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变天-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思辰想到这儿,对赵兴宁说道:“我过几个月就要下南洋主持那边的生意了,南洋那边不比大明,乱的很。倘若没有像样的自保力量,在南洋根本活不下去。这个……你是读过些兵书的,我想请你帮忙带出一支保安队,你意下如何?”

    赵兴宁没想到杨思辰会这么说,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杨思辰见此,笑着说道:“很为难吗?那这样,你把范文程带过来后再告诉我你的决定就是了。”说完便借口查账离开了房间,把剩下的时间留给了这对兄妹。

    过了小半个时辰,紫绡从房间里出来,走进了客栈的账房。杨思辰刚好把客栈去年头三个月的账本翻完。见紫绡来了扬扬眉问道:“你和你哥哥谈完了?”

    紫绡点点头说道:“是的,谈完了。哥哥说……”

    杨思辰摆摆手,打断了紫绡的话,说道:“不用告诉我了,那是你们兄妹俩的体己话,我这个外人还是不知道好。”

    紫绡没有在身后静静地站在杨思辰身后,没再说话。

    杨思辰递给紫绡今年头一个月的账簿,对她说道:“你看看,能看懂的话就来找我,看不懂的话就算了,把账簿放好就行。”

    紫绡接过账簿站在一旁细细地看了起来,杨思辰也没理她埋头接着查账。

    过了一刻钟,杨思辰看完账簿,抬起头来便看见紫绡已经站在自己身旁等着了。见此,杨思辰问道:“都看懂了?可有什么不妥之处?”

    紫绡点点头说道:“都看懂了,奴婢计算的结果和这上面的结果不太一样,这账簿上多记了三百五十文钱。刚好是客栈一顿饭的米钱。”

    杨思辰听完暗暗心惊道:这丫头还真有两下子!这账簿自己看的时候也差不多用来半刻钟,而且自己看的结果是只知道多记了钱,具体多记了多少根本没算。

    想到这,杨思辰问道:“你以前看过这样的账簿吗?”

    紫绡摇摇头说道:“没有,只是家里每次买东西我都把价钱记在心里。”

    杨思辰听后心里不由得感慨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这丫头才不到十二岁啊。在后世才上初一啊……

    …………

    这个时候,赵兴宁也在屋里感慨道:这杨大少爷真是好手段啊。妹子进府才半个月,就被调教的自己都快认不出来了。虽然人没变多少,但是戴上那银sè的面具之后身上的气质却变了不少――往ri的那种市井的俗气几乎看不出来了,一言一行之间流露出的那种贵气却是遮掩不住的。再看看身上穿的衣服虽然样式简单,但用料却不差。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听妹子说,杨大少爷待她不错,十分体贴下人。妹子听她那个那个结义姐妹说,这杨大少爷脾气不坏,对下人也算和善。哎……恐怕妹子就是将来给杨大少爷做妾,也不愿意离开杨府了。别说妹子了,就连自己都有些舍不得离开客栈了。

    罢了罢了,若不是杨大少爷宽宏大量,自己现在恐怕已经是阶下囚了,而妹子恐怕早就不知道被卖到哪里去了。自己和妹子这两条命是杨大少爷救的,卖给杨大少爷也说得过去,就当是报恩……

    待自己把那范文程骗来,杨大少爷还会给自己五亩水田,自己手里的银子还能再买两亩水田。把一家人从辽东接过来,父亲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安安稳稳的过ri子,总比在辽东受史老爷的盘剥强得多……

    今年自己才二十出头,跟着杨大少爷干个十年,为弟弟妹妹挣份私房,将来无论娶嫁,都要多一份底气。爹今年三十九,娘今年才三十八不到,在江南照顾五亩水田倒也不是问题。实在不行把七亩水田佃出去,收五成五的租子,一年怎么着也有个千把斤粮食。自己和妹子不在家吃饭,四个人分一千五百斤粮食,每人比在辽东还能多分近一百斤,自己和妹子再接济着点,只要无灾无难,ri子过得倒也滋润……
………………………………

第五十二章 板砖

    ()  二月初四上午,杨思辰正在书房读书,流岚进来禀报说:“少爷,那个……门口有个自称叫韩夏明的人要见你,说是老太爷安排他过来的。”说完还皱了皱眉头。

    见流岚那副表情,杨思辰好奇地问道:“是什么人让咱家的长舌丫头吃瘪了呢?”

