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彼岸变天-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伯,三十余万斤木炭炼得十二万斤生铁我就得偷着乐了。”杨思辰说道,“按照之前我的估计,铁厂一天消耗的木炭至少在四十万斤以上。”

    “还得考虑给士兵们配上盔甲。不然打起仗来伤亡可不少。”展舒说道。

    “嗯,确实如此。”杨思辰继续说道,“最好是全身盔甲再加上盾牌,这样在十丈左右的距离上连西洋人的火铳都不用担心,盔甲可以用柔软的皮子做衬里,钢铁做甲片;盾牌可以用木板,外面包钢皮……盔甲盾牌具体做成什么形状,到了三宝颜咱们可以多做几种,在训练中实验,哪种好,以后就批量生产哪种。”

    夏忠岔出来问了句:“全身盔甲,加上盾牌钢弩和腰刀,会不会太重了点?”

    “那就做胸甲吧,这样两块弯曲的钢板,只要半分多一点厚就够了。铁比重7。8,防护面积前胸下腹再加上半个后背一共是三平尺不到,算下来十一斤多,加上皮质衬里大约十四斤,头盔二斤半,再加钢弩腰刀箭矢盾牌,起码得二十多斤,这已经不轻了,再重士兵就吃不消了。”杨思辰从杨老太爷书桌上拿起一支毛笔,一边算一边嘀咕道。

    “这倒不急,”杨老太爷开口道,“这些可以到了三宝颜之后再做打算,兴润上个月已经见到了大吕宋人的总督,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的。李福林前些日子写信回报说是**哈赤对于小辰子的提议非常感兴趣,说是只要能为其提供二十万支重箭外加一万把战刀他就答应小辰子提出的条件,将他部族产出的所有山参、皮毛按照约定价卖给我们,价钱按照**干当地的市价来算。”

    “这也行。”王大海说道,“辽东的山参、皮毛虽然在江南卖得较少,但是在北直隶一带卖出的价钱起码是**干的三倍有余!单单这一项咱杨家就能赚个盆钵满盈的了。”

    “确实如此。”杨老太爷点点头说道,“如此咱便等着兴润那边的消息吧。”
………………………………

第一百四十四章 瓷厂

    待王大海等人出了书房,杨老太爷方才问杨思辰道:“小辰子,祖父现在就打算将杨家铁厂盘出去,你可否同意?”

    杨思辰笑着说道:“祖父,这有何不可的?反正我也没打算让铁厂运作太久,那座高炉最多再使用八个月就得翻新,现在送出去正好。”

    “翻新?”杨老太爷扬扬眉问道。

    “是的。”杨思辰点点头说道,“高炉里面装的可是铁水,很容易侵蚀高炉内表面的耐火泥,因此每隔九个月就得停炉重新刷一回耐火泥,另外还要检查一下高炉有无破损之处。估计得上上下下忙活上半个月,若是无人指导,可能耗时更多。”

    “这么久?建这个高炉也就用了一个来月不到。”杨老太爷惊讶道。

    “呃~”杨思辰不知道如何给杨老太爷解释结构损伤热循环等众多概念,“高炉每次出铁都会在炉内留下些铁质的残留物,翻新时必须将这些残留物除去。”

    “若是不清理呢?”杨老太爷扬扬眉问道。

    “轻者炉膛泄气,出铁量大减,重者直接炸炉。”杨思辰非常严肃地说道。

    “滋~”杨老太爷倒吸了一口气,“十几万斤木炭铁水……恐怕五十丈之内都要化为焦土了,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可能威力更大,毕竟二十几万斤铁水木炭混在一起相当于近十万斤火药。不过铁水木炭全部瞬间耗完的几率不大,不过就算有十分之一的铁水木炭在炸炉瞬间发生爆炸,那也能将整个铁厂夷为平地。”杨思辰说道。

    …………

    “少爷!您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奴婢的九阴神功已经练至五重,您的九阳神功才练至三重,虽然说您体质上佳练功瓶颈甚少,但是这两种功法越往后练就越耗时,照您这进度,二十岁之前您是别想行鱼水之欢了。”紫绢见杨思辰又准备出去闲逛,撅起嘴说道。

    杨思辰一双丹凤眼一瞪:“谁跟你说我又要出去闲逛了?我只是想去咱家的瓷厂看看。”

    “少爷之前不是说对瓷器一窍不通吗?怎么这会儿想去瓷厂了?”紫绢问道。

    “本少爷乃天机星君转世,天下之工事无所不通!”杨思辰脑袋一晃,厚颜无耻地说道。

    “扑哧!”紫绢被逗乐了,“少爷您怎么不说自个儿是文曲星下凡呢?”

