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奉天靖难-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试想这些人若是被下了诏狱,那么他们岂能不怨蒋瓛,不怨朱允炆!

    “殿下,下官看来,您最好向陛下进言,规劝陛下让蒋瓛收敛动作,金陵城内已经有众多勋贵以及官员们的府邸被围,其中不乏一些良善之人。

    而今,蒋瓛自视手中有钦命,一幅大办快办的模样,若是等到蒋瓛下手,恐怕殿下立即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谣言一事牵扯甚广,一个不慎,纵然真相大白之后可以重惩幕后之人,但与殿下名声有害!

    而若殿下规劝陛下收束锦衣卫,乃是以德报怨之举势必将会赢得海内所望!”

    黄子澄刚刚宽慰完朱允炆,齐德便又接着开口说道。

    听了齐德的话,朱允炆眉头一皱。

    的确,朱允炆是一个性子比较柔弱的人,但是这并不代表朱允炆是一个没脾气的人!

    是人都有逆鳞,而对于朱允炆来说,污蔑他在朱标病重之时猥亵宫女那便是触了他的逆鳞!

    而对于朱允炆来说,他心中巴不得蒋瓛将这些擅自非议他的人全部下诏狱处死才好!

    但是他清楚齐德说的没有错,固然严惩这些人可能让朱允炆的心中欢快一些,但是谁敢说背后不会有人默默记恨。

    朱允炆坐在椅子上紧皱着眉头,这个时候他向着黄子澄看了一眼,只见黄子澄向着他点了点头,好一会,朱允炆眉间的乌云方才散去。

    “齐师傅说的对,此事事关重大,越是这种时候,我越不能被一些假象蒙蔽了眼睛,我这去求皇爷爷手下留情!”

    说完,朱允炆便带着两个太监向外走去。

    因为朱允炆有御书房行走的特权,因此一路上根本没有人阻拦朱允炆。

    不可否认,洪武帝的确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基本上每天洪武帝仅仅只睡两个时辰,其余的时间不是在奉天殿之中召见大臣便是在御书房之中处理政务。

    果然,当朱允炆走到御书房中的时候,洪武帝刚刚在手上的那本奏章上批注完毕。

    “拜见皇爷爷!”

    跨进御书房走到洪武帝的御座前之后,朱允炆立即向洪武帝行礼道。

    听到朱允炆的声音,洪武帝抬起了头,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允炆来啦!到这边坐,朕这边还有几本奏章,等朕批好了,你陪朕到御花园之中走走!”

    说完之后,洪武帝合上了手中的奏章然后放到左侧叠放好,又从侧面拿过一本奏章摊了开来。

    看着洪武帝不顾六十五岁高龄依然在兢兢业业的处理着这些杂乱的政务,朱允炆心头一酸。

    不过在这个时候,朱允炆并没有像以前一般走到洪武帝身边而后依旧保持着姿势说道:

    “皇爷爷,允炆恳请您,控制一下锦衣卫,不要因允炆一人之事而搅乱朝野!”

    洪武帝将头从案桌上抬了起来,目光直盯盯的看着朱允炆。

    “允炆,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蒋瓛的所做皆是朕授意,那些刁民妄议天家之事,坏你名声,简直就是天理不容,按大明律当重惩之,而你如今,却在为这些刁民求情?”

    洪武帝说着,语调之中便有怒气闪现。

    一番话说完,洪武帝已然是从御座上站了起来然后走到了朱允炆的身前。

    “皇爷爷,对于造谣之人,允炆自然是深恨之,但市井之中多粗鲁之人,其人不定知晓缘由,皆是人云亦云之辈,若对此辈施以重惩,不仅不会对谣言有所收效,甚至会适得其反。

    因此,允炆恳请皇爷爷,收束锦衣卫,不使其大兴诏狱!”

    一番话说完,只见朱允炆啪的一下跪倒在了地上。

    洪武帝定定的看着朱允炆,仿佛第一次认知他的这个孙子一般。

    良久,洪武帝叹息了一声。

    “好吧,既然是你之所请,那么朕自然无有不从,但是允炆,朕告诉你,为上者,仁慈是一面,杀伐决断同样是必备之手段。

    妇人之仁,万万要不得!”

    “允炆谨记皇爷爷教诲!”

