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此,这一年的经济预算比以往多了许多(因为需要对江南进行一些投资),但收入却不知道到底能有多少。
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一年帝国的主要官员有很多不在泉城,也根本没法参加会议。
比如徐世杨已经乘坐海军的舰船到了交趾附近海域,而六部的大部分官员也都已经南下,前往江南负责各方面的工作。
主官大都不在的情况下,想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似乎有点不太可能。
对此,帝国的解决之道是,今年的会议季将开一整年!
也就是说,一边统计新的经济数字,一边制定新的预算规划,同时还要进行审计,利用一整年的时间,首先从统计学上把江南江北合并到同一个轨道上来。
其余的工作,倒是可以慢慢的,一点一滴的去做。
……
除了官员们,此时,帝国的统治者也都还有自己的任务。
比如徐世杨还要解决交趾入侵桂省的问题,而徐世柳已经进入川省,他将在帝国的直接支持之下负责击退吐蕃对川省的攻击——与此同时,皇帝册封徐世柳为晋王,许他全取吐蕃之地为封国。
因此晋国成了继秦国之后第二个亲王封国。
至于皇帝徐睦河自己,他给自己的下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准备泰山封禅大典。
徐世杨封禅这种纯粹的典礼性工作没有太深的感触,但徐睦河非常需要这个仪式来为自己歌功颂德,以求名留青史。
既然父亲坚持,徐世杨也没有反对意见——反正只要封禅不影响自己针对交趾的军事行动即可。
封禅计划与1796年3月进行,到时候,会有大批外蕃代表、江北官员、江南儒士和大周宗室随行——帝国不要大周宗室的命,那么他们在这些方面表达一下忠心也是理所应当。
……
时间略略回拨到1795年12月。
桂省邕州,这座小城已经被十多万越国和洞蛮联军围困了两个多月了。
开战的时候,城中守军只有两千七百,但因为敌人在之前投降的钦州、廉州都进行了疯狂杀戮和劫掠,有此前车之鉴,城中六万军民誓死不降,在知州苏缄的指挥下拼死抵抗。
军民万众一心,敌人又缺乏攻城经验,双方居然一直僵持不下。
徐世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登上海军战舰,率领一支由六艘风帆战列舰,六艘风帆巡航舰,二十二艘风帆炮舰,十五艘风帆运输船组成的舰队直接开赴富良江(红河)入海口附近,做出直接逆流而上,攻打升龙府的姿态,以逼迫越军回师。
另外一方面,华军中将冯三虎亲自挑选三千骑兵,一人三马,以换马不换人的形势向邕州狂奔。
三匹马全都跑废,那就步行前进,发挥华军铁脚板的战略行军优势。
徐世杨要求援军务必在邕州城破前赶到战场,绝对不能让泉、钦、廉的悲剧在邕州重演。
………………………………
第677章 邕州1
邕州,一场城墙攻防战还在继续。
纹面獠牙的洞蛮兵光着膀子,嘴里叼着刀子,顺着邕州城墙边十几道竖起的长梯向上爬,他们的动作如猿猴般灵活,一眨眼就能向上窜一大节。
然而这不是攻城的好办法,守城的民壮合理举起粗壮的原木和大石块扔出城墙,一整张长梯上的蛮兵立刻稀里哗啦全滚了下来。
守军中仅有的弓箭手立刻从城垛后面站起身来,拉弓射箭。
一排羽箭飞下城墙,把那些傻乎乎等在城下准备进攻的蛮兵放倒一片。
守军的弓箭大多是些软弱无力的猎弓,真正的战弓数量很少,但是蛮兵没有铠甲,因为穷,大概也是为了展示勇武,大多蛮兵连一身衣裳都没有,结果就是被居高临下的周军射了个鸡飞狗跳。
付出上百伤亡后,蛮兵纷纷抛弃长梯,蚂蚁一样向后逃去。
一排督战的交趾兵上前,刀光闪动,逃在最前面的洞蛮兵身手分力,但逃兵人数太多了,薄薄的督战队线列很快被溃兵冲垮。
于是一天的战斗又结束了。
“你们这帮蛮子简直跟猴子一样蠢!”