    杨思辰一本正经地说道:“文曲星自是不凡,但是其带有桃花,若命格再逢巨门同宫,自甘堕落,水性杨花。本少爷虽有文采,但却不是生性**之人。”

    “切!”紫绢不屑地说道,“照奴婢看来少爷您还真是有些花心!瞧瞧您吧,都还不能行房呢,房里就有三个人了!你不**谁**?”

    杨思辰也不辩驳,直接说道:“紫绢,你若是愿意在家练功那就不用陪我出去了。”

    紫绢毕竟只是一个十二岁不到的小女孩,虽然早慧,但依旧是孩童天性占了上风。这会儿见杨思辰不打算带自己出去,立马变了卦:“少爷,少爷,奴婢陪您出去就是了。何必生气呢?至于那劳什子九阳神功,咱回来再练!”

    杨思辰眼角微微上挑,说道:“你去让人准备马车吧,待会儿带上翠如她们一起去。”

    …………

    一个时辰后,杨思辰领着五个小丫鬟来到了杨家的瓷厂,这个瓷厂规模并不大,占地只有六七亩大小,一面临水,另外三面围着四尺高的竹篱笆。里面有一座不大的瓷窑,靠着外面边则建着一溜瓦房,看上去十分冷清。

    看门的是个不到十岁的小子,看上去呆头呆脑的,那小子一看见绘着杨家徽记的马车朝瓷厂驶来立马扭头大声喊道:“老万叔!快出来!快出来!府上来人了!!”

    很快屋里面就传出来一个粗糙的声音:“狗剩!你号丧呢!这才初十,离收货还早着呢!”

    “老万叔!真的来人了!不过好像不是来拉货的。”那小子接着朝里面喊道。

    “你确定马车是朝瓷厂来的?可别弄错了!”

    “呃~的确是!不像是往河里去的。”那小子揉了揉眼睛说道。

    “**的脑子又抽了!你先帮我顶一会儿,我这花瓶还有一点没弄完。”

    杨思辰在马车上听见这爷儿俩一番对话,心下一乐:得,又是个技术宅,外加一个二货!

    狗剩见车上下来了一个明眸皓齿的半大少爷,身后还跟着一票小丫鬟,有些疑惑地问道:“这位少爷,请问您是?”

    紫绢刚准备上前戏弄一番,杨思辰却抬起手将其拦下,平静地说道:“我是杨思辰。”

    “少爷您也姓杨,您是我家老太爷什么人?”狗剩呆头呆脑地问道。

    杨思辰被问得无比郁闷,心道:自己做人也太失败了吧,自家的下人都不认得自己。刚准备开口说话,却见院子里跑出来了一个胡子拉碴的男人,男人扎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围裙,一边跑一边劈头盖脸地朝狗剩骂开了:“狗剩!你也他妈的太不省心了,有人来了**的招呼一下就行了,为甚非要喊我?”

    杨思辰见状便瞧出了此人脾气不算太好,而且正在气头上,于是闭了嘴,站在那里等着。紫绢等人见杨思辰没动作,也站在杨思辰身后摆出一副看戏的模样。

    “老万叔,人家还在那里等着呢!”狗剩也深知那男人是个脾气暴躁的家伙,等他说完之后才指着杨思辰等人开口说道。

    那男人朝杨思辰这边瞥了一眼道:“但凡来到这里的人都知道没事不要轻易打搅我万随……”那男人忽然又扭过头惊喜道,“齐成,怎么是你?走走走!咱哥俩喝酒去!”

    站在杨思辰一侧的车夫笑着说道:“老万,大少爷要过来看看,于是我就陪着过来了。”

    “哪来的大少爷?家里面不是只有三个小姐吗?”狗剩在一旁小声嘀咕道。

    “扑哧。”紫绢再也忍不住,笑出了声,杨思辰的脸瞬间涨的通红,不自在地咳嗽起来。

    万随一巴掌拍在狗剩脑袋上,破口大骂道:“**的脑袋里全是浆糊!大小姐本来……”忽然意识到什么,赶紧转过脸讪笑着对杨思辰说道,“少爷,狗剩他脑袋不好使,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别和他一般见识。”

    杨思辰见万随这么一说,也不好再纠结下去了,只好笑了笑说道:“老万叔,之前听祖父提过咱杨家有个小瓷厂,这次来我就是想走走看看的,顺便拜托您烧点东西。”

