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可以更强-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的他们,倒是相处的很不错,比在宫中的时候,兄弟之情更进了一步,兄弟两人经常会一起骑马狩猎,晋王李治的皮肤,都晒的变了颜色,但却比之前更加的健康了,体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晋阳公主如今也是旧貌换了新颜,英姿飒爽的像个女汉子,时不时的也会加入到,两个兄长的狩猎队伍中,满载而归。

    当然,这里面大多数的猎物,却是蜀王李恪打到的,不过晋阳公主每次都是一马当先的冲了过去,把猎物抢了过去,占为己有。

    回到城内的节度使衙时,总是喜欢在李中华面前邀功,指着满载而归的猎物,一脸得瑟的说,这些猎物都是她打的。

    跟在晋阳公主后面的蜀王李恪,晋王李治两人,只能一脸的无奈,摇头苦笑,这个妹妹他们实在是惹不起啊!把她弄哭了就麻烦了。

    李中华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过他也不会去点破,而是笑着大夸特夸了一下,有时还会忍不住的伸出手,想轻轻的拍一下晋阳公主的头,马上又发现这么做,实在是不合适,便又赶紧把手收了回来。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14章 太子已定

    李世民思索了很久之后,在纸上写下了晋王李治四个字,看了一下之后,便不再犹豫的写了下去。

    写完之后,李世民终于暗自松了一口气,终于已经决定了太子的人选。

    李世民正准备用皇帝玉玺盖上大印时,忽然发现桌上还有一封没有打开过的密奏,落款是左武卫中郎将苏烈的铭文。

    李世民心中一动,暗自猜想,刺客是被左武卫中郎将苏烈所抓住的,又是他派人押解到长安来的,莫非是苏烈己经有所发现,这才派人将刺客押解进京,让朕亲自提审刺客。

    他打开了密奏,只见上面写了此行护送吴王李恪,晋王李治,以及晋阳公主去康定的路上,一路都十分的顺利。

    但在与康定不远的雅州宿营时,发生了意外。

    有黑衣蒙面人刺客,夜袭了吴王李恪的营帐,当时晋阳李治也在吴王李恪的营帐中,饮酒聊天。

    刺客从背后意欲刺杀吴王李恪,被晋王李治发现后,及时的预警……。

    经臣初步审问,此刻已经据实交代了行刺的经过,以及幕后的指使人。

    但此事实在太过骇人听闻,刺客所交代的幕后主使人,也令臣不敢苟同,唯有将刺客押送回京,交由陛下亲自审问。

    另附上刺客所交待的内容,已交由此刻画押确认,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任何私心,望陛下明鉴。

    李世民看完之后,又拿起另外的一张,写着刺客供词的纸看了起来。

    这一看上面刺客所交代的内容,心里己是万分的愤怒,还有痛心。

    “辅机啊辅机,枉朕对你是如此的推心置腹,信任有加,甚至把你当成了人生知己,你却如此的辜负了朕,竞然为了一己私利,想让自己的亲外甥当上储君,不惜派刺客刺杀吴王李恪。

    吴王李恪虽不是你的外甥,但那也是朕的儿子,朕岂能容忍你任意杀之。”

    李世民轻声的自语着,握紧了自己的拳头,重重的砸在了龙案上,足可见他有多气愤。

    李世民本想立即抓捕长孙无忌问罪,但刺客己经死了,死亡对证,估计长孙无忌肯定不会肯认罪。

    若是别人,只要李世民认定了他有罪,有没有证据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但长孙无忌却不一样,他是原秦王府的老臣子,又是长孙皇后的兄长,没有真凭实据就把他抓了,会伤了原秦王府出来的开国功臣的心,这绝对不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结果。

    “你不是希望朕立晋王李治为储君吗?朕偏偏就不让你如愿。”李世民冷笑着自语道。

    次日的早朝上,大唐皇帝李世民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道:“自前太子李承乾涉嫌谋反案发之后,东宫太子府己经空置了三年之久,朕知道众位爱卿都很关心,谁将会成为储君的问题。

    朕思之再三,我大唐立国二十多年,国内虽然趋于稳定,但周围却有强敌无数,辽东有高句丽,西域有西突厥,东突厥虽然灭亡了,但又冒出来一个薛延陀部,一直都不安份,西南的吐蕃己经被灭了,但取代它的苏毗国,一点也不比吐蕃弱,甚至更强。另外还有奚人,契丹人等,虽然己经向我大唐称臣内附,但也都是一些心怀异心之人。

    作为大唐的储君,必须具备强健的体魄,上马可以骑射杀敌,指挥将士攻城破阵,下马可以提笔,爱护百姓。

    综上所述,朕思之再三,决定立下的储君是!”

