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魂之逆势而起-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报道!”

    老李头还没等袁大刚回话;惊诧地转向自己的孙子:“你就是我们的上级‘六号大妈’?”

    “哈哈哈哈哈。。。。。。”袁大刚实在忍不住乐了。

    当年搬家的时候袁大刚留下了一大批天生无法修炼的普通人训练成特工为帝国守护秘密、刺探清廷与在华列强的最新动态;同时保护那些不肯搬走的百姓,同时还肩负着击杀那些意图向清廷通风报信、泄露帝国秘密的百姓人等任务;老李头就是其中之一。

    再后来;这些特工因为不能修炼;在几十年中渐渐地死去;帝国特情局为了补充缺额;特地又甄选了一批这些特工们的子女进行训练;一开始让他们由外围成员做起;然后渐渐地升级;有些后进之辈的级别要比原潜伏特工还要高;其中最富传奇盛名的便是这个“六号大妈”了。

    当初;“六号大妈”还是个毛头小伙;在爷爷老李头的影响下;一直对富强的汉帝国心向往之;帝国特情局发现了这一现象之后;便小心地吸收他进入特情局进行专业培训;然后将其放到这些潜伏特工的外围一边给他派任务一边对他进行考察;在“六号大妈”的努力下;他终于获得了特情局的认同;接替了刚刚因生病而死的原六号特工。

    按照规定;但凡是负责一个任务的特工群前十名一定要有一个代号的;于是特情局的头子便拿着这些档案去请示袁大刚;可巧不巧;那天袁大刚正在利用间谍机器人偷窥大英帝国路易斯公主洗澡(维多利亚已经老了。。。。。。个屁啊!这不是转换偷窥目标的问题好不好?――雷雷更健康吐槽);一边对公主殿下的身材啧啧称赞;一边猥琐地说道:“嗯嗯;大胸妹纸~~~”

    正好那时特情局头子问到了六号特工应该用什么代号;于是便在六号特工的代号一栏上写下了“大胸妹子”四个字。

    这个误会造成以后;导致袁大刚很长时间都对六号特工心怀愧疚;于是便利用职务之便给他安排了一个负责所有特工后勤事务的职位;于是“大胸妹子”便有了一个升级版的绰号――“六号奶妈”;再后来以讹传讹之下;“六号奶妈”被人误以为是个中年女性;便又被人称为――“六号大妈”。

    袁大刚心虚地看着一脸苦大仇深的六号大妈;干笑着说道:“那个。。。。。。六号啊(丫的‘大妈’两个字实在是喊不出口);给你一个‘大妈’的称号;其实是为了掩饰你的身份;你想想看;清廷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能想得到‘六号大妈’是个大小伙子吧?”

    六号特工苦着脸说道:“陛下;卑职全名李全福;您就别再提卑职的代号了。。。。。。”

    袁大刚豪(gan)爽(ga)地大笑:“哈哈哈;不要害羞嘛;我相信你还是很喜欢这个代号滴。”

    李全福心说我喜欢个锤子喜欢;劳资怎么说也是一个棒小伙儿;凭啥就给你叫成大老娘们儿了?

    老李头这时才刚刚回过神来;“啪”地一巴掌把李全福打了个趔趄:“你个小兔崽子;老子上回跟你申请换一个新式特工手枪你咋没同意?”

    李全福委屈地摸着被打疼的地方:“您那个旧的不是还没坏吗?我寻思着给帝国省点儿钱就没给您换。。。。。。”

    老李头对着自己的领导孙子又是一巴掌:“屁!老子想瞧瞧新鲜还不行吗?”

    李全福悄悄后撤了两小步;向自己的属下爷爷求饶:“爷爷;您别打了;我以前不是不知道您也是咱们特情局的潜伏特工吗?”

    老李头气得上前一大步揪住李全福的领子;巴掌好似雨点般落下:“你还有理了?啊?老子为了你的婚事差点儿让人给打死;你个臭小子连新枪都不让爷爷瞧一下;你说你该不该揍?”

    李全福一边躲着如雨点般轻轻落在自己身上的巴掌;一边小声嘀咕:“就您给我说的那个媳妇儿;长得腚大腰圆粗手粗脚的我才不喜欢呢。”

    老李头听了以后更是生气:“屁【股】大了好生养;这个理儿你还不知道?气死我了――你别跑!今儿我非打服了你不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  ~~~~~~~~~刚才的那三章已经补齐啦~~~~~~~~~~~~~~~

    这是今天发的第四章;也是原计划的第一章;老雷在此仍然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
………………………………

第二十章 我胡。。。。。。袁大刚又回来了!(四)

    看着这对儿打打闹闹地爷孙俩,袁大刚偷偷抹掉头上的虚汗——【他】娘【的】,太惊险了,以后绝对不能在偷看女人洗澡的时候工作了!

