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妾-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爱卿此话怕是不妥。“景承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看得出来,有这个想法的,果然不仅仅是皇后、肃王爷和范雍三个人而已,因此,就连做皇上的,也不敢把话说得太绝对了,“有爵位的人家,都是世世代代与我朝有功之族,不仅是社稷的仰仗,也是民心之所向,岂能说离京就离京的。”

    “陛下,若是所有封爵的功臣都一夜之间离京自然不妥,只是范尚书所言,也并非完全无理。”说这话的,是监察院御史程又中,“尤其是些正当盛年,能文能武的公爵、伯爵们,理应进一步为国效力,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一劳永逸啊,您说是不是?”

    此话说得尖锐,一时之间,大堂之上人人议论纷纷。

    景承摇了摇头,没有想到,这个想法竟然得到了这么多重臣的回应,难道,这看起来好像是为了驱逐代璋离开景承的法子,竟然也有可能不失为一个利国利民的良策么?

    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了起来。

    代璋站在下面,两眼紧盯着皇上,他知道今天这些关于公爵封地的话,有很大部分都是冲着自己来的。

    最新被封为公爵的人,也就是他庆国公了,而最近在朝里能令人不满,欲驱之而后快的,也就是他楚代璋了。

    代璋心里明镜儿似的,也知道皇上心里也理应和自己一样清楚。

    那么,他是不是会替自己说句话呢?还是正像伦伶所说,皇上早已对自己也起了功高盖主的疑心,因此,也会像这些人一样,恨不得让自己离开的越远越好呢?

    皇上看起来好像有些为难,可是自始至终,他也没能坚定的站在代璋这一边。

    “这件事,朕还需要好好想一想,还是之后等等再说吧。”他这样回答到。

    这样的答案,代璋并不满意,在他的眼中,景承的悬而未决已经足以说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再也不是曾经那样毫无保留的信任了。

    如果是这样,那么如果自己继续留在京城之中,不仅会招到这些大臣的不满,更是会引得皇上对自己越来越猜忌。

    就像父亲那样。

    想到这里,代璋双手抱拳,走出人群。

    “陛下,可否听臣一句话?”

    景承有些惊讶,心说,这些人正是针对代璋将军你啊,你躲还躲不及,出来说话不是引人口舌么?

    “庆国公请讲。”

    “陛下,臣以为,范尚书等的提议,于国于民,都是极有益处的大计,虽说一时之间做起来不易,然而千里之行也需始于足下,臣愿意,做这第一个离京的公爵!”

    此话一出,众人愕然。

    就算是针对代璋的范尚书和程御史等人也只是希望借此机会给皇上施一施压力,没有想过,今天的朝会之上,真的能有什么可见的结果。

    可是代璋竟然这么主动自投罗网?真是让所有人都为止惊诧。

    他心里在想些什么?没有人知道,只是大家都暗暗点头,这下子,连皇上也拦不住了。

    “庆国公,庆国公此言当真?”景承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想出言相劝,可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措了半天的词,还是欲言又止。

    代璋面无表情的说道,“君前无戏言,臣如何敢在皇上面前口出诳语呢。”

    范尚书、姚尚书、程御史等人这时才反应过来代璋并不是随口说说,连忙趁热打铁,

    “哎呀,庆国公深明大义,臣等佩服啊。”

    “是啊是啊,臣等佩服,有这样的公爵,真是我朝之福气啊。”

    “可不是,这样一来,地方之治,就有希望了,庆国公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这些溢美之词,无非是希望可以将代璋离京的事情坐实罢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景承就是心中有许多不舍,似乎也无法奈何代璋的决定,只是下朝之后许久,他还是没想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代璋就突然要离开了呢?

    比景承更加对此事感到意外的,自然就是黛瑾了。

    哥哥自始至终都没有告诉过她,这个决定的来龙去脉为何,代璋知道黛瑾和景承的关系非同一般,如果自己和皇上之间生了嫌隙,也不希望会牵扯到黛瑾进去。

    更何况,黛瑾身为女子,虽然名为楚家的女儿,可是实则早已是顺王府的太夫人,不管代璋的决定是怎样的,影响的都是他和弥含的家,与黛瑾,也不会有太多瓜葛了。

    然而黛瑾却不这么认为,在这世上,除了哥哥之外,她已经没有别的可以依靠的亲人,如果哥哥真的要远离京城,那么之后的日子里,不知还有谁可以与自己同甘共苦呢?

