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说了,朱元璋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金字招牌,在自己没有积累一定的威望前提下,每每圣旨或者说话带上老朱的招牌,那真的是屡试不爽。没有人敢轻易违背。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庞煌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听着来自自己秘密培植的眼线汇报,这是他定期必须要亲自处理的事情,因为对于朱元璋这样心高气傲的人,实在是不放心。

    当听到眼线说道有个太监买一身衣帽就花了五贯的大明宝钞的时候,他已经起了戒心,五贯的大明宝钞是什么概念,虽然没有像朱元璋说的那样一个三口之家的两年生计只用。但是在大明当时的购买力也绝对超过了二千块钱,一个太监舍得吗?

    本开太监在庞煌的心目中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一个生理残缺,在洪武年间又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阉人。能有什么追求,唯一的追求估计就是敛财了,可是在朱元璋的严苛之下,他们连收受贿赂的机会都没有,抠门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富到用几千块钱买一身衣服。

    仔细问了一下详细情况,当听到邓顺这个名字时,庞煌不由倒着吸了一口凉气,这个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宦官,后面到底隐藏着什么。他一直担心着的事情也暴露出来。

    看似平静的诸位大臣,手脚已经伸向了各自的地方。对于皇帝朱元璋的各种做法,诸位大臣无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这不和常理,按照庞煌想,宁静的后面往往跟随着更大的暴风雨,但一直就是不知道大臣们要采取什么性动。

    面对老朱那天的反复无常,庞煌分别从太监和坤宁宫的宫女中了解到,这种情况非常危险。万一朱元璋反悔有什么动作,正巧又被诸位大臣派出的探子知道,来个忠心护主,带出去一些消息出去。那么诸位大臣会有什么样子的反应呢?庞煌十分的期待。就像是期待有一天真相被揭晓一般。

    命令要严密监视邓顺等人的动向后,便挥手让那名眼线下去,庞煌想了一下。就往观文阁休憩,在他心里有很多办法。不过要找一个适当的借口。

    科举制度就是这么牵涉人心,但是在姚广孝的分析中。却是最没有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布置下去之后,庞煌一直在沉浸在思考之中,他一个劲的回忆自己关于在另一个时空中后世高考怎么进行的,考公务员的过程等等。

    做了一个比较,庞煌发现了几个不同和共同之处。

    从几个方面来比较,当然这种比较已是超越时空的,因为公务员考试和现在的科举完全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选拔方式,仅做技术上比较:

    一、考试程序。科举起于隋亡于清,是封建帝王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一般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公务员考试相对简单一点,考试(笔试、面试)通过基本可以录用。这一点科举需一级级的考上去,一般通过会试就取得做官的资格,而更进一步通过皇帝的面试,可进三甲,全家风光。公务考试通过则进入国家公务编制。

    二、资格。科举考试基大体有五种人不得参加分别女人、罪犯、商人、丁忧、捕快。一般处龄不受限制,公务员考试的资格对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是限制的。但具体对于不一样的专业也要其具体要求,比如本科了,专业了等。男女不限制。

    三、年龄。科举基本无年龄限制,但在各个层次的考试中,如会试三年一次,会把你年纪考大的。公务考试由于具体的适用单位不一样,一般都直接有年龄要求。

    四、主考及录用部门不同。公务员考试一般分国家和省级二种,录用后到相应部门工作,并不直接等于官,但原则是公务员编制。科举一般由朝廷直接派员到省里主持考试工,到了会试阶段由国家直接主持,殿试由大老板面试,而科举会试通过后可由吏部任命为官员至于任命何职。殿试软点三甲后,可进翰林院等。有些时候根据需要皇帝可以加考虑,称恩科。

    五、专业性区别。科举考试通过后由吏部任命,但由于考试内容指是文科都什么论之类,并没有分税务、公安、行政等专业知识,比如说一县之长集税务、公安、建设、检察局长等为一身。而现在公务员考试面对的具体单位则多得多,除必考的申论等课,还要有相应的专业要求。

    六、服务对象。科举为皇帝,公务员考试也就是所谓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两者进行了对比,庞煌总体上来说,还是对于科举有了一些有另一个时空现代化的认识,但是经过了对比,也说不出什么优劣来。总之说是各有各的好处。

