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遭殃。而这类人物的产生,又常常是与昏庸、**、无能的国君连系在一起的。贾似道这个奸臣的出现,正是这样。

    柳苏已经在这里经营了近五年了,初来便看出了葛岭所处的尴尬境地,所以在接收庄园之初,就不计任何代价的改善葛岭临安公主庄园的尴尬境地,但是前几年效果真的不大,特别是庄园中还养着数十个蒙古妇女和小孩,让当地人有了一种神秘感,更加是不敢靠近。

    不过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经过几年的经营,不断的施舍、修葺桥梁和道路,将自己庄园的土地,以很低的租金租给佃户们等等的举动,渐渐的恢复了几分热闹。

    特别是柳苏在学会说话之后,商业头脑立即就达到了巅峰状态,在杭州借助庞煌的一些平常不露出来的小发明,颇为赚了几次快钱和大钱,在杭州的商圈之中也赢得了一定的赞许和声望。

    所以这次庞煌和临安公主的到来,除了府县官员的迎接之外,商贾和百姓,也对夫妇二人夹道欢迎,让庞煌从低迷的无奈中恢复了几分神采。

    特别是他这次来,除了视察学政之外,还带着皇帝朱元璋的恩宠而来,有一道新的旨意要宣布,那就是朱元璋下令地方有司存问年老贫民,抚恤鳏寡孤独,使其得以所养,废疾的收入孤老院,给予所用,得终天年。

    并制定具体条例:贫民年八十以上,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岁加帛一匹、絮一斤。有产业的,不给米,只给酒、肉、絮、帛。应天、凤阳富民,年八十以上,赐爵社士,九十以上赐爵乡士;天下富民,八十以上赐爵里士,九十以上赐爵社士。皆与县官平礼,复其家。

    鳏寡孤独不能自给的,全部蠲免差役,岁给米六石。若孤儿有田不能自耕的,则令亲戚收养,无亲戚的,令邻里收养,其无田地,岁给米六石,亦令亲戚或邻里收养;待长大成人,收籍为民。笃废残疾不能自有的,即日验口收籍,以例给米,以便其生存。士卒亲冒矢石,或肌肤伤残,或因伤亡于息现存而不能生理的,全部放回原籍为民,复其家。垛集土军因征伐伤残的,优免军役三年,改为“贴户”,因伤死亡的,优免军役十年,本户改为民籍,仍免差役三年。将校阵亡,其子世袭,升一等。逃军、逃囚能赴官自首,免罚。(未完待续。。)
………………………………

316 洪武十九年末,海上

    庞煌是在洪武十九年末到达临安西湖畔,在欢迎仪式上,宣读了皇帝的《令地方有司存问年老贫民,抚恤鳏寡孤独》的诏书之后,自然得到的是一片欢呼,虽然这一切大都和为驸马都尉接风之人无关,但是应景称颂的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谁要是露出一点点的不以为然,那必会招来杀身之祸。

    庞煌在一片高呼“万岁”声中,走进了属于临安公主的庄园,也等于说回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家中。心里想着,管他朱元璋怎么搞,自己先过一个安稳祥和而又温馨的新年再说。

    一切都等着过了这个年再说,既然马皇后没有死,朱标又开始了陕西之行,历史发生了太多的变化,那么自然自己也需要调整一下思路,那样才不会犯什么低级的错误。而且既然征兆没有出现,那么也不用太过着急想着发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到关键的时候,庞煌也不想冒然显示出自己布置的局势。

    但是偏偏不如庞煌希望中那么安稳,一ri,庞煌正在家中积极的参与到筹备年货的大事之中,这估计是从他离开北平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亲自参与到年货的筹备,临安公主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也有参加。

    而且,临安公主又有身孕了,挺着个大肚子,在那里乐呵呵的看着庞煌忙来忙去。

    就在这时,京师中姚广孝的信到了,接过写的厚厚的两封信,看着其中一封的信封上贴着的三根鸟羽。庞煌习惯xing的走进了书房,关紧房门。仔细的看了起来。

    第一封信,不是太重要。也就是那封没有贴着鸟羽的信,姚广孝传递着一个消息:皇帝下令编制《鱼鳞图册》。

    《鱼鳞图册》是在黄册的基础上进行的编制,进一步确定了土田的所有权,既保证赋税的收入,又防止隐瞒jian欺。比起《黄册》登记的土田更为缜密。本来,《黄册》所登记的土田,详具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为四柱式。

