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大忽悠帝-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有张绣两个团,敢追吗?直面李傕中军,就等于给人家送菜,哪能一鼓作气,歼灭掉李傕前军?
终于,高举着汉正军旗号的一股骑兵由南而来,前锋一举将李利部冲了个七零八落,后队四下追杀,不打算放跑一个敌军。
一员威风凛凛的骁将冲在锋前,口中不断大喝:“武威张绣在此,谁敢拦我?”
………………………………
北地卷 第139章 全城搜捕李二球
第139章全城搜捕李二球
……………………………………
吴匡硬是挡住了李利前军,与张绣一起歼敌与涑水岸边。赵云这边也撒开了欢,奔着李傕左军中的胡封直冲而去,一条大铁枪婉若游龙,真是沾着伤,碰着亡,眼前无一合之敌。他手里还有三个团,硬是摆出了三个矢锋大阵,中间在前,两侧随后。
原本李利的前军接战,胡封整军,是想上去支援李利的,哪曾想自己的侧翼突然杀出这么一支强敌,仓促间迎战,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胡封身边的敌军实在太厚了,假如自己的进攻被阻拦下来,后边所有冲锋的兄弟都会被迟滞。赵云临机决断,偏移一点矢锋,从胡封的侧边拦腰杀透了军阵,就像削梨皮儿一般,可是这皮儿削的也太厚了。
随即调转马身,赵云仗着马快,来回往复,帮着另外两个矢锋一起绞杀敌军。没多大工夫,胡封的左军便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指挥不通,相互失去了联系。
胡封也懵了,万万没想到遇上了赵云这么个愣头青,一上手便是全军冲锋。胡封想跑,可是都不知道该往哪跑,好像前后左右都是敌军。眼见着李傕中军向东退走,胡封立刻明白了李傕的意图,他是想撤回安邑,不会再来救自己和前军了。
此刻顾不得多想,胡封立刻纠合身边的人马,全力向李傕中军杀去。当然,不会是去杀李傕,而是想要杀出重围。奈何赵云有三个团呀,把胡封军切成块状之后,几乎是瞬间分散开来,变出了无数个小矢锋,由连、排长们带队,有的绞杀,有的游击,看到胡封想逃,纷纷像饿狼一样扑上来,能咬一口是一口。
离着李傕中军越来越近,而胡封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胡封想让马跑快一点,再快一点,只要到了中军身边,自己就安全了。
可是……这一次扑上来的……是赵云。
…………
这仗打的太窝火了,不仅前军没了,连左军也捎带走了,可是到现在为止,都还不知道敌人是汉正军哪一部的人马。
眼看着胡封在前边跑,一个血袍骁将在后边追,李式愤怒地向李傕请命。
“汉正军欺人太甚!大人,我去接应表兄,也叫他们知道知道我西凉兵马的厉害!”
“好”字几乎脱口而出,恰在此刻,北边传来嘹亮的军号声,李傕悲愤地喊道:“撤!全军进城!”
来的是华雄,作为高节部的前锋,快速驰援赵云。说老实话,赵云现在真是让高节又欢喜又苦恼,这娃打仗没得说,可阵中取将,猛的不要不要的,但是每回都带头冲锋,愣的也是不要不要的。
高节手下只有两个骑兵旅,很明显,赵云比华雄更适合独领一军。原本高节安排赵云率领偏师,只要堵住白波军北归就好,可是赵云运气好,硬是把偏师打的比主力还热闹。
接到赵云的战报,说是要截击李傕。
李傕在安邑的恶行令人发指,无论如何也不能放他逃走,即使高节在场,也会命令赵云截击。但是依照赵云的脾气,高节真怕他出点什么岔子,毕竟是陛下的结义兄弟,要是有所闪失,也不好向陛下交代,所以,命令华雄快马加鞭,先行驰援。
华雄没跟上吃肉,只是噼里啪啦放了几箭,欢送李傕回城,然后人马在安邑城下旋过一个大弧,迎头截住了胡封。两马错镫,华雄一刀斩下,胡封便身首异处了。赵云气的吐血,是真的吐出了一口血水,只不过不知道是谁的血而已,华雄爽的哈哈大笑,终于报了翼城外被抢菜之仇。
…………
兵法有云,围三缺一,但是高节誓杀李傕,所以将安邑团团围住,不打算放走一兵一卒。李傕也知道这一次自己是逃不掉了,只是不知现在投降还来不来得及。
荀攸出谋,可向城中投书招降。
高节说李傕屠戮百姓,必死无疑。
荀攸又说,招降归招降,不是招降李傕,而是招降他的部将们。
是啊,因为赵云的截击,李傕原本充作后军断后,打算丢给高节的牛辅军奇迹般地安然无恙,而他的前军、左军却损失殆尽,此时安邑城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李傕军反而还没有牛辅军的人多。
赵云说投书招降太斯文了,这帮土鳖要是不识字咋办?可以用大喇叭喊话嘛!