    流岚跺跺脚说道:“少爷,您去看看,奴婢已经无话可说了。那人……”

    杨思辰见此也没再拿流岚寻开心,说道:“把人请到正厅来。”

    看着流岚离开书房,杨思辰从书桌上拿出了砖窑的图纸卷好,朝正厅走去。

    杨思辰进了正厅,一个jing瘦的老头子正背对着杨思辰坐在那里喝着茶,听到脚步声,转过脸来,恭恭敬敬地朝杨思辰行礼说道:“少爷,我就是韩夏明,将军叫我来帮少爷做事。”

    待杨思辰看清楚了韩夏明的脸,不禁倒吸一口七——额前有一道刀疤横贯整个额头,右侧上半边脸像是被火烧过一样,发黑发黄,右眼完全没有了,那处只有一个凹下去的坑,里面长满了粉红的息肉。

    杨思辰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说道:“韩伯,我听祖父说你以前干过泥瓦匠,砖窑您熟悉吗?”

    韩夏明点点头回答道:“三十多年前见过,而且还在砖厂干了几各月。后来朝廷招兵,我就去了,之后一直跟着将军,三十多年没再见过那东西了。不过泥瓦匠的手艺却没有丢下,兵营的不少房子就是我带人修的。”

    杨思辰把手里的图纸递给韩夏明说道:“韩伯,您先看看,这砖窑您能不能修起来?”

    韩夏明马上接过图纸,细细看了起来。杨思辰十分惊讶地发现韩夏明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无名指和小指只剩下短得几乎看不到的一小截。杨思辰很是感慨,这个老兵,为朝廷拼死拼活卖了三十几年的命,到头来竟然一两银子的抚恤都没有。幸好杨老太爷是个念旧的人,安排韩夏明退伍后留在水师里打杂。

    过了一刻钟,韩夏明抬起头来,对杨思辰说道:“少爷,这烧砖的方法我从来没见过,不过倘若只是按照少爷您的图纸建一座砖窑的话,却是不难。”

    杨思辰问道:“韩伯,您可有什么想法?”

    韩夏明恭恭敬敬地说道:“少爷,这砖坯在制作的时候掺了水,虽然晒过,可是不一定完全晒透,中间还可能是湿的,要烧,得架点干柴石炭之类的引火。”

    “还有吗?”杨思辰接着问道。

    韩夏明接着说道:“窑里码砖,边上最好能码稀一点,底下再铺上一层煤粉。另外砖窑顶部可以开一些天窗,使窑内的浊气跑出去。这样一定能烧好。”

    杨思辰接着说道:“这样,这件事就交给韩伯您了,先给您四百两银子把砖窑建起来。待这座砖窑建成后,每批砖头所得利钱我分您半成,您看这样可好?”

    “不用!不用!少爷,能为您做事就是我最大的福分,哪还敢要您的钱。”韩夏明摆摆手推辞道。

    “韩伯,在这世上,每个人做每件事,它都需要有等价的价值和兑换,如果说为我而免费义务做事,那明天你就不要再跟我做事了。如果说为长辈和恩人做事而不计报酬是我们华夏的美德和每个华夏人的道德基础,那么论功行赏按劳分配就是当今天下的主流。一个人付出了汗水和劳动,却所得无几,这会让很多人寒心的。一旦寒心,那么这些人就可能动起别的心思。”杨思辰严肃地说道。

    韩夏明怮不过杨思辰,最后说道:“既然少爷坚持,那我就只能照办了。明天我就找人开始干活,五天后就可以把砖窑建起来,并且烘干备用。”

    杨思辰说道:“韩伯,您都一大把年纪了,多雇些人手,千万别累着自个儿了。今后我还指望着您再帮我做些事呢!”

    韩夏明粗声粗气地说道:“少爷。我这把老骨头还结实着呢!再干个十年都行!”

