因为那样至少还有一线重振大金的希望——虽然到地方就直接被人摁死的可能性占了九成以上。

    而完颜宗干则总想着去辽北的冰天雪地中了此残生,那边太远太冷,齐军大规模追杀的可能性略低,完颜宗干带着一两万甲兵过去,在野人堆里大概还能称霸几十年。

    然后大金就会彻底泯灭众人。

    “你难道忘记了汗阿玛当初的愿望?”

    完颜宗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汗阿玛对我们说过,他的愿望就是建立一个女真人自己的国家,一个伟大的帝国!他成功了,可咱们这些当儿子的又把这个帝国葬送了!咱们死后怎么去见汗阿玛!?”

    “大金国已经没了,咱们已经没脸去见汗阿玛了。”

    完颜宗干依旧无所谓的说:

    “我现在也不在乎这个了,我要去辽北,我不去赌那个九死一生的机会。”

    “你!”完颜宗望彻底无话可说了。

    “你要是想去西边,那么现在就该走了。”完颜宗干用无所谓的语气说道:“北方那些鞑子交给我对付吧,可你再不走,我估计你就没机会走了。”

    齐军不见得会追到墨龙江去,但若是两万金军盘踞在查干湖附近,他们肯定不会轻轻放过的。

    “你是个懦夫!”完颜宗望恶狠狠地给他的兄长留下最后一句话。

    隆道六年元月二十二,在查干湖附近冬捕的金军残兵形成分裂,完颜宗望自称皇统汗,率领八千女真甲兵向西进发。

    而完颜宗干自称天德汗,率领七千甲兵向北朝墨龙江进发。

    两位前勃极烈原本有两万甲兵,刚刚出发,逃亡者就已经接近五千了。

    由此可见,金军此时的状态是多么可悲。

    ……

    齐军在元月二十八追抵查干湖附近,在这里与五路军汇合。

    指挥官冯三虎在查干湖附近找到近千主动投靠的女真人,他从这些俘虏那里得知了金军残部的动向。

    此时冯三虎手中有一万战兵,若是在查干湖决战,他有信心同时干掉完颜宗干和完颜宗望,但两人都逃了,他的补给却不足以支撑部队继续追击。

    于是冯三虎决定原地等待徐世杨和参谋总部的下一步决策。

    没有主力支援,只有几百汉兵和四千生女真的五路军自然也没办法阻挡高达七千的女真甲兵,于是只能放任宗干军北逃。

    ……

    大周隆道六年元月二十五,蒙兀草原。

    古尔汗札木合直到此时才得知辽沈陷落的消息,他追悔莫及,原本按照他的想法,蒙军应该在齐军进攻的时候,在旁边敲敲边鼓,多少从金人的尸体上要下一块肉来弥补以往的损失。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齐军居然会在冬天发动进攻。

    冬天的时候牧民都在躲白灾,根本没法集结打仗。况且札木合还在幻想着徐世杨能请他帮忙从旁牵制金军。

    结果那徐世杨根本就没理会他,突然之间就自己把问题全都解决了……。

    这让札木合觉得自己亏了一大笔,于是他下令集结部队,打算勉强集结一部分人马,争取在齐军没来得及全取辽东的时候捡一些渣滓。

    ……

    让我们时间拨回到隆道五年正月十五这一天。

    江南,临安。

    一场诗会已经接近尾声。

    这是文相公家按例举办的元宵诗会,流程跟以往完全一样:文相公会在今年参加诗会的年轻士子中挑选一位新人,算作诗会的魁首,文相公会亲手赠送一套笔墨纸砚。

    奖品不值钱,但意义非凡,在很多人眼里,参加文相公家的诗会相当于干谒,是一个一跃龙门的好机会。

    然而,今年元宵诗会的情况有些不同。

    因为今年表现最出色的年轻人……是个鞑子!

    这个人叫做善保,自称是金国使者,从蒙兀草原绕道川省,围着整个中原大半圈,总算绕开齐国的势力范围抵达大周。

    到了临安后,善保首先去拜见了隆道皇帝。

    不管怎么说,周金之间是有过和约的,两国既然互相承认,那么隆道皇帝就没有理由不接见善保。

    已经致仕的文相公并不清楚皇帝跟这个因路途劳累而显得十分疲惫的鞑子使节说了些什么,不过据文仲说,皇帝对善保十分客气,还给他辞了宴。

    文相公立刻感到事情不妙,他不顾自己的身份敏感,请求入宫拜见皇帝,但没有成功。

    令大周感到有些难堪的是,善保从皇宫出来后,就开始大肆宣扬皇帝已经对齐王起了疑心,齐王如果真的是忠臣,他就应该立刻放弃王位,交出军权和领地治权,向隆道皇帝表示效忠。

    善保说,隆道皇帝已经答应了金国称臣的请求,毫无疑问是上承三代的千古明君,连自己这种野蛮的鞑子都表示心悦诚服,愿意为大周永镇辽东,齐王没有理由拒绝。

    别说文相公这种人精,就算是普通官员,也能看得出来善保是在挑拨离间,还是很低级的挑拨离间,然而宫内对此毫无声音,任由善保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

    很多人都意识到情况不妙,年轻的隆道皇帝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被善保这种鞑子说动了!