    一旁跟来的卫队长无奈地对袁大刚说道:“陛下,您不去管管?”

    袁大刚摇摇头说道:“你(wo)不(bu)懂(gan),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之下,适当的发泄一下自己心中的闷气和各种负面情绪是好事。”然后又对着卫队长说道:“告诉我的秘书,把帝国的法官们尽快请过来,然后你给我带着人去那个什么吴老爷的家里抓人,能抓多少抓多少,有敢反抗的,格杀勿论!另外再向海陆两军传令:除北方、东北方边疆派驻少量部队防止罗刹国和日本国进犯之外,其余部队尽数南下,不管用什么办法,给我半月之内打下中华的半壁江山,另外,告诉清国的现任皇帝,我胡汉三。。。。。。啊不对,我袁大刚又回来了!”

    命令发出,全军犹如饿极的狼一般向关内涛涛而来。

    北京,紫禁城。

    载恬先生坐在龙书案后愁眉不展,一旁的帝师翁同龢正附在光绪的耳边小声地说着什么。

    现今已经是光绪帝亲政第四个年头了,可是不亲政还好,一亲政没几年这“袁逆”便又起兵谋反了,占着东北的两省还不够吗?那可是我大清的龙兴之地啊!

    该死的袁逆!光绪帝愤愤地想着,亲爸爸垂帘听政的时候你们不来。反倒是朕亲政的时候你们才来,这不是给朕添堵吗?

    这下好了,那些个后党的大臣们现在纷纷上书,说什么“今上年幼,亲政尚且不足”、“大清朝离不开老佛爷”等等,更有那过分的,竟然直接上书要求光绪再将慈禧请回来再度垂帘!这不是放屁吗?好容易才将那个贪财的老妖婆弄走,如今又将她请回来作甚?

    “这帮杀千刀的奴才!把亲爸爸请回来,好让朕再回去受气?当真是该死!”光绪帝愤恨地一拍桌子,将桌上的景德瓷碗震翻。里面的铁观音飞溅到堆积如山的奏折上。弄得满书案都是沁人心脾的清香典雅。

    一旁的翁同龢连忙劝止:“皇上,当心隔墙有耳啊!”

    年轻气盛的光绪不满地大声说道:“朕才亲政不到四年啊!不到四年!这袁逆就敢发兵造反,这么多年了,这袁大刚为甚没有老死在东二省?”

    翁同龢苦笑道:“陛下。几十年前袁逆刚刚起兵之时。微臣尚还是个青年。行走各个书塾之间而已,据说那个时候袁逆便是一副年轻人的嘴脸,到现在还一直没变。听说。。。。。。”

    光绪抬头说道:“老师到底听说了什么?有话直说便是,朕不会怪罪你的。”

    翁同龢躬身谢恩:“谢陛下,微臣听说那袁大刚确实是有通天彻地只能、斗转星移之功啊。”

    光绪奇道:“既然如此,他为何不安心修道,反倒是来插手凡间俗事却是为何?”

    翁同龢再躬身道:“陛下这句话问到点子上了,按理说修道之人一般不问俗事,可是这袁大刚却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且在那英吉利人第一次犯我大清之前就已经算到此事,并且推算出天下间大乱将起,故此才会打着拯救万民于水火的旗号起事造反的。”

    光绪沉吟起来,这但凡是统治者,最怕的便是有信仰的造反者,盖因是有信仰的造反者往往能够成功。

    可是他们成功了,光绪可就不高兴了,谁愿意将自己手里大好的江山拱手送给别人?

    沉吟良久之后,光绪脸上的愁容更甚,不由得又抬起头来向自己的老师请教:“老师,如今这袁逆兵锋犀利,底下的大臣们又在那儿熙熙攘攘地想将亲爸爸请回来垂帘听政,好似亲爸爸一回来这袁逆就会不战自退一般,这该如何是好?”

    翁同龢略一思考,便说道:“陛下,此时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光绪问道:“哦?老师何出此言?”

    翁同龢道:“虽说袁逆兵锋犀利,但我大清练了几十年的新军,能和袁贼拼死一战的军队和将军总是有的吧?此为简单,但是这新军大部分都掌握在后党的手中,陛下若想下令,恐怕。。。。。。”

    “哼!”光绪听了翁同龢的半句话,又是气愤地一拍桌子,“这群奴才,平日里只知道跟在亲爸爸后面谄媚讨好,要是朕命令他们,恐怕连看都没人看一眼!”

