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可以更强-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李中华写的这首诗,显然是在讽刺他,他又怎能不生气呢?

    若是李中华现在就在他面前,李世民都恨不得想要杀了他的心都有。

    “吐蕃既然己经灭亡了,那文成公主自然就不能再嫁给,原来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了,你是他的亲生父亲,多和王妃好好的开导一下她,以后朕再给他找个合适的好驸马。”

    李世民也觉得,这件事情办的有点对不起文成公主,语气软了下来说道。

    “这也正是臣要和陛下上奏的事情,文成公主对李中华一见如故,两人相处的非常好,便留在了唐定城。

    李中华送了聘礼回来,托臣交给陛下,说是要迎娶文成公主,肯请陛下同意他们的婚事。”

    “这怎么可以?李中华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强娶公主,而且他不是早己娶妻生子了吗?哼!想娶朕的公主,难道他准备要抛妻弃子了吗?他的品行如此之差,朕更不能同意他娶文成公主了。”李世民愤怒的说道。

    “李中华并没有打算抛妻弃子,他是打算让文成公主,和他的妻子杨氏做平妻。

    臣也知道陛下肯定不会答应,臣也不想答应,只是李中华说了,陛下看了他送给陛下的聘礼礼单,就肯定会成全他和文成公主的婚事。”

    “这不是聘礼多少的问题,对了,他送的聘礼礼单呢?让朕看一下,他准备花费多大的代价,娶朕的公主。”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11章 神器

    然而,当李世民打开聘礼的礼单时,却只有一句话,一件可以让大唐称霸世界的神器。

    “这就是李中华要送给朕,娶文成公主的聘礼?”李世民很失望的说道。

    在李世民心里,现在的大唐己经称霸天下了,天下不就是世界吗?朕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武将,数十万的大唐雄兵,还需要他送什么神器。

    虽然李中华告诉过李世民,这个世界远比他所看到的,所想象中的要大得多,但与世民很固执的认为,中原才是天下的中心,谁能够成为中原之主?也就等于是天下之

    主,世界之主。

    “陛下还是亲自看过之后,再下结论为好。”江夏郡王李道宗笑得很神秘的说道。

    “那就呈上来吧!朕倒是要看看,这小子送的是件什么样的神器,可以让大唐凭借这件神器,就能够称霸天下,”

    李世民虽然心里不以为然,但也还是有些好奇,想看看这件神器的奇妙之处。

    “陛下!这件神器非同小可,臣可不敢带进宫里来,万一不慎的话,恐这皇宫都会毁于一旦。

    李中华建议陛下,不妨邀请在长安的各国使节,一同前往城外的校场上观赏,定能起到震慑外邦的作用。”

    江夏郡王李道宗的话,让李世民对这件所谓的神器,更加的好奇。

    他知道江夏郡王李道宗,绝对不会和他开这种玩笑,既然他都这样说了,那说明这件神器真的有他了不起的地方。

    大感兴趣的李世民,召集在朝中的众位文武大臣,又宣召在长安居住的,包括西域在内的各国使节,一齐奔向城外的校场,观赏所谓的神器。

    到了校场上,江夏郡王李道宗,命人赶过来一群羊,又命人抬来了一个木箱子,打开之后,只见箱子里塞满了干草,在干草中躺着两个圆圆的,黑乎乎的东西,有蓝球那么大。

    为了给李世民震慑的效果,这两个超级炸弹,李中华可是做的份量十足。

    只见一名士兵拿出一个箱子内的圆球,走到离羊群不远的地方,从身上拿出火折子,点燃了那个圆圆的,黑乎乎的东西外面的一条细绳子一样的东西,等到那条绳子燃烧的差不多了的时候,奋力的往羊群中丢去。