    隆道五年的春节时期,正在荆湖的徐世柳派人来文府拜年,听说了这件事后,他愤怒的写信给文相公,要求立刻处死善保。

    但是文相公也做不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善保是使者,汉人传统上是不杀使者的。

    何况,善保还有皇帝隐隐的保护。

    于是有人在这次文府的元宵诗会上邀请了善保,原本是让这个鞑子好好出一次丑,让徐世柳徐大人出一口恶气,却没成想,这个鞑子居然很会吟诗作赋,在诗会上居然能够压倒今年一众来干谒的年轻士子!

    这就很尴尬了。

    善保洋洋得意的坐在椅子上,穿着汉人文士的服饰,在冬季还装模做样的扇着扇子,等待诗会的结束。

    如果不是他还留着金钱鼠尾辫,别人恐怕很难想象到这居然是被视为野蛮人的鞑子。

    他今天狠狠的打了江南年轻士子的脸,连文及甫的脸色都变得十分难看。

    当然,汉人的脸色越难看,他的心情就越舒坦。


………………………………

第510章 各方4

    ‘你们不是总骂我们野蛮人吗?当我们证明我们也可以吟诗作对,而且不比你们差分毫的时候,看你们还怎么骂我们!’

    善保洋洋得意的想着。

    可内心深处又有一丝不安总是挥之不去。

    他觉得,文化这种东西,确实能够相传千年,非常值得自豪,但这也得你的文化能够真正传下去——也就是说,得有足够的武力保障。

    否则,博额冠带再潇洒好看,也只能倒在金钱鼠尾的屠刀下。

    当大金堕落到只能靠自己吟诗作对争取些面子的时候,只能证明大金其实已经快要完蛋了,以至于不得不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争取引发周齐战争,分担自己的压力。

    为此,善保这次在大周,制定了完善的计划:

    对于隆道皇帝,他要给足面子,但同时提醒他不要忘记齐国才是对大周皇位最大的威胁,过去的几十年证明,金国最强的时候都没办法渡过长江,可齐国不是这样,他们不仅会争夺天下,甚至还有资格争夺道统!

    对于大周的官员士子,善保计划把自己塑造成文人,让他们不得不正视自己,然后再想办法与不通文墨,还把圣人子嗣流放抄家的徐世杨形成对比,从而引发汉人之间的南北矛盾。

    现在,计划第一步进行的还算不错,虽然主要是因为这届诗会出彩的年轻人比较少的原因,不过能够在文无第一的诗会上明显压倒大周的年轻士子,这依然证明了善保在汉学方面的成就。

    大汗和各位勃极烈选他来出使,确确实实是选对了。

    善保深吸一口气,静静看着台子上以文相公为首的几个老家伙围在一起低声商量什么。

    他知道那是在商量今年诗会的魁首应该给谁,不过善保本人对此其实不甚在意——他参加诗会又不是为了干谒。

    善保甚至已经准备好了之后的说辞,不论魁首是不是他,他都要站起来当着所有人的面好好长篇大论一番,言辞中一定要把徐世杨那个不敬圣人的莽夫拉进来,然后引发矛盾……。

    只要自己接下来的话能够传扬出去,善保有信心在大周民间引发轰动。

    善保没有注意到,周围那些负责唱诗的花魁们看自己的眼神十分不友善。

    这主要是因为当初徐世杨火烧都亭驿已经被大周娱乐业改编成某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不算错,当初事情的引子确实是鞑子要强抢两位花魁。

    再加上顾横波获准恢复本姓,脱离苦海成为徐世杨妾室的消息传来,羡慕的大周姬女都很乐意把这略带粉色的小故事传扬出去,以暗示自己也是顾横波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奇女子(还能用来抬高身价)。

    还有徐世柳为争取江南民间舆论支持,十年如一日的在江南文艺市场(包括姬馆、说书人、各种戏曲和齐国新传来的娱乐形式——话剧和报纸)上大肆投资……。

    如今的徐家在士林中或许名声不怎么样,但在传播范围更广的娱乐业,徐家人可是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拥有好得不得了的名声。

    因此,善保纯粹是想多了,哪怕今天一切都按他的设想发展,他诋毁齐国的话也不可能引发民间舆论争吵——别人就是不给你传播,直接给你“禁言”了,你能怎么办呢?