    翁同龢连忙劝道:“陛下慎言,”说罢又四处瞅了瞅,继续说道:“如今这宫中太后耳目众多,陛下千万不要落人以口实,若想让那些后党之人领兵前去平贼,只需如此这般。。。。。。”

    次日,养心殿内。

    慈禧老妖婆正侧躺在塌床上抽着【鸦】片观赏谭鑫培演唱的《定军山》,一旁李莲英正给他卖力地按摩小腿,吞云吐雾之间尽显奢靡。

    不多会儿,一个小太监迈着小碎步跑到李莲英耳边絮絮叨叨地小声说着什么。

    老妖婆原本微闭者的双眼半睁开,用不满的语调慢悠悠地问道:“什么事儿啊~小李子,有什么事儿~不能当着哀家的面儿说?”

    李莲英连忙跪下启奏:“启禀太后老佛爷,刚才小安子来报,说是皇上前来觐见,但是怕打扰了老佛爷看戏的雅兴,故此着人前来打听一下,想问问老佛爷什么时候能方便一些。”

    老妖婆挥挥手,驱散了正在咿咿呀呀唱大戏的各班名家,轻舒双臂,优雅地打了个哈欠,拿起秀帕抹了一下眼角,这才说道:“什么方便不方便的,宣进来罢。”

    李莲英将慈禧的烟灯、烟枪等物收起来时,光绪皇帝恰好走进慈禧的房间。

    光绪帝一进门便跪下请安:“儿臣给亲爸爸请安,愿亲爸爸洪福齐天,寿与天齐。”

    李莲英也带着一众宫娥太监们对着光绪跪下:“奴才叩见我主万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慈禧抬抬手:“皇上且起,今儿个怎么这么会说话?”

    光绪赶忙说道:“此乃儿臣一片真心,心中所想不敢对亲爸爸有所隐瞒,故此才会脱口而出。”言罢又对着李莲英等说道:“尔等请起。”

    慈禧对光绪的态度很是满意——不光是最近会说话了,而且对自己身边的人也有了好脸色,看来皇帝已经对哀家逐渐回到小时候那样孝顺了啊!想到此处,慈禧便和颜悦色地问道:“皇上今日前来有什么事儿吗?”

    光绪连忙低头拱手:“启禀亲爸爸,这北边的袁贼又要起兵谋反了,儿臣寻思了半天,总觉得自己经验太少,因此特地前来向亲爸爸讨个主意,还请亲爸爸给儿臣做主。”

    慈禧心中大乐:“皇上呀~哀家已经不再垂帘听政了,这朝里的事儿你自己做主便是,哀家也不好插手啊~”

    若是在平时,光绪皇帝恐怕早就说那你就把权利都给老子啊一类的话了,但是一想到翁师傅的教诲,光绪脸上撒娇的意思更浓了几分,犹如被抢走玩具的小孩子去找大人告状一般说道:“亲爸爸,咱们这个家里到底还是您才是主事的人,儿臣不过是个小孩子,怎么能随便僭越呢?再者说来,儿臣自小便受亲爸爸养育之恩,说句不伦的话,虽然亲爸爸是儿臣的奶奶辈儿,可是儿臣觉得自己和亲爸爸更像是母子一般,如今儿子受了欺负,无论如何也得请娘亲给儿子做主。”

    慈禧听了这些话,心里像是抹了蜜糖一般高兴,更是起了一股护犊子的心理,嘴上却仍然说道:“哎呀~你们这些个小子们,就是不愿意让哀家省心,算了,谁让咱家孩子给人欺负了呢?这样吧,明日上朝的时候皇上尽可点起几员大将,带着朝廷的新军将那袁贼一扫而平!”

    光绪帝连忙磕头谢恩:“儿臣谢亲爸爸做主!祝亲爸爸仙福永享,寿比南山!”