    “不知少爷要烧些什么东西?”万随问道。

    “老万,估计瓷窑还没烧起来吧。你先带少爷去看看吧。”齐成插话道。

    “是,少爷随我来吧。”万随做了个请的动作,领着杨思辰等人朝瓷窑走去。

    这是一座以砖等材料砌筑,由窑门、火膛、窑室、护墙和烟囱等部分组成的瓷窑。窑身全长十四出头米,最高、最宽处约五米左右,容积大概在一百五十左右立方米。窑床前低后渐高。窑室前部高而宽,后渐低、窄、略呈扁长圆形,好像半个倒扣的鸡蛋,窑壁较簿,厚度不到半尺。窑身左右两侧用砖围砌成一护墙,与窑壁之间留有七寸的空隙、内填砂土,作为隔热层,以缓解窑壁与窑顶受热膨胀或遇冷收缩时引起的开裂,并有减少热量损失的作用。

    杨思辰隐约记得蛋形窑清朝初年才出现在景德镇,这个时候还没影子,于是问道:“老万叔,这瓷窑怎么建成这个样子?”

    “哎~”万随叹了口气,“当初建窑时原本是打算建成七丈长三丈宽的葫芦窑的,可是建了一半一场大水淹了整个松江,老太爷调了这里的几万块砖头去修补堤坝,最后砖块不够使,所以就建成了这个样子,连烟囱都是后来用竹子和着黄泥搭起来的。”

    杨思辰转身出去看了看,发现烟囱并不高大,只有五米出头,与瓷窑最高处平齐,呈圆柱形,通体呈土黄色,很是斑驳,就像一截子土桩子,直径只有两米不到。

    杨思辰见此问道:“老万叔,这瓷窑是不是老是呛烟?”

    “少爷,您怎么知道的?”万随惊讶道,“这瓷窑就是烧得不怎么好,即使加了两个风排烧出来的瓷器还是不如别家的白腻。所以烧出来的瓷器大部分是自家用,很少卖出。”

    杨思辰笑着说道:“之前建砖窑的时候也遇上过这类事情,只是砖窑是烧砖的,呛烟不呛烟对砖的好坏没多大影响,所以我也没操心。”

    万随试探着问道:“少爷,眼见离下次烧窑还有上十来天,不知少爷可不可以……”

    “老万叔,您先跟我说说这瓷厂有几个人吧。我也好决定接下来怎么做。”杨思辰说道。

    “咱瓷厂一共只有四户十五个人,四男七女外加两个小子和两个丫头。”万随说道,“大多是老夫人十年前收留的人,之前全都在瓷窑做过活。”

    “四男七女?”杨思辰有些好奇了。

    “呃~”万随有些尴尬地说道,“陈三行有两个婆娘,那两个给他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娃,我上面还有个嫂子,狗剩便是她的儿子,另外还有一对老夫人壬子年收留的母女和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们仨都会画画,可以帮着上釉,加上我这儿清净,所以就待在我这儿了。”

    杨思辰想了一会儿才说道:“老万叔,待会儿我将烟囱的图纸绘出来,您看看合适不合适,若是合适的话您就安排人手动工,至于银子嘛,从我账上走就行了。”

    “少爷,您可需要些什么东西?”

    “若是方便的话就给我腾三间屋子出来,我打算在这儿住些时日,这里比铁厂船厂都要清静不少。”杨思辰说道,“另外你去铁厂时让杨伯帮我铸些东西,待会儿我会给你图纸。”

    万随见杨思辰没有提出要见见瓷厂的其他人,所以也没有让其他人出来。

    …………

    杨思辰作为后世工业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虽然主修的不是建筑类,但是为了今后找工作工作容易些,也加入了所谓的“考证大军”,考了不少证,穿越之前还试图去考公务员,知识面相当宽泛,加上之前参加过铁厂的建设工作。设计个烟囱对杨思辰而言也不算难事,花了一个下午功夫就绘好图纸。这是一个在后世十分常见的砖砌烟囱,烟囱贴后窑壁而立,高度在三丈出头。底部平面似蛋形,面积也就十二三平尺,壁厚仅八寸,底下粗大、向上渐细,上口面积大概七平尺出头,形制高而大,抽力极强。下面用砖砌,最上面一丈左右则是用竹席围成,表面抹上黄泥以防漏气。

    万随接过图纸看了看,有些为难地说道:“少爷,三丈高的烟囱,下面两丈全部用砖砌成,就依靠咱瓷厂这四个男人来干活,恐怕得一个多月才行。”

    杨思辰说道;“这不用担心,铁厂那边还有些多余的人手,我让杨伯给你调过来就是了。顺便让他帮您将烟囱修改一下,他之前建过不少烟囱。”

    万随点点头说道:“明日我就去铁厂寻杨德思,少爷您还有别的事没有了?”

