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奉天靖难-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说蓝玉目前乃是明朝军方第一大将,但是显然在洪武帝的顾忌之下,蓝玉的嫡系军队基本不在京师地区,不是在西北、西南就是在中原。

    而傅友德与蓝玉不同,虽说傅友德被归于蓝玉一党,但是一直以来,傅友德从来没有表现过自己对军权的掌控欲,这一点与蓝玉广收义子、强收军权的举动截然不同。

    但是傅友德从军数十载,又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嫡系手下,只不过傅友德的嫡系没有蓝玉的多,同时也没有蓝玉那般嚣张醒目罢了。

    没错,傅友德对洪武帝的忠心的确是高过了一切,但是洪武帝的年纪毕竟摆在了那里。

    历代皇统承续之中,各大权贵基本上都会进行下注,毕竟功劳之重无过与从龙!

    当然,在其中也有两头下注或者中立的,但是这些摇摆中立的往往在皇室更迭之后得不到太大的好处,甚至可能还会被削弱原本的权势。

    傅友德的年纪也已经不轻了,他比洪武帝大一岁,今年已六十有五。而他的几个儿子在傅友德看来资质甚至只能用中人来形容,这让傅友德对自己百年之后,颖国公府的未来感到不安。

    在这种情况之下,傅友德必须要下注,而他下注的对象正是蓝玉以及朱允熥。

    国朝已经过了那段金戈铁马不休的岁月,甚至在朝中,文官越来越有压过他们这些勋贵武将的架势。

    显然,这背后肯定是有洪武帝的身影的。

    若是朱允炆是一个强势英武的人,或许傅友德下注不会这么早,甚至肯定会留上一手,但是偏偏朱允炆在傅友德看来完全就是受了那些文官影响太多变得软弱不堪。

    这样一个人即便是登上了大宝,恐怕也镇压不住大明上下的骄兵悍将。

    “颖国公多谢了,确实,蓝某手上的确人手不多,还请颖国公放心,不到万不得已,定然不会让颖国公受累的!”

    傅友德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你我皆为开国勋贵,本为一体,自当共进退!”

    说完,两人之间便是相视一笑。

    。。。。。。。。。。。。。。。。。。。。。。。。。。。。。。。。。。。。。。。。。。。。。。。

    一夜之后,洪武帝额头上的皱纹看起来似乎更多了些。

    看着铜镜之中略显憔悴的脸颊,洪武帝感叹了一声然后说道:

    “真的是老了,想当年与陈友谅大战,奋战不休,数天数夜不休都没事,而今只不过熬了几个时辰,却是憔悴了不少!”

    说着,洪武帝闭上了眼睛,似乎在回忆着年轻时金戈铁马的岁月。

    洪武帝犹记得当年在鄱阳湖中,自己坐船搁浅,眼看着陈友谅的兵船将自己团团围困,战败身亡的阴影已经蒙上了洪武帝的心头,但是就在这时,正是常遇春指挥自己的战舰撞向了自己的坐舰一侧,使得自己的坐舰逃离了浅滩。

    “主公莫慌,臣来了!”

    耳旁似乎犹自响起了当年在鄱阳湖上,常遇春向着自己高呼的声音。

    洪武帝的脸上流露出了哀切的神情,常遇春、蓝玉这都是跟了自己数十年的老将了,称帝之前的往事历历在目,特别是在濠州之时,那时的自己与常遇春等人朝夕相处甚至抵足而眠。

    而如今,常遇春去了、徐达也去了。。。。。。。。

    但是这哀切的神情转瞬即逝。

    朕是帝王,朕不能徇私情,而今朕不能为一己之情而至允炆、至大明天下与不顾!

    允炆是一个好孩子,尽管他没有开创伟业的霸气,但是他却是合格的中兴之主,朕的选择从来没有错过!

    想到这里,洪武帝心中那因想起往事而变得柔软的心重新坚硬了起来。

    “陛下”

    一名太监呈上了一张手巾,洪武帝拿起手巾之后方才发觉,自己的脸上却是已经泪水纵横。

    拿起手巾擦了擦脸,洪武帝走出了寝宫向着承天殿走去。

    外面的天色依旧是一片漆黑,洪武帝看了看天色便登上了寝宫门口的御撵,此时已经快要到卯时,正是上朝的时候,承天殿之下已经等候了无数的臣工。

    依旧是熟悉的鞭声、熟悉的面孔、熟悉的位置。

    御撵停下之后,洪武帝踏着龙壁走上了承运殿。

    当洪武帝在龙椅上坐定之后,台阶之上顿时响起了山呼万岁的声音。

    “诸位臣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一名太监走到御阶前高喊了一句。

    “禀陛下,臣有本要奏!”