张绣问啥是大喇叭。
“就是……就是……”
赵云就是了半天,也没描述清楚大喇叭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往安邑城里噼里啪啦射了一阵携带招降书的箭雨,然后张绣和樊稠手下的原西凉大嗓门就拿着木制喇叭吆喝上了。
“西凉的兄弟们,快投降吧,陛下宽厚,不会为难我们的……李傕屠戮百姓,罪大恶极,谁要是砍下李傕的头,赏金千两,连升三级呀……你们为啥要跟着李傕反叛?敢对抗陛下,对抗汉正军吗?死了也得披贼皮呀……你们要是死在这儿,家里的老婆让谁睡,娃让谁打,冤不冤呐?”
李傕听得心惊胆战,感觉谁盯着自己的眼神都不对,连挑了七八十个看着不顺眼的,下令全部砍头,才暂时压住了军心。即便如此也无法安稳睡觉,把仅存的子侄李式、李暹全部派上城头,加岗加哨。
后半夜,一支无头箭从安邑城头射了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噼里啪啦又射了一通招降书,然后汉正军大喇叭广播站继续广播,单单是劝降已经没意思了,有骂人的,有唱歌的,还是吆五喝六找熟人的。
“李二球,你欠老子的钱不用还了!可是你要再不出来,老子回家就睡你的婆娘!”
于是,李傕下令,全城搜捕李二球。
“赵来喜,赵兄弟,你还活着吧?上次我回部落的时候,问过我妹子啦,她愿意嫁给你,我们家还出二十只羊给她当嫁妆!我们羌女勤快着呢,能下地,能放羊,就问你啥时候去娶她过门啊?”
于是,李傕再下令,全城搜捕赵来喜。
不知道赵来喜是不是还活着,但是有一个叫李毛蛋的,偷偷地磕头作揖,还满嘴秃噜脏话:“冯大眼,入你娘,你想害死老子就直说啊。还敢睡我婆娘,我入你婆娘,入你妹子,入你们全家……”
喊话的累了就换人,一直喊了大半天,后来赵云嫌只喊话太单调,找来一溜司号参谋,这边吹“滴滴答”,那边就吹“答答滴”。安邑城里的人听不懂号谱,还以为要进攻了呢,紧张半天才发现,城外的就是吹着玩。有起哄的,就有架秧子的,张绣看赵云玩的嗨,又来找一堆锣鼓家伙……“啪啪啪……轰轰轰……滴滴答滴答……”好像就差一群秧歌队了。
城外花样百出,城里垂头丧气,李傕又下令杀了上百个长的丑的,依旧心慌意乱,片刻难安,也不知道李毛蛋有没有被当成李二球杀掉。一直闹腾到晚上,城外的也不消停,点起火堆开联欢会。后来李傕说这是敌人的疲兵之计,一边命守城的部将保持警惕,一边命其他人马抓紧时间休息。
…………
昨夜城里射出来的无头箭被巡逻兵士捡到,交给了高节。李傕部将,宋果愿降,并且先前李傕逃跑的消息也是宋果派心腹送给赵云的。送信的宋果心腹就在赵云营中,确认了是宋果的亲笔书信之后,才有了白天的闹腾,为的就是麻痹李傕。
夜已经很深了,联欢会终于结束,华雄旅两个团的兵士顶盔披甲,战马笼口包蹄,随着华雄一起,冷冷地注视着安邑南门。
因为高节和赵云自北面和西面而来,所以安邑城北门和西门是重点防御对象,由李式和李暹驻守,而守御南门的,就是宋果。
对于高节将破城任务交给华雄,赵云表示出了极大不满,认为自己被针对了,跟在高节屁股后边唧唧歪歪的说怪话,连又哭又闹的招都使了,就差上吊了。后来实在把高节唠叨烦了,挥退了所有人,恶狠狠地对赵云说:“我要是治不了你,就把你丢回洛阳,让陛下亲自治你。”
