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权-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武十一年三月初十,皇上明发的旨意,但是到了八月,刘琏才在赣州偶尔看到,这其中的原因有通讯不畅的缘故,但是其中有没有胡惟庸或者江西布政司作梗,谁也不知道了,但是刘琏既然知道。那就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这几天,刘琏的心情轻快多了。想到马上就可以为国家清除一个jian邪,想到马上就可以为父亲报仇。刘琏就觉得无比畅快。

    刚刚写好一些草稿,正在等待证据的他正在回廊中走着,忽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到院门前了。

    他正要看来者是谁,却见一位府衙门里的差役匆匆朝他走来。双手递过来一封信说:

    “大人,您的家书,紧急得很!”

    刘琏的心弦顿时绷紧了。他明白,这必然是紧急之事。否则妻子不会冒然的给自己写信。

    当他接过家书,细读一遍之后,他反复默诵着家书中的几句话:“母在父亲坟前烧纸。引燃山火,尸骨无存,望速归。。。。。。。。”

    诵读间,两股热泪,泉涌般地从刘琏的眼眶里流出来了。

    “参政大人!”

    那差役不知发生什么事,惊惶地问。

    刘琏这才想起面前还等着个差役,忙说:“这里没你的事了,你快回衙去吧!”

    差役走后,刘琏仍然处在极度的悲痛中。他双手捧着这封沉重的家书。迈着沉甸甸的脚步来到自己的书房。

    这只是一段极短的路程。就在这短短的十来步中,刘琏的思维好像被什么控制了似的,失去神智似的漫游了一次。

    当他坐在书桌前的罗汉椅上时,抚案深沉地发出一声自语:“母亲。孩儿不孝,竟然没有侍奉您老人家,以至于尸骨无存、尸骨无存。。。。。。。。”

    刘琏喃喃自语。不断的重复着“尸骨无存”这四个字,眼前仿佛看到母亲被烧死的那种惨剧。

    奋然而起。朝着窗外的一片蓝天,跪拜在地上。叩了九个响头,然后转身出门,直接往府衙打了一声招呼,直接奔南昌府而去。

    还有什么比母亲的意外更重要的,此时在刘琏的眼里,什么弹劾胡惟庸,什么江西的弊政,什么拨乱反正,都不重要了,那些事情以后可以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母亲入土为安,自己是长子,不回去母亲连下葬都不能,那不是更加不孝吗?

    但是刘琏并没有失去理智,到了南昌府之后,首先写好奏折,禀明情况,做出丁忧的申请,然后请快马递出,然后又花费了近一天的时间,交接了自己的所有事务,争取不被人诟病,然后连夜经由鄱阳湖入长江,过南京而不入,直接坐船回青田老家奔丧去了。

    刘琏做的这一切,让任何人也挑不出把柄,朱元璋为了彰显孝道,在洪武八年三月,诏令百官闻父母丧,不待上报,允许去官,甚至允许官员因丧不辞而别。

    这也是庞煌和刘伯温所利用的这一条,唯有这样釜底抽薪,才能让朱元璋说不出什么,而刘琏也可以至少再次脱身二十七个月,两年多的时间,就算是历史没有改变,朱元璋也应该开始对胡惟庸下手,刘琏就不用参与其中了。

    就算是想参与其中也不行,丁忧期间,按照古礼,丁忧期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晓苫枕砖,就是所谓的睡草席,枕砖头块,要粗茶淡饭不喝酒,不与妻妾同房,不叫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

    如果要是参与到政务中去,别说朱元璋会不会答应和礼制允许不允许,依照刘琏的xing格,也做不出那种逾越礼制的事情。

    刘琏暂时安全了,刘暻也回到了青田老家守孝,短期之内,朝堂上的一切都和刘伯温一家撇清了关系。

    在北平盼了近一个月的刘伯温,终于在通州看见了自己的老妻,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夫妻二人,见面后抱头痛哭,恍如隔世,本以为yin阳相隔,却没有想到有见面的一天,听着刘彪偷偷复命,庞煌听说那个场景之后,愣了半天,但是对于刘彪也刮目相看了一眼,因为原来的刘彪就是一个粗犷的山西汉子,但是跟了刘伯温这么久,慢慢的做事有条理,有有分寸的多。

    如果换成自己代替刘彪去,面对着陌生的刘伯温妻子,正处在伤心的时候,要说服这个年届花甲的老妇人配合自己演一出戏。然后再跟着自己走,庞煌自思不能做到。

    虽然刘伯温可能给了信物或者是书信。但刘彪能办成也的确算是不错了。既然如此,就让刘彪再照顾两夫妇几年时间。就算是替自己代刘琏大哥尽孝了吧。

    想着刚见面就抱头痛哭的二老,再想想二老健在,还在那里伤心难过的刘家兄弟二人,庞煌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了。

    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这件事办的不地道,这算怎么回事呢?

