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在庞煌等待的时候,突然北平都司接到来自和林细作的消息,宣光皇帝驾崩了!而蒙古各个部族,都暗藏心思,蠢蠢yu动,一场不该有的变动,由于庞煌的出现,又开始发生了变数。北方开始热闹起来了。(未完待续。
………………………………

185 北元大乱

    蒙元宣光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在洪武十一年七月间驾崩,死的据传回来的消息称,极为诡异,可能被蒙元朝廷隐瞒了一段时ri,所以细作到八月间,才将消息传回来。

    这件事情,由于通讯的不畅通,要回到洪武十一年五月左右的时间开始说起。

    虽然出于绝望的心理,宣光皇帝一直在破罐子破摔的境界左右徘徊,每天沉迷在酒se之中。

    因为弟弟脱古思帖木儿意外死了,长子买的里八剌因为曾经被大明俘虏过的原因,被各个部族所排斥。而幼子额勒伯克还不到四岁,更是因为其母早亡,没有强有力的母系部族在后面撑腰,情况也不容乐观。

    看着渐渐没落的黄金家族,宣光皇帝哪里能能提得起jing神,于是就像寒号鸟一般,得过且过的,在后宫中厮混着。

    不过却在厮混中也长了一点心眼,想到,本来准备传位给弟弟脱古思帖木儿,宣光皇帝他自己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毕竟弟弟是弟弟,儿子是儿子,传位当然是要传给自己的儿子最好了。

    想着自己才还不到四十岁,说不定能活的久一些,帮助额勒伯克巩固一下势力,那么黄金家族也不是没有出路,而且去年自从奇太后和权皇后他们三人在内宫中谈过话之后,宣光皇帝也对于奇太后的建议有些动心了。

    近一段时间,虽然还是荒诞不经,但却是偷着派出自己的亲信。往双泉海附近打探儿子买的里八剌的情况。

    偶尔接触,似乎透露出想要召回买的里八剌的意思。

    但此时的蒙元。已经算不上忽必烈一统天下时的蒙元了,多年的不理政事。将所有事物都交给丞相和枢密院去做,这是宣光皇帝的一贯做法。

    这样几年下来,本来就是苟延残喘的蒙元,已经不是宣光皇帝心目中,那属于自己的王国了。

    无论是奇太后、权皇后和宣光皇帝的谈话,还是宣光皇帝在背后的小动作,很快的就泄露了出去,并慢慢的蔓延激化着各方面的矛盾。

    这种矛盾开始还是悄然存在,但随着宣光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渐渐的尖锐起来。

    不但是各部族心怀鬼胎,也速迭尔,这个黄金家族的另一个支脉的继承人,也开始了加紧笼络各个部族,争取自己支持者的步伐。

    洪武十一年五月之前,在和林周边,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太尉蛮子、丞相完者不花、枢密知院爱足,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各部族的抗议。而且属于他们的部族,也频频传出不同的声音,一时间忙的焦头烂额。

    甚至连从云南来进贡朝见的使节劳凡平,都被困在和林半年多。都不敢擅自回转云南,因为路上已经不太平,很多部族。都已经开始不受和林这个朝廷的节制,那样的话。以他们的哪一点人,恐怕回不到云南。就会在路上被人一点点的削光的。

    当然,是否有其他目的,这个都不为人知了,不过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和林现在已经是多么的不太平。

    这种矛盾在各方面的压制下,一直到了五月份,才凸显出来其的可怕xing。

    三百余个大小不同的部族,联名上书朝廷,要求皇帝立也速迭尔为蒙元的继承人,并形成步步紧逼之势,声言若是达不到请求,不排除出兵的可能。

    所以事情,都推挤在中书省和枢密院哪里,把完者不花他们忙得苦不堪言,他们多次求见宣光皇帝,均被拒绝出来。

    沉醉在酒池肉林,享受最后一刻生命的宣光皇帝,自以为像鸵鸟一样,把头插进沙子里,就可以掩耳盗铃,此事终于惊动了奇太后。

    亲自接见了完者不花,知道了事情的严重xing后,然后不顾身份,亲自带领着完者不花、爱足、蛮子等人,前往后院找宣光皇帝。

    扫清了路上宦官的阻扰和卫士的拦挡。完者不花一行终于来到了西宫欢喜殿所在的位置,奇太后脸se难看的看着紧闭的红se大门,却不好出声。

    完者不花等人,在门前跪成了一排,齐声呼喊:

    “皇上,有十万火急军情启奏。”

    已经逼到了门前,想躲避也没有了办法,正压在妃子身上的宣光皇帝懒洋洋地发出一声:“说吧!”

