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彼岸变天-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紫绢见状,大惑不解,赶忙问道:“少爷,我小叔有什么不对吗?”
杨思辰看着紫绢只是苦笑,摇摇头没有说话。
难道杨思辰能告诉她,她那个小叔将来会成为抗清领袖、民族英雄吗?
过了一会儿,杨思辰重新坐了起来,转移了话题:“你对文嬷嬷了解多少?”
紫绢皱了皱眉头,回答道:“不太多,她和江湖人议事时都会把我支走。我只听江湖人有叫她‘姑姑’的,还有叫她‘阁主’的,总的来说叫阁主的多一些。”
“还有些什么?”杨思辰继续问道。
紫绢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有一回我看见一个女侠问嬷嬷‘你就是听风阁阁主文影’。嬷嬷并没有否认。”
杨思辰脑中一闪,听风阁?以前听杨老太爷提起过,是江湖轴近年崛起一个小门派,擅长打探消息,报酬适中,不过只接自己感兴趣的活,而且阁主很神秘。
如今听紫绢说来,这听风阁是文嬷嬷所建。这倒有几分可信,毕竟文嬷嬷经历丰富,武功在江湖上也排的上号的,无论**白道、江湖官府都有路子。
杨思辰又问道:“你是几岁开始习武的?”
“三岁。听文嬷嬷说,当初买我就是因为她相中了我,说我是天xing秉异,是习武的好料子。”紫绢笑嘻嘻地说道,“嬷嬷在家对我不错,虽然严厉,但却是为我好。”
“文嬷嬷怎么说我的?”杨思辰好奇地问。
“命格奇特,有左右天下之力。不过还需强筋壮骨,固本培元,不然命不久矣。”紫绢说道,朝杨思辰看去,满脸疑惑。
杨思辰心中惊讶不已,问道:“这话文嬷嬷什么时候说的?”
“两年前,文嬷嬷来松江,回去和一个道士说的。”紫绢打了个哈欠,说道。
“那关于云水云岚姐妹俩,文嬷嬷有什么话吗?”杨思辰按下心中的滔天巨浪,装作不经意的问道。
“上次在扬州,嬷嬷见到这姐妹俩时,曾惋惜道‘是好苗子,不习武可惜了’。”紫绢道,“这次在少爷这儿又遇上,嬷嬷是说什么都不会放弃的。”
“我明白了。时候不早了,你下去。”杨思辰疲惫地说道。
紫绢走后,杨思辰去了书房,练了半个时辰的字,心情才平静下来。然后开始按杨老太爷的要求,翻开《道德经》读起来。
………………………………
第十一章 内力
() 下午,由于荣光被杨思辰派出去跟李管事学习经商去了,杨思辰起来后不得不独自一人在碧波院内习武。
流岚和嫣红都不会武功,所以留在厢房内做女红;赵嬷嬷则站在一边候着。
紫绢出来,便看见杨思辰在练一套太极拳,于是就在一边看着。
过了半刻钟,练完一趟拳。紫绢便说道:“武功套路是极好的,只是你内力大部丧失,这武功功力才发挥了不到十之一二。”
杨思辰走到紫绢跟前,看着才有自己下巴高的紫绢,笑嘻嘻地俯下身,小声在紫绢耳边说道:“自七月前因头风大病一场,不但内力全失,而且就连内功心法也一并忘却了。现在想修习内功,却无从下手,只得借这拳法,引得气息行走各处大穴,不使穴道封闭,经络堵塞而已。紫绢妹妹可有法子?若哥哥内力得以恢复,定承紫绢妹妹的情。”
紫绢听后大羞不已,遂莲步轻移飘出半丈开外。抽出袖中一丈五尺缎带向杨思辰下盘裹去。
杨思辰慌忙躲闪,不料那缎带来得十分迅疾,杨思辰才抬起左脚,右脚便被缎带缠住,没等杨思辰反应过来,紫绢便将缎带收紧,杨思辰顿时失了平衡,一屁股坐在地上,疼的他呲牙咧嘴。
紫绢手一抖,收回缎带,说道:“大少爷请自重。奴婢虽是大少爷的丫鬟,但要欺负奴婢,大少爷还要练练功夫才是。”
杨思辰听罢绝倒。得,本想调戏一下自己的丫鬟,可不想被丫鬟**裸地鄙视了,这让他这大少爷的脸面往哪儿搁哇!!