    “暂时没有了。”杨思辰说道。

    …………

    杨思辰等人就在瓷厂暂时住下了,好在瓷厂有几间空房,倒也住得下。当天晚上万随让自家媳妇亲自下厨张罗了一桌子菜肴招待杨思辰和齐成。杨思辰心知万随想和齐成好好聊聊,于是坐了半个时辰就借口醉酒离开了。

    杨思辰回到自己屋里,见紫绢正端着一只海碗吃饭,于是打趣道:“哟,紫绢妹子,没想到你一个姑娘家居然这么能吃,也不怕变成肥妞。”

    紫绢扒了一口饭,含含糊糊地说道:“奴婢下午同翠如她们四人切磋了一番,自是耗费了不少体力,这会儿吃多点不值得大惊小怪。”

    “结果如何?”杨思辰扬扬眉问道。

    “平局。”紫绢又扒了口饭,“奴婢一人单独对上她们四人中的一二人都可完胜,但是她们四人摆出四象阵却打得奴婢没有还手之力。”

    杨思辰心知紫绢说的十有**是真的,于是点点头没有说话。

    “少爷,您平白无故地跑这儿来干什么?”紫绢有些好奇地问道。

    杨思辰说道:“还不是想让人给我焼些玻璃。”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手榴弹

    “玻璃?那破东西少爷您拿来做什么?”紫绢吃完饭放下碗筷问道。

    “暂时不告诉你,过上几天你就知道了。”杨思辰伸手摘掉了紫绢嘴边的饭粒。

    之前杨思辰知道这个时代早就有了玻璃的生产技术,不过只能小规模的手工生产,而且多为奢侈品种,绝大多数是小件容器和装饰品,价格也颇高,也有透明的玻璃器,不过比较稀少,多是通商海外的广东、福建那边带来的,松江也能看到一些,但东西不太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即便是稀罕的物件,华夏人也不感兴趣,而且这些黄毛绿眼的洋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他们与明朝通商多是贩卖瓷器、茶叶、丝绸等物,而传入中国的就是他们在海船吃的粮食,比如说番薯、辣椒等物。

    过了几天,杨思辰将瓷厂的人全部认全了,万随也带着人和砖头从铁厂回来了。

    万随一回来就找到了杨思辰,拿出图纸对杨思辰说道:“少爷,杨德思修改了您的图纸,将上面一丈半全改成竹竿支撑,竹席围住四周里外抹上黄泥的样子了。”

    “这样也成?”杨思辰问道。

    “嗯~”万随摸了摸下巴说道,“杨德思说这样省功夫,我当初问他结实不结实,他拍着胸脯保证五年之内只要不碰上特别大的风灾就塌不了。”

    “那就照着杨伯的意思建吧。建好之后帮我烧些东西。”杨思辰说道。

    万随见杨思辰没打算说是什么,于是也没问,点点头离开了。

    …………

    玻璃的原料在瓷厂很容易弄到,长石是陶瓷釉料的成分之一,虽然作为釉料其中混入了不少氧化物,但是提纯后对于玻璃烧制影响不大;二氧化硅说白了就是河底的沙子,拿着簸箕筛子下河去筛就是了;氧化钙则是石灰石,可以直接从市面上买。至于制造高级玻璃所需的纯碱,则也可以从市面上买到,只是价格非常贵罢了。杨思辰这次做玻璃压根就不是想搞艺术品,所以也没必要用纯碱。不过这会儿连烟囱都还没影儿,倒也不急着把原料全弄出来。

    过了五六天,杨思辰同瓷厂的人都混得脸熟之后才开始准备烧玻璃的原料。沙子石灰都很容易就弄到了,可是钠长石这东西却让杨思辰犯了难――杨思辰之前对开矿一类的事情接触不多,对各种矿物的认知还停留在书本上,一见到瓷厂仓库里的各种原料立马头就大了。在后世还能求助于无所不能的百度大神,这会儿杨思辰可是彻底没辙了。

    好在万随对各种矿物了解甚多,听到杨思辰一番模糊不清的、模棱两可的、莫名其妙的、语序不通的表达之后,在仓库里翻找了一番,终于找到了两种颜色形制同杨思辰说的差不多的矿物。