    “轰!”的一声巨响,当真是震耳欲聋,在场的人只觉得自己的耳朵,一直都在嗡嗡作响。

    在看羊群中腾起一阵黑烟,在爆炸响起时,还有一阵火光,以爆炸点为中心,倒下去了十几只羊,在中心点的那两只羊,更是被炸的尸骨无存。

    现场惨不忍睹,到处是断了的羊腿,被炸的肠子都流出来了的羊。还有受了伤没有死的羊在惨叫。

    没有受伤的羊四处乱逃,空地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坑。令在场的人都为之一震。

    饶是李世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也没有料到这所谓的神器,威力会如此的巨大。

    同来的朝中大臣,尤其是那些武将们,一个个的睁大着眼睛,比李世民还要兴奋。

    朝廷有了这种恐怖的武器,以后打仗的时候,还用怕什么,不服就给你扔几个神器,扔到你服为止,不怕你不服,就怕对方服的太早了,扔神器扔的不过瘾。

    西域各国在长安的使臣,一个个吓的脸色发白,大唐有了如此历害的武器,大唐周围的各国,岂不是要瑟瑟发抖了。

    各国使臣均在心里暗想,回城之后一定要写信回国,告诉首领,大唐己经有了非常恐怖的武器,千万不能得罪了大唐,否则会惹来灭国大祸。

    大食国出使大唐的使臣,见识到了大唐神器的恐怖,也是惊吓的要命。

    这几年,大食国扩张的速度很快,灭掉了无数小国,己经有了向西域扩张的计划。

    而据大食使臣所知,大唐也在向西域扩张势力,凡有对大唐有不臣之心的西域小国,都会受到大唐的打击。

    比如发生在二年前的高昌国失礼,就导致了大唐的怒火,直接出兵攻进了高昌国的都城,把高昌国的国主给吓死了。

    高昌国的邻国焉耆,见到高昌国被大唐灭了之后,不仅不吸取教训,反而得意忘形,以为和西突厥联姻了,就可以不用看大唐的脸色,不再向大唐称臣纳贡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刚把高昌国打下来的唐军,又顺带着搂草打兔子,把跳出来的焉耆给灭了,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大食使者觉得,两国继续扩张下去,难免会有刀兵相见的时候,可是大唐有如此神器,自己的大食国,一旦与大唐的军队碰在一起,恐怕是会吃大亏的了。

    李世民观察了一下各国使臣的反应,见他们一个个被吓得脸色发白,李世民心里那是十分的高兴。

    “道宗,这种神器李中华有多少?”李世民一回宫里,便按奈不住心里的激动,对江夏郡王李道宗问道。

    “回陛下,李中华说了,如果陛下对这份聘礼还满意的话,这种神器,想要多少,陛下可以自己派人做出多少来,不过朝廷要对制作这种神器的配方和工艺,绝对的保密才行。

    一旦秘密外泄,这种神器也就成了公开的武器了,各国都可以组织人员生产,反倒对大唐不利。”江夏郡王李道宗非常慎重的说道。

    “可以无限量的生产,那我大唐军威所到之处,还有谁敢不臣服于大唐,这份聘礼朕实在是太满意了。

    不过李中华的担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看来朕要找一个绝对信的过的人,来为朕生产这些神器才行。对了,这种神器叫什么名字?”李世民异常兴奋的说道。

    “李中华给这种神器取名叫炸药,也叫炸弹。”

    “炸药?炸弹?好!那就叫炸弹吧!制造这种神器的工匠和配方,你应该也带回来了吧?”

    李世民虽然觉得叫什么炸药,或者是炸弹,都不怎么好听一样,不过现在叫什么,李世民也觉得无所谓了。

    “这种神器是李中华设计制作出来的样品,李中华也只做了三个样品出来,其中一个为了看爆炸的威力和效果,己经在康定引爆了。

    另外两个带到长安来了,刚刚又用掉了一个,现在只剩下一个还在箱子里,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所以工匠暂时还没有,另外李中华说了,这种神器从原材料,到制作过程,还有存放的地方和环境,运输的时候,都是需要十分小心的,要的专业的人来完成,所以人在正是工作前,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培训合格了,才能开始作业。