    太监话音刚落,便见文官一列之中站出一人,此人正是兵部主事齐泰(为了方便大家辨认,以后还是用齐泰这个名字)。

    坐在龙椅上的洪武帝看到齐泰站出来之后,心中便了然齐泰所说为何事了。

    朱权大捷的消息在昨天便传到了京师之中,除了杨妃因朱权平安无事而感谢遍天神佛之外,朝堂高官们几乎昨日都未曾休息好。

    “卿有何事,奏来”

    洪武帝淡淡的说了一句,虽说洪武帝声音不到,但是在承天殿特殊的结构之下,洪武帝的声音还是能够清晰的传进殿中各个臣工的耳中。

    “启奏陛下,宁王殿下与撒叉河畔大破北元余孽,实乃我大明幸事,臣认为当犒赏我大明将士,另外责大宁都司上报战损,以使兵部尽快就犒赏抚恤之事与户部审议!”

    按理来说齐泰仅仅是兵部主事,在其上还有尚书与侍郎,但齐泰乃陛下着意培养之人,更兼其乃皇太孙亲信,因此兵部上下也乐意齐泰当这个出头鸟。

    “陛下,臣有不同之意,眼下大明虽胜,北元余孽逃遁,但是并不意味此战结束,关于与北元战事,还请陛下进一步示下!”

    齐泰刚刚说完,武官队列之中便站出一人大声说道。

    此人正是开国老将、长兴侯耿炳文。

    国朝立国至今,日渐安定,朝堂之上,文官之势大兴,逐渐有了与勋贵武臣抗衡的架势。

    而这对于一些功勋老将老说其实是有些不满的,毕竟大多功勋老将都认为大明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而这些文官,平时倒是硬气的紧,但在战时却是软骨头,因此很是看不起。

    文武相轻,历朝历代都不能免俗。

    “长兴侯此话诧异,北元虽有进犯,但已被击败逃遁,敌酋也速迭儿更是被重伤,此战我大明已是大胜!既如此,功过赏罚才是第一要务!”

    齐泰既然跳出来了,那么这个出头鸟定然是要做好,因此在耿炳文说完之后便立即对着耿炳文说道。

    这个时候,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都听得清楚,齐泰虽仅仅是说的功过赏罚之事,但是谁都能清楚他话中的含义。

    毕竟只有一场战争结束,才能决定功过赏罚,这样一来的话,齐泰话中的含义无非就是战争已经结束,不用再打下去了。

    “齐大人,此话实在是荒缪,战事还未结束,何来功过赏罚之说!”

    长兴侯顿时便是朝着齐泰吹胡子瞪眼起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黄子澄也站了出来说道:

    “臣认为齐大人说的对,眼下已经进入冬季,北方塞外漠北已是隆冬,此时劳师远征实乃空耗国力之举,与其如此,不如命大军暂且各归故里,等来年开春之后再议战事!”
………………………………

第九十六章 洪武帝的召见

    黄子澄的话听起来虽说有些模棱两可,但是显然还是支持齐泰的。

    朱允炆背后的支持力量,主要是以黄子澄等为首的东宫旧臣以及文官势力,而在军方,实际上朱允炆的支持力量少的可怜。

    因此无论这场战争谁最后打胜了,总之胜利的果实与朱允炆一党无关,因此他们自然也是不希望这场战争继续下去的。

    在齐泰说完之后,朝堂之上武官一列立即边有人跳了出来反唇相讥,而黄子澄等人自然是毫不相让。

    一个好好的早朝顿时如同菜市场般草场,而那些负责维护朝堂秩序的御使们似乎也知道事情的重大,因此一个个三缄其口。

    就在坐在龙椅上的洪武帝脸色越来越黑的时候,解缙站了出来。

    “诸位请勿喧哗,此事还需陛下圣裁!”

    解缙的嗓门很大,顿时压过了朝堂之上的嘈杂声,而这个时候,黄子澄等人也纷纷停止争辩转而向洪武帝恭敬的行了一礼请求圣裁。

    “北元鞑虏罪无可恕,但今已隆冬时节,劳师远征与国无利,命令大军暂且回师,除大宁都司之外,各都司之兵各归驻地!”