    此时的善保并不清楚,那些看似只是花瓶,只是文人墨客争夺来展示身份才学的工具的名姬,其实有足够的能量给他在大周民间“塞抹布”。

    若是做的更狠一点,她们还能直接扭曲他的表现,把善保描绘成一个纯粹的小丑。

    那样他无论说什么,在民间眼里都是彻底的笑话。

    只不过善保不知道这一点。

    其实文相公和在场的士子同样不知道,以至于所有人都觉得,今天若是让一个鞑子得了魁首,恐怕整个诗会都会成为天下人的笑话。

    “文无第一,就是不给他他还能怎么办?”有人干脆打算耍赖皮。

    “诗文写的好就是好,吾等怎能昧着良心说话?就算不给他魁首,到时候今夜的诗文传扬出去,难道天下士人会都看不出来?”

    “那怎么办?要不把他评为第二或第三?”

    就在这时,一个文家的小厮从外面跑进正在举办诗会的花园,一边跑还一边挥舞着手中的一大摞报纸,大声叫着:“老爷!急报!急报!!!”

    文相公皱皱眉头,冷声喝道:“何事如此慌张?成何体统!”

    “老爷!是江北的急报!”那小厮不顾满园文人墨客名姬花魁,也顾不上文相公的斥责,只是自顾自的继续大声喊道:“辽阳大捷!齐军攻克辽阳!打赢了啊老爷!”

    “什么?”

    现场爆发出一阵嗡嗡声响,所有人都看着那个气喘吁吁的小厮,不敢相信他说的话。

    “鞑子亡了!鞑子亡了!”那小子重复着叫道:“鞑子亡了!鞑子亡了!”

    正在一边品茶一边等着看台上好戏的善保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幕,这个文采斐然的鞑子目瞪口呆的看向那个激动万分的小厮,不敢相信这居然是真的。

    大金亡了?

    一切的谋划,绕过大半个中原的行程,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先后说服札木合、山陕世侯以及周朝皇帝的努力,这一刻突然因为齐军釜底抽薪的一击,全部付之东流。

    呯的一声,善保手中的茶杯落在地上,摔得粉碎。

    就像他此时的心情一样。

    台上,文相公接过小厮手中的信件——这是徐世杨亲笔写给大周朝廷的战况通报,内容很简单:

    齐军已经与隆道五年大年三十这一天解放辽阳,伪金酋首完颜合剌、完颜宗弼以下万人授首。

    “呵呵,徐世杨那小子打赢了。”

    看完信,文及甫乐呵呵的说道:

    “鞑子已经不是问题了。”

    “明日老夫会再进宫一趟,求见官家。”

    不管皇帝怎么想,不管他跟善保那个鞑子达成了什么口头协议,这一刻,那都不算数了。

    因为金国作为一个国家已经不存在了,善保那个使者的身份也就成了笑话——总不能让大周这个世仇帮金国复国吧?

    现在,文相公对说服皇帝改变想法充满了信心。

    想了想,文相公看着远处失魂落魄的善保说道:

    “那个鞑子,该是什么名次就是什么名次吧,无所谓了。”


………………………………

第511章 各方5

    深夜,善保坐在文家派遣的轿子里,神色恍惚的任由那些汉人仆役把他送回都亭驿。

    他近来的一切努力都已经因为齐国的一封信变得毫无意义,最后文相公把他列为元宵诗会魁首,在他看起来也更像是某种嘲笑而非荣誉。

    善保之前想象的舌战群儒的场景并没有发生,因为大金没了,他现在无论说什么,无论怎么挑动齐周之间的矛盾,实际上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就算汉人之间的内战爆发,已经灭亡的大金也没有任何从中渔翁得利的本事了。

    于是善保在汉人士子和歌姬隐隐的欢呼声中,摇摇晃晃的离开了文家。

    “大金……我的大金啊……”

    善保像是受伤的狼,坐在轿子里,双手捂脸,低声呜咽着。

    “什么人?”

    轿子突然停住了,外面传来善保两个护卫的怒喝声。

    善保胡乱擦擦眼泪,虽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但他仍然想着保持大金的尊严——也许这就是最后的尊严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掀开轿子的门帘,一步走了出去。

    黑漆漆的巷道中,一个穿着华丽白袍的男人抱着长刀,冷冷的看着他。

    那个男人身边还有一个很漂亮的姑娘,不过这姑娘也带着长刀,一脸冷峻,即使善保不是个好武的,也能看出这姑娘肯定不是个庸手。

    除了这一男一女外,他们身后还有几个穿黑衣的男人,各自带着兵刃,脸色不善。

    善保带在身边的两个女真兵各自抽刀在手,恶狠狠的跟来人对峙着。

    那些文家雇来的轿夫则早早躲到一边去了。

    “你们是什么人?”善保大声问道:“不知道本官是大金来使吗?你们怎么敢拦截使者车驾?”

    “鞑子来使?那就是没抓错人。”

    领头的那个白袍男人嘴角一翘,略有些得意的对那些轿夫说道:

    “在下陆文昭,奉徐大人令,取狗鞑子的脑袋,你们走吧,这边的事与你们无干。”

    却没成想,一个轿夫听到这话,向前一步大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