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魂之逆势而起-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色,接着说道:“依着哀家的意思,不如就让荣禄大人推举一位敢作敢为的新人前去平贼,荣大人知兵,想必推举的人也是极好的,众卿家以为如何啊?”

    荣禄到底是慈禧的老情儿了,就是有默契,连忙跪下说道:“臣推举朝鲜总督袁世凯领兵前往!除此人之外,大清朝再也没有练兵能超过臣的人了!”

    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后党不出人。你们帝党也不用出人。哥们做主推荐一个两边都不靠的人上去送死,赢了,大家都好说话,输了。咱们谁也伤不着。够意思了吧?

    光绪估摸着今天这种事儿也就是这样了。再加上翁同龢一直冲着自己微微摇头,估计他也知道这是今天最好的结果了,于是便带头跪下说道:“儿臣附议。”

    底下帝、后两党的人眼看着一场也许会导致流血的政【】变和平解决。也都暗自松了一口气,连忙跟着皇帝跪下,口中大呼:“臣等附议!”

    老妖婆似乎很满意这样的结果,笑着说道:“这不就行了?大家伙有什么事儿都要心平气和地说,整天吵吵嚷嚷地有什么意思?朝廷的体面还是要维持的嘛!今儿个哀家就在这儿定下一个规矩,以后议政的时候,争执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吵架,要不然这朝堂成了什么样子了?好啦,今儿个众卿家也累了,都散了吧,哀家也得回去了——皇上啊,不是哀家说你,有什么事儿别着急,慢慢儿的想一想再做决定,身为皇上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

    光绪连忙上前搀着要站起来的慈禧,讪笑这回答道:“还是亲爸爸说得对,儿臣还是经的事儿太少,若是儿臣能够学到亲爸爸十之其一的本事,也不会将朝堂弄得像今天这般了。”

    慈禧对光绪谦恭的态度很是满意:“皇上,不是哀家多嘴,以后千万要记得:大臣们比你大的,经验上定然是有比你更加独到的地方,你得多学习,年龄比你小的呢,也定然是有聪明之处,要不然也不能位列朝堂不是?这样的你也得多尊重!”

    光绪的笑容越发谦恭:“亲爸爸说的是,儿臣一定谨记在心,绝不会再让亲爸爸为这点儿小事就跑来跑去的了,亲爸爸,您看是不是该商量商量寿宴的事儿了?”

    “哦?好好好!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回禀亲爸爸,儿臣是这么想的。。。。。。”

    远在朝鲜驻军练兵的袁世凯突然就接到了一个莫名其妙地命令:回国,平贼!

    尼玛!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袁世凯实在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自己竟然会跌落到如此境地——袁大刚!那可是袁大刚!是随随便便就能动得了的吗?

    虽说两人都姓袁,可是袁大刚明白得很,自己这个袁最多也就是个杂耍艺人手里的小猴子,人家袁大刚的那个袁绝对是擎天巨猿,还是个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自己怎么跟人家比?

    别看袁世凯因为历史被袁大刚改写就一直没怎么混的上高位,金子就是金子,你把它放到哪儿都会闪光的,袁世凯就是这么一位。

    这位小猴子袁一开始的童年和原历史上的差不多:出身旺族、少年得志、历经生父、叔父两人的悉心教导,小时候起码摔断了一根儿脚趾头,读书比较认真,喜欢看各种的兵书战策以及各种军事信息,由其关注跟他同姓的那位“袁逆”袁大刚的事儿,认为“大丈夫当如是”,力求自己拼搏出一片天地,只有如此才能够任意施为,在跟随叔父帮办各种事物时表现得极为优异,尤其是对于官场上的学问钻研得那叫一个入木三分,后来叔父袁保恒病死后,袁世凯回家乡搬到陈州住,但是却没有遇到徐世昌(徐世昌已经被对收集历史名人具有病态爱好的袁大刚搜刮走了),后来利用他叔叔贪【】污得来的钱捐了个官,然后再次参加乡试,结果仍然没中,这回袁世凯算是被这些八股文给彻底弄火了,当时丫便把所有的诗文书籍付之一炬,还口出狂言:“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邪?”