    完者不花只得跪在门外照奏。

    宣光皇帝只听了“也速迭尔逼宫,三百余部族纷纷支持”这一句,两眼发花,当即从妃子身上滚落下来,一泄如注,全身和那东西,都是冷冰冰的了。吓得那妃子大声喊:

    “不得了,皇上病了!”

    立时后宫乱了。先是传来了御医,接着禀报了权皇后。

    权皇后是个极通达的人。急忙来的西宫欢喜殿,看见奇太后正面se难看的站在那里,连忙请安。

    那宣光皇帝新纳的妃子倒是吓坏了,只是跪在权皇后和奇太后面前求饶。御医忙了一阵后,禀告皇上是受了惊吓,虚脱了,需要静心将养。太后和皇后听罢,才严辞训诫了那妃子一番,让她去了。

    待那妃子走后,御医方悄悄禀奏奇太后:“本来受点惊吓无碍大事,只是皇上素来身子虚弱,又是那个时候受的惊吓,就不可小觑了。”

    听罢,想到时局的恶劣,朝纲的混乱,皇上的不争气,心里沉重得厉害。她重重地叹了一声,吩咐道:“你等只管细心给皇上号脉,好好下药就是。”

    直到晌午时分,病得四肢无力的宣光皇帝才算醒来,陡然翻身要起来,幸亏权皇后等及早扶住,才没栽倒。奇太后侧立在床前,甚至有些厌恶的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

    清醒过来之后。宣光皇帝恢复了一些神智,忙吩咐道:“快给诸位卿家赐坐!”

    “皇上圣安!”完者不花等人谢恩。

    可能是回光返照吧。宣光皇帝有些cao心朝廷上的事情了,说:“就这么病了。没法子上朝。这个也速迭尔,也算是朕的兄弟,他到底想做什么呢?”

    完者不花听皇上这么一说,立时有了话头,一副忧心如焚的样子,十分懊恼地说:“皇上,臣正是为此事而来!皇上总还记得,臣曾多次请求召大皇子回到和林。可当时皇上总是不肯同意,说是要顾忌各部族的反应。皇上之虑当然是圣明的。不过现在看来,如果大皇子在和林,现在的状况还不致如此糟糕。”

    奇太后和权皇后哪里知道什么政务,而宣光皇帝纵**海,也想不起来完者不花等人什么时间说过,于是万般内疚地说:“还是平章想得远,朕疏忽了。事已如此,朕又病成这样,就全靠卿家们从善处置了。”

    完者不花一见机会来了。忙从袖中取出那沓表章,奏道:“皇上,也速迭尔纵然再是叫嚣,但是他的部族距离和林还远。而现在三百余部族只不过是跟风而已,不过当务之急,还是稳定人心。目下人心不稳呀。很有人人自危的样子。臣以为,应该立即召大皇子回和林主持大局……。”

    宣光皇帝见完者不花说着说着就犹犹豫豫不往下说了。就说:“爱卿的意思朕明白了,朕也这么想过。如今国事艰难。这些问题,就请卿家们酌情处置吧。”

    得了上方宝剑,完者不花胆更大了。他说:“皇上圣明,为臣一定会妥善处理好的。皇上身体违和,但是一切都需要印玺来代表皇上的旨意,但是臣又不好多次打扰皇上的静养,是否可请出印玺,让臣能尽心尽力的为皇上办事呢?”