赵嬷嬷看着二人,一脸莫名其妙。赶紧跑过来扶起杨思辰,顺便瞪了紫绢几眼,不过由于紫绢武功太高,她也不敢动手教训。
杨思辰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嘴里嘟囔道:“不过是说说嘛!至于发那么大的火嘛!你不说就不说嘛。干嘛拿缎带缠我?摔得很疼的!!”
紫绢听得想笑又不敢笑,憋得满脸通红。
杨思辰揉了揉屁股,又练起了空手道。
紫绢仍然在一边看着,过了一炷香的功夫,杨思辰练完收势,又说道:“这趟拳是不需要内力的,使得全是身体刚猛之力。但少爷身体单薄,骨骼尚未长开,劲力不足,亦不能使出其十成威力。若遇常人,尚能敌之,若遇紫绢这样的江湖习武人士,则五招之内必败矣。”
杨思辰一听,不由地苦笑,这功夫人家看不上眼。说是乡间莽夫所习,江湖高手不屑一顾。于是一屁股坐在地上,气鼓鼓地看着紫绢。紫绢则笑嘻嘻地看着他,也不说话。
歇了一盏茶的功夫,杨思辰重新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开始打咏chun拳。
待杨思辰用了一刻钟功夫打完两趟咏chun拳。紫绢拿起帕子走过来,给他擦了汗,方才问道:“这功夫叫什么?我怎么没见过。”
杨思辰赌气似的道:“王八拳!!!我自创的!女侠有何指教?”
紫绢翻了个白眼,说道:“我看这似乎是女人练的,而大少爷你是男人。”
杨思辰不理紫绢,招呼赵嬷嬷去准备热水,他要洗澡。
…………
赵嬷嬷很快便把热水准备好了,并且把换洗衣物给杨思辰拿出来了,
杨思辰很快便脱光衣服,跨进浴桶,打算舒舒服服泡个澡,好好放松一下。
正当杨思辰闭着眼睛享受这难得的轻松时,突然听到身边响起悉悉索索的声音。顿时杨思辰吓了一跳,慌忙扒着浴桶站起来。定睛一看,杨思辰差点惊得下巴脱臼――紫绢周身只裹着一条薄纱,里面不着寸缕地站在他身前,脸上红霞密布。
杨思辰慌忙又坐回浴桶里,jing惕地问道:“你来干什么?我不是说过了,沐浴不要人服侍的,难道赵嬷嬷没告诉你么?”
紫绢抬起头来,犹犹豫豫地说道:“大少爷,难道你不知道,像你这样经脉张开而内力尽失的人在周身受热的时候是内力生成的最佳时机吗?”
“确实没人给我说过这个。”杨思辰想了一会儿才说。
紫绢神情一松,方才问道:“每次洗完澡有啥感觉??”
“丹田内有股热气在乱窜,不过不久便沿着经脉由穴道散掉了。”杨思辰仔细想了想,方才疑惑地说道。
“哎哟!我的少爷呀!那就是真气呀!你怎么能白白地让它散掉了呢?”紫绢非常惋惜地说,脸上的表情仿佛杨思辰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似的。
“就算我知道,可我也没办法不让它跑呀!”杨思辰一脸无辜地说道。
“我正是为这事来的”紫绢淡淡的说道。
“这么说你有办法?”杨思辰心头一喜,问道。
紫绢点了点头,严肃地说:“不过,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杨思辰正sè问道。
“将来纳我做贵妾。”紫绢犹豫了一下说道。
杨思辰没料到紫绢提出的是这个条件,一时间惊讶得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看见杨思辰眼底的惊讶,紫绢也彻底放下心来,一边缓缓从地上上提来热水倒在浴桶里,一边看着杨思辰。
杨思辰知道,在这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时代,女子的贞洁比什么都重要。正妻可以随意处置丈夫的小妾,但对于贵妾,则无权处置。照目前的情形看,如果紫绢帮自己恢复内力,在旁人看来,无疑是失节。她的要求确实不过分。
“我答应你,晚上我就去求祖父,把这事定下来。”杨思辰说道。
紫绢听完,便褪去薄纱赤身**跨进浴桶。
杨思辰一边心里默念“sè即是空,空即是sè”,一边偷偷打量着紫绢:不到十一岁,身材才刚开始发育,不过确实是个美人胚子,圆润的肩膀,胸前已有点凸起,腰也由于常年习武而显得线条很流畅……整个酮体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活力,看得杨思辰心神荡漾。
紫绢坐在杨思辰对面,缓缓说道:“少爷,放松身体,吐气,呼气。不要有杂念,这样丹田才能沉得住真气。”说着便用双手按在杨思辰头顶百汇穴上,杨思辰感到全身经络一阵战栗,仿佛全部都闭合了似的。
接着紫绢突然并指如剑,出手凝重,连点杨思辰身上三**穴。痛苦,不是有点,而是极端痛苦,杨思辰只觉得体内似乎有人正拿刀子在砍肉挖骨似的,疼得一张脸都绿了,眼睁得跟铜铃般大小,身子抖得跟筛糠似的。还没等杨思辰叫出声来,紫绢远手法一变,出指如风,闪电般又连点杨思辰的七十二处穴位。完事之后,紫绢自个儿也是脸sè惨白,气喘得紧,顾不得许多,一屁股坐在桶里,闭目调息去了。
正痛得受不了之际,一股热流突然出现在体内,先是缓慢地在三**穴流转,接着飞快地沿着全身一百零八个穴位运行,所过之处,所有的疼痛立刻消失不见了,全身上下升起一股懒洋洋的感觉……真舒服啊!!!
