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彼岸变天-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榴弹虽然在海战中用途并不大,但是在地面战场上作用可不小,尤其是步兵可以用其阻挡骑兵的冲锋,如果能够制造出掷弹筒一类轻便易携的远程投掷工具的话,那通古斯野猪们引以为傲的骑射功夫在杨家军面前就成了一个笑话般的存在!
之前杨思辰已经向杨德思等人说了自己的想法,杨德思等人虽然有些怀疑,但是还是按照杨思辰的要求准备好了东西。现在这玻璃粉弄成了,杨思辰也没有理由再在瓷厂待着了,立马吩咐齐成驾车赶往船厂。几个小丫头早就有所准备,得了消息立马收拾东西跟着上了马车。杨思辰之所以选择在铁厂试验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杨家在松江府本地的产业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船厂和铁厂,铁厂里高炉锻炉炼钢炉一大堆高危设备,自然不是试验手榴弹的地方。船厂就建在河湾处,附近就有一片芦苇地,手榴弹扔到里面倒也不怕炸着人。
到了船厂,杨思辰立马开始组装发火装置――将硫磺粉、玻璃渣子混合之后装入铁皮卷成的小管,再插上一根细铜条,一个原始的摩擦发火装置就做好了。只是效果确实不太好。杨思辰无奈,只好找来王大海段喜生等人商量,花了一整天的功夫,在众人的努力下方才将摩擦发火装置完善了起来。
之后杨思辰打算亲自示范使用方法,不过由于手榴弹是朝廷馆子物品,只有夏忠等少数亲信在旁边管控。杨思辰先扯下铁盖儿,右手持弹举起,左手手指勾住绳圈一拉,铜丝和玻璃渣硫磺粉摩擦发火,滋滋冒出一股黄烟,再用力把它扔出去,信管中的延时导火索有一寸半长,等它燃到火药中,手榴弹就炸开了,从拉火开始大概是四秒钟的时间。
“轰!”的一声巨响,手榴弹在二十米外的泥潭里爆炸了,炸起了一大片泥水。
“少爷,这手雷比起朝鲜之役咱大明使用过的炸炮威力差上不少,但是体积小重量也不大,一个人就可以投掷,不像炸炮,只能埋在地里等人来踩。另外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一般人一看就会。”夏忠跟着杨老太爷上过战场,对此最有发言权。
杨思辰说道:“确实如此。剩下的事情忠伯您来安排吧。”
………………………………
第一百四十六章 郑氏产女
去年十一月郑氏被确诊怀上了,预产期就在七月份,准确地说就是七月上旬。
六月中旬王太姨娘就派人去请了松江府最好的产婆进驻安澜苑,之后又派人去应天请了一位宫里出来的老嬷嬷,也在安澜苑的客房住下了。
杨老爷前几天从吕宋写信回来说,西班牙人已经同意将三宝颜连同附近的苏禄群岛“租借”给杨家,租期为一百年,租金为五十万两银子,杨老爷对此并不满意,而是希望将三宝颜彻底买下来,目前仍旧在同西班牙人耗着,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结果了。
西班牙人也没安好心,苏禄群岛上当地人早已建立了苏禄国,西班牙人之前一直想占据这一“风水宝地”,可是实力不够。于是想借杨家的力量制衡苏禄国,自己则从中渔利。
杨思辰则在六月二十二回到了府上,见府上下人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还有些纳闷,待见了流岚问清缘由,也跟着焦虑起来。
这个时代女人生孩子无疑是去鬼门关走一遭,完全是以命换命。去年杨思辰闲的蛋疼的时候,曾经把《资治通鉴》翻了两遍,之后又翻了翻《史记》,发现哪怕是在皇室之中生孩子也是经常出现母子双亡的悲剧。
匆匆洗完澡换好衣服,杨思辰就带着流岚去了安澜苑给郑氏请安。杨思辰还没走到郑氏的房门口就被小丫鬟拦了下来,那小丫鬟恭恭敬敬地说道:“少爷,安嬷嬷正在为夫人查胎位,您进去怕是冲撞了夫人。”
杨思辰听得莫名其妙――自己好歹也是郑氏的亲生儿子,虽然这会儿讲究男女七岁不同席,但是母亲的卧房却没有不让子女进的道理。
那小丫鬟见杨思辰一副不解的表情,支支吾吾地解释道:“少爷,那个……那个查胎位得……得脱衣服。安嬷嬷……摸了……摸了以后……才知道……”
杨思辰可算是明白了,在这个没有b超没有x光机更没有ct的时代,检查胎位完全靠手摸和把脉,个人经验占主导,精通此道的实在不多。
