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奉天靖难-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二十五章 暗流

    而对于朱允炆以及东宫一干人等来说,眼下洪武帝将会给朱标赐予什么样的谥号成为了他们最为关心的焦点。

    “黄师傅,这件事情由我上奏真的好吗?”

    现在的朱允炆可不是一个什么都朦朦胧胧的少年,朱允炆知道谥号意味着什么,他更知道在自己的父亲死后,自己将会变成什么样的角色。

    要知道朱标在病重之时便使尽了全部的力量将朱允炆推到了前台,而后在洪武帝的照应下,更是让朱允炆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国事。

    但是即便如此,朱允炆想要替代其父在东宫的位置,那么就不得不面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朱允熥。

    古往今来,若要继承家业,名不正则言不顺,而何谓名正言顺自然是嫡庶有分、长幼有序。

    朱标共有两位妃子,其中太子妃乃是常遇春之女常氏,只不过后来因生朱允熥难产而死。

    而朱允炆尽管在朱雄英死后乃是皇太子的长子,但是其却是由次妃吕氏所生。

    因此换而言之,朱允熥乃是嫡子,而朱允炆却是庶子。

    “殿下,太子殿下的谥号一事必须由您来代为上奏!

    从来都是子为父请谥号,若是此事由旁人率先提及,难免会影响到殿下您在朝野上下的威望!”

    听到黄子澄这么说,朱允炆的神情慢慢坚定了下来。

    谥号一事事关史书对朱标的盖棺定论,同时更事关东宫上下日后何去何从。

    朱允熥纵然是嫡子,但是因为其母常氏生他难产之子,因此又被冠以”不祥之子“的名号。

    当然,这个名号是否是有人故意制造的尚且不提。

    但是在朱雄英、马皇后、朱标陆续逝世之后,洪武帝心中却是在这个谣言之下生出了一丝隐晦之心。

    再加上朱允炆在朱标病重之中展现出来的仁孝以及朱标死后对众兄弟的长兄风范,则更加让朱允炆受到洪武帝的看重。

    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朱标的努力。

    在朱标病重之时,朱标便数次向洪武帝上奏,其奏章内不提别的,除了谢恩之外,便是叙述朱允炆的至纯仁孝,可见朱标的心中是倾向与朱允炆的。

    随后,在黄子澄便让几个东宫太监端来了文房四宝送到了朱允炆面前的小案之上。

    一身麻孝的朱允炆就跪在朱标的灵位之前摊开宣纸,然后俯首用功。

    请谥号的讲究有很多种,首先作为请谥号的奏折上要书写请谥号之人生前有何等功过,其次要提及请谥号之人生前的美德,最后还要将作为人子的哀痛表达出来。

    写着写着,朱允炆不由的潸然泪下。

    朱标是一个好太子,而对于朱允炆来说,朱标更是一个好父亲。

    对朱允炆,朱标从来没有表现的像洪武帝对其一般的严厉,对朱允炆,朱标完全可以用宠溺二字来形容。

    看到朱允炆俯首案上,朱允熥的嘴角不为人所察的露出了一个冷笑。

    现年已经十五岁的朱允熥并不是一个小孩子,更何况,从他长大之后,他的两位国公舅舅乃至于那位大将军舅姥爷都非常关心朱允熥,再加上一些常遇春生前的老部下的关注,因此朱允熥对很多事情都是清楚的。

    对于那个“不祥之子”的名号,虽然朱允熥并不知道出处,但是料想和黄子澄这些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毕竟黄子澄是朱允炆的老师,自然是全身心的支持朱允炆的。

    朱允熥知道请谥号的奏章的重要性,毕竟礼法上,请谥号应该是由继承人来书写。

    但是朱允熥也知道,现在并不是和朱允炆争这些的时候。

    毕竟眼下朱标刚刚逝世不久,要是因为奏章一事,他和朱允炆在东宫之中闹起来,那么不管有理没理,他的那位皇爷爷恐怕都会将板子重重的打到他的身上。

    因此对于眼前的一切,朱允熥一直都是冷眼旁观。

    这封请谥号的奏章足足写了两个小时,当朱允炆在奏章结尾写上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更是已经摇摇欲坠。

