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兴-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世杨差点笑出声来:
“父亲春秋鼎盛,千万别说这种话。”
“如果父亲是担心弟弟今后的生活,其实大可不必。”
“我这性格,您应该清楚才对。”
“我今年能去打鞑子,今后鞑子再来,我一定还会去打,以后他们来一次我打一次!我绝不妥协!”
徐世杨收敛笑容,平静的,十分清晰的,说出自己的(第一阶段)的目标:
“如果我能次次打赢,那徐家那几个村子,根本不算什么。我要在打出威信来,让朝堂大员也能记住我的名字!”
大周也是有主战派的,虽然十分式微,但也有自己的影响力。如果徐世杨能在江北打出威风,近年来不断沉寂的朝廷主战派,未必不会把他扛出来当一面旗帜用。
到那时候,别说徐家二房那几个村子,就算整个徐家,都困不住徐世杨!
当然,也有别的可能……。
“如果,我有一次失手,哪怕只有一次……。”徐世杨平静的说:“父亲,您现在给我的越多,到时候徐家损失就越大。”
徐睦河目瞪口呆的看着他,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个小子,是不是虎的有点过头了?
………………………………
第24章 未来1
看着父亲目瞪口呆的样子,徐世杨没来由的产生了一点自豪感。
而且,这种感觉,似乎不是来自现在的灵魂,而是身体的反应——就像是一个中二熊孩子,第一次得到父亲的承认一般。
徐世杨是魂穿,原本他以为,自己对徐家和这些亲戚是没什么感情的,就像面对一帮同僚和上司,而非亲人。
就像上次主动出击袭击鞑子,徐世杨想的也是:大不了把自己这条小命交代了,可没去想如果自己失败,徐家会不会受到什么牵连。
因为那不重要。
可是,现在,徐世杨突然发觉,自己的身体也并非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影响力。
这大概就是血脉的力量?虽然这影响力很小。
‘真麻烦,以后还得对亲戚们好一点。’
‘不,主要是今后得顾及原主的思维。’
幸好徐世杨对徐家人也没什么恶意。
至少现在没有。
父子两人各有心思,过了半天,徐睦河才略有些犹豫的问道:“三哥儿,你不想要那两个村子?”
“当然不,我要打仗,力量当然是越强越好。”徐世杨毫不犹豫的回答:“如果有可能,我甚至想拿到徐家所有坞堡。”
徐睦河皱着眉头,接着问:“那……,你是一个村子都不想给五哥儿?”
这是事实,但话不是这么说的。
“父亲,你给小五的未来,就是两个坞堡?”徐世杨故意挑着眉毛,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问道:“小五适合做什么,您真的不知道?”
也许是家学渊源的缘故吧,徐世杨的这位弟弟非常适合去科举。
他的大伯和父亲,都多次感慨:如果现在还是大周的时代,小五一定能考上进士,成为徐家世字辈的佼楚。
可惜,如今的江北,一个铁匠都比一个书生有用,徐世柳如果不是徐家人,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能也就是在某个坞堡里获得一份书办的工作。
“五哥儿适合读书。”徐睦河说道:“可如今的江北,读书有什么用?”
“江北没用,江南有用啊。”徐世杨笑着说:“我在想,如果过几年,我真能打出个名头……。”
“到那时,家里可以送小五去江南,拜文相公为师,在那里科举。”
所谓文相公,是南周朝廷主战派的总后台,当过宰相,是真真正正的相公!虽然现在已经致仕,但影响力依旧十足,主张收复江北旧地的文臣们,不管属于那个派别,都把他当做精神领袖。
如果徐世杨在今后对鞑子的战斗中,真的能打出一点威风,他毫无疑问会受到江南主战派的欢迎,到时候,求文相公手下自己的弟弟,让他在江南读书、科举,也不算一件难事。
徐睦河骤然醒悟过来,这确实是自己小儿子最好的出路!
江南富甲天下,而且没有战乱之忧,从小在自己这个进士的指导下,八股成绩极好的徐世柳,在文相公手下进修几年,考上进士的可能性非常大!