    正在权衡时,庞煌突然接到禀报。说是魏国公徐达有请驸马都尉过府一叙,只好暂停了心思。安心准备魏国公府的一行来。

    见到徐达,已经是第二天了,庞煌登门拜访,正在后院练剑的徐达,一听通报说是庞煌来了,顿时止住了自己的活动。他找庞煌来是有一定目的性的。

    他听说庞煌竟然派遣自己的亲卫跟着赵庸去打仗,以此来练兵,心中十分佩服。一个文人,竟然有这样的心思。在武将们看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所以听说后真想与他一见,只愁难有机会,不想一请就来。他满心高兴地收剑赶回厅堂。

    刚到门边,他就看到了一个头戴“东坡巾”,身着紫衫,气宇轩昂,目光炯炯的伟男子,正在厅里踱步。心里叹息着。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庞煌已经趋向成熟,渐渐的已经有些变了。忙疾步上前,拱手说道:

    “驸马都尉。老夫来迟了,请海涵!”

    庞煌见面前这位武将,圆眼竖眉。虎虎有神,脸上不曾有半点衰老之痕。他想。徐达还是徐达,武将毕竟是武将。竟然丝毫不见衰老,也怪不得皇帝朱元璋对其有些忌讳。便拱手回礼道:“庞煌匆匆造访,多有打扰,请魏国公见谅。”

    两人这一次相见,同时都想起上次的相见,已经是几年前了,同在大明,甚至有时候同在京师,却没有机会相见,不由有些叹息,都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他们在互道辛苦,询问近况地客气了一番之后,庞煌转到正题上来了,问道:

    “现在魏国公突然召见晚辈,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呢?”

    徐达外表虽还平静,内心里却极不是滋味。他重重叹了一声,说:“能有何图?好不容易回到京师,这次是真的出不了京师的地界了,但是老夫心里还是有些不安,但是这种不安,又不知道来自何处,还望驸马都尉能顾念当年的香火之情,解惑一二。”

    庞煌理解徐达内心的痛苦,他安慰地说:“魏国公休要担心,不过是最近京师内文臣对于皇上重启科举有些关心,并不关武臣们的事情。”

    徐达重重叹了一声,说:“驸马都尉所说自然有理。只是带兵的谁不想打胜仗?我当然也懂。可是,谁能理解你呢?我是想再跟元军较个高下,只是再三奏请,没有一点回音啊!”

    庞煌听了这番话后,很同情徐达,随口叹了一声,说:

    “是呀,如今天下大定,所有人都有魏国公这样的担心!不过,魏国公,既然没有人作梗,使我等为难,也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套自救的方略。有了方略,不愁皇上怀疑我们。”

    听罢庞煌这番自信的话,徐达内心很受震动。他想,庞煌毕竟是庞煌,胸怀韬略,出口不凡。自己本有一片效忠朝廷之心,只是一想到自己是功高震主的身份,担心难被信用,即使心存宏愿,也不敢奢望。既然庞煌说另想办法,不妨听听,如言之成理,随他而行,与他合作,不是也很好嘛。于是便道:

    “驸马都尉所言实是,老夫乃区区武士,并无雄才大略,只是凭着匹夫之勇,驱使于一州一郡之战场。驸马都尉学富五车,老夫愿闻其详。”

    拜访徐达,庞煌原本就是想与他共商自己心中大计的。他正写着的奏疏,也是要向朱元璋呈献缓解屠刀落下的速度。现在正是倾吐的好机会。自己关于趁着朱元璋重启科举的机会,趁机办军事学院的事情,估计事情就要着落在徐达的身上,按照徐达的声望,还有他和蒙元抗击多年的经验来论,应该是可以给自己很大的帮助。

    而自己,甚至可以将这个构思说出来,由徐达去完成,不但可以韬光隐晦,不引起朱元璋的注意,而且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比如说,军事学院的关键,自己知道的虽然不多,但应该是大明最为熟悉的一个,把自己的亲卫作为首批学员,甚至有的学员作为教官,那样会不会更能悄然得到很多机会呢?

