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子既然来自江北,那么一定见过不少好马和好骑手吧?”
贾时飞并未在意徐代灼没有介绍他自己这种有些不礼貌的行为,他按照自己的计划问道:
“眼前这对父女,在公子看来水平如何?”
北朝以武立国,军力强横无匹,在贾时飞看来,徐家人应该是对骑兵很上心的,以此话题拉进关系,似乎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徐代灼牵着弟弟妹妹的手,看看已经完成一套表演,下马休息的女孩和正在对周围的人拱手作揖讨赏的老头,淡淡的说道:
“大概算是中游水准吧,我对这个其实不怎么熟悉,就是在球赛马赛之前看蒙兀鞑子表演,感觉相比之下他们略微欠点火候。”
徐代灼确实不怎么了解骑术方面的问题,他是海军,一天是海军终身是海军,跟属于陆军的骑兵天生不对付。
你要是问他航海、造船、牵星板的使用之类的问题,他倒是能说一大串。
这个答案让贾时飞有些意外,他本来以为这位北方的皇族应该很重视马匹骑手之类的问题呢,这样他就可以趁机提议徐代灼把这对父女收入囊中。
他们是贾时飞的人,虽然不是亲随,但早先的时候,贾时飞曾经接济过这对跑江湖的父女(贾时飞曾经想纳那女儿为妾,不过因故一直没有做这事),他们对他一直很感激,这几天,也是贾时飞让他们在这附近跑马卖解,以便吸引别人注意力的。
这一点倒是成功了,但把这对父女推荐给徐代灼的想法却似乎是失败了。
不过也没什么大碍,那老头走到贾时飞身边,他故意装作不认识一样,掏出二十文大钱(官价当伍文的铜钱,民间交易可以当做两文铜钱看待)递给老头。
徐代灼看了他一眼,想了想,最后掏出一枚帝国银币。
老头愣了一下,然后连连道谢——一两面值的帝国银币在江南也算硬通货,官牌价是一两等于一千文,实际上一千二百文都换得到。
“小友好大气啊。”贾时飞笑着说:“这银钱可以让他们父女过几个月好日子了。”
“好几个月?”徐代灼奇怪的问:“不是说江南富足繁华吗?一两就够两个成年人生活好几个月?”
根据统计数据估算,帝国平民阶级的年人均收入在50两上下,公民更高,是70两。
庶民平均水平则要低很多,大概在8到10两上下。
如果刚才贾时飞说的是真的,那么江南卖艺的人,收入还不如帝国的庶民!
………………………………
第647章 南征准备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贾时飞笑着说:“江南繁华,却不是他们的繁华。”
机会来了!
贾时飞暗自给自己鼓劲。
现在就是展示自己腹中才华的时候!
“要说江南繁华,这对父女这样沿街跑马卖解的,都是最下九流的行当,有再大的本事,每天求一饱而不可得。”
“他们最好的下场,大概就是女儿嫁入殷实人家做妾,做父亲的能跟着进去做个管事了此一生吧。”
“但若是因此说江南不繁华……,呵呵,不知小哥听没听说过几句谚语?”
“大叔?什么谚语?”
那对父女正在休息,准备接下来的表演,略感无趣的徐代煣把注意力转移到贾时飞身上,把他当成个茶馆里讲故事的说书先生了。
当然不只是她,徐代灼徐代焕同样很好奇。
贾时飞清清嗓子,朗声说道:
“第一句: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第二句: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第三句: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第四句: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两个小孩子一脸茫然:“什么意思啊?”
徐代灼倒是听明白贾时飞这话什么意思了——四个很有钱的江南大姓呗。
“贾、史、王、薛,此乃江南四大豪族,以上四句谚语,就是形容他们家豪富的。”
“这四大豪族无不作用良田万顷,美屋千间。然而他们只知每日纵情享乐,完全无视一墙之隔的地方就有流民无数!”
贾时飞愤慨的说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江南如今的繁华,就是这么回事而已!”