    算是救人吗?还是在利用刘伯温的能力去救更多的人,也许这样想,庞煌会觉得好过一些,但是真的是单纯这个目的吗?

    算是个人崇拜xing质的护卫刘伯温吗?庞煌经历过的那个时代。对于刘伯温已经是神化了,但是自己从见到刘伯温第一面开始,就知道刘伯温不过是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头而已。

    随着深入的了解,甚至还发现,这个在后世被传的神乎其神的刘半仙,竟然大半的东西,都是由朱元璋刻意造成的结果,那么庞煌还有个人崇拜吗?

    回到大明这么多年,历史名人都见的麻木了。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而当初刚穿越时的雄心壮志,变成现在的小心翼翼的在各种chao流中自保,这一切都在改变着。

    庞煌没有丧失改变这个大明的决心。因为随其发展下去的历史,是庞煌最不想看到的,就算是为了不重蹈辫子入关的覆辙。庞煌也要努力的拼搏一把。

    那么救刘伯温他们到底和自己拼一把有什么关系呢?难道刘伯温真的能起到关键作用吗?

    未必吧,一个在晚年都不能自保的老人。能起到什么关键的作用。不过刚才庞煌想到了刘琏,才真正明白自己的心思。

    自己是想把整个刘家全部捆在自己的这辆战车之上。因为自己是孤军奋战,虽然他也建设了清华义学培养学生,以怀柔乡勇和自己的亲卫培养战斗力量,但是这一切都在短时间内成不了气候。

    也可以说十年二十年之内,都成不了大气候。

    但是如果在科举没有开始之前,不形成自己的一股力量的话,那么以后做什么,都会事倍功半,很难再翻身了,因为老朱没有把胡惟庸推翻,没有完全把淮西派系的官员完全摧毁的情况下,皇帝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但是今年已经是洪武十一年了,距离胡惟庸被推翻,丞相制度被废除还有短短两年的时间,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很多事情,也没有办法去团结很多人。

    甚至包括徐达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屈服在皇帝的威严之下,半分都不敢动弹,就连徐达想要再次领兵,都要找自己看有没有途径,庞煌就知道很难团结到这些人了。

    庞煌只能去利用死去的人,只有对于死去的人,朱元璋才不会有戒心,才不会防备,而只有这些死去的人,才会真正的用心来帮庞煌,因为他们没有回头路了。就比如刘伯温一样,就算是他现在再次出现在朱元璋面前,皇帝也可以让他有一万种意外的死法。

    换一种说法,只有这些死过一次的人,才能真正对于皇帝死心吧。

    无论是刘琏、刘暻在青田老家向不是父母的坟前烧纸叩头,还是刘伯温老两口在哪里抱头痛哭,仰或是庞煌在琢磨自己的思路和事情。

    大家都忽略了快要气煞了的一个人,那就是大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由礼部送来了刘琏的丁忧奏折时,估计刘琏已经回到了青田,正和弟弟刘暻一起正哭的鼻涕长流呢。这个变故,让朱元璋稍微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脸se难看的看着对面正跪着的一个瘦高个,yin着脸问道:“毛骧,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瘦高个,正是毛骧,仪銮司指挥使,兼暗卫的头头,如果庞煌的出现,历史没有变动的话,今后说不定还会是锦衣卫的第一位指挥使。

    在朱元璋的威严下,毛骧连头也不敢抬,只是低头说道:“启奏陛下,据暗卫浙江分理处的回报,刘琏之母,在七月十四上山为诚意伯烧纸,不慎引燃山火,因为年迈,走不出火场,所以被意外烧死,现场至少有十三人都看见了,想去救护,不过山火太大,又起风,火借风势,根本过不去人,据目击者称,就算是大罗神仙,也要烧化了,更不要说人了,肯定是死了。”