    看到朱允炆的情况不妙,黄子澄连忙不顾朱允炆的反对,让东宫太监们将朱允炆扶回侧殿之中休息。

    朱允炆离开之后,黄子澄立马叫来了一个东宫属官,然后命其尽快将奏章送到御前。

    朱允炆没有注意到,黄子澄更没有注意到,当他们离开朱标灵堂的之后,朱允熥也悄悄的离开了。

    “小安子,这里有封两封信,你立即送往宫外开国公府和凉国公府,在开国公府上的时候态度一定要悲凉,告诉舅舅,就说黄子澄那帮人现在已经彻底站在了我的对立面,而且他们还正在准备对我下手,以帮助朱允炆坐稳位置,求舅舅一定要救救我!

    至于凉国公府那里,你只需看到凉国公夫人之后说我非常想念舅姥爷和她,请夫人有空一定要来东宫看我,另外暗示一句说不得过上一段时间,我再也见不到舅姥爷即可!”

    朱允熥的脸上一片狠厉之色,虽是少年,但是此刻若是见了朱允熥这幅表情,恐怕没人会将朱允熥当做寻常少年来看待。

    “黄子澄、朱允炆,我才是嫡子,我绝对不会让你们的奸计得逞的!”

    说着,朱允熥紧紧的握住了拳头。

    当洪武帝接到这封奏章的时候已经快要到亥时了,从朱标逝世之后,洪武帝往往会在御书房之中待到很晚,甚至大多数时候都睡在了御书房之中。

    当洪武帝看清这封奏章上的内容之时,本已苍老的面容顿时变得有些凄凉之意。

    早在朱标的头七之后,洪武帝的脑海之中便想到了关于自己这位太子的谥号问题。

    而当看到这封奏章之后,特别是当他看到朱允炆在奏章后半段的哀切之语之后,洪武帝下定了决心。

    “懿文。。。。。懿文,就懿文吧!”

    国朝的谥号有着严格的规定,亲王为一字,郡王和大臣们皆为两字。

    而其中大臣们的谥号会根据其文武的区别授予,例如文官谥号的第一字则为“文”,武官谥号第一字则为“武”。

    但是作为太子,其谥号自然不能与亲王、大臣们混为一谈,自有体系。

    这一点,朱元璋借鉴了历史上唐宋两朝的例子。

    因此他决定给予朱标两字谥号。

    温柔贤善曰懿;温和圣善曰懿;体和居中曰懿;爱人质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见中外曰懿;爱民质渊曰懿;德浸广大曰懿;文德充实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争曰懿;主极精纯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贤善着美曰懿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懿文二字,足见朱标在洪武帝心目之中的地位!

    第二天早朝之上,洪武帝便将他的决定告知了群臣。

    和设想之中一样,朝堂之上的群臣纷纷因为洪武帝的决定而变得有些不知所措。

    一般来说,皇帝给予王公贵族们谥号,往往都会在之前和大臣们进行商议,而在其过程之中,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主要是因为礼部要在其中反复核实谥号中的每一个字是否恰当。

    但是现在,洪武帝没有经过和任何大臣商议,便决定给予朱标“懿文”的谥号,这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不和规程的。

    不过朝堂之上却有一些官员脸上颇有喜色,这些人之中以黄子澄和齐泰为最,他们都是身兼东宫官职,同时也是亲东宫一党。

    “陛下,此举是否不符礼制”

    洪武帝说完之后不久,礼部尚书立即站出来问道。

    看到有人出列反对,洪武帝眉头一皱,然后全身散发出了一股无法言语的威严

    “朕意已决!故太子,为人仁厚、堪称典范,谥号懿文再恰当不过,卿等不必再议!”

    说完,洪武帝大袖一挥便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今日便至此,退朝吧!”

    说着,洪武帝走下了御座,看到洪武帝的动作,朝堂之上的大臣们纷纷行礼恭送洪武帝。

    。。。。。。。。。。。。。。。。。。。。。。。。。。。。。。。。

    “殿下,殿下,时辰不早了!”