    说道这里时,李世民停顿了下来,扫视着下面的文武百官们,并特别的注视了一下赵国公长孙无忌,这才开口说道:“即日起,改封蜀王李恪为大唐太子,此事朕以决定,不必再议。”

    “陛下!万万不可,自古以来太子之位,都是由皇后所生的嫡子担任,陛下如果弃嫡皇子不立,而立非皇后所生的皇子,于礼法不合啊!”黄门侍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着说道。

    “朕说过了,此事不必再议,难道你要公然抗旨吗?散朝!”李世民说着站了起来,拂袖而去。

    赵国公长孙无忌铁青着脸回到府中,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把能砸的都砸了一遍,狠狠的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

    今天陛下的举动,实在是令他感到有点措手不及,原本长孙无忌还以为,自己有多么的了解李世民,但今天的李世民,却让他感到十分的陌生,他这才发现,他对皇帝李世民的所谓了解,是多么的可笑。

    静下心来,长孙无忌越想越觉得不对,昨天自己才刚把那个死士给杀了,怎么今天陛下就突然要立蜀王李恪为太子呢?

    显然,这个决定是陛下突然之间才有的,如果是早就作出了这个决定,就不会把吴王李恪,改封为蜀王,还到他为剑南道行军总管,剑南节度使。

    长孙无忌越想越感到害怕,他突然很担心,陛下是不是己经知道了,行刺吴王李恪的刺客,幕后主使人就是自己。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自己可就非常危险了。

    难怪自己总觉得,今天在早朝的时候,陛下看自己的眼神,总是感觉有点怪怪的。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忍不住的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本还打算明天再进宫,去质问一下陛下,为什么一定要立蜀王李恪为太子,现在那里还敢再去质问陛下。

    此时的康定城,宣旨大监刘忠,刚刚赶到康定城,宣读了对吴王李恪的最新任命,改封他为蜀王,剑南道行军总管,剑南道节度。

    同时还有让李中华尽快组织生产神器的圣旨,以及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他,并加封他为驸马都慰,特准其妻杨氏为平妻的身份。

    另外,设立康定府,李中华这个节度使被免职了,改任康定府大都督,唐定府管辖的范围也没有变,主要还是党项和白兰羌所设的羁縻州。

    换句话说就是,以前是怎么样?现在就还是怎么样,只不过是官职的名称改变了一下,以前叫他节度使,以后便叫他大都督。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15章 命中注定

    李恪很兴奋,不是因为又改封为蜀王了,而是因为父皇封了自己为剑南道行军总管,剑南道节度使。

    作为剑南道的行军总管,剑南道节度使,那自己的实权,可就比以前要大很多了,可以调动剑南道的一切军事力量,剑南道的所有事务,均要受其节制。

    也就是说,剑南道的所有事情,都将由自己说了算,包括文官的任免,武将的晋升,税收的征缴等等。

    在此之前,大唐也就封过李中华一个节度使,几年时间,李中华便将自己管辖的地方,打造的完全变了样。

    李恪觉得自己可能不会有李中华这样的本事,应为对方实在是太会赚钱了。

    不过李恪觉得自己和李中华关系挺好,又是近邻,完全可以让他帮自己一把,想办法把剑南道发展的更好。

    话说回来,康定城不也在剑南道管辖的区域内么。

    不过,蜀王李恪又感觉有些失落,他心里很清楚,父皇突然而来的封赏,很有可能是因为,自己与太子之位无缘,而对自己做出的一点补偿。

    患得患失的蜀王李恪并不知道,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自己。

    当晚,大家一起狂欢了一夜之后,蜀王李恪和李中华促漆而谈。

    “中华!父皇是不是很快就该立储了?九弟就要成为储君了?”蜀王李恪喝了一口酒之后,突然有些失落的说道。

    “陛下的确应该会很快决定立储的最终结果,怎么?在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你就己经开始失落了,甚至自暴自弃了吗?”李中华看了看蜀王李恪,平静的说道。