    只要自己提醒徐达不要做这个什么军事学院的院长,自己当然也不会做,第一任院长应该是老朱的。按照老朱的心思,也不会允许第一任院长落入其他人之手。那样一切就都没有后患了。

    但是建设军事学院的条件,现在充沛吗?庞煌也就是带着这个疑问和徐达讨论了很久很久。这次谈话,在徐达的保密状态下,加上庞煌锦衣卫的身份,真的是没有任何人知道结果了。

    在庞煌和徐达商议的同时,在东边的海域上,也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其中高丽和倭国日本,也有着与另外一个时空截然不同的变化。

    李成桂率领着大军,已经将倭国逼得苦不堪言了。

    大明之人光知道倭寇的可恨。但是在日本人的眼里,新罗贼这个称呼,也连绵了几百年日本人的梦魇。把日本沿海搅的是不得安宁,而新罗贼,和倭寇一样,是一群流浪的海盗,不过身后都有官方的身影而已。

    当然,高丽国的懦弱还是没有变,一般弱小国家或民族受到威胁时。本能的就是找到盟友和靠山来保护自己,高丽比不得日本和琉球,大明不但要靠水军,而且最后还要动用陆军。高丽还没有大明的一个中等府管辖的地方大。而且又有陆地接壤。大明一怒,自己就是首当其冲的发泄对象,他高丽王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犯得罪大明这个错误,最大不了就是和明朝谈些条件。自己还让做傀儡就好了。

    反正只要遂了大明皇帝的心愿,天朝上国一般是不在外藩驻兵的。但是当时闹得大明沿海不得安宁的所谓倭寇,竟然在李成桂的大军之下,节节败退,竟然到了要割岛相让的地步了。

    李成桂的逼迫,却是急坏了绝海中津,本来以为最好完美的防御,但是到了他手上,却成了难题,日本幕府为了表示诚意,甚至许诺将对马岛让给高丽,那可是除了日本四岛外的最大岛屿啊,为了这次联盟,日本算是下了血本。

    至少绝海中津是这么认为,他却没有想到,只要是连接内陆的国家,在当时根本就没有眼光看往海外,也从心眼里就看不起那些小岛,也就日本把那片土地看的十分重要,对马岛对于高丽没有什么,但是对于日本,已经觉得是天大的重礼了,这也可能是出自于岛国人自卑心理的小气吧。

    日本幕府也没有仔细想一下,现在无论是高丽,还是高丽的李成桂,都宁愿冒着得罪大明的危险,去抢占辽东那片如今还是荒瘠的土地,也不愿意用眼扫身边的日本,不是打不过,高丽的造船技术领先于日本,人口应该也不弱于日本,最重要的是,高丽集权,而日本天皇权力向来不太大。

    拿对马岛换取高丽这个盟友,恐怕还打不动李成桂的心,绝海中津无计可施,觉得最近几年,无论日本幕府托付自己什么事情,都完不成,难道是自己的孽业?劝说大内义弘罢兵、劝说琉球不要支持大内氏,都以失败而告终,而这次和高丽的结盟,明明是小国自保的唯一道路,他想不出李芳远有什么理由拒绝,但偏偏是李芳远和藏起了猫猫,最后连见也懒的见他了。

    无计可施之下,只能寻找别的途径,于是又通过高丽的僧侣,接触到崔莹,然后见到了懦弱不堪的高丽王。

    但是又失望而归,别说李成桂现在已经是神智不清,说话有些颠三倒四,就算是能理解到联盟的好处,李成桂也劝说不了儿子,李方毅私下的这样说,李成桂的这个儿子,竟然有了出家的念头。

    绝海中津心里升起一阵无力,已经七十岁的他,因为过着苦修的生活,到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油尽灯枯了,他能感到生命在一天天中流逝,坐化的日子不远了。难道佛祖就不再护佑日本了吗?