    可是,两浙富民,逃避徭役。往往把田产诡寄亲邻佃仆,称作“铁脚诡寄”。久而久之,相习成风,乡里欺州县,州县欺府,jian弊百出,称之“通天诡寄”。

    结果,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于是。朱元璋派遣国子生武淳等分巡州县,清丈土地,核实田亩。其具体作法是:派官到州县,根据税粮多寡。定为若干区,每区设粮长四人。然后由粮长集里甲耆民,躬履田亩。丈量每块土地的方圆四至,绘成简图。编上字号,登记田土姓名和土地优劣、方圆尺寸大小。再编类为册。因绘图大小交错,状如鱼鳞,而称作《鱼鳞图册》。

    因其登记的主要内容是土田,所以诸如原坂、坟衍、沃瘠、沙卤等分别注明。如果出卖土田,税粮随契过户,里甲报告州县,州县于年末通行造册解府。从而避免了产去税存和富民铁脚诡寄的弊端,保证了朝廷的赋税收入。

    皇帝的这个决定,证实了庞煌与姚广孝之前的猜测,郭桓案并不简简单单的是一个贪污的案子,他针对的是郭桓等人组成的贪污集团,但是其实真正顾忌的,还是贪官集团背后的江南地主体系。

    这个《鱼鳞图册》正是一个全国土地大普查的前兆。看了这封信之后,庞煌不由无奈的摇摇头,想到,朱元璋做事情还是有些想当然,地主阶层要是如此容易就被限制住,那根本不配被高看一眼,根本就不能被称为一个阶级了。

    打开第二封信,庞煌的的脸se似乎真的有些迷惑了。经过自己穿越后的所有变化,朱元璋真的还把纳哈出看成一个对手吗?

    第二封信的内容还是很直接,就算是姚广孝不写信告诉自己,早晚一天自己也会在邸报中看到,自己早知道不会超过一个月的。

    第二封信的内容是:朱元璋按照先西南后东北的战略部署,逐步统一全国。在东北地区,元朝的将领先后投降,唯有纳哈出仍盘踞在金山一带,且不断引兵进攻辽阳、辽东等地。

    好久没有大动作的朱元璋,开始着手东北地区的统一。据姚广孝得到的可靠消息,过了chun节之后,皇帝会诏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傅友德为左副将军,蓝玉为右副将军,陈镛、王弼为左参将,胡海、郭英为右参将,商暠参赞军事,率军二十万,向东北金山开拔。

    同时令李景隆、邓镇等随征师前进。李景隆、邓镇分别是李文忠和邓愈的儿子,看来朱元璋已经在刻意的培养新人了。

    既然在培养新人,距离杀老臣子的时间还远吗?庞煌叹了一口气,心里有些奇怪,这两件事都不算是重要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插着鸟羽送过来呢,自己过一段时间就能在邸报上看到啊。

    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将信再看一遍,终于在第二封信的角落中,有一行字引起了庞煌的注意,是这么一句话“汤和乞求致仕还乡。其时,倭寇sao乱海上,皇上准备命汤和往浙江沿海练兵筑城。”

    心里不由一跳,汤和也要来浙江,既然在沿海练兵筑城,那么肯定会来临安,汤和不是去年还在太湖练水军吗?怎么突然要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不准,为什么又会派他到浙江来,难道姚广孝是想提醒自己什么吗?

    难道是皇帝对于自己在临安的布置有什么疑心,从而派汤和这个他最信任的将领来防范自己?

    庞煌的心剧烈的跳动着,想着找刘伯温和柳苏过来商议一下,却想到这两人已经被自己派往了岱山岛哪里去了。

    原来,陈平已经在苏州见到了柳苏,并呈上了主人刘俊勇的密信。如果能收编一只不要钱的商队加上队伍,自然是好。因为庞煌也早想打开海上的路线,心里不由动了一下。就命柳苏和刘伯温去岱山岛附近的沿海,寻找机会见刘俊勇一次,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

    现在已经去了近两个月了,依旧没有回来,最早的消息,也是十三天之前发回来的,上面柳苏简单的叙述了一下在岱山岛上的一些情况,说岱山岛的那股倭寇颇具一些规模,他和刘伯温正在尝试等等。