    看到朱允炆恭敬的应下之后,洪武帝弯下腰亲自将他的这个爱孙扶了起来。

    “走,允炆,陪朕去御花园之中散散心,朕有好多话要与你述说!”

    朱允炆站起身来之后立即伸出双手搀扶着洪武帝,爷孙两个的背影在此刻融为了一体。

    当日,皇宫之中便传出了圣旨,令锦衣卫只追首恶,从者赦之。

    而在圣旨上同时也写明了,洪武帝的转变乃是因为皇孙朱允炆为那些不识礼法的粗鲁之人求情所故。

    当然圣旨上虽然写明了赦之,但是在洪武帝的授意下,这些被抓进锦衣卫之中的市井之徒还是被打了十个板子才被放了出来。

    随着这些市井之徒被放出,朱允炆的仁义之名不仅没有受到损害,反而更是赢得了朝野上的一致称赞。

    而就在此时,金陵城内一座普通的府邸之中却有一白衣男子不停的大叫晦气。

    此人正是郭恒。

    前些日子,金陵城内流传的谣言自然是出于郭恒之手,但是郭恒没有想到朱允炆那边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破解了他的攻势。

    要知道,郭恒的举动可是还有后手的。

    只要锦衣卫大兴诏狱,那么郭恒便会安排人带着那些囚犯家属前往闹事,闹得越大越好,那个时候,只要他再推上一把,恐怕朱允炆的名声也会随之越来越臭。

    但是现在,就在他等着锦衣卫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时候,朱允炆那边居然求情了,这让郭恒接下来的计划根本无法施展。

    ps:谢谢haobaobao大大指正在下的错别字!另外拜求各位大大的收藏,在下感激不尽!
………………………………

第四十六章 大兵压境

    大比进入了第二天,前一天的比试就刷掉了四千人,而朵颜三卫不愧是一支强军,与大宁五卫相比确实丝毫不落下风,获胜的两千人之中,基本上是五五开。

    第二天,朱权兴趣不减依旧端坐在高台之上。

    陪坐在朱权身边的除了胡宁便是泰宁卫的阿札施里。

    就在朱权一边看着赛场上的战况一边与阿札施里闲聊的时候,突然只见**慌张的冲上了高台然后走到了阿札施里的身后。

    **套在阿札施里低声说了一句话,只见**说完,阿札施里已经是面色大变。

    说完之后,**恭敬的垂手站在阿札施里身后。

    “宁王殿下,能否借上一步说话!”

    阿札施里显得有些焦急的对朱权说道,他的表现让朱权顿时便是疑窦顿生。

    不过朱权并没有否决阿札施里的意思,只见朱权对着身旁的胡宁招了招手,然后三人便走下了高台,来到了高台之后的一座帐篷之中。

    走进帐篷的那一刻,阿札施里便对朱权说道:

    “宁王殿下,还请您的卫兵能够散开二十步警戒!”

    朱权皱了皱眉头和胡宁对视了一眼,而后朱权看了看帐中并没有能够藏下人的地方,之后便对身后的亲卫说道:

    “你们,离大帐四周二十步警戒!”

    “诺!”

    亲卫离开之后,胡宁放下了帐篷的卷帘。

    帐中只剩下他们三人之后,只见阿札施里立即向着朱权行了一礼然后说道:

    “宁王殿下,请您立即从大宁都司之中调兵!我的人在弘吉剌特部的草场上发现数万西蒙古也速迭儿部落的骑兵出现!”

    阿札施里刚一说完,朱权和胡宁两人脸色同时大变。

    开什么玩笑,弘吉剌特部距离泰宁卫的领地并不远,而现在居然在其上发现了数万也速迭儿的骑兵!

    “阿札施里,你的消息准确吗?”

    “宁王殿下,若是消息不准确的话,下官也不敢前来劳烦您,下官胆敢有妄言,定要长生天让我万劫不复!”

    朱权的手不由的拍了拍额头,他的心中有些慌乱,但是他知道他自己必须要压住阵脚。

    “确切的数字有多少?也速迭儿军队的目标是何地?”

    “回禀殿下,确切的数字应该在五万人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了七万人,至于这些军队的目标,暂时无从掌握,但是我的人跟踪了一天之后发现这些骑兵正在毗邻我翁牛特部西北部的草场上整备!”