    不过正在绝望中,突然发生了一件事,让他觉得自己错了,佛祖还是在护佑着日本,而天照大神也在护佑着他的子民。确定此事后的绝海中津,竟然放弃了神道教和佛教的根本分歧,将两股神灵共同想了出来。

    因为有一天,他突然受到高丽王的召见,过程很快,几乎没有进行什么废话,高丽王出乎意料的爽快,答应了和日本的结盟,前提是,日本必须和大内氏达成共识,并能得到琉球粮食的支持。并婉转的拒绝了其关于对马岛的提议,一切来得是那么突然,绝海中津简直就觉得是在做梦。

    另外,他还请日本幕府派出能做主的使节,协调大内家的使节一起来高丽议事,以便于在大明要和说明缘由之前,做好一切准备。但并未告诉绝海中津具体的原因,因为他只是个和尚,代表不了日本政权。

    绝海中津欢天喜地的离去,这一切都没有任何人阻拦,但是他的行踪以及高丽王的态度,已经落入了锦衣卫的探子眼中。(未完待续。。)
………………………………

295 琉球、高丽和日本

    谁也不曾料到的是刚刚成立不久的锦衣卫的渗透能力会如此厉害。还是庞煌之前在高丽埋下的伏笔厉害,加上高丽王朝趁着大明北方不稳,不择手段的抢夺大明人口,不管是女真人还是汉人,在高丽各地都很吃香。

    从绝海中津踏上高丽土地的那一刻起,就被盯上了。在这方面,他不是没有防备大明的窥探,而且还有很高的警惕。但是高丽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平时日夜穿梭于高丽贵族家中暴露了他的真实目的。

    疏忽的只是自信自己无破绽。本来就是和尚,扮的仍是和尚,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正是这点自信,使他出了纰漏。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他忽视了一个作为和尚的清修。一个和尚不去寺庙谈论佛事,反而穿梭于高丽李氏之间,引起锦衣卫探子的怀疑,一直悄悄跟随着他。

    知道他是一个来自倭国的和尚之后,待他进入行宫面见高丽王时,几个锦衣卫的人潜入了他居住的房间,从绝海中津的包里,搜出了对马岛的地图和日本幕府授予的金印、牙符等物。这些东西一在桌上摊开,大家马上就明白了,这哪里是什么和尚,分明是倭国派来的奸细。要不然,怎么会有幕府的授权。

    在那一瞬间,绝海中津注定就要受到锦衣卫的特别关注,最后他高兴的顺着原路返回,沿途露出与来时所不同的欢颜,苍老的脸颊上竟然露出淡淡粉红,这一切都被外事局的探子看在眼里。这个和尚肯定是达成了什么目的,才会显得有些回光返照似得兴奋。他们判断到。

    然后。一张张情报网撒了出去,绝海中津的真实面目露了出来。这个绝海中津还真的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和尚。

    事情可以追溯到几个月前的一个傍晚,在高丽蔚山一个叫方鱼津小港口,匆匆停靠了一艘小商船,走下了一个苦行僧打扮的老人。他确是一位僧人,法名绝海中津。但也是日本幕府将军的好友,此时却手执木鱼,一副游方化缘和尚的打扮出现在高丽境内,并且一上岸就受到了秘密接待,上了马车就赶往了光州府的高丽王行宫而去。

    行色匆匆。为着赶路,为着紧迫的时间,绝海中津风餐露宿,连化缘的幌子也顾不及做了。他的目的地是在光州的高丽王行宫。他要赶到那里去见高丽王。当然他和高丽王没有见过面,也素不相识。由于高丽曾经有一段时间排斥佛教,他甚至有十余年没有来过高丽,不过他这次来是向高丽王室传递一个信息,并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绝海中津的心里,他知道这个任务远难于游方化缘。但其普渡众生的意义却远胜于化缘。自然,这任务是艰难的,随时都要准备付出生命。他明白,此一离开日本。就难以活着回去。尽管这样,他觉得值。即使丢了生命,也是值得的。因为这命是为天皇而献出的。是为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是为他的好友幕府将军而丢的。人都是要死的。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如此重大。如此壮烈,如此大有贡献的死,摆在他面前的,却只能是这一次。何况还不一定死,而且他也会想法子不死,活下来随时都会有用的。

    一想起这次的使命,绝海和尚就抑制不住地激动。他觉得这是一种缘分,一种机遇。在日本他是一个纯粹的僧人,可是日本的僧人却不如别处的纯粹,一般都带有政治目的,他十三岁出家,三十二岁到中华礼仪之邦学习教化,四十四岁才回到日本,今年七十岁整了,能屹立日本这么多年,经历南北朝分分合合,和大内氏与幕府之争后,在临老去之前,如果能造就这番功德,挽救日本于水火之中的话,那也是能和鉴真大师媲美的心情。