    那边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

    岱山岛属于舟山群岛之一。位于舟山本岛以北,地处杭州湾口外,分为高亭、东沙、岱东、岱西四个村镇。东西走向,东宽西窄,形似桑叶。分为东岱山、西岱山两岛,中隔一浦,两头通海,自南浦至北浦间,可通船舶。

    岱山岛四周岛屿环绕。水道、航门密布,岸线曲折,沿海有不少优良港口和锚地。岛南有岱山主港叫做高亭港,是岱山县主要的渔港、商港和对外交通枢纽。岛北岸的东沙港。是岱山县内的商港、渔港和避风港。

    岱山岛素称海上“蓬莱”,有“蓬莱十景”。据传,秦时徐福率三千童男女为始皇寻求不死之药。曾至此岛。位于岱山岛东南的磨心山,亦称摩星山。南临大海,四周群山环绕。山岗秀丽挺拔,岗岭绵延叠翠,满山苍松翠柏,四季林木葱茏,绿茶郁郁葱葱,环境幽雅宁静。

    当然,刘伯温和柳苏不能直接到达岱山岛上去见刘俊勇,而刘俊勇在信中也明确的说道,如果得幸能见,请在明州稍等,他会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的。

    刘伯温和柳苏赶到明州之后,就索xing住在了属于明州的镇海县,在闲暇之余,他们正好也可以熟悉一下海边的生活。刘俊勇闻讯后,立即带了随从陈平前来见面。

    对于这个跪在自己面前请安的中年人,刘伯温从心里反感而瞧不起。他稍作客气,便说:“你就起来,有什么话说就是。”

    刘俊勇做着倭寇中的军师,心中自然有些不安,虽然不知道面前的老者就是鼎鼎大名的刘半仙,还是惶恐地说:“罪民刘俊勇,因有罪在身,不敢失礼。”

    这本是一番实心实意的话,而且在岱山岛上,刘俊勇已经做足了功夫,是带着一片诚心过来的。可是刘伯温对刘俊勇有疑心,他怀疑倭寇别有用心,因为就算是想投靠朝廷,怎么会选择驸马都尉,这个疑问时刻的留在他的心里,怎么想也不通。同时,他对招安倭寇没有兴趣也没有把握,他压根儿没有继续的打算,他来,不过是出于庞煌的请求而已。

    他说:“本人也没有官职,跪着就不必了。大家同为大明子民,理应一概论之。”

    柳苏见到这个场面,觉得总是纠结于行礼的环节中不好,才补充说:“刘先生请先起来,咱们还是先谈正事要紧,待细议之后再定。”

    被刘伯温粗暴的态度刺得很不舒服的刘俊勇,听柳苏这一说,心里才顺了一点,看到这个情况,柳苏和刘伯温相视一笑,却是没有让刘俊勇看见。

    这是他们之前商议好的做法,由刘伯温唱黑脸,柳苏装好人,目的是让刘俊勇至少要有些敬畏之心,而柳苏年轻,以后要经常和刘俊勇等人联系,所以要装好人,而刘伯温以长者的身份,放出点难缠的架势,倒是也能唬住一些人。

    目的达到了之后,三人便在柳苏为主导的状态下进行了接触,刘伯温变成了监督者,而刘俊勇完成了从合作者到下属的一个转变。

    变化是巨大的,其实刘俊勇也是有苦难言,在倭寇的队伍里也不好过啊,现在岱山岛上已经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亲近大明的派系,但并不是主张投靠大明朝廷,因为他们知道那样是不可能的,只是想着在大明以富商的身份建立基地,慢慢的做一些后路铺垫,洗白自己。

    而另外一派呢,则是烧杀抢掠惯了的本地土著,他们当海匪已经很久了,过惯了逍遥自在的海上生活,不想上岸,但是偏偏就是这样一群人,在岱山岛上占有大部分的势力,让亲近大明的派系ri益尴尬。刘俊勇则是偏向这一派,这次。他就是代表这个派系前来谈判的。

    三天之后,刘俊勇就悄然将柳苏以随从的身份。带到了岱山岛上。刘俊勇对这位年轻人也有好印象,觉得跟他交个朋友也未尝不可,便跟柳苏一道从船上下来。他们正准备登上交通小艇时,柳苏突然说:

    “刘大哥,闻听你航海知识丰富,岱山岛上海船力量雄厚,我这个初次入海的人,很想一睹海船雄姿,同时好好请教大哥!”