    然后郁郁不得志的袁世凯便跑到淮军吴长庆那儿搏了个营务帮办的职位,逐渐磨砺自己的心性,终于大器晚成,在吴长庆奉命入朝镇压壬午军乱时表现突出而逐渐坐上了朝鲜总督的职位。

    就是这么一位爷,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是再是个风云人物也架不住对手拥有绝对的实力呀!快被逼疯了的袁世凯从宫中友人那儿获得可靠消息:自己这次的任命乃是帝、后两党政治妥协的产物,袁世凯欲哭无泪:尼玛老子不就是想两边儿不得罪,两边都拿好吗?犯得着这么玩我吗你们?(未完待续。。)

    ps:  ~~~~~~~~~~~~~~~求各种票票~~~~~~~~~~~~~~~~~

    还是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拜谢各位大大啦!!!
………………………………

第二十三章 袁世凯逃跑

    山海关的城门楼子,袁大刚站在城墙头上看着一批批坐着大卡和运输直升机向关内进发的士兵们志得意满,不由得回头对着跟在自己身后的屠四海说道:“小兔兔。。。。。。”

    屠四海嫌恶地打了个哆嗦:“校长,您能不叫我小兔兔吗?”

    袁大刚:“好,海海呀。。。。。。”

    屠四海脸色发青:“我叫屠四海!”

    袁大刚埋怨道:“你这人怎么这么难伺候呢?”

    屠四海大点儿抓狂:“这是我难伺候的事儿吗?好好地名字您不叫,非得给我起这么娘们的外号干嘛?”

    袁大刚乐了:“谁让你上回对荷作战的时候非得开着航母去呢?”

    屠四海彻底抓狂了:“这都几十年了啊!校长,您犯不着还记得那么清楚吧?”

    袁大刚:“嗯哪,老子渡一回心劫,几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啊,所以我觉得你应该再受点儿惩罚,毕竟这几十年对你来说是几十年,对我来说就像是跟一个冒名顶替的女朋友谈了几天恋爱一样短。”

    屠四海急了:“这都哪儿跟那儿啊?您不能这么不要脸啊校长,您看看我,都给您带成什么样了?不要脸的程度直逼您的水准。”

    袁大刚干笑几声,转移话题道:“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真是舍不得离开呀,‘棒打瓢子狍舀鱼’。。。。。。”

    屠四海抓住时机:“校长,您说‘狍咬鱼’还有可能。但是这个‘棒打瓢子’可就有点儿过分了啊,明显的破坏生活物资嘛不是?”

    袁大刚恨不能把自己的舌头咬下来,恶狠狠地对屠四海说道:“你小子是不是该松松筋骨了?几十年没教训你了,敢笑话我?”

    屠四海满头大汗:“校长您说啥呢?您最多就是跟一个冒名顶替师娘的人谈了几天恋爱罢了,上哪儿几十年没教训我了?”

    袁大刚:“嗯,也对,那你上回私自开出航母的处罚期还没到,谁让你回部队的?给老子继续服刑,打扫厕所去!”

    屠四海:“。。。。。。”

    宁得罪屠四海,勿得罪袁大刚啊。。。。。。

    一处低矮的山间小道上。郁郁葱葱的小草被一分为二。中间露出了土黄色的道路,道路两旁长满了低矮的灌木丛,一堆衣着鲜亮、装备精良、士气不咋地、队形也保持的稀稀拉拉的清军队伍正拖沓地行进在这个土黄色的小道上。

    这是清廷“特派”的剿贼大军,打头的主管便是袁世凯。

    这次清廷还算是比较识数。知道这袁世凯是双方政治妥协的产物。因此也随他折腾了。只要他不造反,就算是在山海关外打个转在回来都成,而且这次出征连个监军都没给他派。也有安抚袁世凯的意思,可是说心里话,袁世凯现在宁肯每天都面对着一群将自己包围起来的监军也不愿意领兵和袁大刚打仗,别人不了解袁大刚,他还不知道吗?这可是连洋人都不怵的主儿!

    袁世凯正一脸晦气得骑在马上,阴沉的脸色感染了其余部众,众人都不敢上前和这位平日里“礼贤下士”的上官搭话,生怕有什么不小心的地方再吃罪于他。

    “干【你】【娘】的!”袁世凯心中愤恨无比,不由得骂出了声,按理说这么一位精于官场之道的人物是不应该怒形于色的,可是得看是遇到了什么事儿――哪怕是政敌给他来个灭顶之灾,他袁世凯还照样能喝酒吃肉谈笑风生,但是这回的情况――怕是躲不过喽!