紫绢也缓过劲儿来,看着杨思辰满脸惬意,不由的微笑。
杨思辰也看着微笑的紫绢,心里美滋滋地想道:这个小美人是我的了。
又歇了一盏茶的功夫,紫绢让杨思辰起身穿好衣服回房歇着,说自己浑身乏力,再歇一会便回房间。杨思辰一看紫绢浑身发冷,便披了衣服一把抱起紫绢用薄纱一裹,也不理会紫绢的反抗,直接回了寝间。
赵嬷嬷在一旁看得瞠目结舌,待她反应过来,慌忙跑去禀报杨老太爷去了。
杨老太爷听后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
杨思辰把紫绢抱来放在床上,一只手按住紫绢的肩,另一只手胡乱抓起被子抖开给紫绢盖上。然后自己也钻了进去,把紫绢搂得紧紧的。
杨思辰搂住紫绢,感觉好像怀里搂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大冰块似的。身上的热度不断被怀里的女孩子吸收,自己也由于寒气侵体而意识有些模糊了。杨思辰赶快点了自己的檀中穴,让体内真气泄掉一些化为热度方才好受些。
…………
半个时辰后,杨思辰和紫绢从寝间里出来,一起去沧海堂。
杨思辰把文嬷嬷的信恭恭敬敬地递给杨老太爷,然后和紫绢一齐跪在杨老太爷面前,说道:“紫绢为帮孙儿恢复内力,已失贞洁,孙儿已答应将来纳她做贵妾,望祖父成全。”
杨老太爷看完信,叹了口气说道:“紫绢失贞我早已料到,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罢了,罢了。待紫绢及弃,你就抬她进房。”
到了晚上,二人同床就寝。杨思辰躺下问紫绢:“你是不是和我差不多?习武中间出了岔子,内力尽失。”
紫绢轻嗯了一声,说道:“那年我九岁,因习太yin经一时急于求成而走火入魔,失了全部内力。是文嬷嬷用同样方法帮我恢复内力的。文嬷嬷临走时,又把细则说与我听了,让我尽快帮你恢复内力。你经脉已被打通,如无真气游走其间,一旦经脉自行闭合则会气血反涌,七窍流血而死。老太爷是知道的。”
杨思辰吓了一跳,停了一会儿又问道:“看你武功很不错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和你内力失而复得有关?”