    “没什么?储君之位本就于本王无关,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九弟虽然柔弱了一些,但性情温顺,懂事听话,的确是做储君的最好人选。”蜀王李恪有些郁闷的说道。

    身份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的,谁也改变不了,所以蜀王李恪觉得自己虽然很受父皇宠爱,但在立储君这件事情上,父皇再想立自己为储君,也不会冒然的做出,有违体制的事情。

    “蜀王殿下,你心里是真的这么想的吗?”李中华轻轻地摇了摇头说道。

    “不能呢?本王的出身,己经决定了本王的未来,知道父皇为什么给本王取名为李恪吗?恪的意思就是恪守本份。

    什么叫本份,就是做一个亲王的本份,其它不该是你的东西,就不要去妄想,否则,后果可是会很严重的。

    魏王李泰怎么样?这么多的皇子之中,谁有他更受父皇的欢心,只因为他有了不该有的非份之想,现在还不是一样,被发配到封地去了。”

    “殿下能够这样想,其实也挺不错的,退一万步讲,殿下只要用心的发展好剑南道,一样可以有自保之力,不是吗?”

    “你说的对,别的本王并不担心,既便是九弟将来坐了皇位,也不至于会为难本王,本王担心的是赵国公长孙无忌。九弟做了皇帝之后,赵国公长孙无忌就会更加的肆无忌惮了,九弟性子有点软弱,恐怕会被他的那个舅舅给架空了,那大唐就危险了。”

    其实蜀王李恪更觉得自己会有危险,只是他没好意思说出来而以。

    虽然李中华觉得,发生了长孙无忌谋刺蜀王李恪的事情后,历史很可能会出现重大的变化,李世民或许会强行蜀王李恪为太子。

    但在结果还没有出来之前,李中华也不想说太多,蜀王李恪能这样想,当然是最好的了。

    李世民让他来组织生产炸弹,让李中华颇感意外,原本他是不想插手这件事情的,只想着给朝廷一份火药配比的秘方,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

    如果不是发生了文成公主这个意外,李中华都不打算拿出这个杀器来。

    有了炸弹的加持,也不知道大唐的未来,到底将会走向何方,希望不会像成吉思汗一样,把陆地相连的地方全给占领了,那可就是他李中华的罪过了。

    既然朝廷都己经下了旨意,自己再怎么抵触,事情还是要做的。

    做火药并不难,难的是安全问题,所以李中华并不打算,在康定城内生产火药,而是在城外的山脚下,另外建了一个基地,专门生产火药,并派了二千兵马驻守在基地周围。

    为了保密,每个人都只负责做一道工序,进行流水作业,直到最后火药的配比完成。

    至于炸弹的弹体,也就是弹壳,则需要朝廷调运了,康定这边可不产铁。

    既然要做,李中华便打算一步到位,直接用生铁来铸造炸弹的弹体。

    炸弹的发展过程也是十分漫长的,这类火器是在燃烧性的“霹雳火球”和“霹雳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初是出玩北宋时,人们用竹篾编制成球形,外糊泥纸,内装火药和瓷片,施放时发出霹雳般的震响。这更是处于萌芽时期的爆炸性火器“霹雳火球”。

    它主要起燃烧作用,但同时可崩射出碎瓷片以击伤敌人。后来进一步制成“霹雳炮”,是用纸筒做炮管,内装石灰和硫磺等物,燃放时,弹体先射向空中,再降落水中,硫磺和石灰见水便膨胀发火,跳出水面,纸筒随即炸裂,石灰烟雾四散,可迷障敌人,伤及双目。

    1126年,金人围攻汴京时,宋将李纲下令施放霹雳炮,击退了敌军。1161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破金兵时也曾用过霹雳炮。

