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快,他就确定了对策。他明白,现在去西安府的机会已经没有了。但是自己的身份还没有暴露,这封信和印玺,说清楚不久没有事情了?

    于是,他大声回道:“我法宁确是个和尚,是个游方和尚。将军去打听打听,这眉县这一带禅林间,有几个不知道我法宁和尚的。”

    那头目厉声说:“强辩,你一个和尚,带这些金印之类的东西做什么,那书信的内容又是怎么回事。”

    法宁故作糊涂地说:“这些东西不是我的。是一位将死之人托贫僧带给西安府家眷的。他说自己活不成了,也要留给家里一些买米钱啊。”

    法宁已经看出来了,这群反军里面,几乎没有认识字的人,只要能过这一关,就算是没有印玺和书信,他也有信心到西安府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来救兵。就看能不能过目前的这一关了。

    但是反军之中,认识字的人虽然不多,但毕竟能造反的也都不是笨人,所以对于法宁的话有所怀疑,却是也不放过他,只是将所有的书信印玺都收了起来,等着找一个识字的先生看看,而法宁和尚,却被关押起来,准备押到彭普贵哪里,亲自用来审问,此时秦王府长史诸葛青刚刚见过皇帝,被打入天牢之中。(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

232 年末将至奏折到

    事情就是那么巧合,谁也不知道所谓姚广孝的道衍,怎么会跑到陕西去。

    庞煌曾经花费过大把精力找寻这个阴谋家,就算是不能被自己所用,也要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下。

    在庞煌经历过的那个历史中,道衍此人已经被妖魔化的十分严重了,要不是大家出于对弱者朱允炆的同情,估计姚广孝的声望要和诸葛亮、刘伯温齐名。

    但是请大家注意,姚广孝此人,可是一个高寿的阴谋家,相比于很多阴谋家,也是极为难得的一个得到善终的政治掮客,就是这一点,恐怕刘伯温也远远不及这个姚广孝。

    这也是经过分析之后,庞煌为什么看重此人的原因之一了。

    但是姚广孝为什么会跑到陕西和四川的交界处,也就是眉县附近了呢?庞煌四处打听,猜测他去了福建,猜测他到了北平,甚至想到了可能姚广孝去了日本,因为日本崇尚佛教,以姚广孝招摇撞骗的本事,应该能在日本有一定的市场。

    但是做梦也想不到,姚广孝竟然到了陕西那里,而此时此刻竟然攀上了秦王朱樉这个高枝,如果秦王朱樉在这次意外之中没有丧生的话,那么铁定的会信赖姚广孝,到了那时,估计朱棣要是自己自己未来的最大谋臣被自己的哥哥拐带走了,恐怕连一头撞死在豆腐上的心思都会有了。

    这也不能说不是一种意外,但是这种意外中,却包含着一种必然性。

    简单的说。还是由于秦王朱樉上次将权太后抓了起来进献给了朱元璋,虽然功劳被庞煌寻回了玉玺给掩盖了。但是朱樉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女婿才只是半个儿而已。所以在朱元璋家天下的思想指导下。

    随后朱元璋命礼部在邸报中也宣扬了此事,算是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轰动。

    作为大明第一个藩王,又是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仅仅次于太子朱标,立了功劳之后,自然会引起有心人的关注。

    当然姚广孝这个投机者也在其中,在燕王朱棣没有崭露头角之时,朱樉反而是最好的一个辅佐对象。

    首先,朱樉的身份是二皇子。一旦太子出事,那么二皇子是最有可能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这是古人的一种惯性思维,在没有庞煌那种先知先觉经历过的时候,只要是个有头脑的人,就会这么去想。

    其次,朱樉身为皇子亲王,而且在西安府就藩的时候,大明对于诸王还没有那么大的限制。不但有统御兵马,驾驭地方官员的权力,而且在一定的许可内,还有本藩地的招兵权限。甚至一些低级官员的任免,都可以过问。

    西安府是一个好地方,也就是长安城。是有史以来华夏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华夏古都之首。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均建都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在道衍和袁珙等人的眼里,那就成了西安府有王气,适合王者生长,就这一条足以吸引很多人了。