    “刘伯温为什么葬在山上?青田很多山吗?”朱元璋突然问道。

    毛骧语气一窒,知道皇上是怀疑什么了,但是他自己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点破绽,而且七月十四,是鬼节,上山烧纸那是很自然的事情,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

    但是这些话他肯定也不敢对皇帝说,幸亏他曾经在浙江执行过一段公务,皇帝的这番话却是难不倒他,考虑了一下,毛骧小心翼翼的回道:“据说诚意伯的墓地,是他自己事先选择好的,而且青田多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为了节省水田,所以大多数都葬在山上,这一点应该是习俗吧。”

    朱元璋眯着眼睛想了一会,悠然道:“不管怎么样,盯着刘琏兄弟二人,三年之内不许放松,另外,朕将蒋瓛派去云南,将你替换回来,自然是有大用的,朕用你的忠心,但你的心思不如蒋瓛细,以后做事不要糊糊涂涂的了,知道吗?”

    毛骧以头触地,高声谢恩道:“谢皇上厚爱,臣万死不辞,肯定会用心为皇上办事的。”

    朱元璋点点头,好像想起来什么似得,问道:“唐门这次跟你一起回来了?”

    “皇上圣明!”

    “现在蒙元一片混乱,正是朕之大明一统天下的时机,恰逢其会,朕派你和唐门二人,带暗卫八百,前往北方协助军方助战,另外,驸马都尉庞煌,训练了一批亲卫,朕看过战报了,很不错,这次你们去观摩一下,看能不能相比,若能相比则罢了,不能比,能学多少,那就是多少吧。”

    “谨遵皇上旨意,臣定当尽心尽力向驸马都尉学习,不辜负圣上的厚爱!”毛骧嘴里这么说着,但是眼中却有些yin狠之se。

    别看这个瘦高个的毛骧在皇帝面前唯唯诺诺,但是除了皇帝能慑服他之外,在外面自然是嚣张跋扈至极,这一点,却是没有人向朱元璋禀报过,因为现在无形中,毛骧是皇帝手中唯一暗藏的一支密探力量,就连胡惟庸也不轻易得罪他。

    没有制约的黑暗势力,权力自然膨胀,今ri听说驸马都尉训练出的亲卫竟然让皇上如此高看,让毛骧很不舒服。

    而且,毛骧十分能揣摩朱元璋的心意,如果自己这次带着八百暗卫,真的要输给庞煌的话,估计自己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毕竟毛骧再受信任,也只是外人而已,驸马都尉是什么人,是皇帝的女婿,和驸马都尉比拼信任度,估计毛骧不行,那就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才能让皇上重视,否则,皇帝会不介意换掉,甚至牺牲掉自己的。

    朱元璋却是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看到庞煌的奏报,想详细了解一下庞煌那五百亲卫的战斗力而已,如果真的像是庞煌奏报的那种战斗力的话,正好暗卫也可以借鉴一下,因为那五百亲卫,暂时朱元璋不好意思要回来验证,只好通过这种途径来了解了。

    皇帝真的并没有别的什么心思,否则也不会派唐门一起过去,派唐门过去的原因,就是不想让庞煌藏私,用唐门和庞煌的私人交情,说不定会得到更多,这一点毛骧却是理会错了。

    毛骧理会错误,却是给庞煌带来了一定的困惑,说不定,也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因为庞煌知道,毛骧是胡惟庸案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如果这个人突然意外死亡了,会给历史轨迹造成多大的偏差呢?

    正所谓一步失误、步步错!蝴蝶的翅膀既然扇动起来了,那么他怎么也不会轻易的停下来的。(未完待续。ps:今天一万一千多字,能给一张票票不?什么票都行,谢谢大家支持了!!
………………………………

187 可怕的检校?

    ps:

    大家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无论是锦衣卫,又或者是锦衣卫的前身拱卫司,仰或是亲兵都尉府,甚至是仪銮司,都被大家理解成为掌握在皇帝手中的一股黑暗力量。

    这股黑暗力量,会刺探朝野的一举一动,会罗织罪名构陷百官,会严酷刑罚屈打成招,甚至会敲诈勒索、小偷小摸。但是绝对没有人把他往好处去想的。

    包括庞煌在内,他一听到毛骧和蒋瓛的名字,就会联想起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被他们罗织罪名,牵连的家破人亡的大明开国功臣们,甚至会想起在原来生活的那个时空,看过的电影电视和书籍,各方面都有,但就是想不到其有正派的一面。

    所以当接到消息,毛骧将率领八百暗卫前来和自己见面时,庞煌几乎有些想逃跑的错觉,第一个念头就是,难道刘伯温的事情暴露了?