    朱权坐在存心殿之中,小成子注意着外面的天色,脸上逐渐露出了一丝焦急。

    此时距离朱权得知朱标之死已经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但是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之中,朱权却表现出了一副茶饭不思的模样。

    当然,眼下不光朱权一人,可以说整个大宁都司乃至于整个大明朝,只要品级达到三品以上的都是这样一幅模样。

    这其中不单单是为了朱权之死而感到哀痛,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表现给金陵方面看的。

    “好了,我知道了,小成子,派人到大宁都司,告诉大宁都司原先准备的围猎取消,这段时间大宁城内禁止一切欢庆,一切都等到三个月之后!”

    “遵令!”

    小成子应下之后便退到了一边。

    朱权站起身后走到一旁的书架之上,那里摆放着一部临行前朱标托朱允炆转交给朱权的春秋。

    一部春秋,道尽三百年王国兴衰。
………………………………

第二十六章 微服

    王府后殿的书房内,朱权正在奋笔疾书,他的桌案之上已经有了几封书信。

    这几封书信之中除了一封是准备送往金陵的之外,其余的几封乃是写给辽王、庆王、谷王和代王的。

    除了给金陵的信件上内容完全不同之外,朱权写给几个兄弟的书信上内容都差不多。

    如果在外人看到这些书信,恐怕要大骇了。

    这些书信之上,朱权联络几位边王,希望能够几位边王一起随他向金陵上表,除了对朱标之死致哀之外,最重要的是暗示朱标的地位应当由朱标一脉继承。

    写好之后,朱权将手中的狼毫笔架在了笔架上,然后对着小成子说道:

    “小成子,这几封信派快马送出去,另外通知胡长吏,请他午时五刻到王府西边的遵义门会合!”

    “诺,殿下!”

    。。。。。。。。。。。。。。。。。。。。。。。。。。。。。。。。。。。。。。。。。。。

    一个人影急匆匆走进燕王府书房之中,看周围燕王府侍卫对其视而不见的态度,显然此人乃是燕王府中老人了。

    此人走进书房之中后,丝毫不言语而是默默的将一份资料递到了朱棣的面前。

    接过此人递来的文件,朱棣眉头一皱然后便上下看了起来。

    在朱棣翻动文件的过程之中,那个人影一直恭敬的站在朱棣的身边丝毫不言语。

    此人约二十出头的年纪,脸型呈方,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其脸上的两道剑眉格外的神俊。

    “马和,你做的很好,暂且下去吧,对了,金陵方面,这段时间要加强渗透特别注意对朱允炆和朱允熥的监视,另外派人去西北,给蓝大将军传达一下我的善意!”

    “诺!”

    若是朱权在场的话,听到这个年轻人的姓名恐怕恐怕便要大吃一惊了。

    马和,生于1371年,昆明人,蓝玉平云南之战后,看中其天资聪慧,因此将其掠至南京而后阉割送入燕王府中伺候。

    时年马和只有十一岁。

    到了燕王府中之后,凭借其聪慧,逐渐获得了燕王府上下的看重,其后更是获得了朱棣的青睐。

    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去年,朱棣下令马和负责燕王府的情报机构,这对于二十一岁的马和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但是一年的时间过去,燕王府的情报机构系统不仅没有出现疏漏,相反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增长,这让朱棣对他更是看重。

    马和离开之后,朱棣拿着手中的几张纸紧紧的捏着久久不曾放下。

    这几张纸虽然很薄,但是对于朱棣来说,这却是承载了他的雄心。

    若是让洪武帝见到这些纸张的话,恐怕连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这个四儿子居然已经在尽量埋下了这么多的暗子。

    虽然说朱棣无法像洪武帝一般通过锦衣卫监视全国,但是他的情报机构在金陵却也是渗透的相当之深。

    眼下的情况是朱标病逝,大明皇储之位空悬,而有资格登上那个位置的人又不止一个。

    若从朱标一系来说的话,那么朱允炆和朱允熥拥有同样的资格,两者之间各有所长。

    朱允炆在文官势力方面占优,但是朱允熥却拥有着军方的支持。

    朱允熥的背后是蓝玉,而蓝玉却是在徐达、常遇春死后,大明将帅第一人,其势力遍布大明上下。

    甚至这种军方势力,就连在大明北方边王之中堪称第一的朱棣都无法匹敌。

    而如果不从朱标一系来选择的话,那么便是秦王、晋王两位嫡皇子,但是这两位皇子此前曾有不少的过失,而朱棣虽不是孝慈高皇后所生,却是孝慈高皇后抚养长大的,因此也算有半个嫡子名分。