    洪武帝的话语无比清晰的回荡在整个朝堂之上的官员耳边,这一下直接让耿炳文等武官的脸色一变。

    “陛下,虽年近隆冬,但大军可以在大宁都司境内过冬,开春之后再出击,并无不可啊!”

    耿炳文出列对着洪武帝说道。

    洪武帝的眉头皱了起来,双目圆瞪,气势骇人。

    “长兴侯,朕说的话难道你还没有听清楚吗!再者而言,北元已经惨败,纵有征伐,只需就近动用大宁都司之兵即可!”

    “陛下。。。。。。。。。。。。”

    耿炳文还想再说些什么,但是洪武帝已经不耐烦的挥了挥手,看到这种情况,耿炳文只能将话咽回到肚子里。

    “陛下圣明!”

    散朝之后,耿炳文脸色很是不好看,就在他即将走出皇宫的时候,一个人匆匆的追了上来。

    “长兴侯。。。长兴侯,等等,等等!”

    听到声音,耿炳文回头一看,只见向着他小跑来的正是洪武帝身边伺候的小太监。

    “刘公公,可有事?”

    “哎,长兴侯,真是让杂家好一阵追,陛下在御书房召见您,请您立即跟杂家来!”

    耿炳文浑身一震,洪武帝早朝之后召见一些官员早已成了常例,但是召见的结果对于官员们来说都是有好有坏。

    但是看着这位刘公公直直的看着自己,耿炳文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悄悄靠近了刘公公,然后低声说道:

    “刘公公,这陛下的脸色如何?”

    虽说洪武帝一朝曾立下规矩,**不得干政,而那些太监的地位和权利更是被削弱到了史上最低的地步。

    但是毕竟,这些太监乃是洪武帝的身边人,纵然其不能参与国政,但是显然与洪武帝朝夕相处的大太监们值得所有官员们尊重。

    “还请长兴侯放心,陛下的脸色尚可”

    刘公公低声向耿炳文说了一句然后又催促道:

    “长兴侯不要耽误了,快跟杂家走吧!”

    看着刘公公,耿炳文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感激的神情,然后便跟在刘公公的身后向着奉天殿后的御书房走去。

    在御书房之中,除了洪武帝之外,皇太孙朱允炆也在,而此时的洪武帝正在一张大案之上挥洒着狼毫。

    洪武帝出生微寒,甚至在起家濠州之前可谓是大字不识一个,不过洪武帝并没有因此为荣,在起家之后,洪武帝虚心向那些文官们请教学问。

    洪武帝的字只能说是中人,但是每当洪武帝想一些事情的时候,似乎写字成为了辅佐他思考的帮手。

    耿炳文走进御书房之后,目不斜视的向着洪武帝以及朱允炆各行了一礼。

    “拜见陛下!”

    “拜见皇太孙殿下!”

    听到耿炳文的声音,洪武帝手中狼毫一停,然后递给了一旁站着的朱允炆,擦了擦手。

    “长兴侯,你是不是对朕的决定有些不满?”

    这一句话一说出,耿炳文只觉得自己背后的汗毛一竖。

    “臣万万不敢,只是觉得以大宁都司一己之力,似乎不足以征伐北元余孽!”

    洪武帝的脸上一笑

    “长兴侯,前元至正十五年,汝父战死,汝袭职,至今已有三十七年了,跟了朕三十七年,你怎么就不会用点脑筋!”

    说道后面,洪武帝的声调突地一高。

    “臣愚钝!”

    “耿炳文,如今国朝虽说太仓富足,但劳师远征北元所需足以让太仓耗费过半,再者而言,国朝立国二十余载,年年征伐,百姓困顿,若为一己之私擅启战端,至这天下黎民与何顾!”

    耿炳文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

    说完洪武帝停歇了一下,然后便让耿炳文站了起来。

    “长兴侯,汝父随我征战数载,再加上汝,汝父子两代忠良,朕是信得过你的,朕问你,皇太孙允炆可继大宝否?”

    洪武帝的这番话可谓是诛心了。

    试想如今朱允炆已经被立为了皇太孙,而耿炳文仅仅是一个臣子,他有什么能耐能去说朱允炆适不适合继承大宝。

    “皇太孙殿下仁孝无双、天下楷模,乃是大明未来的希望!”

