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兴-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每亩地一斗粮,也不算太多,大家都还有能力承受。

    徐世杨对此也是一言不发,他也不想交粮食,但提出来还需要等一个时机。

    时机很快就来了。

    徐睦江继续说道:

    “鞑子退了,按往年的惯例,咱们每个村子要给浮来山的罗道人5石粮食,10件袄衣,各家都去准备好。”

    这确实也是惯例,浮来山上的土匪头子原先是个道士,大周朝廷南渡后,他纠集一帮喜欢武枪弄棒的青皮,在浮来山上立下山寨,落了草。

    后来,他仗着地利,吸收了几股小土匪,据说甚至还有一队前官军,迅速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大匪首。

    莒州附近的大户坞堡,跟罗道人两看相厌,但又不得不容忍对方的存在——浮来山的土匪没能力打下类似徐家这样的大家族,但徐家也没有能力攻陷浮来山上的土匪寨子。

    而且,对徐家来说,土匪时不时下山劫掠,总有一些民户来不及躲避被掠走或杀死,损失人口不说,还耽误农活。

    于是,徐家的大老爷跟罗道人定下“君子协定”,徐家每个坞堡,每年给罗道人5石粮食,10件新衣服,罗道人约束手下不随意劫掠徐家的村子。

    实话实说,这根本就是勾结土匪,但在如今的江北,能跟大型土匪集团勾结的坞堡,或者能跟大型坞堡集团勾结的土匪,本身就是实力的证明。

    “给罗道人的东西,跟上缴公库的粮食都一起运来吧,我会派人跟罗道人接洽,你们跟他不熟,容易起误会……。”

    “我不给。”徐世杨朗声说道。

    “啥?”徐睦江以为自己听错了。

    “给公库的粮食,我这里没问题。”徐世杨大声重复了一遍:“但是土匪……,我一粒粮食,一片布头都不给他们!”

    满堂堡主们都惊讶的看着他。

    徐世杨在众目睽睽之下,悠然自得的抿了一口茶水——这是家主的船从南方买来的好茶叶,在自己村里可喝不到。

    “世杨,不要闹小孩子脾气!”徐睦河发言道:“现在不给,以后损失更大!”

    与徐世杨的观点不同,徐家其他堡主,更想在公库粮的问题上讨价还价,能拖一天是一天。

    但他们对跟土匪的协议,倒是没有太多想法。

    甚至很多人还想着,再起小股流民的时候,跟罗道人合作,瓜分些人口呢。

    “我再说一遍。”

    徐世杨没有看他这一世的便宜老爹,而是一字一顿的说:

    “我绝对不给土匪任何东西!”

    “嗯,也不对,我可以给他们一点别的。”

    徐世杨说:

    “我砍了40个鞑子首级,正愁没地方扔,大伯帮我把这些首级送给罗道人吧。”

    “价值200匹绢呢。”

    威胁,赤果果的威胁。

    “三弟,罗道人手下有2000多土匪,其中还有200多是积年老匪。”

    长房庶子徐世柏冷笑着说道:

    “你孤零零一个村子,顶天500丁口,能吓得住谁?”

    “二哥。”徐世杨看着他的鼻梁(这可以让别人误以为你在直视他的眼睛,给他带来巨大的心里压力,非常好用),微笑着问:“我只有孤零零一个村子?二哥你站哪边的?我?还是土匪?”
………………………………

第21章 我要打土匪

    你站你的同宗兄弟一边,还是站在土匪一边?

    这在徐家,可是政治问题,再怎么对现实低头,徐家两位老爷都是考上过进士,当过大周官员的豪绅,如今江南还有很多同年好友,也算略有些文名,跟土匪勾结,属于可做但不可说的龌蹉事。

    但徐世杨就是毫不客气的直接把这层伤疤揭开了,你们不是叫我“雏虎”吗?

    那我就虎给你们看!

    “三郎切不可如此说,二郎当然是站在徐家一边的。”

    “言下之意,徐家是站在土匪一边的?”徐世杨毫不客气的打断家主的话。

    “世杨!”徐睦河不得不出声呵斥自己儿子:“不可如此无礼!”

