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变天-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半天后,经过改进的没良心炮又开始试验,这次试验比上回顺一些,打了三十炮,套在里面的木桶才出现裂缝。这回的结果杨思辰完全在意料之中,杨思辰想把里面的木桶换成铁桶就再试试,可没有合适的铁桶。

    晚上,杨思辰找到王大海,向他说起这事。

    王大海也很头疼,这时的铁桶桶壁厚度普遍不是太厚就是太薄,真要找到合适的实在不容易。

    于是杨思辰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王大海帮忙找两分厚的熟铁板,并请个铁匠加工成卷皮铁桶,接缝处用锡焊死,要求刚好能装进木桶里。

    王大海知道杨思辰在为杨家船队试制自卫武器,并且看到了火箭弹的威力,对此并无异议。于是答应下来。

    腊月初六上午,王大海把箍好的铁桶交给杨思辰,杨思辰立马开始了测试,主仆三人从上午辰时正牌一直打到下午未时末,一共打了一百二十五发,铁桶没有任何问题。

    杨思辰这才松了口气――这没良心炮,可行!

    随后杨思辰才开始绘制没良心炮的图纸,初七下午图纸绘完便被等在一边的王大海迫不及待地拿走了。

    …………

    腊月初九,一个四尺多长,一尺半粗的大桶被三个人抬到杨思辰面前,王大海在一旁说道:“少爷,这三人以前是老太爷的亲兵,绝对信得过。”

    杨思辰点点头说道:“那就开始!”

    杨思辰指挥那三人把大桶倾斜靠在一块四尺高的石头边上,使桶口斜着朝向一处空地,然后和三人一起退到十丈开外蹲下。

    待所有人全部退到十丈开外后,荣光把一个六寸粗,九寸长底部带一个圆形木板的麻包塞进桶里,拿出火折子点燃引火线也退到十丈开外蹲下。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桶口喷出一丈长的火焰,大桶猛的向后退了两丈远,接着麻布包在四十丈外落下,溅起一团土尘。

    不错。杨思辰大概估算了一下,三十五度角,四十丈。完全够用。

    过了一会儿,杨思辰吩咐道:“换上炸药包试试。”

    荣光指挥三人把大桶重新放好,然后重新取来一个黑sè的麻布包,放进大桶,点燃引火线,退到十丈开外,抱头蹲下。

    这次麻布包在四十丈外落下并没有溅起土尘,而是变成一团巨大的火球,紧接着一声巨响震得人五脏六腑生痛!随后而来的热风将人吹得东倒西歪……

    杨思辰等人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才回过劲来,赶忙跑过去看――地上被炸出了一个五尺宽一尺深的大坑,大坑周围还有大片呈放shè状倒下的枯芦苇。

    王大海结结巴巴地问道:“少爷,这是……什么……炮?”

    杨思辰翻了个白眼,说道:“我不知道,看它威力不小,炸起来没心没肺,就叫没良心炮!!”

    王大海一听绝倒。
………………………………

第二十三章 三人

    ()  杨思辰随后交待王大海做几个霰弹再试试威力如何,王大海听得两眼晶亮,赶忙点头答应,退下去安排了。

    杨思辰估摸着这自卫武器的事自个儿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事荣光留下来照应就行了,于是吩咐紫绢收拾东西回家。

    待到了杨府,已是午时正牌,杨思辰赶紧去沧海堂给杨老太爷请安。

    一进沧海堂的院子,杨思辰就看见杨老爷正在正屋门口站着,赶忙走过去行礼,道:“父亲,儿子回来了。”

    杨老爷惊讶地看了杨思辰一眼,说道:“这时候就回来了?顺利吗?”

    杨思辰回答道:“儿子已经把该做的都做完了,剩下的事已经给荣光交待清楚了,荣光知道怎么办了。儿子见在那边也帮不上什么忙了,心头又挂念母亲,就回来了。”

    杨老爷听后点点头,正要说话,夏忠从屋内出来说是杨老太爷让父子二人进去。

    杨兴润父子二人没有再耽搁,匆匆进去了。

    进了屋给杨老太爷请了安,杨老太爷笑着对杨兴润说道:“兴润啊,我听说你今年的生意做得不错,你跟为父。”

    杨老爷点点头说道:“父亲,今年我们杨家一共收了五十万石米,二十万石麦子,全部卖出去了;往草原,辽东各贩卖了三十万斤茶叶;往海外贩卖了十二万匹绵布,三万匹丝绸,二万件瓷器。这些加一起,一共赚了一百零八万两银子。”

    杨思辰听罢,不由地倒吸一口冷气,不算自家的产业,单单贩卖茶叶丝绸瓷器粮食这些东西杨家就得到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的盈利,这太惊人了!!