    杨思辰见此松了口气,好歹不用像之前自己想象的那样杂七杂八地配上一大堆一股脑放入窑里烧了。

    至于烟囱改造的事情,也非常顺利,原来的烟囱就是一些竹竿插在地上围上竹席再抹上泥巴的东西,几个人稍微用力推几把就倒了。待过了一天半,铁厂那边派来了十几个壮劳力弄来水泥砖头,连地基都挖了一半了。剩下的活计就好办了,十几个人两班倒,三天之内就差不多了。

    杨思辰找来六个大陶碗,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好料,磨好拌匀后放入陶碗内。为了避免烧制后玻璃和碗壁粘在一起,杨思辰还特地在碗里垫上了几层湿宣纸。

    又过了五天,万随见烟囱已经可以用了,于是决定烧些瓷器试一试。杨思辰这才找到万随提出将那六个大碗放入瓷窑一起烧制。

    万随尽管觉得莫名其妙,但是由于这次是试烧,烧好烧坏损失都不大,所以就同意了。

    待这批瓷器出窑,已经又过去了两天,杨思辰迫不及待地从万随那里接过那几个大碗,小心翼翼地放到事先准备好的装有沙子的铜盆里,待其完全冷却后方才让紫绢用小匕首将陶碗击碎,用水洗去表面的黑色碳化物。

    “琉璃!千金难求的五彩琉璃!”万随忽然喊了出来。

    那些工人一听立马呼啦啦全围过来了,指着那块东西窃窃私语起来。

    彩色的玻璃在这个时代可是个稀罕物,一块碗口大小的起码能卖到一千两银子!

    “敲成碎渣。”杨思辰淡淡的说道,全然不顾人们惊骇欲绝的目光。

    什么?万随差点疯掉了,难道少爷失心疯了?

    杨思辰一瞪眼:本少爷是钱多得烧包的主儿吗?这玻璃坨子原料无非是氧化钙、二氧化硅和钠长石。氧化钙即石灰石,二氧化硅就是沙子,钠长石更简单,占地壳总重量的近一半。原料十分易得,造价极其便宜。见大家稀罕,他干脆宣布开始批量生产,所有工人都发一坨,作为大伙儿辛苦这几天的礼物。

    啪啪啪……工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可惜这些满脑子发大财的人们没有想到,既然能批量生产,这玩意的价格恐怕不会像以前那么坚挺。

    因为没用纯碱,这个玻璃含杂质较多、透明度较低、还有点脆,并不适合做器皿、镜子和用来代替糊窗纸。不过杨思辰造玻璃的最主要的目的却不是卖钱,玻璃渣、硫磺粉、磨毛的铜丝卷,摩擦发火……手榴弹的拉火装置就做成了。

    接下来则是弹体了,为了爆炸后破片能朝所有方向无差别覆盖,设计的弹体为球形,而为了加工简便,球形弹体则被分成两半来铸造,中间用青铜连接在一起。**的威力只有梯恩梯的七分之一,按照后世手榴弹装药量下限和球体积公式计算可知,手榴弹装药的内腔至少需要6。4厘米的直径,引信管位于弹体外面,只有一头插入弹体,这样只占用很少的弹体内部空间,可以增加装药量。外壁则为0。46厘米厚的铸铁壳,全弹直径7。4厘米,同样按球体公式可知铁壳体积约为57立方厘米,铁比重7。8,则铁壳重440克,加上250克装药、30克的引信管,全弹重约720克。弹体上则事先用模具压出纵横交错的沟槽,爆炸时预制破片飞射,威力更加强大。

    二十世纪地手榴弹重量在300-600克。有个头小的才120克。杨思辰地手榴弹确实重了点。但想到后世的球迷们能把一斤多的矿泉水瓶子从看台扔到球场中间去。一斤三两多的手榴弹虽然重了点,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地。

    至于为什么不用这个时代已经出现的钢轮发火装置,原因很简单,根据杨思辰所能获得的资料,钢轮发火装置体积不会小于一百五十立方厘米,按照之前的计算,这个引信对于手榴弹而言无疑是太大了。另外还有一点,钢轮发火装置在朝廷管制范围之内,一旦被查出来私自使用,那可能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手榴弹虽然在海战中用途并不大,但是在地面战场上作用可不小,尤其是步兵可以用其阻挡骑兵的冲锋,如果能够制造出掷弹筒一类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