    再说,哥哥本来在京城有着一片大好的前景,黛瑾没有看到朝野之中的危机,只以为楚家已经到了最兴盛的时候,只要代璋继续在朝为官,那么早晚有一天,可以会成为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楚家的荣耀,也就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

    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代璋放弃之前所有的努力,心甘情愿的主动要求远赴他乡呢?

    朝廷还需要一段时间决定代璋的封地,因此也不是说走就走的事情,黛瑾满心希望,在最终的决定下来之前,能用自己的能力改变这事态的走向。

    ”瑾妹妹不必多说。”代璋心意已决,此刻只怕是连皇上的挽留都不会有效,更别说是黛瑾了,“此中缘由,妹妹也不必多理,只消安心等待最后的旨意便是了。”

    难道,难道哥哥真的是心甘情愿的?黛瑾看到代璋一脸平静的样子,怎么也不像是被人逼迫的做出此番决定,倒好像是十分向往的样子。

    她本以为,这一定是朝中斗争的结果,哥哥无能为力,那也许自己还能帮得上一点半点。

    可是看到现在的情景,就算是自己愿意去找景承问个明白,只怕哥哥自己都不愿意留在京城了似的。

    黛瑾又转头问了问弥含,她是做母亲的人了,带着孩子一同离开京城,去到不知道是哪里的外省,别的不说,只怕是生活条件上就要艰苦了许多,凭这一点,也许她心中也有许多不愿?

    然而事与愿违,弥含看起来几乎跟代璋一样急切的想要离开这里。

    一来,她的性格向来是对代璋言听计从,所有夫君的意思,她都愿意无条件的服从。二来,京城对于弥含而言,也实在是个是非之地,各种勾心斗角致使自己亲眼看着娘家衰落如此,若是能离开,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也许还能重新开始,忘记过往的所有伤心。

    黛瑾简直无法相信,就这样连个说得通的理由都没有人告诉给她,哥哥带着一家人,就决定要彻底离开了。

    虽然说哥哥依然还会是庆国公,可是离开了这权力的中心,也不过是空有一个爵位,领一些俸禄罢了。自己对于楚家兴盛的更多愿望,只怕是再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了。

    听得妹妹如此说,代璋心里五味杂陈,曾几何时,他又何尝不是雄心壮志,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给楚家在历史上写下重重一笔呢?

    然而眼前的情势,却让他也开始明白了中庸之道。保命要紧,至少这样,楚家不会再一次背上谋逆之罪的恶名。

    “哥哥,真的心意已决?”黛瑾最后一次到访庆国公府,心中还保留着一丝丝希望。

    只是代璋不出意外的还是点了点头,“瑾妹妹,为兄在这京城之中,也算是了无牵挂了,只是有一样,还想再临行前问问妹妹。”

    “哥哥请讲。”

    代璋看了看周围,见没有别人,便放心说道,“自从为了平反案子,将文俊兄接到京城后,他已经在我这府上住了好一阵子了,我见虽然眼下无官无俸,但为人还和当年一样,正直可靠,不知妹妹,是否还有再续前缘之心?”

    黛瑾听到此话,脸上一红,她对哥哥如此大胆的提议,倒显得并不意外,只是有些不好意思。

    若说她自己从来没有过这个想法,那也是假的,活到了这个年纪,一切该经历的不该经历的风浪都走过了,重新再一次遇到能让自己心中掀起波澜的人,黛瑾比过去更想努力的去抓住命运给的机会。

    只是,说来容易,自己一个王府的太夫人,若是想要再嫁,怎么可能呢?

    代璋看到妹妹脸红,便知道黛瑾也心有此意,只是自己不知该如何是好,便接着说道,“妹妹不必为难,此事妹妹不便张口,然而我这个做兄长的,既然要离开京城了,想要给你找个依靠,也是正常的。顺王府里面的事情,就算是再为难,想来也是有一人能做得了主的。”

    “皇上?”黛瑾心中一动,随即又有些失落,没错,只有景承可以做到,可是,他那么多年痴心不改,如今又怎么可能同意将自己送到文俊的手上呢?

