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此,边疆省份和亲王们对这些人都十分重视,说是发配,但得到的待遇一个比一个好。
秦王用发配的儒士充任王室领地的地方官僚,他们不是都觉得自己是经世之才吗?给块土地,任他们折腾实验自己的施政方针,若是能成自然最好。
若是不成,反正秦国够大,国民以异族为主,地方上受些损失也不心疼。
而这种事情放在国内,就没人敢做类似的实验。
即使那些不愿意为官的人,对秦王也有用处,比如可以去整理编篡异族的史书——不论是秦国的大敌帕尔斯,还是已经降服但仍然处在半独立状态中的花喇子模人、铁勒人,秦国都要整理他们的历史。
嗯,以便于污蔑人家。
总的来说,秦国方面会把这些异族历史上的英雄全面污蔑为小人、奸邪之人、蠢材,甚至是混蛋。
要灭其国,必先毁其史,要想毁其史,必先污其英雄。
这个道理徐代炫还是懂的,他的主要对手帕尔斯是华夏传统文明辐射区外的国家,有自己的文明、历史和英雄,摧毁这样一个国家,不是战场上获得几次胜利就能做到的,这必须是一场全面的征服,从他们的人,到他们的灵魂。
伴随着秦国军事胜利的,必须还有文化胜利。徐代炫就是要对占领区的异族民众彻底洗脑,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把华夏当成人类文明的灯塔,把他们自己的文明当成彻底的糙粕。
为此,他需要这些旧式文人的辅助——这些人对类似的工作可是十分在行,而且他们也喜欢这样的工作。
要知道,这些人可是能把自己的文明贬低的一无是处,更别说高高在上的评价别人的文明了。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自然还有军事上的直接征服。
这就需要那些轻侠们一起出力了。
共和1798年底,徐代炫开始筹备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明年攻入帕尔斯的核心领土。
最近几年,凭借着之前几次野战全胜的威名,秦军已经把帕尔斯国都泰西封以东所有领土砸的支离破碎,就像一头猛兽已经被拔掉爪牙,剩下的就是尽快给它最后一击,然后杀掉吃肉了。
为此,秦王开始在整个秦国统治区进行总动员,国内的流放犯这么好的军事资源自然也不会被浪费。
………………………………
第753章 霸权1
1798年秋收过后,新粮入库,秦国就开始着手进行与帕尔斯决战的准备工作。
按照秦王府的命令,包括武装文官在内,秦国所有15岁以上50岁以下汉人青年男女都要备战,除了直接奔赴前线以外,秦国还得有核心人马负责后勤运输和后方控制区稳定工作。
这将是一次真正的总动员,参战的汉人部队将会达到三万,其中仅仅前线和运输线部队就有两万之巨,而且还有很多女兵带枪参战,甚至连女性骑兵都有。
在这远离本土文明核心的地方开拓,不得不说,秦国确实武德丰沛。
除了秦国的汉人之外,徐代炫还像本土和临近的晋国请求支援,本土倒也不客气,直接发榜在全国招募志愿兵,预计将会征募五千人前往秦国。
另外还有一千多晋王派来的援军。
这六千援军将会自备武器马匹,但秦王将会负担这些人的军饷、军粮。立了战功自然会有丰厚的赏赐,没有娶妻者,发一女奴留其血脉,以防万一,他们的战利品可以自行保留(但是得缴税),若是战后打算留在秦国,还可以得到秦王发的土地、田产、牲畜等物资,以便在秦国安家。
汉兵极限动员的同时,其他民族部队自然也不会清闲。
被汉人从玉门关以东带来本地定居的其他民族,索伦、蒙兀、吐蕃、党项、高丽、扶桑同样全面动员。
两年来,借着帝国取消诸多外蕃百户的东风,秦国在这些人口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动员他们所有14岁以上60岁以下男子的情况下,秦军已经可以出动六万蕃兵。
然后就是西域各国的援军和本地人的部队了。