    否则的话,一个操作不当,后果会十分的严重,另外安全也至关重要,如果是存放炸弹的仓库,被人放火的话,仓库中的炸弹发生连环爆炸,后果会不堪设想。

    所以生产炸弹的作坊,不宜在人群聚居的地方,最好是在城外建设作坊生产。”江夏郡王李道宗转述着,李中华对他所说的话。

    “陛下!今天各国使臣都己经知道了,朝廷拥有恐怖的神器,虽然对各国使臣起到了震慑的效果,但各国的细作,肯定会想方设法的,打探神器的秘密。

    臣觉得,既然神器是李中华节度使所制作出来的,不如就让他在康定秘密的生产出神器,这样才可以最好的保守秘密。”左仆射房玄龄建议道。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12章 改变体质的办法

    正当李世民和满朝文武百官,为了朝廷能拥有如此恐怖的神器,而兴奋异常时,李中华正在头痛,怎么帮晋阳公主治好病,还有调理晋王李治的身体。

    令人意外的是,晋阳公主到了康定城之后,精神变好了许多,人也似乎正常了起来,脸色变得红润,完全跟一个正常人一样。

    古人所谓的气疾,其实就是肺部有炎症,肺炎病证名,出《麻疹活人全书》。为内、儿科常见病之一。又名肺闭喘咳、肺风痰喘。以发热、咳嗽、痰多、喘憋等为特征。

    起因多为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肺部。跟个人体质也有关系。

    治疗宜疏风宣闭、祛痰平喘、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用麻杏石甘汤加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鱼腥草等。重症用三黄石膏汤加减。热极伤阴,心烦气短,可加用生脉散,或沙参麦冬汤加减。如肺炎病灶经治后久久不易吸收,可配合在背部拔火罐。

    跟生气有关,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调节气的升降出入。如果郁闷的话,体内的气会淤滞,久了机体的免疫也会低下。

    如果病邪侵袭人体,人的抵抗力下降,不能驱邪外出,本来可能得个感冒就好了,现在就可能会得肺炎。

    晋阳公主的病,跟家族遗传和个人体质都有关系,长孙皇后所生的孩子,基本上体质都不怎么好,李承乾病死在黔地,年仅二十六岁,而且李承乾在当太子的时候,也经常大病一场。

    据历史记载,大唐贞观五年,李承乾生病,而从来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却请了道士秦英来为儿子祈福;等承乾病愈后,唐太宗又召度三千人出家,并特地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将狱中的囚犯减免了罪行,以此为儿子祈福。

    贞观七年,李承乾再次生病,唐太宗下旨请天竺高僧波颇为儿子祈福。

    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同时也因为承乾多病,唐太宗为了不让他太辛苦,特别准许他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

    李泰也是一样,死时年仅三十二岁,还有长乐公主李丽质,更是二十二岁便病死在床上。

    城阳公主算是比较长寿的一个,差不多活了有五十岁的样子,新城公主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女儿,也只活了三十一岁,她病死之后,还连累了她的驸马,也跟着倒霉,被唐高宗李治一气之下,不问缘由的就给杀了。

    晋王李治最后虽然活了五十多岁,但长年抱病在床,连上朝都废力,最后由武则天代他上朝听政,助长了武则天的野心。

    其实这也怪不了武则天,无论是谁,坐在了皇帝这个位子上,品尝到了权力的味道,都是不会愿意放手的。

    武则天虽然还没有做过皇帝,但在高宗李治病重时,由她上朝听政,和她是皇帝,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武则天在他儿子,中宗李显即位后,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权力,直接把儿子的皇帝给架空了。