“因为丹田经脉已适应真气游走,真气运行更为顺畅的缘故。”紫绢回答。
“你为什么答应嬷嬷为我恢复内力?要知道这么一来你要跟我一辈子的。”杨思辰好奇地问。
“嬷嬷救过我爹的命,我爹让我跟嬷嬷走,为奴为婢侍奉嬷嬷。嬷嬷说她年纪大了,也没几年活头了,让我跟着少爷您,并且说少爷您不算太坏。”紫绢回答道。
……
二人聊了半个时辰,方才睡去。
………………………………
第十二章 杨老爷要回来
() 第二天,杨思辰带着紫绢去了徐记红糖作坊。新鲜出炉的赵管事接待了他们俩,领着二人直接去了河边。
作坊已经移到河边,几所砖瓦房还没封顶,屋里面的灶台上正在熬糖。
据赵管事说,作坊又招了三个工人,负责熬糖,水力榨汁机一天十二个时辰所消耗的甘蔗足足有两千一百斤之多,所榨出的糖水是过去的十倍,一个灶台根本熬不完。就算用烧石炭的水力鼓风灶,也要用三台才够。
赵管事口中所说的石炭在杨思辰看来就是煤炭。水力鼓风石炭灶看上去熬糖量大了不少,实际上热效率非常低。不过杨思辰没心情管,反正这会儿没有狗屁《京都议定书》。
照杨思辰吩咐,一天还是只生产二十七斤白糖,只向杨家店铺提供五十罐,剩下的存着应急。
实际上,考虑到松江府的境况,一天本地人只能吃下三十罐(普通人家用不起),剩下二十罐则被商人贩往外地。
杨思辰对此则是乐观其成,毕竟,松江府这地方和整个大明帝国根本不具备可比xing。
二人转了一会儿便回城里去了,二人去吉祥街逛了大半个时辰,又在城里的银安酒楼吃了午饭,方才意犹未尽地回了府。
…………
刚进杨府,夏忠便迎了上来,对杨思辰说道:“老太爷刚收到老爷的信,老爷在信上说一个月之后回松江。”
杨思辰一愣,这才意识到他那个便宜老爹要回来了。赶忙问道:“祖父有没有说父亲这一个月的行程?”
夏忠犹豫了一会儿,才开口道:“老爷的信是在京城写的,说是要先去应天府谈桩生意,然后才回松江。”
“那母亲和妹妹同行吗?”杨思辰接着问道。
夏忠马上回答道:“夫人和雯小姐、静小姐直接回松江府,大概十一月初八就能到。”
杨思辰松了口气,安心下来,和紫绢回屋休息了。
杨夫人娘家姓郑,是太祖皇帝亲口御赐的国姓大家,世代居住在大同。不过到杨夫人曾祖父那一辈分了家,由于杨夫人的曾祖父是庶子,分家后便南迁至扬州居住,后因为杨夫人的父亲考中进士,做了官,这一房才开始兴旺起来。
杨夫人是庶出的女儿,家中地位不高,郑老夫人完全是看在杨老夫人当年去给儿子求亲时给的十万两银子的定礼才将这个女儿嫁到杨家的。
听荣光说,郑氏闺名叫做若竹,未出嫁时曾跟着南少林的惠通师太在北方游历了一年多,眼界不比寻常妇人,而且身手也不错,就是有点小脾气。当初杨老爷对杨老夫人说非卿不娶,又拿出杨老太爷和杨老夫人之间的故事做例子。杨老夫人无奈,只好拉下面子上门求亲。郑氏进门后,杨老夫人咽不下这口气,在世的时候可没少刁难这个儿媳妇。可每次杨老爷都护着郑氏,气得杨老夫人直骂生了个白眼狼。
郑氏生杨思辰时年方十九,难产伤了身子,从此再没生育。为此郑氏很是愧疚,主动帮杨老爷纳了一房小妾,杨老爷心里别扭得不行,可礼法不可违,只得捏着鼻子接受,不过对小妾却始终是不冷不热的。杨老夫人在这件事上也挑不出郑氏太大的错处,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没看见。
两个庶出的妹妹一个五岁,另一个才三岁不到,听杨老太爷说杨老爷把她们姐妹全都交给郑氏教养,权当弥补郑氏不能再生育的遗憾。
至于那个姨娘,只能满脸幽怨地蹲在墙角画圈圈了――没法子,妾在这个时代的家庭里,地位仅仅比丫鬟下人高一点,给丈夫生了男孩的,方才算是半个主子。将来庶出的孩子按照规矩只能称呼生母为姨娘,称呼正房夫人为母亲。并且正房夫人去世后,丈夫是不能把姨娘扶为正室的,否则就是犯法,丈夫流放三千里,姨娘则被卖做奴仆。
…………
下午起来,夏忠就来到碧波院给杨思辰讲内功心法,杨思辰在后世从未接触过中医的经脉学说,所以听得云里雾里的,一脸疑惑。
夏忠无奈,只得在他对面盘腿坐下,与杨思辰双掌相对,引导杨思辰体内真气运行,一边引导,一边给杨思辰解释。
真气先向上进入手太yin肺经,循手臂至手指转入手阳明大肠经,然后经手臂道头面部,进入足阳明胃经,下循至双足转到足太yin脾经向上至胸部进入檀中,由此真气行入手少yin心经,然后复至手指进入手太阳小肠经,然后再由小肠经循入足太阳膀胱经,再至足少yin肾经,然后连接手少yin心包经,再到手少阳三焦经,再转入足少阳胆经,最后进入足撅yin肝经,然后真气回到丹田,如此循环一个周天。