越军统帅李常杰对着一众跟来参战的蛮人洞主怒吼:
“败了也就罢了,如何把器械都丢在城下了!”
不远处的邕州城,守军把能够得到的长梯全都收回城中——这些玩意对他们来说只能劈了当柴烧,但对城外不善营造的敌人来说,这些能直接搭在城头上的梯子可不是能大量补充的物资。
尽管这边的材料其实很丰富。
李常杰也知道这一点,他的营中工匠生产攻城所需的五十张长梯需要最少三天时间,交给蛮兵攻城一次之后损失殆尽,就只能再等三天才能发动新的攻势。
因此李常杰多次命令蛮兵,即使撤退,也要把剩下的梯子带回来。
然而那些猴子一样的蠢材就是记不住!
几个洞主挨了骂,全都抿着嘴一句话都不说。
他们现在已经萌生退意了,之前在钦州、廉州已经赚的盆满钵满,继续攻打邕州,是因为听说邕州城中人口财富更多,可事实证明,这座城虽然肥,但浑身是刺,大军几次攻打都无法破城。
如果是以前大家都穷的时候,洞主们就算拼了老命也得想方设法打下来,但如今已经算是发了大财的情况下继续拼上家中儿郎,似乎很没有必要。
还不如尽快回家,好好享用这次得来的收获。
但是越人主帅,太尉李常杰坚决不同意,他咬紧牙关非要攻克邕州之后再收手。
连越人自己的将领都不敢反驳这位权臣,更别说他们这些想来为人所瞧不起的蛮帅了。
之前有几个人在大帐之内出言顶撞李常杰,都被他下令杀了,又有几个想要自行脱离战场回家,结果连蛮帅带下面的小子全部被越人杀了个一干二净。
于是再也没人敢提撤军的事了。
只是,大家都不走,也不见得就要拼尽全力,攻城的学问大家没学会,但出工不出力却是不用人教的。
反正就是这样拖呗,拖到城里人断粮后不得不出城投降,或者城外大军断粮不撤军不行。
看谁先忍不住了。
至于李常杰念兹在兹的攻城器具……,呵呵,有本事让越兵自己上啊!
“都滚吧!”李常杰骂了半天,终于骂累了,这才放蛮帅们回去:“三日后继续进攻!这次撤退者若是没把器具带回来,皆斩!”
……
邕州知州苏缄已经两个月没有下过城墙了。
准确的说,自从交趾贼围城之后,他就没下过城墙。
他的儿子苏子正倒是下去过,不过不是到城内,而是带兵出城反击。
正是因为知州大人如此身先士卒,所以邕州城才能上下一心,拼死抵御贼人的进攻,一直到现在。
可惜,苏缄自己估计,这座城估计守不住了。
敌人的进攻虽然无力,但毕竟人多,隔个一两日就冲上来攻杀一番,城中的损失越来越大,防守一次比一次艰难,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还能坚持多少时间。
更要命的是,邕州可能是大周最后一座城池了。
由于被二十万贼人围得如同铁桶一般,邕州城根本没法派遣使者向北方表示效忠,也就一直没能更换旗帜。
在大周朝廷已经灭亡的现在,这样一座边远孤城,又能指望谁来救援呢?
对于城内的守军,苏缄还在用“贼人围城数月,粮草必然不继”为由鼓舞士气,但他心里明白,贼人其实并不怎么缺粮。
安南的富良江一带水土丰茂,田产可两年七熟,越人可以说是穷,但绝对不会缺粮食。
更何况他们在钦州、廉州也收获颇丰,两地的库存也足够贼人坚持很长时间了。
这是一场必败的战争,苏缄还在坚持的唯一理由,就是他不想让城中六万军民白白惨遭交趾贼人的毒手。
这六万人的命,总归要换到点什么吧?哪怕只是给邕州以北的几个州县换取一点逃命的时间,也是好的。
“父亲。”苏子正从瓮城上走了下来,干裂的嘴唇,沙哑的嗓子,都证明他现在的状态很不好。
前几天贼人攻城,苏子正被流箭射中,虽然未受重伤,但也是流了不少血。在如今这个极度缺水的城池中,任何体液的流失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
但不得不说,虎父无犬子,苏子正也是好样的,即使受了伤,他也从未下过城墙,始终与城中大小官员和民壮们一起坚持着。
“城中粮草已经耗尽了。”苏子正面无表情的说道:“孩儿已经下令宰杀耕牛,估计还能坚持二、三日。不过也就这二、三日了。”
苏缄痛苦的闭上了眼,对汉人来说,宰杀耕牛,简直就是跟卖掉祖田一样的败家行为,是要被老人唾骂的!