    这个要求,让奇太后和权皇后这两个不懂政务的妇人都觉得有些过分,看见宣光皇帝正想答应,奇太后连忙咳嗽了一声,说:“这个皇上要考虑一下,还是等会着内官送到枢密院,由大家共同掌管吧。”

    宣光皇帝觉得有理,便道:“这样也好。”

    待完者不花等人,志得意满地回去后,一反刚才的恭顺,当即召来自己的亲信商量,并连夜派快马送密信给也速迭儿、纳哈出,甚至是买的里八剌一干人等。

    看到皇帝的这个状况,他们已经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而为今之计,就是利用自己的职权,去筹集更大的筹码,好待价而沽,看能不能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而刚才要印玺,就是其中他们事先商量好的一步,这个印玺可不是平常的印玺,想要以朝廷的名誉,发出各种诏书、圣旨,都需要传国玉玺加盖,才能代表着名正言顺。

    他们这些人,如果能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里,那么无论谁最后做主,自己把玉玺献上,那都是天大的功劳。

    虽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无论谁做皇帝,谁做主,都少不了他们这些臣子来帮他们打理江山吧。但是他们这些小小的心眼,只能蒙蔽着长久不问政事的宣光皇帝,很多人他们都隐瞒不了。

    最先觉得此事欠妥的是奇太后。

    她虽然只是一个高丽的贡女出身,看上去只是一位娴淑雍容的中年女人。但毕竟年纪大些,当时就认为完者不花的说法有些太过分了,这样对整肃纪纲为害极大。

    完者不花一行人,明眼看上去是为了进谏而来,但是作为一个臣子,哪里有保存传国玉玺的资格呢?

    只是她恪守内宫不干预朝政的朝规,只是拦阻了一下,之后却是没有插话,只是在心里焦急。完者不花一走,她忍不住坐在床边,轻轻对宣光皇帝说:

    “皇上,传国玉玺怎么可以轻易的答应让臣子保管呢?你是不是糊涂了。”

    宣光皇帝诧异地问:“现在朕还能怎么办?”

    奇太后说:“传国玉玺必须保存在宗室之人手里,不能落于外臣手中。”

    宣光皇帝淡然一笑,叹道:“一块破石头而已,朕本来就没有把它当回事。最重要的是血脉,朕是黄金家族的血脉。而能登上朕这个位置的人,也必须是有黄金血脉之人。这一点,是太祖定下的铁律,谁也更改不了的。”

    听了这话,奇太后和权皇后都是好是吃惊:好个糊涂的皇上。

    又想到皇上正在病中,不好顶撞刺激他,便绕着弯子劝说,他们两个妇道人家,都知道现在乱世,谁还拿血脉说事啊。更何况,你说血脉问题,难道那个也速迭尔就没有黄金家族的血脉吗?

    这话传出去,肯定会更让有些人倒向也速迭尔。

    宣光皇帝对母亲和皇后的劝说,虽不满,却也挑不出多少茬来。他只觉得烦躁,对纷纭的国事难于应筹的烦躁。便道:“这样吧,朕明天上朝召见群臣,立额勒伯克为皇太子。然后调买的里八剌回来,回来之后,在做计较。”

    奇太后和权皇后面面相觑,这叫什么事情。立小儿子当皇太子,然后再把大儿子调回来,这不是把事情越高越乱吗?

    估计完者不花等人。要是知道宣光皇帝的这个旨意,会高兴的跳起来。因为世道越乱,他们今后获利也会越大。所谓的浑水摸鱼,就是指的这个道理。

    但是如果这个旨意能够传达下去,蒙元乱,也可能是有限的乱,但是偏偏就是酒se过度的宣光皇帝到底熬不过去了。

    白天见到完者不花时的状态,的确是回光返照,就在当天晚上,宣光皇帝驾崩了。据说驾崩之前,还在宠幸着一个新纳的妃子,最后死在了那个妃子身上。

    宣光皇帝既崩,在立帝的问题上那可就像是陷入了泥潭之中了。

    奇太后和权皇后两人都是高丽人,在蒙元内部,基本上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只能任由摆布,有一部分人主张迎接买的里八剌回和林继承帝位,但这部分只是占少数人。

    以完者不花为首,极力反对召回买的里八剌,好像昨天在死去的宣光皇帝面前说的话,和放屁一样。

    隐瞒了宣光皇帝的死讯一段时间之后,最终在和林达成了一定的协议,立不到四岁的额勒伯克登基做皇帝。由xing格柔弱的权皇后,也就是权太后临朝听政。自然最后胜利的是完者不花。

    额勒伯克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是封了皇兄买的里八剌为双泉王,节制辽东一带。第二件事就是下诏书给了纳哈出,纳哈出已经封王,最后又封赠了一个太尉的头衔。第三件事是尊奇太后为太皇太后。