“刚才吾听闻小友来自江北,所以吾才会对小友说这些话——如今的天下,当为江北所得!吾日夜所想,就是江北大军南下,将贾、史、王、薛这等不思社稷,只晓得夸赞积富的蛀虫,彻底清除,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贾时飞的内心当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激愤,但他认为自己今天的表现很好,完全达成了目的。
他刚才那番话隐含着这么几件事:
第一,四大豪族很有钱,干掉他们能搞到很丰厚的收益。
第二,四大豪族为富不仁,名声很臭,干掉他们不会有名声上的麻烦。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贾时飞虽然身在江南,但却是希望华夏帝国统一天下的。
贾时飞并不指望徐代灼能立刻听明白这几点,但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能够慢慢琢磨过来。
等到江北大军南下抵达金陵的时候,他应该就会想起应该抄了四大豪族的家,到时候自己这个首倡功臣说不定还能从中捞一笔。
当然,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让这位北朝的皇太孙记住自己这个身在南方心在北的小臣,这样,等他登基,自己将来一定有大展宏图的机会!
而徐代炫默默的看着眼前这个慷慨激昂的中年男子,一句话都没有说。
……
共和1794年渐渐进入尾声。
这一年,帝国的整体国力再上一个台阶。
由于吞并了扶桑,帝国的总人口在一年内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达到公、平民1370万人,庶民550万人,奴隶1100万,总人口3000万的庞大数字。
不过这个数字其实并不健康,因为增长最快的是庶民和奴隶,绝大部分是从扶桑直接通过战争掠夺来的人口。
这些不可靠人力的数字已经远远超过帝国核心人口,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危险的。
但是帝国的发展却又不得不依靠这些庶民和奴隶——至少要让他们负责繁重而危险的农奴、矿奴工作,以释放核心人口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去。
这成了一个矛盾:帝国需要大量庶民和奴隶,但庶民和奴隶数量太多很危险。
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快速增加核心人口数量。
徐世杨没有让汉人的孩子一夜之间全都长大的能力,帝国的生育率不算低但顷刻间也没法生出那么多核心人口。
因此,办法只剩下一个——把江南吞并进来,用江南汉人人口稀释江北的庶民和奴隶比例。
江南有五、六千万人口,绝大部分是汉人,稀释、消化千多万庶民和奴隶不会有丝毫问题。
何况江南还是帝国向南洋扩张的大本营,是非常合适的工业区和原材料产地,同时也是帝国商品的销售市场。
种种原因导致了,帝国在北方已经没有扩张空间的情况下(秦王即将开始的扩张是附属国间接扩张,对帝国的影响很小,属于赢了大赚输了也不会心疼的那一种),消灭大周,吞并江南已经势在必行。
为此,帝国开始了一轮静悄悄的备战工作。
首先是野战军部队开始悄然扩充,帝国把原有的十万野战军陆军直接扩充到两倍二十万人。
兵员来自预备役重新征召和少数民兵,部队并未扩建编制,而是给每个单位增加一倍人手,实行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的制度。
由于江南也是汉人的核心区域,标榜汉人帝国的华夏这次不打算动员以往作战经常使用的外蕃士兵,免得出现外族士兵在汉人帝国的指挥下抢劫杀戮汉人的情况,那样帝国一直以来的民族主义宣传就成笑话了。
在总参谋部的计划中,这次南征Z治意义大于实战意义,因为大周军队并无多少战斗力,最大的军事阻力可能来自徐世松,他手下倒是有一支忠于大周朝廷的武装力量,但兵力不多,火力孱弱(相对华夏来说),而且补充困难,实际上是一支一次性军队。
只要打垮了徐世松的部队,那么大周剩下的军队,不管是禁军还是厢军,都不足为虑。
但是,总参谋部再三强调,这次绝对不允许出现类似在扶桑和辽东的屠戮和抢劫行为!
这次的一切缴获,哪怕是一张纸,都得上缴存档!不允许任何人私自保留任何战利品!严禁抢劫和骚扰平民!