一想到可能会被许褚、典韦那俩胖子压在身下,赵云就再也不敢唧歪,灰溜溜地滚回自己的大营。
城外如约点起三堆火,过了一会儿,安邑城的南门在黑暗中打开,火把挥舞着圆圈,发来信号,华雄端坐马上,将手中的大刀向前一挥,策马奔去。
宋果带着华雄直奔李傕府邸,随后攻入的刘辟部、淳于琼部分袭各门。战斗其实并不太激烈,但是混乱异常,有的要战,有的要降,有的还想挣扎一下,有的直接哭爹喊娘,李式死于乱军之中,李暹被自己的部下绑起来交给了刘辟。
天色微明,战斗已基本结束,然而汉正军还在到处杀人,所杀的那些西凉兵士也许已经不是要抵抗,而仅仅是忘了放下武器,但是汉正军兵士不管这些,一切敢于在他们面前拿着武器的敌人,都只能被消灭。
李傕、李暹以及他们的一些心腹狗腿被当众砍头,然而高节说不出是该欢喜还是难过。该欢喜的是河东南部全部收服,整个河东也再无大战,终于没有辜负陛下所托,难过的是看着破败的安邑城,还有那些早已被战乱折磨的如同行尸走肉的百姓……陛下,能否让他们活过来,就看你的了!
………………………………
北地卷 第140章 没钱还损个毛线
第140章没钱还损个毛线
……………………………………
“河东大捷,河东大捷!”
天还没有大亮,洛阳城的百姓从睡梦中醒来,惊讶地发现往日在街角路口摆摊卖《大汉月刊》的小娃们满街乱蹿,手里还举着一张纸大声吆喝着。
“特刊,特刊,河东大捷。看高元帅平定白波贼,叛逆牛辅、李傕被诛!”
其实这已经是在卖报纸了,只是发行时间还没有固定下来,而且发行数量和范围也都很小。有了买月刊的经验,人们对买报纸表示毫无压力,只不过一打听,区区一张报纸竟然要卖二百钱,还是让人有些吐血。
刘汉少黑心简直是一定的,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钱不值钱。
第一,钱币在当时并非唯一的流通货币,粮食、布匹也都具有流通货币的功能,甚至连朝中大臣的俸禄也是多少多少石,所以粮食比钱币还要硬通。
第二,钱币的铸造并不统一,虽然汉武帝时期就曾将铸币权收回朝廷,但是依旧有大量的私币充斥流通,属于假币却又当作真币用,假如董卓不死,也会再铸造小五铢。只要有铜,人们就可以自己铸钱,当有钱人,拿着自己铸造的钱币出去买东西,这样的钱能值钱吗?
第三,战乱、灾害使得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属于典型的通货膨胀,即便是值钱的钱,遇到这样的问题,也会迅速贬值,何况是汉末现在这种情况呢?人们挑着一石钱去买粮食,结果却买不回一石谷子,即便如此,百姓们又哪来得一石一石的钱呢?
对于经济学这门聪明人才能玩的高深学科,身为学渣的刘汉少自然是玩不出花活的,但是想要恢复生产、经济,傻子也知道首先得有一种说得过去的钱。再但是,新钱发行出来,是否被市场认可,是否被使用它的百姓认可,不是发钱的人能说了算的。括弧,就算是皇帝发的也不行。
所以,制造新钱的想法早就有了,也一直在研发当中,只是刘汉少和他的爱卿们一直没有机会让新钱面世。
…………
洛阳城西,上林苑,汉正军某部驻守,戒备森严。
这里就是国家造币机构所在,主管它的官儿,从前叫“水衡都尉”,现在叫“造币局长”。刘汉少和他的俩主簿以及杨行走从马车上下来,早已等候的造币局长伍孚立刻迎了上去。
刘汉少笑呵呵地问:“德瑜,样币如何了?”