    徐世杨笑着对老爹拱拱手。

    “儿子自愿领家法,但还是那句话,我十五屯一粒粮食、一片布头都不会给那狗屁罗道人!”

    “既然三郎不愿意出,那就算了。”徐睦江微微摇头,轻声道:“今年公库替他出了。”

    “父亲!”徐世柏大叫一声。

    “无妨。”徐睦江接着说:“世杨今年打退了鞑子,咱们每个村子都省下不少钱粮,这都是三郎争取来的,他损失一定也不小,公库分担一点也是应该的。”

    徐世柏想起了自家三弟答应送给他的战马,突然觉得自家老爹这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不说鞑子提前退走给各村剩下的钱粮,光那些马,就值得徐家其他坞堡替十五屯支付十年八年的土匪贡钱。

    于是,其他人都不说话了,似乎已经默认由公库替徐世杨应付罗道人的提议。

    但是,徐世杨的目的根本不是这个。

    “伯父!父亲!”

    徐世杨看着上首坐着的三位徐家长辈,认真的说:

    “我现在不会给土匪粮食,以后也不会给。”

    “我的建议是,趁着今年粮食多一点,我们全体出动,消灭浮来山上的土匪!”

    大堂内一片哗然。

    所有人都震惊的看着徐世杨,他们发现,刚刚给这个本家小孩起的绰号,还真的起对了。

    雏虎,刚刚尝到血腥味,已经忍不住要吃人了!

    “三郎,浮来山上,不算匪眷,光丁壮就有2000!”老学究梁军刚才被徐世杨惊得差点把仅剩的几根胡子全揪下来,他此刻疼的眼泪直流,一边说话,一边还在不断揉搓自己的下巴。

    “梁先生,2000土匪,他们都没敢去打鞑子。”徐世杨微笑着摇摇头:“浮来山上的土匪要是真有表面上那么强,何至于总是避开那区区一个谋克的鞑子?”

    每年鞑子出现,土匪都不敢下山,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而我!以一个村子,轻松灭掉东虏一个谋克!”徐世杨拍拍自己的胸膛,豪情万丈的说:“由此可见,土匪人数再多也不足惧!”

    “以15屯的实战经验表明,咱们徐家15个村子,4、5千丁壮,战斗力超过鞑子一个猛安!对付2、3千土匪,更是完全不在话下!”

    这话纯属吹牛,实际上,上次与鞑子的实战经验表明:如果双方摆明车马野战,半个鞑子谋克足以干翻两个15屯。

    毕竟当时鞑子在被偷袭中挨了一记闷棍,一开战就损失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而且没来得及穿甲,没有阵型也没准备好趁手的兵器,就这样还杀了徐世杨手下接近20个人。

    不过,这一切徐家其他的堡主可不知道啊,他们只知道徐世杨确确实实用一个坞堡的兵力,主动出击消灭了一个东虏谋克,斩首46级,还包括鞑子的谋克主。

    在事实面前,徐世杨非要吹牛,说他一个村子可以干翻一个谋克,其他人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三郎,土匪在山上设寨,2000多人死守,进攻相当于攻城。”8屯堡主栾廷玉说道:“我们就算全员出动也不一定能打下来,就算能打下来,死伤也必然惨重,若是如此,明年起流民的时候,咱们可就危险了!”

    8屯的栾廷玉和9屯的孙立可能是徐世杨未来的规划中,最有用的两个徐家堡主。

    首先,这两位步战马战都有很高的水平,或者直接一点说,他们的个人武力在整个徐家可以排前两名。

    虽然还不知道这对师兄弟指挥部队的能力如何,不过将来,徐世杨如果有机会起大军,他们最起码可以作为合格的冲锋队长使用。

    另外,这两个人名,徐世杨曾经在前世的水浒传里读到过,书上的实力也算不错,虽说这个世界的历史跟水浒传并不沾边,但这些熟悉的名字还是让徐世杨产生了不少的好感。

    因此,徐世杨觉得应该给这两位外姓堡主一点面子。

    “我知道,浮来山地势险峻,而起土匪在山上建了寨子,围墙很厚。”

    徐世杨认真的说道:

    “不过,我们可以以给贡品为名,引那罗道人下山野战。”

    “只要干掉那个罗道人,剩下的事都好办,哪怕是攻城也不怕。”

    “那罗道人十分狡诈,他不会轻易下山的。”孙立在旁边说道。

    “那我们就先消灭下山的土匪,削弱他们之后,再强行攻打寨墙。”徐世杨斩钉截铁的说:“攻打寨墙的事交给我,等我破开围墙,诸位堡主再带人杀进去!”