过了一刻钟,杨思辰才进屋见到了郑氏。郑氏正坐在藤椅上,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小声聊着天,青苗和往常一样站在郑氏身侧。杨思辰上前请安道:“母亲,儿子回来了。”
郑氏看着杨思辰,笑着说道:“辰儿,你回来就好。这位是应天来的安嬷嬷。”
杨思辰赶紧上前行礼,安嬷嬷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算是回了礼。
郑氏接着道:“待会儿你妹妹就来了,你带着她们去花园里玩玩吧,她俩一直念叨着你。”
尽管杨思辰心里有些不乐意郑氏用这种方式将自己支开,但是还是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儿子就多和妹妹们亲热亲热。”
…………
一个时辰后,杨思辰才将两个吃饱玩好的小魔头送回了她们的小院,正准备回去睡午觉,不想却在安澜苑门口碰上了安嬷嬷。杨思辰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上前行礼道:“杨思辰见过嬷嬷。嬷嬷请留步,思辰有事相询。”
安嬷嬷常年为富贵人家的妇人接生,自然也历经过世间百态,这会儿见杨思辰一脸诚恳,也不知道杨思辰究竟打的什么主意,不过毕竟是杨家请来的,也不好驳了杨家大少的面子。于是说道:“少爷,您随老身来吧。”说完就朝着安澜苑正院的厢房走去。
“有劳嬷嬷了。”杨思辰微微点了点头,跟在安嬷嬷身侧。
杨思辰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安嬷嬷,发觉安嬷嬷虽然一头银发比起寻常妇人要稀疏一些,但是打理得一丝不苟,紧紧地盘在头上,梳成了个高髻,用两根银簪子固定住,外面还用一个银色的丝网罩住。虽然也缠了足,但是步态很稳,看上去像是会功夫的人。
安嬷嬷一边走,也一边用余光打量着杨思辰,发觉杨思辰脚步沉稳,走得不快不慢,始终落后自己半步。心下立马明白过来――这杨家的大少爷年岁虽小,可也是个知书达理的,还习过武,而且是习的是高明的内家功夫。
安嬷嬷将杨思辰领进厢房,立马有小丫鬟上前准备茶水。安嬷嬷坐下喝了口茶方才问道:“大少爷,您找老身所为何事?”
杨思辰十分诚恳地说道:“母亲生我之时伤了身子,后经调养幸好没留下病根。之后便一直没有身孕,如今母亲已三十有三,这次怀的又是双生子,此时产子会不会又什么意外?”
“少爷不必忧心。”安嬷嬷倒没想到杨思辰问得这么直白,想了想说道,“依老身看,夫人胎位很是周正,分娩之时定会十分顺畅。夫人之前已经有过生育,髋骨已开,再次分娩会少许多痛苦。另外老身有一套催产推拿之术,保夫人平安产子倒有九成把握。”
杨思辰得此答复,虽然说不怎么满意,但是也不好再苛求安嬷嬷什么了。毕竟这个时代妇人产子母子均平安无事的概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安嬷嬷不把话说满也是情有可原。
安嬷嬷来松江的路上可没少听杨家的下人们提及杨思辰,对杨思辰也非常好奇,于是就借此机会同他多聊了一会儿。从最初的松江风物一直聊到海外轶闻,安嬷嬷发觉杨思辰虽然读书不多(主要是没读完四书五经),但是所学颇杂,道法儒墨各家均有所涉猎,各类游记也没少看。于是最后对杨思辰说道:“大少爷,依老身看,您心性坦荡,守得杨家这份基业倒也未尝不可,可若论及仕途,恕老身直言,那您还真没有那份气运。”
“嬷嬷,我知道我不是做官的那块料,”杨思辰十分坦诚地说道,“至于读书科考,我压根就没考虑过,我只是想去海外走走。”
…………
七月初二,天河水,开执位;吉神宜趋:月空、天马、时阳、生气、玉宇、鸣犬。
这日中午郑氏吃完饭正准备回屋休息,忽然感觉下腹一阵剧痛,立马停住脚步对身边的青苗道:“青苗,快去请安嬷嬷,我发动了。”
“快去请安嬷嬷!”青苗立马对身边的小丫鬟喊起来,然后对郑氏道,“夫人,我让人抬您进产房。”
“没……没事。我自己能走。”郑氏尽管疼得不行,但是仍然坚持道。
杨思辰得了消息,立马朝安澜苑赶去,却不想还没走到安澜苑门口,就听见王太姨娘的喊声:“老太爷!哎哟!您悠着点!都一大把年纪了……”紧接着便看到一个人影从不远处的墙头跃入安澜苑,不用说,那便是杨老太爷了。
杨思辰见状脚下一蹬,单手在墙头一支,也学着杨老太爷的模样翻入了安澜苑。
杨思辰连着翻了两道墙才到了产房所在的院子,杨老太爷正拉住青苗问道:“青丫头,箬竹怎么样?进去多久了?”