    他们都在过家家一样的封赏个不停时,却忽视了另外几个人的想法,有三百余部族拥护的也速迭尔大怒,称额勒伯克是伪帝,不是正统的黄金家族血脉,要恢复成吉思汗时的荣光,还要靠他也速迭尔,并号召大家起兵推翻伪帝。

    但是拥护他的三百部族,虽然嘴上说会全力支持他,可牵涉到出兵的,却没有几个,而也速迭尔的部落,又在偏于岭北西北部冰天雪地的地方,也速迭尔一时半会的调遣不过来自己的嫡系。但是也在积极的奔走和叫嚣中。

    虽然没有太多的兵力,却得到相当一部分部落的拥护,这些部落虽然不出兵,但是保全也速迭尔的安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就在这个时候,最为直接的就是买的里八剌,在双泉海经营了近三年的买的里八剌,得到阿速特部和斡亦剌惕部族全力的支持,起兵八万,以阿鲁台和马哈木为主将,分成两路直奔和林。

    纳哈出成了孤军奋战,而且背后没有了阿速特部和斡亦剌惕部族所属的一些小部落作为掩护,对于金山部是一个致命的缺口,进退两难。

    一时尴尬起来,把纳哈出投降大明的心思,有浇灭了很多,因为此时投降大明,只能乖乖的做个顺民,逆来顺受的顺民,没有一点自主的权力,这是纳哈出不能忍受的,毕竟现在金山部如果倾尽全力的话,也可以凑足十余万骑兵。

    他不甘心啊!

    比他还不甘心的也速迭尔,眼看着自己的嫡系兵马还没有到达,而买的里八剌所率领的阿速特部和斡亦剌惕部族八万大军却是步步紧逼,不由也急红了眼睛。

    要是让买的里八剌进驻和林,那一切都完了。

    现在枢密院还有一部分自主兵力,但肯定不是买的里八剌的对手,而且其中效忠买的里八剌的人还有,看到现在对待买的里八剌大军消极的抵抗,就能看出来。

    于是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用重金收买了几个部落,请他们出兵协助,集结了五千余人,混入和林城内,来了一个内部开花,首先胁迫了完者不花、爱足和蛮子等朝廷大臣,掀起了兵变。

    直接杀入城中,将太皇太后奇氏杀死,将宫内杀了一个血流成河,但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权皇后和额勒伯克却不见了影踪,随之失踪的,还有传国玉玺,宣光皇帝的私人印玺等物。

    也速迭尔怒火中烧,看着买的里八剌的兵马越来越近,无奈之下,胁迫了所有的朝中大臣,一起逃往自己的领地方向,临走时还放了一把火,将和林,变成了一座死亡之城。

    买的里八剌凭借自己的兵力,迅速占领和林,却发现是座空城,虽然也镇压了几个不服从自己的部落,但是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亲生母亲权太后,更是没有见到自己的弟弟,也没有得到传国玉玺。

    这些人,带着传国玉玺去哪儿了呢?买的里八剌也是怒火中烧,下令从各个方向开始严查,他可以没有母亲,也可以没有弟弟,但是大臣们都被抢走了,至少要有传国玉玺吧,有了那个玉玺,他才好大封群臣,巩固自己的地位啊。(未完待续。
………………………………

186 刘琏奔丧和毛骧北上

    在离赣州知府衙门不算近的僻静处,穿过一道土墙夹立的小巷,有一座绿树环绕的小庭院。// 访问下载txt小说//小院虽不算高大,但结构jing巧,布局大方。厅、堂、廊、庭,连接有致;池、坛、圃、苑,简朴美观。给人一种高雅、舒适、亲切的感觉。这是新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在赣州的临时住宅。

    今年年初,刘琏在青田老家,刚刚给母亲过了六十大寿,随即就接到圣旨,皇上委派他为江西省右参政,让他即刻上任。

    去年自己刚刚服丧期满,就被皇上召到南京,以自己国子监出身的资历,被任命为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的时候,刘琏就有些不太愿意,母亲大人年迈,而弟弟又要去国子监读书,他想留在青田老家侍候母亲,但是皇上就是没有让他如愿。