    最后一条,也是道衍会选择来陕西的关键,那就是如果大明一直太平下去,等待外患解决掉之后,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皇室之内祸起萧墙,重演玄武门之变。

    皇帝依然年富力强,而太子久在东宫,早晚会沦落成早不保夕的局面,就算是盛唐时,李建成那么能打仗,亲自理政这么久,最后还免不了被唐太宗赶下去,更不要说现在的大明了。

    长久下去,秦王和太子走向对立,几乎是必然的,而姚广孝当初为了救高巍而投靠太子,被皇帝知道之后严令禁止,后来几乎都不给姚广孝和道衍用一个面见,也可能出于保护他们的目的,最后竟然找禁军将他们二人看押起来。

    当时把袁珙吓的够呛,但是姚广孝却是看出了朱标发自内心的一种稚弱,反而有些鄙视朱标的妇人之仁,自觉就算跟了这么一个太子,恐怕高巍的死也没有伸冤的可能。

    所以索性不去理会,待到帮助高巍收过尸后,他们就渐渐的淡出了众人的视野。

    姚广孝担心的没有错,能让太子朱标改变主意,那肯定就是自己在皇帝哪里挂号了,就算是皇帝一时半会想不起自己,不过一旦露头,马上就会被禀报上去。

    皇帝是绝对不会允许他们出头的,所以等于说,禁绝了他们通往高层的路线,无奈之下,两人安葬了高巍之后,就稍作商议准备暂时躲避一下。

    未曾想到,突然发觉有人在拼了命的打听他们二人的下落,这一下可是让两人吃惊不小,姚广孝决定先暂时躲避终南山,而袁珙更是跑的远,竟然跟着一支走私的商队,辗转到了日本,由于言语不通,最后又到了高丽,现在暂时不提。

    这也算是庞煌种下的因果,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姚广孝就算是同情高巍,想要救人,但是也绝对不会出现在太子朱标身边,从而引起朱元璋的注意。

    如果不引起皇帝的注意,姚广孝和袁珙不会各奔东西,隐姓埋名的暗藏在陕西和高丽。这些东西都是有不可预见性的。

    蝴蝶的翅膀只是稍微的扇动一下,那么就会引起连锁性质的改变,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法宁被反军抓住扣押起来,由于就在眉县附近,法宁的名声随着妙言禅师的威望,知道的人还是很多的,再加上法宁解释的不错,就只是说是一个伤重者的托付,别的什么都不肯说了,反军虽然野蛮,但是也毕竟是穷苦人家出身,穷苦人家出身的多少就会信佛信教,那自然也不会朝着一个当地有名气的高僧下手,暂时没有性命之忧。

    道衍无所谓。反正他救人的功劳已经稳妥的到手,而且朱樉暂时逃不出去。那对于道衍也是有好处的,至少独处眉山附近的寺庙。方便道衍对朱樉进行洗脑教育,呵呵,这是庞煌事后猜测的,并不是道衍真实的写照。

    事情就这样陷入了一团乱糟糟的境地,沐英率领的新军,已经朝着眉县附近进发,但是能不能救出秦王,就要看运气成分有多大了。

    在京师里,胡惟庸却是想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庞煌。做个人情,希望庞煌到时候能够投桃报李,但是偏偏胡岚却是遍地寻不到驸马都尉,都说是在溧水,但是去了溧水,又说回了南京,等胡岚回到南京,但是却发现驸马仍旧不在府中,却是进宫督建御花园了。

    难啊。难道是老天爷故意不让庞煌欠这个人情?

    一晃眼,就到了十一月间,蔬菜大棚又扩建了好多,而御花园内的温室也宣告完工。对于朱元璋想让马皇后在那里种菜的想法,庞煌感到很无语,很无奈。但是也只有照做,不过做归做。温室做好了,要看到种菜的成效。估计要到来年了。

    无形中,也算是闲暇下来了,庞煌这一天刚刚回到公主府,正准备更衣之后出去一趟去大宗正府办公,匆忙更罢衣,他才急匆匆走到庭院里,便碰上迎面走来的门官。

    门官禀:“大人,还是那个胡公子,火急急说一定要见驸马您呢。”

    庞煌火爆爆地一口回绝:“不见,不见。就说我不在。”

    最近由于皇室添丁的事情,大宗正府的事情挺繁琐的,所以庞煌此时也没有那个心情见外人

    在往常,驸马都尉这般口气,早将门官吓退了。今天却不同,门官仍堵在他面前,说:“那胡公子说是天大的急事。”

    庞煌说:“我急着去大宗正府有更大的急事。”心里嘀咕着,让你来的时候不来,现在不想和你们牵涉上关系了,却又拼命的找,会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呢?