    “哎――!”袁世凯长出闷气,低着头在心里安安盘算,“这回长庆叔叔看我为朝廷出征,特地给了我一半的‘庆子营’兵马,虽说都是老卒健伍,毕竟比起袁贼的兵还有不足――他妈为啥这‘袁贼’喊起来这么别扭呢?”

    “轰!”

    “敌袭――!”

    汉军早在袁世凯大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好了炮兵,准备等到敌军一到就来个瓮中捉鳖,而且这次袁大皇帝还特别下令:活捉袁世凯!因此炮兵们也都很小心,故意将弹着点放在了清军的中后段,独独放过了袁世凯所在的位置。

    袁世凯将惊起的马匹安抚好,抽出军刀大声嘶叫:“都别【他】【娘】的乱!往路两边跑!往路两边跑!散开!”

    可是这时候哪里还有人能顾得了他喊什么,队伍里的绿营兵纷纷抱头鼠窜,“庆子营”的兵马倒是还显得镇静些,但也是给这密集的炮声吓得不敢乱动,纷纷向袁世凯的地方看来――嘿!袁大人的地方没有炮弹落下,弟兄们快!保护袁大人!

    一干“庆子营”的兵勇一边大喊着“保护袁大人”一边向袁世凯的所在围过来,袁世凯心中破口大骂:这帮混蛋!这是保护老子还是谋害老子?

    虽说心里这么想,但是嘴上绝对不敢这么说,毕竟待会儿还要靠这群“庆子营”的保护才能逃跑――没错,就是逃跑,袁世凯经过刚才的一阵炮击,很快就明白了双方的实力对比,那就是己方根本没有任何胜算!如果不跑恐怕很快就会被对方生擒活捉,这还是最好的结果,只是,袁世凯真能跑得了吗?

    答案很快就出现了,就在绿营兵勇们抱头鼠窜的时候,一个连的汉军从不远处的小土坡后面出现,打头的连长拿着一个大喇叭,对着下面乱成一团的清兵大声叫喝:“降者免死!”随后的一个排长也跟着帮腔:“都别乱都别乱!听从我们士兵的安排!按照次序投降!哎,那个谁,别往那儿跑!那儿有地雷!哎!说你怎么不听啊――算了,后面的人都看见了吧?逃跑的就跟他一样,炸碎了!降者免死!”这个连的士兵将首尾不能相顾的清兵全都用子弹聚拢到一起之后,便让他们按照各级建制寻找自己的长官报道,毕竟这是个一两万的部队,单靠一个连的士兵确实不好管,那个最先喊话的连长走到包头下蹲的清兵面前问道:“袁世凯呢?”

    一个清兵畏畏缩缩地说道:“袁大人他。。。。。。他刚刚跑了!”(未完待续。。)

    ps:  ~~~~~~~~~~~~~~~~还有一章啊~~~~~~~~~~~~~~~

    拜托各位读者大大了,多给点儿订阅、打赏和推荐吧!
………………………………

第二十四章 二“次袁”碰面

    袁世凯躲藏在一处隐秘的小树林中,恶狠狠的盯着仅仅靠着一个连就将自己一个镇的士兵尽数俘虏的汉军,心中闪过一丝恐惧,太强大了,强大到自己无法抵抗,这个袁大刚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将兵练得那么好!

    原本自己以为,吴长庆的“庆子营” 算是淮军中的精锐部队了,对于此次作战心中也有了一丝胜利的期望,结果倒好,连汉军的面儿都没见着就让人家给打了个四仰八叉。

    现在算是完了!袁世凯躲在树林里为自己的前途哀叹,帝后相争,最后那自己这个小人物出来顶缸,若是打胜了还好说,就算是不赏朝廷也不会太过为难自己,但是现在呢?新军大败而归,帝后两党正愁着没有拿来开刀的对象呢!自己却无奈地撞上门去!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呀!

    一旁的亲兵看到袁世凯的眼睛快要滴出血来一般,吓得小声劝道:“大人,快走吧,待会儿汉军要是追上来咱们就跑不了了。”

    袁世凯再次恨恨地看了一眼正在整理投降队伍的汉军,咬牙切齿地低吼道:“走!”

    一行人慌不择路,只是奔着大致的方向向前冲,沿途的荆棘划破了众人的衣服和面庞,竟然没有人感觉到疼,众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跑!使劲跑!跑回京城!跑回朝鲜!再也不回来了!