总的来说,徐世杨开始在部队中输灌类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类的思想,准备把南下的野战军打造成一支军纪极为严明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为此,徐世杨专门给预定南下的部队配备了超比例的宪兵。
………………………………
不好意思,还得请假
今天去帮别人干了些活,刚刚回来
………………………………
第648章 峻法
按照皇帝、皇太子、内阁和总参谋部的命令,南下作战期间,宪兵部队有权利处决任何严重违纪的官兵。
所谓的严重违纪包括但不限于:枪尖、滥杀无辜、劫掠民财价值超过五两等等。
面对严重违纪指控,官兵有一次申诉的机会:士兵可以向尉官申诉,尉官向校官,校官向将官,将官直接向内阁解释。
当然,除了严肃军纪,内阁还要求部队尽可能维持战争期间江南的基本秩序——江南本地的趁火打劫者一律从严处理,特别是那些打着响应华军的旗号,满足自己私欲的家伙,更要严惩,以免破坏帝国在江南民众心中的形象。
华军海陆军主力部队二十二万大军中,有12万人沿着淮河一字排开,一旦发动进攻,他们就直接渡淮进入攻击状态。
另有三万人部署在西南一侧,战争爆发后他们会进入荆湖,与徐世柳的部队会师,然后进入川省。
除此之外,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以及部分陆军部队合计五万人,在台澎部署,战争开始后他们负责攻击大周的沿海省份,同时进入长江,辅助陆军主力渡江作战。
华军预计参战兵力二十万,各种口径的大炮660门。
除了武力直接征服,帝国还打算发动舆论攻势。
徐家在江南十多年如一日的投资报业,现在江南发行量最大的几份报纸和杂志中,有差不多一半是帝国的产业,剩下的一半也有很大一部分帝国的股份。
帝国要求这些报刊,在军队南下之际,一切报道必须经过审查之后方可发表,那些帝国直接控制的报刊,甚至必须在醒目的版面发表从帝国流传出去的文章。
明目张胆的替帝国摇旗呐喊。
帝国的外交部门也将派出大量人员,与江南开明士绅、官僚进行一定的联络——他们大多拥有江北的工厂或庄园股份,支持帝国的统一战争是有现实好处的。
与野战部队一起一起南下的,还有帝国高中和大学各级院校的部分学生,从帝国控制区内各级政府抽调的部分官吏,以及部分待退役的老兵。
这些人现在正在进行集中学习,进行短期干部培训,帝国控制江南的过程中,他们会和部分可以留用的地方官员一起建立帝国对江南的基层统治。
此外还有宣传部门和医疗部门的工作队。
为了收买江南人心,帝国专门准备了3500公斤磺胺类药物和20000公斤主要用来治疗寄生虫的糖药。
为了确保战争期间江南物价稳定,帝国还专门准备了大量食盐、糖、粮食和布匹。
内阁认为,只要江南民生物资价格不出现太大波动,江南人民应该不会自觉自愿的为大周流血,抵抗华夏的统一行动。
当然,这方面只依靠帝国本身还不够,战争期间,帝国将在江南严厉镇压囤积居奇的行为——等待这种不法分子的,将是死刑和流放。
总之,军事、Z治、宣传、经济、医疗等等方面多管齐下,一定要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江南问题。
……
“那个人叫贾时飞,湖州人,隆道三年举人,之后赶考过几次,都没中进士。他外放过一任县主薄,隆道十年因首告他们县的县令,成功扳倒对方,自己当了一任县官。”
一个面相老实忠厚,一眼看去让人感觉特别安心的中年男子低头站在文月和徐代灼身前,恭恭敬敬的小声汇报:
“但此时为同僚所不喜,后来又被人找理由扳倒了。而且直接成了白身,三年前他投效到巡盐御史林如海手下做了个师爷,据说还是林小姐的家教老师。”
“前一段时间,林家的船队与咱们在长江上遇到过,当时殿下和文大人还跟林如海谈过一次,之后他们去了金陵,那林如海帮他运作了金陵辖下一个县的主薄。”
“呵,隆道三年的举人……。”文月摇摇头笑道:“这家伙混了十多年,又混回主薄上去了。”
