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没成想,一个轿夫听到这话,向前一步大声说道:“草民来自江北豫省,全家二十多口都被鞑子害死了,陆大人要杀鞑子,可不可以给草民一个首级,让草民有机会祭奠家人?”
陆文昭笑的更欢快了:“这位仁兄,稍等一会即可。”
然后对那位白衣美女说道:“师妹,尽快把事办了。”
“你们这些汉狗!”
善保的一个护卫怒吼一声,挥舞腰刀向那个白衣男子扑去。
陆文昭对自己头顶明晃晃的刀刃毫不在意,他身边那位美女向前一步,以极快的速度拔出长刀,仗着五尺苗刀攻击距离和拔刀术攻击速度双重优势,后发先至,把那个莽撞的鞑子连头颅带腰刀一刀两断。
无头尸体继续向前两步,这才轰然倒地。
血腥气在小巷中蔓延,陆文昭脸上笑容不变,十分臭屁的一脚把滚落在脚下的鞑子首级踢到那个轿夫身边:“拿着吧,这个给你了。”
“谢陆大人,草民待全家祝陆大人公侯万代!”
善保脸色不善的看着这些汉人演戏,一脸愤恨。
这个叫陆文昭的,明显是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他毫不在意的当着轿夫的面说出自己的名字,明显不在乎让别人知道他是徐世柳派出来杀自己的杀手。
或者说,他和他背后的徐世柳可能还很希望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死在谁手里了。
就这样,他们居然还在演戏!
真当善保是傻瓜,看不出现在的位置不是去都亭驿的路吗?
很明显,这个轿夫早就跟陆文昭勾结起来了,就等着离开文府的时候,把自己带到这边来,好让陆文昭杀死自己。
“你们这些汉狗,真是欺人太甚!”善保低声怒吼道:“当初大金就该踏平江南,把你们这些狗奴才全都活刻了!”
“无能狂怒。”陆文昭不屑的评价道。
“不过说到这个,你确实想了个好主意。”
他拔出刀,冷笑着说道:
“老子改主意了,老子不会让你舒舒服服死的,老子要活刮了你!”
……
第二天,临安,禁城。
年轻的隆道皇帝背着手,在垂拱殿来来回回走来走去,显得有些不够镇定。
文相公今天一早就来请求陛见,不过隆道皇帝还是没见他,只是又赐了些金银绢缎、人参药材,以示对老臣的尊崇。
皇帝现在的心情有些乱。
前几天金国使节来陛见,给他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局势:
接受金国称臣的大周,实际上是天下共主。
但这个共主的地位其实并不牢靠,外部,金国和齐国都是臣服,对他这个皇帝来说,实际上半斤八两,没有多少区别。
大周内部,徐世杨是文相公的孙女婿,徐世柳是文相公的关门弟子,徐世玫是文相公的嫡亲孙媳……,所以,联姻的文徐两家,在大周的影响力其实不见得低于自己这个皇帝。
至于其他方面,文及甫是现在势力最大的文官集团之首,他的长子同样在朝堂占据高位。
军队方面,禁军中职位最高的武人是太上皇提拔起来的童贯,三位新军首领两个是徐家人……。
不得不说,那个鞑子虽然是野蛮人,但看问题确实看的很准。
对隆道皇帝来说,现在,最危险的敌人其实是齐国,而非金国。
当太子的时候可以为了复仇,为了振兴大周等等理由而整天想着反攻江北,收复故土,但当了皇帝,一切得以皇位为重。
能够威胁大周皇位的,才是真正的敌人。
……
“什么?那个善保死了?”
文相公惊讶的问道:
“怎么回事?”