    回国后,住甲州慧林寺弘法三年,退居天龙寺。曾因将军义满的呈势横暴,而对其直言叨谏,忤逆了义满之意,飘然离都而隐栖摄津钱原。云衲四集,创宝冠寺为开山,法雷飨及远近。足利义满深改前非,请中津返回京都,称疾而不应,义满即以亲书招请,绝海中津认为难避而入京都。初住等持,移住相国寺,义满时时参问而厚待。

    他曾经受命前去劝慰大内义弘不要出兵,但是双方的互无诚意使他失去了那次功德累积,而这次,他则有必定成功的把握,因为,他得到了来自西边那个庞然大物内部的指引。

    因为同为佛门中人,他受足利义满的托付,前去琉球出使琉球国,因为琉球对于大内家的支持,已经达到了足利幕府所能承受的底限,要不是南下的路已经被大内家族占据,而足利幕府又无法分出更多的兵力去琉球,恐怕琉球早就消失在幕府的愤怒之中,至少绝海中津是这么认为的。

    他带着诚意前去琉球,见到了琉球国内有一个法号称为“无暇”的大师,绝海中津和无暇大师两人都是得道高僧,年纪虽然有些差距,但都不小了。到了琉球之后,无暇经常陪他下棋。虽然没有谈成实质性内容,但是他俩成了棋友,只是身为国师的无暇公务太忙,难有对弈消遣的闲情逸致。常常是在极度苦闷的时候,才来借棋讨计、排闷的。

    有一天,绝海见无暇大师虽也谈笑风生,但眼神中,却总是郁郁的,知道此来仍然不是为棋。果然,还不到两个回合,无暇大师就丢车损炮了。绝海立时按住他的棋子,说:

    “国师,料想您是有事,棋先别下了,下也会输。您就先说事吧。有什么用得着老衲的,您只管吩咐。”

    无暇大师笑看着绝海中津,似乎被他满腮的银须感动了。他拂开他压在棋子上的手,将一枚“马”抽了回来。免除了“炮”的威胁。说:“我都不怕输,您又急什么?”

    虽说他俩一个是日理万机的琉球重臣。一个是超尘脱俗的禅理大师,但不知为了什么。却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虽然说绝海没有完成自己说服琉球的使命,但在琉球的时间长了,也知道了一些事情,那时,无暇大师竟然是大明皇帝的旧识,但绝对不是关系很好的旧识,而是恨不得杀了无暇大师的旧识,无暇大师没有办法,才隐居在琉球国境内的。因为无暇大师的能力,颇为得到琉球国主的信任……。

    对于琉球那区区十余万人口的国力相比而言,无暇大师自认为琉球国不可能为了自己而得罪大明,所以一直隐藏着自己的身份,别人并不知道,是绝海中津特别钦佩的;而他们对大明的日渐强大而担忧,以及对足利幕府有着同样的困惑,使他们有着共同语言,所以在几次下棋之中。都是话说得多,棋下得少。

    觉出一点异样来了。绝海中津只是不动声色,当无暇手中的“马”一松,他一把抢住。顺手将“士”插将下来:

    “这不是堂堂一个**师在下棋吧,**师岂能保了‘炮’却丢了‘马’?我看大师是心不在‘马’而在‘将’,大师。老衲说的可对?!”

    无暇心里格登了一下,暗暗佩服这个日本和尚的观察力。却仍不动声色,反说:“禅师真会面相?那就请禅师给老衲看个相吧。”

    绝海中津自作聪明的眯眼瞅着对方。说:“老衲看您虽然面带笑容,眼里却饱含焦灼,是不是有急决而未能决的事发生呢。”

    这时,无暇才把最近发生之事说了出来,无非是对于婚约未能实现的愧疚,以及对于大明强势的担忧,现在大明日渐强大,之所以未能强攻琉球,是有些不屑于海上的那些土地,在大明人眼里,除了大明之外,全部都是蛮夷之地,不值得占有的,这也是朱元璋设立不征之国的原因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