“夫人刚进去不到半刻钟。老太爷您放心,产婆和安嬷嬷都已经进去了。”青苗尽管十分紧张,但还是强自镇定地说道。
“嗯,还没到时候。”杨老太爷听后故作轻松地说道。
“祖父,母亲她……”杨思辰不安地问道。
杨老太爷看了杨思辰一眼,镇定地说道:“放心,你母亲底子不错,去年临走时还同我暗地里切磋过,当时打了个平手。”
杨思辰心知这时候杨老太爷也很紧张,不然不会口不择言地将这种掉面子的事情说出来。可没等杨思辰接话,产房里传来了郑氏撕心裂肺的喊声。
“夫人,您忍一忍,喝口红糖水。产道才开了两指……胎位没什么不妥之处,待会儿老身说使劲您再使劲。”安嬷嬷的声音紧接着从产房里传出,虽然声音不大,但是小院内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杨思辰这才发觉安嬷嬷的内功比起紫绢来也丝毫不差。
杨思辰和杨老太爷顿时都静下来了,前者是疑惑不解,后者则是把悬着的一颗心大半放回了肚子里。
“若不出意外,一个时辰后你就可以见到你那两个妹妹了。”杨老太爷如释重负地说道。
杨思辰有些疑惑,扭头朝王太姨娘看去。王太姨娘肯定道:“老太爷说的极是,少爷。之前安嬷嬷详细检查了夫人的胎位,没有发现不妥之处。当初老身产子之时胎位不正,孩子卡在产道里出不来,产婆折腾了三个多月时辰才将孩子摆正,那真是遭罪……”说到这儿,王太姨娘打了个哆嗦,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
“啊……”没等杨思辰缓过神来,郑氏叫了起来。杨思辰虽然在心理上已经二十多岁了,也杀过人见过血,但是二十几年来对女人生孩子都是道听途说,这会儿听自己娘亲在产房里叫得凄惨,哪里还顾得上别的,上前拍着门大声喊起来:“妈!撑住!我和阿爷就在外面!”
忽然产房的门“吱呀”地一声开了,一个婆子端着一盆血水颤颤巍巍地走出来。杨思辰看着铜盆里红艳艳的血水,闻着迎面扑来的刺鼻的血腥味,脑袋里只顾得上闪出个“大出血”的念头,之后便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
第一百四十七章 出发前的准备
杨思辰再次恢复知觉后发觉躺在了自己的床上,立马将被子一掀,从床上跳起来就要朝外面跑去,冷不防却被人点住腿上的麻穴,一下子栽倒在床前的地毯上。
“少爷,夫人生了一对小姐,母女平安。”紫绢在杨思辰耳边小声说道。
“紫绢,我昏过去多久了?”杨思辰听罢松了口气,见屋子里已经点上了灯,于是问道。
“三个半时辰了。”紫绢瘪瘪嘴回答道。
“咕噜噜~”杨思辰还没想好说什么,自己的肚子却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嘻嘻嘻……”紫绢笑出了声,“少爷,您醒得可真不巧,这会儿刚过了吃饭的时候。”
杨思辰得知郑氏平安无事,也有了心思同紫绢开起玩笑来,苦着脸说道:“那怎么办呢?少爷我中午就没吃好了,晚上居然还要挨饿。不如吃你算了。啧啧……你这一身香喷喷的白肉,一定很好吃。”说着伸手将紫绢撂翻在地,一个翻身将紫绢压在身下。
紫绢在杨思辰说话之时便有了防范之心,但是没想到杨思辰会直接将自己撂翻在地上,直到杨思辰压在身上才反应过来,不过为时晚矣,杨思辰已经开始用舌头舔她的耳垂了。
杨思辰同紫绢在一张床上睡了小半年,对于紫绢的敏感之处早就摸得一清二楚,压在紫绢身上之后立马偏过头去舔她的耳垂。紫绢被杨思辰一舔,一阵酥麻感从耳垂传遍全身,顿时失了大半力气,却不想就这样被欺负,双手一曲掐住杨思辰腰间的软肉,狠狠地一拧。
“嘶~”杨思辰痛得倒吸了口气,正准备伸手去拉扯紫绢的胳膊,冷不防屋门却“吱呀”地一声开了,翠如和翠婉端着吃食正准备进屋。
翠如和翠婉原本一直守在门口,听见里面的动静便知道杨思辰醒了,于是就端着吃食准备往屋里送,却不想推开门却看到了如此暗昧的一幕,顿时愣住了,虽然她们从未见过男欢女爱的场面,但毕竟都是十岁出头,又是听风阁**出来的丫头,对于男女之间的事情也是懵懵懂懂知道些的,一时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杨思辰见状爬起来轻咳了一声,脸不红心不跳地说道:“不小心从床上滚下来了,多亏了你们师叔舍己为人在下面垫着……”