    该死的,朱权心中暗骂了一句。

    作为泰宁卫之中最为强大的部落,翁牛特部的草场自然也是极大的,但是即便再大,从范围来说,从翁牛特部西北角的草场到这撒叉河边泰宁卫本营快马也就只需要两天一夜的时间。

    “胡宁,这是孤的兵牌,孤让孤的亲卫护送你立即赶往大宁都司,下令大宁都司各部立即集结!同时立即让吴运回去率领新城卫,准备支援,还有富峪卫、木榆卫也立即派人前去通知,让他们立即整顿战备,五天之内在新城卫集结待命!”

    说着,朱权从腰间解下了一枚兵牌递给了胡宁。

    这枚兵牌还是朱权就藩之后,龚合亲自交到朱权手上的。

    胡宁虽是宁王府长吏,但是他并没有调兵的权利,若是想调动整个大宁都司的军队,那么除了朱权之外便只有手持这枚兵牌才能调动。

    不怪朱权如此慎重,要知道眼下泰宁卫这里除了朱权大宁五卫的大军之外,便只有朵颜三卫各个部落的近七千骑兵。

    虽然说总兵力超过了三万人,但是别忘了也速迭儿军队可是超过了五万人。

    而眼下泰宁卫之中的那些部落军队之中尚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敌人,因此由不得朱权不慎重。

    朱权来不及责备阿札施里为什么到现在才发现也速迭儿的军队,在对胡宁说完之后,朱权便带着阿札施里快步走出了帐篷然后走上了高台。

    面对去而复返,并且一脸凝重之色的朱权和阿札施里,高台的明军将领以及那些部落头人们脸上全是不解之色。

    “立即下令停止比试”

    说着,朱权的目光变得坚毅起来然后与这一双双充满不解神色的眼睛对视着说道:

    “诸位,快马回报,西蒙古也速迭儿的五万骑兵已经聚集在了弘吉剌特部的草场之上,声势浩大!

    孤以大明宁王的身份下令

    即刻起,各部立即回到营帐之中做好迎战准备,阿札施里,将你泰宁卫之中的武器全部给孤搬出来,同时务必将营地加固。

    另外**,眼下聚集在这撒叉河边的朵颜三卫所有军队由你统管,但又不服者,杀之!同时你翁牛特部立即派出大量斥候给孤向西侦查,一有情况,立即回报!

    大宁五卫指挥使留下,其余人等立即回营收束兵马!”

    朱权说完之后,高台之上人人脸色大变,好在虽然不少人因为这个消息变得惊慌不已,但是在朱权的逼视下,好歹没有失了体统。

    等到高台之上只剩下朱权和大宁五卫的指挥使之后,朱权立即对着大宁中卫的刘占说道:

    “刘占,你的大宁中卫立即后撤五里扎营,记住,按照最高等级扎营!”

    “诺!”

    “陈忠、张昭,你们两卫立即派出斥候,孤对翁牛特部的人有些信不过,所以一定要派遣那些精锐斥候,而且要多派!另外除了斥候之外,你们两卫立即前往翁牛特部之中协助阿札施里加固营地!”

    “诺!”

    “顾盼、王宝诚,左右两卫给孤好好的养足精力,到时候一旦发现也速迭儿的前锋,孤少不得要让你们去打第一阵!到时候,一定要让那些鞑子见识到大明军威”

    “诺!”

    尽管朱权的前半句话让顾盼和王宝诚两人感到有些不爽,毕竟其他三卫都有事情做,而他们居然要躲着养精神。

    但是朱权的后半句却让他们面露喜色。

    如果说朱权不是相信他们的话不可能会决定让他们去打第一阵的,

    五人纷纷领命退下,之后,只见原本热闹非凡的草原之上在各个部落头人以及明朝军官们的呼喊声之中,所有的军士都纷纷停止了比试,然后呼喊着口号集中离开。

    激烈的军号声,雄壮的战士,这一幕让朱权看的有些醉了。

    此刻朱权的心中,什么也速迭儿,什么五万以上的敌军都被抛之脑后,壮哉,我大明雄军何惧区区跳梁小丑般的蒙元余孽!

    。。。。。。。。。。。。。。。。。。。。。。。。。。。。。。。。。。。。。。。。。

    “大帅,这位是弘吉剌特部头人的长子俄日勒和克!”