“现在还没查清楚,只是昨天负责送善保回都亭驿的贵府轿夫说,一群黑衣人在他们回都亭驿的路上拦住了他们,杀死善保的两个护卫,把善保掳走了。”
包拯稳稳的回答:
“今天早晨衙役在城外小树林里发现了善保的尸体,首级被带走了,尸身……尸身被切碎了,临安府的仵作说,这不像是专业的侩子手的作风,更像是随便找了个杀猪的屠夫……,手法很粗糙,下官正打算从这方面入手彻查此案。”
“有必要彻查吗?”文相公问道:“不用查老夫都知道是谁指使的。”
………………………………
第512章 击发枪1
包拯曾经做过临安知府,在位期间断过很多积年大案要案,因而被坊间百姓称为包青天。
这样一个断案的老手,文及甫才不信他到现在都不知道这事是谁干的。
“彻查是为了给圣人一个交代,圣人很喜欢这个善保。”
包拯悠悠的回答:
“另外,不管怎么说,临安一下死了三个人,其中一个死的还这么惨,不查个水落石出是不行的。”
文相公笑了一下,没有继续纠缠这个话题。
他刚才明明说了自己知道是谁指使的,包拯却把话题转移到彻查此案的意义,仿佛根本没听清自己的话一样。
包青天包大人已经把他自己的态度表露的很明显了。
“文相,此时可以交给下官查办,但有一件事还望文相知晓。”
包拯继续说道:
“江南已经没有鞑子了,下官希望这次的案件是最后一次。”
文相公差点笑出声来。
搞了半天,文仲以为徐世柳派人做这事,他文及甫是幕后主使啊?
“老夫也希望这是最后一次。”文相公意有所指的说道:“不过,查这种大案,老夫一个致仕的老头子,怕是力不从心啊。”
包拯惊讶的看向文相公。
如果他说的是实话,那么这只能证明徐世柳其实不在文相公的掌控之下!
更别说齐王和徐世杨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女真鞑子灭亡的现在,大周危矣!
心急如焚的包拯再也没有心情打哑谜了,他直截了当的问:“江北齐王那边,对朝廷到底是什么态度?”
“文相,如今不过天下粗安,若是……若是爆发兄弟阋墙之事,恐非天下万民之福啊!”
“包大人,此事老夫说的不算,您说的也不算,得看官家到底是什么态度。”文相公严肃的说道:“你刚才说官家很喜欢昨天死掉的那个鞑子?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包大人深得民心,可您知道如今坊间如何议论这事的?”
包拯当然知道,所以他才以宰执身份强行接管了昨夜的凶杀大案——原本他的身份已经不需要再去断案的。
“老夫今日请求陛见……,陛下没有见老夫,只是赐下些身外之物,如今老夫还能做什么呢?”
“唉……,要是圣人一开始就不承认那善保的使者身份就好了。”包拯失望的小声嘀咕着。
“那个时候伪金还没有灭亡呢。”文及甫摇摇头:“咱们的赵官家,不论当初是主战还是主和,坐上那个位置后就都变了。”
徐世柳曾经很不客气的评价这是“遗传软骨病”,文及甫表面上不说,心里还是有几分认同的。
“文相,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包拯言辞恳切的说道:“如今的天下,真的经不起波折啊!”
文及甫看着包拯,什么话都没说。
与文及甫这种传统型文官不同,包拯是典型的事物官,虽然也是进士,但他确确实实是从底层一路用实干的功绩爬上来的,这样的人,真正关心的对象一般是老百姓——而非儒家文人口中的“天下”。
就像当初文及甫与秦会之之间的政争,包拯向来是谁都不支持——主和派固然卖国求荣,但以大周官兵的战斗力,真要按主战派所坚持的那样出兵江北,只会劳民伤财之后损兵折将,让这个国家的老百姓付出更大代价。
现在的情况其实也差不多,大周自始至终就没赢过金军,那么他们哪来的胆子去挑衅灭了鞑子的齐国?
若是天子脑袋一热,真的派兵收复江北攻击齐国……,最后苦的不还是为官军出粮出丁的老百姓?