徐代灼也笑着说:“唔,也就是说,我那天出去碰到他不是偶然的。”
“当然不是,其实那对跑马卖解的父女也跟这贾时飞有些联系。”面相忠厚的中年人继续说道:“那老头原来是西军的人,大周南迁后,他逃来江南,在绿林中混了好一阵子,建兴年间的方腊起事,他应该也参加了。”
“后来方腊事败,他逃脱了官兵的追捕,那个时候他们父女被贾时飞收留过一段时间,有传言说贾时飞本想那那女儿为妾,不过不知为何他一直没有这么做。”
“后来贾时飞外地任官,那对父女再次流落江湖,只是临走的时候贾时飞给了他们不少盘缠,因此那对父女对其很是感激。”
“呵呵,那对父女也是为了吸引我的注意力啊?”徐代灼觉得这事蛮有趣的,他这个江北的皇太孙在江北可没受过这种重视:“怪不得他一开始想用那对父女的身手来引出话题呢。”
“他们是殿下住进文府之后才在附近跑马卖解的。”那中年人抬起头看了徐代灼一眼,小声说道:“他们住在附近的正店里——以他们父女每天所得,连房费都不够。”
这倒是不奇怪,谁知道徐代灼会什么时候出门?因此那对父女只能住在文府附近守株待兔。
而文府毕竟有文介甫、文仲两位宰相,文府自然也不会坐落在荒郊野外,周边要住店也只能住房费高昂的正店。
至于为啥那对父女有钱天天在正店吃住……,这还用得着说?肯定是贾时飞资助呗。
不过,这对贾时飞来说,恐怕也不轻松吧?
还有那匹马,在如今的江北已经不算什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着草原贸易的大量收入,又吞下女真和党项的储备,还有西域马的补充,帝国国内五十万匹马的存栏量还是有的,而且经过帕尔斯马和西域马的混血,马匹质量方面水平也很高。
那匹马在帝国国内大概价值十到十五两之间,勉强可以算作战马。
但在江南,这样一匹可以充当战马的“好马”价值不会低于五十贯。
“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这贾时飞算是下了大本钱了。”文月笑着说道:“这前前后后得花了一百贯以上吧?”
………………………………
第649章 政策
“那大概是因为他觉得投资能获得大量回报吧。”徐代灼摇摇头:“一百贯而已,在我们那里也就80两左右吧?”
“看起来你也没被他瞒过去啊。”
文月的话略带嘲讽,徐代灼有些不满的答道:“娘,我好歹也是海军军官,没当场反应过来只是因为我不太懂,但还不至于傻到信任一个在路上遇到的陌生人好吧?”
何况当时贾时飞的表现实在是太过急躁了。
谁会在大周当着陌生人的面说希望大周灭亡啊?就算是心里这么想,现在这种北军还没南下的时期,你敢说就有人敢告你信不信?
更别说当时他说了自己是大周的官员——不是说官员不可以心向北方,而是都当了官,还天真的相信一个陌生人会帮你保守秘密,这未免太滑稽。
贾时飞的表现,太像是知道徐代灼的身份的情况下,在他面前做自我宣传了。
所以那天回来后,徐代灼就请帝国参谋总部在江南的情报负责人帮他查一下他看似偶然遇到的这个人究竟是做什么的——实际上,不用他主动要求,情报部的人就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件事了。
就像徐代灼不知道他当时身边有几十个保镖一样,他也不太清楚情报部门的工作流程和重点。
“谢谢您,中校。”文月站起身,对江南情报部门的负责人行了一礼。
“您太客气了。”中校并未多说什么,把情报通报之后立刻转身就走——他在江南的身份是保密的,文月作为妇女权益保障部门的管理人,是管不到他也无权知道这些的。
哪怕她是徐世杨的妻子,未来的帝国皇后。
但徐代灼有这个权利,这位情报部门的中校,也是觉得应该把自己知道的消息通报给皇太孙,才露面说这些话的。
不得不说,虽然长相看着很老实很值得信任,但这位中校也有自己的私心,他其实跟贾时飞一样,也想在皇太孙面前露个脸。
“好了,你现在知道那个人为什么要接近你了。”
中校走后,文月笑着问儿子:
“你打算怎么处理他?”