    杨老爷停了停接着说道:“杨府名下在琼州和南洋的一万一千亩水田的地租收了一万五千两银子;在松江本地的产业赚了五万两银子;在其它地方的产业加起来一共赚了十万两银子;今年杨府一共赚了一百二十五万两银子。”

    杨老太爷又问道:“那花了多少?”

    杨兴润答道:“给圣上和宫内各位娘娘敬献了六十万两,给官府捐了十万两,给各位大人敬献了十万两,自家的各种开销十五万两,工钱红包二十五万两。一共是一百二十万两。”

    杨老太爷听后哭笑不得――照自己儿子这么说来,今年杨府等于是几乎没赚到钱。

    杨思辰听后不禁在心里大骂皇帝老儿太黑了――六十万两银子!足够打造一支在亚洲无敌的舰队了,有了这支舰队,杨思辰可以在太平洋里横着走了。

    杨老太爷看了儿子一眼,叹了口气说道:“前些ri子为父给你说的事你认为可行吗?”

    杨兴润想了一盏茶的时间,才回答道:“以杨家目前的物力、财力来看,杨家安全离开大明恐怕不容易,毕竟官府不会放跑我们这只肥羊。如果缓步实施的话倒有八成能行。”说完,看了杨老太爷一眼。

    杨老太爷扬了扬眉,示意儿子继续说下去。

    “先派船出海,找到辰儿说的离明洲。”杨兴润看了杨思辰一眼,继续说道。“同时我们杨家同大吕宋人达成协议,由我们杨家出银子把三宝颜附近的土地全买下,派夏忠带人过去打理,然后辰儿过去监督建立起铁厂、船厂,我们再从辽东往三宝颜移民,如果出海的船能找到离明洲,那我们再向离明洲移民,如果找不到离明洲,那我们则向西南边的婆罗洲移民,婆罗洲地广人稀,接纳一百多万人没问题。”

    杨老太爷听后笑着点点头,对杨思辰说道:“小辰子,你在船厂忙完了?”

    杨思辰回答道:“孙儿已经把该做的都做完了,剩下的事已经给荣光交待清楚了,荣光知道怎么办了。想回来看看母亲。”

    杨老太爷笑着说:“不错,干得不错,大海已经给我说了,你做的那个火箭弹威力比朝廷水师用的霹雳弹还大!晚上侯富会来见你,他是杨家船队里最好的cāo帆手之一。你得给他说说这船如何cāo作。”说完看了杨思辰一眼,接着说道,“小辰子,你还有什么话说的?”

    杨思辰看了一眼门外,发觉没人在外面,才压低声音说道:“祖父,圣上登基已有四十四年了,估计快到油尽灯枯的时候了,一旦圣上御龙殡天,咱们许多努力都是白费,目前圣上对太子爷不太满意,加之太子爷身体抱恙,恐怕圣上会仿照太祖皇帝旧制,预立皇太孙,将来……咱们得提前准备了。”

    杨老爷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杨思辰说道:“辰儿,这事你不要cāo心,这两三年来,每年为父都会单独给几个皇孙身边的公公、nǎi娘送钱的。多则一千两少则二百两,总之谁也没落下。”说完,朝杨思辰看了一眼,示意杨思辰离开。

    杨思辰马上告辞,回碧波院吃午饭。

    下午,杨思辰在碧波院修习起《九阳真经》来,紫绢在一旁看着,防止杨思辰走火入魔。

    待修习结束后,杨思辰又和紫绢在屋子里把船模组装起来。

    晚上吃了午饭,赵嬷嬷过来禀报,说门口有个叫侯富的小伙子奉杨老太爷之命来见杨思辰。杨思辰赶紧让赵嬷嬷把人带进来。

    侯富看上去年纪不大,表面上看只有二十多岁。远远看上去是一个瘦瘦的大男孩,感觉好像一只手就能把他提起来。可当他走到杨思辰跟前跪下给杨思辰请安时,杨思辰才发现他露出的半条胳膊上虬结的肌肉,一看便知是常年爬桅杆的家伙。

    杨思辰起身把侯富扶起来,拉着他的手问道:“今年多大了?“

    侯富回答道:“回少爷的话,小的今年二十二了。”