    门官不敢再三说了,便退在一旁,让驸马都尉大人走过去。

    这时,大门影墙边,传来一声洪亮的呼唤:“庞大人,是我呀!”

    这声音好生熟悉。庞煌这才驻步细看,见来人不是别人,竟是胡惟庸之子胡岚,没有想到他竟然跟着门官进府了,竟然被他堵在了这里,那既然见面了,索性就说一会话吧,反而可把情况摸个一清二楚了。他忙说:

    “是胡贤弟来了,请进请进!”

    胡岚急步走了进来,一边朝庞煌施礼,一边神秘兮兮地说:“庞大人,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庞煌忙说:“是,是,书房请,书房请!”

    他俩急急地来到书房后,胡岚只是默然地品茶,好一阵不吭声。庞煌耐不住了,问道:

    “胡贤弟,你不是有急事吗?请说吧!”

    胡岚这才放下茶杯,缓缓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包裹得相当精致的小包来,用一双手将小包呈在庞煌的面前。说:“这是父亲着我专程送给庞大人的。”

    庞煌不知包中何物,问道:“这是……?”

    胡岚忙说:“家父让我交给大人,却是没有告诉我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庞煌极感意外,什么东西怎么这么神秘的送到自己家里来了?他机灵的头脑里很快得出了结论:应该是向自己示好,而且这件事胡惟庸肯定不方便出面,所以才这么神秘的。他一边思考着,一边问:“丞相大人有什么提示没有呢?”

    胡岚迟疑了一下,没有回答,只是摇头,他捉摸着父亲是不愿让自己知道的。在此时此刻联络自己,证明着胡惟庸已经感觉到不对,而且正在做应变之策,突然授命他满大街的找驸马都尉庞煌,一是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东西交给庞煌;二是交好庞煌,这用意很明显:胡惟庸在为自己安排后路了。因为胡惟庸很明白,如今如果皇帝真的要对自己下手,失宠是必然的,受罚也是必然的,该找一个可靠的依靠了,到时候可以保他一下,尽可能地从轻发落。而这个依靠。就只能是庞煌了。

    庞煌在接下那个包裹时,稍作思虑之后。随即当着胡岚的面打开观看,就算是他早有准备是坏消息。但是却也脸色变了几遍。

    秦王朱樉失踪,应该已经快半个月了,天啊,半个月代表什么,代表要是死了的话,将会尸骨无存。将信函仔细叠好,放在怀中,心里不由一动,问道:“你这几天都怎么过来的呢?走路、坐轿或者是骑马呢?”

    胡岚不能再不吭声了。便迟疑地回了一句:“骑马。”

    “能听本官一声劝告吗?骑马不好,你的马借给我用两天,年前就不要骑马了,好吗?”

    不由莫名其妙的看着庞煌一会,要不是庞煌的一脸正经,胡岚还以为是在开玩笑呢?管自己骑马做什么,不过想了一下,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害处,最多是送给庞煌一匹马而已。一匹马对于丞相府,算得了什么呢?

    于是点头答应,庞煌和他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遂端茶送客。也不是庞煌不想和胡岚多说,不过关于秦王朱樉的事情兹事体大,由不得他有半分的犹豫。在不暴露胡惟庸的情况下,怎么能解决好这件事。是庞煌认为应该做的。

    在送走胡岚之后,他没有去大宗正府。而是折回卧室,换下官服,来到书房。一个新的决策已经在他脑子里形成。他要赶急起草一份奏疏,要以大宗正府的名誉,邀请除外就藩的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两人回京师内拜年。