“唉……”
过了片刻,没有从文及甫那里得到任何承诺的包拯深深叹了口气,起身向文相公行了一礼,无奈的说道:
“如此,下官告退了。”
“包大人请便。”文及甫也起身回礼。
在包拯离开文府前,文相公最后说道:
“包大人,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老夫是要为大周尽忠的。”
“而且,若是齐王能给老夫三分薄面,老夫也愿意劝齐王殿下少造杀孽。”
“再多的,老夫就真的做不到了,老夫真无法劝齐王自觉归顺,当今天子也不愿意听老夫的劝——自古天无二日,这大势,真的挡不住。”
……
徐世杨并不知道江南发生了什么事,他现在甚至并不清楚有个能言善辩的鞑子使节到过江南,然后被徐世柳派人宰了。
对现在的徐世杨来说,女真鞑子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已经不在这方面了。
隆道六年二月初五,在辽阳完成给齐军将士授勋,为烈士送行,任命了部分地方官等一系列战争收尾工作后,徐世杨返回齐省。
返回根据地后,他首先顺道视察了海军兵工厂。
在这里,他见到了一种新式步枪,不,这么说并不准确,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新型枪机安装在老旧的15毫米制式燧发枪上。
这是一种撞击式击发装置,设计者采用海军兵工厂弹药属最近发明出来的雷贡,设计出撞击式火帽以替换制式火枪的火石击发装置。
按照兵工厂方面的说法,安装击发装置的新式火枪,可以用一枚铜制火帽来代替燧发枪的击发火药,不仅装填步骤相对简单了些,而且射手们不需要在紧张的战斗过程中注意燧发枪药池的火药装填量——只需要每次射击安装一个铜制小型火帽即可。
这将使新式火枪的射速和击发效率大大提升,使得新型火枪战斗力远远超出老式燧发枪。
徐世杨从兵工厂厂长汤隆手里接过击发枪后,第一个动作是把它倒过来看枪口。
嗯,没有线膛,这是一柄火帽击发的滑膛枪。
不过没有关系,这很正常,另一个位面的历史上这种武器曾经占据很高的地位——1840年阿片牛就是用这玩意打开满清国门的。
再把枪倒回来仔细看击发装置,嗯,也许科学的设计都是想通的,这是很典型的火帽击发枪:击锤在后向前敲击火帽,引爆火帽里的雷贡从而点燃发射药。
相对还要往药室里倒击发药的火绳枪和燧发枪,开火前的准备工作确实简单了不少。
………………………………
第513章 击发枪2
根据参谋部的统计,在实战中,因为火绳熄灭、火石鲁钝、枪机板簧强度降低、药室火口阻塞以及士兵情绪紧张装填失误等等原因,火绳枪的平均发火率不超过七成,燧发枪好不少但也不超过八成。
但若是使用击发枪,火绳、火石、板簧和药室火口问题都彻底解决,士兵因为无需向药室装填发射药,装填步骤更加简便,因而各种常见问题也能解决大半。
因此,保守估计,火帽击发枪可以达到九成甚至九成五的击发率。
海军兵工厂以此认定这种新型火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武器,并且邀请徐世杨亲自参观并建议其施加影响,给前线部队大量换装这种武器。
换装当然是可行的,很难得这是一种本时空设计师自行发展出来的合格武器(虽然徐世杨一直有意无意的向这方面引导),而且还是明火点火向暗火击发的G命型提升,仅就这一点上来说,已经足够徐世杨感到欣慰了。
何况,火帽击发枪刚刚出现,兵工厂方面还未发现它更深层的能力——因为是暗火击发,传统火绳枪和燧发枪因不封闭药室而损失的能量,在火帽击发枪上就能节省下来,全部释放在弹头上(枪管游隙还会损失一部分能量,这在金属弹壳子弹出现前是无解的),这可以使弹头获得更大的初速,更高的有效射程和更强的威力。
更更更重要的是,火帽击发枪出现后,步枪已经可以全面跨入米涅子弹时代!