    “在船上干了几年了?”杨思辰接着问道。

    “差两个月八年。”侯富立马回答道。

    “做cāo帆手几年了?”杨思辰上下打量了侯富一会儿,又问道。

    “四年零三个月。”侯富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杨思辰点点头没有再问别的。领着侯富来到飞剪式帆船模型前,让他细细地看了船模。
………………………………

第二十四章 试航

    ()  侯富一看到船模便呼吸沉重起来——这是他见过的最漂亮的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船艏呈一种适合于赛跑的态势,在海上能劈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船艏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便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有利于扩大撑帆的容量;空心船首使船在浪中便于抬首,提高了它在浪中的航向稳定xing。后体逐渐变廋的有外倾的水线十分协调地过渡到狭窄的圆尾,与优美的船艏型式和谐地混成一体;两根高高的主桅,其高度达船长之3/4,在顶桅帆上还挂有月亮帆和支索帆,有时在船之两侧还有外伸帆桁,称翼帆杠,可挂翼帆,更加大了帆的横向外伸面积,使船可以更好地利用海风的力量航行。

    完美——这是侯富对这艘船的最好的赞美。一想到能驾驭这样一艘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中,侯富的心就跳得飞快。

    “少爷,这艘船多久能造好?”侯富哑着嗓子问。

    “最多还有十天,你只有五天时间跟我学会如何驾驭这艘船。能做到吗?”杨思辰问道。

    侯富咬咬牙,斩钉截铁地说道:“能!少爷!”

    杨思辰和侯富谈了一个时辰,随后吩咐嫣红安排侯富在碧波院住下。自己也休息去了。

    第二天,杨思辰开始给侯富讲飞剪式帆船的风帆结构和用途。侯富一开始还有点拘谨,不敢多问,后来发觉杨思辰没架子,脾气也不坏,加上二人年纪相差不大。于是逐渐流露出自己的本xing,开始问这问那,嬉皮笑脸地插科打诨。杨思辰也是时不时地开起玩笑……二人就这样互相熟悉了。

    三天后,侯富离要开杨府回船厂,杨思辰一直把他送到杨府大门口才转身回去。

    送走侯富回来后,杨思辰一屁股坐在床上,双手有意无意的敲着床沿,却发现床下面的床箱是空的,杨思辰好奇地把褥子卷到一边,发现下面的床板是可以整个掀开的,掀开床板后是个四尺见方,一尺深的格子,格子底下一侧还有一个两尺见方的石制滑动活门,上面有个栓子,一根一寸粗的铁棍穿过中间的孔别在格子里的凹槽中。杨思辰取出铁棍,想移开活门,不想这石制的活门十分沉重,趴着根本弄不开。杨思辰索xing站在格子里双手拽着栓子,这才把石制活门移开,杨思辰朝活门下面看去,隐隐约约看见一段软梯,于是赶紧点了油灯,踩着梯子下去。

    杨思辰下到底后发现,这是一间密室,大概两尺丈长,两丈宽,七尺高,地面和四周全部使用条状青石砌成,顶部则是用石板铺成,上部四角有用青石砌成的通风口,下部一角还有个排水口,整个室内,除了连在墙上的几根铁链子和一把固定在地板上的铁椅子外,就没有别的东西了,不过倒也感觉不到cháo湿和沉闷。

    杨思辰心想:这可真是关人的好地方,把人绑在椅子上,把软梯一抽,上面的石制活门一关,铁棍一栓,下面的人就出不来了,并且闹出多大动静都没事。

    …………

    “快,这船实在是太快了,跟飞差不多!”船头,水手头侯禄一路上把这句话说了无数遍,杨思辰耳朵都听得要起茧了。

    这位侯禄,杨思辰一听他名字就知道是侯富的兄弟,两个人相貌相似身材也相似,但是他绝不像他哥哥那么嬉皮笑脸,而是随时板着张脸做出严肃的样子。

    毕竟十九岁就当上水手长,不严肃点是很难服众的。

    杨思辰刚见到他的时候也是不相信,一个瘦瘦的大男孩,感觉好像一只手就能把他提起来,怎么能让这么多年纪比他大、资历比他深的老海客服气?

    结果侯禄往自己手掌心“呸呸”吐了两口唾沫,冲着船身中间的前主桅奔过去,两手一抱两腿一蹬,嗖嗖嗖几下子爬到了桅顶,那样儿,比野猴子爬树还利索!