    …………

    五天后,杨思辰带着紫绡和紫绢坐着马车来到杨家船厂。

    下了马车,杨思辰就看见船厂南边的空地上建起了长长的一条建筑,半圆形的穹顶,两边埋到地下去,就像把毛竹笔筒从中间对破成两半,拿一半扣在了地面上。侧面每隔一丈就开个三尺见方窗口。顶上也有许多小圆洞。值得一提的是这条建筑并没有用石灰做粘合剂,完全是用青砖和着泥巴垒成的,一天前已经用煤炭烘干了。这个窑长度足足有七丈,一次大约能烧制两万五千块砖头,烧制时间只有两天半,算上冷却和搬运的时间,四天多一点烧成一窑砖绰绰有余的了,比起二十五六天才能烧好一窑的青砖,效率足足提高了五倍!当然了,质量没有青砖好,不过价钱只有青砖的三分之一不到。

    工人们从杨家船厂挑来煤炭,打成细末后掺进粘土里,再以标准木框模具压制成形,这样砖头里面就有煤炭,一经点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便可以自行燃烧,称为“内燃砖”。虽然强度不如青砖好,但是成本低、烧制时间短。曾经在后世广泛使用,直到国家为了保护耕地禁止挖土制砖,才渐渐废止。

    这些砖头长八寸、宽四寸、厚二寸,基本上和后世标准砖的尺寸一致。这里的煤炭质量还算不错的,每公斤热值约二万四千千焦耳,每烧一块砖至少要三百五十万焦耳,按比重计算可知掺煤的体积占砖块的百分之五点八,剩下的再在窑内撒点,即可保证烧好。

    杨思辰对质量要求很严,煤炭都要先细细的粉碎了,用量斗量过量后,再掺进粘土里,用标准框压出的砖块四棱四线,每块的大小规格都是完全一致的。在窑里横一块竖一块的堆成垛儿,中间留出空隙,方便空气流通,使每块砖都能均匀加热。

    韩夏明高兴地对杨思辰说:“少东家,砖块已经码好了,请您选个良辰吉ri,就点火烧窑!”

    杨思辰皱了皱眉头,心里总觉得这个东家的称呼像穆仁智称呼黄世仁,“还是别叫我东家了,称呼我少爷就行了。我看不需要什么良辰吉ri,马上就可以点火。早点出砖早点把这事儿了了。我还指望您帮我干点别的事呢!”

    随着杨思辰一声令下,工人们将点燃的火把扔进窑里,等火焰腾起之后,就封闭了大部分的窗口,只留下少数窗口通气供气,让砖块慢慢的燃烧。

    炽热的砖窑边,一个小工从小窗口朝里看,大声喊道:“快来看呀,砖头好漂亮!”

    “砖头有什么好看的?土不啦几、灰扑扑的。”紫绡站在一旁嘴里嘀咕着,但脚下却往小窗口外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好奇心强得很。

    刚刚走近砖窑,通风口的热浪就迎面袭来,紫绡皱着眉头朝窑里看,哈,那小子没说错,这砖头果真很漂亮!

    砖头内含有煤粉,正在自发的燃烧着,窑里没有柴火燃烧不完全而导致的烟雾弥漫。砖垛从内到外烧得红彤彤的,每块砖都晶莹剔透、耀人眼目,看起来不是土砖,而是珍贵的金砖!

    杨思辰悄悄站到她身后:“丫头,好看?这烧砖和炼铁一个道理,只要烧透了,就是金晃晃、亮晶晶的,漂亮极了。不过冷却之后就不好看了,一块块红不红、黄不黄的。”

    “哼,烧砖头而已,有什么稀奇。”紫绡自己都觉得口是心非,说话没了底气,轻轻嘀咕了一句。

    杨思辰听了笑眯眯地在紫绡额头上轻轻点了一下,然后离开了。紫绡愣在原地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跺跺脚跑开了。

    杨思辰走到找到韩夏明,对她说道:“韩伯,这砖烧个两天半就差不多了。”到时候直接扒开窑,从顶上直接浇水就行了,五个时辰后就可以出砖了。”

    韩夏明听完点点头说道:“少爷放心,我知道如何做的!”
………………………………

第五十三章 改进福船

    ()  杨思辰在砖窑旁看了半个时辰,觉得没什么问题。于是就去船厂找王大海,打算把三桅飞剪式帆船的图纸交给他。

    走到王大海之前住过的小院门口,杨思辰便看见王大海正在和于屯说话。于是拉住紫绡紫绢二人,停住脚步在院门口等着。

    过了一刻钟,于屯从小院里出来,看见站在门口的杨思辰主仆三人,赶紧过来行礼,说道:“少爷,您把三桅飞剪式帆船的图纸带来了?”

    杨思辰回了礼,点点头说道:“带来了,这不正准备给王伯送去嘛!”