    就在袁世凯一行人急匆匆的从小密林的另一头边缘冲出时,迎面撞见了两个身穿道袍的年轻道士。打头的道士正一脸猥琐地盘腿坐在地上,面前点着一堆篝火,篝火上架着一个快要烤熟了的兔子,如今正是野生动物添秋膘的时候,肥壮的兔子被烤的兹兹作响,身上的油膘被灼热的温度赶出体外,和调料混合在一起,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另一个道士倒显得正气很多,只是无奈的帮助猥琐道士添柴加火,又在猥琐道士的指点下给正在遭受火刑的兔子涂刷调料。

    看到有吃得东西。袁世凯一行人连忙拥上前。一个清兵一脚将那个猥琐道士踢开,上前将一条兔腿掰下,双手捧着送到袁世凯面前:“大人,先吃点东西补充一下体力吧。”

    其余的兵勇将那两名道士看管起来之后。都盯着袁世凯手中的兔腿。喉结不住地抖动。显然是在往下咽口水。

    袁世凯看看众亲兵,又看看那两名莫名其妙地道士,微微一笑走上前将兔腿递给猥琐道士说道:“这位仙长。下官手下的兵勇都是一群粗人,惊扰道长,还望见谅,敢问此处离大清还有多远?”

    那名猥琐道士揉着被踹得地方一脸的不爽:“我上哪儿知道去?好嘛,今儿个算我们师徒倒霉,碰上一群饿死鬼出身。”

    刚才那个踹人的亲兵大怒,上前喝道:“呔!兀那该死的道士!怎敢与我家大人如此无礼?还不跪下祈饶?”

    猥琐道士张口就要骂人,袁世凯连忙拦住他,对着自己的亲兵喝道:“二蛋!不得无礼!”又连忙转头对着那名猥琐道士致歉:“道长见谅,我等刚刚吃了败仗,慌不择路之下只顾逃跑,行至此处又饿又累,因此心中火气甚大,还望道长能给我等指条明路逃生,下官将来必有厚报!”

    猥琐道士拍打着自己的道袍:“嗯,一般人若是吃了败仗恐怕连说都不好意思说,你倒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既然如此就告诉你吧,刚才你们离大清境内还有五六百里远,如今么。。。。。。应该快有一千里远了吧?”

    袁世凯迷茫无比:“难不成我等走反了?”

    猥琐道士:“没走反,这就是去大清的路,不过你们得赶快走了,要是再待上一两个时辰,恐怕又得离大清多出几百里路。”

    袁世凯嗤笑:“这位道长怎生如此说笑!哪里有越走越远的正路?”

    猥琐道士说道:“俺们出家人不打诳语,如今这大清当真是离此地越来越远了。”

    袁世凯:“出家人不打诳语不是和尚才说的吗?”

    猥琐道士:“和尚是出家人,道士就不是出家人了?你这人怎么那么死心眼儿呢?”

    袁世凯:“那我大清又如何离此地越来越远呢?”

    猥琐道士:“这不吗,汉军越打越远,清军就越退越远,汉军打下来的地方当然就归了汉国了,反正清兵也不好意思往回要吗不是?”

    袁世凯:“那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清楚?”

    猥琐道士掏出一个黑色的四方小盒子,向袁世凯介绍道:“我有这个啊,你看看我给你演示一遍啊――喂喂,何进勋,我是袁大刚,你们现在推进到哪儿了?”

    盒子里马上传出一道无奈的声音:“校长,五分钟前不是才跟您汇报过吗,已经推进到山东了,现在我们正整理部队跨越太行山呢。”

    “袁大刚?”袁世凯懵了,他怎么也没想到和敌酋竟然是以这种无节操的方式会面,马上,袁世凯就注意到袁大刚此时只有两人,便对着亲兵们大喊,“赶紧抓住他们俩!有了他们咱们就能回去了!弟兄们,升官发财的时候到了!”

    亲兵们都不是傻子,哪里还用得着袁世凯吩咐?就在袁大刚自报身份的时候便一拥而上,袁世凯的话音都落后半步。

    袁大刚一改刚才的猥琐,变得更加猥琐:“你就是袁世凯吧?等你半天了,定!定!定!都定!”