到那时,五哥儿在江南的锦绣繁华之地外放个州县,或者干脆就在临安行在做官,都比在残破的江北管几个随时覆灭的小村子强百倍!
“此事……,可行!”徐睦河沉吟着说道:“我在江南也有一点人脉,到时候也能帮上点忙。”
朝廷南迁时,他留在江北的说辞,是不愿让家乡沦落胡尘。
实际原因正相反,徐家当时没有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两位老爷都认为大金即将入主中原,他们准备做个从龙之臣,只是后来草原鞑靼的元军入侵大金的辽东老家,进入中原的金军主力被迫回师辽东,这才是徐家没能做成汉奸的主要原因。
再后来,关外局势愈发混乱,各路鞑子互相攻伐,谁都没法在中原站稳脚跟,江南的大周又安稳的过了十年,有了一点回光返照的迹象,徐家实在看不出来谁才能代表“天命”,害怕站错队,这才是徐家没能做成汉奸,最终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势力坚持到现在的主要原因。
当然,当时的这种龌蹉心思,如今除了徐睦江、徐睦河两兄弟,世上谁都不知道。
如今两兄弟,在江南仍是以进士身份,回到家乡组织义兵,坚持汉家衣冠的勇士,被江南主战派视为自己人。
这也是徐家那5条小破船能在江南通商,还能挣点钱补贴家用的最大原因。
可惜的是,徐家在江北十年,对鞑子没有一点能拿得出手的战绩,很快就泯然众人矣,这个时候去找文相公,恐怕连相府大门都进不去。
如果徐世杨真的能打出一点成绩来,这情况自然就完全不同了。
甚至,文相公“突然”想起还在江北抗战的英雄,主动邀请其中有志青年在其麾下的书院中读书都不是可能!
“这确实是五哥儿最好的出路!”徐睦河热切的说:“如果三哥儿你能斩下一千,不,五百鞑子首级,不管是哪一路鞑子,为父就能确保五哥儿在江南的前程!”
徐世杨笑笑,没有答话。
过了好一会儿,徐睦河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个小子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着。
自己这等于是在让大儿子为小儿子的未来拼命!
徐家二老爷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徐世杨的娘已经过世很久了,那个江北地主士绅家庭出身的女人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与现在那位江南小家碧玉出身,风情万种的的新夫人完全没法比较。
再加上徐世柳确实善于读书,这些理由,让徐睦河倾注在二儿子身上的感情,远比给长子的关注要多得多。
可是,再怎么说,徐世杨也是自己的嫡长子,作为父亲,有必要这么厚此薄彼?
‘我之前是不是做的太过分了?’
人一旦产生愧疚,很多原本坚持的事情,就会做出妥协。
“五哥儿的事,就这样定下,今后为父也会盯着他的学业。”徐睦河说道:“可是,你打算怎么办?你是嫡长子,为父想知道,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想法?”
徐世杨诧异的看了自己老爹一眼,有些不明白,为什么一直不太待见自己的老爹突然关心其自己来了。
………………………………
第25章 未来2
我的未来关你啥事?
当然不能这么回答,再怎么说,眼前这位都是自己这具身体的老爹,说这话纯属找抽。
我要大炼钢铁,造枪造炮,先灭鞑子,后灭南周,发大军西征,灭了西方,再派舰队征服新大陆,统一全世界!
如果顺利的话,这真是徐世杨的景愿,但这话同样不能说出口——他怕把徐睦河吓到。
所以喽,既然这些都不能说,那就只有说些能被人接受的好话。
“我的将来……。”徐世杨稍微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我的将来,就是家族的将来。”
“只要家族昌盛,我作为二房长子,自然也能舒舒服服过得很好。”
说到这里,徐世杨故作深沉的叹了口气,说道:
“父亲,这世道不会永远乱下去的,等到天下再次一统,世道安靖,我这样不好读书的武夫,就没什么用处了。”
“到那时,我希望您能像今天劝我一样劝说一下五弟,让他照顾照顾我这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兄长。”
“现在吗,先让我这个做哥哥的,给弟弟打好基础吧!”