    听到柳苏夸自己岱山岛上的海船。刘俊勇非常高兴。拥有强大的海船和丰富的航海经验,这是他引为骄傲的财富。联想到刚才那个叫做刘先生给他的冷遇,他更想在这位年轻人面前显示显示。便说:

    “那不过是些大一点的船而已。柳老弟既有兴趣看,也不难,无须下海,在岸上也能看到。只是今天有雾,若是晴朗天气,一登上岛上的望云楼,就可一览无余。”

    柳苏高兴地说:“那就登望云楼看看!”

    说着。他俩登上刘俊勇的马车,来到一处悬崖高耸的海岸边,那里屹立着一座高高的楼台,外观很像古堡。里面的窗、栏、椅、案。这就是刘俊勇jing心造建的望云楼。登上楼的最高层,整个岱山岛的东面就全在眼底了。这是他常来的地方,也是最让他得意的地方。他把柳苏带上楼后。自己站在面海的栏杆边,默然地向海的远处眺望。他要让柳苏自己去寻找那些海船。这样才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柳苏确实是大睁着眼睛扫视着辽阔的海面。雾仍然很大,近处的海水。呈深暗se,在不安分地摇晃着,举起一朵朵洁白的浪花。雾气,轻纱似地在海的上空飞腾滚动着,灰蒙蒙的一片。

    这时的大海,就像黄昏时节的棉田。柳苏看着,无法抑制内心的好奇和激动。但他注重的是海船,可是蒙蒙的海面上,看不到一艘船。哪来的海船呢?他看来看去,不得要领,忍不住问:“刘大哥,这茫茫一片大海,到哪儿看你们的船?”

    刘俊勇笑了。说:“柳老弟,那一大片船,不就摆在你的眼面前吗。”

    柳苏觉得奇怪了,摆在眼面前,怎么就看不见呢?说:“在哪儿?海面上没船呀!”

    刘俊勇说:“怎没船,你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那不是一大片海船吗?”

    这一回柳苏看到了。在刘俊勇手指的方向,在雾气一开一合的滚动中,果然出现黑压压、巍巍然的一片。那像是一片林立的高楼,很容易让他想到那不易见到的海市蜃楼。难道那就是岱山岛上的海船队?“就是那一片?”他疑惑地问。

    刘俊勇不无自傲地一点头,说:“正是。”

    柳苏心里不能平静了。他想,有那一大队海船参与,驸马庞煌的力量该会增加多大呀!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刘大哥有如此庞大的海船队伍,用以助朝廷,何愁建立不起一片基业啊?”

    刘俊勇听了,十分伤感地说:“柳老弟看得起我刘某,真是感谢不尽。只是区区商船,岂堪海战?照刘先生那个态度,朝廷会信得过我吗?更何况,这里面的海船,有大部分却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啊。”

    “肯定会在刘大哥的掌握之中的。。。。。。!”柳苏闻言笑道:“刘大哥,果然名不虚传呀,要是这批船都在你掌握之中,那么刘大哥你可称得上是海中一霸了,佩服,佩服!”

    刘俊勇从这夸耀的话中,听出一点言外之意,他敏感到柳苏期望着什么,顿时,刘俊勇产生了浓厚的希望。就说:

    “哟,我差点忘了,还有几个好友,想要见到您呢,我得赶回去回个信。告诉他们您来了,让他们过来参见以下。”

    柳苏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于是点点头。说:“那就太凑巧了。正好这次我来,还带有些从临安带出来的绍兴陈年老酒,极想与大家伙喝上几杯,看来真的是不虚此行啊。”

    刘俊勇耸着高鼻子灿烂地笑着,说:“绍兴的陈年老酒呀,呵呵,张将军真是说得我喉咙发痒。请柳老弟稍侯片刻,我这就派人通知下去!”

    柳苏连说:“好呀,好呀,尽快,不过要注意保密,要谨慎行事!”