    随后才释然,自己绝对有些过敏,要是刘伯温的事情暴露,朱元璋派人过来抓捕自己和刘伯温等人,哪里会提前通知一声呢。

    然后不动声se,问前来通传的仪銮司暗卫详细情况,才有些恍然大悟。

    原来这股黑暗力量,朱元璋建立的目的,除了监察朝野百官之外,还有一个职能,就是刺探敌情、收集情报,甚至是在敌国进行一些策反、鼓动闹事和挑拨离间、刺杀重要人员的任务范围。

    庞煌更是松了一口气,毛骧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配合军方,往北方各地散布人员。进行收集情报和策反的活动。

    主要目标是纳哈出还是买的里八剌,这个就不是前来报信的暗卫所能知道的了。所以庞煌也没有问,但是却是放下心来。

    送走了前来送信的暗卫,庞煌心想,看来自己平静的生活又要被打破了,就连陪着怀孕的临安公主安静一段时间也不行。

    朱元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毛骧等人和自己的亲卫一起驻扎,名誉上听自己的调度,但是那毛骧,能是一个任人指挥的主儿吗?

    而且在给自己的信息中,朱元璋似乎含着让自己的五百亲卫和八百暗卫较量一下的意思。但是在庞煌看来,无论结果怎么样,朱元璋似乎都不想自己和毛骧太过亲近,似乎有些挑拨的意思。

    是啊,在朱元璋眼里,可能毛骧只是一个棋子,暂时利用的棋子,甚至可以说,已经不太重要。马上就要舍弃的棋子,就算是庞煌的历史课不及格,但是经常上网的他,也知道毛骧作为一个工具。专门用来应对胡惟庸案的工具,等胡惟庸案造成的影响太大时,朱元璋就把毛骧杀了来平息众怒了。

    那让毛骧领着人过来和自己比试什么呢?难道是要自己接锦衣卫这一摊子事情。不可能吧,按照朱元璋的xing格。这股力量,他绝对不会放心交给一个外戚的。那样不是朱元璋的作风。

    按照朱元璋的本身,应该是那种怀疑一切的xing格,几乎任何人都不要奢望能够长期的得到朱元璋的信任和重用,几乎所有人都是他的棋子,而朱元璋长期用一副棋子的几率太小了。毕竟他是大明的开国皇帝,到处都有人愿意成为他的棋子,而且这些棋子还都在明争暗斗,助长着皇帝的气焰。

    庞煌虽然不稀罕做棋子,但是却是已经被摆在了棋盘之上,身不由己了。

    好在唐门也过来,这个对自己不太设防的唐门,应该能从他嘴里得知一些更为详细的资料,说不定有些意外的收获。

    但是趁着毛骧领着大队人马过来之前,庞煌却是要见一下刘伯温,首先,毛骧来到北平之后,庞煌要稍微收敛一下,短时间内,甚至毛骧离开北平之前,他都不能来通州向刘伯温讨教,甚至见面了。

    其次,庞煌自认以刘伯温为师,但是刘伯温的老妻过来之后,庞煌还没有曾去拜见过师母,从礼节上,他都要去拜见一下。

    最后一个目的,那就是要从刘伯温口中,得到更加详细的资料。

    回到大明当了暗卫,站在朝堂之后,庞煌注意到,所谓真正的锦衣卫前身,无非就是原来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检校,而大明检校的鼻祖,就是曾经当过几个月丞相的杨宪,这个杨宪,和刘伯温之前的交情不错。

    这一点是刘伯温自己亲口承认的,但是当了丞相之后,两人就疏远了,而且杨宪也曾经打压过刘伯温,要不是杨宪做的实在有些过分,当了丞相以后,淮西派系和浙东派系的官员一起打压,说不定还能成一些气候,那样胡惟庸根本就爬不到这么高的位置上。