    从候选人来看,有能力竞争皇储宝座的有五人,但是实际上从朱棣和道衍一番谋划之后,朱棣便熄了争一时长短的心思。

    毕竟这个时候太早跳上桌面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朱棣还将会因此成为各方势力的眼中钉。

    而此前,朱棣授意自己一方的人马全力支持秦王,目的也正是在此。

    当然,朱棣是清楚秦王其实并没有什么机会,真正有可能登上皇储之位的其实还是朱标的两个儿子。

    但是朱棣的目的正是通过此举让洪武帝以及东宫之中的一干人等知晓,自己并没有登上那个位置的野心,这样一来可以让不少人放心。

    朱允熥虽然背后的势力较强,但是却并非绝对的,相反,拥有文官势力支持的朱允炆恰恰是朱棣担心的存在。

    。。。。。。。。。。。。。。。。。。。。。。。。。。。。。。。。。。。。。。。。。。。。

    大宁宁王府西门遵义门处,胡宁已经等候在了这里。

    胡宁知道朱权此行何为,不过他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谭千户一案之中牵扯的东西已是越来越多。

    若是不快刀斩乱麻尽快将此事决断的话,那么军心动摇是板上钉钉的,甚至还会因此影响到整个大宁都司的军心。

    “胡长吏,久等了吧!”

    就在胡宁心中想着谭刚一案可能的种种后果之时,朱权已然来到了遵义门处。

    此次出行,朱权特意进行了一番乔装打扮,身上并没有身穿亲王的礼服,而是一袭普通的青衣。

    另外跟在朱权身后的护卫也仅仅只有三人。

    看到这一幕,胡宁眉头一皱便开口劝谏道:

    “殿下,纵然您想要微服出访,但是护卫是否有些薄弱了?大宁归化未久,城内杂胡不在少数,白龙鱼服实非君子所为!”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朱权也了解了胡宁并非是一个古板的人,因此对于这位长吏,朱权还是颇为喜欢的。

    因此,听完胡宁的劝谏之后,朱权脸上并没有露出不耐烦的神色,只是微笑着说道:

    “孤就藩大宁至今,尚且未能好好体验一番民情,古语有云为上者当上体天下、下察民情!

    白龙鱼服固不可取,但若依仗出行,如何能体察民情?”

    听了朱权这么说,胡宁知道朱权已做了决定,因此不再劝谏。

    看到胡宁这种态度,让朱权心中更加高兴了一些,毕竟没有一个亲王喜欢自己王府之中的长吏和自己是作对的。

    当然朱权明面上只是带了三个护卫,但是实际上大宁中卫的一个百户却是已经先朱权一步行动了起来,在谭刚和秦云家中附近乃至是街道上都进行了一番布置。

    大宁中卫的刘占乃是大宁都司之中的老资格将领,因此地位在五卫亲军之中算得上超然。

    加上朱权此次出行只是提前告知了刘占一声,同样也叮嘱了保密。

    料想刘占不应该泄露朱权的行踪,若是不然的话,只能说刘占此人不堪大用。

    此次出行特意安排了一辆马车,本来朱权是准备直接骑马的,但是想到自己毕竟在大宁城中路过一面,若是有眼尖的发现了身份,岂不是不好。

    一行五人上了马车之后便离开了王府,一直到出了内城之后,在朱权的吩咐之下,马车停了下来,而后朱权便当先跨下了马车。

    此时还未过午时,但是街头上依旧一片繁忙的景象。

    沿街的店铺鳞次栉比,纵然因为朱标之死,朱权下令大宁禁两个月的欢庆,但是街头上也仅仅是冷清了少许。

    作为北部边关重镇以及重要的贸易城市,大宁城内从不缺少胡商。

    来大宁交易的以蒙古人居多,当然其余的还有女真人和朝鲜人。

    因为对蒙元余孽的提防,因此各边关重镇之中从来不允许私自交易盐、铁、茶等重要物资,至于丝绸等物却是不禁。

    这不,在街道之上,朱权看到了诸多身穿各式衣物的胡商,这些胡商有的穿着自己部落的服饰,另外一些虽衣着汉服,但是其面孔却是与汉人迥异。

    走着朱权便在一处茶楼边上停下了脚步,茶楼的规模不小,上下足有两层,诺大的招牌上拓印着“一品轩”三个大字。

    不过因为眼下的时节,所以茶楼内生意略显清淡,从门外看去,整个大堂内只有三两个客人。

    看到朱权一行人走进门口,眼尖的茶楼小二立即迎出了门外。

    “公子几位,快里面请!我们店有上好的铁观音、碧螺春,都是从南边运来的新茶!”