依附秦国在葱岭以西获得极大发展的西域八国可以动员一万兵以上。
原本就生活在葱岭以西的铁勒人被命令必须动员两万兵,左鹤林威压下的花剌子模人另外动员两万兵。
秦军总兵力约为14万6千人,另外还有十万各族奴隶随征,负责充当苦力和辅兵。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维持将近二十五万大军的人吃马嚼,对这个时代的任何国家来说都不是简单工作。
为了维持前线作战,徐代炫下令动员全国大牲畜,以维持大军运力。
本土支援过来的军校生们,给秦王制定了详细的运输计划:
以两千四百封骆驼组成三个沙漠运输队,专走沙漠路线。
以一万八千匹马和三千头牛,组成六个普通运输队,负责非沙漠地区的运输。
利用动员奴隶的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通往前线的道路和驿站,每个驿站都储备部分粮食以便应急。
运输队在驿站之间采取接力的形势向前运粮,粮食抵达目的地后,运粮队可以获得相应的算筹,可以去后方交换国内来的紧俏物资,也可以直接换成钱。
国内的许多大企业发现这是个有利可图的行当,他们向前线运输时可以留出一部分运力,运送货物到前线赚一笔,回程的时候还能把远方的货物运回来卖掉再赚一笔,加上秦王结算的高额运费,一鱼三吃,而且这种战时运输,还有税收上的优惠政策,简直美滋滋。
为了利润,新生的资本家们各自组建了属于自己的运输队,聘请工作人员、护卫,购买马匹、武器和车辆,准备为秦王提供后勤服务。
专门组建的运输队,母国来的商业运输队,加上各部队自行负责的部分后勤(比如铁勒人和花剌子模人自带军粮,蒙兀人则赶着大群的羊上战场),共同构成了秦军此次出征的后勤补给力量。
有了运力,还得有足够的粮草可以向前线运。
秦国的碎叶和河中,以及花剌子模人实控的玉龙杰赤,都是本地出了名的水草丰茂之地,然而再怎么水草丰茂,也无法供应这么庞大的部队和多到异乎寻常的牛马骆驼。
根据秦军参谋部的计算,如果战争时间控制在半年以内,秦国自己实际只能保证全军所需粮草的百分之39(包括游牧民所需的奶酪和他们赶来的羊群),其余百分之61的粮草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枪械、弹药需要从国内运来。
如果战争持续时间超过半年,那么可自给的粮草比例将会减半。如果战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那么秦国实际上等于一整年绝收,接下来大部分粮草都必须由母国供应,直到战争结束后自身产能逐步恢复。
秦王的参谋部拒绝把前线可能缴获的帕尔斯粮计算进去,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来源太不可靠,若是算进去很容易出问题,安全冗余太低。
为了弥补这高达六成以上的补给缺口,秦王和他的班子必须竭尽所能。
好在母国本土有充足的粮食,只要能搞到钱,或者让银行相信秦国有偿还能力,那么粮食本身不是问题。
秦国大规模种植棉花已经有了成果,今年收获的棉花运到国内去,就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
对徐代炫来说,一个额外的好消息是,秦国与本土的联系已经无需走艰难的西北路线,而是可以利用漠南直接绕行到秦国——这个路线直线距离更长,但没有西北那一系列地理障碍,其实反而更好走一点。
再剩下的部分,就得依靠国内的借款和贷款了。
为此,秦王以大片领土和矿山为抵押,从帝国各大银行借贷三千万两新币。
另外在华夏发行秦国国债,这个利息比帝国国债高不少,第一期一千万,第二期三千万,第三期五千万,合计九千万两。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些资金已经足以弥补一切物资缺口还有很大剩余了。