    洪武帝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长兴侯,既然如此,那么朕要你辅佐允炆,你可愿意?”

    耿炳文连忙说道:

    “臣万死不辞!”

    “既然如此,长兴侯,你与颖国公他们也是老友了,朕问你,五军都督府之中还有多少是忠于朕的!”

    原本已经松了一口气的耿炳文随着洪武帝的这句话一说出,整个人立马紧张了起来。

    “陛下,五军都督府上下皆是大明的忠臣良将,自然是忠诚与陛下”

    “呵呵,长兴侯,你倒是敢说,朕心中都没有底”

    洪武帝在耿炳文的身前站定

    “凉国公就快要回京了,眼下颖国公他们在关陕掌屯田之事,这五军都督府上下自然也就由你做主了,关于凉国公回京一事,由你和兵部协商然后报给朕!”

    “臣遵旨!”

    耿炳文重重的叩了一首。

    “下去吧,长兴侯,别忘了今天朕和你说的话!”

    说完,洪武帝便挥了挥手让耿炳文退下了。

    等到耿炳文离开之后,御书房之中,洪武帝看着朱允炆说道:

    “耿炳文对朕的忠心还是毋庸置疑的,让他辅佐你,朕还是放心的。但是允炆,你要千万记住,御下之道,张弛有度。

    这几个月,五军都督府和兵部,朕都让人安排了,眼下你的声望是足够了,但兵权却没有抓住,朕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因此现在开始便要早作准备!”

    朱允炆神色大惊

    “皇爷爷,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您身体康健,定能长命百岁”

    洪武帝笑了一笑然后摸了摸了朱允炆的头

    “傻孩子,千年以来可有长生不灭的帝王?活到这个年纪,朕本也知足了,只是如今,朕在这个世上最不放心的便只有你和这大明江山,朕知道你担心的是什么,别怕,皇爷爷在离开之前,定会帮着你将危险全部铲除了,朕要留给你一个稳定的大明、一个强盛的大明!”

    “皇爷爷。。。。。。”

    朱允炆的瞳孔湿润了。

    。。。。。。。。。。。。。。。。。。。。。。。。。。。。。。。。。。。。。。。。。。。。。。。。。。。

    大雪终于还是停歇了,但是草原上的积雪有些厉害,特别是雪水化开之后更是使得草原上大片的地方变得泥泞不堪。

    在大雪停歇之后,朱权立即便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前往撒叉河希望能够和龚合取得联系。

    朱权此时正站在营帐外挥舞着长刀,光着的上半冒出了大量的雾气,这都是朱权身上的汗水所化。

    “殿下,歇歇吧,弟兄们刚刚抓到几只野羊,我已经让人去收拾了,晚上让殿下尝尝俺的手艺!”

    朱权刚刚停歇了一下,王宝诚便捧着毛巾递给了朱权然后说道。

    野羊俗称狍子,其肉质纯瘦,全身无肥膘,肉营养丰富、细嫩鲜美。

    听到王宝诚的话,朱权笑了一下

    “几只野羊恐怕不够吃的,你王指挥使的胃口,我在大宁的时候可就听说过了”

    听到朱权的调侃,王宝诚嘿嘿的笑了起来。

    擦过身子之后,便有几名侍从将衬衣穿在了朱权的身上,然后又为朱权披上了狐裘。

    “殿下,龚佥事那里有回信了,他们已经到了撒叉河南,但是斥候来报撒叉河已经结上了一层薄冰,人马不太好渡河”

    不远处张昭急匆匆的赶了过来,而当朱权听到他的话之后,朱权脸上先是一喜而后便是一沉。

    的确,结上冰的撒叉河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毕竟结上了冰,这小船自然就不好走了,而如果不坐船的话,薄薄的冰面根本承载不住大量的人马渡河。

    朱权等人此前是从下游的一处浅滩渡河的,当时天气尚可,人马泅渡没有问题,但是现在这么冷的天,不光人受不了,马匹沾上那冰冷的凉水同样也受不了。
………………………………

第九十七章 草原上的明珠

    “这样吧,你去找阿札施里,若是实在不行的话,让将士们用布包住那些泥土扔在河里,铺也要铺出一条路!”

    朱权说完之后,张昭便行了一礼转身离去了。

    “殿下,该进午膳了!”

    一个身穿草原服饰,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走到朱权身边轻声说道。

    “知道了,诺敏,你先过去,孤随后就到!”