    于屯听了杨思辰的话扭头朝里面喊道:“大海!少爷送图纸来了!!”说完便引着杨思辰进了小院。

    王大海听到于屯的声音,赶紧停下脚步转身迎了上来,说道:“前几天老太爷给我打了招呼,说是少爷过些ri子要过来。没想到少爷这么快就过来了。快请进!快请进!!”说着便把杨思辰迎进了屋里。

    杨思辰对紫绢使了个眼sè,然后伸出一只手,又看了一眼紫绡。紫绢马上明白了杨思辰的意思,把手里的图纸递到杨思辰手中,然后拉着紫绡说道:“姐姐,少爷有事要和王管事他们谈,妹妹带着姐姐在船厂里转转。”

    紫绡也明白过来了,杨思辰不想让自己知道杨家的事。自己毕竟是个丫鬟,而且还签的是活契,不像紫绢,已经和杨思辰定下了名分,今后无论如何都是杨思辰的枕边人。杨思辰不想让自己知道这些事也情有可原。于是笑着对紫绢说道:“妹妹在外面待了那么久,还要带着姐姐跑。姐姐确实过意不过去。不如咱们找个地方坐下歇着。”

    紫绢其实也有点累了,于是点点头,领着紫绡到对面凉亭坐下来歇着。

    杨思辰进了屋,把图纸递给王大海,笑着问道:“王伯,那个龙门吊还好用?”

    王大海听罢笑着回答道:“好用!好用!以前造大船时大块构件几乎没办法搬运到船上,所以要么把大块构件锯成小块运到船上再拼接起来,要么就要用堆沙法。锯开的木头无论怎么拼接,它自是没有原来的结实。堆沙法其中的艰辛就甭提了,别的不说,单单是先堆沙再排沙就能把人累得死去活来的。现在好了,大块构件可以直接吊到船上不说,而且一些较轻的船体部件可以先在一旁组装好,然后整个吊到船上,工人们只要把部件固定到龙骨上就行了,着实省时省力。就算是建造大船不得不用堆沙法,那沙子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堆得那么高了。这造船速度确实快了不少,而且造出的船比过去结实了不少。别的不说了,就说年前赶制的那两艘飞剪式帆船,倘若用以前的方法造,船头部分就必须用堆沙法,如此算来,建造时间至少得多出一个半月,而且造出的船还经不起大风大浪――拼起来的木头毕竟没有一整块的结实。”

    于屯也在一旁附和道:“大海说的没错。少爷,那龙门吊经过一个月的磨合,使用起来比刚开始的时候还省力。现在仅仅十四个人就能推着走了,不过起吊大件仍然需要三十来人才行,人少了拉不起来。”

    杨思辰笑着说道:“于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推着走如果轨道光滑的话仅仅需要很少的力气,但是真要把那么重的东西吊起来,可得费不少力气。让您拖着二百斤的麻袋在地上走您或许能轻易做到,但是倘若真要让您把二百斤的麻袋提起来,恐怕您老得费老大把力气。”

    于屯听杨思辰这么一说也就明白了,点点头说道:“少爷这话说的有理。我明白了。”

    王大海这个时候趁机说道:“咱们还是看图纸。少爷下午要回去的。有什么事以后再说,先把正经的事做完。”

    于屯听罢,也不再说话,埋头和王大海一起看起杨思辰带来的图纸。杨思辰则在一旁拿了本书打发时间。

    过了两刻钟,王大海和于屯把手里的图纸看完了,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又小声讨论了一刻钟。最后王大海走到杨思辰对面站住。

    杨思辰看到王大海过来,放下书抬起头来,问道:“王伯、于伯,图纸都看完了,可还满意?”

    王大海放下图纸说道:“少爷,这船很好,但是不合适作为运货的海船。实在太贵了,我和于屯算了一下这船一艘船所需银两接近十八万五千两,这差不多能造两艘两千五百料的福船了。”

    杨思辰听后很是吃惊,于是问道:“这不可能!一千二百料的飞剪式帆船才花了不到五万两,怎么这么贵?”

    王大海回答道:“这船大了,龙骨吃力也大了,一千料的船部分大龙骨可以用黄梨木拼接而成,但是两千五百料以上的船却只能用整块铁木制成,加上少爷您这飞剪式帆船的船头承力颇大,只能用铁木,而且还要加固。铁木的价钱是同等料数的黄梨木的四倍多,完整的大块铁木更是黄梨木价钱的七八倍,如此算下来自是贵了不少。”

    杨思辰问道:“王伯,生铁和铁木哪个更便宜?”