    慈禧听得老怀大慰:“皇儿啊,今晚哀家已经安排了京戏名家前来献艺,如若有空不妨前来听听。”

    光绪帝心中闪过翁师傅的交代:“皇上,此去求兵若是太后请皇上看戏,那便是帝后和解的信号,皇上万勿推辞。”于是便连忙应承:“儿臣谢亲爸爸赏戏!”(未完待续。。)

    ps:  ~~~~~~~~~~~~~~~悲催了~~~~~~~~~~~~~~

    今儿个又开始拉肚子了,这一章写写停停总算是上传了,剩下的那一章无论如何也只能等到明儿个再补上了,读者大大们请看好:明儿个连发四章,还不赏点儿订阅、赏点儿打赏、赏点儿推荐?
………………………………

地二十一章 朝堂争锋

    次日凌晨,金銮殿内。

    昨晚上陪着老妖婆几乎看了一夜戏的光绪皇帝到现在仍然是没有休息,一夜的吵闹再加上凌晨时分就要上班的早朝使得这位意图让大清中兴的皇帝显得面色灰败、憔悴无比。

    底下的大臣们几乎也都是晕晕当当,这些后党的大臣们也是困得要命——昨儿个晚上老佛爷也不知道是抽什么疯,竟然让皇上和咱们这些大清朝的栋梁之才们看了一夜的《玉堂春》!

    其实光绪皇帝心里很清楚,老妖婆之所以请他和大臣们看戏,其因有三:一是为了向他示好,毕竟两人是亲戚,打断骨头连着筋,娘儿俩就算是有天大的仇恨,说开之后还有什么不能和解的呢?其二就是为了向后党的大臣们表示——哀家已经跟皇上和好啦,你们这群奴才以后可不能欺负他!这其三嘛,自然是为了考察一下自己是否是真心和亲爸爸和解啦,没看见么,老妖婆昨儿个哈欠连天,但是在好几个时间段都偷偷地向自己这里瞄上几眼,就是想看看朕的脸上有没有不耐之色!哼哼,得亏翁师傅提醒过朕,要不然真让那老妖婆看出什么不当来,自己的戏不就是白演了么?

    看着底下眼神迷离的后党大臣们,光绪真心觉得自己也应该赶紧把事情安排完好回去补补觉,于是将手中的“震山河”拍得山响,给底下昏昏欲睡的大臣们同时也给自己提提神:“好了好了,朕知道众位爱卿们昨儿个晚上辛苦了些。朕也一样,今儿个召集大家伙前来主要是为了袁逆贼兵的事儿。”

    光绪的话远远要比手中的“震山河”管用,一开始醒木啪啪作响的时候,底下的大臣们没几个睁眼抬头的,但是当他一提到“袁逆”二字,所有的大臣们都像是打了鸡血一般站直了身体,眼睛瞪得溜圆,恨不能将脖子伸到天上去。

    光绪看着底下来了精神的大臣们,心中安安满意——到底是我大清的栋梁之才啊!不管有多累,只要一听到办正事儿了。立马就来了精神。看来后党得势也不是没有道理。

    按照光绪事先的安排,翁同龢出班上前奏道:“臣启万岁,袁逆贼兵来势汹汹,且居于首发之时。正是士气如虹。若要指派绿营前去。恐有亏蚀,微臣以为,当选一新军大将。着派一旅兵马前去剿杀。”

    光绪也按照早就对好的台词问道:“哦?那以翁师傅之见,当派何人啊?”

    翁同龢:“微臣以为,袁逆起事,虽不得天眷,但其兵锋犀利、气势如虹,破我大清绿营如利刃破竹也,故当着知兵之人领新军前去方可得胜而归。”

    光绪:“那翁师傅说说看,何人是知兵之人啊?”

    翁同龢:“微臣以为,左都御史、工部尚书荣禄可担此大任。”

    石破天惊。

    翁同龢的话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了一颗高爆手榴弹,瞬间激起了无数浪花,将朝堂上震得议论纷纷,有的后党大臣还有意无意地大声抱怨着什么——好嘛,感情皇上是想釜底抽薪,断我们后党的后路啊——谁不知道袁逆贼兵的厉害?

    “啪啪啪”光绪皇帝再次将“震山河”拍得山响:“都静一静,静一静!一个一个地说!”

    首先站出来反对的人就是荣禄:“启奏陛下,臣虽暂领练兵之责,然新军初成,战力不足,若是平寇扫贼恐有不逮。”

    光绪还没说话,翁同龢就已经上前替他吸引火力了:“荣大人,下官记得,您那一镇的新军已经练了五年有余,为何还要说是新军初成呢?难不成五年还不能把一只军队练成可战之师?就算是一只猪,训上五年也能让它出去演杂耍了吧?”