    那时候还好一些,毕竟南京距离青田老家不太远,有什么消息,很快就捎到了,但是过了年之后,皇上却是莫名其妙的让自己做江西布政司的右参政,这一下,距离母亲就远了。

    弟弟的学业要紧,在国子监苦读诗书,刘琏几次给母亲说,让他陪着自己一起来江西赴任,自己好随时照应着。

    但是母亲就是舍不得离开家乡,因为她老人家每个月总要按时给父亲的坟头填土,为父亲的陵墓清理杂草。

    刘琏知道,母亲是害怕人都走了,父亲一个人在九泉之下寂寞,厮守了一辈子,母亲依然想陪伴在父亲的身边。但是圣意难违,所以刘琏也就没有再坚持下去。

    留下妻子在家中照顾母亲。自己单独一人到江西上任。

    但是到了江西以后,才发觉自己和这里的人有些格格不入。特别是江西省的官员,对于胡惟庸的追捧,是无以复加的热情。

    让刘琏颇为感到不快,因为听家丁老刘说,父亲就是吃了胡惟庸和汪广洋一起送来的药之后,病情不断加重,以至于恶化,随后回到老家之后,依然不肯按时吃药。所以才不治而逝的。

    无形中,虽然不知道详情,但是刘琏已经将父亲的逝世和胡惟庸平时对待父亲的态度挂上了钩,认定了父亲的病逝,其实是胡惟庸在其中做了手脚。

    看到江西官员对于胡惟庸的追捧,刘琏怎么能不感到烦躁和难受呢?

    不过刘琏也是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人,既然做了江西布政司右参政就会安守本分,兢兢业业的做好他!

    但是可能吗?

    刘琏渐渐发现,胡惟庸简直拿江西省作为自己政治作秀舞台。浮夸之风、虚荣之风,作假的风气,在江西逐渐盛行起来,就比如说皇上想要做一个什么东西。胡惟庸总是争取在江西示范,然后单凭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这件事该怎么禀报给皇上。

    符合胡惟庸自己的利益了。那就向皇上呈献喜报,若是不符合胡惟庸自己的利益了。那么就会向皇上宣布失败,而这一切。好像皇上还被蒙在鼓里。

    经过三个月的右参政经历,刘琏还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江西的赋税,比别的地方要高三倍左右。特别是军屯产粮,居然按照丞相胡惟庸的授意,收总产量一半的赋税,这可是真正的欺君之罪啊。

    关于军屯,皇上圣旨上可是写明了三年免收赋税,三年之后酌情考虑上缴部分赋税啊。在江西省,却能一年都不免,而且一收,就收走五成的粮食。

    这些事情,就是江西布政司、江西都司联合做出来的事情。

    刘琏曾经想过奏报朝廷,直接奏报给皇上,但是不可能,正规途径的奏折,必须要走中书省,根本就过不了胡惟庸这一关,也绝对到不了皇上那里。

    通过通政司呢?自己毕竟是朝廷命官,通政司一般不会受理自己的奏报的。尝试了几次,不但没有通过各方面让皇上知道,反而被胡惟庸知道了刘琏的想法,于是授意布政使沈立本、左参政韩士原,来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

    刘琏突然感觉到有些技穷的感觉,在他眼里面,朝内jian佞当权,根本进不去。进表也好,上疏也罢,不但皇上根本看不到,就是看到了也等于白看。

    一个胡惟庸,结成一个帮,把天给遮住了。为国忧,他心急如焚。可急又有什么用呢?想来想去,他只能耐心地等待时机了。

    他想在江西各地去走走,一是为了收集一些胡惟庸的罪证,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南昌府,他已经受到了排挤,不单单是排挤,而且被监视了起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动都动不了,还能做什么。

    于是,以视察学政为名,来到各个地方,主要是检查社学、县学和府学的情况,现在正轮到赣州,他已经在此住了近两个月了。

    在赣州,刘琏不预备再继续走下去了,因为他从赣州知府衙门看到了邸报,皇上下诏,凡事不须经中书省,可直接奏报至御前。

    看到了这一条,刘琏不由眼前一亮,看来皇上对于胡惟庸也有些不满了,而且这一道旨意,正好可以解决自己奏章不能直达圣听的问题。

    那就让一切在赣州结束吧!刘琏这样想着,这个临时的住宅,虽然在赣州城内这僻静处。这里虽无亭台楼阁,却环境优美。在一片苍绿之中,并无秋之落木飘零的感觉。正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好地方啊。

    洪武十一年三月初十,皇上明发的旨意,但是到了八月,刘琏才在赣州偶尔看到,这其中的原因有通讯不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