    王大海回答道:“生铁便宜得多,一斤生铁才五十文钱,不过海上湿气重,生铁要不了一年就锈完了,用铁造船是不可能的事情。”

    杨思辰想起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防锈方法,于是皱起眉头。开始想别的船。

    杨思辰忽然回想起了自己在后世做过的一款船模――双桅纵帆船。

    双桅纵帆船的前桅较主桅小,前桅可张挂一面或多面方形顶帆,但常常是张挂一面或多面三角帆或百慕连帆(前伸至第一斜桅或船首突出圆木的三角帆)。两根桅杆上均挂纵帆,一般是斜桁帆,还有两个或多个船首斜帆。有时主桅上方还挂上帆的称为上帆双桅纵帆船。上帆可以是方帆,或被称为骡子帆的三角帆。若没有挂任何上帆有时也被称作光头船。支索帆双桅纵帆船没有船首斜帆,相应的在前桅以及两桅之间挂有支索帆。支索帆多桅纵帆船每个支索帆上方往往挂有骡子帆。

    这种帆船大概在十七世纪由荷兰人设计,早在十六世纪或十七世纪,荷兰即出现了双桅纵帆船,当时尚未被称为双桅帆船。在北美则于十八世纪开始广泛用于需要速度和抢风航行能力的场合,例如贩奴、私掠船等。这种帆装也常见于渔船、探险船等小型船舶。到十九世纪后期,有超过两千艘双桅纵帆船在五大湖区运送货物。

    但第一艘真正的斯库那纵帆船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造的,大概由马萨诸塞州格罗斯特的造船师罗宾逊设计建造。马萨诸塞州的埃塞克斯是当时北美重要的双桅纵帆船造船基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每年有超过五十艘船在十五个船厂被建造出来。历史上这里一共造了超过四千艘双桅纵帆船,大部分用于捕鱼。缅因州的巴斯是另一个造船中心,在十九世纪有超过十二个船坞,在十八世纪下半页到十九世纪末间造了一千三百多艘双桅纵帆船。这种船的帆有一部分小帆是三角帆。

    三角形的船帆,最早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通常用斜三角帆,大型阿拉伯三角帆船的主帆远大于后桅帆,船首呈尖形,船尾有的开有窗户,并装饰得非常奢华。

    与横帆不同的是,这种三角帆可以在船的横位上做幅度大得多的转向,直到它和船本身的长轴线形成一线为止,于是有人把他称作纵帆船。

    欧洲人原来使用的一直都是“横帆”,即横向安置的方形帆。在公元六世纪时,由于欧洲横帆船舶在印度洋、红海和波斯湾地区航行,看见阿拉伯人的独桅三角帆船使用三角帆,便在西方轻型多桅帆船上采用。轻型多桅帆船通常有三根桅杆,前桅和主桅挂横帆,后桅挂三角纵帆。有的还立了第四根桅杆,也挂三角帆。

    在福船上完全改用这些船的装帆形式不现实,福船用的是硬帆,桅杆相对矮一些,挂西欧式软帆风能利用效率非常差,但是通过增加一根首柱,把斜指向前的前桅改为竖直,再从前桅拉出几根斜拉索到首柱上,多挂两面或多面船首三角帆还是可以做到的。帆多上一两面,能利用更多的风力,船跑快点不成问题。

    杨思辰把自己的想法给王大海说了,又拿来纸和笔画出了大致的图样。王大海看后和于屯小声嘀咕了一阵子,方才对杨思辰说道:“少爷,这么说给您,倘若增加了这些帆,每个时辰福船可以多跑大概四里多的海程,一天下来就是五十来里的海程,自是快了接近一成。但是要在船上多出四名水手cāo纵这些帆,而且船只的价钱也要贵一些。一般的海商都是跑短途的,从沿海将货物运到南洋就行了。这船快一成慢一成倒也不在乎,人手多些少些也没关系,可这船只的价钱他们就计较得非常厉害。”

    杨思辰看了一眼站在王大海身边的于屯,见他也认同王大海的说法,于是心里有点泄气,没再打算提这个话题,但是王大海却继续说道:“把福船的船体稍微拉长点,两侧各加上四杆大橹,每杆大橹四个人分成两组轮换着摇动,由于船长了些,再在船上多建根桅杆也是可以的,加上少爷前面提到的首柱,就可以相应的在前桅和首柱之间以及两桅之间挂上一些软帆。这样的话船速还可以提高两成多左右,一昼夜可以跑八百里海程。为了使船跑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