    “好的,好的。在下哪里倒是没有绍兴陈年老酒,不过,西洋来的葡萄美酒倒还是有的。我会给柳老弟留着的。”

    “那好,那好,我会记着喝的!”两人就这么客客气气地下楼、登车,而后往岱山岛深处行去。

    正在柳苏和刘俊勇在岱山岛的时候,汤和奉命前往浙江沿海筑城练兵,并向皇帝申请与方鸣谦同行。方鸣谦说:“倭寇从海上来,就在海上抵御。宜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寇不得深入,入则不得靠岸。”朱元璋觉得鸣谦说得有道理。于是,汤和与方鸣谦到了浙江,着手整饬海防。

    而第一站,正是往明州而来。。)
………………………………

317 洪武二十年

    方鸣谦,其实本名叫做方明谦,本人并不出名,天下知名的是他的父亲,比当今皇上朱元璋反抗蒙元还要更早一些,是元末最早的起义领袖。比刘福通、徐寿辉等起义早两三年,比郭子兴(后来朱元璋加入)起义早四年。

    洪武元年九月,朱元璋命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拒战失败,奔黄岩。十月,朱亮祖兵至黄岩州,方国瑛遁海上。朱元璋继续命诸军讨方国珍于庆元。方国珍遂乘大舶遁入海岛。朱亮祖攻温州,方国珍侄明善挈家逃走。十一月,方国珍入海岛,朱元璋命廖永忠等自海道会汤和讨之。

    十二月,方国珍使其子明完奉表乞降。朱元璋赐书曰:“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

    方国珍率其弟国珉见汤和于军门,汤和乃送方国珍等赴师。时朱元璋得国珍降卒九千余人,水军一万五千余人,基本上接收了方国珍的全部。朱元璋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于洪武二年十月,以方国珍为广西行省左丞,不至官,食禄于京师。

    洪武七年三月壬辰ri,方国珍卒,葬于南京城东20里玉山之源。朱元璋亲自设祭,并命翰林学士宋濂为《神道碑铭》为祭。

    投诚于大明之后,除了没有权势之外,方家倒是也过的比较安稳,在剿灭方国珍之后,汤和见方鸣谦仪表非凡,作战勇猛,在方国珍军中很有号召力,甚是赏识。就让他统领方军残部和海舟四百余艘,收编在征南水师营中。

    从此。是年三十五岁正当青壮的方明谦,在汤和帐下效力。而方国珍侄子方行活跃在明初的诗坛上。得到了宋濂的赏识,在京师中也有一定的名声。其女儿嫁给沐英儿子,随夫家到云南定居。

    本来朱元璋十分忌惮方家在浙江一带的影响力,绝对不想任何方家的人在接近浙江一步,但是快二十年过去了,方家已经彻底的融入到大明之中,而方明谦又一向表现出忠诚,得到了汤和的保证和肯定,这次皇帝才允许方明谦的此行。

    到达明州以后。汤和要到军中去例行召集各个卫所的指挥使,作为一个皇帝曾经猜忌过的人,方明谦识趣的没有去,而是以生病的名誉,留在了驿站之中。当然,也少不了锦衣卫的贴身保护。

    皇帝要他们快速的想出一个策略,怎么能有效的防范倭寇,方明谦虽然当年曾经入过海,对于浙江的地形和倭寇的情况比较了解。但是离开这么多年了,到了明州,就感觉到有一定的陌生感,这天傍晚。整整一天呆在房里沉思苦想的方明谦,觉得屋里有点闷,突然接到军中的消息。汤和老将军命他前往明州卫一行,有要事商议。

    他沿着一条小石路走出不远。便是ri湖。这时夕阳西落,将一片灿烂的金光洒在湖面上。早秋的清风,徐徐吹送着凉爽,将湖面揉皱了,泛起一片粼粼的金波。四周的山,画着柔和的弧,于苍翠的剪影之上,罩着一层金se的光晕。这一片湖光山se,深深把他打动了。“真美啊!”他在心里这么赞叹。

    方明谦爱水。他的出生地洋屿,就在漩门湾口外北侧海上,有闽人移居岛上牧羊,故又称“羊屿”。真的是个好地方啊,可是自己这一辈子,可能都回不去了。

    方明谦观景沉思正入神之时,忽听不远处人声喧哗,不一会,一片杂沓的脚步声带着喧哗声响到他的耳边来了。只见一群衣着褴褛的后生仔正在追赶着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也是衣服破烂,满脸污垢。他手端一个饭盆,一边嘴朝盆里咬,一边气喘吁吁地逃走。追他的人一边跑,一边高声喊:

    “抓住他,他抢我们的饭!”

    方明谦一看就明白,这是一帮难民,听口音,像是临海一带的人。他痛惜地高喊一声:“都给我站下来,不准再闹!”

    见是一位官长老爷模样的人在制止,无论是追的,还是逃走的,都站住了。但追的一方不服气,有人说:“老爷,他抢了我们要到的饭!”

    那人争辩道:“不,是老板舍给我的。”

    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