    他倒是要看看老朱这次怎么应对自己的要求,只要老朱稍微露一下口风,那么自己就有用武之地了。

    自己必须要想办法转移一下老朱的注意力,因为随着年底的即将到来,庞煌心中的危机感也越来越重,好像是过了年的初几,朱元璋就会猛然的发动朝会上致命的一击,彻底瓦解胡惟庸的势力,然后开始了一番腥风血雨的清洗浪潮。

    胡惟庸可以下台,也可以死,但是不能把那股政治浪潮引发出来,否则自己多年的努力,就真的全都白费了。

    自己的这些知识,大部分都是根据电视剧的演义而来,胡惟庸之子叫什么,电视剧中没有说明,但是落马而死,让胡惟庸迁怒于车夫,然后引发朱元璋的怒火,给了皇帝一个借口,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确定的。

    庞煌记得当初看了这个连续剧后,专门的上网查了一下资料,应该属实,所以刚才叮嘱胡岚最近不要骑马,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

    徐达对军事的预感果然很准。也就是在庞煌写奏折的时候,纳哈出的金山部军队果然趁着秋末开始大举进攻,当然没有明目张胆的进攻榷场,但是却多次拦截商队的动作,并且加大了在辽东平原上的游弋巡逻密度,给大明官兵转运物资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正因为这样,朱元璋仍然在耐心的等待着,拖延着战事的爆发时间。

    精明的朱元璋早就算准来了纳哈出的动作,但是却有效的控制着主动权,就是不和金山部起正面的冲突。

    而《大明周报》,每天按照朝廷的意思,都是按时的播报着北方的战况,通过飞舟的快速传递,往往有的消息在第二天就印在了《大明周报》的头版头条上,也算是朱元璋在为自己造着声势。

    徐达在军事上可以说是智者,但是到了政治场上,却远远不如朱元璋,他甚至都没有看出来,皇帝之所以拖延着战事的爆发,就是想在整顿京师的同时,用外部的战争吸引各界的注意力,以达到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估计整肃中书省的同时,也会加大对金山部的压迫,用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英明正确。但是又有一点不对,如果真的按照庞煌记忆中,朱元璋选择在春节期间向胡惟庸下手的话,那个季节,对于蒙古人,正是蛰伏的季节,无论怎么挑衅,蒙古人在天寒地冻的北方,都不一定会接战。

    那么朱元璋能达到吸引民众注意力的效果吗?

    正在这时,庞煌请求秦王、晋王返京的奏折,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这个奏折的内容正是庞煌身为大宗正府宗正的职责所在,由庞煌提出来无可厚非,但是此刻秦王朱樉还不知道身在哪里呢?

    怎么召回,难道还真的准备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朱元璋的儿子,大明皇帝的儿子,现在失踪,甚至有可能战死身亡吗?

    看着这个奏折,朱元璋冷笑着,准备召见庞煌,他倒要看看,自己的这个女婿能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

    但是朱元璋看到下一封奏折时,不由眼睛都瞪圆了,竟然是御史中丞涂节的弹劾奏表,弹劾的正是大明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而罪名也正是一个国家最严厉的指控:谋反!

    通倭、通匪、通蒙古!

    朕记得,还没有给这个涂节暗示吧,这么早的将事情捅出来,这个涂节到底想干什么,难道连他也不听朕的话了吗?

    涂节的印象分,在朱元璋眼里陡然下降,而后命蒋瓛严查涂节最近的举止,朱元璋不由骂了一声:“此人该死!!”(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求求大大们的支持吧,谢谢了!
………………………………

233 南北双方各自忙

    在查干萨节的隆重喜悦气氛中,辽东大地上又接连降了几场鹅毛大雪。所有的的山丘森林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更不要说分清哪里是河流,哪里是沼泽,全都银装素裹,更让辽东大地上显出一种少有的雍容华贵。

    正月对蒙古人来说,这是一个节日的月份。正月初一,是查干萨日,也就是蒙古人的春节。从年三十夜的辞岁聚餐,到大年初一清晨,都是晚辈向长辈叩头拜年的时刻。这是蒙古族的习俗,拜年必须拜两次。初五到初十,又要忙于赛马等娱乐活动了。