    徐世杨站起身,走到大堂中央,对着自家长辈、兄弟和外姓堡主,慷慨激昂的说:

    “浮来山上能养几千匪徒和他们的家眷,在山上建3、5个坞堡肯定没有问题!”

    “而且,浮来山地势复杂,咱们徐家是本地人,自然认得路,外人却不行,只要占了那里,将来就算鞑子大举进军,咱们往山上一躲,他们也不见得有什么办法。这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宝地!”

    “还有,攻灭了罗道人,其他小股匪徒根本不成气候,他们无力骚扰我们,我徐家的坞堡就可以开垦更远处的土地,光这一条,我们每年就能多收多少?更何况,每年还能节省下60石粮食和150件袄衣,这也不是个小数!”

    在徐世杨的口中,浮来山简直是徐家的天赐之地,只要得了那里,徐家不仅是莒州第一大户,恐怕整个齐省都能排的上号了。

    而且,灭了罗道人,还可以洗脱徐家勾结土匪的嫌疑,何乐而不为呢?
………………………………

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徐家作为一个掌握几万人口,数千壮丁的军阀级家族,确实是怕鞑子的,但他们并不怕土匪。

    之所以与罗道人勾结,主要是因为,无法彻底打死他的情况下,被土匪连番骚扰所付出的代价,高于每年那几十石粮食和百多件袄衣。

    另外,打土匪窝子,预期收入也不足,可能付出的牺牲却不小,所以大家都没什么动力。

    毕竟,现在这种时代,土匪过得也确实不是水浒传里那种“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银”的日子。

    要是土匪的生活真有那么舒适,罗道人何至于被每年几十石粮食收买?

    嗯,可能也就罗道人和山寨的几个头目能混点好东西,剩下的,强盗丁壮和匪眷也能算某种战利品,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根本不用指望能从土匪那里缴获什么好东西,粮食方面很可能还会亏损。

    不过,徐世杨有不同的观点。

    或者说,他的立足点与徐家其他人都不相同。

    对徐世杨来说,几千丁壮,对未来几年,面对女真鞑子可能的报复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就值回票价了。

    当然,这话没法对别人说,因为这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所以,他刚才指出的是消灭罗道人所能获得的其他好处——扩大家族所属的耕地面积,同时多开一个浮来山分基地。

    只要消灭浮来山上的土匪,家族以后就不必拘泥与严格控制每个坞堡的人口数量,超过500丁口就得想办法分出一部分人建设新坞堡。

    今后,坞堡可以养活的人口,会比现在多得多,每个坞堡的实力,自然也会比现在强大不少。

    不建或少建新坞堡,对于那些还没能获得堡主位置的人来说,是个噩号,但对已经掌控了一个村子的人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而目前在做的诸位,都是堡主。

    涉及到自身利益,想明白这种事并不困难,特别是那些子孙没有坞堡继承权的外姓堡主来说,尽可能扩大现有权利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好处。

    通俗点来说,坞堡最终都是徐家人的,他们需要趁现在能独当一面的徐家人手不足的时候,尽可能为自己捞到足够多的好处。

    现在,不分派系,凡是外姓堡主,都在用热切的目光看向上首坐着的三位老爷。

    特别是栾廷玉、孙立这样对自己的本事有些信心的,一个个都有些跃跃欲试。

    “如果你能破开盗匪的寨墙,我觉得,这事倒是可以一试。”

    徐世松说道:

    “只是,浮来山的地和缴获,怎么分配?”

    徐世松是整个徐家,除了徐世杨以外最好战的人,没有之一。当他听说自己三弟主动出击鞑子并获胜后,心头也是一阵火热,非常非常想尝试一下。

    等徐世杨答应送给他一匹战马,打仗的念头就怎么也抑制不住了。

    ‘都是徐家嫡子,三弟能做到的,我也行!’