    面对翁同龢苛刻的语言,后党大臣们火力全开:

    “翁同龢!你不过是一个酸腐书生而已,哪里懂什么练兵之道?”这是比较客气的。

    “翁先生,照此说来,您肯定是有更高明的练兵之法了?不如就让您带着新军去和袁贼拼命如何?”这是绵里藏针的。

    “翁老大人,这新军之事乃是我大清上下同心戮力的结果,更是太后老佛爷和圣上的心血,您这么说可是有些不合适了吧?”这是笑里藏刀连带挑拨离间的。

    “姓翁的,你敢将我们新军比作猪还不如?要不要出去练练?”这个。。。。。。这个是不知道是谁故意放进来的新军军官说的。

    “翁大人,既然您推举荣大人去平贼,不知这次动用新军要耗费多少钱粮,多少银两?大军的饷银、安家费、开拔费。。。。。。不知要花多少?”这是个过日子的人。

    看着吵成一片的朝堂,光绪心里也逐渐地烦躁起来——睡觉少的人就是容易动怒——同时也为自己的老师担心——害怕老家伙被大臣们围攻支撑不住,于是便第三次拍响“震山河”,大声喝叫:“都别吵了!”

    帝王之威还是有一点用处的,大臣们看着怒目圆睁的光绪皇帝,一个个停止了争吵,但是脸上的表情仍然说明了一切:俺们后党就是不出兵,看你能怎么着?

    就在气氛僵持不下的时候,一道尖刻声音响起:“太后驾到——!”

    老妖婆的到来,仿佛一个两边都加满重物的天平上方轻飘飘地落下一根羽毛一般,双方都在期盼这根羽毛会落在自己一方,就看这根羽毛偏爱哪一边了。

    慈禧走到龙书案旁边,光绪连忙上前替下李莲英搀着她坐下:“亲爸爸,昨晚休息得可好?都怪儿臣不对,将亲爸爸吵醒了。”

    老妖婆本来光绪准备派后党的人上去送死的消息以后本来是想来兴师问罪的,结果光绪皇帝的一番话又将老东西心中的怒火消去不少,但是老妖婆仍然是觉得抹不开面子:“原来皇上也知道自己的不是!”

    “呼——!”后党大臣们齐齐松了口气——看来太后老佛爷是向着咱们的!

    光绪连忙跪下:“亲爸爸,儿臣这也是被袁贼挤兑得没法子了啊,大家伙都说,荣禄大人练兵练得好,儿臣寻思着既然此次要去平贼,还不如全力以赴毕其功于一役,这样一来咱们大清朝便能一劳永逸,亲爸爸的生日又快到了,到时候要是派一个四六不靠的人去平贼,国库必定是弩耗日甚——儿臣本来还想趁着大胜之威给亲爸爸好好地办一次寿宴来着。。。。。。”

    皇上太无耻了!这是此刻所有后党大臣们共同的心声,哪有这样玩的?怎么把我们平日里孝敬老佛爷的话都给说完了?(未完待续。。)

    ps:  ~~~~~~~~~~~~老规矩~~~~~~~~~~~~~~~

    求票票~~~拜托了,多给点儿订阅、打赏和推荐吧~~~老雷继续拜谢!
………………………………

第二十二章 袁世凯“被”出山

    老妖婆听了光绪的一番表露心迹,又看到他脸上努力想掩饰起来但终究还是露出来了的委屈,终于相信了这一番话,心中的怒火早就跑到爪哇国去了,哪里还会怪罪于他?于是便安慰道:“还是皇上孝心可鉴啊!是哀家错怪你了。”然后又对着那群眼巴巴瞅着自己的后党大臣们发作道:“你们这群狗奴才!平日里吃着国家的俸禄,不思报国反而前来离间我们娘儿俩!真真是该死之极!”

    底下的后党大臣们纷纷下跪,抖如筛糠:“臣等万死——!”心里却在破口大骂:他妈一开始也不知道是谁让咱们在这儿小心点,别着了皇上的道的!现在又来怪我们挑拨离间了?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要是你们娘儿俩没矛盾,我们犯得着作死似的来挑拨你们的关系吗?再者话说回来,你这个老妖怪到底是哪头的?怎么随随便便地就转移阵地叛逃到皇上那边去了?

    慈禧看着底下一片用身体抖成的人浪,颇为厌恶,但是心中也明白,不能让这些大臣们吃太多的苦头,要不然以后也没人愿意跟着她卖命了,只好想了个居中的办法:“荣大人练兵辛苦,况且还要戍卫京畿要地,因此是不能前去平贼的。。。。。。但是若派其他人去嘛,哀家也是甚为不放心啊。。。。。。”

    老妖精的话犹如波浪一般起伏不定,将帝、后两党的人戏耍得心脏跟着一起潮起潮落,慈禧看着将众人的胃口吊得差不多了。便给荣禄使了个眼色,接着说道:“依着哀家的意思,不如就让荣禄大人推举一位敢作敢为的新人前去平贼,荣大人知兵,想必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