但是如今,在人都没了吃食的现在,也只有宰杀耕牛了。
“杀吧,把牛都杀了,能吃几日就吃几日。”
苏缄知道,邕州城完了。
就算此时贼人退兵,死了这么多人,杀了全部耕牛牲畜,明年又该怎么过呢?
也许,十年之内都恢复不了了吧?
“阿爷。”
一个小女孩奶声奶气的叫了苏缄一声,这是苏子正的女儿,苏缄的孙女,年仅9岁。
小姑娘长的很是漂亮,但如今小脸上也是脏兮兮的,手里捧着半碗能照出人影的粥,想要递给苏缄。
“阿爷,吃饭了。”
………………………………
第678章 邕州2
苏缄看了看孙女手中的饭碗,心中一阵悲凉。
贼人进攻,苏子正原本要带妻儿去桂州述职,本来他应该是可以前往相对安全的桂州的,可贼人既然来了,苏子正此时再走,看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临阵脱逃。
所以苏子正只能留在城中,跟大家一起参与这场可谓必败的战役。
这也连带着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同样都不能走了。
为了鼓舞士气,苏子正的妻儿还要每日上城墙送饭,向全城军民展示官民一心守城的态度。
不得不说,效果不错,但每次看到孙女天真无邪的脸庞,苏缄都感到一阵阵难以言喻的心痛——一旦破城,为了避免落入贼人之手受辱,苏家所有女眷就只能自行了断,这不到十岁的小孙女也不会例外。
可这真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承受的灾难吗?
苏缄摇了摇头,努力把心中对孙女的愧疚赶出去——一旦城破,要同赴难的孩子何止千万,又有哪家的孩子应该承受这种灾难?他苏缄难道是什么特别例外不成?
苏缄拿起饭碗,一口就把稀疏的米汤喝掉一半,然后把剩下一半还给小姑娘:“阿爷吃不了这么多,七娘你吃吧。”
小姑娘似乎是饿的厉害,她幼鹿般灵动的眼神在半碗粥和爷爷高大的身影之间来回数次,花了好长时间才下定决心,把饭碗再次举高高到苏缄面前:“七娘不饿,阿爷吃!”
苏缄猛地抬头,以防止别人看到他的脸。
以及眼泪。
……
“北朝的舰队已经到了富良江口岸?”李常杰惊讶的问:“消息可准确?”
“可靠,而且是徐世杨亲领。不过消息传来,在路上花了点时间,应该是二十天前的事了。”越军另一位统帅宗檀苦笑着回答:“此时他们应该是已经上岸,向着升龙府方向去了。”
大越国中精锐已经全部汇聚此处,连天子亲军都来了,此时国中空虚,虽然对手只是水师(交趾人并不清楚帝国海军的实力),但既然是声名远播的徐世杨亲领,那么国中那点兵马守不住也不难理解。
宗檀挥手斥退两人身边的近卫,大帐中已经只剩下他和李常杰两个主张攻周的主帅后,他才小声说道:“该撤军了。”
“不行!”李常杰还是一口回绝。
他与宗檀不同,李常杰是以男色侍奉先主上位的权臣,现在的权威主要来自于几次攻打占城的军事胜利和这次对残周的进攻。
若是对残周的进攻停止在钦州、廉州,那说撤军也就撤了,但既然已经到了邕州,伤亡惨重却没打下来,这对李常杰的政治威信是个极大的损害。
李常杰绝对不可能认可撤军,所以他一定要打下邕州,付出再大代价都在所不惜。
“我们的军粮已经不足。”宗檀接着说道:“有二十万大军要养,粮草不够,一切都是空谈。”
与苏缄想象的不一样,富良江两岸肥沃的土地确实可以两年七熟,但再好的条件也架不住交趾人太懒,农事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没那么多多余的产出来供应大军。
所以越军确实已经到了断粮的边缘。
“让蛮兵自己去打食!周边所有村镇都任他们抢,有本事去抢桂州都行!少一半吃粮的就能好很多了。”李常杰命令道:“国内还有存粮,运来足以供应我大越兵半月之久!”