    儿子不听话怎么办?武则天就干脆把这个儿子给废了,换了另外一个儿子来当皇帝,由她继续把持着权柄。

    弄到最后,武则天仍然不甘心,总是躲在幕后操控皇帝儿子,便干脆把儿子一脚踢开,自己当了一回女皇帝。

    好在武则天死后,总算是念了高宗李治的一点夫妻情份,或许还有母子之间的情分,又把皇帝之位传回给了儿子,否则,大唐就是真正的完蛋了。

    至于眼前的这位晋阳公主,更是只活了十二年,都还没有成年。

    综上所述,可以看的出来,他们的病因,遗传的因素很大,体质很有问题。

    为了提升他们的体质,李中华在用中药给他们滋补的同时,每天一大早,便命人叫醒晋王李治,还有晋阳公主,从及吴王李恪,带着他们绕着康定城的内城跑步一圈。

    起初晋王李治因为疼惜妹妹晋阳公主,坚决不同意李中华这么做。

    不过李中华既然打算这么做,又岂会和他讲什么客气,如果不愿意听他的安排,就让他们马上回长安去,晋阳公主的病,他是没有办法治的。

    晋阳公主李明达,虽然身体柔弱,但骨子里却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更何况来之前,长孙皇后曾经亲自告诫过她:“当今世上能够治好她病的人,只有李中华一个人,当年,若不是他几次出手,母后早就己经不在了。”

    晋阳公主深知,李中华之所以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道理,是为了她的身体着想。自己若是想继续活下去,就必须要听从他的吩咐。

    李中华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所以一开始只是要求晋阳公主慢跑,跑的太累了,还允许停下来休息一下,但一定要坚持跑完一圈。

    康定城的规模,和长安城是不能比的,康定城的内城,和长安的皇城也一样比不了。但一圈跑下来,路程可是也不近,足有上万米远。

    一开始时,晋阳公主很柔弱的身体,根本就跑不了几步,就喘不过气来,浑身都在冒虚汗。

    晋王李治也好不到那里去,两人平日里养尊处优,加上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他们的溺爱有加,两人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什么时候吃过这样的苦?

    李中华也知道急不过来,别让他们停下来歇了一下,再继续跑,但要求他们不要跑得太快了,免得健身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受伤了。

    一开始,绕城一圈要跑一个半,将近二个时辰,这速度简直让李中华醉了,还不如人家走路快。

    不过后面情况越来越好了,坚持了一个月下来,跑一圈的时间,己经缩短了一半多的时间,大概也就是半个时辰多一点时间。

    和专业的跑步运动员自然是没法比了,不过李中华让他们跑步的目的,又不是让他们参加比赛,所以跑的快慢,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只要目的达到了就可以。

    两人的体质,己经明显的得到了改善,饭量也增加了,食欲变好了,睡觉也睡的更香了。

    现在两人都已经习惯了,每天早上起来跑步,不再需要李中华派人去催了,也不需要李中华监督他们跑步了。

    此时,苏定方派人押送刺客己经到了长安,苏定方的左武军校尉,有直接向皇帝李世民通报的权力。

    李世民听说自己的两个儿子,吴王李恪和晋王李治,在去往康定城的路上,左武卫的军营中,遇到了武功高强的黑衣人刺客刺杀的消息,简直就是震怒的不行了。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13章 杀人灭口

    听说刺客己经被抓到了,并解押解回长安来了,李世民马上便要亲自提审刺客,他想知道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挑战他的底线。

    然而,突然发生了意外,从剑南押送回来的刺客,赵国公长孙无忌听闻了外甥晋王李治,隐些被刺客所杀之事后,怒气冲冲的赶到左武卫的军营内,逼问刺客是谁派他行刺晋王李治,最后一不小心,便失手将刺客给杀了。

    事后,赵国公长孙无忌亲自跑到,皇帝李世民的面前说道:“臣因为一时气愤之下,用力大了一点,误将刺杀两位殿下的刺客,给杀死了,还请陛下恕罪。”

    “赵国公请起来说话,你的心情朕能够理解,朕听到有人行刺晋王李治时,也是非常的气恨,恨不得马上将刺客碎尸万段。

    只是刺客己经死了,但幕后指使者是谁?不知道赵国公可曾问出来了。”李世民忍着气说道。

    “陛下!臣……臣当时真的是气糊涂了,还没有来得及问刺客,他的幕后指使者是谁,已经因为用力太猛,把刺客的脖子给掐断了,错手杀死了刺客。”