    也就是杨宪同时打压淮西派系和浙东派系的官员,才引起了两派的暂时xing合作,由李善长出面,刘伯温协助,两边共同努力,将杨宪拉下马来,以至于家破人亡。

    虽然刘伯温和杨宪最后以反目成仇的结局而告终,但是不可否认,刘伯温是最熟悉检校这个编制的人之一,从他那里,了解的更多,自己也好做个准备。

    这一天清晨,在卧房内,哄着临安公主喝了一碗膻气腾腾的羊nai,有奖励似的,给临安公主削了一个苹果,喂她吃完,然后洗洗手,向临安公主说声对不起,然后就带着郑虎一个人出了北平城,直奔通州而去。

    辗转一圈,进了百草堂,让郑虎在柜台前陪刘彪说话,庞煌自己径直进了后院,去找刘伯温。

    刘伯温的老妻姓胡,却是没有名字,只能称其为刘胡氏,古代都是这样,大明也不例外,女子出嫁姓从丈夫,名字却大部分都被遗忘了,包括刘胡氏自己。估计都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但是刘伯温却是依然可以熟稔的喊道:“秀儿,倒些茶水过来。我和庞大人有些话要说。”

    刘伯温的一句“秀儿”,用吴语软软的喊出来。让庞煌的鸡皮疙瘩掉了一地,不由打了一个冷战,没有想到,刘伯温还是一个浪漫人儿。

    茶水倒过来,庞煌起身拜见过师母,刘胡氏谢过庞煌的恩德,相互见礼之后,刘胡氏就识趣的往前面百草堂的店面去了,丈夫和大人说正事。不是自己能参合的,刘胡氏唯一想的,就是向前台,和干儿子刘彪商量一下,中午吃什么,别看已经花甲之年,现在刘伯温和刘彪两人的饭食,基本上还是由他cao劳的。

    后院只剩下刘伯温和庞煌两人,庞煌耐心的将来意说了一遍。刘伯温听说毛骧要来北平,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说道:

    “稍后的ri子,你就不要过来了,毛骧此人。看似忠厚老实,而且待人热情,其实嘴唇瘦削。必是薄情之人,而且喜欢记仇。是个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之人。你没有必要得罪他的时候,千万不要得罪他,但是要是得罪他了,就索xing把他得罪到死为止,否则后患无穷。”

    庞煌点头称是,说道:“此次,学生过来,除了看望师母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教,就是想先生给我讲一讲关于检校的往来,好让学生在今后的事情中对策有所依据,请老师帮我才是。”

    点点头,刘伯温心道,眼前的这个学生还真找对了人,除了检校的内部成员之外,谁还有比自己更清楚检校的来由和过往呢?就连绝大部分的检校成员,也不过是管中窥豹,只是知道一些片面东西,因为像是检校这种情报组织,不会让自己的成员知道全部详情的。

    整理了一下思路,刘伯温仿佛又回到了十八年前,他刚刚接受朱元璋的邀请,来到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京师中出任谋臣的时候。

    那时候,华夏各地,还都出于混战之中,朱元璋那时候刚刚攻占下来应天,作为自己的驻跸之地。而刘伯温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就有杨宪在身边陪同着。

    随着慢慢的接触,刘伯温逐渐接触到了朱元璋的权力中心,那时候也是杨宪,半夜找刘伯温密谈,说吴王想要有上天的护佑,神仙的帮助,刘伯温当然知道什么意思,于是,一次次的造神行动,让杨宪和刘伯温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

    那时候就已经有检校了,而且首领就是杨宪,以主簿之职,管理朱元璋手下所有的检校,成了大明建国立业的潜藏的一支黑暗力量。

    不过,那时候的检校,还是比较纯粹的,除了少量负责监察那些降将、投诚的官员之外,大部分的检校,主要存在目的,就是为了刺探各方面的情报,那时候军阀林立,天下群雄四起,反抗蒙元的斗争形势复杂多变,无论是谁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定鼎天下,情报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古以来,情报工作就被视为没有硝烟的战场,我往你那里派间谍,你往我这里派细作,其间的yin谋血腥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作为情报人员的检校,在朱元璋建立明朝过程中一定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

    随着大明王朝的建立,做了洪武皇帝的朱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