“世杨,你是个好孩子啊!”徐睦河是真的被感动到了——还是自己的亲儿子好啊!
“其实,不光是我们兄弟,父亲您……,还有大伯,也得想想将来的事。”徐世杨小声提醒道。
“我们老了,还能有什么时候?只要你们这些小子能安安稳稳的,我们也就安心了。”
徐睦河不以为然的笑了笑,十年前的政治投机无疾而终以后,他的所有野心都已经死了,现在,他最关心的,确实只剩下徐家的延续,以及儿子(现在可以加上徐世杨了)的未来。
“父亲,您和大伯,怎么说都是响当当的进士及第,怎么能永远混迹与田陌之间。”
徐世杨小声鼓动道:
“我去打仗,如果侥幸能赢几场,五弟去江南的事自然是首要的,但是,难道父亲不能趁机从朝廷讨到莒州或日照县的县令一职?或者,大伯执掌莒州,父亲执掌日照,也不是不行。”
“呵呵,莒州城池都残破了,里面现在恐怕连一个坞堡的人口都没有,要来何用?”徐睦河笑着摇了摇头。
“名正则言顺。”徐世杨解释道:“只要有朝廷的正式任命,我们就可以号令莒州、日照两县之内,所有坞堡。”
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缩小版本。
或者说,狐假虎威。
毕竟,名义上,长江以北,长城以内的所有地区,都还是大周王朝的领土,上面所有的人民,也都还是大周的子民。
朝廷虽说偏安江南,一副不思进取的孬种样子,但对汉人的影响力还是有的。
江北也确实有很多人,期盼着江南朝廷北伐中原,结束这凄惨的乱世。
像徐家这样的地方豪族如果能拿到朝廷的正式任命,确实将拥有压倒周边其他家族的能力。
另外,对江南主战派来说,重设莒州、日照两县,可以宣传成建兴年以来,第一次收复江北领土(虽然现在江北也没被什么外敌占着)!
这对巩固徐家与江南主战派的关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也是更现实一点的好处——自家的官员,从朝廷手里拿一点补贴,也很正常对不对?
好处如此之多,由不得徐睦河不心动。
只是,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徐家必须全力以赴,支持徐世杨未来几年,对鞑子劫掠的反击。
只有仗打赢了,徐世杨成为抗击鞑子入侵的英雄,这一切才有可能实现,如果战败,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嗯,也不对,如果这次攻打浮来山成功,就算徐世杨战败,家族核心成员也可以躲在浮来山上,鞑子不熟悉地形,估计拿徐家也不会有什么好办法。
也就是说,徐世杨赢了就是徐家全赢,输了也不会给徐家带来太大的危害!
徐睦河甚至都有些佩服自己这个儿子了!
“世杨……。”他感慨道:“徐家有你,甚幸!甚幸!!!”
“父亲,您过奖了。”
徐世杨低着头,掩饰自己嘴角的笑容。
“不必自谦,过于自谦就是自大。”徐睦河说道:“按你想的去做吧!我暂时不会把所有村子都给你,免得让旁人觉得你要独吞二房的财产。”
“不过,我会全力支持你!你想要什么,直接来找我!只要我有,都可以给你!你可以指挥二房所有村子,我也会尽量想办法,说服你叔伯支持你!”
“谢父亲!”
这声谢是真心实意的——得到父亲的全力支持,徐世杨能动用的资源就宽裕多了。
而且,今天他给徐睦河出的主意,如果能够实现,对徐世杨本人同样好处多多!
如果徐家能正式获得莒州、日照两县的管辖权,徐世杨就有机会动员县内所有坞堡,一致对外。
如果徐世柳能在江南做官,现在二房必然全入自己囊中不说,他也能给自己带来大量物质和政治支持!