    代璋心中却好像胸有成竹一般,他知道,自己和皇上现在虽然已经心有嫌隙,然而这最后一个照顾黛瑾请求,景承应该还是可以应允的。更何况自己离京的这件事情,如果没猜错的话,皇上心里应该多多少少有些不忍和愧疚。

    只要黛瑾自己愿意,那么她就可以有再一次跟文俊共度余生的机缘。
………………………………

一百三十八 春心复起

    黛瑾的心,一直不停的砰砰直跳。

    这样的心跳,与以往经历过的那所有的惊心动魄,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现在的感觉,更像是当年文俊来到明国公府拜访父亲哥哥的时候,躲在门后的那个还是少女的她,那份想偷看又不好意思多看的羞涩。

    不只是那样,如今更多了一份,历经人世艰辛后,对最后一点美好的希冀。

    不过,就算眼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黛瑾也难以对他承认自己的心意。

    女子改嫁,从来不是什么风风光光的事情。

    可是如果要让她张口拒绝,那则是更不可能,毕竟她深知自己的心,如果可以真的有机会再与文俊在一起,那么剩下的人生里,不管是穷是富,是要再经历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不再畏惧。

    那是一个属于年少的美梦,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实现那个不曾实现的梦。

    代璋知道,男女之事,黛瑾自己还是会难以启齿,于是他早就替她想好了一个极好的借口。

    “瑾妹妹,为兄此次离开京城,虽然还不知道会落到什么地方,但是想来以后都是山高路远,再见一面都不容易,更别提互相扶持了。把妹妹独自留在京城,心里也是有许多担忧,如果有文俊兄在身边照应,别的不提,就是为兄我,也可以更加放心的离开啊。”

    黛瑾见哥哥说的恳切,心中暗喜,如果有了哥哥替自己找的这个理由,那么也不必亲自出面了。

    “那,哥哥的意思是……”

    “我会去见皇上,让他许了你们这桩美事就是。”

    “等等。”黛瑾突然想到,说了半天,也都是自己和哥哥的意思,就算是景承也一样点头应允,他们好像自始至终,都还没有问过文俊呢。“哥哥,此事,并非你我二人和皇上就可以决定的呀。”

    自从文俊住到了京城庆国公府以来,黛瑾也常常与他见面、说笑,两人在一起,确实是有着这么多年攒下的说不完的话儿。

    可是这么久了,黛瑾一直都还把他当做一个旧年的老友看待,因此心里,也觉得对方不会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如今说到了这里,她才猛地想起,就算哥哥和自己再怎么一厢情愿,文俊毕竟是有过妻儿的人了,再不比当年,他,还会愿意要我么?

    “嗨,看我这个脑子!”代璋一拍自己的脑门儿,“竟忘记告诉你了,今天你来之前,我已经打探过文俊兄的意思了,你若是当真了解他,就该也能猜得到他的心思吧?”

    黛瑾听到这话,心中猛地一抖。虽然脸上没有表情,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努力想掩饰那份羞涩和喜悦,不过脑中早已暗暗对自己说道,猜得到,我猜得到!听哥哥的意思,文俊应该是和自己一样想要互相伴着,度过剩下的日子呢。

    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心里,好像一个烟花瞬间炸开来一般,噼里啪啦的,都是让人欢欣的火花。

    代璋又补充道,“你们倘若真的在一起了,妹妹可能就不能再以王府太夫人的身份领朝廷的俸禄了,这样一来,就算皇上和我这个做哥哥的有心接济,也不是个主意……”

    “璋哥哥,我没关系的,虽然人家讲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是我是走过这条路的人,我可以跟他回鲁中,过教书先生的清贫日子去。”黛瑾知道哥哥心疼自己,又怕他改了主意。

    代璋无奈的笑笑,看得出,妹妹是真心的,不过这主意既然是自己想出来的,当然也没有临时改变的意思,“你听我说完,就算是你愿意过清贫日子,文俊兄是否愿意如此让你为难,我们还不得而知,而且,还有仪如,你也得考虑考虑……”

    是啊,若不是代璋提起,黛瑾这个做母亲的,差点儿都忘了要问一问女儿的意见。

    仪如不仅仅是自己的女儿,更是先顺王爷的女儿,皇家的明珠郡主,自己如果真的跟了文俊,她,要怎么办?