    在靠近翁牛特部的草场之上,乌日兰以及六万也速迭儿部的骑兵已经到位,而就在乌日兰赶到弘吉剌特部之后,先他一步赶到的那图哈已经和俄日勒和克碰过了头,因此在乌日兰赶到之后,那图哈便将其引见给了乌日兰。

    看着眼前这个年纪不大,但是却敢大着胆子盯着自己看的少年人,乌日兰的脸上浮现出了笑意。

    如果论血脉的话,塔宾帖木儿这一支不仅拥有黄金家族的血脉,同时其血脉源头同样是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当年纵然被忽必烈打败并且被幽禁至死,但是阿里不哥当年可是受到了蒙古草原上大部分部落的支持,因此顾忌到这一点,忽必烈并没有对阿里不哥的子孙加以屠杀。

    而这些阿里不哥的子孙同样在草原上开枝散叶,其中也速迭儿是一支,塔宾帖木儿同样是一支。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关系,所以也速迭儿对弘吉剌特部的拉拢才会如此的顺利。

    “很好,俄日勒和克,一看你就是个健壮的小伙,没有辜负你身上流淌着的黄金家族的血脉!再过几年,又是草原上的一只雄鹰!”

    听到乌日兰的称赞,只见俄日勒和克整张脸都激动的涨红了。

    “谢谢大帅的夸奖,这次我们弘吉剌特部动员了一千五百战士,愿意助大帅一臂之力!”

    “俄日勒和克,不是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是在复兴整个大元!告诉你,大汗不日就将亲自率领两万最精锐的却薛军赶来!到时候我们便有八万雄兵,虽然暂时对大明无可奈何,但是拿下朵颜三卫却是不在话下!

    俄日勒和克,我们现在做的仅仅是复兴大元的第一步,等到我们再次让马蹄踏上中原,到时候我们都是大元的中兴功臣!

    大汗已经许诺,若是攻下朵颜三卫,活捉那个汉人的亲王,那么你父亲将会被册封为辽阳王,整个大鲜卑山(大兴安岭)都将是你家部落的草场!”

    俄日勒和克的脸上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激动来形容了。

    “谢谢大帅,我和父亲势必为大元的复兴效死!”

    “哈哈,好,要的就是这股子气势!”

    乌日兰伸出右手拍了拍俄日勒和克的肩膀豪气的说道。
………………………………

第四十七章 出兵与立储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十二,泰宁卫上下已经是一片肃杀之意,前日斥候传来消息,弘吉剌特部的领地上的确发现了数以万计的骑兵。

    “报殿下,撒叉河上游发现敌军踪迹,大约万余余人,骑步约在五五之数,领兵的乃是也速迭儿部的那图哈!”

    一名探子纵马飞驰到朱权身前然后下马大声说道。

    “来得好,顾盼、王宝诚!国朝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日便是尔等报效朝廷的时候,尔等两卫以王宝诚为首,立即前往撒叉河上游设伏,孤会让**率领熟悉情况的牧民充当向导,尔等务必击败这支也速迭儿部的前锋,搓其锐气!

    同时牢记,敌军主力若至,则立即率兵掩遁,万万不可恋战!”

    “下官遵命!”

    听到朱权令王宝诚为首,顾盼的眼眸之中有一丝不服之色闪过。

    大宁左卫和右卫不论是战斗力还是功绩,一向都是不论上下,但是现在朱权却令王宝诚为首。

    不过顾盼并非不知轻重之人,他清楚此行的重要性。

    历来两军开战,军心便是重中之重,而往往在初战之中获胜能够极大的鼓舞军心。

    特别是眼下对于兵力处于劣势的明军来说,这第一站乃是必须要赢得。

    就在顾盼和王宝诚领命退下之后,朱权身边的一个幕僚开口说道:

    “殿下,大宁左右两卫固然有兵一万有余,但是敌军兵力同样在万余人,是否再增派一些军队?”

    “呵呵,王先生,你多虑了,敌军以雷霆之势压来,若是派军多了,容易形成缠斗之势,到时,敌军主力若至,那么我军想要从容撤出便是不易,毕竟我军之中步卒不在少数!”