紫绢红着脸站起来,狠狠地瞪了杨思辰一眼方才说道:“翠如、翠婉,将吃食端进来吧。”
翠如和翠婉端着吃食进了屋,杨思辰也没再说话,坐在圆桌前直接开吃。
…………
第二天杨思辰起来就去了安澜苑,郑氏还没起来,青苗见杨思辰一大早就过来,也就没再藏着掖着,直接把昨天的情况给杨思辰说了。
杨思辰晕倒之后便被人抬回了碧波院,仅仅过了半个时辰多一点,郑氏就产下了一女,之后却出了点意外,第二个女婴被卡在产道中出不来,幸好安嬷嬷手段过人,硬生生通过推拿把女婴又给推回腹中。又过了两刻钟,第二个女婴也顺利地生了下来。
杨老太爷见这次郑氏生产十分顺利,非常高兴,于是大手一挥,打赏了安嬷嬷两千两银子,其他几个产婆也得了几百两银子的赏钱。由于杨老爷不在,所以孩子的名字是杨老太爷取的分别叫做杨思芬、杨思芳。
杨思辰有些不放心地问道:“青姨,昨日产婆端出来的那盆子血水是怎么回事?”
“扑哧!”青苗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只是羊血罢了!”
“纳尼?”杨思辰不由地瞪大了眼睛,随口说了句日文。
青苗尽管听不懂杨思辰说的是什么,但是还是明白了杨思辰的意思,解释道:“这是一个产婆想出的偏方,在生孩子前一刻钟取活羊鲜血清洗产道。这样可以更顺畅些。”
“青姨!”杨思辰抱怨道,“您也不提前知会一声,害得我以为母亲出了意外……”
“这确实是妾身疏忽了。”青苗抱歉道。
杨思辰接着说道:“母亲刚刚生产完,这会儿身子虚得很,自是没法子照看两位妹妹,不如我把赵嬷嬷派过来吧。”
青苗心知郑氏是个谨慎性子,对于身边的人一向是难以完全信任。虽然说郑氏信任自己,但自己毕竟已经出嫁,不能在杨府久居。之前自己虽然说服郑氏请了两个奶娘,但依郑氏的性子,恐怕自己一走便要将两位小姐放到自己身边养着。如此一来必定会有一番操劳,而郑氏刚刚生产完,身子正虚着呢。赵嬷嬷是郑氏的陪嫁丫鬟,郑氏一向信得过她,这会儿过来照看两位小姐也理所应当,郑氏也不用那么劳心劳力了。于是说道:“少爷至孝,如此最好不过了,不过至于行不行待会儿妾身问过夫人之后才知。”
杨思辰没有再接下去,同青苗又聊了几句便离开了安澜苑。
…………
接下来几天,松江府上有头有脸的人家纷纷遣人来杨府道贺,杨老太爷和夏忠忙于应酬,更要分心留意郑氏的情况,自是没有心思关注其他的事情了。
到了七月初九,杨老太爷忽然收到杨老爷的信,说是已经谈成了,七十万两银子买下三宝颜半岛所有土地极其周边二十里的海域,若是算上苏禄群岛周边的巴西兰岛和其他小岛,一共是七十五万两银子。
杨思辰听到此消息,着实兴奋了一阵子。这几日除了每天去安澜苑陪郑氏待上两个时辰之外,其它的时间均在碧波院。既然杨老爷已经把三宝颜买下来了,自然自己要过去筹备一番,至少得做个工业规划。
不过这工业基础,可是得从头再来,没有这个玩意儿,一切都不可能。别说杨思辰孤身一个人穿越古代,就现在把微软+奔驰汽车+波音飞机+三棱重工+杜邦化工的全套生产线直接给杨思辰搬到这里来,现在这个时代也没人能让生产线开动起来。
绝对不可能挖个小煤窑就开始炼合金钢,弄个木头车床就造ak47,砍几棵大树就凑个郑和宝船还排水量一万几千吨就算战斗力赶不上尼米兹航母也得超过衣阿华级战列舰……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杨思辰不是上帝,不可能说句“要有枪”就有了枪。
幸好,之前杨思辰准备了一些基础,虽然设备不可能全部搬过去,但是人却能一个不落地用船运过来。有了人一切都好办。
首先是铁厂,之前的铁厂虽然杨老太爷已经准备盘出去,但是由于郑氏产女的时日提前了几天,就把这事给耽搁了下来,不过锻床和其他的一些“敏感设备”都已经被拆除了。至于水力锻锤,在杨思辰看来,在这个时代也不算是“高技术装备”,君不见水力舂米机在松江已经有了五六座了吗?