    按蒙俗,全年每月的初一、十五、三十都是吉祥日,谓之“吉日”。而每一季度的头一个月的十五,又是“庙会日”。

    对于所谓的开元王纳哈出来说,这年的正月,就更具特殊意义了。这一年,是在和林的买的里八剌正式登基,改年号为“天元”。

    改年号是新君登基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天元”这个年号,是一个叫做马哈木的年轻人提出来的。马哈木是斡亦剌惕部的后期之秀。

    买的里八剌对于只是年长他几岁的马哈木,几乎是言听计从。从“天元”这个年号就可以看出,他们这班年轻人的雄心勃勃。

    而面对着这些,纳哈出只能暗自叹息自己是真的老了。

    但无论今年是大明的洪武十三年的正月初一,还是大元天元元年的正月初一,都让纳哈出高兴不起来。

    查干萨节节日的到来,只让他感到一阵阵的疲惫。却没有丝毫的喜庆之意。这一两年来,他历尽艰辛。但却是什么事情都不顺利的,坏事接二连三。

    大明的步步紧逼。而他们金山部的生存空间剧烈缩小,差点没有把金山部赶到海边放牧,哪里还来有什么雄心壮志,每天被各个附属部落的长老们纠缠,都够纳哈出烦心的了。

    只是为了维持一个表面上的和平,但是仅仅是这样就行了吗?

    由于生存空间缩小,部落里面的牛羊也大量的减少,甚至在去年秋季,不得不提前杀了不少牛羊。虽然肉储备了起来,但这样做无疑是在饮鸩止渴,明年怎么办呢?

    要知道,秋季杀的,除了少部分的老弱牲畜之外,大都是壮年的牛羊啊,只留下了稍许种子,以继续明年的放牧。

    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部落里储备不了那么的多的干草。就算是在原来不打仗不受压迫的时候,他们都没有办法储备那么多的干草,更不要说是现在生存空间缩小之后的境地了。

    不过正在这时,也就是去年年末。和林派人来了,来的人正是那个改年号的马哈木,他自称是带着皇帝的恩泽前来。而在纳哈出看来,这种恩泽又是一道绳索套在了金山部的脖颈之上。

    那一天。身穿狐皮蒙古袍的纳哈出,特意选在金帐的暖阁里接见。纳哈出也算是是一位勇健过人。且又十分机智的首领。他是在战马上成长起来的,有着不讲形式,不喜繁文缛节的特点。

    马哈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来的。他在行了觐见礼之后,还没来得及坐在纳哈出帮他准备的位置上时,就迫不及待地奏道:“开元王,恕本官冒昧说一句,您近来正在思虑一件事。”

    纳哈出“嗯”了一声,说:“那你说说看,本王在思虑什么呀?”

    马哈木说:“王爷是在思虑明军的事。”

    纳哈出用炯炯的眼光扫了马哈木一眼,唇边的两撇胡须一跳,笑了,说:“就算让你懵对了吧。那你的想法呢?”

    马哈木沉稳地说道:“本官认为,金山之地,的确不是王爷的久留之地,现在明军是担心高丽那边和您形成联盟之事,所以之事逐渐蚕食您的土地,而只要建州附近被明军掌握,恐怕王爷就要独自面对大明的进攻了。以本官所见,不如早早离去为好!”

    纳哈出听了很很以为然,而且这说的也是实际情况,但这毕竟是他们族内的大事,稍不慎就会带来巨大损失。所以他没有把自己的意思在脸上表现出来,说:“马哈木大人说的不错,离开的建议很好,只是这是大事,条件、时机等方面出不得半点差错,而且,老夫能往哪里去呢?莫非马哈木大人有什么好的办法?”

    “办法不是没有,但是可能要委屈金山部一下了,但不知道开元王是不是肯去做。。。。。。。”

    “马哈木大人不说,老夫又怎么知道合适不合适呢?”纳哈出这个老狐狸,哪里肯露出半点口风,只是和马哈木打着官腔,不过到了谈正经事的时候,虽然他不表态,但却还是屏退了左右。

    暖阁里面只有他们两个人,谈了很久很久。。。。。。。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正月,没有雪的南京城里,却是阴冷阴冷的。而绿树森森的玄武湖,碧水映的是灰色的絮云,失却了往昔的生机。

    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家里更是阴云密布,一点点过年的意思也没有,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在腊月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