但这方面需要秦军不断获得胜利,地盘越来越大作为基础,若是战争失败,无法获得新的领土,那么这么一大笔钱,仅仅是利息就够徐代炫喝一壶的了。
毕竟是皇孙,帝国皇室不可能让徐代炫落魄至此,为了坚定投资者的信心,内阁在1798年底,向秦国派遣了四千正规野战军。
汉千无敌,这已经成为某种共识。仅仅是听说四千野战军即将前往秦国助战,这就足够让人们相信大秦必胜,从而对秦国国债趋之若鹜了。
………………………………
第754章 霸权2
华夏对秦国的支持,不仅仅局限于直接出兵和经济扶助,还有一些隐性但十分重要的方面。
比如开通漠南道后,本土前往西域的道路好走了许多,这让本土的粮食可以以一个比较小的消耗比例运抵秦国。
华夏甚至还愿意代为承担物资在国内运输(从粮食出发地到秦国,之后由秦国自己负担)的运费。
另外就是帝国允许军工厂把各种新式武器优先提供给秦军。
这方面包括给前往秦国的正规军提供新式后膛枪,野战炮以及机枪(蒙蒂尼)等装备。
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回馈,秦国除了需要为母国资本全面开放市场,并且把自身定位为工业倾销市场,原材料供应商外,还需要在胜利后,把自己拆的更细碎一些。
比如,如今秦国的两个核心,碎叶城和河中府,将会分开建国。
其中碎叶城将会分封为莒国,河中府为鲁国,玉龙杰赤方向也会分封为卫国。
至于秦国自己,征服泰西丰后,新的秦国将会在那边建立。
而徐世桢会被封为魏王,他的封国也在那边,将来会与秦国并肩向西继续开拓。
……
徐世杨觉得,不用等三百年,现在老徐家就已经开始给帝国和内阁演示什么叫马尔萨斯陷阱了。
他的父辈,徐睦河那一代人,徐家睦字辈有大约二十多个男性亲属现在还活着。
仅以嫡亲算,徐睦河也有一个哥哥(徐睦江)和一个弟弟(徐睦海)。
到了世字辈,随着徐家从地方土豪坞堡主向大一统帝国的皇室进化,人丁也越来越多。
徐睦河当上节度使的时候,他们睦字辈三兄弟的子嗣一共只有六个人,分别是长房:松、柏、桢;二房杨、柳;以及三房当时刚出生不久的徐世梓。
之后到现在,三兄弟,特别是徐世杨的老爹,因为越来越位高权重,这些年他有能力也有心情收越来越多的各色美女。
前周的宫女他觉得挺好,民间美女有心进入皇帝后宫的他来十分欢迎,华夏勋贵功臣和江南世家大族为讨好他送来的美女也是来着不惧。
有几次,徐世杨觉得太过分,直接命令近卫军把女孩在宫外拦住送回家去,后来他还干脆下令,宫中从此不允许再招入新的汉人宫女(太监也不允许),宫中现有的汉女一律封为女官,领内府的俸禄,服役五年以后,若是没有诞下皇嗣,即可出宫回家嫁人。
这才稍稍止住自家老爹集邮一样收集全国美女的嗜好。
但是,止住汉女入宫不代表能止住徐睦河收集其他美女,宫中需要太监宫女承担大量日常工作,毕竟那么大的宫殿,仅仅是打扫卫生也是个庞大的工程。
因此徐世杨不得默认大家用阉割的异族少年(大部分还是异族王室或贵族)和少女来充数。
徐世杨从来不在皇宫久住,不管是泉城的美泉宫还是金陵的长乐宫都是。
而近卫军只能在皇宫几个外殿拦人,进了后宫的女孩,皇帝收不收全看皇帝想不想,谁都没法阻止。
因而最近十几年,徐世杨又多了很多亲弟弟,其中还有很大部分是混血儿。
徐世杨的大伯和叔叔在这方面也没好到哪去。
至今,不算旁系,仅仅徐家睦字辈三兄弟的子嗣,已经妥妥超过四十人了,而且其中几个跟徐世杨的孙子差不多年纪!
徐家已经成人的世字辈六兄弟(就是当上节度使之前出生的六个人),如今也都是儿孙满堂。
徐世杨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徐世柳那边更多。
而徐代炫成为亲王,海外分封建国后,为了拉拢他的那些封臣,各地送上来的异域美女他也没法拒绝,现在徐代炫虽然不久前才立了正牌王后,但儿子也已经有好几个了。
徐世杨估计,从今往后,老徐家每代人口都会上涨一大截,前世明朝那种三百年间宗亲数十万根本就不在话下,上百万都有可能。
这些人怎么安置?