“回陛下,样币已成,请陛下入内观之。”
伍孚,字德瑜,汝南吴房人,原为大将军何进东曹属,后迁越骑校尉。原本的历史上,伍孚也是一个刺杀董卓的孤胆英雄,可惜被董卓识破,乱刀砍死。而现在,他只负责造币,听说陛下要将国之重宝交给自己掌管的时候,感动的老泪纵横。
众人随着伍孚进入造币工区,立刻被巨大的轰鸣声震憾,然后来到一间大屋内,又被金光闪闪的景象迷炫眼目。这是最后一道工序,成品检验。伍孚让一名检验员暂停工作,端来一盘崭新的铜币。
铜币正面浮凸的花纹与汉正军军旗上的标志一模一样,花纹上方的边郭内印着“大汉制造,必属精品”,下方印着“壹文”字样,反面则是竖着大写的“值十钱”,下边横印着“光熹元年”字样,边郭上还有十二道对等齿纹,重要的是中间没有方孔。
刘汉少将手中的铜币弹飞起来,然后双手扣住,对两个主簿说:“赌一顿饭,猜猜是字还是花?”
袁绍和曹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有些哭笑不得,一个说字,一个说花,结果曹操输了一顿饭,袁绍却暗骂又让这个小黑胖子占了便宜,于是,只能表现自己的聪明好学,虚心地问道:“陛下,如此精美的钱币是如何制成的?”
刘汉少洋洋得意地说:“伍局长,带他们开开眼?”
“好!”
不负陛下重托,伍孚也得意呀,犹如献宝般说道:“陛下,两位主簿,这边请。”
想要制造铜币,熔铜肯定是第一步,被熔化的铜水通过模具,铸成一根根细铜条,趁着铜条通红,又被送进两个上下对应的大铁滚中间,铁滚转动,将铜条吞进去,热轧成铜板,而这样的大铁滚一共有三组,就是为了保证铜板厚度均匀一致。
因为是铜条轧制的铜板,所以铜板很窄,就像皮带似的,然后拿去冲压成一个个没有花纹的光板毛坯。
后边这道工序就有点“高科技”的意思了,刘汉少叫它磨边机。想象一个轴承的样子,光板就像轴承中的滚子,被一个个送进磨边机里,“轴承内圈”也是一个铁滚,转动的同时将光板毛坯带进去进行磨边。但是机器开口处与光板毛坯大小一致,往里转着转着就小了一圈,等到光板毛坯被转出来的时候,不仅边缘光洁,还会比中间略为厚实,这就是铜币的边郭。
磨过边的光板毛坯就可以进行压印,也就是说,要变成钱钱了,但是能走到这一步,实在不容易,因为想要在铜板上压出清晰的图案,得需要上百吨的压力。为此,理工研究所负责攻关的技术人员在洛水上又是筑坝,又是架水车,只为了能够带动沉重的锤头。重力加速度,这一锤头砸下来,估计已经是当世人们能够运用的最大力量了吧。由此也可以想见,苏齐搞的那个飞梭纺织机的噪音和这个比起来,简直就是蚊子哼哼蚂蚁叫。
选材、熔铜、轧板、毛坯、磨边、压印,一道道工序都让人耳目一新,这是知识的力量,科学的光芒,仅仅依靠刘汉少的指点,根本无法做到。比如说,五铢钱也有边郭,它是把铁棍穿在钱孔中,像擀面杖似的把钱给擀圆润的。但是铜币没有钱孔啊,那个磨边机就是他们设计的,灵感也恰恰来自于轴承。
当然,这些还仅仅是表面上的工序,其中最关键也最保密的是制模。水衡都尉原本就有属下三官:“钟官”负责铸造,“辨铜”负责审查品质,“技巧”负责刻范,也就是雕刻师。
先让雕刻师在油土上雕出铜币图案,再翻成石膏模,浇筑出铜模,这个铜模也就是母模。然后再用母模翻制石膏模,浇筑钢模,也就是子模。
子模还要淬火,增加硬度,然后反复冲压模胚,制成图案下凹的工作模。工作模冲压光板毛坯,就制造出了有浮凸图案的铜币。但是工作模使用到一定的次数,就会损坏,比如图案变形模糊之类的问题,所以就要再次使用子模冲压新的工作模。一旦子模也出现损坏,或是需要修改,就会重新使用母模翻印。
这样的铜币一旦流通起来,还担心别人造假吗?
从动力问题,到机械问题,再到工艺流程,哪一样都不是别人能够仿制的。就算别人真有了这个本事,在水边架上水车,“啪、啪、啪”砸的震天响,那不是等于自己吆喝着“官人,快来抄家灭族啊!”