    朱权的三个护卫警惕的上前一步,看到三个壮汉向自己靠近,同时脸色还非常严肃,店小二吓了一跳。

    看出了店小二眼神中的惊惧,朱权挥了挥手便让三个护卫退下了。

    “小二,有没有雅静些的地方”

    “公子,我们店二楼都是雅间,最是雅静不过!”

    “嗯,前面带路!”

    说着,朱权便挥了挥手走进了茶楼之中。

    朱权等人刚走进茶楼便引起了茶楼之中人等的注意,毕竟朱权身边四个侍从,一看这排场便知不是凡人。

    “公子,请上楼,小心台阶!”

    说着小二领着朱权一行人便上了茶楼二楼。

    小二推开了雅间,之后朱权和胡宁便走进了雅间,至于那三个护卫则守候在了门外。

    没等朱权说话,胡宁便说道:

    “来一壶碧螺春,再来几样茶点!”

    胡宁说完之后,这个小二便应道:

    “好勒,客官,请稍等!”
………………………………

第二十七章 事端

    “胡长吏,这座茶楼的位置倒是不错,孤今日方能一览大宁万象!”

    朱权走到雅间靠近街道一侧的窗边然后向着窗外看去。

    因为大宁城的特殊性质,因此在大宁外城,两层以上的小楼并不是很多,而加上此处茶楼为了招揽顾客,更是将层高加上了一些,因此从这里向外望去,足足能够看到前方的两三条街道。

    “殿下,相由心生,站得高自然忘得远,这大宁虽处边塞,但古人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中滋味,倒并非是虚言”

    就在胡宁说话的时候,朱权离开了窗边,走到了屋内正中摆放的案桌边上坐了下来。

    “这些日子,事情繁多,倒还没有向胡长吏一一请教,今日趁着这个空闲,还请胡长吏不吝赐教!”

    说着,朱权一挥袖袍便指着身旁的位置让胡宁坐下。

    胡宁双手做了一缉然后便在朱权的下手边坐了下来。

    “赐教不敢当,不过这大宁,下官倒也称得上是熟悉,殿下但又疑问,下官知无不言!”

    朱权脸上笑着说道:

    “那么就从这大宁都司说起吧,大宁都司各卫出身不同,对于各卫指挥使,还请胡长吏能够介绍一番!”

    “那么就从全宁卫指挥使姜全说起吧!”

    。。。。。。。。。。。。。。。。。。。。。。。。。。。。。。。。。。。。。。。。

    “塔宾帖木儿,我这次可是代表那位燕王殿下来的,你们弘吉剌特部可是拥有着黄金家族的血脉,但时至今日,一个翁牛特部居然都骑到了你们的身上,纵然我非泰宁卫中之人,可也是为你叹息不已啊!”

    靠近大兴安岭东侧的一片草原之上,这里正是泰宁卫弘吉剌特部的草场。

    弘吉剌特部乃是泰宁卫中实力仅次于翁牛特部的部落,部落之中壮年男子也有两千余人。

    而弘吉剌特部的头人塔宾帖木儿同时也是泰宁卫的指挥同知。

    “废话少说,脱鲁忽察尔,你可不要挑拨我和阿札施里大人的感情!不然的话,我弘吉剌特部不欢迎你!”

    帐篷里面,两个人影正对峙着。

    其中年轻一些的那一个正是脱鲁忽察尔,而另一个圆脸短须、目如饿狼的人正是弘吉剌特部的头人塔宾帖木儿。

    “塔宾帖木儿,用汉人的话说,你纯粹就是不识好人心,我可是来帮你出主意的!这次燕王那边愿意用万两黄金为代价,只需要我们给大宁城内的那个小宁王一点点好看而已,这笔买卖无论怎么说都划算,但是阿札施里居然老糊涂的不答应!

    要我说,要么阿札施里是准备单独和燕王那里接触,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