    现在没有鞑子,那么,退而求其次,打打莒州附近最强的土匪,也不是不可以。

    实际上,徐世松之所以好战,还有一点别的原因——他即将成亲了,未婚妻是日照县附近的地方豪族,算是与徐家门当户对。

    不过,作为一个男人,徐世松很不希望自己能够给未来妻子的,都是别人赠予的——坞堡、属下还有上好的战马。

    他希望,等他明年开春去提亲的时候,能够给岳家送上一些自己挣到的,能拿的出手的好东西。

    也许,这些好东西,现在就在罗道人山寨的仓库里?

    “大哥,咱们都是一家人,说这些未免生分了。”徐世杨微笑着回答:“所有战利品,按出兵人数平分如何?”

    “那你不是吃亏了吗?你要承担最危险的打寨墙任务。”

    “为了咱们徐家,我吃点亏算什么?”

    两兄弟为还没到手的战利品谦让,仿佛土匪的山寨已经被攻克了一般,上首的徐睦江和徐睦河互相看了一眼,脸上都带着一丝无奈的表情。

    在所有的堡主中,他们可能是最不想打的人,因为他们都有还未成年的儿子,未来需要新的坞堡安身。

    当然,也可以选择剥夺分给外姓的坞堡,只是这样做需要承担不小的风险。

    不过,现在大堂中这种情况,所有外姓堡主明显都想打,徐姓堡主中,徐世松、徐世杨更不用说,徐世柏想反对,但他必须考虑一下两位舅舅的感受,何况,徐世柏也是堡主,扩大堡主的势力,对他也有好处。

    这样一来,除了三位老爷,其他堡主都有打的意思,他们三个反而有些孤立了。

    “先说下一个议题吧。”

    最后,还是徐世杨的爹徐睦河出面把话题移开:

    “打仗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打与不打,如果要打,该怎么打,都不是顷刻之间能定下的,这事可以以后再谈,不急于一时。”

    “二叔!打仗哪有不急的!”

    老爹发话,徐世杨自然没法多说什么。

    但这时候,已经下定决心的徐世松立刻站起来,接着话茬大声叫道:

    “要不然就不打,继续忍那狗P罗道人骑在我们徐家头上,要不就早打,大打,趁现在刚刚秋收,咱们手里都有粮,赶紧灭了他!”

    眼看着剿匪战争已成定局,三位老爷中最弱的一环,徐睦海小声说道:“我也觉得如此,要不就不打,要不就赶紧打,打完了咱们好安稳过日子。”

    徐睦海没有什么野心,他没考上过进士,只是因为幼子比较受宠的原因,在已经过世的老太爷那里继承了3个坞堡的家产。

    他的妻族也没什么势力,连正牌的小舅子都得在手下混饭吃,自然也不能之外得到什么外援。

    因此,徐睦海平日里的行为,就显得放浪形骸了一点,对他来说,只要徐家能继续存在,其他的都无所谓。

    反正不管大房二房如何明争暗斗,他三房都得做小伏低。

    与其参与这宗祠大堂内的明争暗斗,还不如讨好未来的家主(徐世松),顺便早点结束这里的争吵,回自己庄子,跟那几个磨人的小尼姑好好乐一乐呢。
………………………………

第23章 不妥协

    失去了徐睦海这个盟友,徐家两位老爷彻底孤掌难鸣,他们也不敢得罪自己的儿子们和那么多外姓堡主,况且,灭了罗道人,对这两位自诩文人的名声也有莫大的好处。

    至于小儿子们未来的家产,可以以后再想办法,还有一些时间,现在不用那么着急。

    于是,徐睦江、徐睦河先后点头,跟浮来山土匪开战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有一点,刚才徐世松说的非常正确——打仗,永远是第一要务(可能世界上也就江南的大儒、官员们认为科举比战争还重要)。

    既然已经决定开战,其他一切话题都应该先给战争相关的问题让路。

    徐家的老爷们再怎么说也在这乱世中支撑家族十余年,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于是,今天这次年会,剩下的话题都围绕与罗道人的战争展开。

    首先是兵力。

    虽说徐世杨吹下徐家能灭一个鞑子猛安的牛皮,其他堡主们却不敢把这种战斗力对比当真,他们的想法是:料敌从宽,假定那罗道人有3000丁壮,其中300积年老匪或流亡官兵。

    徐家出兵不能低于这个数字,因此家主徐睦江庄严宣布,家族所有坞堡,全面动员,三丁抽二,合力进攻浮来山!