    留她在顺王府?那就要跟母亲分离。带她和文俊一起生活?又实在委屈了她这样一个千金大小姐。

    “哥哥说的是。”黛瑾又有些无精打采了,她暗自摇摇头,自己不能做这样一个自私的母亲,让女儿跟着自己从王府搬去平民百姓家居住,甚至还要去那遥远的鲁中。

    代璋见状连忙说道,“我的意思是,文俊本也是官宦人家出身,要学识有学识,要德行有德行,如果此事真的能成的话,最重要的,还是给他在京城寻个官儿做,就算不是太大的,至少也能领朝廷的俸禄。”

    黛瑾好像又一次看到了希望,“哥哥觉得此法可行?”

    “问题应该不大。”代璋微微点头,自己在京城之中,虽说因为位高权重,招惹了不少大臣的怨恨,可是也毕竟是官场上行走了这么多年的,给文俊谋一闲职美差,应该还不是难事。

    这样一来,黛瑾所有的顾虑,就几乎全部被打消了。

    黛瑾离开庆国公府的时候,真是喜出望外。

    本来,此行是希望可以劝阻哥哥离开京城的,虽然没能成功,可是哥哥却认真的提起了自己改嫁给文俊的事情,黛瑾说不上来是开心多些,还是紧张多些。

    总之,如果哥哥一定要走,那么他临行前看着自己余生有个好些的着落,应该也算是可以放心了。

    不过代璋的话也提醒了黛瑾,仪如这孩子可怜,从小小年纪就没了亲爹,如今身为太夫人的母亲突然要改嫁他人,还不知道她心里是不是会愿意呢。

    仪如从小跟在黛瑾身边,跟母亲二人相依为命的长大,不仅举手投足,学的是几乎和黛瑾一模一样的名门闺秀气质,就连脾气性格,都有些像她母亲那样的坚定和倔强。

    如此相像的母女二人,有时是会心灵相通,有时,却是会在一件事情上相持不下,互不相让。

    黛瑾面对女儿,倒是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寥寥几句,便把自己和代璋的打算说清了,只想问问女儿是否愿意跟文俊一起生活。

    “娘亲,你可是失心疯了?”没想到,仪如对母亲说出的计划,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

    “如儿,你先不要着急,若不是我思前想后没有顾虑了,也不会轻易提出这件事来的,再说,你舅父也说了,无伤大雅的,就算你不相信娘亲,连舅父你也不相信么?”黛瑾连忙搬出代璋,她知道,仪如对这位舅父,一直还是颇为敬仰的。

    仪如此时却听不进去那许多,自小长在王府,对于身份两个字,只怕没有多少人会比她更加在乎了。她是谁?她可是堂堂明珠郡主,从没听说过哪朝哪代,有郡主不在王府里生活的,若是传了出去,让世人笑掉大牙不说,自己以后的名声,可要怎么处呢!

    不过仪如也多少知道母亲和这位史先生的过往,她知道母亲这么多年,自己一个人带着自己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容易,若不是因为等来了这位史先生,已经很久没能从母亲的脸上,看到一丝真心的笑容了。

    在仪如眼里,母亲活了大半辈子了,不是为了自己这个做女儿的,就是为了舅父、楚家和当今的皇上,好像很少见她,真的为自己做什么。如果这位史先生能让母亲开心,仪如本也是对他感激不尽的。