…………
新币制造精美,刘汉少相当满意,接下来就是要担心它能不能被市场认可,被百姓接受。
袁绍有些担忧地说:“陛下,新币固然精美,但是若废止旧币,改用新币,其间难度不小啊。”
“哦?怎么说?”
“其一,收回旧币,制造新币,是一件很浩大的工程,有劳民伤财之嫌;其二,旧币品质不一,熔旧制新,火耗巨大,等于谁越有钱,损耗就越大,臣恐有钱人家抗拒;其三,虽然新币制造已大为便利,但是速度仍嫌缓慢,恐怕不足以应付国家所需。”
看得出来,袁绍能够提出这些问题,是真的为刘汉少所想,为国家所虑,是拧巴了脑袋瓤儿的。
刘汉少认真地点点头,说道:“本初所言极是,新币产量问题急需解决。德瑜啊,这个问题你要上心。前边的几道工序,速度都还可以,唯独最后压印工序缓慢,可以多造几台压印机,让工人们三班轮流,每班工作四个时辰,人歇机器不歇。”
“是,陛下,臣马上就去办!”
“至于旧币问题嘛……”
刘汉少狡黠地一笑,对袁绍说道:“哥没打算废止旧币。让新旧一起流通于市,究竟看谁能最终占领市场,让百姓们说了算。”
劣币驱逐良币,就像一个人有一新一旧两张纸币,总想着先把旧纸币花出去而留下新纸币,大家都这样想,慢慢的市场上就会全是旧纸币在流通,新纸币被人们收藏起来,从而退出市场。
与其相反的还有良币驱逐劣币,新旧纸币都可以花,拿钱买东西的想先花旧纸币,但是卖东西的自己做出选择,只收新纸币,等到所有卖东西的都只收新纸币的时候,新纸币就是占领市场的“硬通货”,而旧纸币只得退出市场。
无论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币,这些玩意都不是学渣刘汉少能够说的清的,但是作为一个穿越众,听过股票、基金和保险的,怎么着在见识上也应该比古人多一些吧?他只是觉得自己有把握稳赚不赔,至于会损害到谁嘛……反正穷到光腚的百姓手里没钱,没钱还损个毛线啊?
………………………………
北地卷 第141章 赵云又被针对了
第141章赵云又被针对了
……………………………………
有时候刘汉少会觉得刘宏很蠢,您了一个当皇帝的人,还要卖官鬻爵,拼命圈钱,假装自己生意挺好。可钱是什么?金、银、铜、铁?钱就是您造的,您说什么有价值,那就是什么有价值。您就是拉泡臭臭,说这是一块狗头金,只要大家信,那它就是一块狗头金。结果呢?您是拉了臭臭,自个儿也信了那是狗头金,哭着喊着往怀里搂,可惜大家不信……您说大家不鄙视您,不唾弃您,对得起您脑袋里面装的狗头金么?
刘汉少也是从小男人成长起来的,有过私藏金饼子的光荣历史,可是后来穷的只剩下钱,整天发愁钱花不出去的时候,才明白过来这个道理。说这话真不是欠扁,想故意气谁,刘宏搂钱,董太后也搂钱,万金堂和小太监家里全是钱,董卓进京更是千方百计拼了命地抢钱,等刘汉少能说了算的时候,可用的钱比可用的人多多了。
关键是,不好使啊!
新造的铜币和“优秀五铢钱”差不多一样大,直径二十五毫米,但是外观精美,看着就敦实、厚重,而且没有中间的方孔,所以确实比五铢钱重了许多。但是……这么一个面值一文的铜币,却要等于十个五铢钱。
假如董卓还活着,就会造出“董卓五铢”,无内外廓,“五铢”二字夷漫不全,很难辩认,世讥称为“无文”,该钱堪称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
假如现在是备备蹿入蜀地,关起门来假装老大,就会造出“直百五铢”。初铸钱大而厚重,后铸钱逐渐减重,最轻薄的不到0。8克。面文篆书“直百五铢”,即价值“一百枚五铢钱”。
在他们看来,能够节省下一些铜,多铸一些钱,就是发财,但是刘汉少想的不是发财,而是“刮猪油,补瘦猴”,把积存在豪门大户家里的财富调动出来,贴补给穷的光腚的百姓,从而使市场活泛起来。
首先,从外观上看,铜币精美,敦实厚重,应该属于良币,但是从铜本身的价值上看,一个铜币等于十个五铢,铜币好像又应该属于劣币,和董卓五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