    这真是了不起的动员能力,按这个标准,徐家大概能出动3500丁壮!

    这种级别的动员,可能也就是现在这种秋收刚过,新粮已经全部入库,而且今年还没给鞑子贡品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大军打仗,首先打得就是粮草。

    各位堡主们商定,这次出兵的丁壮,每人应该自己准备三日份的行粮。

    而堡主们会各自为自己的部队另外准备三日份的粮草。

    甚至,考虑到土匪有山寨,这次可能要在土墙下僵持几天(没人真的敢相信徐世杨一次打破围墙的保证),因此,家主徐睦江咬咬牙,答应从公库里另外给全军出三日分的粮食!

    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就连徐世杨都很诧异——公库里居然真的还有粮食啊?

    他还以为,大伯的底线,最多是今年大家的公粮不用缴了呢,没想到铁公鸡居然也能拔下毛来了。

    出兵3500人,9天的粮草储备,这已经是徐家这种县级豪强的极限了,也就是说,这次战争必须在9天之内结束,否则就只能退兵,把战事拖到明年。

    但,农民与土匪性质不同,明年暴怒的土匪下山,必然耽误农活,这可是天大的问题!徐家就此败亡都有可能!

    “各堡把看家的本事都拿出来!”

    徐睦江站起来,大声宣布:

    “战争不能拖到明年影响春耕!因此今年,不,开战9日内,必须剿灭罗匪!”

    “这是关系到我徐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我丑话说到前头,到时候,谁要是不出力,或者临阵退缩,可别怪我不讲情面!”

    所有堡主齐声应道:

    “诺!”

    居然也挺有气势的。

    ‘这才对嘛。’徐世杨满意的想:‘既然是军阀,就不要总把自己当个地主头子,该打仗的时候,就得拿出一些狠戾的气势来!’

    ……

    “三哥儿,不要急着回去,跟我走走。”

    会后,这一世的老爹徐睦河叫住徐世杨,有些期许的说:

    “咱们父子有些时日没有好好说过话了。”

    “是。”徐世杨痛快的答应下来,他本来就不想走,因为他给亲戚们的战马,还没收到足够的回礼呢。

    这个时候走人,岂不是亏了?

    父子俩一起走出祠堂大门,向在第一屯临时落脚的房子走去。

    “三哥儿,大哥儿说,你给你弟弟准备了一匹战马?”徐睦河边走边说:“有这回事?”

    “是,我们兄弟都有,五弟自然也有。”徐世杨满不在乎的回答:“我还给叔伯和爹各准备了2匹,这会儿胡老头应该已经把马牵到各家的牲口棚里去了。”

    这只是为了引出话题,毕竟送马的事在开会之前就已经通报给各位长辈和兄弟了,徐世柏都知道的,徐睦河哪里还需要徐世杨确认。

    “你还能想着你弟弟,这很好。”徐睦河点点头,满意的说道:“我知道你们之间有点小矛盾,不过无论怎么说都是亲兄弟,你们今后还要互相扶持。”

    “是,放心吧,父亲。”

    实际上,徐睦河还真的有点想岔了,徐世杨与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徐世柳之间,还真的没什么矛盾。

    有矛盾的,或者说,认为他们之间应该有矛盾的,只是那位妾室转正的二娘,以及眼前这位过分宠爱这位江南佳丽出身的妻子,而在家务事上显得有些迷糊的爹而已。

    “等我走了,还得需要你们兄弟好好携手。”徐睦河说:“我手上,还有几个村子,我已经想好了,到那时,你再拿两个,给你弟弟留下两个。”

    老头儿站定,认真的看着徐世杨的双眼问道:“你可愿意?”

    ‘哈,我还以为,你真的只打算给我一个村子呢。’

    徐世杨差点笑出声来:

    “父亲春秋鼎盛,千万别说这种话。”

    “如果父亲是担心弟弟今后的生活,其实大可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