    金属炸弹最初是出自金人之手。金世宗时,阳曲北郑村有个名叫铁李的猎手,专门以捕捉狐狸为业。他制造了一种陶质的“火罐炮”,下粗上细,罐内装入火药,在细口上装引信。

    捕狐时点燃引信,火罐爆炸,所发出的猛烈响声,惊得狐狸慌忙乱跑,都逃进预先设置的网里。

    大约在十三世纪初,金人学会了制造火器,并发明了铁制炸弹,金人称为“震天雷”,宋人叫它“铁火炮”。

    这种炸弹用抛石机发射,弹壳用生铁铸成,有罐子形、葫芦形、圆体形、合碗形四种。

    其中罐子式的震天雷,口小身子粗,壳厚2寸,内装火药,上安引信。投掷或发射出去,爆炸声如雷灌耳,弹片炸起,可钻透铁甲,杀伤力相当大。

    金兵攻蕲州时,曾用震天雷轰击,给宋军以重创。蒙古兵进攻金南京时,在攻城器械“牛皮洞”的掩护下,挖掘城墙,城上守军开始用矢石反击,毫无作用。

    金兵遂用一只“震天雷”沿城墙用铁索吊下,发火后,“其声如雷,闻百里外”。城下攻城掘墙的蒙石兵连同防护用的“牛皮洞”皆被炸成碎片。在当时“震天雷”的爆炸威力是十分惊人的。

    1277年,蒙古人阿里海牙攻广西,宋将马暨率兵守卫静江,三个月后静江陷落,马暨的部将娄钤辖率领二百五十余人退守月城,蒙古兵合围月城十余日,娄死守不降。

    这时城内因缺少食物,二百多名士兵难以继续坚持。娄钤辖便站在城墙上大喊:“我们太饿了,不能出城投降,如果给我们一些吃的东西,我们可以听命。”

    蒙古人信以为真,派人送去几头牛和一些米,娄的部下接过食物,又关紧城门。蒙古人登高瞭望,只见宋兵忙着煮米、宰牛,各司其事。

    吃过饭后,宋兵气力鼓足,便吹起号角,擂响军鼓,蒙古兵以为他们要出战,整甲以待。只见宋兵拥出一门大火炮,点燃引信后,立即爆炸,声如雷霆,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城壁崩塌。

    蒙古兵近前看去,宋兵二百余人皆被炸死,连守在城外的蒙古兵也被震死许多。足见这种铁火炮的威力之大。

    古代人所称的“铁火炮”,与现代军队装备的大炮截然不同,那时的火炮,在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大型地雷,形体笨重,其爆破性强,但不具备发射机能。那时借助抛石机或人手抛掷,所掷距离有限,而且目标难以准确,多用于炸毁敌方的城防设施,在攻守城的战役中使用最多。

    元代铁火炮的制作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都使用过铁火炮。第一次是在1274年,元军在忽敦等率领下,同日军交战于博多。

    据日本《八幡愚童训》记载,元军登岸后,指挥者居高临下,命万人发射短而毒的箭,一时箭如雨下,毒焰弥障。退兵时发“铁火炮”,声如雷霆。

    日本兵被这炮声惊得目瞪耳聋,不知所措。这一仗打得日军惨败,而元军也因弓矢用尽,不得不退兵。

    1281年,元军在范文虎等人率领下再度东侵日本,进攻壹岐、澉浦时,曾发“铁火炮”击败日军,并杀死日将少贰资师。但此时元军遇到飓风,兵士各自逃生,天灾使士卒陷没10万人。

    曾参加过这两次战役的日本画家竹崎季长,战后将亲眼目睹的战斗场面描绘出来,并于1292年汇集成画册,题名为《蒙古袭来绘词》。

    其中有一幅是画元军施放“铁火炮”的真实场景,画的左边是元兵,右面是日本兵,中间地上有一只呈炸裂状态的“铁火炮”。

    这只铁火炮下半部还完整,上半部已炸碎,碎片飞起,火焰四射。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这只铁火炮是两半合成的,就是金人的“震天雷”4种形式之一的“合碗式”。