    后来杨思辰才知道,哥哥侯富外号“皮猴子”,弟弟候禄的外号居然是“钻天猴”,

    …………

    第一艘飞剪式帆船是腊月十八装好帆下水的,为了能在赤道无风带航行,这艘船在两侧加了十对大桨,每对桨要靠两个人同时摇动,为了使船航行得更稳,杨思辰又在船体外侧舯部加了两对三尺半长一尺宽的减摇鳍。在下水前三天,侯富就带着水手上船帮助工人舾装,顺带着熟悉了船只的结构。王大海对此也没有反对。

    腊月二十这艘船开始了第一次远航——从松江刘家港前往宁波北仑港,航程六百里。

    杨思辰不放心,坚持要随船出海。

    原本福船要航行一昼夜才能到宁波的北仑港的,这艘飞剪式帆船一共享了七个时辰不到,难怪候禄一个劲地说船快呢!通过这艘船的cāo作,杨思辰看出侯家兄弟对船的悟xing极好。毕竟杨思辰只做过模型,什么风向下该挂哪张帆该怎么调整角度,他只是知道大概,具体的完全由侯家兄弟摸索,恰恰兄弟二人没用多久就摸索出来了,二人配合默契,把船开得很好。

    到了北仑港,杨思辰和侯家兄弟一起下船去了附近的集市买了点东西,又去酒楼吃了顿饭,方才回到船上,船则连夜返回刘家港。

    腊月二十一下午,这艘船载着杨思辰安全返回了刘家港,同时杨思辰得到消息,第二艘飞剪式帆船也已经准备于三天后下水。

    杨思辰回到杨府已经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杨思辰没敢再耽搁,进了杨府便朝沧海堂方向走去,准备向杨老太爷禀报试航结果。

    刚进沧海堂的院子,便遇上了准备出门的夏忠。夏忠看见杨思辰,很是惊讶,问道:“少爷,这么快就回来啦?我正准备去接您呢!!”

    杨思辰笑着点点头,问道:“我来见祖父,不知道祖父方便不方便见我?”

    没等夏忠回话,屋内就传来了杨老太爷的声音:“哟!小辰子回来啦!!快进来!快进来!有没有给我这老头子带什么东西呀?”

    杨思辰赶忙进去,给杨老太爷请了安,从袖子里摸出一把小匕首,递到杨老太爷眼前,说道:“祖父,这是孙儿在北仑买的,孙儿不识货,如果买错了,还望祖父不要嫌弃。”

    杨老太爷接过小匕首,拔出来细细看了看,方才说道:“不错,这是北仑才有的狼牙短匕。看来你的飞剪式帆船果然如你所说,跑得比福船快不少。这十万两银子,花得值!!”

    杨思辰听后说道:“祖父,那两艘飞剪式帆船还没有名字,孙儿想请祖父给两艘船起名字,祖父您看……”

    杨老太爷想了一会儿才说道:“这两艘船是去探路的,这样,一艘叫‘启新’,另一艘叫‘安泰’,你看可好?”

    杨思辰笑着点点头,回答道:“好!启新,开启新的机遇之门;安泰,希望能平安归来。两艘船就叫‘启新’、‘安泰’了,孙儿觉得很合适!”

    祖孙二人又聊了一会儿,杨老太爷才放杨思辰回碧波院。

    杨思辰回到碧波院已是辰时初刻,赵嬷嬷已经准备好热水,等着杨思辰回来洗澡;嫣红和流岚则在碧波院的小厨房里煲着甲鱼汤;紫绢则去了杨府的大厨房领饭。
………………………………

第二十五章 准备过年

    ()  杨思辰第二天上午便去安澜苑找到杨老爷,希望能和父亲把出海的航路定下来。进了安澜苑才发现杨老爷和郑氏在书房正忙着商议给送世交故旧、松江各家望族送年礼的事。杨思辰一看这情景,给父母行了礼后便带着一直守在一旁的思雯思静姐妹俩去院子里玩了。

    姐妹俩一个三岁,一个五岁,完全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懵懵懂懂跟着杨思辰出了正堂,在院子里跑开了。杨家是商贾之家,郑氏常年跟着丈夫在外面跑商,深知小脚不便,杨家家风也算开放,因此郑氏并没有给姐妹俩缠足的打算。至于将来嫁人,大不了多贴点嫁妆。

    杨思辰见父母的事一时半会儿完不了,索xing放下心思带着姐妹俩玩闹,旁边的下人也跟着起哄,几个年纪小点的丫鬟干脆跟着三人一起玩起来。过了两刻钟,杨思辰回头看见父母并肩站在窗前,隔着窗户笑着向外看着自己,这才拉了姐妹俩进屋。

    兄妹三人一进屋,杨老爷便指着杨思辰笑骂道:“你这小兔崽子悠着点,有你这样带着妹妹们闹腾的吗?若是教坏了你妹妹们,仔细你的皮子!”