宗亲之外,随徐世杨打天下的那些功臣,给他们爵位,给他们官位,给他们地位,这都是应得的。
但养尊处优之下,他们的后代是否能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做出贡献?还是成为拖后腿的存在?
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成为后者吧?
所以徐世杨才设计了功勋制度作为鞭策手段,结合代代减爵的传统,给所有宗王勋贵一个为之奋斗的理由和目标(贵族的继承人立下足够的功勋就可以不减爵),而非让他们一出生就躺在功劳薄上,被人当猪一样圈养起来。
可这又有了新的矛盾——以如今帝国这种威势,上哪去给大家找这么多功勋?
还有,徐世杨普及教育,现在还好点,在过几代人,那么多受教育的人民需要更好的生活,更高的政治地位,上哪里去找到这些东西满足他们的胃口?
徐世杨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对外扩张。
宗室亲王们带头,勋贵跟上,引导所有有志于提升自己地位的人一起上。
帝国扩张到自然边界的极限,就把外面那些地分封出去齐楚燕韩赵魏秦晋卫郑许莒鲁宋,除了齐因为是皇帝登基前的王号而不能作为封国名之外,其余王号都可以封。
扩张到哪里就封到哪里,以经济为纽带,以血缘和文化为枢纽,把母国和属国紧密联系起来,直到占据整个世界,再也没有可扩张的地方为止!
因为现在的华夏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一旦停止扩张,内卷化就不会停止,衰落就不可避免。
扩张、霸权,这就是帝国的生命,不能也无法停止。
所以徐世杨才会支持自己儿子继续向西扩张,留下以征服的土地,给后人慢慢开发。
现在这些土地对帝国的经济意义并不大,甚至可能是个负担,但它们是帝国的安全阀,有了这些土地,帝国才有未来。
也正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在休整了区区一年之后(就这安静的一年还取缔了数百家外蕃势力,实际上还是扩张了),帝国将会发动新的扩张攻势。
目标是东南半岛上剩余的国家。
然后,再过几年,帝国还会继续发动对天竺的征服,然后再从天竺这条路线一路向西,跟秦国并行扩张,直到世界的尽头。
………………………………
第755章 最后一年
共和1789年1月18
河中府。
一身戎装的秦王徐代炫站在秦王府后宫的院落里,正对着一间奢华房间紧闭的大门站立。
他双拳紧握,筋肉紧绷,不发一言。
身边是一众忙里忙外,如同热锅蚂蚁一般到处乱窜的老婆子和医生。
屋里传来阵阵女子强忍着极度疼痛的低沉声音,还有产婆大声的鼓励:“娘娘,用力,再用力些!看到头了!快要出来了!”
站在门外的徐代炫能清楚的听到这些话,他觉得自己的心快要跳到嗓子里了。
为什么会这么紧张?徐代炫自己都感到有些奇怪。
他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自己的孩子出世了,前面他已经有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
但三次都没有这次这样令人感到心里紧张。
也许这是因为此时在产房里的是自己的正牌王妃,而孩子是嫡子的关系?
也有可能,这是因为出征在即,徐代炫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安出世,已给自己带来好运气?
徐代炫自问不是个迷信的人——他在帕尔斯摧毁的拜火教神殿少说已经几百间了,而且他还限制释教的发展,不允许和尚们轻易向汉人传教。
但面对这种情况,他就是容易忍不住往神叨叨的方面去想。
不过,他仍然不会向神或者其他类似的东西祈祷,而是反过来,开始在心中威胁它们:
‘若是你们不保佑母子平安,本王就把境内所有神殿庙宇全拆了!’
这想法刚刚出现在脑海中,产房内突然传出一阵嘹亮的哭声。
“哇!哇!”
片刻后,一个满头大汗的产婆钻出屋子,疲惫但欣喜的对徐代炫说道: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是位王子!母子平安!”
呼……。
徐代炫长舒了一口气。
然后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尽可能平静的说道:
“所有医生,稳婆,赏黄金百两。”
“谢大王!”