待真气运行一个周天后,已过了半个多时辰。夏忠收回双掌,说道:“少爷,今后每天早晨,下午各练一次,一次运行一个时辰,一个月后方可见效。您那套太极拳法每次运行完各打一次,很有奇效。”
杨思辰点了点头,又试着自己运行了一次,夏忠方才安心地离开碧波院。
待杨思辰站起来,发现四肢百骸仿佛刚刚被人按摩过一样,浑身暖洋洋的。又试着打了一趟太极拳,发现自己的经脉之中有气息在往丹田处沉聚,周身充满了力量。
晚上,杨思辰在紫绢的帮助下开始翻看《九阳真经》(主要是不认识字)。发现其中思想和《道德经》是一脉相承的。这才理解了杨老太爷为什么突然想起来让他研习老庄哲学。
接下来几天,杨思辰安心修习内功心法,打太极拳,紫绢时不时地在旁边提点一二,加上每天人参枸杞当归的滋补,杨思辰的内力开始一点一滴的提高。
杨思辰也理解了“穷习文富习武”的含义――别的不说,每天单熬汤的人参所需银两就是五两朝上,这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两个月的米钱。一般人家根本耗不起。
………………………………
第十三章 贡糖
() 十一月初五这ri上午,杨思辰刚打完太极拳,夏忠便来禀报,说是李知府的大公子来了,想见一见杨思辰。
杨思辰赶忙去了沧海堂,刚进正屋,便看见杨老太爷正陪着李大公子在说话。
杨思辰赶忙上前弯腰行礼,说道:“小侄杨思辰见过世叔!”
李大公子侧过身,只受了半礼,扶起杨思辰,谦虚道:“思辰这声世叔我愧不敢当啊!”
杨老太爷赶忙圆场道:“我和你父亲是平辈之交,小辰子叫你一声世叔也是应该的。”
杨思辰趁着这机会站在杨老太爷身边,悄悄打量李大公子看了几眼。
这李大公子和李知府长得七分相象,脸上却不像他老爹那么严肃,而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一对不大的眼睛里闪着光,穿一身浅蓝sè长衫,腰带上系着一块玉,头上戴了个儒生帽,手拿一柄折扇。咋看咋不像一个而立之年的人,倒像弱冠之年的风流公子。
杨思辰不禁想起了市井上的一些传言,说这李大公子是个妙人,学问极好,十八岁便考中举人,二十来岁又中了进士,却无意仕途,倒是和三教九流混得如鱼得水。自个儿不会功夫,却喜欢研究武功心法,在江湖上也有些朋友。看事极为通透,却很少发表看法。现在三十好几了,还做风流少年郎装扮,别人问起,答曰:昔老菜子七十尚且彩衣娱亲,吾今方才而立之年,如此为之,有何不妥?
自从老爹做了松江知府,李大公子便当起了他老爹的西席先生,为他老爹跑前跑后、出谋策划,还美其名曰: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杨老太爷对李大公子说道:“贤侄呐,听说你父亲最近正在发愁。贤侄可知所为何事?”
李大公子叹了口气,说道:“这眼看就要到年关了,每年各地这会儿都在忙着给圣上准备年贡,圣上登基这么多年了,松江府送的年贡换了一茬又一茬。今年家父本想送点特别的,可实在是想不出送什么好了。家父为这事没少伤脑筋。”
杨思辰小声说道:“圣上久居北地,对江南风物了解不多,倘若是能进贡些时令水果也是极好的。”
李大公子叹道:“家父不是没想过,只是松江府距京师几千里,行经五省,路途需十几昼夜,时令水果在路上**了确实不美。”
杨思辰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世叔说的是。都怪小侄思虑不周。”
李大公子接着说道:“说起不易**的吃食,霜糖倒是极好的。”
杨思辰知道李大公子的来意了,接着说道:“小侄作坊里倒还有十几斤特制的霜糖,一直没舍得拿出去卖,世叔您看这个……”
李大公子听后眼里jing光一闪而过,却不动声sè地说道:“只是霜糖包装太过粗鄙,直接当做贡品未免太突兀了些,多少有点上不了台面。”
杨思辰心中暗骂李大公子狡猾,不过脸上还是陪着笑,说道:“最近小侄让匠户做了一对坛子,还请世叔帮忙鉴赏鉴赏,不知世叔可否赏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