在火绳/燧发枪时期,因为发射药推力不足,难以依靠化学能改变弹头的形状使其切合枪膛(历史上有燧发线膛枪,有击发滑膛枪,但米涅一定是击发枪就是因为这个),因此齐军少量装备的燧发线膛枪都是用通条和小锤强行把包裹丝绸的弹头敲进枪管,强行改变弹头形状——改变丝绸形状总比改变铅弹形状容易,而且丝绸燃烧充分,不会在枪管中留下太多残渣,历史上欧洲是用鹿皮包裹弹头的。
这种装填实在太麻烦了,射击速度低的吓人,因此尽管前线士兵普遍反映线膛枪打的更远更准,但它依然很不受前线欢迎——燧发滑膛枪射速够慢了,然而燧发线膛枪开火两次的间隔,依旧足够滑膛枪再射击一次。
但火帽击发枪就不必如此了,相对燧发枪多出来的动能,完全可以利用起来直接改变铅弹头的形状,因此底部中空塞入软木的圆锥形米涅子弹得以进入列装(米涅弹那几圈凹槽真不是用来切合线膛的)。
而击发线膛枪加米涅子弹带来的战书优势,甚至可以改变战略。
首先,米涅步枪在有效射程方面可以达到燧发滑膛枪的三倍,甚至在200米之外仍有一定精度。
这意味着拥有米涅的一方不必再拘泥于“排队枪毙”战术,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散兵进攻作战——真要有需要,整师整军的散兵都可以。
而在燧发枪时代,单独一条枪实际上毫无意义。
这就引发第二个战略上的好处:拥有米涅枪的民兵,与敌人作战不必非得凑一个排枪队保证最基本的火力输出,即使只有一两条枪,个位数的人手,也能发挥很高的战斗力。
如果米涅枪普及开,一个移民村只要有最起码的围墙等防御措施,再凑上几十个壮丁几条枪,哪怕上百游牧渔猎强盗都拿这种村子毫无办法。
游牧民族能歌善舞豪爽好客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对于齐国来说,米涅枪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因为生产雷贡火帽需要一定化学工业基础,圆锥形底部中空的米涅也不是一套简单模具就能自行制造一大堆的。
因此,敌人缴获我方武器反过来打击我方的成本大大增加了。
燧发枪时代,敌人缴获一条枪可以自己制造火药和弹丸,直到这条枪再被齐军抢回去或者这条枪彻底报废为止,敌人可以一直使用。
但击发枪不行,只要缴获的弹丸和火帽有一个用完,这条枪就等于废了,要想再利用它,那就只能把击发枪机拆掉,重新安装燧发枪机甚至火绳枪机。
同样的道理,对外出售击发枪,只要购买方没有生产火帽的能力,那么他的军队武器供应实际上就掌握在徐世杨手中。
如果将来爆发战争,齐国给对方断供火帽,敌人手中最具威力的武器就成烧火棍了!
综上所述,成熟的火帽击发步枪,对徐世杨来说,可不仅仅是一种战术武器,说它是一种“战略步枪”都不算夸张!
这种武器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徐世杨看到火帽击发枪之后,立刻下定决心改变以往自己那种尽量只引导,不去直接剽窃的技术发展作风,在枪械设计上来一个***,一步到位直接搞出米涅。
“给这把枪拉上线膛。”
徐世杨直截了当的对汤隆命令道:
“明天之前我会给你一张子弹图纸,按照我图纸上画的,给我制造一些子弹——先制造二十发把,再准备一条同类型没有线膛的步枪,我们明天下午去试射。”
“子弹图纸?”汤隆疑惑的问了一句:“子弹不都是铅丸吗?”
“这个你就不要问了,明天试射之后再说。”
徐世杨问道:
“这火帽枪机的设计者是谁?”
“是一位叫戴梓的工匠,他是江南人,曾在江南的军器监做大匠,当初被编入和亲队伍,就被留在咱们这了。”
“明天叫他一起去靶场。”
……
当天下午,徐世杨收到一封泉城来的信件,写信的人是齐王殿下,说是要求他尽快回泉城述职,王府上下都在等着徐世杨向大家正式通报金国灭亡的好消息。
徐世杨对此嗤之以鼻,金国灭亡的消息早就传的天下皆知了,哪个王府官员还需要自己亲自去通报这早已确定的消息?