    听到朱权这么说,少女弯膝行了一礼便离开了。

    这名唤作诺敏的少女乃是**的掌上明珠,此行朱权北狩并没有带着侍女,因此在朱权与翁牛特部之中住下之后,阿札施里便让自己的宝贝孙女过来伺候朱权。

    少女有一张瓜子脸,这与蒙古族女子普遍的圆脸倒是截然不同,素齿朱唇、双目澄澈、皎若秋月,断的是月容花貌。

    当然让自己的孙女前来伺候朱权,阿札施里心中是否有什么想法就不为人知了,但是显然,若是朱权与诺敏之间发生点什么,想必阿札施里是乐见其成的。

    不过显然,少女并不知晓祖父心中的意思,而阿札施里显然也没有对诺敏明说。

    虽说是伺候,但是显然少女从来没有伺候过人的经验,这一点朱权明显的能够感觉的出来。

    甚至在朱权看来,诺敏在他身边也不知道是诺敏照顾他多一点还是他照顾诺敏多一点。

    在与王宝诚说完话之后,朱权便转身返回了营帐。

    营帐内除了朱权之外便只有诺敏和另一位少女,另一位少女是脱鲁忽察尔的女儿其其格,论姿色在这草原之上也堪称是出众的,但是显然比诺敏还是要抵上一些。

    不过即便如此,对脱鲁忽察尔那个莽夫模样的汉子能够生出其其格这样标志的女儿也是让朱权感到了一丝惊异。

    营帐之中只有他们三人,其余的侍卫等自然只能是守在了帐外。

    营帐之中已经在炭火旁摆上了一个小案,小案之上摆着三样精致的菜肴。

    原本朱权的菜肴不至于如此简单,但是毕竟现在营地之中缺粮,朱权自然也就不好搞特殊了。

    这些菜肴都是出于其其格之后,虽说其其格在颜色上略逊诺敏,但是却烧得一手好菜。

    朱权入座之后,两名少女却是恭敬的站在他两边。

    “诺敏,其其格,你们都坐下吧!”

    朱权对着身旁的两名少女招了招手便让她们坐下。

    而此时便能够看出两女的差别了,听到朱权的话,诺敏当即便面带喜色的坐在了朱权的下手,而其其格却还在犹豫着。

    看出了其其格的犹豫之后,朱权便笑道:

    “坐下吧,这营帐之中就我们三人,不怕别人看到!”

    诺敏是**的长女,又是阿札施里唯一的孙女,因此往日娇惯了不少,而与诺敏不同,别看脱鲁忽察尔五大三粗的,但是他对女儿的教育却是不放松,甚至比儿子都要严格一些。

    因此其其格相对诺敏而言,性子上也比较谨慎一些,不像诺敏有些大大咧咧的。

    好在这几天的相处之中,其其格也知道朱权是一个比较好相处的人,因此在对着朱权行了一礼之后,便也在朱权的下手坐下了。

    朱权拿起碗筷的时候,陡然发现,另一边的诺敏手中的筷子却是已经飞快的游走了起来。

    朱权笑了一下,知道诺敏是饿急了。

    毕竟她们一大早便起身伺候朱权,而早上那点食物恐怕都不够打底的。

    “其其格姐姐,你做的菜可真好吃,什么时候教教我呗!”

    诺敏筷子飞舞间还不忘对着其其格恭维一句。

    不过诺敏说的倒也不是虚言,起码在吃惯了山珍海味的朱权看来,其其格做的饭菜倒也不比那些御厨要差。

    其其格秋波一转向着诺敏细声道:

    “吃饭还堵不住你的嘴,你有那个性子学吗?”

    其其格说的也是事实,诺敏做事那是三分钟热度,别的不说,明着说阿札施里让诺敏来伺候朱权,但是诺敏连朱权的床铺都收拾不好,往往都是其其格收拾,诺敏在边上看着。

    听到其其格这么说,诺明不依了,只见她娇嗔道:

    “哪里啊,人家很有耐心的好不好”

    不光其其格在诺敏说完之后露出了有些无语的表情,这些天相处之下清楚诺敏性子的朱权在她说完之后也是顿时忍俊不禁的笑了一声。

    诺敏要是有耐心的话,自己的那方唐代玉堂端砚就不会被磕了一个角了。

    似乎是注意到了朱权脸上的笑容,诺敏的脸颊一下子变得红了。

    虽说草原上的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