朝中有人好办事吗,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后世也同样如此。
如果……,不用如果,今天这些话说出来,徐世杨等于拿出一份徐家未来十年,或者更久的战略规划,而这份规划已经得到“家族三巨头”之一的鼎力支持。
5个村子一起干,总是比自己单打独斗强很多的。
“父亲刚才说,500到1000个鞑子首级就行,对不对?”徐世杨确认到。
“没错!”徐睦河沉声应道:“我在江南还有些同年,只要有500个鞑子首级,你说的这些事都好办!只是,最好能一次获得,如果能做到,那就是我朝建兴年以来对鞑虏最大胜纪!”
“如果不能有一次大胜,那就得积攒的多一点……。”徐睦河的声音又低了不少,他似乎觉得对鞑子一次性斩首500实在太难为人了。
当初那许多朝廷官军都做不到的,让自己尚未成年的儿子带领一帮农民去做,这让徐睦河自己都觉得脸红,而且,也很不现实。
“鞑子下次再来,还有一段时间。”徐世杨也猜到老爹在想些什么了,他淡淡的说道:“咱们做好准备就是,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咱们徐家,还得一步一步向前走。”
“这第一步,就是先打下浮来山,给自家安排好最后的退路!”
………………………………
第26章 干翻这世道
“100斤生铁、2000斤煤、800斤上好的炭、200斤硫磺、200斤硝、500斤铅……。”胡老头看着手中的清单,瞠目结舌的说:“少爷,这……,这也太多了吧?”
“你没看完。”徐世杨平静的回答:“还有一户铁匠,一户木匠,一户猎户,用来运这些东西的骡子和车也不用还回去,都是咱的。”
“就用两匹战马换回这么多东西?”东西都已经放在眼前了,胡老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战马确实值钱,但也不至于值钱到这种地步吧?
来之前,胡老头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不算工匠车骡,两匹战马能换回剩下东西的三分之一就算不错了。
“你不是说我们父慈子孝吗?父亲愿意赏赐多少,那就是多少,这跟我奉上的礼物价值几何并无关系。”
徐世杨有点得意,实际上,给徐睦河的两匹战马,二老爷也没自己留着,而是分别赏赐给手下马上功夫最强的栾廷玉和孙立。
徐世杨一番话,让徐睦河重新有了目标,燃起扩充家族势力的野心之后,二老爷也开始向着物有所用的实用化行为准则发展,而不是把所有东西都当成财宝,储存在自己庄子上的仓库里。
既然徐世杨说急需这些东西,徐睦河也不会感到心疼,全都搜罗出来给了徐世杨。
还有那三户人口,都是十五屯急需的技术人才,对徐世杨今后的发展目标有着重大意义。
“多一户铁匠,我看张铁匠还敢不敢拿捏我!”
徐世杨得意洋洋的说:
“还有李木匠,他以前倒是听话,我打算把他推出来当个榜样。”
“嗯,你知道吗,老胡,那户猎户也很有用!”
徐睦河给的猎户一共有两个兄弟,名为解珍、解宝,这又是一对水浒人物,不过他们出现到也在意料之中。
因为这对兄弟是孙立的姑表兄弟,算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之前一直在孙立的坞堡中混饭吃,手上功夫还算不错,射术也有一套。
徐世杨之前在鞑子手中缴获了很多战弓,目前十五屯里只有他一个人能射几箭,现在多这么两个强壮的猎人,对民兵的战斗力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在徐世杨能为民兵提供更先进的火枪之前,这两位加上自己,一共三把硬弓,就是除了木炮之外,最可靠的远程火力了。
听起来很可怜对不对?但这就是现实,必须面对。
而且,有这么三个弓箭手(解珍解宝可以算优秀,徐世杨自己只能算是合格),加上鞑子手里抢来的步弓,这种远程打击能力其实已经超过八成江北的坞堡,恐怕也比大多数强盗强一些。
“行了,你尽管把东西放好就是,都到了咱手里,飞不了。”
话虽如此,徐世杨的笑容怎么都压抑不住,毕竟今天的收获实在太丰盛了。
“对了,让你买卖的东西怎么样了?”