    李中华要造的炸弹,便是这种合碗式,不过他造的炸弹要比金人所造的合碗式炸弹更先进。

    李中华所做的炸弹,更接近于后世的手雷,像石榴的形状一样,点然引信后,可用于向敌人投掷。

    至于不用点引信的触发式炸弹,这个技术有点超出了李中华的能力了,只能将就一下原始的引爆方式了,相比而言更安全一些。

    喜欢大唐可以更强请大家收藏:()大唐可以更强更新速度最快。


………………………………

第116章 惹不起的小萝莉

    晋阳公主是个文艺范的萝莉美少女,没事的时候,总想让李中华教她写诗,还有讲故事。

    知道父皇己经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了李中华,并且文成公主己经怀了他的宝宝之后,更是一口一个姐夫的叫着李中华,甜的能够腻死人了。

    有一次,李中华在陪着文成公主时,讲了一段西游记的故事,晋阳公主便马上听的入迷了,一见李中华有空闲时,便要缠着他讲一段西游记的故事。

    让李中华十分的后悔,自己当初就不应该,在晋阳公主的面前,讲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弄得现在自己都恨不得绕着她走。

    此刻,李中华正在文成公主的房间内,贴在文成公主已经隆起的肚子上,听着胎儿在肚子中的动静。

    “哈哈!肚子里面的小家伙真调皮,竞然在用脚踢我。”李中华感受着肚中胎儿的反应,高兴的说道。

    “那是!本公主的儿子聪明着呢!知道他爹不是一个好人,是个专门欺负他娘亲的坏蛋,他不踢你踢谁?”文成公主的脸上,洋溢着即将为人母的笑容,调皮的说笑道。

    “你怎么就知道一定是儿子?还有,就算他是在踢人,那也是在踢你自己吧?”李中华坏笑着调侃道。

    “踢你,就是在踢你,他怎么可能替他的娘亲呢?明明就是在踢你这个大坏蛋。”文成公主不高兴的撒着娇说道。

    “你是她的娘亲,他就不踢你,老子还是他的亲爹呢!他又怎么会踢老子呢?”李中华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故意的逗弄着文成公主。

    “他怎么知道你是他亲爹,儿子肯定是以为你是个大坏蛋,在欺负他的娘亲,所以才会踢你的。”文成公主不服气的嘟着小嘴,据理力争的说道。

    李中华看着文成公主娇蛮性感的小嘴,一股邪火升腾而起的说道:“那我这个坏人倒是想知道,他老子欺负他娘时,这个小子会怎么保护他娘亲的。”

    李中华说着便欺身上前,一把抱住了文成公主,吻在了她的小嘴上。

    文成公主象征性的挣扎了两下,便沉醉在李中华的热吻中。

    “姐夫!小雁姐……!”房门被晋阳公主突然的推了开来,把正抱在一起亲吻的两人,惊的一下了就赶紧分开了。

    不过该看到的,不该看到的,都己经被文成公主看到了,尤其是李中华急忙从文成公主衣服内抽出手时,把文成公主的衣裳都弄乱了,搞得文成公主成了一副衣衫不整的样子,脸红的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实在是太羞人了。

    今年工作已经十一岁多了,正常的情况下,再过两年她就该嫁人了。

    天资聪慧的晋阳公主,对于男女之事,也基本上该懂得和不该懂的,她都基本上知道了。

    见到两人的这种情形,那里还能不知道,他们刚才抱在一起,是在干什么羞羞的事情?

    一想到自己刚才好像来的不是时候,似乎打扰了人家的好事,晋阳公主不禁羞的满脸通红,愣愣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想说对不起,道歉的话又不知从何说起,就这样一走了之,落荒而逃,好像又不是她的性格。

    最主要的是,李中华最近似乎一直都很忙,今天难得逮到他有空,好想再听他讲那只猴子,大闹天宫完之后的故事。

    文成公主忙着整理,被李中华弄乱的衣服,晋阳公主羞红着脸,傻傻的站在那里,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孩子一样。

    唯有李中华的脸皮最厚,像个没事的人一样,笑得像个狐狸一样。

    “公主殿下这么着急的跑过去,是来陪你小雁姐姐聊天的吗?那个什么的,姐夫忘了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没有处理,那啥?姐夫先走了。”

    李中华说着便想开溜了,万一被这个晋阳公主给缠住了,不给她讲一天的故事,绝对是跟你没完。

    “姐夫!你怎么又有事要走啊!每次人家一来,你就找机会开溜。”晋阳公主一幅楚楚可怜,好像受了人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