至于其它产业,则没多少要转移走的。最多弄上十几万块耐火砖走。实际上,杨思辰也不敢把杨家大量的资产转移出去,不然一旦被鸟朝廷察觉了,随便弄个莫须有的罪名就把杨家给收拾了。杨思辰既然知晓其中隐情,自然不会做出那种自绝出路的事情来。
虽然说目前杨家能跟着走的人确实不多,但是细细算下来也有三百多号人,其中所谓的“技术人员”占了一半还多,这些人是杨思辰最为看重的,杨思辰就算是委屈了自己也不能委屈了他们。所以三条四五百吨的小帆船还是不怎么够用。
杨思辰计划等杨老爷回来之后再去船厂看看,杨家船厂自五月底开始建造千吨级飞剪式帆船,迄今已经过了一个半月了,再过上几天第一条船就应该可以下水了,如果出发的时间能再往后拖半个月,另一个船坞里的那条飞剪式帆船也可以下水了。
两条千吨级飞剪式帆船拉这些人足够了,多出的船舱还能装不少东西。
…………
又过了几天,夏忠找到杨思辰,说是杨老太爷同李知府商议妥了,杨家将铁厂五成的股份转给松江官府,松江官府则允许杨家出售另外五成股份。事成之后允许杨家把目前在铁厂干活的人全部带走。
杨思辰听到夏忠这么一说,也松了口气,于是问道:“忠伯,咱杨家建这座铁厂前后究竟花了多少银子?”
“若是算上买地的两万两银子的话,前后二十几年一共花了五万七千两银子多一点。”夏忠想了一会儿才说道。
“目前生铁的价钱如何?”杨思辰继续问道。
“朝廷的官价是十一文钱一斤,”夏忠顿了顿说道,“但是目前松江府要买一斤生铁恐怕没三十五文钱买不到。”
杨思辰大概算了算:杨家铁厂一年产两万吨生铁,也就是三千多万斤,全部卖出的话就是十亿文钱,大概是一百万两银子多一点(这个时代虽然官面上是一千文铜钱兑换一两银子,但由于嘉靖以后白银大量流入造成银贱钱贵,实际上不需要一千文铜钱就可以兑换到一两银子),而所耗的成本加在一起也不会超过十万两银子,就算是供过于求造成铁价大跌,每年单单出卖生铁也能净赚三十万两银子,如果再将部分生铁加工成铁制品,那赚得更多。只要铁厂不出岔子,那银子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各个股东的腰包里。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出发前的准备(续)
“少爷,老太爷说让您明天跟着我一起主持铁厂股份转让事宜。”夏忠忽然说道。
杨思辰心知这是老太爷要让自己在松江商人圈子里露露脸,长些见识,为将来打理三宝颜的产业积累经验。于是点点头说道:“好的,忠伯。我知道了。”
夏忠见杨思辰答应下来了,于是准备告辞离去。杨思辰却问道:“忠伯,不知祖父打算如何卖出剩下的股份?我也好心里有个底。”
“这个……”夏忠犹豫了一会儿才说道,“之前老太爷让我给几个商户打了招呼,说是有意把铁厂盘出去,他们均是很感兴趣,说是到时候一定会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