“少爷尽管放心,按您说的,丝绢用来交换铅、铁和硫磺,小老儿这里也换了百多斤。”
胡兰山点头哈腰的答道:
“金银用来买盐,换了15石粗盐,够咱全村吃很长时间了,而且还剩下百多两银子,小老儿想,少爷可能还有想买的东西,不敢全花光。”
齐省靠海,原本也是出盐的,但朝廷南渡后,百业凋零,煮盐所需的铁锅等工具都凑不够,再加上到处闹流民、盗匪,还有鞑子时不时过来晃荡两圈,这边的盐业也就彻底崩盘了。
以至于,莒州往南不远的日照,都得靠小船贩卖江南的盐过日子。
“做得好!”徐世杨高兴的拍拍胡老头的肩膀:“老胡你虽然胆小,但办事却让人放心,好好干,将来,说不定我会给你个安稳点的村子管着。”
胡老头感觉自己像是被天上掉下来的大饼子砸到了——一个坞堡!在如今的江北,这几乎是平民老百姓所能奢望的人生最高峰了!
“谢少爷!谢……少爷……。”
话说到后面,已经带上了哭腔。
“行啦行啦,多大年纪的人了。”徐世杨故作老成的拍拍年龄足有他两个大的胡老头的肩膀,乐呵呵的说:“我的前程绝对不会仅仅是一个坞堡,所以,好好干,在我手下,你们所有人的前程也绝对不是眼前这一点!”
“是,少爷……。”胡老头的眼泪开始稀里哗啦的往下掉,声音也哽咽了:“老头子我一定……,一定做牛做马报答您!”
“行了,别哭了。”任胡老头跟个娘们似地悉悉索索抽泣半天,徐世杨终于不耐烦了:“咱俩去集上看看有什么好买的东西,尽量把银子花光。”
银子对徐世杨来说,好看不中用,还不如换成各种急需的物资,哪怕是多一点粮食都是好的。
“是,少爷,这边走。”
胡老头用手胡乱抹了一把,把自己那遍布皱纹的丑脸抹得一塌糊涂。
徐世杨摇摇头,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不喜欢胡兰山,以前不喜欢,现在也只是因为没人可用只能用他,而稍微改观了一点点。
但看这老头的表现,却让徐世杨心里有了一点点压抑的感觉。
这老头已经六十多岁了,这种年纪,别说现在这人均寿命不到40的倒霉时代,就是在徐世杨灵魂来的那个世界,也该到了退休的年龄。
可他现在,仍然得为了他自己,以及他那个傻乎乎没什么心机的儿子能活下去而努力拼搏。
得到徐世杨一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兑现的承诺,就感动的老雷横流,甚至连做牛做马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这让两世为人,始终以民族主义者自居的徐世杨,十分心疼。
不是心疼眼前这个老头子,而是心疼这个世界的这个民族,怎么就沦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我们明明是个勤劳、勇敢、聪明、强大的民族啊?
这世道怎么成了这样?
徐世杨强忍着心痛的感觉,低声说道:
“我一定带你们活个人样出来!”
同时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还要干翻这狗曰的世道!’
………………………………
第27章 集市
徐家是莒州地界上最强的地方豪族。
不,比那还要强一点,以莒州为中心,往北到沂水县、往南到日照县,往西到费县、沂州,往东到诸城,这么大一片区域,徐家的实力,大概也能排到前三位。
所以,每年徐家开集,对周边所有县区的坞堡来说,都算得上一个不大不小的节日。
到了这一天,相邻州县的坞堡主,都会派遣信得过的亲信,带着几个强壮的堡民,或挑着担;或推着鸡公车(独轮车);或牵着驴骡大车,到徐家第一屯来,互相交换各自需要的物资。
甚至,在这个范围内,山上的土匪,以及平时躲在不知道哪个旮旯角里,跟野人差不多的流民,都会跑到徐家来,用一点点积蓄,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
十几年前,汉族的集市是跟着节日或节气走的,但是现在,一切都得以避开鞑子为第一要务。
鞑子入关打草谷,时间自然都是在秋高马肥的季节,入冬之前他们必然会出关回家,否则战马就会掉膘,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