    李世民心里有火,很想抽长孙无忌一巴掌,再狠狠的踢他一脚,但却没有办法,也不敢往长孙无忌的身上发。

    长孙无忌不仅是长孙皇后的兄长,也是自己身边的良师益友,更是在玄武门兵变中,助自己登上帝位的开国大功臣,还是自己女儿的公公,儿子的舅舅。

    其实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势力,己经太大了,令李世民不得不有所顾虑。

    这也是李世民在立太子一事上,明明更看好吴王李恪,但在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下,不得不妥协的原因了。

    李世民知道吴王李恪因为不是嫡生子,在朝中的根基很弱,如果强行把吴王李恪送上位,自己在时还可以镇得住他。

    如果自己不在的话,他担心长孙无忌会,再导演一出玄武门兵变,强行拥立自己的外甥,晋王李治登上皇位。

    更严重的是,他担心长孙无忌到时候会选择造大唐的反,来一个改朝换代。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在上一次,关于神器的生产问题时,会选择让李中华在康定城生产,并让吴王李恪长住康定城,全权负责监管神器的制作,再次改封吴王李恪为蜀王,剑南道行军总管,兼剑南道节度使。

    李世民知道李恪和李中华,曾经是患难与共的生死,感情非常的不错。

    把吴王李恪改封分蜀王,剑南道行军总管,剑南道节度使,便是为了更好的利用他和李中华的关系,也是竭制李中华的进一步发展。

    李中华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大快了,让李世民不得不起了防备之心,虽然他已经同意了,让文成公主嫁给李中华,但李世民还是不太放心,把蜀王李恪放在康定,效果会好很多。

    至于干脆先下手为强,先灭了李中华的想法,如果没有神器的出现,李世民或许还敢想一下,随着神器的出现,让李世民见到了神器爆炸时的恐怖威力,李世民己经不敢去想和李中华交恶的事情了。

    闲话先不说了,若是换了别人,一气之下杀了刺客,李世民杀了他的心都有。

    刺客己经死了,幕后指使之人是谁,自然也就无从得知了。

    赵国公心里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回到自己的赵国公府中喝酒解闷。

    如今吴王李恪改封为蜀王,剑南道行军总管,剑南道节度使,这让赵国公长孙无忌如梗在喉,更加的忌惮蜀王李恪。

    这样下去,既便皇帝李世民最终让晋王李治当了太子,以后又当了皇帝,蜀王李恪也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长孙无忌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要再想办法,除掉蜀王李恪。

    却说李世民郁闷的在宫里,思考着谁才会是幕后,想要行刺两位皇子的主人,不找出这个躲在暗处的人,李世民实在是内心难安。

    他不是没有怀疑过长孙无忌,之所以抢先杀了刺客,是在杀人灭口。

    可是李世民又觉得不可能是他,也不应该是他,如果幕后之人是长孙无忌,那就不应该连晋王李治也一起刺杀,那样对他没有任何的好处。

    没有任向好处的杀人,很少人会这样干,赵国公长孙无忌就更没有理由这样干了,晋王李治不仅是他的亲外甥,还是他很看好的太子人选,长孙无忌只会想尽办法帮他,而绝不会是想杀了他。

    所以李世民第一个,便将怀疑长孙无忌的念头给打消了。

    可是除了他和蜀王李恪有利益之争,还有谁会想着,要同时刺杀蜀王李恪,还有晋王李治呢?

    李世民不由的往自己的其他几个儿子身上想去,在他看来,幕后指使者想要刺杀蜀王李恪,还有晋王李治,目的肯定是想要争做太子。

    “看来太子之位,是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必须早作决断了,不然的话,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事来。”李世民自言自语的轻声的叹息了一下说道。

    李世民坐了下来,命人磨了墨,最终下定了决心,准备立储。

    他思虑再三,却又迟迟不愿意下笔,这可是关系到,大唐江山未来的大事,由不得他不慎重又慎重。

    吴王李恪改封蜀王的圣旨,还没有传到康定城,李世民手中的御笔,正在决定他和九弟,晋王李治各自的命运,他们此时也毫不知情。

    此刻的他们,倒是相处的很不错,比在宫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