    如果皇上会允准,仪如并不介意母亲打算改嫁别人,可是一想到母亲改嫁,自己也要跟着搬离王府,就觉得实在无法接受。

    仪如不愿难为母亲,但她毕竟年纪尚轻,想想自己的未来,就更不愿难为自己。

    “如儿,母亲知道这实在是为难了你,母亲也特别不忍心,不过你舅父说了,会给史先生谋个一官半职的,不会让你过清贫日子的,你放心。”黛瑾见女儿不同意,也开始有些心虚。

    “娘亲,您根本不懂我在想什么!”仪如恼火,她心说,我岂是担心过不过清贫日子么,若是在这顺王府中,就是再清贫些也没所谓,只是搬出这王府,就是万万不可的。

    “如儿……”黛瑾几乎有些想要恳求女儿了,却又无从说起,改嫁这样的事情,毕竟不风光,女儿不愿意,也是情有可原的。

    “罢了,罢了。”仪如站起身来,“我就一句话给您搁这儿,如果您真心不想要继续做这顺王府的太夫人,那您就去跟史先生过清净日子,我绝对不拦着。可是您要是想让我一同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如儿,你这是何意,你要跟母亲分开么?”黛瑾有些着急,仪如长了这么大,还没有一天离开过自己,她还是闺中少女,没了父亲,要是再没了母亲,就算在王府里面不愁吃不愁喝,也是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了。

    “是又怎样!”仪如气呼呼的一跺脚,起身就往屋外走去。

    “如儿,如儿……”黛瑾在身后怎么叫,女儿也不回头。

    她还要追赶出去,被有莲拦下了,“太夫人,郡主脚步快着呢,早就走远了,您追不上的了。哎,儿大不由娘啊,您也别怪她,她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儿了,等着改明儿个心平气和的,您娘两个慢慢说,好好说,就能说开了……”

    黛瑾不答话,只是暗自摇了摇头。

    她也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了,如果仪如真的这么强烈的反对,是不是从一开始,这想法就是错的?
………………………………

一百三十九 艰难抉择

    代璋并不知道,仪如的反对,已经让黛瑾有些犹疑了。

    他只想着自己也许不日就要离开京城了,一定要趁早在皇上面前将此事敲定。

    如果能亲眼看着妹妹改嫁,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因此,黛瑾前脚刚走,代璋后脚就准备进宫求见皇上。

    “代璋将军来得正好,朕正想要找你问话呢。”景承见了他,还是像之前一样热络。

    这最近一段时间,在皇宫之中,景承最头疼的问题,也还是跟代璋相关。

    自从代璋自愿作为第一个离开京城的国公爷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找一个适合的地方分封给他了,对于到底选个什么样的地方,景承十分挂心,打算要亲自来做这个决定。

    他不知道代璋为何突然决定要离开京城,但是他猜测,多半跟自己决定派别人领兵去解外藩之围有关,也许代璋是失望了,伤心了,甚至是对皇上心存不满了,才想一走了之。

    景承这么琢磨着,虽然明知道派将一事是为了平衡朝中各方势力,但归根结底,心里竟也渐渐觉得有些对不起代璋。

    可是眼下木已成舟,代璋自己看起来又是对分封格外坚决,那做皇上的,也就只能尽量给他挑一个好一点儿的封地,也算是能聊以弥补一点心中的内疚了。

    景承想的是,既然黛瑾还要留在京城之中,那么最好也不要让代璋去的太远了,如果能离得近些,他们兄妹二人有生之年还能多见个几次。

    而且,京城附近的地方,相对也算比较富庶,人口兴盛,安居乐业,代璋去了,无需太过辛苦,也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

    朝里大部分主张列土封爵的人,也只是想着借这个机会削弱楚家在朝廷的势力罢了,只要能让代璋离开京城,到底分封他去到哪里,很少有人关心。

    本来景承已经做了决定,可是没想到,伦伶并不同意。

    她并不仅仅满足于将代璋赶出京城,如果代璋离了京城,反倒是找了个有山有水的好去处落脚,也许假以时日,那一方势力,更比在这京中之时更盛。

    伦伶的目的,是希望代璋可以过得越凄惨越好,最好是,有那么一个京城人士都生活不惯的地方,让他到了那里,就算是名为国公爷,也生不如死。

    而这样的地方,也许别人一时之间想不出来,可是伦伶心中,却早早就有了个答案。

    那就是她曾经生活过的蜀中。

    蜀中气候潮湿闷热,与京城大为不同,当初伦伶的父亲代玮带着一家人远赴蜀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