他闭着眼睛都能猜出老爹找他是想商量什么事——无非就是如今金国已灭,齐王想知道自己何时明确支持他登基称帝罢了。
称帝对齐王来说或许是件大事,但在徐世杨眼中,这种顺理成章的事远没有足够改善战略环境的米涅步枪来得重要。
因此他决定在登州呆到第二天,先确定米涅枪的定型生产之后,再回泉城。
………………………………
说一下哈
米涅弹其实只是一层窗户纸,本身并没有任何技术难度。
但并不是米涅先生一拍脑袋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同一个道理,火帽击发也是如此。
以子弹来说,圆头或者说锥头柱形子弹最早的发明者是髪国人德维勒(1830年)这伙计被红色亚圣恩大胡子称为现代步枪之父。
不过这伙计设计的子弹仍然是要强行用物理手段敲进枪管让它咬膛的,只不过锥头柱形子弹被强行敲得咬膛之后,会比圆形弹更加规整一些,因此使用德维勒弹的线膛枪虽然发射速度仍然让人恼火,但精度和射程上比圆形弹的线膛枪要略好一些。
再说一下,德维勒子弹也有凹槽,那真不是用来咬膛的。
德维勒之后,法国人继续在线膛枪上想辙。
这个人叫图温南,与前面后面的设计师大多朝着子弹想办法不同,这伙计把力气使在枪械上。
他在火枪枪膛底部安装了一根钢芯棒,子弹入膛后仍然需要用力敲,物理咬膛,不过因为钢芯棒的原因,弹头不会因为敲击而变得不规则。
图温南射击的好处是老式滑膛枪经过简单的改造就可以成为新式图温南线膛枪。
而德维勒步枪还需要一个口径更小的内膛,因此改装很麻烦。
咱们都知道,枪口装填的线膛枪,最大的麻烦就在这个如何让子弹咬膛上。
若是用通条和小锤强行物理咬膛,那么装填速度一定会非常感人。
若是想要装填速度,那就只能用次口径子弹,那么游隙会让你跟射击精度这个词彻底道别。
这之后,髪国人米涅隆重登场了,米涅弹其实直接改进自德维勒的锥头柱形子弹,米涅的改进是在底部中空的子弹中塞入软木之类的玩意,发射时火药气体注入空腔造成子弹膨胀,从而变形咬膛。
直接利用化学能促使子弹咬膛,使得米涅弹兼具线膛枪的高射程和准确度,又具备滑膛枪的装填速度。
从那以后,排队枪毙迅速变成一个落后的,容易浪费士兵生命的战术。
刺刀也迅速从燧发枪时代必不可少的重要武器变成最后关头才会使用的防身物品。
拥有米涅枪的步兵甚至不用再排大方阵,开始具备直接在散兵状态击溃骑兵的能力。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很长时间的尝试和实战检验之后大家才逐渐发现的,并非米涅一出海靖河晏。
实际上,在线膛枪上具备多个技术第一的髪国佬,在欧洲主要列强中,可能是装备米涅最晚的国家。
那些保守的军事官僚们就是这么操蛋。
………………………………
第514章 试射
隆道六年二月初六。
登州城西的海军靶场旌旗飞扬,徐世杨带着一众在登州的海陆军军官和工部兵工司官员,在这里观察新式步枪试射。
徐世杨抱着胳膊站在靶场后方主席台上,他身边是兵部和工部的官员,主席台下几米外有一张长桌,上边摆放着两条新式步枪,两条制式燧发枪共四条枪。
长桌后面站着四位老兵,这四人都是功勋卓著的著名神枪手,射术水平很高。
除了这四人之外,还有几个蓝军旅的降鞑,这些人负责用鞑子常用的合力弓与齐军武器进行对比。
靶场三面都站满了徐世杨的近卫兵,所有近卫兵的装备都是双手枪、燧发枪和至少一件冷兵器,穿着胸甲,带着钢盔,一个个威风凛凛。
靶场本身被一层厚厚的土墙包围,以免试射的弹丸飞出围墙造成围观群众伤亡——以往每次齐军试射武器,围墙上都站满了围观的老百姓,不过这次是徐世杨非常重视的新式武器对比实验,因此靶场保卫人员不允许任何不相关的人前来观看。
在长桌的对面,分别在三十步、五十步、七十步、一百步、一百五十步五个位置上安放了一排标靶。
靶子由湿粘土捏成正常人大小,外面套着一层厚厚的亚麻和一套厚重的札甲,这样既可以实验武器的准确性,也能测试出武器的威力。
“可以开始了。”徐世杨淡淡的吩咐一声,旁边兵工厂厂长汤隆立刻挥舞一面小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