    袁世凯和亲兵们保持着前冲的姿势被袁大刚师徒绑了个结结实实。

    。。。。。。。。。。。。。。。。。。。。。。。。。。。。。。。。。。。。。。。。。。。。。。。

    不出几日,汉帝国便占领了东三省、蒙古、西藏、新疆以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大片地区,整个华北与华东都落入中华帝国。汉帝国之手,而清廷则又是被压缩在两广,紧挨着大英帝国的租界――香港苟延残喘地过日子。

    解释一下:“次袁”之意是为:袁世凯历史评价不好,是为次等,袁大刚人品太差,性格猥琐,连袁世凯都不如,更为次等。(未完待续。。)

    ps:  ~~~~~~~~~~~~~~任务完成~~~~~~~~~~~~~~~~

    今天把欠下的章节都补齐了,因此再次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
………………………………

第二十五章 黄粱一梦数十年(一)

    就在袁大刚将帝国整体搬迁到东北两省的这几十年间,中华大地上又遭受了诸多苦难。

    1857年;印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民族起义,但是遭到了英国殖民者的迅速镇压,虽然失败了,但是印度起义者的行动让世界上被殖民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法国发明家斯科特发明了的声波振记器,这是最早的原始录音机,是留声机的鼻祖。

    同年5月,石达开从天京出走。

    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解往印度加尔各答。

    同时国内爆发了江西蝗灾,南昌、南康、九江、袁州四府灾情严重。

    最为重要的是,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和太平军、捻军的霍邱会师和英法联军侵占广州。

    1857年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世界性特点的普遍生产过剩危机。这次危机也是第一次在美国、而不是在英国开始的危机。由于英国对美国铁路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故美国铁路投机的破产对英国也造成了很大的震动。1847年经济危机结束后,从1850年开始的周期性高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19世纪50年代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额比前20年提高了2倍。机器工业的发展,运输业的革命,新兴国家和新兴部门卷入国际商品流通,以及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发现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

    伪咸丰七年(1857)二月。太平军与捻军会师于霍丘。捻军自起义以来,一直活跃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广大地区,成为太平天国北方屏障。咸丰七年春,太平天国合天侯李秀成通过其部下李昭寿,邀请捻军加入太平天国,得到捻军首领张乐行的赞同。二月二十三日,太平军李秀成部与捻军龚得树、苏天福等部在霍丘会师。从此,捻军开始蓄长发,接受太平天国领导,以太平军旗帜代替原来的五色旗。各部将领接受太平天国封号、印信。捻军首领张乐行受封为成天义。以后又先后被封为征北主将(咸丰十年前)、鼎天福(咸丰十一年前)、沃王(同治元年前)。两军联合以后,捻军势力更为壮大,不仅在淮河流域牵制了部分清军主力,减轻了天京的压力。并且与太平军配合进行过多次重大战役。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有力地支持了太平天国革命。但是,捻军参加太平天国是有条件的,即所谓“听封而不能听调用”。与太平军有事则联合作战。无事则各自行动,依然保持着某种独立状态。

    伪咸丰七年(1857)十一月十四日,英法联攻占广州。先是,该年秋,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和法国全权大使葛罗分别率英、法侵略军至香港,组成五千六百多人的联军(其中法国一千人),封锁广州,双方正式进入战争状态。十月二十七日,额尔金、葛罗照会两广总督叶名琛,要求入城“修约”,“赔偿损失”,英军把守河南地区各炮台等,限令十日内答复。并扬言如不应允,即令水陆军兵进攻广州。面对侵略者的战争威胁,叶名琛不作任何应战准备。其部下要求调兵防守,并请求召集广州市民团练自卫,均遭叶拒绝。其时广州水师船只大部已被英军焚毁。叶名琛非但不予补充,反将水师兵勇裁撤;陆师原有万余人,亦被裁抑大半;各乡团练在叶名琛的禁止下也已纷纷解体。广州事实上已成为一座不设防城市。十一月十一日,额尔金与葛罗发出最后通牒,限二十四小时内答复,否则将于十三日晨开炮攻城。叶名琛急忙命人摆设沙盘,亲自扶乩,得吕洞宾语“十五日后便无事”,不由得喜出望外。因此,他既不与联军交涉,也不布置防守,一心只等吕祖的话应验。十三日,英法联军全数登陆,占据海珠炮台,开炮攻城。城内商店、民房相继着火,总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