“我能怎么处理他?”
“我估计,你想做什么都行。”文月回答:“你没注意到刚才中校的眼神吗?信不信你现在要那贾时飞的脑袋他也会派人给你摘过来?”
“我要他的脑袋做什么?”徐代灼笑着摇摇头:“这个人这么喜欢背叛,直接让情报部的人找他好了。”
“我后来想了一下,他当时跟我说的那些话,除了展现他对北方的‘忠诚’之外,似乎还有一些别的意思。”
“我现在大概能想明白的,就是他说江南四大豪族很有钱,而且民间名声不佳,干掉他们能获得很多好处又不会出问题。”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到时候就把四大豪族扫了吧。”
“四大豪族根脉相连,而其中贾家跟巡盐御史林如海是亲家。”文月提醒道:“林如海刚刚跟你舅舅谈妥了盐业方面的合作……。”
“我本来就不怎么同意舅舅的那个计划,这方面停了就停了吧。”徐代灼回答:“再说,江南哪个大族不是互相勾连很深的?如果有点关系,我们就不去碰,那还南下做什么?”
“这话是谁跟你说的?”
文月很好奇,帝国目前的准备工作,就不像是想要对江南民间大动干戈的样子。
“我父亲啊。”
徐代灼笑着回答:
“我来江南之前,我父亲跟我谈过如何对待江南的问题。”
“我们确实要维护江南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平稳,但这不是说我们打算全盘接受江南原有的一切。”
“如果四大豪族真的是那种为富不仁的,那么他们会是第二批被清扫的目标——第一批是大周官府。”
准确的说,徐世杨要清扫的目标,按重要程度依次是:
大周这个政权(不是这个政权中的全部官员)。
不够开明的士绅豪族——主要是那些不愿拥抱新时代,无法转型的,纯粹的食利阶层。
绿林——主要是那些社会不安定因素,如占山为王,半农半匪,动不动以武犯禁的所谓大侠、门派,其中重点将是丐帮、丐头。
“我父亲说,等统一之后,帝国还会厘清田亩,统一处理一些大周没能处理好的积案——这些大多是些地方上有权势的士绅犯下的,老百姓在大周时代求告无门,我们统一后却得给本国的公民和平民做主。”
帝国可以严肃军纪,尽一切努力做到尽量不扰民。
但这不意味着帝国会对某些社会黑暗面手下留情,帝国毕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主。
“我觉得哈,等我军南下,那些深的民心但对大周愚忠,率众抵抗失败被俘的地方官倒不见得会有什么大问题。”
徐代灼微微笑着说道:
“那些主动投效,但民间积怨很深的家伙,是必会被清算。”
“原来是这样。”
听到这话,文月倒是松了口气。
毕竟,她的亲哥哥文仲就是那种民间风评不错,但肯定会为大周效忠到底的人。
如果儿子转述丈夫的话就是帝国内阁的决定(以现在徐世杨的权威,内阁也不会反驳他的意思,所以内阁通常会通过他的意见),那么到时候文月和文季倒是可以想办法保住文仲的性命。
能做到这一点,文月觉得自己就算做到忠孝两全了。
想到这里,文月替哥哥担了很长时间的心终于放下一点,她开玩笑似得说:
“既然这样,那么有些事我觉得我可以做主替你回绝了。”
“回绝什么事?”徐代灼很好奇,他连母亲说的是什么事都不清楚呢。
“是这样,前几天有人来给你说亲,对象是江南四大豪族之一的薛家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