    固然也速迭儿部落乃是西蒙古霸主,但是不论是何等规模的游牧部落也不可能做到全军皆是骑兵。

    骑兵虽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之王,一匹优良的战马和一个优秀的骑兵却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

    的确,蒙古人是生在马背上的民族,而当年蒙古人也正是胯下耐力出色的蒙古马征服了大半的世界。

    但是一万名骑兵征战需要携带两万余匹战马,而当年蒙古西征之时,当时骑兵的标准配置是一人三马,而十匹马之中所能产出的合格战马也不过三到四匹,其余的不过驽马之资。

    就以眼下乌日兰的六万东征军来说,其中骑兵有两万五千人,步卒三万五千余人,而携带的战马则达到了六万余匹。

    “大宁左右两卫,乃边军之精锐,虽只万余人,但是战斗力不可小视,孤之所以只派两卫之军设伏,除了考验顾盼和王宝诚之外,同时也是为了让全军上下看看清楚,我军与也速迭儿军队一对一的情况之下,胜败谁属!”

    听了朱权的话,他身后的这名王姓幕僚不由的颔了颔首,虽然朱权说的有些混乱,但是这名幕僚却能够明白朱权的意思。

    “对了,传令陈忠,让他率领大宁前卫跟随在大宁左卫之后二十里,以备不时之需!”

    朱权说完,便返身回到了帐中,而此刻帐中明军将领和朵颜三卫的各部头人大都集中在了这里,而在大帐中间,一个诺大的沙盘摆在了地上。

    这沙盘却是朱权在得知也速迭儿骑兵出现之后,立即召集了熟悉弘吉剌特部的泰宁卫牧民而后根据他们的印象制成的。

    。。。。。。。。。。。。。。。。。。。。。。。。。。。。。。。。。。。。。。。。。。。。。。。。。。。

    朱允炆在谣言案中的表现不仅挽回了自己的声誉,同时更是让洪武帝对自己的这个长孙更加的爱惜起来。

    不可否认,洪武帝乃是一代英主,但是这并不代表洪武帝属意自己的继承人便是如同他自己一般。

    自登记称帝之后,洪武帝便非常喜欢史记,而其中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和二十四史中的隋史更是洪武帝看的最多。

    秦朝和隋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二世而亡!

    秦始皇和隋文帝无疑都是一代雄主,而他们创建的帝国同样都是强盛一时,但是为何不过数十年,只经二世便亡这是一个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在洪武帝看来,自己的继承人不能是那种嬉戏怠政的人,例如秦二世。

    也不能是那天资甚高、处处展露强权之人,例如隋炀帝。

    打天下虽难,但是如何守住这份天下却是更难!

    因此,在洪武帝看来,朱允炆虽然性格上偏弱,但却是一个最为合格的守成之君!

    大明已经是统御四海,其余之地不论是北还是南,在洪武帝看来都是蛮夷之地,夺之根本无用,只会空耗国力,这一点洪武帝在皇明祖训之中更是强调了多次,为此甚至还确立了十大不征之国!

    而且朱允炆注重亲情,这一点是洪武帝最为看重的。

    明朝的藩王制度乃是洪武帝亲手创建的,他自然清楚其中的利弊。

    若是洪武帝之后的君主乃是一强势之人,那么可以说这藩王制度立即就将被推翻,而到时候便是一场朱明皇室内部的血斗。

    当然洪武帝并不认为自己分封的这些藩王会造反。

    此前已经说过,这些藩王就藩的藩国虽都是繁华大邑,但是其手上护卫兵力不过万人之数,而这些大邑往往都是各地都司兵力部署的焦点,藩王胆敢有异动,那么不受藩王节制的都司便会立即出手拿下。

    因此,只要这些藩王聪明的话,在洪武帝看来,根本就不会造反。

    眼下,在对谣言一事的处理之上,朱允炆充分将自己仁厚的一面展露了出来,试想连这些造谣中伤自己的人都能放过,那么朱允炆又怎么会对自己的至亲下杀手。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初八,一则消息震动了天下。

    洪武帝在朝会下颁下圣旨,正式确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就在百官向换上一身皇储礼服的朱允炆行礼之时,大殿一侧稍后的位置上,朱允熥低着头与大殿之中的其余人等一般向朱允炆行大礼,但是没有多少人注意到的是朱允熥的肩膀却是一上一下的,低着头的脸上已经满是愤慨之色,显然其情绪不安至极。

    不过高坐在御座世上的洪武帝却对朱允熥的表现洞若观火。

    没错按照礼法来说,朱允熥才是名副其实的嫡子,他才拥有被皇太孙的资格。

    但是洪武帝之所以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自有他自己的思量。

    除了因为朱允炆乃仁孝之人外,朱允熥头上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