宗檀问:“也就半月,邕州已经打了两个月,现在也没个起色,如何能保证半月之内能打下来?”
“那是因为我大越善于野战而不善攻城只顾。”李常杰面不改色的说道:“本帅已经有了攻城的好办法!”
“是什么?”
“垒土攻城!只要十万蛮兵向城下堆土,不消几日,我们就能得到一个直取城头的通道。”李常杰得意洋洋的说道:“只要能登城,我十万天兵,必将一举荡平小小邕州!”
“垒土攻城?”
宗檀想了一下,这是个笨办法,但笨办法有用就是好办法。
不过这么简单的笨办法为什么现在才想起来?若是早两个月用这办法,估计现在都已经把邕州洗干净了。
“一个北人落地秀才出的主意。”李常杰也没有瞒宗檀,直接挑明:“他想以此卖好给大越,换取荣华富贵,本帅暂且随他的愿,之后北人来报复,本帅就把他丢出去。”
交趾人把大周和华夏都称为北人,不论今后谁来报复,他觉得把这个汉奸丢出去,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刚刚结束一场大战的北人应该就能接受这继承事实了。
毕竟,大越国好歹也是户口百万,盛兵数十万的大国,还拥有地理和气候优势,北人当是不愿意跟大越交恶的。
“办法是个好办法,但也得有个时限。”
宗檀最后说道:
“十日吧,以十日为限,攻克邕州后还要把城中的东西都带走,还有回程,都需要些时间,十日之后若是还不能破城,我们必须撤军。”
“依你所言!就十日!”
李常杰信心满满:
“通知全军,破城之后永不封刀!先登城者赏女子三人,金百两!”
……
“加快速度!再快一点!”
冯三虎大声命令:
“扔掉所有不必要的负重!扔掉除武器外的所有东西!全都给老子扔掉!加快速度!再快一点!”
最初出发的三千骑兵确实是一人三马没错,不过现在所有马匹都已经被抛弃在路边了,骑兵队伍变成了纯粹的步兵,但听到命令后,士兵们仍旧开始加速,甚至小跑起来,道路两边到处是抛弃的辎重——毯子、军装、干粮,还有一些钱袋。
为了减轻负重,提高行军速度,华军已经什么都顾不得了。
好在,前方所有城镇和村庄都已经确定向帝国投降,那边可以供应充足的热水和饮食,士兵们可以边跑边吃,即使扔掉所有补给,也不会影响至关重要的行军速度!
“在加快一点!”
冯三虎边跑边大声催促:
“我们明天早晨就要抓住交趾猴子的尾巴,把他们彻底打垮!”
邕州,再坚持一天!
………………………………
第679章 邕州3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邕州比想象中还要能打。
越军开始垒土攻城后,一开始确实在守军中引发一些惊慌,但之后苏缄和城中文武官员还是稳定了人心,苏缄之子苏子正从城中招募数百勇士,趁着贼人背着土袋不方便抵抗的时候,突然出城逆袭,一举斩杀数百人,又一次打退了交趾贼的进攻。
不过这一次,李常杰不打算轻易收手,他派出真正的越军掩护背土的蛮兵,苏子正再次出城逆袭的时候,就没能占到什么便宜。
越军占据城下,蛮兵如蚂蚁般涌上来,每人一个土袋,只消几个时辰时间,就倚着城墙累出一道巨大的斜坡,斜坡顶端距离城墙很快就只有2、3丈的高度了!
“明日即可登城!”李常杰心中激动万分,这该死的邕州终于要拿下了!
可是夜里,邕州守军再次出击,以为明日即可破城,所以警惕性降低的越军遭到偷袭,引发蛮兵炸营,数千人溃逃。
然后城中男女老幼齐动员,花了半个晚上的时间,把越军刚刚垒好的土坡又挖塌了一大半。
到了天亮,李常杰看着只剩半人高的土坡,脸拉的跟驴一样长。
“一群废物!”大越辅国太尉冷冷的命令:“昨夜炸营的蛮帅,统统杀了!让他们的蛮兵去打头阵,今日土坡不能跟城墙齐平,就把他们全都杀了!”