徐代炫转身离开,仿佛刚才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的人不是他一样。
走到书房,秦王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两个字:胜利。
这个时代的,即使帝王之家,刚出生的孩子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安稳长大,因此莒州老家那边的风俗是五岁之前不取大名,只有一个小名,等孩子长大一点,才会有真正的名字。
胜利,这就是秦王嫡长子的小名了。
放下笔,徐代炫满意的把写着孩子名字的纸张交给王后身边的侍女,同时吩咐道:
“让他们母子好好休息,不用担心我这边。”
妻子已经诞下了他的未来,现在是该他这个做丈夫的为未来争取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了。
“通知全军,出击!目标,泰西丰!”
一个时辰以后,河中府城外,震天的战鼓响起,连战兵带辅兵,总计超过二十五万秦军分兵四路,按照预定计划开始进攻。
产房里,因为失血而显得有些脸色苍白的秦王后金铭轻轻抱着自己的孩子,小声叨念着:
“小胜利啊,你爸爸要去打仗了呢,我们一起祝愿他旗开得胜好不好啊?”
……
金陵,长乐宫。
“去年一年没打仗,还真让人有点不习惯。”
皇帝坐在御花园池塘边的一张躺椅上,优哉游哉的对徐世杨说道:
“二十多年了吧?咱们父子还窝在莒州的时候,就是无年不战。先是跟土匪打,跟女真鞑子打,跟各路坞堡主打,后来又跟高丽打、跟倭寇打、跟蒙兀鞑子打,再后来又跟党项鞑子、各路世候、甚至前周朝廷打,一直打到现在。”
‘那是我在打,你有没上过前线。’
徐世杨在腹诽一句,低头笑笑,也不答话,专心致志对付小桌上的点心和茶。
“你呀,吃那么急做什么?缺那点点心吗?”
“习惯了。”徐世杨笑着回答:“有东西吃就尽量吃,尽快吃,节省时间做别的事。”
“呵呵,也是军中养成的习惯吧?”皇帝摇摇头,无奈的说道:“这习惯不能说不好,但朕还是觉得你今后做什么事都尽量从容一些,别赶得这么紧,好像时间不够一样。”
“就像你去年搞得那么大的案子,几乎得罪了整个江南士林和绿林,还搞得人家来暗杀你。”
“那是他们活该,做了不该做的事就得承担后果,接受惩罚。”徐世杨淡淡的回答:“我今后还会继续收拾他们,不要以为我放过周史案,就是要对士林妥协,我要打破他们对知识的垄断,剥夺他们对知识的解释权,我们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妥协的可能。”
“你啊你,去年一年你没发起战争,又放过了写书诽谤我们的庄氏,朕还以为你改了性子呢,这不还是那个样子吗?”皇帝笑着说:“我看到今年的年度预算报告了,你要发动对占城的进攻,吞并占城?”
“对,其实我可以一下把东南半岛上所有国家一起扫掉,不过那样一次吃的太多容易消化不良。所以我打算一年灭一国,今年是占城,明年是真腊,后年是暹……”
“明年的事你自己拿主意吧。”皇帝突然打断徐世杨:“还记得当初的五年之期吗?今年就是最后一年了,明年朕就退位为太上皇,剩下的事你自己去办吧。”
“父亲,其实没必要这么着急,我认为您可以再干几年。”徐世杨皱着眉头劝说道:“我认为您干的很好啊,再干五年也不是问题。”
帝国的国土面积太大了,徐世杨觉得有人坐镇都城,帮自己完成改革,同时自己在边境地区维持扩张和开拓,这是个很不错的办法。
老爹有行政经验,这么多年来跟自己的配合也一直不错,那么再让他当几年皇帝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反正自己在乎的不是那个位置,自己是太子也好,皇帝也好,帝国的方向舵还是自己把控的。
“你当然觉得朕做的很好,朕是你爹,你的一切要求朕也一直满足,能叫你这么省心,你有什么觉得不好的?”
皇帝一摆手,有些嫌弃的说道:
“可朕不想做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