    杨思辰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说道:“父亲莫恼,孩儿只是见两个妹妹天真烂漫,情不自禁地陪着玩罢了。若父亲为此恼火,儿子下次一定注意。”说着便作势要朝郑氏怀里钻去。

    杨老爷一把拉住杨思辰,照他脑袋上拍了一下,笑骂道:“你这小兔崽子都多大了,还往你母亲怀里钻!知不知羞呀?”

    杨思辰苦着脸说道:“儿子只是想和母亲多亲近亲近嘛!”

    杨老爷又是一巴掌拍在杨思辰后脑勺上,说道:“有你这样亲近你母亲的吗?”

    郑氏见父子俩如此,上前搂住两个女儿,嗔怪道:“老爷偏心,看见儿子便不理会妾身的两个女儿了。得,妾身的女儿还是妾身自己来痛!”

    杨老爷知道郑氏在开玩笑,连忙弯腰向郑氏作揖,说道:“娘子莫恼,为夫见了辰儿,心里欢喜得紧,一时忽视娘子和女儿,在此为夫向娘子赔不是了。”边说脸上还露出一副很是害怕的样子。

    郑氏起身还礼,笑道:“妾身也不是河东狮吼之辈,老爷何必怕成这样?”

    杨思辰见状插科打诨道:“母亲大人,您可是知道的,父亲视您若珍宝,您稍有不适,父亲就坐立不安,辗转反侧。”

    郑氏听完作势朝杨思辰头上拍去,嘴里笑骂道:“你这孩子皮子真痒啦,敢这样说你父亲!”杨老爷也作势来揪杨思辰的耳朵。

    杨思辰笑着避开了,嘴里喊道:“母亲大人饶命哇!儿子再也不敢了!!”

    思静思雯姐妹俩在一旁看着,都笑起来。

    ……

    一家人就这样闹了一刻钟,郑氏有些倦了,才带着两个女儿离开杨老爷的书房。

    待郑氏走远后,杨思辰才对杨老爷说道:“父亲,这船造好了,您认为什么时候出海合适?”

    “你说从松江去离明洲有多远?”杨老爷反问道。

    杨思辰从怀里摸出那张自己绘的地图,指着澳大利亚说道:“这儿就是离明洲,距三宝颜大概有四千九百里。北部和西部不适合耕作,不过石炭、铁、铜、金银矿藏非常多,据佛郎机人麦哲伦ri记上所说,他在离明洲西部找到了一处金矿,据他估计,可以挖出四十万两黄金,不过儿子不知道他说的地方具体在哪里。”

    “真正适合耕作的地方是离明洲东南部。”杨思辰用手指着新南威尔士州继续说道,“据英格兰人库克描述,这里的土地不比咱大明的江南差,面积也有江南的三分之二大。如果经营得好的话,不出三十年,我们杨家将有资本和朝廷叫板。当然了,前提是大明朝不倒,如果大明朝倒了,那咱们逐鹿天下的机会就来了。不过考虑到二十年内咱们所能控制的人口实在很有限,不能和中原豪杰相比,这会直接影响到咱们所能投入的兵力,因此咱们只能通过火力上的优势来尽量弥补兵力上的不足。这样一来,武器消耗自然是大了不少,咱家必须要有完整的、生产能力很强大的兵器工厂和铁厂。既然兵力不足,那咱们就用钢铁和火药堆死对手!”

    杨老爷想了一会儿方才说道:“初五启程。从松江到三宝颜三千六百里,福船大概要走九天,你的飞剪式帆船大概要走五天,然后再往南进入无风之海,完全靠浆划的话大概要走二十一天,一去一回至少两个半月。”

    杨思辰点点头想了一会儿说道:“最好带上几匹马过去,离明洲地域广阔,单靠徒步是很费事的。另外咱这是去探险,多带些人手,最好在船上安排一批祖父以前在军中的部下,分成三波值班,每波四个时辰,一旦发现异常就开溜,尽量确保安全,反正咱家的船大,多带百儿八十人问题不大。如果再带点银子,回来时顺道去爪哇买些香料回大明,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