一排大越国天子兵立刻领命而去,逮拿昨夜那些被周军打崩的蛮帅。
需要捉拿的蛮帅有六个人,但其中只有三个顺利被捉,另外三个人知道李常杰心狠手辣,被抓之后必无幸存之理,结果居然领兵反抗,把大越的天子亲兵狠狠杀了一批。
这三人抱成一团,想要独自脱离战场回家。
得知这一消息,李常杰的脸色更黑了。
“要追吗?”宗檀问。
垒土这种苦活累活自然不能让大越兵去做,若是蛮兵跑的太多,想要在今天把土坡垒的跟城墙一样高,恐怕就不可能了。
但若是派兵去追洞蛮,自己的部队就会被分散。
“去追!”李常杰并不在乎分兵,他手上还有实打实的十万兵,就算分出去几万,谅已经到了极限的邕州也无法打破包围。
“这几次反击,出城的北贼不过数百,可见城中已经无兵可派!”李常杰恶狠狠的说道:“留下一半兵马就够了!还有,让其他洞蛮军都去填土!把那些还没运走的北奴也派上去!”
两个多月来,越军并非只是围城,他们还不断派兵去周围乡下扫荡,把汉人村落和倾向与汉人的洞蛮扫的干干净净,此时还有上万青壮年奴隶没有运走,正好拿来填土。
“那些奴隶都分给各家了。”宗檀提醒道。
“让他们再交出来!”李常杰毫不在意:“告诉他们,等破了邕州,死一个奴隶本帅补给他们两个!都拿出本事来!要尽快破城!”
……
呜~~~
凄厉的牛角号声再度响起,苏缄眯着眼看向城下,一股股贼人如同浑浊的溪流,从杂乱无章的大营中涌出,向城墙扑来。
他们没有整队,也没有紧密的配合,只是凭借人多硬吃守军。
但跟垒土攻城一样,这种笨办法就是守军最难应对的。
城中有两万多青壮,人数不少,但基本没有兵刃,只能拿着木棒防守城墙,贼人上来的时候就扔石头。
真正有兵器的官兵满打满算不到三千,这也是苏缄手中唯一的机动部队,两个月来哪里的城墙出了问题,他们就要尽快赶过去救援,需要出城反击的时候,也基本只能靠这支救火队。
都说南方官军战力虚弱,可经过这两个月实战战火淬炼,苏缄觉得,至少邕州城的官军战力恐怕已经不低于被朝廷寄予厚望的江淮禁军了。
可惜,还是人少,若是再有三千兵,就算贼人垒土登城也不怕。
而现在,真的守不住了。
贼人开始垒土攻城后,官军连续出城逆袭,虽然胜了几场,但也损失惨重,接下来还能战的兵已经不足一千,估计最多再出城逆袭一次,不管胜负与否,接下来邕州都没有反击的能力了。
所以,接下来的几天应该就是邕州最后的日子了吧?
不过,这个结果也不是不可接受。
八十日坚守孤城,十万人同心死义……
苏缄自认为已经做到了自己应该做到的一切。
“准备出击。”苏缄轻声对儿子苏子正说道。
“遵命,大人。”
“小心……”苏缄还想嘱咐儿子一句,但后面的话卡了半天,最后只说出一句:“算了……安心去吧。”
所有人都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主动出击了,小不小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在此作别吧。
苏子正对父亲简单的行了一礼,转身准备下城出击。
就在这时,城头上一名民壮指着远方一座矮山的山头,大声叫道:“那是什么?”
苏缄闻言抬头向那个方向看了一下,然后就再也挪不开眼睛了。
那座山头上,似乎隐隐约约飘扬着一面红旗!!!
贼人是不打红旗的,倒是大周和华夏都有红旗,只不过华夏的红旗是横长的长方形,而大周的红旗是竖条状而且旗帜中央有个周字。
因为隔得还远,从邕州城头看不清楚那面红旗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